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2.(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
A.Na2O2
B.H2SO4
C.CH2Cl2
D.SiC
解析
A项,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且
O
2 2
中存在共价键;B项,H2SO4不存在离
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CH2Cl2只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D项,SiC只
存在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名师提醒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合物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石油、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c.原理:反应方程式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 ✕ ) (2)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 ( ✕ ) (3)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 ) (4)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 ✕ ) (5)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属于物理变化 ( ✕ ) (6)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 )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5)属于单质的有 ①③⑤ 。 (6)属于化合物的有 ②⑥⑧⑨⑩ 。 (7)属于混合物的有 ④⑦ 。 (8)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⑩ 。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其次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分。
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22·全国卷ⅠT 8/全国卷ⅡT 7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12·全国卷T 8(C 、D)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基础学问自查]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洁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应用体验]1.请依据交叉分类法说明NaHCO 3是哪类物质? [提示] 盐、酸式盐、钠盐、碳酸盐。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如图的括号中:①氯气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⑨氧化铜[提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挨次)②③⑤⑥⑧⑨⑦④①②③⑤⑦⑨⑧[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2016,卷甲13T(A);2015,卷Ⅰ7T ;2015,卷Ⅱ7T ;2014,卷Ⅱ7T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用书P27][知识梳理]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自我检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4)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是化合物。
(5)只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
答案: (A、D)
综合练习 5.
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 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因此这 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奖。下列关 于N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的物质氧化的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的物质还原的产物 (D)NO是红棕色气体
四“同”的比较
相同点
同位素
质子数
同素异形体
元素
同系物
结构相似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
不同点 对象
物理性质
中子数 原子
组成和结构 单质
分子组成 有机物
分子结构 有机物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化学性质 近相同
相似
相似
相似/不同
实例
H、D、T 红磷、白磷
烷烃
C2H4O2
专项练习——四“同”辨析
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它 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A)同素异形体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金属
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
密度分类
轻金属 Na、Mg、Al 重金属 Cu、Hg、Pb
单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质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 由分原子子构直成接:构成H2:、金Cl刚2、石P4、、晶O3体硅
稀有气体单质 均为单原子分子
无机物的分类
无机物
氧化物 氢化物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优质课件)-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2021年高三大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 (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混合物)。
2021年高三大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要点三 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
2021年高三大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要点三 分散系 胶体
2.三种常见分散系的对比
溶液
➢请对常见的酸进行分类。
类别(按性质)
挥发性酸 高沸点酸
强酸 弱酸
物质
H2SO4 HCl HNO3 H2CO3
类别(按组成)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请对常见的碱进行分类。
类别(按性质)
易溶 微溶 难溶 强碱 弱碱
物质
KOH NaOH Ba(OH)2 Ca(OH)2 NH3·H2O
类别(按组成)
➢ 胶体的净水原理
1.常见的净水剂: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其净水原理是 Al3+、Fe3+ 水解分别生成 Al(OH)3 胶体、Fe(OH)3 胶体而起到净化水的目的。 2.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100 nm 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 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胶体
浊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精品讲练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一样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一样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根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响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②离子的生成途径: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响的根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假设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根〞、“碳正离子〞“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建议2课时完成)[考试目标]1.了解化学的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制造分子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要点精析]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1、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化学还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化学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这样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导热、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
