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苏科版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1.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及其特点;2.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及其限制;3. 次声波和超声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目标:1. 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掌握其特点;2. 掌握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理解其限制;3. 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实例,以及如何理解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次声波和超声波演示器材。
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地震时的次声波录音,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存在,并引导学生思考次声波的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定义及其特点,讲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引导学生理解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原因。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地震预测、航海定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四、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次声波、超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及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请简述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几个次声波和超声波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实例。
3. 请解释为什么人耳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学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口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扬声器、音叉、尺子、气球、塑料桶等。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将扬声器放在桌子上,连接音叉,让音叉振动产生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
3.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5.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和塑料桶制作简易的乐器,观察和记录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分享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
2.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4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2.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3. 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B超、声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振动器、声呐等);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如振动器实验、声呐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如“人耳为什么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次声波、超声波产生原因:振动应用:B超、声呐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听到过但不知道是什么声音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其产生原因;2. 请查阅资料,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在医疗、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3. 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次声波和超声波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20242025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在教学设计中,我以“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次声波、超声波等;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2. 教学重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次声波探测器等);2. 学具:实验记录表、课本、笔记本。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理论讲解: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解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实验演示:进行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2. 活动重点: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现象,如次声波在自然灾害预警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在课后,我还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教案: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教材,第1章的第4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次声波、超声波以及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3.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4. 超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 让学生掌握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超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海浪声和鲸鱼呼吸声的音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鲸鱼的呼吸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讲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
4.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讲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如次声波可以穿透固体、液体和气体,超声波可以用于医学诊断、清洗、焊接等。
5. 超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讲解超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焊接机等。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超声波应用的实践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3.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可以穿透固体、液体和气体4.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可以用于医学诊断、清洗、焊接等5. 超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描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和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举例:介绍声纳在海洋探测、超声波在医疗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难点分析:学生容易误认为声音是物体本身产生的,而忽视振动这一关键因素。
(2)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难点分析: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理解较困难,容易混淆。
3. 简洁明了
(1)使用简洁的语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知识点,避免冗长的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合理安排布局:合理规划板书布局,突出重点知识点,避免混乱,便于学生查找和复习。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知识点。在教学策略上,我设计了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物教具:使用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等实物教具,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
5. 互动教学平台: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讨论问题,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典型例题分析)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典型例题分析)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在设计这个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学案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典型例题分析,深入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相关物理知识。
我希望通过这个学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 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3. 学会使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2. 相关物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2. 相关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
1. 音频设备(如收音机、录音机等);2. 不同频率的声音材料(如高频、低频声音片段);3. 图纸、彩笔等绘画工具;4. 实验器材(如扬声器、声音传感器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高频和低频声音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人耳听不到的声音;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耳听不到这些声音?二、探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5分钟)1.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3.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三、典型例题分析(15分钟)1. 出示相关典型例题,如:为什么超声波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为什么次声波可以用来预测地震?;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解答这些例题;3. 教师点评并讲解解答过程。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用扬声器和声音传感器探究声音的频率与听觉的关系;3.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活动重难点: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产生原因;2. 相关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设计本次课程时,我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去感知、去探索,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听觉、认知和探索能力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听懂、识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分辨出细微的声音差异,并用语言准确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各种声音玩具(如笛子、鼓、铃等)、耳朵模型。
2. 学具:记录本、彩笔。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玩“听声音猜物品”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听觉来识别不同的声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主题活动一:让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声音玩具,引导学生注意听这个玩具的声音特点,并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玩具,再次听并进行描述。
