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电缆安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电缆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四篇)

电缆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电缆是电力传输的重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能源、通信、交通、工业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电缆的安全使用,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各个单位和个人应遵守电缆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下面是对电缆安全使用管理的一些规定。
一、电缆安装管理规定1. 电缆安装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严禁无资质人员私自进行电缆安装。
2. 电缆安装前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保工作环境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3. 在电缆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电缆外皮,避免损坏电缆绝缘层。
4. 在电缆穿越墙壁或地下管线时,应选择合适的穿越方式,保证穿越点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5. 在电缆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确保电缆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电缆使用管理规定1. 电缆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电缆没有损坏和老化现象。
2. 电缆的正常使用温度和电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过电缆的额定值。
3. 电缆不得过于弯曲和拧绞,以免损坏绝缘层和导体。
4. 在电缆屏蔽层接地的情况下,应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以保证人身安全。
5. 室内电缆使用时,应确保电缆的排热能力,避免发生过热现象。
6. 电缆布线时,应与其他电缆和设备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互相干扰和受损。
三、电缆维护管理规定1. 定期对电缆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电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对电缆绝缘层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绝缘层的良好状况。
3. 定期清理电缆周围的灰尘和杂物,保持电缆通风和散热。
4. 对电缆端子和连接器进行检查和紧固,防止松动和腐蚀。
5. 定期进行电缆接地系统的巡视和测试,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
6. 对于使用环境复杂且易受损的地方,应增加维护次数和维护力度。
四、电缆故障处理规定1. 一旦发现电缆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2. 在维修电缆时,必须切断电缆供电,确保人员安全。
3. 对于电缆故障原因不明确的情况,应进行全面的故障分析和排除。
4. 在电缆维修和更换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出现新的故障。
《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作业规程作具体规定的内容

《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作业规程作具体规定的内容第二十六条采用普通凿井法施工时,立井的永久或临时支护到井筒工作面的距离及防止片帮的措施必须根据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第四十四条采用锚杆、锚喷等支护形式时:锚杆、锚喷等支护的端头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锚杆的形式、规格、安装角度,混凝土标号、喷体厚度,挂网所采用金属网的规格以及围岩涌水的处理等,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中规定.第四十六条开凿或延深斜井、下山时,必须在斜井、下山的上口设置防止跑车装置,在掘进工作面的上方设置坚固的跑车防护装置。
跑车防护装置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五十三条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
使用摩擦式金属支柱或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面,必须备有坑木,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第五十七条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回柱放顶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顶与爆破、机械落煤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放顶区内支架、木柱、木垛的回收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八条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和新密集支柱超前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九条采用分层垮落法开采时,必须向采空区注水或注浆。
注水或注浆的具体要求,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十三条长壁式采煤工作面分上下面同时回采时,上下面的错距应根据煤层倾角、矿山压力、支护形式、通风、瓦斯、自然发火、涌水等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十四条采用水平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上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超前下一分层采煤工作面的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规定.第六十七条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时: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
采煤与移架之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超过规定距离或发生冒顶、片帮时,必须停止采煤。
第七十四在使用耙装机时:1、固定钢丝绳滑轮的锚桩及其孔深与牢固程度,必须根据岩性条件在作业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2024年煤矿电缆管理制度

