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教案
第5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 孔乙己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2.通过品读有关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描写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重点)3.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洞悉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难点)4.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素养)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写作背景。
2.正音释词,速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4.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一、文学常识(PPT)二、新课导入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希望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当属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
那么,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
(板书课题)三、预习交流1.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因分科取士,故名。
光绪三十一年,行新学,废科举。
在此之前,清朝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
2.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
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
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
改革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讽刺小说,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的书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势力和旧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他们可能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重点字词的理解。
2.难点:对课文主题和作者创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创作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形象特征,揭示课文主题。
4.写作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重点字词、人物关系等。
2.资料: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
3.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孔乙己的形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并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下5孔乙己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品读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文段,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品读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文段,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演绎法【教具准备】课件、人物对话片段缩印版、小黑板、硬币、碗等演绎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中提到:“我曾问过先生,在《呐喊》中哪一篇最好。
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
我问它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风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去看看孔乙己苦在何处。
(学生齐读课题、作者,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新授(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活动一:初识“苦人”孔乙己】1.默读课文,标注疑难字词。
读完告诉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①落实自读,检查字词。
②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谈初印象)(教师:文中有没有哪一句话直接交代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引导学生找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PPT出示此句)(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出示PPT,提醒学生做批注。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教师:文章中提到站着喝酒的是哪一类人?预设:短衣帮。
教师:这类人是做什么的?预设:做工的人。
教师:他们只买什么?预设:买一碗酒。
教师:买了以后怎么喝的?预设:站着喝。
教师:穿长衫的呢?预设:坐喝。
教师:而且是?预设:要酒要菜。
教师:说明这类人比短衣帮?预设:富裕。
教师:所以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预设:他生活贫困、经济拮据、社会地位与短衣帮相同,进不了酒店坐喝。
教师:那他怎么又穿长衫?学生若回答不上来可继续引导:同学们在校每天穿校服代表什么?预设:我们是龙岗人。
/我们龙岗学子的身份。
教师:孔乙己穿长衫说明?预设:是他读书人身份的象征。
教师:在古代,长衫是传统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饰,穿长衫通常被认为是富裕的上层人士或有文化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被收录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
该文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生平,通过对其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示了其善良、贫困、受人嘲笑的形象。
同时,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
二.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但九年级的学生正面临中考的压力,可能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有所减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文关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培养善良、同情心等美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突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分析孔乙己的行为和言语,从而理解其内心世界。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文本,了解作品背景,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2.学生准备:预习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初步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话题:如何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共三课时)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流,分析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物 性 格 特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 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 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 事,能算偷么?” 点。
通过对课 文的分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理清小说的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结构。 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 段) :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 段) :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 (10~11) : 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 (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 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 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通过讨论 分析,理清
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四、讨论交流 揭示原因 讨论归纳 造成孔乙己 悲惨遭遇的 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 的麻木不仁。 (3)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 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在鲁迅先生写的 33 篇小说中, 巴金先生曾称 课,激发学 赞说: “ 《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 ”日本有一位作 生的学习兴 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 趣。 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 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 小说。 二、解析课题 本文写于 1918 年冬天,发表于 1919 年 4 月 让学生了解 的 《新青年》 杂志, 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 《呐喊》 。 本文写作的
人教部编版九下语文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下语文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乙己形象特点。
2.分析塑造孔乙己所使用的方法。
3.了解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二、作者简介鲁迅,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热风》。
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三、了解背景戊戌变法前,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缺乏。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
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
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启发读者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四、初读感知(一)采用圈点批注法读课文:1.标注生字词语。
2.标注段落序号。
