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3ea7e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5.png)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纵肋织纹螺(Melo melo)是一种珍贵的贝类螺蜗,因其华丽的外形和美味的肉质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纵肋织纹螺的数量逐渐减少,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人工育苗成为了保护纵肋织纹螺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主要的试验指标:温度、水质和饵料,分别对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首先是温度的影响。
从前期的试验中我们发现,纵肋织纹螺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要求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够生长繁殖。
我们在本次试验中将温度控制在24-28摄氏度,观察了不同温度对纵肋织纹螺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25摄氏度是纵肋织纹螺的最佳生长温度,这个温度范围下纵肋织纹螺的生长速度最快,饵料的摄食量最大。
其次是水质的影响。
水质是纵肋织纹螺生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水的清洁度和酸碱度。
在试验中,我们设置了两组水质实验,一组是自来水,另一组是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海水。
结果表明,对于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来说,适量的海水可以促进其生长,提高其鲜美的味道,但是水质的清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过脏的水质会严重影响纵肋织纹螺的生长和食欲。
最后是饵料的影响。
作为纵肋织纹螺的主要食物来源,饵料的种类和质量对纵肋织纹螺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试验中,我们使用了两种常见的饵料,一种是蔬菜和海藻的混合物,另一种是鱼肉和虾仁的混合物。
结果显示,蔬菜和海藻的混合物是纵肋织纹螺的最佳饵料,这种饵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纵肋织纹螺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对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针对其生长环境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技术,提高其生长繁殖的效率和质量,为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做出更大的努力。
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234228af45b307e8719751.png)
子加人诱 导 池 中 ,以诱 导其 它待排 放 的亲本 。
照速 、肉质 鲜美 、闭壳肌 发
达 ,其 干制 品被 称为 “ 子 ” 带 ,为 名 贵 的海 鲜 干 品 ,具 有较 高 的营养 价值 。 目前 ,国外 对于 长肋 日月 贝亲本 的促 熟与催 产 技术 的报 道较少 ,仅见 菲律 宾在 2 0世纪 8 0年 代 进行 了实 验 室 催 产 和 苗 种 培 育 的 报 道 J 国 。 内对 于长肋 日月 贝 的研究 ,仅 见 王雨 、朱 彩艳 等 人 进行 了其 胚 胎 发 育 及 育 苗 、形 态 与 重 量 性 状 的通 径 分 析 _ 及 营 养 成 分 分 析 及 评 价 _ ,亲 6 3 j 本促 熟培 育 与催 产 技 术 等 方 面 的研 究仍 属 空 白。
关 键 词 :长 肋 日月 贝 ;亲本 ;促 熟 ;催 产 中图 分 类 号 :¥6 . 983 文 献 标 识 码 :A
长 肋 E月 贝 ( mui l rnc s ,属 软 t A s m pe oet ) u u e 体 动 物 门 、双 壳 纲 ( i li) Bv va 、珍 珠 贝 目 ( t- a Pe r ia 、扇 贝科 ( et ia ) 日月 贝属 ( i — id ) o P ci d e 、 n A u n
福
建
水
产
第3 4卷
等三级 过滤 后直接 用 于亲本 培育 。
12 方法 .
流过诱 导池池 底并 对亲本 进行 刺激 。
( ) 异性 产物诱 导法 5 解 剖数个 达 到成熟期 的亲本 ,取其 精子 及卵
12 1 长肋 日月 贝亲本 的运输 . . 获得 长肋 日月 贝 亲 本 后 采 用 水 运 法 进 行 运 输 ,即用容 积为 2 0L白色 塑料桶 4个 ,分 别注 0
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45f8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d.png)
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邓正华;陈明强;李有宁;吴开畅;王雨【摘要】[目的]确定野生大珠母贝形态性状对湿重和壳重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人工选育目标性状提供最佳的测量指标.[方法]以在海南三亚市西岛附近海域捕捞的157只贝龄超过2龄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绞合线长(x4)]及湿重(y1)和壳重(y2)进行测量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获取影响湿重和壳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大珠母贝各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9%~41.80%,且各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湿重和壳重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是壳高(0.468)和壳宽(0.573),其中,壳高对湿重的决定系数为0.219,壳宽对壳重的决定系数为0.381;对湿重和壳重间接决定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高通过壳宽,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5和0.381.剔除对湿重和壳重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分别构建大珠母贝形态性状与湿重和壳重间的回归方程,对湿重的回归方程为y1=3.245x1+7.747x2+23.521x3-2383.820(R2=0.897),对壳重的回归方程为y2=4.888x2+27.089x3-1531.922(R2=0.858).[结论]在大珠母贝的选育过程中,当以湿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高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而在以壳重为选育目标时应以壳宽为直接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49)012【总页数】6页(P2545-2550)【关键词】大珠母贝;形态性状;湿重;壳重;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作者】邓正华;陈明强;李有宁;吴开畅;王雨【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316.30 引言【研究意义】生物体表型性状是遗传育种和苗种繁育的重要指标,常用于指导物种良种选育及种质复壮(杜美荣等,2017),但在实际生产中重量才是直接影响养殖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董世瑞等,2007)。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15957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a.png)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纵肋织纹螺(scientific name: Cryptochiton stelleri)是一种珍稀的海洋贝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
它的壳面呈现出纵肋和织纹相间的美丽纹理,因而备受人们喜爱。
受到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的影响,纵肋织纹螺的数量逐渐减少,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种珍稀物种,科研人员开始尝试进行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试验。
人工育苗是一种通过人为控制环境、促进生物繁殖的方式,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生物学方法。
针对纵肋织纹螺这种珍稀物种的试验,旨在通过科学手段,以期增加其数量,进而达到保护其种群的目的。
本文将对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保护行动的意义与进展。
一、纵肋织纹螺的生态特征纵肋织纹螺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岩石上的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多板纲、瘤足目、纵肋织纹螺科。
它的主要特征是壳面呈现纵肋和织纹相间的图案,壳面颜色多变,有乳白色、淡黄色等。
它的体形扁平,身体呈长条状,橙红色的足、瘤足和两根触角鲜明醒目。
纵肋织纹螺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贝类,其特有的外形和美丽的壳纹使得它备受人们喜爱。
在自然环境中,纵肋织纹螺以藻类为食,是一种杂食性动物。
它们常常生活在潮间带的礁石上,利用坚硬的舌齿吃食藻类,并通过体壁上的细小管状足以及壳体上的多个气孔进行气体交换。
受到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的影响,纵肋织纹螺的数量逐渐减少,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
纵肋织纹螺的数量减少与人类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直接相关。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科研人员开始尝试进行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试验。
人工育苗试验的意义如下:1. 保护珍稀物种:纵肋织纹螺是一种珍稀的海洋贝类,其数量急剧减少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
通过人工育苗试验,可以增加其数量,从而有效保护这一物种。
2. 促进生态平衡:纵肋织纹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是藻类的主要捕食者,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增加纵肋织纹螺的数量有助于促进海洋生态平衡。
贝类人工育苗
![贝类人工育苗](https://img.taocdn.com/s3/m/ee0ecb65a98271fe910ef917.png)
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
①育苗池(室)
②饵料培养室
③沉淀池
④过滤池 ⑤供、排水系统 ⑥供气系统
5
育苗场的设置
亲贝的选择和处理
人工育苗的亲贝应选择个体健壮、适应性强、 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性腺丰满的壮年个体。 亲贝的来源可以是人工养殖的,也可以从自然 海区采捕来的。自然海区采捕的亲贝催产诱导排放 精卵难度大些,但其幼体往往比较健壮,活力较强。 此外,还要考虑其他一些性状,如珍珠贝,还要选 择贝壳珍珠层为银白色、珍珠质分泌旺盛,上层结 实,珠层致密的个体。 挑选出来的亲贝清洗干净,剔除贝壳上的淤泥、 附着物等待用。
食物对生殖腺发育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我们曾
对翡翠贻贝、马氏珠母贝(1974~1976)等进行扁 藻和淀粉等强化培养,能促进性腺发育达到集中排 卵的目的。 陈新祥等(1977)试验指出,在海丰仙尾海 区7~9月翡翠贻贝不产卵,为改变这一状况,于 1973年6月17日在2.35m3 水池饲养180个亲贝,换
亲鲍浸人含有5毫克分子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 ) 和 6毫克分子浓度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NH2 C(CH2
OH)3 ]海水溶液,10l溶液放4~6只亲鲍,经2h左右
取出,以新鲜海水冲洗干净后置于产卵盆中待产。有 的亲鲍只浸泡几十分钟后即开始产卵,一般的都是在 l~2h内大量排放。 或只加30%过氧化氢试剂0.3ml,移亲鲍在该溶液 中浸泡30~60min后取出洗净,再放入新鲜过滤海水 中约半小时后亦开始产卵。
我国贝类人工育苗特点:
1.育苗工艺自控水平高,如鲍、牡蛎、珍珠贝、贻贝等的促进 性腺成熟、产卵诱导,通过光周期、食物和积温等方面的调节控制, 可以提早产卵或周年进行育苗。因而可以克服或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2.水的净化和水质监测设备已达商品化,这就为贝类育苗生产 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
![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fb009ce89eb172ded63b7a1.png)
第5卷第1期2009年2月南 方 水 产So u t h Ch i na F isheries Sc i enceVol 15,No 11F eb 1,2009do:i 1013969/j 1issn 1167322227120091011006收稿日期:2008204224;修回日期:2008208214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07TS06)作者简介:王 雨(1967-),女,助理研究员,从事海水养殖研究。