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分类为了认识自然和科学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按一定的规则给物质分类,如:按组成元素分类有机物(由碳、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烃、醇、醛、酸、酯、卤代烃、油脂等。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答案 (1)不一定,如物质简单堆砌排放则不是分散系 (2)前者具有丁达尔现象,而后者不具有。因为NaCl加入水中要溶解,分散质颗粒 要减小,最后变成溶液。 (3)不一定。PM2.5为直径≤2.5 μm(1 μm=100 nm)的固体颗粒,故PM2.5在空气中 不一定都形成胶体。 (4)前者为盐析,物理变化;后者为变性,化学变化。 (5)不能。因为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故制备时应选用蒸馏水。
(1)不一定,如 NaHSO4 (2)不一定,如 CH3COOH,H3PO2 等 (3)不一定,如 NaHCO3 溶液呈碱性 (4)不一定,如 NaHCO3,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 故 NaHCO3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5)不一定,如 O2、O3 的混合物。 (6)不一定,如正丁烷、异丁烷的混合物。
一、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发展 素养说明: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 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 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 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 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相互联系。
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 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溶液和胶体的区别。物质的组成 ①物质的组成图示 游离
[学在课内]
化合
②几组概念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a.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b.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规律启示——善于总结 养成习惯 善于总结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在物理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如液化、升华、粉碎等变化;化学性质包括热稳定性 物 表现出来的,如液化、升华、粉碎等变化;化学性质包括热稳定性(物 质受热分解难易的一种性质)、氧化性、酸碱性等, 质受热分解难易的一种性质 、氧化性、酸碱性等,化学变化伴随着物 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考点2 考点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的含义是: 【例 2】 洁净煤技术 】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 CCT)的含义是:旨在减少 , 的含义是 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下 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 ) 列措施不属于洁净煤技术的是 A.溶剂萃取脱硫法 . B.煤的气化(产物主要为 CO 和 H2) .煤的气化 产物主要为 C.借助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使煤在氢压下裂解成小分子的烃类液体燃 .借助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 料 D.煤的直接燃烧 . 解析:洁净煤技术涉及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 解析:洁净煤技术涉及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 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 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气 体。 答案: 答案:D
1-3 - 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C60 . B.CaCl2 . C.KF D.C6H6 . . ( )
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形成的纯净物质, 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形成的纯净物质,共价化合物 是靠共价键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是靠共价键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大多数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金属元 素组成, 项符合题意。 素组成,可见只有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答案:D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4、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P28
元 素: 只 讲 种 类 不 讲 个 数
分子、 原子、 离子:既 讲种类 又讲个 数
P28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 ×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
B ( )
A.混合物:空气、福尔马林、水玻璃、熟石灰 B.化合物:烧碱、氯化氢、干冰、胆矾 C.电解质:二氧化硫、胆矾、铁、生石灰、盐酸 D.单质:液态氧、白磷、氮气、碘酒
氢化物 无机 氧化物 化合物 酸
碱
盐
2、物质的分类
3、熟氢化记物常:见氢无元机素化和合另一物种的元分素类所形成的化合物
氧化氢物化:物氧H元C素l016·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
B 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识回顾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怎样区别溶液与胶体? 丁达尔效应
P32【自我检测】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 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
③SiO2是酸性氧化物,硅酸是它与水反应形成的水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 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第二章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件
6
抓基础·双基落实
研考点·重难突破
随堂练·课堂小结
课时规范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无机化合物碱按按水正碱溶盐性性:强B可 难弱a溶 溶S强 弱O性 性4碱 碱、碱 碱: :K: :NNNNMHaOOa3g3·O、H(HH、2NOO、aBH等CKa)l(等O2O、HH、C)uB(a2、(OKOHOH)H)2等等2等
静置分层或沉淀
12
抓基础·双基落实
研考点·重难突破
随堂练·课堂小结
课时规范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胶体 (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 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__光__亮__的__“__通__路__”__,这是胶体粒子对光 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 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中和反应。
15
抓基础·双基落实
研考点·重难突破
随堂练·课堂小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时规范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诊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 STM 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
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 )
(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2
抓基础·双基落实
研考点·重难突破
随堂练·课堂小结
课时规范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二章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解析
答案
第二章
第一讲
考点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高考微专题二 课时规范练
考点 2
解析:A.蔗糖具有甜味,且对人体无害,因此蔗糖可以做调 味剂,故 A 说法正确;B.细铁粉可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防止食品被氧化变质, 故 B 说法正确; C.双氧水具有强氧化 性,能杀灭细菌和病毒,因此双氧水可做消毒剂,故 C 说 法正确;D.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故 D 说 法错误。
第二章
第一讲
考点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高考微专题二 课时规范练
考点 2
(4)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 氧化物,如 Mn2O7 为酸性氧化物,Al2O3 为两性氧化物, Na2O2 为过氧化物。 (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非金属 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 (6)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但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 醋酸酐[CH3CO)2O]不属于氧化物。
