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我的意思是:我的大量经验告诉我,在这里发生的state在那里也同样发生,在现在通行的state在将来也照常通行,山东(我是山东人)的苹果会落地,武汉的苹果也会落地,牛顿时代的苹果会落地,21世纪的苹果也会落地,所有这些都使得我相信宇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我们可以放心地凭借一些从经验中积累起来的观念来指导自己做出判断,从而形成知识,我并不是独断地肯定宇宙存在着统一的规律,我只是凭借信念相信这一点,因为我认为这是最符合现实的,也是最能有效地指导我的判断的.

[原创]怀疑的力量很久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哲学与宗教》,那时候我认为哲学和宗教其实一个是提供了怀疑一个提供了信仰。但是自从看的这方面的书逐渐多了之后,发现这样的说法是过于简单化了的。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也许宗教哲学科学本来就是纠缠不清的。所以我这次单单就怀疑这种思维形式谈谈我的看法。

独立的人格必然导向是倾向于怀疑的气质。因为独立意味着不能轻易盲从别人,在大是非面前首先是运用自己的理性来分析一番。

怀疑论作为一种理论而非实践,最大的魅力在于激发无限的反思而非提供永恒的结论。

一、对怀疑论的历史的简单回顾

梯利认为怀疑这种思维形式最早反映到哲学思想中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一批诡辩学者,他们运用各种诡辩手段驳斥他人的形而上学理论。在我看来,这和后期的怀疑论是有区别的。智者时代的诡辩家的质疑只能作为一种个体的怀疑,可以说是不自觉地发现了人类逻辑思维的一些漏洞并加以利用。代表人物有色诺芬尼、高尔吉亚、普罗泰戈拉等。普罗泰戈拉更提出了著名“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否认存在着任何绝对的真知,并且,关于实在的状态,任何不同的看法都同样有效。不存在更进一步的判断标准。

而波普金更把怀疑论的孕育推到了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流的思想中。在前期的自然哲学家中,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火。表面上他这种说法和米都利三杰泰利斯的万物本源是水、阿纳克西曼德的万物本源是水火气土、阿纳克西美尼的万物本源是气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对于赫拉克利特来说,火只是一种动态的象征而已,有别于实体。我个人以为赫拉克利特想表达的意思是世界的本质是运动。怀疑的思想由运动导致最终又将由运动来解答,这在下面我将逐渐展开。

今人有所谓整个西方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柏拉图的天上之国真正体现了完美的形而上学。这种思想对人们认识世界有巨大的帮助但是也有巨大的阻碍作用,因为它是静观、片面的。西方的后人或者是继续他的步伐继续将天上之国做的更精美,或者是努力逃出天上之国。但是在近代以前,后者的努力通常是不成功的。

怀疑论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最早形成于柏拉图学院,这一点因此也不难理解。接触越多越能发现不足嘛。

从柏拉图学院的皮浪主义学派到笛卡尔前,在此文中我就不多谈了。因为这中间的很多学者都要在分类别的哲学思想史中才提到。大多数我连名字都没听过,部分只是闻其名而已。

启蒙运动将真理判决的能力从经院夺回到个人手里,这种情况必然让大部分人明白“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真谛。同时如上柏拉图所解读的,怀疑主义也将盛行。正是在这种气氛下,笛卡尔站出来了。他坚决相信,有办法克服一切怀疑并且能够为知识寻找到一个绝对确定的根基。他的方法是在比通常的怀疑论者更大胆的怀疑上推导出知识的可能性。于是他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推出了第一结论“我思故我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上帝的存在来保证经验外的世界的存在。可是怀疑论者马上提出了更无懈可击的答复:从“我思”实际推导不出什么,这只是陈述了毫无意义的自明之理。很滑稽的结果,笛卡尔想彻底堵住怀疑论,却不经意间把怀疑论往更深刻更强大的方向推去。

笛卡尔通过梦境论证了经验世界的不可靠。实际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何证明外

间世界的合理存在?”贝克莱也想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是经验学派的大本营,贝克莱采用了另外一种思路。既然证明不出外间世界的合理存在,那么可以得到第一个命题“我们不知道外间世界的存在”,直到推导到这条理论,我们认为是无懈可击的。然后接下来,他犯了一个逻辑错误,直接过渡到“我们知道外间世界不存在”。然而这与我们的常识相悖,贝克莱于是得出了他的著名结论“存在就是被感知”。但是这又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为什么我们感知的时候外间世界存在,我们个人死了似乎这个世界不会随着我们一起消失。贝克莱于是引入上帝来保证世界仍然存在。上帝的感知始终存在,上帝才是标准。如上所说,他推导过程本身就禁不起怀疑论者审查。不过他的论证很精彩,为怀疑论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两位大哲想破解怀疑论,然而却代替怀疑论者提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不知道他们本人做何感想。

休谟更是将怀疑推向了作为科学思想的基础“因果关系”。在牛顿科学思想如日中天的时候,休谟却提出了我们不具备发现经验事态之间必然联系的能力,也不能证明过去事件之间的恒常联系会持续到永恒的未来。当我们反思因果联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是习俗、习惯而非理性导致了我们的这种信念的产生。“哲学将使我们成为完全的皮浪主义者,要不是自然的力量过于强大。”“休谟表明,人被困于这样两个极端之间:一方面是无法加以驳斥的完全的皮浪主义,另一方面是在自然本性的驱使下去相信事物的未来进程、外间世界的存在、某种人格同一的存在,以及,如果可能的话,去相信有某种智慧的力存在于世界之中。”

休谟的怀疑震醒了康德的独断论。康德认为不能为科学找到哲学上的依据是“哲学的耻辱”,因此他有必要对人类的理性思维本身进行批判反思。为了保证科学有客观稳定的依据,康德认为时空概念是人类先验的用以形成经验的框架。为此,他引入“物自体”概念,人类只能在某种模式下认识事物。理性毕竟不是万能的,在一些哲学家看来一个巨大的“物自体”阴影站在人类理性的后面才是真正的耻辱。

用康德的方法可以解决怀疑论,但是却宣布了人类不能完全认识事物,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了。所幸的是,现代科学证明了康德的先验时空观是不成立的。

在我们能否认识事物,最终发现真正的真理上。波普最终用怀疑的方法回答了。“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猜测。”科学既然来自于归纳,而归纳又不能推导出因果联系。那么,面对着无穷的未来,任何封闭的理论都是矛盾的。真理不是静止的天上之国中的事物,而是可以自我发展,被检验修正的。所以是否科学的依据是该理论是否存在着可以被证伪的可能性。可以被证伪才是合乎科学基于事实的理念。时时保持着一颗怀疑的心对待理论才是正常的。对于怀疑论的那些问题本不可怕。因为那是基于可能性的。

一个理论上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世界虽然让人有不确定的感觉,但是自信的人类应该相信自己有解决任何突发事件的能力。即使下一秒,我们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律突然失效,人类也能重新寻找出新的规律

你一下子发了这么多,我时间有限,昨天下班的时候我把文章打印出来了,然后去上日语课的时候课间休息的时候好好看了一下。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文章了。

感觉遇到了知己,我的生活中似乎已经和哲学越来越远。看看这样的文章,对我而言是一种解脱,可以暂时忘却世俗。

好了,不煽情了。

关于信仰,我也做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跳出“唯心、唯物”来做分析。尽管在中国的经典哲学家来说,也许我们的分析还是唯心。

我大学的时候和同学谈过一个问题“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当然,我觉得,“信”不是随便就产生的,当然是建立在你的经验上的,就想搂主提的几个一致性,不是凭空想什么样就什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