2024年煤矿电缆管理制度引言:煤矿电缆作为煤矿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配套设备,其安全管理对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煤矿电缆技术的不断创新,煤矿电缆管理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以确保煤矿电缆的使用和维护更加安全可靠。
本文将针对2024年煤矿电缆管理制度进行论述,包括煤矿电缆的选择、安装、使用、检修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一、煤矿电缆选择要求:1.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应煤矿环境条件和电气负荷的电缆。
考虑到煤矿电缆在高温、高湿、易磨损、腐蚀等特殊环境中使用的问题,应选择具有耐高温、耐湿、耐磨损、耐腐蚀等特性的电缆。
2.电缆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过合格的检验和试验。
3.根据电气负荷的大小及煤矿的电缆布线方案,选择适当的电缆截面积和电缆型号。
4.电缆的选择应考虑到电缆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二、煤矿电缆安装要求:1.电缆的安装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保证电缆的安全可靠。
2.电缆的敷设应避免与其他设备和管线产生干扰,以免影响电缆的使用和维护。
3.电缆的敷设应保持适当的张力,避免电缆过度拉伸或过度弯曲。
4.电缆的接头应使用合格的接头材料,并按照规范进行接头处理,确保接头的可靠性和防水性。
5.电缆的接地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确保电缆的安全使用。
三、煤矿电缆使用要求:1.电缆使用时应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电缆使用的安全和稳定。
2.电缆使用中应定期检查电缆的外观和表面温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电缆使用中应注意保持电缆的整洁和干燥,避免灰尘和湿气的积聚。
4.电缆使用中应注意避免电缆受到机械损伤,如划伤、撞击等。
5.电缆使用中应避免电缆过载、短路等电气故障,确保电缆的安全使用。
四、煤矿电缆检修要求:1.定期对电缆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电缆的安全和可靠。
2.检修时应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采取合适的检修措施,防止检修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事故。
3.检修时应注意保持电缆的清洁和干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AQ 1023-2006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前言本标准除6.6.8条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安全性能和技术性能的通用要求。
各类电气产品的特殊要求,应在各自产品标准中,分别加以补充规定。
本标准应与各类产品标准结合使用。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光、杨敏、刘炎钊、霍育川、王海洋、翟青妮、潘亮。
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控制、测量及用电设备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压供电系统(以下简称供电系统)及装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6-2003 标准电压GB 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762-2002 电气设备额定电流CJB 2894-1999 安全标志牌GB 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 3-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CJB 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5-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5部分:正压型“p”GB 3836.7-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7部分:充砂型“q”CJB 3836.9-200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9部分:浇封型“m”GB/T 4026-2004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方法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和特定导体终端标识及字母数字系统的应用通则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CB/T 4728.1-2005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5094.1-2002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第1部分:基本规则GB/T 5094.2-2003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第2部分:项目的分类与分类码GB/T 7159-1987 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GB/T 10233-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试验方法GB/T 12173-1990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T 14048.1-2000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GB 14048.2-200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GB 14048.3-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 14048.4-200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GB/T 15663.11-1995 煤矿科技术语矿山电气工程1023-2006MT/T 154.2-1996 煤矿用电器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 175-1988 矿用隔爆型电磁起动器用电子保护器MT 189-1988 矿用隔爆型检漏继电器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818.1~14-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MT/T 661-1997 煤矿井下用电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 术语和定义除GB/T 156 63.11-1995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外,补充以下术语和定义。
矿山电气安全技术范本

矿山电气安全技术范本一、引言电气安全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矿山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矿山生产安全的基础。
本文旨在对矿山电气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提供可行的技术范本,确保矿山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事故风险,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安全管理体系1. 建立健全矿山电气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人员及其权责,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制定矿山电气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环节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人员按规定进行操作。
3. 加强对矿山电气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全面推进。
三、设备安全管理1. 确保矿山电气设备的合格性,购置电气设备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选择和购买。
2.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排除隐患。
3. 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使用过程中要坚决遵守操作规程,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四、安全操作规程1. 制定矿山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包括电气设备的开机、运行、停机及检修等操作过程和要求。
2. 对从事电气设备操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操作所需技能和知识,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
3. 落实电气设备操作的必要安全措施,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五、事故应急管理1. 建立矿山电气事故应急管理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应急措施,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2. 加强对矿山电气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
3. 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六、安全监控与检测1. 安装矿山电气设备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建立电气设备检测制度,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或隐患。
3.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趋势,提前进行预警和维护。
电缆安全使用管理规定(4篇)

电缆安全使用管理规定一、目的及依据本文档旨在规范电缆的安全使用管理,确保电缆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本文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电缆在各类建筑、工地、设施以及其他任何场所的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
三、基础要求1. 选用合格的电缆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设计合理的电缆线路布置方案,避免过度负荷和过热现象的发生。
3. 确保电缆的接头、绝缘和保护层等部分完好无损。
4. 配备适当的电缆附件,如电缆夹具、保护管和牵引绳等,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和支撑。
5. 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避免与其他设施和管线交叉,尽量减少损坏和干扰。
四、安装与使用1. 在电缆的安装过程中,应采用符合规范的方法和工艺,并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2. 电缆的敷设和连接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头和插头。
3. 电缆的绝缘层应得到保护,防止外力损坏和高温环境的影响。
4. 电缆的敷设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避免与其他电源、设备和热源等产生干扰。
5. 定期对电缆进行巡检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五、维护与保养1. 定期清洁电缆及其附件,确保其表面无灰尘、油污和湿气等杂质。
2. 定期检查电缆的连接件,确保其紧固可靠,防止松动和短路。
3. 对电缆的绝缘层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绝缘电阻符合要求。
4. 定期检查电缆接头和插头的防护层,确保其完好无损。
5. 发现电缆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或更换。
六、安全措施1. 严禁在电缆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人为修理或更换,以免造成电击伤害。
2. 禁止在电缆敷设区域内进行火源作业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
3. 在电缆维修和更换过程中,应切断电源,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 维修和更换电缆时,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的人员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和备份。
5. 对于有损坏或老化的电缆,应及时进行更换,以确保使用安全。
七、责任与处罚1. 电缆使用单位要负有电缆安全使用的主体责任,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
井下电缆的连接、敷设、维护和检查范文

