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后练习题(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A.夏朝B.秦朝C.北宋D.元朝2.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A.“家天下”B.君权神授C.皇权至上D.皇帝独尊3.“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

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设置丞相4.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5.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6.班固在《汉书》中写道:“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这表明他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7.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

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8.“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描述的是秦朝()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B.幅员辽阔的疆域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D.巩固统一的举措9.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千米。

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

此举()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10.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堂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堂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

”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货币C. 统一度量衡D. 设置丞相2.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钱B. 五铢钱C. 交子D. 银元3. 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原因不包括( )A.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B. 商鞍变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C.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D. 秦王赢政个人的政治才能4.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 洛阳B. 咸阳C. 长安D. 北京5.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

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

”这个“庞大帝国”是( )A. 夏朝B. 秦朝C. 商朝D. 东周6.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中央集权制7. 《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垂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 )A. 刑狱B. 军事C. 行政D. 监察8. 下图是秦朝统一文字后“马”的写法,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它是( )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楷书9. 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正在参与长城西起点地的修筑。

请你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A. 临洮B. 咸阳C. 辽东D. 九原10. 秦朝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下列关于秦朝疆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北到长城一带B. 南到南海C. 西到临洮D. 东到东海1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同步练习】《秦统一中国》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同步练习】《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C.随朝D.清朝3.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4.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

”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 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7.秦朝时,今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胶东郡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钱B.五铢钱C.交子D.会子8.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秦灭六国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

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武王D.秦孝公知识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则,这反映出秦朝的政治本质是()。

A.法律严苛B.天下为公C.思想控制D.皇权专制3.下面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

该表反映了秦朝()。

A.设立中央政权机构B.加强了地方权力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消除了地域差异4.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又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秦朝时,南海郡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A.民主推举B.官职世袭C.逐级分封D.朝廷任命知识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5.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由秦丞相李斯亲笔所书,是秦王朝“书同文”的实物例证。

李斯书写用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草书6.下图是秦朝的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下列选项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半两形制沿用至今B.“半两”字体是草书C.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通用D.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7.《太平寰宇记》记载:“及秦既并天下,筑长城以界之,众羌不复南渡。

”材料说明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A.促进商贸B.便利交通C.宣扬国威D.军事防御能力提升8.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

“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9.下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

兵马俑一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神态各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部分)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思维拓展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既不像三晋那样处于大国之间易受攻击,也不像燕、楚、齐那样远离中原不便进取。

秦国的地理位置攻守均得其便。

秦国内部纷争较少,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政几代君主在位年代都较长,内部比较稳定。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1)(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1)(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

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A.灭六国,统一全国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C.实行盐铁官营、专卖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下图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统一货币的措施,其意义不包括()A.促进各地经济交流B.利于国家经济管理C.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D.改变货币混乱的局面3.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

秦朝统一后,统一的文字是()A.隶书B.行书C.楷书D.小篆4.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下列各项“以始皇起”的制度是()A.分封制B.井田制C.中央集权制D.察举制5.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半年时间即修通。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1分)“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

如图是哪个王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A. 秦朝B. 西晋C. 隋朝D. 元朝【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

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巩固统一的措施,选项A符合题意。

西晋、隋朝和元朝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2.(1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字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

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A. 甲骨文B. 小篆C. 楷书D. 草书【答案】B;【解析】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文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文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1分)如图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后采取的一项措施。

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经济的交流B. 巩固国家的统一C. 促使书写更加简便D. 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史实。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如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

因此,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统一文字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秦统一后的文字,笔画并不简便,排除C项;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

人教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

人教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

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9次作业2019.10.14)基础巩固知识点一:秦灭六国1.秦王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西周C.秦朝D.商朝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国实现统一是在()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4.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之下,设有,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和,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5.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6.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7.“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人”指的是“皇帝”。

“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知识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8.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

9.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

10.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11.秦朝的疆域,东至,西到陇西,北至 ,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2.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

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不存在的是()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铜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制度中是秦朝开创而为后世各朝所沿用的是()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中央集权制④世袭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秦统一中国一.单选1.皇帝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最先使用这个称号的是()A.刘邦B.项羽C.赢政D.陈胜2.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A.B.C.D.3.秦朝统一全国后,为保障赋税征收和贸易交流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在中央设三公B.全面推行郡县制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D.规定以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4.秦朝丞相职位非常的显赫,其具体负责的内容是()A.行政B.军事C.监察D.司法5.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开创科举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6.秦朝“在政府组织上,赢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度7.李白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指谁?()A.秦始皇B.刘邦C.汉武帝D.孝文帝8.威海市初中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中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

”这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9.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 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总督D.御史大夫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诗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哪一历史功绩()A.首创皇帝制度B.统一全国C.抵御匈奴D.开发南疆12.公元前238年,嬴政开始亲政,为统一六国的战争积极准备着。

他制定了三步战略: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秦始皇的暴政统治遭到后世多方批评和谴责,但他制定的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却被后世继承下来,如皇帝尊称为“圣上”“圣皇”,皇命称为“圣旨”“圣诏”等。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后世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教训B.君权神授思想能解决君臣矛盾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D.皇帝制度及观念利于维护统治2.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

