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

第5课孔乙己【教课目】1.归纳文章内容,研究孔乙己的性格特色。

2.学用人物的相貌、言、作描绘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理解境描绘及“以喜写悲”在文中的作用,剖析孔乙己悲的原由,掌握小主。

【情境入】同学,迅:“悲是将人生有价的西人看。

”他笔下的典作品《孔乙己》就再了一个小人物的凄惨世界。

下边我一起走《孔乙己》,去孔乙己,感觉一个笑中泪的酸楚故事。

【新解】一、初文——整体感知1.认识人物活的境。

(1)提思虑:孔乙己个人物是在什么的境里生活的呢?泛文 ( 第 1~ 3 段 ) ,要求:① 出故事生的、地址;②找出个境的特色有哪些。

明确::“ 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由作小的 1918 年上溯二十多年,那是十九世末,也就是清代末年。

距辛亥革命有十多年,科制度没有被除。

故事生的地址:咸亨酒店。

( 酒店是旧社会各来往聚会的所,是清末社会的一个影。

)酒店的客有着不一样的特色:“ 衫”和“短衣” “房屋里”和“柜外” “坐喝”和“站着” 。

富殊,比明。

(2)一步什么要用么多的篇幅来写孔乙己所的社会境。

明确:酒店里等森,酒客和掌柜的利冷淡正是孔乙己所的境,揭露了他悲的必定性。

2. 理清故事情。

(1) 个特别的人物与周的哪些人生了哪几件事情呢?速文第4~ 11 段,领会文中取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段来睁开情的。

明确:①与“酒客”——短(第 4、6段)②与“我”——教字(第7段)③与“孩子”——分豆(第 8段)④与“丁人”——被打(第 10 段)(2)指出小情的四个成部分,并依据小情区分文构。

明确:初步 ( 第 1~ 3 段) :介咸亨酒店,交代境。

展 ( 第 4~ 9 段) :孔乙己的和性格。

热潮 ( 第 10、 11 段 ) :孔乙己被打折腿的凄惨遭受。

局 ( 第 12、 13 段 ) :孔乙己的凄惨局。

二、深入研究——人物形象1.指名朗第 4 段“孔乙己是⋯⋯替他取下一个号,叫作孔乙己”。

要求:文中哪一句形象而归纳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别身份?是怎的一种特别身份?明确:“孔乙己是站着饮酒而穿衫的独一的人” 句形象而归纳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别身份。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教案本篇教案针对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课文结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课文结构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品文。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一、孔乙己的介绍;二、孔乙己的自白;三、孔乙己的借酒发泄;四、酒场上的南北争吵;五、孔乙己的离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底蕴:通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清朝的社会背景、老北京的酒店文化和出身贫苦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等。

2.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三、教学内容1.阅读课文,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语言技巧和文化内涵。

2.分组讨论,就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社会背景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讨论。

3.针对学生平时存在的一些语言表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表达训练。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学:通过导学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开阔思维,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问答、演绎、对话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3.讨论分析:通过分组讨论和集体分析方式,拓宽学生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语言训练: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知识掌握方面: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语言表达方面:检查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是否有明显进步,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语言技巧。

3.思维能力方面: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深入思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5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 孔乙己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2.通过品读有关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描写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重点)3.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洞悉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难点)4.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素养)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写作背景。

2.正音释词,速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4.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一、文学常识(PPT)二、新课导入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希望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当属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

那么,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

(板书课题)三、预习交流1.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因分科取士,故名。

光绪三十一年,行新学,废科举。

在此之前,清朝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

2.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

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

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

改革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孔乙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并解释“侍候、绰号、伤疤、惋惜、颓唐、不屑置辩”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常识。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初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本汉学家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评论称“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33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二、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所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2.回顾文体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②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③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识记字词荤.菜hūn 侍.候shì 绰.号chuò 伤疤.bā 笔砚.yàn 惋.惜wǎn夹.袄jiá 乱蓬蓬..pēng 唠.唠叨.叨lāo dāo 不屑.置辩xiè颓唐:精神委靡不振,情绪低落。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值得。

四、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孔乙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预设:①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④段)②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取得功名。