井下电缆的连接、敷设、维护和检查范文井下电缆作为矿井照明和通信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连接、敷设、维护和检查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连接、敷设、维护和检查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 连接井下电缆的连接是确保电力传输和通信正常运行的基础。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电缆型号和规格,确保其能够满足井下环境的要求。
然后,进行电缆的切割和剥皮,确保电缆的内部线芯暴露出来。
进行连接时,应注意保持连接端的干净和干燥,通过正确使用绝缘带或绝缘套管进行绝缘保护,并使用合适的连接器或压接工具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应进行接地测试和绝缘测试,确保连接的安全可靠。
2. 敷设井下电缆的敷设是将电缆布设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安全可靠地传输电力和通信信号。
首先,要对井下的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电缆的敷设路径和方式。
要选择合适的电缆管道或槽道,确保电缆能够避免受到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
在敷设电缆时,应注意保持电缆的弯曲半径,避免过度弯曲造成线芯断裂。
同时,还要注意电缆与其他设备和构筑物的距离,避免电缆与其他设备相互干扰。
敷设完成后,要进行电缆的标识和记录,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检查工作。
3. 维护井下电缆的维护是保障电缆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维护工作包括定期的巡视、清洁和修复。
定期巡视时,要检查电缆的外观和接头是否存在损坏、老化或松动现象,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修复。
清洁工作要定期清除电缆上的尘土和污垢,保持电缆表面的清洁,避免因积尘导致绝缘性能下降。
修复工作要及时修复电缆的接头和外护套,确保电缆的完整性和绝缘性能。
另外,还应定期进行绝缘测试和接地测试,确保电缆的绝缘和接地良好。
4. 检查井下电缆的检查是识别和排查潜在故障隐患的重要手段。
检查工作包括外观检查和电气特性检查。
外观检查主要是通过目视和触摸来检查电缆的外观和连接器是否有异常,如接头松动、绝缘套管老化等。
电气特性检查主要是通过使用合适的测试仪器对电缆的电阻、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等进行测量,判断电缆是否正常工作。
煤矿电缆管理制度

煤矿电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煤矿电缆的管理和使用,保障全矿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全矿范围内的电缆管理工作。
第三章电缆的分类及标准一、电缆的分类根据电缆的用途和结构特点,电缆分为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两大类。
1.动力电缆动力电缆是用于输送电能,用于电气设备的供电线路。
按用途和结构特点可分为煤矿井下动力电缆和井上动力电缆。
2.控制电缆控制电缆用于连接控制设备,输送控制信号,并能传输一定的电能。
按用途和结构特点可分为煤矿井下控制电缆和井上控制电缆。
二、电缆的标准煤矿电缆应符合国家标准《煤矿工程用橡套柔软移动电缆》(GB12972)和《煤矿井下电缆安全技术规程》(MT818)的规定。
第四章电缆的选用及安装一、电缆的选用规定工程师应根据矿井生产的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的规定,选择合适的电缆。
动力电缆的选用应满足电压等级、导体截面、电缆绝缘与外护套材料、防火性能等要求。
控制电缆的选用应符合电缆布线图及控制系统的要求。
二、电缆的安装1.煤矿井下动力电缆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电缆应采用防爆、防护、耐研磨、耐张力的特种电缆。
(2)动力电缆的安装应符合电气设备布置方案和设计要求。
电缆应采用沟槽、管道埋设方式,严禁裸拉敷设。
(3)电缆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良好的接地。
2.煤矿井下控制电缆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控制电缆应采用防爆、防护、耐研磨、耐张力的特种电缆。
(2)控制电缆的安装应符合电缆布线图及控制系统的要求。
电缆应采用专门的控制电缆槽或管道埋设方式,严禁裸拉敷设。
(3)控制电缆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良好的接地。
第五章电缆的使用与维护一、电缆的使用1.对于煤矿井下动力电缆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条件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
严禁临时使用或拆卸电缆。
2.对于煤矿井下控制电缆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条件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查。
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1]
![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6785f50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6.png)
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井下电缆的安全运行,保护员工和设备的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制定本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井下电缆的工作环境、设备维护和相关人员。
第二章主要内容第三条井下电缆安全管理职责1.上级领导:负责制定井下电缆安全管理政策,明确管理目标,有效分配资源。
2.运营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工作,监督执行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3.维护人员:负责井下电缆的安装、检修、维护和更换等工作,确保井下电缆的安全可靠运行。
4.监控人员:负责实时监控井下电缆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和隐患。
5.安全监察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提出改进措施。
6.员工:执行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参加相关培训和安全活动。
第四条井下电缆安全管理要求1.设备选型: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井下电缆设备。
2.设备安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安装,确保井下电缆的布置和连接正确可靠。
3.检修与维护:制定检修计划,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及时排除井下电缆故障和隐患。
4.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包括防火、防爆、防水以及防异物进入等,确保井下电缆的安全运行。
5.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6.安全检查: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检查井下电缆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7.数据记录: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台账,记录井下电缆的运行情况、检修记录和更换情况等,保留相关数据备查。
第五条井下电缆安全考核标准1.设备完好率:统计井下电缆设备的正常使用时间占总使用时间的比例,达到90%及以上为合格。
2.故障处理及时率:统计井下电缆故障处理的及时率,要求达到85%及以上为合格。
3.员工参与培训率:统计员工参与安全培训的次数,要求达到年度计划的90%及以上为合格。
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