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3.成语故事很多都来自历史事件。

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4.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5.观察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6.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刺史D.御史大夫7.“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修筑万里长城D.创立中央集权制度8.下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由此可知,首次作为全国性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隶书B.行书C.小篆D.楷书9.“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这一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B.郑国渠C.灵渠D.白渠10.根据《秦律杂抄》记载:官员听皇帝的命令时,如果不下地站立,就要违则罚出两副盔甲,并且撤职,永不再用。

这样的惩罚措施,旨在()A.保持秦军战斗力B.加强皇帝对将领的控制C.维护君主的权威D.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11.历史学家吕思勉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当中所说的“六合”指的是()A.齐、楚、秦、燕、赵、魏B.齐、燕、赵、魏、晋、楚C.赵、魏、韩、燕、楚、齐D.韩、赵、魏、晋、楚、齐2.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

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3.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生活用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A B C D4.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

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A.开疆拓土,青史留名B.加强思想控制C.促进国家经济发展D.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5.某纪录片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陇西,东到朝鲜D.西起临洮,东到河套6.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长城》中写道:“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诗中“防胡万里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嘉峪关,东到东海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西起阳关,东到山海关D.西起咸阳,东到辽东7.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历史漫画,这幅漫画最恰当的标题应为()A.变法B.称“王”C.统一D.仁政8.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

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A.周武王B.齐桓公C.秦始皇D.唐太宗9.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某同学制作了秦朝中央政府权力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10.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主要是因为()A.疆域拓展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奖励功臣的需要1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 含答案

第课秦统一中国知识点秦灭六国1.背景: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__________的发展和社会的__________。

2.条件:秦国经过__________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__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3.经过:公元前__________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先后攻灭韩、赵、__________、楚、燕、__________六国。

公元前__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__。

4.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__________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__________的统治措中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__,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施央中央设丞相、__________、御史大夫,分管__________、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废除__________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__________。

县以下又设乡、__________、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_______的基本模式知识点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秦始皇命__________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__________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__________钱作为标准货币;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__制度,便利了__________的发展。

3.交通: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派人开凿__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分封制的形成B.世袭制的确立C.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3.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派蒙恬北击匈奴B.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C.建立郡县制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4.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

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在《秦统一中国》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6.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以下秦朝推行的措施“具有创始意义”的是()①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文字②开创皇帝制度总揽军政大权③征调民力服役修骊山陵④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都江堰、灵渠、翻车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

它们具有的相同的功能是()A.运输B.防洪C.水运D.灌溉8.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笔记一、秦灭六国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9课《秦统一中国》知识点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是()A.公元221年B.公元22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20年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一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D.焚书坑儒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下列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B.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C.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D.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4.纵观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隋朝具有与秦朝相同的历史贡献.这一贡献是()A.统一全国,结束分裂B.征发劳力,营建东都C.联系南北,开通运河D.改革官制,创立科举5.有学者认为:“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却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

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祖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这里,该学者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秦朝()A.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产生B.是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C.首创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D.统治着古代最辽阔的疆域6.下列对“分封制”与“郡县制"这两项制度的评述,其观点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标志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最早出现于秦朝D.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7.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任免官吏B.言即法律C.皇权专制D.思想控制8.如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9.有学者认为某帝国的意义在于“因统一国家的建立而形成的国家构造基本形态,与这一时代造就的精神文化基本形态,一同跨越并规范了其后中国两千年的漫漫历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写了秦王嬴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3.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太尉B.刺史C.丞相D.御史大夫4.威海市初中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中写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

”这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县制5.在本课学习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6.欣赏中国古代钱币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 BC D7.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商人携带圆形方孔半两钱做生意B.人民被征去修建万里长城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8.制作示意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面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二、组合列举9.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3)秦始皇派大将________北击匈奴,并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后练习题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后练习题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后练习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1.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皇帝是秦朝的( )A.商汤B.商纣C.嬴政D.胡亥2.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前221年 B.前220年 C.前119年 D.前118年3.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的(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实行分封制⑤焚书坑儒⑥修建灵渠A.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车同轨6. “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 )A.秦始皇B.秦穆公C.秦孝公D.齐桓公7. 假如张三是秦朝的一名地方官员,他在任期间欺压百姓,行贿上级官员,那么他可能会被那个机构监督()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军机处8.下列哪一职位在秦朝时期的权利最大()A. 太尉B.御史大夫C. 丞相D.内阁大臣9.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0.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 )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允许土地买卖D.建立丞相制11.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 )A.临洮——辽东 B.临洮——咸阳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12.下列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13.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含答案)1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含答案)1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含答案)1.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对武陵山区已进行了有效管辖。

能证明这一结论的重要考古发现是()A.走马楼吴简出土B.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C.宁乡四羊方尊出土D.龙山里耶秦简出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简的出土是湖南省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其出土地点在龙山里耶。