3.思考: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二)积累词语附和( hè)不屑( xiè)置辩荤(hūn )菜咸亨(hēng)酒店羼(chàn )水擦拭(shì)蘸(zhàn)酒绽(zhàn)出阔绰(chuò)舀(yǎo)水涨(zhàng)红哄(hōng)笑间(jiàn)或着(zháo)了慌打折(shé)腿门槛(kǎn)踱步(duó)舀酒( yǎo )砚台(yàn )颓唐( tuí)之乎者也: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等奖创新教案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探究人物形象,洞见社会风貌。
2.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并成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人物形象,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2.难点:洞见社会风貌,感受封建制度的病朽和社会的冷酷,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准备:完成基础知识识记、小说情节的梳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文体。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便是:(出示课时目标)课前布置了两个任务,现在来检测一下:1.找出本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2.根据课文前三段绘制了酒店的布局和人物位置。
(二)走进咸亨酒店:认识社会1.酒店内的陈设与人物的位置是怎样的。
(请一位同学上台分享,画在PPT上,边画边讲解。
)2.这些人物对彼此是什么样的态度明确:掌柜-欺骗-短衣帮,短衣帮-不信任-掌柜;掌柜-讨好-长衫主顾3.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咸亨酒店(请用一个四字词概括)明确:阶级对立、人情淡薄…追问:仅仅是咸亨酒店如此吗--社会亦是如此。
明确:我们由此窥见的是一个阶级对立、人情淡薄的社会。
追问:那孔乙己在哪里呢明确:他不属于任何一群人,却被这个阶级对立、人情淡薄的社会包裹其中。
(三)探察咸亨酒店:分析人物1.老师发现,不管这些人对彼此态度有何差异,但是对“孔乙己”的态度却尤其一致,请大家试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明确:笑。
2.他们为何会笑孔乙己“笑”的背后蕴含的是这些人对孔乙己的什么态度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与笑有关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预设:①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酒客:冷漠、麻木、无聊(教室作为咸亨酒店情景创设、学生读、扮演,提示“孔乙己”三个字的语气)②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已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小说,作者是鲁迅。
本课通过讲述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读书的穷秀才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近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难以理解,同时对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封建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交流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对文章主人公孔乙己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从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并尝试描述其性格特点;2.分析文本细节,探讨文本意义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孔乙己》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1.了解文本情节并理解人物性格;2.探讨文本意义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形象并尝试描述其性格特点;2.理解文本意义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方法1.讲授2.课堂讨论3.小组合作探究4.个人总结六、教学过程1.导入课程通过读两组人物的对话,带领学生进入故事的世界。
学生看完后,可以手写一份观后感,表达看后的感受,开展一个小小的讨论学习小组。
2.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并尝试描述其性格特点。
2.探究文本细节,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在小组内,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构建归纳总结。
3.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内逐个分析故事中孔乙己的性格形象,从生活层面提纯文学元素。
4.个人总结,思考故事中的意义和故事如何诠释人性。
相关主题阐述即可。
3.课堂讨论学生将个人总结报告给全班,让全体同学奖励自己的阐述和收获,想想哪些地方有启示。
4.活动扩展学生可利用作业时间继续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诠释故事中的意义。
七、板书设计章节内容主题孔乙己的生活困境人物形象孔乙己这个人文本分析细节描写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意义总结关于人性格局的反思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体验了文学和生活的交汇。
希望他们在课后能继续探究和思考,发现更多生活和文学之间的联系,提升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3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下面是小编今天为大家准备的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默读课文,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勾画描写句,分析人物,品读句子表现效果。
3、提炼主题,探究死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品读句子教学难点:提炼主题,探究死因,体会情感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趣从《范进中举》进入学习,范进是活悲剧,但他起码还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旧社会等级森严的考试制度下,比他更可悲的人(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的大有人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和他笔下的《孔乙己》。
二、学前检测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 。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______ 和________ 。
默读、通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给课后生字词注音(点生上台) 2、划出课文中带笑的句子(读出来) 3、谁为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果请组一个带笑字的词来形容这些笑声,你会组哪些词?4、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含义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你发现什么规律? (孔乙己身上体现了很多自相矛盾的特质,他是一个很有用意思的人) (1)穿长衫却在柜台站着喝酒,(2)给孩子分豆,却又说不多也,(3)明明每次去都被人嘲笑,却每次都要“据理力争”不许取笑。
(4)明明身无分文,喝酒却从不赊账(5)结局:大约的确5、在笑声里,鲁迅写了关于孔乙己的哪些事儿,请你帮我归纳一下。
(字数越简洁越好) (1)偷书为窃书; (2)奚落考试不中; (3)教我认茴字; (4)给孩子分豆; (5)断腿买酒。
四、读懂课文,分析人物1、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用信息? 2、鲁迅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孔乙己出场,连一个被掌柜责罚的小伙计都敢笑他,说明了什么? 3、合作探究:孔乙己除了地位低下以外,还具备了哪些性格特点?请你找出你认为最生动传神描写句子加以品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孔乙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二、重点和难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说明: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说明: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
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
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四、基本教学流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
3、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惯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化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p 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化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p 和考虑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拟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拟,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___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第5 课《孔乙己》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 孔乙己——借用衣着,品孔乙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体现小说揭示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通过分析孔乙己的着装来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在全文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漠麻木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培养学生树立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文学习外貌描写(着装)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并布置相对应的微写作任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对知识分子造成悲剧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品身份
课
感
—
品
乙
三、思考探究——品原因
四、课堂延伸——品收获
五、作业布置——品写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 孔乙己 教案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时代背景,深入了解小说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语句、小组讨论,感受孔乙己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边缘人”“多余人”的人物形象及特点。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物导入。