3. 主题活动二:让学生围成一个圈,闭上眼睛,听老师指定的同学发出的声音,并用手势指出声音的来源。
4. 主题活动三:让学生带上耳朵模型,感受不同声音玩具在耳朵模型中的声音变化,并讨论其原因。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学生能够分辨出细微的声音差异,并用语言准确描述。
2.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课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声音的听觉注意力有所提高,但在描述声音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去感知世界,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收集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觉注意力。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的听觉范围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的听觉范围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人的听觉范围。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和人的听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叉、水盆、尺子、耳朵模型等。
2. 学具:记录表格、画图工具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耳朵的构造和听觉的原理。
2. 提问:你们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吗?二、实验一:观察声音的传播(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音叉和一个水盆。
2. 指导学生将音叉放入水盆中,观察声音的传播。
3.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三、实验二:了解听觉范围(15分钟)1.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长度的尺子,并用耳朵听声音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听到的声音范围,并进行讨论。
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3.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活动重难点:1. 实验一:观察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实验二:通过测量和听觉,了解人的听觉范围。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个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观察周围的声音传播和听觉现象。
我还会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声音和听觉的了解。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人的听觉范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1. 人耳听觉范围的了解:介绍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到20000Hz之间。
2.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解释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3.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举例说明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等领域的作用,以及次声波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中的探测应用。
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感受超声波和次声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听觉范围,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2. 掌握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感受超声波和次声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超声波探测器、次声波发生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实验手册、实验器材(如耳机、音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存在,例如使用超声波探测器检测学生的视力,使用次声波发生器模拟地震时的次声波。
2. 知识讲解:介绍人耳听觉范围,解释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说明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等领域的作用,以及次声波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中的探测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思考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感受超声波和次声波。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概念: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应用:超声波:医学、工业等领域次声波: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探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2. 举例说明超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简述次声波在自然灾害探测中的作用。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个课题时,我意图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即超声波和次声波。
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限制。
【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并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声音。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限制。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分辨和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扬声器、振动器、频率计等),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
【活动过程】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
我会将一个振动器放在一个扬声器上,然后让学生听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振动器的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声音的产生过程。
接着,我会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示一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种声音。
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这些声音的特点。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实践活动。
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一个扬声器和一个振动器。
学生需要通过调整振动器的频率,来产生超声波和次声波,并尝试分辨出这两种声音。
在实践活动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辨和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用心去感受声音的特点。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超声波清洗、次声波探测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来探索声音的奥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本节课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特点以及产生原因,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人耳听觉的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难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海浪声、鸟鸣声等自然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引发对声音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超声波和次声波。
(2)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3)解释声音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人耳听觉的局限性。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超声波在医学诊断、次声波在地震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4.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超声波和次声波应用的认识,互相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声音传播条件等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2. 举例说明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人耳听觉的局限性。
答案: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分为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强、穿透力强等特点,常用于医学诊断、金属检测等领域;次声波常常与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有关。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声音的课《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了解和探索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波和次声波。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声波发生器、次声波发生器、耳朵模型。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孩子们对声音的思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声音,人类听不到,但是动物能听到,它是什么呢?"2. 讲解:简要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解释人耳听不到这些声音的原因。
3. 实验一:超声波实验。
让同学们亲自操作超声波发生器,观察并记录下超声波的声音。
4. 实验二:次声波实验。
让同学们亲自操作次声波发生器,观察并记录下次声波的声音。
5. 实验三:耳朵模型实验。
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耳朵模型,理解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人类听不到的,有哪些应用。
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仔细。
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该章节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它们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2.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医学中的B超等。
3.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4.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2. 掌握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超声波测速仪、次声波发生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海啸发生时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这样的声音?2. 知识讲解:介绍人耳的听觉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及其特点。
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并通过示例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超声波测速仪和次声波发生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与超声波和次声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医学中的B超、蝙蝠的回声定位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类型及其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与常见动物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3)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二、学习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三、课前准备复习:见ppt课件四、课堂流程(一)、有声波传到正常人耳处,是否一定能听到?思考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究竟多大?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总结: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有:。