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井下电缆是矿井中传输电能和通信信号的关键设备之一,直接关系到矿井生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为了确保井下电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的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井下电缆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障矿井生产中电力供应和通信传输的安全可靠。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以下具体管理措施。
三、管理机构与责任划分1. 成立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井下电缆安全管理制度;2. 负责井下电缆的日常巡查、维护和修理。
四、井下电缆的安装与布线1. 井下电缆安装前,需进行严格的电缆选型和计算,确保其所承载电流不超过定额电流;2. 井下电缆的安装和布线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3. 井下电缆的敷设要保证与其他设备和材料的安全距离,防止相互干扰或引发事故。
五、井下电缆的巡检与检修1. 每天对井下电缆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2. 定期开展井下电缆的绝缘电阻测试,确保其绝缘性能符合要求;3. 定期进行井下电缆的红外热像检测,及时发现电缆中的潜在故障;4. 对于发现的问题或故障,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制定修复计划并迅速进行修复。
六、井下电缆的保护与维护1. 井下电缆应设立防护设施,如防火墙、防护管道等,以保护其免受机械磨损、火灾等外界因素的影响;2. 定期清理井下电缆周围的灰尘和脏物,确保电缆表面的绝缘性能;3. 定期对井下电缆进行防腐保养,延长电缆使用寿命。
七、井下电缆的拆卸与更换1. 对于维修期限已满或受损严重的井下电缆,需及时拆卸并更换;2. 拆卸和更换井下电缆时,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3. 更换井下电缆时,需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保证新电缆的正确连接和良好运行。
八、应急处理与事故预防1. 加强井下电缆的事故预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 定期组织演练井下电缆事故的应急处理,熟悉应急措施和程序;3. 对井下电缆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
某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

某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煤矿电缆使用安全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安全责任:明确煤矿电缆使用的安全责任单位和个人,包括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
2. 安全培训:规定对煤矿电缆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电缆的安全使用知识、事故应急处理等培训内容。
3. 安全检查:规定定期对煤矿电缆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电缆的外观、绝缘性能、接地状态等方面的检查。
4. 电缆维护:规定定期对煤矿电缆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理电缆周围的杂物、修复破损的绝缘层、查找并消除可能导致事故的隐藏隐患等。
5. 事故报告:规定发生煤矿电缆事故时,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违规处罚:规定对违反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扣除工资、停工整顿、进行教育和培训等。
7. 紧急避险:制定电缆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在电缆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和救援流程。
通过实施以上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煤矿电缆使用的安全性,减少电缆事故的发生,并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某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

某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煤矿电缆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煤矿电缆的安全使用,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和严格的电缆安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电缆安装、运行、检修和维护等方面,对某煤矿的电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电缆安装1. 选用合适的电缆材料和规格,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环境确定电缆的安装方式和位置。
2. 进行电缆敷设前的预处理工作,包括清除敷设轨道上的泥沙、石块和其他障碍物,确保敷设轨道平整。
3. 对电缆进行正确的弯曲半径控制,避免电缆因弯曲过度而造成的损坏。
4. 在电缆的接头处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防止潮湿和灰尘进入接头,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
二、电缆运行1. 电缆运行前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验,确保电缆无损伤、接头可靠,并符合安全要求。
2. 在电缆敷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电缆的使用规范,避免过负荷、过温、过电流等情况的发生。
3. 定期对电缆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保证电缆的正常运行。
4. 对电缆的温度和电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修,防止因电缆故障引发火灾等事故。
三、电缆检修1. 制定电缆检修计划,定期对电缆进行检修,包括清洗、绝缘检测、接头的松紧度检查等。
2. 电缆检修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修质量。
3. 在电缆检修过程中,必须关闭相关设备的电源,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因误操作导致的电击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4. 电缆检修结束后,对检修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追溯。
四、电缆维护1. 定期检查电缆的外观和接头,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避免因小故障而导致大事故的发生。
2. 对电缆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电缆的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3. 定期清理电缆周围的杂物和灰尘,保持电缆的干净和通风良好。
4. 对电缆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维护策略,确保电缆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以上就是某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井下电缆的安全管理范文