E 2m ai:l wangyu1203@21cn 1co m 通讯作者:吴开畅,E 2m ai:l wukaichang @1631co m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王 雨,叶 乐,杨其彬,陈 旭,温为庚,吴开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海南三亚572018)摘要:首次报道了长肋日月贝(A musiu m pleuro nectes )的诱导产卵及幼虫、稚贝培育。
用阴干2流水刺激法,成功诱导亲贝产卵、排精。
对胚胎和幼虫发生进行了观察。
水温2310~2510e ,经诱导产卵的受精卵20h 可发育至D 形幼虫。
水温2210~2410e 时,D 形幼虫经11d 培育到眼点幼虫期。
投放附着基后,眼点幼虫在10d 内附着完毕。
水温1810~2410e 时,稚贝经30d 培育平均壳长达(210?0118)mm 。
此试验共培育壳长(2193?1115)mm 稚贝4916万粒。
关键词: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诱导产卵;人工育苗;稚贝中图分类号:S968131+6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27-(2009)01-0036-06A preli m i nary research on artificial breed i ng of the Asian moonsca llop s A musi um pleuronectesWA NG Yu ,YE Le ,YANG Q i b i n ,CHEN Xu,WE N W eigeng ,WU Ka i c hang(Tro pica l F is hery R &D C enter,Sout h Ch i na Sea F is her ies R esear c h Instit u te ,Chinese Acade my o fF is hery Sciences ,Sa nya 572018,Ch i na )Abstr ac t :This paper reported for t he first ti m e o n t he i nduced spa wn i ng ,larvae and spat rear i ng of the A si an m oo n scall op A m usi um pleuro nectes 1The results sho wed tha t sti m u li of dryi ng in the shado w and wa ter flo w was effi c ient for induc i ng t he sca ll ops to re l ease sperm and eggs 1F ertilized eggs developed t o stra i ght 2hi nged ve li gers (D 2ve li gers)i n 20hours or so 1At t he te m pe ra t ure of 2210~2410e ,ped i ve li gers were observed i n 11days after D 2ve li ger stage 1Spat grew to (210?0118)mm i n next 30days 1F our hundred and n i nety si x thousand spat i n she ll l ength (2193?1115)mm were o bta i ned in this expe ri m en t 1Key words :Asian m oon sca ll kop (A musiu m pleuronectes );onto genesis ;i nduced spawn i ng ;artifi c i a l breedi ng ;spat长肋日月贝A musium ple uronectes (Linn )为暖水性贝类,是中国南部沿海常见种。
贝类的土池人工育苗技术
![贝类的土池人工育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2ce57e614791711cd7917c8.png)
三、土池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
(一)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池、整埕 新建的土池,在育苗之前, 要进行数次浸泡,使 pH值稳定在7.6-8.5,方 可进行育苗。无论是新、旧土池,在育苗之前 1个月,都要把池水排干,经太阳曝晒10-15d, 然后清除腐殖质,将池面翻耕耙平,以加速有 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晒死敌害生物。水沟用500600g/m3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或20-25 g/m3茶仔饼 杀除敌害。消毒后,纳进经100-150目筛绢过 滤的海水,浸泡2-3d后,再把池水排干,并重 复浸泡2-3次。最后再耙细、抹平,若池底不 合适要添砂,然后耙平。
已产过卵的亲贝或经2d催产后但仍未排 放的亲贝,均属无效,要及时捞出处理, 否则不仅消耗土池中的饵料,而且还因 体弱易死,败坏水质。
பைடு நூலகம்三)受精与孵化
土池人工育苗,催产时流水条件多受到 潮水的影响。而亲贝排精产卵活动,又 多出现在退潮时土池内流水停止或即将 停止时。此时亲贝排放出的大量精、卵 往往集中在催产池或土池的某一区域, 对受精和胚胎发育十分不利。所以应及 时用潜水泵抽水冲散,或用木桶等挑至 土池各角落均匀分散,或用小竹排或小 船将受精卵均匀分散到育苗土池。
2.催产架 在育苗池进水闸门的内侧, 用石条板建成两条桥形催产架,用于张 挂网片、铺放亲贝进行流水刺激催产。 土池面积约7ha左右的,催产架规格约为: 高1.2m、长18m、两石条间距约6m。催产 时在夜间涨潮时开启闸门进行流水刺激。
以上两种催产设施,在进行流水催产时 均受到潮汐的影响,即涨潮时才能催产, 且流速不易控制,在下半夜退潮后无法 继续进行,因此需要在育苗土池相邻的 土池中提前蓄水。
(四)浮游幼虫的培育
受精卵发育至D 形幼虫后,就进入幼虫 培育阶段。幼虫培育密度,视催产效果 和孵化率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为0.54.0个/ml左右。幼虫培育期间的主要管 理工作有加水、饵料供应、预防敌害和 日常巡视与观测等。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4de75c77232f60ddcca134.png)
表 5 长 肋 日月 贝形 态 性 状 多 元 回 归 方 程 的方 差 分 析
项目
平方
自由度
均方
F 检验值 显著性
回归 方 程 3 3 7 0 8 . 5 0 1 3
l 1 2 3 6 . 1 6 7 7 6 4 . 7 9 6 0 . 0 o 0
此 在 长 肋 日月 贝 的育 苗 过 程 中亲 贝 选 择 应该 优 先 考 虑 的是形 态 性 状 中 的壳 长 ,其 次 才 是 壳 高 和壳 宽。
表 6 长肋 日月贝形态性状的偏 回归系数检验
贝壳通常被作为评估产量和繁育亲本选择 的
注: “ ” ’ 表 示差异显著( P < 0 . 0 5 ) ; “ ” ” 表 示差异极 显著
1 4 . 6 9 2
贝活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7 2 . 7 %。在类似的研 究 分 析 中 ,刘 志 刚 等 ㈣ 对 马 氏珠 母 贝 ( 聊一
t a d a ma r t e n - s i i )经济 l 生状对体 重 的决 定效应 所得 出
残余误差 7 2 4 3 . 0 2 0 4 9 3
总计 4 0 9 5 1 . 5 2 2 4 9 6
的壳长对活体质量的影响最大是一致 的。杨彦鸿等 旧对 野 生 的南 澳青 蛤 ( C y c l i n a s i n e n s i s ) 群 体 数 量 性
0 . 8 2 2 差= 3 . 8 3 3 0
矫正 R 2 = 标准误 多元相关 R = 0 . 9 0 7 n R 2 = 0 . 8 2 3
性状 的综合决定系数分析得到 : 壳长 、 壳高 、 壳宽对 活体 质量 的相对 决 定 系数分 别 是 9 5 . 2 5 7 6 %、 2 . 7 2 2 5 %和 0 . 9 4 0 9 %。壳 长 的决定 程度 是最 大 的 , 占 了绝大部分 , 而综合决定系数 中壳长与壳宽 的综合 决 定 系数最 大 , 达到 1 7 . 8 3 6 2 %( 表4 ) 。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2c2c9ab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c.png)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本试验采用人工育苗法繁育纵肋织纹螺,旨在探究适宜的育苗条件和育苗技术,提高纵肋织纹螺的育苗效率。
1.实验材料本试验所使用的纵肋织纹螺幼体来自渔民收集的野生螺苗,具有初步的适应性和抗病性。
育苗场地为海边旅游景区内的海水养殖基地。
2.育苗方法(1)苗床准备:为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食物,选择清洗干净的海石和海草作为苗床材料。
加入适量的海水,使苗床中水深为5-10厘米。
(2)幼螺投苗:将采集到的纵肋织纹螺幼体细心洗净,去除污渍和异物,然后分批投入准备好的苗床中,保持一定的密度和分布均匀,避免发生挤压和过度捕食。
为保证幼体获得充足的营养和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可在苗床中加入合适的饲料。
建议使用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微生物类饵料,如螺饵或鱼饵。
(4)养殖管理:在育苗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氧气的浓度,以维持苗床中的平衡环境。
一般情况下,纵肋织纹螺的养殖温度和适宜密度分别为20~25℃和每平方米100尾左右。
此外,定期更换、清洗、消毒和增氧苗床中的水体和底泥也是必要的。
3.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成功育成了一批健康的纵肋织纹螺幼体,达到了较高的育苗效率。
初步探究表明,适宜的营养饵料和环境条件对纵肋织纹螺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温度、氧气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的调控特别关键。
4.结论本试验表明,采用人工育苗方法可以有效地繁殖纵肋织纹螺幼体,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此外,对于该螺种的养殖和研究工作而言,本试验还为未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纵肋织纹螺的产业化、科学化、高效化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1a0ab3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c.png)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纵肋织纹螺(学名:Turbo cornutus)是一种常见的海洋贝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的相关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纵肋织纹螺的生态特性纵肋织纹螺分布在中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生活在潮间带和亚潮带的岩石、石块和珊瑚石上。
它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贝类,主要以藻类和底栖有机物为食。
在自然环境中,纵肋织纹螺生长缓慢,繁殖力低,成活率较低,野生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纵肋织纹螺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人工育苗试验。
试验选取了适宜的海域、水质和养殖技术,针对纵肋织纹螺的生长特点和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
1. 试验海域选择在中国南海选取了适宜的海域进行试验,主要考虑海域的水温、盐度、透明度等环境因素。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确定了适宜的海域,为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奠定了基础。
2. 水质调控在人工育苗试验中,水质的调控是关键的一环。
需要保证水体的清洁和适宜的温度,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纵肋织纹螺的生长产生影响。
要确保水质的稳定,避免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通过水质监测和调控,有效地提高了纵肋织纹螺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3. 养殖技术在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试验中,合理的养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饲料的选择、投喂量的控制、养殖密度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养殖技术,提高了纵肋织纹螺的产量和品质,为人工育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试验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们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纵肋织纹螺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呈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存活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人工育苗的产量也有所增加,说明人工育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
纵肋织纹螺的生长速度加快,说明人工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
试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海大1号”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海大1号”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e18601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d.png)