能听见次声波的动物有:。
思考2:什么是超声波?超声波有何特点以及应用?思考3:什么是次声波?次声波有何主要特点以及应用?(二)、学生小结五、效果检验1、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__次2、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煽动翅膀,可我们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3、听不见的声音包括波和波。
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波可以用来清洗和焊接物体。
4、请在数轴上表示出超声波、可听声、次声波。
5、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
犬笛吹出的是25 000Hz的声音,周围的行人茫然无所知,而小狗已经按照犬笛中传出的口令行动了是因为小狗能听到_____________的声音6、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
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
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苏科版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堂互动学案编写人:【互动学习目标】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各类动物听觉范围的区别。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应用和多普勒效应。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危害及应用。
;【互动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通常用什么来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呢?3、什么叫频率?单位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苍蝇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为什么我们有时能看到物体在振动而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小知识)人对声音的感受是通过耳朵来实现的,耳朵是相当完善的声音接收器,但人耳听到的声音并不是全部声音,有的声音人耳根本听不到,关键在于声音的频率是否合适。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可听声,高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对于一般人来说,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产生声音的感觉。
(归纳)1、正常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的声音。
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3、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苍蝇飞行时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凭听觉发觉飞行中的蝴蝶?你现在能回答想一想中问题了吧。
(看一看)课本20页“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回答)能听到超声波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秘)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小狗:“2+2=?”,小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被这条聪明的小狗所倾倒。
你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在台下驯兽师助手吹了四下哨声,由于哨声频率太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而狗可以听到,故立即叫了四声。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章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 1.4课《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次声波、超声波以及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这些声音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教材内容:(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如蝙蝠导航、医学诊断等应用。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
2.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地震时的次声波音频,让学生感受次声波的特殊性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
2. 掌握次声波、超声波的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次声波、超声波的产生原因和应用。
2. 教学重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次声波音频文件、超声波演示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声级计、频率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地震次声波音频,引导学生关注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次声波、超声波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
3. 实践演示:教师使用超声波演示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超声波的特性。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次声波、超声波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使用声级计、频率计等器材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2. 应用领域次声波:地震监测、台风预警超声波:蝙蝠导航、医学诊断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你所听到的次声波和超声波的例子。
2. 答案:次声波: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2. 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3. 声音传播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4. 声音的应用:声波清洗、B超、回声定位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类型,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
2. 掌握声音传播的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对声音应用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声音传播的介质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声波演示仪、声音传播介质(如水、纸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高铁经过时的低频声音、高层建筑施工时的超声波等。
2. 知识讲解:(1) 介绍人耳听觉范围,以及超出和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
(2) 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物理题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关于声音传播和超声波应用的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1.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2.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应用如声波清洗、B超、回声定位等。
3.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应用如地震预警、大型设备运行监测等。
4. 声音传播介质:气体、液体、固体。
5.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七、作业设计1. 描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解释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索其他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如微波、红外线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个关于“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教学中,我希望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情景,让孩子们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并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我还将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超声波测距仪、次声波发生器、振动物体(如鼓、铃铛等)、声音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实验观察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让孩子们猜测什么是声音,引出今天的主题。
2. 讲解:用PPT展示人耳的听觉范围,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实验观察: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清洗眼镜、次声波检测地震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
一、教学内容1. 人耳听觉范围的了解: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2.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3.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实例:超声波在医学、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焊接等;次声波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中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原因:除了超声波和次声波,还有一些其他的声音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因此听不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耳的听觉范围,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解释为什么人耳听不到某些声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耳的听觉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及特点。
难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以及为什么人耳听不到某些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超声波洁牙仪、次声波发生器。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超声波洁牙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超声波可以用来洁牙?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人耳的听觉范围,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及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焊接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超声波或次声波现象。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人耳听不到某些声音。
7. 作业布置:(1)请列举生活中你认为可能存在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应用实例,并说明原因。
(2)请解释为什么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六、板书设计1. 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2.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应用实例: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焊接等。
