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标标准
一年级上册二单元数学课标摘录
一年级上册二单元数学课标摘录一、数学基本概念1.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及变化等概念和规律的科学。
2. 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1. 本单元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顺序、数的运算和简单的图形认识等内容。
2.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形成概念、巩固概念和拓展概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要求1. 注重运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2. 打破传统的机械式运算教学,推崇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以故事引入、情景创设等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学实验、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应该注重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避免简单的填鸭式教学。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家校合作1.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2. 家长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校开展积极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育的本质1. 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教育应当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引入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来引入数字比较和顺序排列的概念,让学生在故事中参与,体会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顺序排列的规律。
情景创设是另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可以设计购物、游戏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运算和推理,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还可以采用实验教学和实物教具。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数学的魅力,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标准.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标准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 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 各数 .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 以内的减法 .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进度表
第 1周一、数一数1课时
第 2周二、比一比1课时
第 2周三、分一分1课时
第 2周四、认位置1课时
第3-5 周五、认数(一)8课时
第 5周六、认物体2课时
第 5周* 有趣的拼搭1课时
第6-7 周七、分与合6课时
第 8-13 周八、加和减(一)18课时
第 13周* 丰收的果园1课时第 14周九、统计1课时第 14-15 周十、认数(二)5课时
第 16-17 周十二、加和减(二)10课时
第 19-21 周十三、期末复习4课时
1 / 1。
2024年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认数能力,能准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并认识这些数的名称。
理解简单的加减法概念,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学会使用基本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厘米”进行简单的测量。
2.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物到抽象的数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通过游戏、活动等实践方式,体验加减法的应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合作学习和交流,提高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数的顺序。
加减法的基础概念和应用。
基本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
2. 教学难点从直观到抽象的数的概念的过渡。
加减法运算的逻辑理解和运用。
实际应用中的单位换算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使用生动的故事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复习前置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数的认识和数的顺序利用实物(如小棒、积木等)进行数数练习,使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通过游戏(如数字接龙)巩固数的顺序和名称。
引导学生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数量。
3. 加减法基础使用直观教具(如计数板、磁性数字等)演示加减法的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手指计数、实物摆放等实际操作,感受加减法的运算逻辑。
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4. 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长度的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尺子量物品)让学生掌握使用长度单位的方法。
设计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物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长度单位的使用。
5. 课堂小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以下数学知识和能力:1. 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能正确书写和念读0-100的数字;2.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掌握数的顺序;3.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4. 能够简单估算数量,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5.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的认识与书写:- 认识0-100的数字;- 正确书写数字的方法;- 念读数字的方法。
2. 数的顺序与比较:- 数的顺序排列;- 数的比较大小。
3. 简单加法与减法:-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数量的估算与比较:- 估算数量的方法;- 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5. 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大纲推荐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研究效果;2. 演示教学法:通过示例演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提高研究效果;4.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学的质量,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小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项目作品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项目或作品,评估其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数学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等;3. 游戏和活动材料:数学游戏卡片、游戏规则等;4.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安排,包括每个教学单元的时间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等。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数出0~10的物体数量。
掌握0~10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并能书写0~10的数字。
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观察和实践来学习数学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毅力,鼓励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不放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0~10的数的认识与书写。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
难点:正确书写0~10的数字,特别是数字8和9的书写。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于数字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用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来认识0~10的物体数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感受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完成0~10的数字书写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出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游戏化学习: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
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
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
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
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
“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
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学课标说教材
编 写 特 点
重视学习兴趣
重视学习方 法的培养
立足学生发展
编 写 意 图
为后面学习 奠定基础
加与减(二)
认数的基础上 读写结合 画一画
读数、写数
比一比
认识个位和 十位
摆一摆
数数
数一数
加 与 减 ( 二 )
10加几和相应 的减法
10几 加几
三、说建议
层层递进 自主探索
教学实施 (过程与方法)
20以内进
学课标 说教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学课程标准 说教学内容
说教学目标
一、说课标
课
本册内容标准 及要求
知识技能
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数学思考
根据的思考
感知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教 并解释自己的 学 思考过程 目 标
说课标
积极学习的数 学好数学 学情感 的信心
二、说教材
研修感悟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比较物体的 长短高矮
实际问题及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的认识
两数和的
加减法的含义
简单运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
综合实践
教 学 内 容
说教材
数学好
V GTFBV 在问题探索中, 促进数学思维 发展
在解决问题中 学数学
在自主探 索中学数 学
在愉快的生活 中学数学
呈现多元文 化,促进学 生和谐发展。
教学基础
(横向整合)
10以内的加减法
位加法 教学前瞻 (纵向整合) (第七单元)
20以内退
教 学 建 议
位减法 (一下)
说建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标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是为一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基础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教材包括10个单元,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 掌握100以内的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组成、数位、计数等;2. 掌握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加法、减法、加减法混合运算等;3. 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认识图形、图形测量、图形拼组等;4.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包括统计表、统计图、概率等;5.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10个单元,分别是: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
具体内容如下:1. 数一数: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
2. 比一比:通过比较多少、长短、高矮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比较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1-5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掌握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 分类: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初步体验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6-10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掌握数的顺序、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 认识钟表:了解时钟的基本作用和读取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8. 20以内进位加法: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等。
2023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业要求
2023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业要求
对于2023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业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 数与运算:学生需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基本的加法、减法运算,以及1至10的数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应能够比较大小,了解大于、小于
和等于的概念。
2. 几何与空间:学生需要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够辨认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此外,学生还可能学习到关于方向和位置的基本概念,例如前、后、左、右等。
3. 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学生需要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这可能包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组织,以及使用数学方法来找到答案。