第54卷 第3期 2024年3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P E R I O D I C A L O F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54(3):031~039M a r .,2024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张海宁1,徐成勋1,李 琪1,2❋❋(1.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摘 要: 为确定长牡蛎(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a s ) 海大1号 苗种规模化繁育的最适条件,本研究设置4个温度梯度(20㊁25㊁30和35ħ)和5个盐度梯度(20㊁25㊁30㊁35和40),分析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㊂研究表明,当温度25ħ和盐度30时,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的受精率㊁孵化率和变态率最高㊂不同温度处理下,三倍体幼虫的生长速度和累计存活率始终高于二倍体幼虫㊂随着温度升高幼虫生长速度增加,但存活率下降,在25ħ时三倍体幼虫存活率最高(52.00%ʃ6.56%),温度为30ħ时,三倍体幼虫壳高增长最快(14.82μm ㊃d -1)㊂不同盐度下,三倍体幼虫的生长速度和累计存活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幼虫㊂幼虫的存活率随着盐度升高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三倍体幼虫累计存活率在盐度30时最高(52.00%ʃ6.56%);幼虫的生长速度随着盐度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三倍体幼虫壳高在盐度20时增长最快(18.22μm ㊃d -1)㊂研究结果表明,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比二倍体幼虫表现出更强的温度㊁盐度的耐受性;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苗种培育的适宜盐度为20~30,适宜温度为20~25ħ㊂本文可为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苗种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长牡蛎;三倍体幼虫;温度;盐度;生长;存活;海大1号中图法分类号: S 96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5174(2024)03-031-09D O I : 10.16441/j.c n k i .h d x b .20220514引用格式: 张海宁,徐成勋,李琪.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4(3):31-39.Z h a n g H a i n i n g ,X u C h e n g x u n ,L i Q i .E f f e c t s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o n t h e g r o w t h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 .1 [J ].P e r i o d i c a l o f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f C h i n a ,2024,54(3):31-39. ❋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 A R S -49);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21L Z G C 027)资助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S y s t e m o f C h i n a (C A R S -49);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e e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P r o j e c t o f S h a n d o n g Pr o v i n c e (2021L Z G C 027)收稿日期:2022-12-30;修订日期:2023-02-04作者简介:张海宁(1996 ),男,硕士生,主要从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㊂E -m a i l :1501403997@q q.c o m ❋❋ 通信作者:李 琪(1966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贝类遗传育种及繁殖生物学研究㊂E -m a i l :qi l i 66@o u c .e d u .c n 长牡蛎(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a s )作为全球性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生长速度快㊁抗逆性强㊁肉质鲜美㊁营养丰富等特点㊂长牡蛎 海大1号 是以生长速度和壳型为选育目标,通过群体选育培育出的新品种[1]㊂然而,长牡蛎 海大1号 与其他传统养殖的二倍体牡蛎一样,由于夏季繁殖期配子排放导致软体部消瘦,无法供应市场㊂与二倍体牡蛎相比,三倍体牡蛎育性相对较差,在繁殖季节也能保持良好的肉质,弥补夏季二倍体牡蛎市场短缺,可以保障全年供应[2]㊂因此,开展长牡蛎海大1号 三倍体苗种的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应用对推动牡蛎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幼虫培育是牡蛎苗种生产的重要环节,了解幼虫对养殖环境的偏好对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育苗场的产量至关重要,而环境条件在无脊椎动物幼虫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通常情况下,在探究培育幼虫适宜条件时,除食物的质量和数量,需要考虑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3-4]㊂温度是影响贝类幼虫生长和存活的重要环境因素,高温会导致海洋贝类幼虫大量死亡,而低温则会导致大部分海洋贝类幼虫生长缓慢[5-7]㊂盐度影响幼虫的生理反应,双壳贝类的渗透压调节功能受海水盐度的影响,盐度变化超过其自身调节能力是导致双壳贝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8-9]㊂有关温度㊁盐度对贝类生长发育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阐明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C .g i g a s )[6]㊁岩牡蛎(C r a s s o s t r e a n i p-p o n a )[10]㊁栉孔扇贝(C h l a m y s fa r r e r i )[9]㊁菲律宾蛤仔(R u d i t a p e s p h i l i p p i n a r u m )[11]㊁钝缀锦蛤(T a pe s d o r s a t u s )[12]幼虫及稚贝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优化贝类幼虫培育条件提供基础数据㊂研究幼虫培育的最佳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24年环境条件有助于提高幼虫的生长和存活,缩短幼虫培育周期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㊂本文研究了温度与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旨在为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苗种规模化扩繁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㊂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实验在烟台莱州利滔育苗场进行,所用亲贝为1龄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四倍体,均取自山东荣成桑沟湾海区㊂挑选壳色性状优良㊁壳型规则㊁外表无损伤的个体作为亲贝,利用流式细胞仪(B e c k m a n C y t -o F L E X )检测亲贝倍性㊂1.2实验设计实验设计4个温度梯度:20㊁25㊁30和35ħ,海水盐度设置为30;设置5个盐度梯度:20㊁25㊁30㊁35和40,水温设置为25ħ㊂水温通过冷水机或加热器控制,使用水温计测定水温㊂低盐海水通过向过滤海水中加入曝气24h 的自来水配制,高盐海水通过向过滤海水中加入海水晶配制,使用盐度计(A T A G O )测量盐度㊂采用解剖法获得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精卵和四倍体的精子㊂取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卵子,260目筛绢过滤后,在砂滤海水中熟化1h ㊂二倍体和四倍体牡蛎的精子于授精前10m i n 挤出备用,授精时将卵液平均分为9份,并分别加入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精子㊂每个实验组设置3个重复㊂1.3日常管理授精后放置于60L 聚乙烯桶中孵化㊂实验过程中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总体积的1/3,随着幼虫的生长,逐渐增加换水量至1/2㊂饵料以等鞭金藻(I s o c h -r ys i s g a l b a n )为主,后期辅助投喂亚心形扁藻(M a r i n e m i c r o a l g a )和小球藻(C h l o r e l l a v u l ga r i s ),每天投喂3次,投饵量根据幼虫的摄食和水中残饵情况确定㊂各实验组投饵㊁换水㊁充气等操作一致㊂1.4指标测定幼虫孵化后每4天取样一次,每组随机取30个幼虫测量㊂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即从每组内的5个不同位置取样,每个位置取样20m L ,共取样100m L 幼虫,用卢戈氏液固定,在显微镜下测量其壳高㊂同时测定幼虫密度,每次测定后及时对密度进行均等校正,使各组保持一致,以消减密度效应的影响㊂根据初始密度㊁每次调整密度和测定的密度推算幼虫存活率㊂受精率为受精后4h 卵裂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孵化率为受精24h D 形幼虫占总受精卵数量的百分比,存活率为存活的幼虫数占初始实验幼虫总数的百分比,变态率为变态的幼虫数占附着基投放时实验幼虫总数的百分比㊂1.5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 P S S 24.0软件处理,显著性水平设为P <0.05㊂2 结果2.1受精与孵化2.1.1不同温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受精率与孵化率的影响 25ħ实验组和30ħ实验组的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与三倍体的受精率与孵化率均显著高于20ħ实验组和35ħ实验组(P <0.05),且温度为25和30ħ时二倍体组受精率显著高于三倍体组(P <0.05)(见图1)㊂温度为25ħ时,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组与三倍体组的受精率最高,分别为92.67%ʃ2.52%和85.33%ʃ2.52%;温度为(同一指标具有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不同字母表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㊂S a m e i n d i c a t o r w i t h t h e s a m e l e t t e r m e a n st h a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 i s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a n d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 m e a n s t h a t t h e r e i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s (P <0.05).)图1 不同温度下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受精率(a )与孵化率(b)F i g .1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a )a n d h a t c h i n g r a t e (b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 .1 e x p o s e d t o d i f f e r e n t t e m pe r a t u r e 233期张海宁,等: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35ħ时受精率最低,分别为51.67%ʃ2.52%和48.33%ʃ4.16%,且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P<0.05)㊂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二倍体组孵化率高于三倍体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为25ħ时,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组与三倍体组的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1.67%ʃ4.55%和76.41%ʃ5.78%;温度为35ħ时孵化率最低,分别为28.80%ʃ4.10%和25.27%ʃ3.91%,且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P<0.05)㊂2.1.2不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受精率与孵化率的影响盐度为25㊁30和35时,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组受精率显著高于盐度为20和40时(P<0.05);盐度为25㊁30㊁35和40时,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组受精率显著高于盐度为20时(P<0.05),盐度为30和35时二倍体组受精率显著高于三倍体组(P<0.05)(见图2)㊂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组与三倍体组在盐度为30时的受精率最高,分别为92.67%ʃ2.52%和85.33%ʃ2.52%;盐度为20时受精率最低,分别为58.00%ʃ3.00%和59.00%ʃ2.00%,且显著低于其他盐度(P<0.05)㊂盐度为25㊁30和35时,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组和三倍体组孵化率显著高于盐度为20和40时(P< 0.05)㊂盐度为20和35时二倍体组孵化率显著高于三倍体组(P<0.05)㊂盐度为30时 海大1号 二倍体组和三倍体组的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1.67%ʃ4.54%和73.08%ʃ2.07%;盐度为20时 海大1号 二倍体组和三倍体组孵化率最低,分别为55.46%ʃ8.12%和46.27%ʃ3.16%,且显著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㊂(同一指标具有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不同字母表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㊂S a m e i n d i c a t o r w i t h t h e s a m e l e t t e r m e a n s t h a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 i s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a n d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 m e a n s t h a t t h e r e i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P< 0.05).)