3.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应用实例: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预警。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认为可能存在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应用实例,并说明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案苏科版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堂互动学案编写人:【互动学习目标】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各类动物听觉范围的区别。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应用和多普勒效应。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危害及应用。
;【互动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通常用什么来反映物体振动的快慢呢?3、什么叫频率?单位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苍蝇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为什么我们有时能看到物体在振动而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小知识)人对声音的感受是通过耳朵来实现的,耳朵是相当完善的声音接收器,但人耳听到的声音并不是全部声音,有的声音人耳根本听不到,关键在于声音的频率是否合适。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可听声,高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对于一般人来说,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能产生声音的感觉。
(归纳)1、正常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的声音。
2、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3、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苍蝇飞行时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凭听觉发觉飞行中的蝴蝶?你现在能回答想一想中问题了吧。
(看一看)课本20页“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回答)能听到超声波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秘)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小狗:“2+2=?”,小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被这条聪明的小狗所倾倒。
你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在台下驯兽师助手吹了四下哨声,由于哨声频率太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而狗可以听到,故立即叫了四声。
)(读一读)课本21页“超声波”(归纳)超声波特性及应用1、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定向传播)碰到障碍物时有显著反射。
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制成声纳,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2、穿透能力强,能穿透许多电磁波所不能穿透的物质。
人们利用超声波穿透能力强、可以成像的特点制成医院所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即:B超),可对病人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医院里还用超声波击碎患者体内结石,免除病人开刀的痛苦。
人们利用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的特点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人们还利用超声波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的特点制成超声波焊接机。
此外,利用超声波多普勒效应还可以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讨论)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速度比可听声大;C、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焊接D、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
E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定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 F超声波响度特别大。
(读一读)1、课本22页“次声波”(归纳)次声波特点:频率低,能量衰减少,绕过障碍物的能力极强,传播距离很远,可以说无孔不入。
在自然界,次声波产生于台风暴雨、电闪雷鸣、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陨石落地等现象。
人为发声源有:奔驰的火车和汽车、飞转的机器、发射的火箭、飞行的飞机、核爆炸等等。
2、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可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主要是次声波频率和人体某些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吻合,一旦高强度的次声波作用于人体,会引起人体器官的强烈振动,使人产生头晕、耳鸣、恶心、失眠、神经错乱、四肢麻木、失去知觉等症状,甚至内脏破裂。
当次声波跟机器设备、建筑物的固有频率相近时,强度大的次声波还会对它们造成破坏。
3、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海啸和监测核爆炸等。
(练一练)1、想一想,人耳不能听到声音的原因可能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振聋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D、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能够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3、地震是地球上某个部位发生的剧烈振动,人们却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这是由于()A、声音不够响B、声音音调太高C、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D、声音是噪音而不是乐音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A、海的深度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D、很长的钢管长度5、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有时候正常人听不到,猫却能听到,这是由于()A、声音的振幅太小B、声音的振幅太大C、声音的频率太小D、声音的频率太大6、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A、甲昆虫B、乙昆虫C、都能听到D、都听不到7、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
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
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
8、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次《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堂互动学习评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频率范围通常在 Hz至 Hz;频率高于可听声的声波叫做,频率低于可听声的声波叫做2、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20Hz,为声;而海豚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声,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都听见。
3、视觉很不发达的蝙蝠,主要靠发出的的回声来发现目标,捕捉飞行中的昆虫。
4、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这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力。
5、次声波可以传得,很容易绕过,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强度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成。
6、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相同)()A、各种频率的声速相同B、超声波的声速最大C、次声波的声速最大D、只有在人耳能辨别的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声速才相同7、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A、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B、蝙蝠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防止海啸、台风8、下列关于声音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B、我们能区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那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其它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D、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9、下列声源发出的声音中,人耳能听到的是()A、医院里的“B超”B、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C、蝴蝶飞行时扑翅D、风暴发出的声波(10---15Hz)10、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
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在地升降漂游。
忽然水母像接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
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
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C、水母感受到了洋流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堂互动学习评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频率范围通常在 Hz至 Hz;频率高于可听声的声波叫做,频率低于可听声的声波叫做2、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20Hz,为声;而海豚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声,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都听见。
3、视觉很不发达的蝙蝠,主要靠发出的的回声来发现目标,捕捉飞行中的昆虫。
4、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这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力。
5、次声波可以传得,很容易绕过,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强度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成。
6、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相同)()A、各种频率的声速相同B、超声波的声速最大C、次声波的声速最大D、只有在人耳能辨别的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声速才相同7、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A、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B、蝙蝠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防止海啸、台风8、下列关于声音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B、我们能区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那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其它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D、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9、下列声源发出的声音中,人耳能听到的是()A、医院里的“B超”B、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C、蝴蝶飞行时扑翅D、风暴发出的声波(10---15Hz)10、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
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在地升降漂游。
忽然水母像接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
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
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C、水母感受到了洋流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