(第⑥段)③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回”字。

(第⑦段)④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⑧段)⑤孔乙己最后一次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第⑩段)2.孔乙己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预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孔乙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并解释“侍候、绰号、伤疤、惋惜、颓唐、不屑置辩”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常识。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初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本汉学家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评论称“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33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二、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所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2.回顾文体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②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③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识记字词荤.菜hūn 侍.候shì 绰.号chuò 伤疤.bā 笔砚.yàn 惋.惜wǎn夹.袄jiá 乱蓬蓬..pēng 唠.唠叨.叨lāo dāo 不屑.置辩xiè颓唐:精神委靡不振,情绪低落。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值得。

四、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孔乙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预设:①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④段)②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取得功名。

(第⑥段)③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回”字。

(第⑦段)④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⑧段)⑤孔乙己最后一次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第⑩段)2.孔乙己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预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讽刺小说,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的书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势力和旧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他们可能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重点字词的理解。

2.难点:对课文主题和作者创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创作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形象特征,揭示课文主题。

4.写作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重点字词、人物关系等。

2.资料: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

3.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孔乙己的形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并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

它们题材多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丰富,构思精巧,写法多变,语言生动。

其中,《孔乙己》通过小小的咸亨酒店,在简练的描写和对话中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在看客对孔乙己的揶揄中展现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变色龙》用夸张的情节和精妙的细节描写,刻画了沙皇专制统治下警察的虚伪嘴脸,以及小市民麻木、愚昧的形象,讽刺了当时警察制度的不合理。

《溜索》通过写奇险高山深涧中的一次溜索经历,表达了对马帮汉子的赞美。

《蒲柳人家》(节选)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大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热情赞扬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应在快速梳理情节的基础上,把人物形象分析作为教学重点。

《孔乙己》应侧重从“看”与“被看”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关系、环境描写、叙述人称等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变色龙》应侧重分析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夸张、对比、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溜索》应侧重分析如何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深层思考作品主题。

《蒲柳人家》(节选)应侧重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应引导学生写作时先审清题目,再确立中心思想,做到不跑题、不偏题、立意恰当。

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要引导学生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口语交际、写作表达的能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5.孔乙己 3 1.通过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脉络,理解选材与标题、中心的关系,结合情节、环境和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体悟作者的情6.变色龙27.溜索18.蒲柳人家(节选)1写作审题立意 1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1感态度,丰富情感体验。

3.体会小说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的特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被收录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

该文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生平,通过对其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示了其善良、贫困、受人嘲笑的形象。

同时,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

二.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但九年级的学生正面临中考的压力,可能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有所减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文关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培养善良、同情心等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突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分析孔乙己的行为和言语,从而理解其内心世界。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文本,了解作品背景,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学生准备:预习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初步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话题:如何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共三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共三课时)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流,分析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物 性 格 特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 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 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 事,能算偷么?” 点。
通过对课 文的分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理清小说的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结构。 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 段) :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 段) :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 (10~11) : 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 (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 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 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通过讨论 分析,理清
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四、讨论交流 揭示原因 讨论归纳 造成孔乙己 悲惨遭遇的 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 的麻木不仁。 (3)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 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在鲁迅先生写的 33 篇小说中, 巴金先生曾称 课,激发学 赞说: “ 《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 ”日本有一位作 生的学习兴 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 趣。 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 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 小说。 二、解析课题 本文写于 1918 年冬天,发表于 1919 年 4 月 让学生了解 的 《新青年》 杂志, 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 《呐喊》 。 本文写作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探究人物形象,洞见社会风貌。

2.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并成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人物形象,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2.难点:洞见社会风貌,感受封建制度的病朽和社会的冷酷,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准备:完成基础知识识记、小说情节的梳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文体。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便是:(出示课时目标)课前布置了两个任务,现在来检测一下:1.找出本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2.根据课文前三段绘制了酒店的布局和人物位置。

(二)走进咸亨酒店:认识社会1.酒店内的陈设与人物的位置是怎样的。

(请一位同学上台分享,画在PPT上,边画边讲解。

)2.这些人物对彼此是什么样的态度明确:掌柜-欺骗-短衣帮,短衣帮-不信任-掌柜;掌柜-讨好-长衫主顾3.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咸亨酒店(请用一个四字词概括)明确:阶级对立、人情淡薄…追问:仅仅是咸亨酒店如此吗--社会亦是如此。

明确:我们由此窥见的是一个阶级对立、人情淡薄的社会。

追问:那孔乙己在哪里呢明确:他不属于任何一群人,却被这个阶级对立、人情淡薄的社会包裹其中。

(三)探察咸亨酒店:分析人物1.老师发现,不管这些人对彼此态度有何差异,但是对“孔乙己”的态度却尤其一致,请大家试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明确:笑。