图2不同盐度下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受精率(a)与孵化率(b)F i g.2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a)a n d h a t c h i n g r a t e(b)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1 e x p o s e d t o d i f f e r e n t s a l i n i t y2.2温度和盐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2.2.1不同温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的影响各温度水平下,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始终保持生长优势,其壳高显著高于二倍体幼虫(P<0.05),且三倍体和二倍体幼虫生长最快和最慢的温度分别为30和20ħ(见图3)㊂当温度为35ħ时,第9天二倍体幼虫全部死亡,第13天三倍体幼虫全部死亡㊂第17天,温度为30ħ时,二倍体与三倍体幼虫的壳高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2.17ʃ17.01)μm和(319.67ʃ14.26)μm;而温度为20ħ时,二倍体与三倍体幼虫的壳高最小,分别为(245.51ʃ17.23)μm和(254.05ʃ16.05)μm㊂2.2.2不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的影响各盐度水平下,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始终保持生长优势,三倍体幼虫的壳高显著高于二倍体幼虫(P<0.05),生长最快和最慢的盐度分别为20和40,而盐度25与3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图4)㊂第17天,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的壳高均在盐度2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1.66ʃ20.43)μm和(320.49ʃ19.83)μm;在盐度40时出现最小值,分别为(213.46ʃ18.26)μm和(223.51ʃ27.78)μm㊂2.3温度和盐度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2.3.1不同温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存活率的影响各温度水平下,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始终保持存活优势,三倍体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幼虫(P<0.05)(见图5)㊂当温度为35ħ时,第9天二倍体幼虫全部死亡,第13天三倍33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24年(表示差异显著(P <0.05)㊂d e n o t e s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图3 不同温度下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幼虫壳高F i g .3 S h e l l h e i g h t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 .1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e m pe r a t u r es (表示差异显著(P <0.05)㊂d e n o t e s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图4 不同盐度下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幼虫壳高F i g .4 S h e l l h e i g h t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 .1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s a l i n i t y433期张海宁,等: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表示差异显著(P <0.05)㊂d e n o t e s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图5 不同温度下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的存活率F i g .5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 .1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e m pe r a t u r e s 体幼虫全部死亡㊂第17天,二倍体在25ħ时存活率最高为32.67%ʃ4.04%,与在20ħ时无显著差异(P >0.05);三倍体幼虫在25ħ时存活率最高为52.00%ʃ6.56%,与在20ħ时无显著差异(P >0.05)㊂2.3.2不同盐度对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幼虫存活率在盐度为25时最高,其次为盐度20,盐度40时存活率最低;三倍体幼虫存活率在盐度为30时最高,其次为盐度25,同样在盐度40时存活率最低;盐度为25时,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存活率高于二倍体幼虫,但差异不显著(P >0.05);盐度为30㊁35和40时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幼虫(P <0.05)(见图6)㊂2.4温度和盐度对幼虫变态率的影响2.4.1不同温度对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变态率的影响 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在不同实验温度下的变态率如图7所示㊂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与三倍体幼虫变态率在25ħ时最高,在30ħ时最低,不同温度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㊂在相同温度下,二倍体幼虫与三倍体幼虫的变态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㊂2.4.2不同盐度对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变态率的影响 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在不同实验盐度下的变态率如图8所示㊂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幼虫和三倍体幼虫变态率在盐度为30时最高,在盐度为40时最低㊂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的变态率在盐度为20㊁25㊁30和40时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盐度为35时,三倍体幼虫的变态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幼虫(P <0.05)㊂3 讨论3.1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受精率与孵化率的影响在本研究中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受精率与孵化率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H a n 等[13]在长牡蛎二倍体中的研究结果一致㊂在低温条件下,受精率与孵化率较低可能与温度影响受精卵内酶的活性有关,低温对其正常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利影响[14]㊂水温过高,会导致水中的53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2024年(表示差异显著(P <0.05)㊂d e n o t e s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图6 不同盐度下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的存活率F i g .6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 .1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s a l i n i ty(同一指标具有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不同字母表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㊂S a m e i n d i c a t o r w i t h t h e s a m e l e t t e rm e a n s t h a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 i s n o t s i gn i f i c a n t (P >0.05),a n d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 m e a n s t h a t t h e r e i s a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s (P <0.05).)图7 不同温度下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的变态率F i g .7 M e t a m o r p h o s i s r a t e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 .1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e m pe r a t u r e s 致病微生物滋生,增加耗氧,这可能是影响受精卵孵化的原因之一[15]㊂温度为25~30ħ,盐度为30~35时,海大1号 二倍体组受精率显著高于三倍体组,表明三倍体组受精卵可能存在一定的 受精卵不育 现象[16],Z h a n g 等[17]研究葡萄牙牡蛎三倍体受精卵与二倍体受精卵的卵裂率时也报道了类似结果㊂在本研究(同一指标具有相同字母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不同字母表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㊂S a m e i n d i c a t o r w i t h t h e s a m e l e t t e rm e a n s t h a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s i s n o t s i gn i f i c a n t (P >0.05),a n d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 m e a n s t h a t t h e r e i s a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s (P <0.05).)