井下电缆的安全管理范文井下电缆的安全管理是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为了有效管理井下电缆的安全,确保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电缆安全管理方案,并加强实施和监督。
下面将从电缆安装、维护、故障排除、培训和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井下电缆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电缆安装1.施工筹划和方案编制在进行井下电缆的安装前,应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筹划和方案编制工作。
包括施工人员数量、工作步骤、施工线路、安装方式等内容,并形成详细的施工方案文件,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讨论和评审。
2.施工人员资质井下电缆的安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人员进行。
在施工前,必须核实施工人员的培训证书和资质证书的真实性,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井下电缆安装的工作。
3.现场安全措施在井下电缆安装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并划定安全区域。
同时,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其安全作业。
4.施工工具和设备使用的施工工具和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经过定期检修和维护。
在吊装、拉线等作业时,需保证工具和设备的稳固性和可靠性,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电缆维护1.定期巡视对井下电缆进行定期巡视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巡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熟悉电缆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2.保护措施井下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机械化、化学物质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如在有腐蚀性介质的场所,需采用防腐措施,如防腐涂料、防腐套管等,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
3.维护记录对电缆的维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包括维护日期、维护项目、维护人员、维护结果等内容。
在发生电缆故障时,可以根据维护记录追溯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改进措施。
三、故障排除1.快速响应发生电缆故障时,应迅速响应,并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排故。
排故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
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 1023-200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11-02发布 2006-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除6.6.8条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安全性能和技术性能的通用要求。
各类电气产品的特殊要求,应在各自产品标准中,分别加以补充规定。
本标准应与各类产品标准结合使用。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光、杨敏、刘炎钊、霍育川、王海洋、翟青妮、潘亮。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控制、测量及用电设备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压供电系统(以下简称供电系统)及装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6—2003 标准电压GB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762—2002 电气设备额定电流GB 2894—1999 安全标志牌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3—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5—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5部分:正压型“p”GB 3836.7—200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7部分:充砂型“q”GB 3836.9—200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9部分:浇封型“m”GB/T 4026—2004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方法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和特定导体终端标识及字母数字系统的应用通则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728.1—2005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5094.1—2002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第1部分:基本规则GB/T 5094.2—2003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第2部分:项目的分类与分类码GB/T 7159—1987 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GB/T 10233—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试验方法GB/T 12173—1990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T 14048.1—2000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GB 14048.2—200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GB 14048.3—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 14048.4—200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GB/T 15663.11—1995 煤矿科技术语矿山电气工程MT/T 154.2—1996 煤矿用电器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 175—1988 矿用隔爆型电磁起动器用电子保护器MT 189—1988 矿用隔爆型检漏继电器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818.1~14—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MT/T 661—1997 煤矿井下用电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 术语和定义除GB/T 15663.11—1995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外,补充以下术语和定义。
【产品使用说明书】MT818.2《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山东川达线缆有限公司技术文件1额定电压1.9/3.3kV 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产品使用说明书一、概述1、产品分类及命名1.1执行标准:本产品执行标准MT818.2-2009 1.2电缆型号:见表1 表1电缆型号型 号 名 称用 途MC-0.38/0.66采煤机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为0.38/0.66kV 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MCP-0.38/0.66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额定电压为0.38/0.66kV 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MCP-0.66/1.14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额定电压为0.66/1.14kV 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 MCP-1.9/3.3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额定电压为1.9/3.3kV 采煤机及类似设备的电源连接1.3型号命名含义:M-煤矿用电缆的系列代号;C-采煤机用;P-非金属屏蔽; 1.4电缆结构设计图MC-0.38/0.66 MCP-0.38/0.66 MCP-0.66/1.14(A 型) MCP-0.66/1.14(B 型) MCP-1.9/3.3(A 型) MCP-1.9/3.3(B 型)1-动力线芯导体;2-地线芯导体(屏蔽型电缆含半导电层); 3-控制线芯导体;4-绝缘;5-半导电屏蔽层(MC 型电缆无屏蔽层); 6-外护套;7-内护套;8-加强层二、主要技术参数1、规格:电缆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符合表2、表3、表4的规定,其中地线芯导体标称截面不小于表2、表3、表4的规定的规格。
表2 额定电压0.38/0.66kV 电缆尺寸参数芯数×导体标称截面 mm 2标称厚度 mm电缆外径 mm动力线芯 地线芯 动力线芯绝缘护 套 MC-0.38/0.66 MCP-0.38/0.66 3×16 3×25 3×35 3×50 3×70 3×951×4 1×6 1×6 1×10 1×16 1×251.6 1.8 1.82.0 2.0 2.24.55.5 5.5 5.56.0 6.029.5~34.5 36.0~41.0 39.0~45.0 44.0~50.5 50.0~57.5 56.0~63.5 33.0~38.0 39.0~45.0 42.5~48.5 47.5~54.5 53.0~60.5 59.5~67.01、工作条件:1.1额定工作电压(Uo/U)分别为0.38/0.66kV、0.66/1.14 kV、1.9/3.3 kV。
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使用维护管理规定