4. 应用与表达:学生需要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购物时计算找零、比较物品大小等。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习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理解数学符号和术语的含义。
5. 情感态度:学生应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愿意尝试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尊重数学规则,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学业要求可能会因学校、地区和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建议直接咨询相关人员或机构。
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数的认识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0-100以内的数字,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初步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在形状和空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了解简单的方位关系。
在量的认识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基本的度量单位,并进行简单的量的比较和测量。
这些内容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基本认识,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的运算方面,学生将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在形状和空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和拼图,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量的比较和测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重量、时间等度量的比较和测量,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这些内容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将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尊重和信心。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将体验到数学的合作性,感受到数学的团队精神,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这些内容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健康心态。
总之,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标标准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标标准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
和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标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
新课标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新课标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的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这一学段,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和课程内容,逐步建立起对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的理解。
首先,一年级数学课程将重点放在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上。
学生将学习如何数数,认识数字0到10,并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实际意义。
通过日常的计数练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增加和减少,为后续的加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接着,课程将引入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这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如使用计数棒或计数器,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此外,课程还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数线来辅助计算,这有助于他们直观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运算过程。
除了数的运算,一年级的数学课程还包括对形状和空间的认识。
学生将学习基本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够识别这些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拼图和构建活动,学生能够发展空间感和几何直觉,这对于他们未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至关重要。
测量也是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并理解单位的概念,如厘米和米。
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调查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来展示这些数据。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最后,一年级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数学游戏,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合理的推理。
这种思维训练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新课标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思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授课教师:陈伦星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好好把握,但不要急于求成。
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和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和家长一起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课程内容: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标准: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能正确写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3、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读、会写1到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4、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内容标准: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标准:1、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真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标要求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标要求1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2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3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4授课教师:5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6学校:凌源实验小学7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总复习。
二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会运用数的分解和组合进行计算,会解决大括号题。
数的分解和组合,6—10的加减法,5, 11—20各数的认识,会数11—20各数及组成11—20各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4 7 认识钟表会认、读、写整时。
整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4 8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11 9 总复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2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钟表;位置,数学乐园;综合课 53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实施: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
在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接触基本的数字概念、形状、大小、位置等数学元素,建立数学思维和基本数学技能。
因此,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概念和数量关系。
学生需要通过数数、比较大小、认识数字等活动,建立起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存在和作用,培养他们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其次,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直观认识和技能掌握。
另外,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空间位置的认识。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图形和物体,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逐步建立起对几何图形和空间位置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标准《新课标》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1)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本学段的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作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知识与技能方面共有三个目标我概括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数学思考方面4个目标我概括为: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观察、操作等活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问题解决方面4个目标我概括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2024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教解析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原教材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图形拼组
例3:看谁搭得高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新教材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看谁搭得高
例3:图形拼组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新教材
认识
问题的解决
图形的关系
例1:认识立体图形
例2:看谁搭得高
例3:图形拼组
二 教学内容
3.对比与分析
主题图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区别:第一题连一连中删 掉了圆柱形的饼干,正方 体改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 魔方。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区别:第二题的中减少了一个 长方体,增加了一共有( ) 立体图形。答案是10个,原本 是11个,这也是放在十以内数 的认识之后教材的另一改变。
二 教学内容
练一练
没有变化
二 教学内容
二 教学内容
例1:做一做第1题。 区别:第1题是旧教材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第1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 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 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图形名称摸实物。 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增强空间想 象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立 体图形的认识。可以根据特征拿物体、 根据物体说特征的方式加深对立体图 形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相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例3:图形拼组(用相同的图形) 区别:例题中新增8个小正方体拼成 的大正方体。对话中增加了“我用” 两个字。 设计意图:原教材只学习五以内的认 识,现在是学完10以内的认识后, 结构上更加合理。 教学建议:拼组出新的图形,进一步 直观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不相同图形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课标要求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
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
本节内容“上下” 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知识技能目标)(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素质培养目标)(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课标解读
《11~20各数的认识》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中,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课标解读《11~20各数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石。
11~20的认识又是数与代数内容的前期基础,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
为学习20以内加法、减法做好准备。
其教学内容可分为数的概念建立和数的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三部分。
第一部分:数概念建立: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共3个例题。
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第二部分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的认识,也安排了3个例题:例4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棒)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第三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
例6就是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并运用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体现学习过程。
单元重点为: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掌握数位:十位与个位。
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标标准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
和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