图8 不同盐度下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的变态率F i g .8 M e t a m o r p h o s i s r a t e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 .1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s a l i n i t y中,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在受精与孵化方面的表现优于三倍体㊂在受精和孵化阶段,控制水温在25~30ħ之间,盐度在25~35之间能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异,提高三倍体的受精率与孵化率㊂3.2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贝类苗种培育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633期张海宁,等: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生命早期阶段的表现,如胚胎和幼虫阶段㊂随着温度升高, 海大1号 二倍体与三倍体幼虫的生长加快㊂这可能由于水温升高使贝类的新陈代谢与摄食消化等能力提高,从而使得幼虫具有更强的运动能力,生长更迅速[18]㊂值得注意的是,幼虫密度没有作为幼虫生长速率条件实验的一个因素进行检查,幼虫在高温下生长最快可能是由温度和幼虫密度的综合作用导致的㊂在温度对幼虫存活影响方面,三倍体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高于二倍体幼虫,这表明三倍体幼虫的温度耐受性高于二倍体幼虫㊂高温条件下幼虫的高死亡率与之前报道的研究一致[13]㊂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水中致病微生物的滋生以及贝类血细胞和酶活性降低,从而对贝类的生长发育以及存活产生不利影响㊂在本研究中,在幼虫发育的整个阶段相对于长牡蛎二倍体幼虫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这可能与基因杂合度增加使得其生长性能得到改良有关[19];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与二倍体相比,染色体组增加可能带来了剂量效应,即三倍体细胞内可能出现更多与生长相关的基因,使其生长速度加快㊂这在香港牡蛎(C r a s s o s t r e a h o n g k o n g e n s i s)[20]㊁美洲牡蛎(C r a s s o s t r e a v i r g i n i c a)[21-22]及扇贝(A r g o p e c t e n v e n t r i c o s u s)[23]等多种双壳贝类中已经证实㊂在本研究中,三倍体幼虫表现出快速生长特性,其有助于在苗种培育阶段缩短育苗周期从而降低养殖成本㊂盐度是影响贝类幼虫环境适应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对幼虫的生长和存活具有较大影响㊂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许多关于盐度对软体动物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24-25]㊂在同等环境下,不同物种有不同的适宜盐度范围㊂在我们的研究中,盐度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是显著的,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与三倍体幼虫存活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幼虫的生长速度随着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㊂在以前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幼虫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结果[26]㊂大量研究表明,盐度变化会对海洋贝类渗透压调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27-29]㊂在本研究中高盐条件下生长速度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幼虫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进行渗透压调节,进而导致生长速度减缓㊂在高盐条件下,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相对于二倍体幼虫表现出明显的存活优势,这可能是由于多倍体的染色体增加,从而进化出了新的功能,使潜在的生态位扩张或对环境变化反应的可塑性增强[30-31]㊂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表现出得对温度和盐度的高耐受力,这可能与染色体组增加所引起的环境适应性增强有关㊂3.3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变态率的影响在本研究中,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相对于二倍体幼虫具有生长快㊁变态时间短的特点㊂在温度实验中,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与二倍体幼虫的变态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在盐度实验中,在高盐条件下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相对于二倍体幼虫表现出显著的变态优势㊂总体来看,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与二倍体幼虫的变态率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三倍体幼虫可以正常附着,变态形成稚贝㊂这与在长牡蛎㊁美洲牡蛎㊁香港牡蛎中的研究结果一致[22,32-36]㊂在本研究中,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与三倍体幼虫的变态率受温度与盐度的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温度在25ħ左右,盐度在25~35之间能够有效提高幼虫的变态率㊂4结语为了探究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对主要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比较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㊂研究显示,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幼虫培育的适宜盐度为20~30,适宜温度为20~25ħ㊂相对于长牡蛎二倍体 海大1号 三倍体在幼虫阶段具有生长快㊁变态时间短的特点,对温度和盐度具有更高的耐受能力㊂长牡蛎 海大1号 三倍体在幼虫阶段表现出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在牡蛎苗种生产中的效率㊂参考文献:[1]李玲蔚,张哲,马培振,等. 海大1号 长牡蛎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7(4):139-144.L i L W,Z h a n g Z,M a P Z,e t a l.S t u d i e s o n t h e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l a r g e-s c a l e a r t i f i c i a l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1 [J].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O c e a n o l o g y a n d L i m n o l o g y,2017(4):139-144.[2]王昭萍,王如才,于瑞海,等.多倍体贝类的生物学特性[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8(3):60-65.W a n g Z P,W a n g R C,Y u R H,e t a l.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o l y p l o i d s h e l l f i s h[J].J o u r n a l o f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Q i n g d a o, 1998(3):60-65.[3] K i n n e O.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o n m a r i n e a n db r ac k i s h w a t e r a n i m a l s:2.S a l i n i t y a nd te m p e r a t u r e-s a l i n i t y r e l a-t i o n s[J].O c e a n o g r a p h y M a r i n e B i o l o g y A n n u a l R e v i e w,1964,2: 281-339.[4]J o y c e A,H o l t h u i s T D,C h a r r i e r G,e t a l.E x p e r i m e n t a l e f f e c t s o f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p h o t o p e r i o d o n s y n c h r o n y o f g a m e t o g e n e s i s a n d s e x r a t i o i n t h e E u r o p e a n o y s t e r O s t r e a e d u l i s(L i n n a e u s)[J].J o u r n a l o f S h e l l f i s h R e s e a r c h,2013,32(2):447-458. [5]刘德经,张克存.西施舌幼虫及稚贝致死温度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1,36(1):29-31.L i u D J,Z h a n g K C.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o n d e a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o f s h e l l y o u n g a n d l a r v a e o f C o e l l o m a c t r a a n t i q u a t a[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Z o o l o g y,2001,36(1):29-31.[6] L i Y G,X u C X,L i Q.E f f e c t s o f s a l i n i t y a n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7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24年g r o w t h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e t r a p l o i d l a r v a e o f t h e P a c i f i co y s t e r,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 a s[J].A q u a c u l t u r e,2022,550:737809.[7]沈伟良,尤仲杰,施祥元.温度与盐度对毛蚶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9,33(10):5-8.S h e n W L,Y o u Z J,S h i X Y.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o n z y g o t e s h a t c h i n g r a t e a n d l a r v a l g r o w t h o f S c a p h a r c a s u b c r e n a t a[J].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s,2009,33(10):5-8. [8]叶乐,赵旺,王雨,等.盐度与p H对长肋日月贝幼虫存活及生长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9):1689-1703.Y e L,Z h a o W,W a n g Y,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s a l i n i t y a n d p H o n s u r-v i v a l a n d g r o w t h o f A m u s i u m p l e u r o n e c t e s l a r v a e[J].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r n A g r i c u l t u r e,2015,46(9):1689-1703.[9]梁玉波,张福绥.温度㊁盐度对栉孔扇贝(C h l a m y s f a r r e r i)胚胎和幼虫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8,39(4):334-340.L i a n g Y B,Z h a n g F S.E f f e c t s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o n d e-v e l o p m e n t o f e m b r y o s a n d l a r v a e o f s c a l l o p C h l a m y s f a r r e r i[J].O c e a n o l o g i a a n d L i m n o l o g i a S i n i c a,2008,39(4):334-340. [10] W a n g T,L i Q.E f f e c t s o f s a l i n i t y a n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 g r o w t h a n ds u r v i v a l o f j u v e n i l e i w a g a k i o y s t e r C r a s s o s t r e a n i p p o n a[J].J o u r-n a l o f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2018,17(4):234-239. [11]杨东敏,张艳丽,丁鉴锋,等.高温㊁低盐对菲律宾蛤仔免疫能力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32(3):302-309.Y a n g D M,Z h a n g Y L,D i n g J F,e t a l.S y n e r g i s t i c e f f e c t s o f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l o w s a l i n i t y o n i m m u n i t y o f M a n i l a c l a mR u d i t a p e s p h i l i p p i n a r u m[J].J o u r n a l o f D a l i a n 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t y,2017,32(3):302-309.[12]张柯馨,曹楚畑,刘志刚,等.钝缀锦蛤(T a p e s d o r s a t u s)稚贝的温度和盐度耐受性研究[J].