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使用维护管理规定一、前言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是井下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的正常运作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制定本规定。
二、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的安装1. 电缆的选择2. 电缆的敷设3. 电缆的固定4. 电缆的连接三、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的使用1.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1 严禁在电缆上悬挂和堆放杂物,以免损坏电缆外皮。
1.2 严禁使用钢丝绳等锐利物体强行穿过电缆,以免损坏电缆内部导线。
1.3 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应防止过弯和拉扯,避免外皮磨损和导线断裂。
1.4 在进行井下维护作业时,应随时检查电缆的状态,确保电缆没有损坏或者老化。
1.5 使用中发现电缆存在问题,应及时上报并进行维修或更换,严禁拖延。
2. 清洁保养2.1 定期检查电缆表面,清除电缆表面的泥土、尘埃等杂物。
2.2 定期进行电缆的漏电检查,确保电缆绝缘良好。
2.3 定期对电缆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确保电缆的机械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3. 废弃电缆的处置3.1 废弃电缆应分类收集,并妥善保存记录。
3.2 废弃电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私自扔弃或销售。
四、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的维修1. 规定情况下的维修1.1 小型损伤的电缆可以使用绝缘胶带进行修复,修复后应经过抗拉强度测试。
1.2 中型损伤的电缆应进行更换,更换后应记录更换时间和更换原因。
1.3 严重损坏的电缆应及时报废,不能使用。
2. 突发情况下的维修2.1 在突发情况下,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维修,确保井下监控通讯的正常运行。
2.2 突发情况下的维修应迅速上报,并及时记录维修过程和维修结果。
五、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的管理1. 健全管理体系1.1 选派专人负责井下监控通讯信号电缆的日常管理工作。
1.2 建立电缆档案,记录电缆的型号、规格、使用年限、维修记录等信息。
1.3 对电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
某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

某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
是为了保证煤矿电缆的安全运行和防范电缆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这个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安全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对电缆安全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责任制度,确保每个人都对电缆安全负有监管和管理责任。
2. 安全培训:对电缆安全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并建立电缆安全培训档案,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3. 电缆巡检:建立电缆巡检制度,定期对电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处理。
巡检内容包括电缆的外观、接头连接、绝缘电阻等,以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
4. 事故处理:建立电缆事故处理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的流程和要求,及时对电缆事故进行处理和调查,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维护保养:建立电缆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电缆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绝缘处理、防护措施等,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其安全运行。
6. 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电缆敷设和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电缆敷设位置的选择、防护措施的采取等,确保电缆的安全使用。
7. 监测和检测:建立电缆监测和检测制度,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对电缆进行监测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因电缆故障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通过建立和执行煤矿电缆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电缆安全隐患,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井下电缆敷设管理规定范本

井下电缆敷设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井下电缆敷设管理工作,保证电缆敷设的安全可靠,提高电缆敷设的效率,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井下电缆敷设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和维修井下电缆敷设工程。
第三条井下电缆敷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严格按照本规定的要求进行组织、施工和验收。
第四条井下电缆敷设工作应有专业人员进行组织、指导和管理,并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安全保护设备。
第五条施工单位在进行井下电缆敷设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相关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章井下电缆敷设管理流程第六条井下电缆敷设工作的管理流程包括:方案设计、施工准备、敷设施工、质量验收、竣工档案等环节。
第七条方案设计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确定敷设的线路、电缆规格、敷设方法和施工工期等。
第八条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准备、设备调试和施工人员培训等,确保施工条件满足要求。
第九条敷设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先进行管道准备、电缆敷设和封闭恢复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条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包括电缆连接、绝缘测试和线路电阻等关键指标的检测,确保电缆的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井下电缆敷设工程的竣工档案应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记录、质量验收报告和竣工图纸等相关资料,保存完好并备案。
第三章井下电缆敷设管理要求第十二条井下电缆敷设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电气工程技术资格,并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电缆的规格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敷设方法,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电缆损坏和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电缆敷设时应注意线路的布置合理,避开其他管线和设备,确保电缆敷设的安全和稳定。
第十五条电缆敷设的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区分施工区域和非施工区域,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和安全。
第十六条施工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严禁任何不安全的行为,如吸烟、乱扔垃圾等,防止火灾和现场污染。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对敷设过程进行全程检测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井下电缆敷设管理规定