2.他们为何会笑孔乙己“笑”的背后蕴含的是这些人对孔乙己的什么态度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与笑有关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预设:①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酒客:冷漠、麻木、无聊(教室作为咸亨酒店情景创设、学生读、扮演,提示“孔乙己”三个字的语气)②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已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小说,作者是鲁迅。

本课通过讲述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读书的穷秀才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近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难以理解,同时对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封建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交流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对文章主人公孔乙己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从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作品发生的年代和反映的社会实际与同学实际生活有较大的时空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

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

二、简介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狂。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实际,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教学内容1、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征:⑴教师朗读课文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

”问题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问题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⑵听录音1~8段,考虑以上两个问题。

⑶四人小组讨论,明确:问题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小朋友、“我”。

问题二:①语言被讪笑(第4、6、8段)从他的语言特征看,满口“之乎者也”,不分场所地使用难懂的文言词语,甚至对着小朋友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语句,表示了他的迂腐不堪与自命清高。

“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在事实面前,任徒然地换弄词语,自欺欺人,可见人物的迂腐和爱面子。

②行为被讪笑(第8段)分茴香豆片段:“伸出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直起身来又看一看豆,自身摇头说……”俯仰之间,一个低微、善良的读书人穷酸之态必露无遗。

③外貌衣着被讪笑(第4段前3句)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的好喝懒做,“破”反映他的穷苦困顿。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板 书 设 计
孔乙己
1、 学习小说相关知识,明确小说三要素 2、 熟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 3、 理解孔乙己人物悲惨命运产生的原因 。 重点:环境的分类及作用、情节的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物形象的分析 难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 导入: 鲁迅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传神,让我们过目不忘,之前我们 学习过《藤野先 生》 ,有同学能说说藤野先生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吗? 今 天,我们学习的《孔乙己》更是如此,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相关知识: 1、小说三要素: ①、环境:正如绘画一样,我们如果只画一个单独的人,不能丰满地表现人 物,需要有背景和其它人物搭 配。小说里的人物也一样,他有他生存的社会 环境和 自然环境。 ②、情节:人物 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需要依托相关事件来呈现, 这就是情节。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③、人物: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我们看一篇小说,最后印象最深刻往往是小 说中的人物。所以一篇小说的成败,在于塑造人物是否成功。 二、 新授: 默读课文
长衣帮 短衣帮 外面 站喝 贫贱
3、 孔乙己出场: 酒客取笑偷东西 酒客奚落未进学 (迂腐、虚荣) (自欺欺人)
里面 坐喝 富贵
教小伙计识字
(社会冷漠)
给小孩分豆吃
(迂腐、善良、天真)
4、 孔乙己第二次出场 ① 侧面描写 ② 坐着来酒店
2
③ 用手 走去 5、 结局:悲惨死去 ① 孔乙己 还欠十九个钱呢。 ②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三、 总结: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会有如此命运?
教 学 过 程
1、 孔乙己名字的由来: ①、 姓孔 ②、 描红纸半懂不懂;孔乙己之乎者也 说明:孔乙己无地位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讽刺小说,发表于1919年。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自己尊严的酒徒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封建势力的腐朽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文章语言幽默诙谐,讽刺意味浓厚,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习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接触不多,对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讽刺手法可能不太熟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能够分析孔乙己形象,理解文章的讽刺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形象,掌握文章的讽刺手法。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具有历史和地域特色的词语和习俗,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创作背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节走向。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气。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孔乙己》是一部言简意赅、语言含蓄、意蕴丰富的小说。

有很多值得教学的地方,因此有必要选择教学重点。

鲁迅小说教学的重点不是情节,而是细节和关系。

基于这一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抓住关键句子,将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然而,本课程是为第一节课的内容而设计的。

作者仍打算从情节入手,初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并在以后的课程中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1.教材编写特点和编写意图。

孔乙己选自《江苏教育版》第4卷第2卷第8期。

这个单元是一个新颖的单元。

它以理解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为主题,以小视角反映社会现象,使读者能够反思具有讽刺意味的人和事。

本单元的选定特征是“小”字符和“小”事件。

鲁迅的孔乙己悲剧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反映。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探索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学习小说解读的方法。

2.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小说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第二,提高小说学习的文学素养;第三,培养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第四,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认知能力:能够阅读文章的大意,但缺乏分析深度。