引导语:鲁迅先生是文学界一个极其擅长画人的“画家”,他以文字为画笔,为我们刻画很多经典的人物,比如:那个童年记忆中的保姆“阿长”,那个少年时期的玩伴“闰土”,那个良师益友藤野先生。
他们或是底层人物,或是知识分子,总之都会有一个鲜明的标签,让我们清楚地辨识。
那么孔乙己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孔乙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标题:孔乙己】(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提问:你们记得孔乙己的生日、名字吗?你记不记得孔乙己家里的人?明确:孔乙己不是他的本名。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所以我们不知道他的生日,不知道他的本名。
课文中也根本没有写到孔乙己家里的人,也没有人去关注孔乙己家里的人。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些经典画面,看一看它体现了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深入研读1.回顾孔乙己的“读书人”形象。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孔乙己在你脑海里留下的最深刻的画面或最深刻的语言、动作是什么?预设: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②“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③“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④教小伙计“茴”字有四种写法。
(2)结合学生的回答,细读课文,思考:“窃”和“偷”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在孔1乙己看来“窃书不能算偷”?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个是怎样的人?预设:“窃”和“偷”意思相同。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6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范文精选6篇(一)教案范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底层社会人物孔乙己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并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孔乙己》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包括揭示社会问题和塑造形象的手法。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故事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2. 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用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公平的待遇?请谈一谈你的经历。
Step 2:背景知识介绍(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并引出本课文的主题。
Step 3: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15分钟)学生们分组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3. 孔乙己最终的结局是什么?Step 4:讨论故事的含义和主题(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中有哪些不公平的现象?2. 孔乙己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的弃儿?3. 故事想要表达什么思想?Step 5: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创作特点和写作手法,如通过描写细节来塑造形象,通过对话揭示社会问题等。
Step 6:分析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的写作手法(15分钟)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和塑造形象。
Step 7:课文梳理和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故事的主要思想、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以及学生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作业一:请写一篇作文,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感受和思考。
作业二:背诵和朗读《孔乙己》故事。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所写的一篇小说。
这篇课文以主人公孔乙己的生平为线索,描绘了孔乙己这个受尽嘲笑和欺凌的穷困书生的悲惨命运,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旧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鲁迅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孔乙己》这篇课文的理解可能会受到时代背景和语言表达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孔乙己的形象,以及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孔乙己》,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的黑暗和无情,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孔乙己的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原因:孔乙己的形象复杂,作者的表达含蓄,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阅读理解、讨论、写作2.教学手段:课本、多媒体课件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4.写作: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文章,可以是评论、感悟或者是故事续写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关键词为主,突出孔乙己的形象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讨论和写作来进行。
对于阅读理解,主要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孔乙己的形象的理解;对于讨论,主要看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的;对于写作,主要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孔乙己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5、孔乙己》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5、孔乙己》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被收录在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材中。
本文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通过孔乙己这个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意味浓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某些词语和表达方式难以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讽刺手法理解不够,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剖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讽刺手法,联系现实思考文章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课文,了解课文背景,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好标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孔乙己这个名字吗?你们对这个人有什么印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讽刺手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教师进行点评。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之后我们可得到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二检查预习,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准确地回答: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学生回答后,点明:“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
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大意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以“绰号”代名字,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教案
教材分析
《孔乙己》这篇小说经历精炼而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点有很多,所以选取教学重点很有必要。
鲁迅小说教学重点不在情节上,而是在细节、语言、人物关系之中,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人物对话、关键句可以勾连起有关内容。
但本课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所以所抓的重点是从人物对话着手,以“咸亨酒店”为社会的缩影,孔乙己的悲剧来反映当时社会的现状,所以这篇文章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探讨,学习小说解读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九年级,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与阅读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学们对鲁迅比较熟悉,在七年级、八年级都有接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鲁迅小说,对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文章的深层意义挖掘的不是很透彻,知识建构不完整。
教学目标
1. 探究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并分析当时的社会群像。
2.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3. 学会善待弱者,拥有同情心,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这篇小说艺术构思的独特性。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以及细节之处来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这样一位作者,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伟人,他以文艺实现改变愚弱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的抱负,在他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很多作品,他的朋友孙伏园问他,最喜欢哪一篇小说,鲁迅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巴金曾经称赞他说,《孔乙己》写得多么的好啊。
日本也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那么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孔乙己?让我们走入文本,寻找答案。
二、导学案
1.读了课文,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1孔乙己最大的爱好是?