井下电缆敷设管理规定井下电缆敷设管理规定1、井下所有掘进巷,回采巷的电缆均敷设在巷道上帮,所有斜巷的电缆均敷设在巷道水沟侧;2、井下电缆敷设时必须使用电缆钩吊挂,电缆钩悬挂点间距为1m,同钩电缆驰度一致,电缆钩悬挂点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同一巷道内的电缆钩的规格尺寸必须保持一致;电缆吊挂高度,最下面一根电缆的钩头距轨道面的距离为1.8m;敷设的电缆距轨道水平距离不得低于600mm;3、井下敷设的电缆、通讯信号电缆不得吊挂在风水管路上,电缆与风水管路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必须敷设在管路上方0.3m以上的位置,敷设的电缆必须与巷道内的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的两侧,井下带电电缆不得盘圈或盘 8 字形;电缆钩内电缆的排列:由上到下按照最上面的钩头为通信和信号等小电缆线,其次为高压电缆,低压电缆顺序,不得随意窜钩吊挂;4、井下高、低压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1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5、井下巷道内敷设的电缆,沿线每隔200m、拐弯处、分岔处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的墙的两边均应悬挂电缆标志牌,并注明电缆编号、电压等级、截面积、长度、用途等项目;6、井下敷设的通讯和信号电缆必须使用吊皮吊挂统一刷白漆(吊皮白漆每季度重新刷一次),吊皮使用上下钢绞线固定,悬挂点间距为600mm,悬挂位置在巷道内电力电缆上方并保持0.1m以上距离,吊皮悬挂点必须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同一巷道内的吊皮的规格尺寸必须保持一致;7、吊挂通讯信号电缆的吊皮吊挂眼孔数无法满足现场通讯信号电缆吊挂时,多余通讯信号电缆需统一捆扎,吊挂在固定吊皮的上钢绞线上;8、井下各巷道电缆及通讯信号电缆必须保持表面清洁卫生,且每周必须进行不低于一次的电缆表面卫生清理工作;在喷浆施工段的电缆必须加设有效保护,避免被浆料覆盖;现场实际施工时开关负荷线需落地的,落地电缆必须加设套管进行有效保护;9、井下各巷道迎头综掘机随机电缆必须加设不低于30米、耙矸机随机电缆必须加设不低于15米的套管进行有效保护;10、井下各配电点电缆吊挂:吊挂电缆至开关或电机的电源线以及各种通信、信号电缆,必须从巷道内整体敷设的电缆里侧沿巷道帮部进行敷设,各种负荷线、信号监测线必须从串线下方至电缆钩敷设,杜绝交叉缠绕现象;11、井下过笼门电缆,应使用电缆钩托至巷道顶部沿弧形吊挂,过笼门通讯及信号电缆,应将通讯及信号电缆放入开口的橡胶软管内,并将橡胶软管沿巷道顶部弧形吊挂;12、岩巷开拓进尺电缆钩必须使用开叉螺栓上下固定;13、煤巷综掘进尺电缆钩使用上下钢绞线拉平敷设;14、井下皮带机头、刮板机头等处信号线必须沿拉直钢绞线吊挂;15、电缆、通讯及信号电缆必须吊挂整齐,不交叉,不落地,应有适当的弛度;16、电缆接线盒应打眼平直固定或使用横杆架设两个电缆钩间平直吊挂,两端电缆留有的弧度保持一致,并使接线盒与主线路整体保持一致;17、遇特殊情况如巷道断面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以总工办提供的巷道布置图为准;18、对于违反上述管理规定的按刘庄煤矿机电管理规定给予处罚。
AQ1023--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 1023-2006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控制、测量及用电设备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低压供电系统(以下简称供电系统)及装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6-2003标准电压GB 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762-2002电气设备、额定电流GB 2894-1999安全标志牌GB 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3-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5-200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5部分:正压型“p”GB 3836.7-200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7部分:充砂型“q”GB 3836.9-200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9部分:浇封型“m”GB/T 4026-2004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方法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和特定导体终端标识及字母数字系统的应用通则GB 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728.1-2005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5094.1-2002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第1部分:基本规则GB/T 5094.2-2003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第2部分:项目的分类与分类码GB/T 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GB/T10233-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试验方法GB/T 12173-1990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T 14048.1-2000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GB 14048.2-200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GB 14048.3-200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 14048.4-200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GB/T 15663. 11-1995煤矿科技术语矿山电气工程AQ 1023-2006MT/T 154.2-1996煤矿用电器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 175-1988矿用隔爆型电磁起动器用电子保护器MT 189-1988矿用隔爆型检漏继电器MT 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818.1~14-1999煤矿用阻燃电缆MT/T 661-1997煤矿井下用电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术语和定义除GB/T 15663. 11-1995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外,补充以下术语和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技术要求》标准。
主要负责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该项LI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归口。