海洋学报,2022,44(4):57-64.Z h a n g K X,C a o C T,L i u Z Q,e t a l.S t u d y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t o l e r a n c e o f T a p e s d o r s a t u s j u v e n i l e s[J].H a i y a n g X u e-b a o,2022,44(4):57-64.[13] H a n Z Q,L i Q.D i f f e r e n t r e s p o n s e s b e t w e e n o r a n g e v a r i a n t a n dc u l t u r ed p o p u l a t i o n o f t he P a c if i c o y s t e r C r a s s o s t r e ag i g a s a t e a r l yl i f e s t a g e t o t e m p e r a t u r e-s a l i n i t y c o m b i n a t i o n s[J].A q u a c u l t u r e R e s e a r c h,2018,49(6):2233-2239.[14] G a g n a i r e B,F r o u i n H,M o r e a u K,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 s a l i n i t y o n h a e m o c y t e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t h e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C r a s-s o s t r e a g i g a s(T h u n b e r g)[J].F i s h&S h e l l f i s h I m m u n o l o g y, 2006,20(4):536-547.[15] G r u f f y d d L D,B e a u m o n t A R.A m e t h o d f o r r e a r i n g P e c t e nm a x i m u s l a r v a e i n t h e l a b o r a t o r y[J].M a r i n e B i o l o g y,1972,15: 350-355.[16]M a t t J L,A l l e n S K.H e t e r o p l o i d m o s a i c t e t r a p l o i d s o f C r a s-s o s t r e a v i r g i n i c a p r o d u c e n o r m a l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a n d j u v e n i l e s a s r e v e a l e d b y f l o w c y t o m e t r y[J].A q u a c u l t u r e,2014,432(2):336-345.[17]Z h a n g Y H,Q i n Y P,Y u Z N.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t e t r a p l o i d-b a s e d r ec i p r o c a l t r i p l o id P o r t u g ue s e o y s t e r s,C r a s s o s t r e a a n g u l a-t a,f r o m s e e d t o m a r k e t s i z e[J].A q u a c u l t u r e,2022,547: 737523.[18] R i c o-V i l l a B,P o u v r e a u S,R o b e r t R.I n f l u e n c e o f f o o d d e n s i t ya n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 i n g e s t i o n,g r o w t h a n d s e t t l e m e n t o f P a c i f i co y s t e r l a r v a e,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 a s[J].A q u a c u l t u r e,2009,287: 395-401.[19] W a n g Z P,G u o X M,A l l e n S K,e t a l.H e t e r o z y g o s i t y a n d b o d ys i z e i n t r i p l o i d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s,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 a s T h u n b e r g,p r o-d u ce df r o m m e i o s i sⅡi n h i b i t i o n a n d t e t r a p l o i d s[J].A q u a c u l t u r e,2002,204(3-4):337-348.[20]秦艳平,张跃环,莫日馆,等.香港牡蛎二倍体及三倍体幼虫生物学特征比较[J].海洋科学,2020,44(3):123-128.Q i n Y P,Z h a n g Y H,M o R G,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 o f b i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 e t w e e n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C r a s s o s t re a h o n g k o n-g e n s i s l a r v a e[J].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2020,44(3):123-128.[21] D e g r e m o n t L,G a r c i a C,F r a n k L,e t a l.T r i p l o i d o y s t e r s i n t h eC h e s a p e a k e B a y:C o m p a r i s o n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C r a s s o s t r e av i r g i n i c a[J].J o u r n a l o f S h e l l f i s h R e s e a r c h,2012,31(1):21-31.[22] C a l l a m B R,A l l e n S K,F r a n k-L a w a l e A.G e n e t i c a n d e n v i r o n-m e n t a l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r i p l o i d C r a s s o s t r e a v i r g i n i c a g r o w n i n C h e s-a p e a k e B a y:G r o w t h[J].A q u a c u l t u r e,2016,452:97-106.[23]C e s a r A,R a m r e z a J,S t a n d i s h K,e t a l.T r i p l o i d c a t a r i n a s c a l l o p(A r g o p e c t e n v e n t r i c o s u s S o w e r b y I I,1842):G r o w t h,g a m e t o-g e n e s i s,a n d 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f u n c t i o n a l h e r m a p h r o d i t i s m[J].A q-u a c u l t u r e,2000,186(1-2):13-32.[24]J i C,C a o L,L i F.T o x i c o l o g i c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w o p e d i g r e e s o fc l a m R ud i t a pe s p h i l i p p i n a r u m a s b i o i n d i c a t o r s of h e a v y m e t a lc o n t a m i n a n t s u s i n g m e t a b o l o m i c s[J].E n v i r o n T o x i c o l P h a r m a-c o l,2015,39:545-554.[25] K i m W,H u h H,H u h S H,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s a l i n i t y o n e n d o g e-n o u s r h y t h m o f t h e M a n i l a c l a m,R u d i t a p e s p h i l i p p i n a r u m(B i-v a l v i a:V e n e r i d a e)[J].M a r i n e B i o l o g y,2001,138:157-162.[26]孟乾,李琪,张景晓.水温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7,41(12):32-37.M e n g Q,L i Q,Z h a n g J X.E f f e c t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o ne m b r y o n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g r o w t h,s u r v i v a l,a n d s e t t i n g of t h e P a-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d a N o.1 l a r v a e[J].M a r i ne S c i e n c e,2017,41(12):32-37.[27] H i s E,B e i r a s R,S e a m a n M N L.T h e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m a r i n e p o l-l u t i o n-b i o a s s a y s w i t h b i v a l v e e m b r y o s a n d l a r v a e[J].A d v a n c e s i nM a r i n e B i o l o g y,1999(37):1-178.[28] O'C o n n o r W A,L a w l e r N F.S a l i n i t y a n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o l e r a n c eo f e m b r y o s a n d j u v e n i l e s o f t h e p e a r l o y s t e r,P i n c t a d a i m b r i c a t aRÖd i n g[J].A q u a c u l t u r e,2004,229(1):493-506. [29]宁军号,庞云龙,宋坚,等.偏顶蛤胚胎和幼虫发育及温度对其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5,22(2): 196-203.N i n g J H,P a n g Y L,S o n g J,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m b r y o a n d l a r v a o f M o d i o l u s m o d i o l u s a n d e f f e c t s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 g r o w t h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p e l a g i c l a r v a[J].J o u r n a l o f F i s h e r y S c i-e n c e s of C h i n a,2015,22(2):196-203.[30] A d a m s K L,W e n d e l J F.P o l y p l o i d y a n d g e n o m e e v o l u t i o n i np l a n t s[J].C u r r e n t O p i n i o n i n P l a n t B i o l o g y,2005,8(2):135-141.[31]M o o r e R C,P u r u g g a n a n M D.T h e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d y n a m i c s o fp l a n t d u p l i c a t e g e n e s[J].C u r r e n t O p i n i o n i n P l a n t B i o l o g y, 2005,8(2):122-128.[32] Q i n Y P,Z h a n g Y H,M o R G,e t a l.I n f l u e n c e o f p l o i d y a n d e n-v i r o n m e n t o n g r o w-o u t t r a i t s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H o n g K o n go y s t e r s C r a s s o s t r e a h o n g k o n g e n s i s i n s o u t h e r n C h i n a[J].A q u a-c u l t u r e,2019,507:108-118.[33]I b a r r a A M,A s c e n c i o m i c h e l R,R a mír e z J L,e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833期张海宁,等:温度和盐度对长牡蛎 海大1号 二倍体和三倍体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 a s(T h u n b e r g,1793)g r o w ni n t r o p i c a l v e r s u s t e m p e r a t e n a t u r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 n d i t i o n s[J].J o u r n a l o f S h e l l f i s h R e s e a r c h,2017,36(1):119-139.[34] A l l e n S K,D o w n i n g S L.