因此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的秦简,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选项D符合题意;走马楼出土的是三国时期吴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反映的是汉朝情况;四羊方尊反映的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C.北宋D.元朝【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首创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中央集权制度D.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

世袭制始于夏朝,分封制是周朝的政治制度,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的制度,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

解题时应紧抓题干中“秦始皇首创”“政治制度”等关键词。

4.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

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

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

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

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2. 统一是秦朝建立之后最流行的词语,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统一”之列()A.车辆形制B.度量衡C.文字D.服饰3. 历史课上,一位同学扮演秦朝的一位郡守,他获得这个官职的途径是()A.选举产生B.考试获得C.世袭继位D.中央任命4. 秦王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秦始皇的才略C.国家实现了统一D.秦朝推行法制5. 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

秦王说,统一以后只剩下一种。

请问:秦统一后写“剑”字使用的规范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楷书6. 秦朝时修建了哪一工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A.灵渠B.都江堰C.长城D.京杭运河7. 隋与秦的统治相似之处有()①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②都创立或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③都兴建了重大工程,影响深远④严刑酷法重役,导致农民起义而被推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8.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象征。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咸阳,东到辽东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9. 秦朝长城起止地点为()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咸阳,东到河套C.西起陇西,东到辽东D.西起辽东,东到临洮10. 于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是()A.刘邦B.项羽C.陈胜D.项庄11. 在秦国,平民百姓有机会晋升爵位获得土地,原因是A.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C.跟达官贵人有亲属关系D.支持商鞅变法二、填空题12. 背景: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生活;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后练习题(1)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 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0年2.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皇帝是秦朝的( )A.商汤B.商纣C.嬴政D.胡亥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绘了嬴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4. 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的(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5. 假如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你告诉他应去哪座城市( )A.西安 B.咸阳C.上海 D.敦煌6.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实行分封制⑤焚书坑儒⑥修建灵渠A.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7.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印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用泥制陶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8.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秦朝时,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9. 假如张三是秦朝的一名地方官员,他在任期间欺压百姓,行贿上级官员,那么他可能会被那个机构监督()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军机处10.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皇帝权力 B.实现权力间的制衡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政府办事效率11. 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 )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允许土地买卖D.建立丞相制12.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 A.甲骨文 B.小篆C.楷书 D.草书13.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 )A.临洮——辽东 B.临洮——咸阳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14.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民族。

”秦长城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扩大秦朝疆域 B.炫耀国威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体系15.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

下列一组秦始皇采取措施的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相信你一定能行!麻烦一秦始皇车队进入以前韩国地界,路上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

因为韩国修了许多路障和堡垒加强防卫,不利于车辆通行,而且秦国车辆比较大,韩地的道路只能供韩地的两辆车并行。

(1)你认为造成上述堵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麻烦二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2)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为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秦统一的意义:教师:“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亡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政策之一。

展示: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指导学生看书43页正文,归纳概括中央集权制度的三方面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他们都由皇帝任命;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展示:皇帝的由来。

教师:郡的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代替,大大地减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自己手中,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展示: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师: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了解自己管理天下的情况,他召集了一批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来汇报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第一个官员汇报了这样一个场景。

“现在天下初定,六国的度量衡均不统一,出现了大量缺斤少两的现象,一些不法商贩投机倒把,扰乱了市场的交易,货币也不统一,市场极为混乱,交易不便,再加上各地的道路宽窄不一,交通非常不便,百姓有很多的怨言。

”秦始皇听完大臣的讲述后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秦始皇,面临这样的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展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方面归纳,并引导学生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

展示: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学生: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展示: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修建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以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秦朝疆域的四至,鼓励生自制疆域图:(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A. 皇帝制B. 郡县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2.为了加强各地联系,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水道。

这条人工水道是A. 灵渠B. 邗沟C. 江南河D. 永济渠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 刀币B. 贝币C. 五铢钱D. 圆形方孔铜钱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请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A. 公元前2世纪前期B. 公元前2世纪后期C. 公元前3世纪前期D. 公元前3世纪后期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夏朝B. 西周C. 秦国D. 秦朝6.秦朝时期,下列关于李家四兄弟的情况说法有误的是()A. 老大使用圆形方孔钱经商B. 老二被征去修长城C. 老三被征去与匈奴作战D. 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7.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 沿袭历史传统B. 开创一代帝号C. 加强思想控制D. 宣扬个人功业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B.C. D.9.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秦始皇A. 统一了六国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C. 自称“始皇帝”D. 统一度量衡10.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约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于______年。

12.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13.曾经歼灭六国,自称“始皇帝”的是。

______。

14.若有时光穿梭机助你回到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你发现,当时的成都一带被称为______郡,这个地方的居民生活不错,是因为附近有______水利工程相可使此地水旱无忧。

你来到当时的首都______,在这里当时负责全国最高军事行政的______(官名)接见了你,并带你参观了当时在北方最宏大的国防工程______。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

16.秦长城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17.请认真观察《秦朝疆域图》,将相应的字母及地名填在横线上:(1)秦朝的都城是:______(2)秦长城西起:______东至: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