知识水平:对鲁迅比较熟悉,接触过《故乡》《社戏》等鲁迅小说,对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一定了解,但知识建构不完整。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砚、屡、蘸、舀、打折了、不屑置辩、绽出、颓唐”等;2.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3.通过抓住典型事件,来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难点:一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提问指点法、组织指导法。

学法:朗读法、质疑问难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福源说,鲁迅先生说,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并将其翻译成外语。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学习目标】借助关键字词替换还原比较凸显人物性格,渲染场景氛围揭示小说主题。

抓住独特的“叙事结构”“变换视角”设计主问题,挖掘小说人物丰富性。

巧用作品的矛盾语激疑置换体验人物的悲剧,进而探究作者的独具匠心。

截取视频片段呈现相关画面再现真实场景,设置情景另眼假想人物遭遇【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理清文中“看/被看”的关系,揭示矛盾的根源。

【教学步骤】(课前播放《孔乙己》配音视频。

)一、图片导入引人物(出示咸亨酒店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现在咸亨酒店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谁?(生答:“孔乙己”,出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听一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课题《孔乙己》。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在,我从眼睛中,看到了的一个孔乙己。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人物,然后分组寻找说感受,从不同的视觉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三、再读课文“看”人物思考:这样的人,他的的命运最终会如何?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句子,鲁迅运用了他特有的“非语法性”修辞手法,揭示了孔乙己的命。

探究: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佐证:1.孔乙己的确死了。

2.2.大约孔乙己死了。

(一)分析孔乙己“的确”死了。

思考:找出文中证明孔乙己存在价值的句子。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存在价值:孔乙己似乎只是一个“被看者”的角色,是一个多余人。

)(提示:1.生活环境;2.人际关系;3.性格悲剧。

)1.哪里“看”——社会环境:等级森严的鲁镇酒店(咸亨酒店)①曲尺大柜台:外面是短衣帮,里面是长衫主顾(踱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

(暗示悲剧:读书人的身份与科举落第的对比。

)②多次被打:使得身心羞辱并丧失生活能力。

2.被谁“看”——人际关系:被人“哄笑”与“念叨”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他们很开心。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5、孔乙己》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5、孔乙己》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5、孔乙己》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被收录在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材中。

本文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通过孔乙己这个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意味浓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某些词语和表达方式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讽刺手法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剖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讽刺手法,联系现实思考文章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文,了解课文背景,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孔乙己这个名字吗?你们对这个人有什么印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讽刺手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教师进行点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把握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写了33篇白话小说。

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孙伏园问他:“在先生的小说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同学们,你知道鲁迅先生回答是哪篇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乙己》——板书:孔乙己(鲁迅)展示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学案例临汾九中罗青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式〗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并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体味和推敲文中场景设置对表现人物性格与作品主题的意义和作用。

2、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适当地分析,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鼓励大胆提问,引导合作探究:提问是发现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开端,本课教学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质疑与提问。

课堂教学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开一扇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探究的兴趣《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全文仅3000多字,却为读者留下了诸如大到人物刻画技巧、作品主题分析,小到对文中“笑声”的理解、对孔乙己“偷书”的认识等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

二、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始阅读,为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式阅读创造条件。

阅读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也不必强求通读全篇,但阅读的目的与速度一定要强调。

三、选读填表,创设阅读探究的情境在学生自行设计《孔乙己履历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完善表格并根据原文填写相关内容,填表的过程即是为学生发现问题创设情境,进而引起学生对孔乙己生存环境、社会地位及其性格特征的思考。

四、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填表,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发现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如果课堂来不及完成,可以安排学生下课后继续交流。

答案与问题都不必受到参考书的局限,也不必要求学生一下就能把握问题的根本与核心,只要言之成理,能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即可。

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不尽相同,各小组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学生享受到解决问题后的愉悦,认识合作学习的成效。

这一环节的另一作用在于既可以解决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又可以筛选出一些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问题,如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题理解等。

六、教师点拨,深入探究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充分认识回归文本才是解决阅读问题的根本途径。

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作品主题与人物性格,但不必完全拘泥于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始终把保护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探究的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七、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作品《孔乙己》或“作家鲁迅”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用两周时间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形成小组研究成果,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注明参考书目,两周后在全班展示。

课题示例:小说《孔乙己》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吗?“咸亨酒店”是个让人快乐的地方吗?小说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小说是以怎样的视角展开情节的?(示例意在帮助学生了解提问的方法,仅供参考。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以前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生:《故乡》。