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t r i p l o i d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s,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 a s(T h u n b e r g).I.S u r v i v a l,g r o w t h,g l y c o g e nc o n t e n t,a nd se x u a l m a t u r a t i o n i n y e a r l i n g s[J].J o u r n a l of E x-p e r i m e n t a l M a r i n e B i o l o g y a n d E c o l o g y,1986,102(2-3):197-208.[35] N e l l J A.F a r m i n g t r i p l o i d o y s t e r s[J].A q u a c u l t u r e,2002,210(1-4):69-88.[36] N e l l J A,P e r k i n s B.S t u d i e s o n t r i p l o i d o y s t e r s i n A u s t r a l i a:F a r m i n g p o t e n t i a l o f a l l-t r i p l o i d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s,C r a s s o s t r e ag i g a s(T h u n b e r g),i n P o r t S t e p h e n s,N e w S o u t h W a l e s,A u s-t r a l i a[J].A q u a c u l t u r e R e s e a r c h,2005,36(6):530-536.E f f e c t s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o n t h e G r o w t h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D i p l o i d a n d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1Z h a n g H a i n i n g1,X u C h e n g x u n1,L i Q i1,2(1.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a r i c u l t u r e(O c e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Q i n g d a o266003,C h i n a;2.L a b o-r a t o r y f o r M a r i n e F i s h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a n d F o o d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P i l o t N a t i o n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n o l o g y(Q i n g d a o),Q i n g d a o266237,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r i p l o i d i n d u s t r y o f a n e x c e l l e n t v a r i e t y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C r a s s o s t r e a g i g a s H a i d a N o.1 ,a n d o p t i m i z e i t s r e a r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s u r v i v a l a n d g r o w t h r a t e,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a n d s a l i n i t i e s o n t h e g r o w t h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F o u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s(20,25,30a n d35ħ)a n d f i v e s a l i n i t i e s(20, 25,30,35a n d40)w e r e s e t u p f o r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s.T h e h i g h e s t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h a t c h i n g a n d m e t a m o r p h o s i s r a t e s o f t h e d i p l o i d a n d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1 w e r e f o u n d w h e n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w a s25ħa n d s a l i n i t y w a s30.A t d i f f e r e n t s a l i n i t i e s,t h e g r o w t h a n d c u m u l a t i v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s o f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d i p l o i d l a r v a e.T h e g r o w t h a n dc u m u l a t i v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s o f t r i p l o id l a r v ae w e r e c o n s i s t e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of d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a td i f fe r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s.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f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d e c r e a s e d 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r e a c h i ng th e hi g h e s t a t25ħ(52.00%ʃ6.56%).T h e f a s t e s t g r o w t h i n s h e l l h e i g h t o f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w a s o b s e r v e d a t30ħ(14.82μm㊃d-1).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i n c r e a s f i r s t a n d t h e n d e c r e a s e d w i t hi n c r e a s i n g s a l i n i t y,a n d t h e c u m u l a t i v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w a s h i g h e s t a t30(52.00%ʃ6.56%).T h e g r o w t h r a t e o f l a r v a e d e c r e a s e d w i t h i n c r e a s i n g s a l i n i t y,a n d t h e s h e l l h e i g h t o f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g r e w f a s t e s t a t20(18.22μm㊃d-1).I n c o n c l u s i o n,t h e 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 e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1 s h o w e d s t r o n g e r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s a l i n i t y t o l e r a n c e s t h a n t h e d i p l o i d l a r v a e.T h e o p t i m u m s a l i n i t y f o r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t r i p l o i d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1 r a n g e d f r o m20t o30w i t h t h e m o s t s u i t a b l e v a r i e d b e t w e e n20a n d25ħ.O u r f i n d i n g s p r o v i d e d i m p o r t a n t i n f o r m a t i o n f o r t h e l a r g e-s c a l e b r e e d i n g o f t h e t r i p l o i d s e e d s o f 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 H a i d a N o.1 .K e y w o r d s:P a c i f i c o y s t e r;t r i p l o i d l a r v a;t e m p e r a t u r e;s a l i n i t y;g r o w t h;s u r v i v a l;H a i d a N o.1责任编辑朱宝象93。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4ac7b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8.png)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纵肋织纹螺(Babylonia areolat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资源,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等沿海地区。
由于其高蛋白质含量和美味可口的风味,纵肋织纹螺一直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由于野生种群资源的过度捕捞和沿海环境污染等原因,纵肋织纹螺的产量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纵肋织纹螺资源,育苗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保育方法。
本试验旨在探索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技术,并提供种苗供养殖场使用。
实验选取了一片纯净的潮间带泥质海滩,首先在海滩上选择合适的育苗区域。
根据纵肋织纹螺的生活习性,在育苗区域周围挖掘围堰,以防止潮水的冲刷和流失。
然后,根据纵肋织纹螺的生态学特点,将海滩上的沙质土壤与贝类壳粉混合作为育苗基质,并平坦地铺在育苗区域上。
在育苗区域上种植海藻,以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纵肋织纹螺摄取。
在周围建立起固定结构的渔网笼,以保护育苗区域免受外部干扰和掠食动物的侵袭。
在育苗区域设置多个人工孵化箱,每个孵化箱装满适量的海水和沉积物,并加入一定数量的纵肋织纹螺卵,然后覆盖透明塑料板,形成一个适宜孵化的环境。
在孵化过程中,定期观察和记录孵化箱内的情况,并根据纵肋织纹螺的生理发育情况,适时添加适量的海水和食物。
进入第二阶段后,根据纵肋织纹螺的生活史特点,将孵化得到的幼贝转移到适宜生长的塑料箱中,注意保持稳定的水温和充足的食物供应。
定期清理水质,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预防疾病和感染的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养殖,纵肋织纹螺幼贝逐渐长大,并变成成年个体。
在达到一定体长后,将纵肋织纹螺幼贝转移到专门的培育区域,继续进行人工养殖。
通过此次试验,我们成功地开发了纵肋织纹螺的人工育苗技术,并获得了一批健康的种苗。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有助于保护纵肋织纹螺的野生种群资源,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我们也期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完善人工育苗技术,提高纵肋织纹螺的人工养殖效益和经济价值。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a555e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9.png)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杨彬;谢恩义;贾柽【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3(034)007【摘要】选取497只采自北部湾不同站点的长肋日月贝(A musium pleuronectes),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质量,计算相关系数.利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质量作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长肋日月贝的壳长、壳高、壳宽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976)最大,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与活体质量对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小,但是两者对活体质量的间接影响较大,是影响活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壳长、壳高、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回归方程:W=-19.23 1+0.976H+0.097L+(-0.165G),该方程对长肋日月贝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总页数】5页(P14-18)【作者】杨彬;谢恩义;贾柽【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3【相关文献】1.北部湾墨西哥湾扇贝形态性状与闭壳肌质量的关系 [J], 王辉;李艳红;刘进;朱晓闻;刘志刚2.北部湾墨吉明对虾和斑节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J], 胡贤德;孙成波;李镇泉;陈科光;王平;李义军;徐安敏3.文蛤贝壳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分析 [J], 吴杨平;陈爱华;姚国兴;沈和定4.不同月龄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J], 张雷雷; 滕爽爽; 李腾腾; 邵艳卿; 方军5.对角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J], 陈健;郭丹;翟子钦;王继金;喻达辉;白丽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贝类增养殖学考试资料1