二、工作简况,包括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 •接到标准制定任务后,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有限公司、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浦东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齐鲁电缆有限公司、安徽凌宇电缆有限公司、山东兖矿集团长龙电缆制造有限公司、尚维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神东检测有限公司等组成了起草小组,明确了起草人和任务,收集相关信息,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了技术咨询、市场调查、技术指标及应用发展趋势的调查。
2•于2019年6月12〜13日于苏州召开项目启动会。
会议就标准制定工作提出实施方案,明确起草小组分工和数据验证计划。
3.2019年9月,在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工作组拟订了标准框架,形成了该标准的工组讨论首稿。
4.2019年10月29〜30 0 , ill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静电及阻会议听取了标准起草工在海口市召开了标准讨论会。
燃材料分技术委员会组织,作组关于标准内容和进度的说明,并针对标准的项U设置、技术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对讨论稿提岀修改建议。
5.通过对讨论稿的完善和修改,工作组于2019年12月20日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技术要求
1.固定敷设的电缆导体应是符合GB/T 3956中的第一和第二种导体的要求,移动敷
设电缆导体应是符合GB/T3956中第五种导体要求,电缆各线芯导体20°C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 3956中相应导体要求。
2.屏蔽橡套软电缆应进行过渡电阻试验,除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动力线芯绝缘半导电屏蔽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kQ o
3. 3.6/6kV及以上电缆应进行冲击电压试验,试验温度95C,电圧峰值列于表4。
电缆的每一个绝缘线芯应经受正负极性各10次的冲击电压。
表1冲击电压
额定电压I;
6 10 kv
冲击电压75
60
kV
4. 3.6/6kV及以上电缆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
5.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应在1.73Uo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应不大于
10pCo移动类软电缆应在1.73Uo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应不大于20pCo
2及以上煤矿用移动橡套和软电缆采煤机软电缆应具有抗机械标称截面16imn6. 冲击
性能。
7.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进行抗挤压试验,经受相应的挤圧力而检漏继电器应不动作。
8.拖链式采煤机电缆应具有抗弯曲性能,其中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的采煤机橡套软电缆,弯曲9000次后应不发生短路、断路。
其他拖链式采煤机电缆的抗弯曲性能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进行规定。
拖曳式软电缆应进行抗曲绕拖曳性能试验。
其中梭车类电缆,试验应对试样9. 静态加载张力(3±0.3) kN,弯曲半径为(150±10) mm,曲绕拖曳9000次后应不发生短路、断路。
其他拖曳式软电缆的抗曲绕拖曳性能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进行规定。
2及以上的动力或电源连接用的煤矿用电缆应满足负载条件下的燃烧试6nunl0・验要求,试验后的试样应续燃时间小于240s、炭化长度小于150nmio
11 •煤矿用电缆应满足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试验,试验后的试样测量上支架下缘和炭化部分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mm,且燃烧向下延伸至距离上支架的下缘不大于540miiio
12.非单根敷设的煤矿用电缆应满足成束电线电缆燃烧试验,试验后的试样最大炭化范围均不高于喷灯底边2・5m。
13.低(无)卤低烟煤矿用电缆和光缆按应满足烟密度(最小透光率)试验要求,
烟密度(最小透光率)应不小于60%o
14.无卤低烟煤矿用电缆和光缆应满足燃烧后的气体酸度试验要求,PH加权值若不小于4.3,且电导率加权值不大于10 u s/mino
15.低卤低烟煤矿用电缆和光缆应卤酸气体总量试验要求,燃烧后释出卤酸量应不大于lOOmg/g。
16.环保型煤矿用电缆中的有毒有害元素不应超过表2规定的最大允许限量要求。
表2有毒有害元素最大允许限虽
电缆材料硼铅
mg/kg mg/kg
4000金属/
塑料1000
/橡胶四、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
起草工作组形成工作组讨论稿后,通过对比相关国家标准及其他行业标准, 同时对多家企业提供的20多种型号规格的各类煤矿用电缆进行检验,对规定的技术要求及参数进行了论证。
五、知识产权说明
在该标准的收集资料、市场调查中,标准起草小组没有发现标准内容涉及有关专
利,希望该标准在征求意见时,如有发现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涉及专利,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六、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实施,可以指导企业生产、提高产品安全性、节约探索成本、维护社会各方利益、推动行业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预期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没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可直接采用,但所引用的部分标准GB/T 2900、GB/T 3048系列标准、GB/T 17650系列标准、GB/T 18380系列标准等同采用IEC 60050、TEC 60060、IEC 60754、IEC 60332 系列标准。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本标准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与强制性标准已要求条款保持一致。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重大分歧。
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本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发布。
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标准发布后应组织宣贯,建议批准发布后4〜6个月正式实施。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不代替或废止任何现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