第一讲
考点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高考微专题二 课时规范练
考点 2
(4)同位素单质混合在一起一般是纯净物。( √ ) (5)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 ) (6)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 子。( × ) (7)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离子和原子也可以再分。 (×) (8)NO、C2H5OH、HNO3、I2 能真实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 ( √ )
第二章
第一讲
考点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高考微专题二 课时规范练
考点 2
2.(RJ 必修 1· P42 改编)现有下列 4 组物质: A.CaO、NO、CO2、Al2O3 B.H2、Cl2、N2、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考点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作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物质分类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
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③CaCl2;④CuO;⑤H2O;⑥Fe2O3。
(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存在状态为标准,可分为固体:①③④⑥;液体:⑤;气体:②。
(2)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为标准,可分为氯化物:①②③;氧化物:④⑤⑥。
(3)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酸:②;盐:①③;氧化物:④⑤⑥。
3.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4.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5.概念辨析(1)单质一定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2)化合物一定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3)纯净物是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有化学式,有固定的熔、沸点。
(4)混合物是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无化学式,无固定的熔、沸点。
2.氧化物的类别辨析(1)氧化物的分类①依据性质,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②依据组成,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典例:1.物质的分类如下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解析:选D。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⑤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 酸或碱,如SiO2、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不是酸性氧化 物。
题组·跟进训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 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 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解析:A项中SiO2和HCl(aq)不发生反应,不正确;B项中SO2 和H2O反应不能直接生成H2SO4,应生成H2SO3,不正确;D项 中电解MgCl2(aq)得不到Mg,电解熔融的MgCl2可得到Mg,不 正确。 答案:C
知识·再认再现
(√ )
(6)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
氧化物
(×)
(7)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
(8)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9)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 )
(10)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
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B NaOH HCl NaCl C KOH HNO3 CaCO3 D NaOH HCl CaF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例1、判断正误。
如果错误请举出例子。
1、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____________
2、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____________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____________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____________
5、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和碱。
( ) 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物理性质/物理变化(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三)、化学变化表达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例2、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三态变化(气化、液化、升华)
2、煤的干馏
3、石油的分馏
4、蒸馏
5、石油的裂化
6、石油的裂解
7、蛋白质的盐析
8、蛋白质的变性
9、钝化10、胶体的聚沉11、胶体的电泳12、电解质导电13、金属导电14、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变成粉末15、晶体碳酸钠在空气中变成粉末16、HCl溶于水17、电灯发光、发热18、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变浑浊19、室温下饱和石灰水加热变浑浊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化学用语
五种符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价标符号、核素组成符号、结构示意图
七种式子: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最简式(实验式)、电子式
例3:用电子式表示以下微粒会物质
1、碘原子、碘离子、碘单质、碘化氢、碘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原子、钠离子、钠单质、氯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铵、双氧水、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次氯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用电子式表示以下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物质的转化
五:分散系
_____ _____
组成了分散系,分散系的分类_____
_____ _____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二)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三)胶体
一、胶体的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胶体比较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粒子带电的情况:+ 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比如:____________
—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3、哪些措施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不稳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胶体的分类及常见的胶体
1、根据胶体的状态:液溶胶、气溶胶固溶胶
比如: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云、烟、雾有色玻璃
2、常见的胶体:血液、土壤、牛奶、豆浆、粥、豆腐
3、应用:①净水剂
②医疗上: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胶态磁流体治癌术
③工业上:火药、炸药须制成胶体、一些纳米材料的制备、冶金工业中的选矿、
石油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的制造过程中都会用到胶体
三:胶体和溶液的鉴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胶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胶体的制备:例如、氢氧化铁胶体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原理(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正误:1molFeCl3跟水反应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后,形成胶体粒子的数目是NA个()
练习:名师一号:例4
即时训练4 课堂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