生:《社戏》。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生:不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小说,是一篇散文。

师:对,可你是怎么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散文的呢?你还记得它出自鲁迅先生的哪部文集吗?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它是鲁迅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

师:看来这位同学真是个有心人!《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后加以编订,改名《朝花夕拾》,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师: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

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已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专家点评:用名家的评价来印证这篇小说的不同寻常,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速读课文师:事先大家已预习过课文了,我们现在再按照要求把课文速读一遍。

1、勾画出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

2、迅速抓取并标注出文中关于几个场景与几类人物的信息。

3、根据你的预习情况,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可以选读,也可以跳读。

4、时间:五分钟。

三、检查阅读情况师:出几道抢答题,看看谁读书又快,抓住的信息又准。

师:第一个问题是:小说为何命名为《孔乙己》?生:因为小说的主人翁名叫“孔乙己”,小说是用主人翁的名字命名的。

师:那孔乙己是主人翁的姓名吗?生:是的。

生:不是,孔乙己姓孔,但没有名字,孔乙己是他的绰号。

师:哪个答案是正确的?生:(齐答)第二个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

师:异口同声啊!可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哦!读书人怎么会没有名字呢?你们有依据吗?生:课文第四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读)“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

”师:好,这下老师服了!记住:老师并不是因为你们人多,而是因为你们能从阅读中找出使人信服的依据。

接下来回答问题一定也别忘了找出自己的依据哦!第二个问题:故事发生的年代?生:文章末尾注明的写作时间是1919年,故事发生在1919年以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师: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课文第一段中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说明故事发生在1919年以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师:本文实际上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第三个问题:故事发生的环境?生:故事发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

师:第四个问题:伴随着孔乙己的出场,“店内外总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你认为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吗?生:是,因为有孔乙己的时候就有笑声,文中说:“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生:不是,因为文中说;“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说明孔乙己虽然可以给人带来笑声,但却是个可有可无的可怜的人。

(专家点评:几道抢答题,看似简单,但确是检测学生阅读情况的一把尺子,从回答中不难发现多数学生的预习与速读是相当粗疏的。

如第一个问题答案,学生可以脱口而出;再给提示又恍然大悟这是绰号;如果再追问一个读书人怎么连名字也没有,那么思考就进一步深化了,这更能引起学生对自身阅读的反思。

同时题目的设置也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阅读层次,这四个问题都是从文章整体设问,不至于将理解引向细碎的误区,有利于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四、分组学习,填写履历表师:对于孔乙己这个人物,大家争论不休。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我们来整理一下孔乙己的档案,为他填一张履历表。

(出示履历表样例后,解说填表说明)孔乙己履历表姓名籍贯年龄出生年月学历身体状况特长工作单位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工作生活经历主要工作成就主要优点主要缺点总体评价师:为了让大家顺利完成这项工作,老师先就下面几个问题做一点说明:1、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

(注明关系)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

2、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3、要想又快又好的填表;小组内一定要讲究分工合作。

(可一人负责几项然后整合,可由书写好的同学执笔……)五、学生填表教师巡视六、交流填表情况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履历表参考填法:孔乙己履历表姓名姓孔名不详籍贯鲁镇年龄五十多岁出生年月晚清(具体不详) 学历童生(半个秀才没捞到)(终于没有进学) 身体状况身材高大、被打致残特长写得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工作单位无家庭成员无主要社会关系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掌柜──买卖关系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邻居小孩──一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

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工作生活经历 1、读过书, 但终于没有进学(大半生考功名)2、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

3、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4、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5、分茴香豆给孩子吃6、教小伙计识字7、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8、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 主要工作成就一事无成主要优点不拖欠酒钱,有善良而且热心主要缺点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总评价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

(写50字左右)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完成了履历表的填写工作,分析这份履历表你们小组还得出了哪些结论?发现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生:我发现孔乙己很可怜,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连名字都不被大家知道……生:我发现孔乙己很可恶,他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还偷别人家的东西……生:我发现孔乙己还有他善良的一面,他教小伙计写“回茴”字的四种写法,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生:孔乙己是个多余的人,他给别人带来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生: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文章末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大约”和“的确”放在一起,行吗?生:……师:看来大家读书真的很认真,不仅读了,而且想了: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原来老师一直担心,鲁迅先生的文章对大家来说太难,可现在看来,果真是应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生:(齐答)只怕有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