2孔乙己最大的缺点是?
3孔乙己说话的语言特色?
4孔乙己最珍爱的一样东西?
5孔乙己他有哪些优点?
6哪句话最能看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三、整体感知、初识孔乙己
1.鲁迅写这篇文章只是告诉我们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吗?有什么其他的用
意呢?
明确:鲁迅曾说过,他写这篇文章来表现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2.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孔乙己)除了孔乙己之外,还有哪些人呢?
明确:酒客、掌柜、小孩、我、丁举人
3.众酒客是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孔乙己的?【PPT 出示文本第四段】(分别找四位同学来朗读酒客和孔乙己的部分,其他的同学朗读旁白的部分。
)
提问:1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你这句话的前面是“叫”字,而不是“说”?你叫得目的是什么呢?(第一位酒客)
2为什么前面的酒客都己经在叫了,你这里还要故意高声的嚷呢?你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位酒客)
3朗读这一句话,你会强调哪几个字?为什么?(第三位酒客)
4.那这三句话的目的是不是一样呢?(一样)那为什么众酒客还要分三次说,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明确:玩弄孔乙己,让他在众人面前失去尊严。
四、再读课文、走近孔乙己
1.文本当中还有其他酒客嘲笑孔乙己吗?【PPT 出示文本第六段】
明确:“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提问: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酒客们明知故问,目的是揭他伤疤,摧毁他的自信。
这一次又一次的嘲笑,众酒客你一言我一语,每一句都显得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仅仅还是嘲笑吗?
明确:玩弄、玩味孔乙己的痛苦,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头上。
2.掌柜看孔乙己的眼光和众酒客又有什么不同?
提问:1看到孔乙己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一个怎样掌柜?
明确: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势力、没有同情心、冷酷、冷血 21第2句话,酒客和掌柜说他偷东西有什么不同?
明确:酒客是嘲笑、玩弄孔乙己,而掌柜知道众酒客对孔乙己感兴趣,所以利用孔乙己的痛苦招揽生意。
3那掌柜的目的达到了吗?
明确:没有,因为只是聚了几个人,并没有很多人,而且和前面相比,众人是哄笑,而这里只是笑了。
3.即便被打折了腿,众人也在嘲笑他;即便被打折了腿,掌柜也在利用他。
在这无形又故意之中,他们给孔乙己造成了说明伤害?
明确:让他失去了尊严;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念;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五、探讨文本、走出孔乙己
1.孔乙己这悲惨的一生,固然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是他人的伤害却不容忽视,以致于在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那么跳出文本,谁又在看着这一群人呢?
明确:作者(鲁迅)
提问:鲁迅的“看”和文中众人的“看”是一样吗?
明确:鲁迅的看是悲伤的、愤怒的。
对孔乙己的遭遇感到悲伤,对众酒客和其他的人感到愤怒,更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感到悲哀。
2.通过鲁迅先生笔下这样的小人物,你看到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麻木;世态炎凉;人们的冷酷、残忍、没有同情心。
3.那么,时隔半个世纪,这样的现象消失了吗?当面对以下场景时,你会怎么做?
【播放视频】
4.在当今社会像孔乙己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冷漠的看客仍然存在,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我们应当怎么做?
明确: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面对弱者的不幸时多一点关爱;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