![贝类增养殖学考试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a4d47902453610661fd9f426.png)
一、名词解释1、栉孔扇贝的海上过度:稚贝在室内经过10-15天的生长(壳长不超过1mm),然后移到海上继续培育,直到培育成壳高0.5-1cm的商品苗的过程称为海上过渡(一个来月时间)。
2、蚶豆培育:指将刚出库的人工培育稚贝或采捕到的壳长2~3mm大小的稚贝俗称蚶砂,经5—6个月养殖,壳如绿豆,规格为4000~10000粒/千克;或者经约1年养殖,壳长达到1~2cm的过程。
也称中间培育。
3、本鳃:水生贝类用鳃呼吸,鳃是由外套腔内的皮肤扩张形成的,又被称为“本鳃”。
4、蛎苗抑制:就是根据牡蛎营固着生活并经常露空的生态特点,每天使蛎苗露空一定时间,使其处于最低生活限度的状态下,抑制其生长,锻炼牡蛎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培育为优质牡蛎,下海养殖后生长速度快,可缩短养殖周期。
5、单体牡蛎:自然海区的牡蛎是聚群在一起营固着生活的,所谓单体牡蛎,是指牡蛎不固着、单独的个体就能正常生活。
6、壳顶幼虫:直线铰合部开始向背部隆起,改变原来直线形态。
后期幼体壳顶突出明显,足开始长出,成棒状,尚欠伸缩活动能力。
鳃开始出现,但纤毛未摆动,面盘仍很发达。
足丝腺、组神经节和眼点逐渐形成,但此时足丝腺不具备分泌足丝的机能。
7、生物学最小型:生物学最小型是指第一次性腺成熟时的最小个体大小。
8、生长限度:贝类随着生长,个体达到某些限度后就不再继续生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大小和体形,这一限度称为贝类的生长限度。
9、贝类的性成熟年龄:是指性腺初次发育成熟时的年龄。
10、阶段生长型:是指一年生贝类在某阶段内快速生长,其贝壳的生长基本上是在第一年内完成,以后贝壳几乎不再继续生长。
11、出柱率:贝类如扇贝的闭壳肌湿重(或干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衡量闭壳肌的肥瘦程度,称为出柱率。
12、赶堆:一个潮水退潮时,把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央空地集中,称做“赶堆”。
13、生长线:贝类贝壳上的生长线是它生长周期的标志,称年轮。
年轮可以作为鉴别年龄的根据。
14、贝类的露空时间:贝类这离开水后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时间,称为“露空时间”。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7b90ec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7.png)
纵肋织纹螺人工育苗试验
本文介绍了纵肋织纹螺的基本信息以及人工育苗试验。
纵肋织纹螺是一种常见的海螺,其在中国广泛分布于东海、南海等沿海地区。
这种海螺贝壳呈椭圆形,有明显的纵肋和织纹,外壳呈褐色,位于深水区200-1000米的海底。
本文所介绍的人工育苗试验是在水族箱中进行的。
首先,需要准备好水族箱、海水和
纵肋织纹螺的幼苗。
幼苗在野外孵化后,需要将其移入人工育苗箱中,以保证生长和发
育。
人工育苗试验中的水质管理非常重要。
在初期阶段,需要做好水质检测,保证水质清洁、无毒害、饱含氧气。
同时,需要经常更换水质,保证水质稳定,以促进螺类幼苗的生
长和发育。
纵肋织纹螺的饵料也需要注意。
在初期阶段,螺类幼苗需要喂食细小的浮游动物和浮
游植物。
在随后的生长发育阶段,可以逐渐加入一些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作为饵料,
以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在人工育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2-26℃,
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纵肋织纹螺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人工育苗试验是纵肋织纹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保护自然资源和加
强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对纵肋织纹螺的研究和发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自然生态,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贝类的室内全人工育苗技术生产实习实训指导书
![贝类的室内全人工育苗技术生产实习实训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f78b4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0.png)
贝类的室内全人工育苗技术生产实习实训指导书实习目标和任务:1.掌握贝类人工育苗场的基本设施和主要设备,规划育苗场的总体布局。
2.能够进行贝类育苗用水的常规处理。
3.能够制定贝类人工育苗的生产计划,做好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4.掌握贝类室内全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和技能操作。
5.在贝类的室内人工育苗中能能综合运用水质分析和调控技术、生物饵料培养和投喂技术、疾病防治技术等水产科学技术;6.能胜任皱纹盘鲍、虾夷扇贝、海湾扇贝、文蛤、菲律宾蛤仔和毛蚶等贝类的苗种培育的生产管理工作。
7.以海湾扇贝或皱纹盘鲍为例设计一个500m3水体的贝类人工育苗场的规划:画出育苗场的总体布局;说明人工育苗场的主要设施设备;制定育苗计划;写出育苗的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环节。
一、贝类人工育苗场地的选择1.育苗场建设应首先调查勘察水源,要求海区水质清新,无浮泥,混浊度较小,透明度大,海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水温、盐度要适宜,场址尽量选在背风处,取水点风浪要小;3.育苗场区应有充足的淡水水源,总硬度要低,以免锅炉用水处理困难;4.交通便利,并且场址尽可能靠近中间育成场地和养成场;5.电力供应稳定,尽量不用或少用自备电源设备,以降低生产费用;6.育苗场地应选择无各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海区,避开赤潮多发的海域。
二、育苗场的基本设施(一)供水系统一般采用水泵提水至高位沉淀池,水经过砂滤池(或砂滤罐)过滤处理后再进入育苗池和饵料池。
1.水泵水泵的种类较多,根据构件不同可分为铸铁泵、不锈钢泵、玻璃钢泵等;由于性能不同,又有离心泵、轴流泵、潜水泵和井泵等。
要根据抽水量、扬程和送水距离选择水泵的类型和大小。
一级提水要选择功力大的离心泵、轴流泵,抽水能力以24h灌满蓄水池为宜。
离心水泵需固定位置,置于水泵房中。
通常一个水泵房有二台甚至多台水泵同时运行或交替使用。
二级、三级提水可选用轻便的潜水泵。
室内打水和投饵也常使用潜水泵。
潜水泵体积小,移动灵活,操作方便,不需固定位置,但它的流量和扬程受到限制。
长肋日月贝运输与暂养技术
![长肋日月贝运输与暂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48b6e1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b.png)
动物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2期长肋日月贝(Amusium pleuronectes ,Linnaeus1758)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 )双壳纲(Bivalvia )珍珠贝目(Pectinoida )扇贝科(Pectinidae )日月贝属(Amusium )[1],为暖水性贝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10~80m 水深的热带、亚热带底层海域[2],我国产于南海,在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很广,尤以海南儋州、临高和广西北海等地产量较多,在广西主要分布于北部湾20~50m 水深的20°15′~21°15′N 、108°~109°E 海域,种群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为最高[3]。
该贝雌雄同体,左壳表面红色,有光泽,内面微紫而带银灰色;右壳两面白色,放射肋21~29条。
长肋日月贝个体较大,生长迅速,贝壳薄而美丽,肉质肥满,闭壳肌发达,闭壳肌和其他贝肉部分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强化食品及海鲜调味料等的基本材料,其干制品称作“带子”,贝壳是优质的工艺品制作材料,极具开发利用潜力[4-5]。
国外就长肋日月贝人工繁育开展了一些工作[6],国内在其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的内在关系[7]、亲贝促熟与催产技术[8]、盐度、饵料密度对滤水率的影响[9]、生物学性状及资源分布的季节及时空变化[3]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零星的人工育苗试验[10],但规模化繁育尚处于摸索阶段。
长肋日月贝亲本获取来源有限,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极易死亡,长途运输成活率较低,给苗种繁育工作带来困难,笔者就长肋日月贝苗种繁育过程中亲贝的运输与驯养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长肋日月贝的保活运输与暂养提供参考依据。
1运输方法环境温度和放置密度是长肋日月贝运输的关键,应尽量避免在夏季高温天气运输,在无控温系统的情况下可选在温度较低的夜间运输;选择合适密度,密度过高,日月贝贝壳相互插入,易造成日月贝由于贝壳不能闭合而死亡。
长肋日月贝运输与暂养技术
![长肋日月贝运输与暂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a42ea1f581b6bd97f19eabb.png)
长肋日月贝运输与暂养技术摘要结合长肋日月贝苗种繁育实践,介绍亲贝的运输与暂养方法,以期为长肋日月贝的运输与暂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肋日月贝;运输;暂养长肋日月贝(Amusium pleuronectes,Linnaeus1758)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珍珠贝目(Pectinoida)扇贝科(Pectinidae)日月贝属(Amusium)[1],为暖水性贝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10~80 m 水深的热带、亚热带底层海域[2],我国产于南海,在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很广,尤以海南儋州、临高和广西北海等地产量较多,在广西主要分布于北部湾20~50 m水深的20°15′~21°15′N、108°~109°E海域,种群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为最高[3]。
该贝雌雄同体,左壳表面红色,有光泽,内面微紫而带银灰色;右壳两面白色,放射肋21~29条。
长肋日月贝个体较大,生长迅速,贝壳薄而美丽,肉质肥满,闭壳肌发达,闭壳肌和其他贝肉部分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强化食品及海鲜调味料等的基本材料,其干制品称作“带子”,贝壳是优质的工艺品制作材料,极具开发利用潜力[4-5]。
国外就长肋日月贝人工繁育开展了一些工作[6],国内在其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的内在关系[7]、亲贝促熟与催产技术[8]、盐度、饵料密度对滤水率的影响[9]、生物学性状及资源分布的季节及时空变化[3]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零星的人工育苗试验[10],但规模化繁育尚处于摸索阶段。
长肋日月贝亲本获取来源有限,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极易死亡,长途运输成活率较低,给苗种繁育工作带来困难,笔者就长肋日月贝苗种繁育过程中亲贝的运输与驯养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长肋日月贝的保活运输与暂养提供参考依据。
1 运输方法环境温度和放置密度是长肋日月贝运输的关键,应尽量避免在夏季高温天气运输,在无控温系统的情况下可选在温度较低的夜间运输;选择合适密度,密度过高,日月贝贝壳相互插入,易造成日月贝由于贝壳不能闭合而死亡。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的生物学性状与资源时空分布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的生物学性状与资源时空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b9c07dd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d.png)
北部湾长肋日月贝的生物学性状与资源时空分布付玉;颜云榕;卢伙胜;谢恩义;栗志民;沈孝辉【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2(036)011【摘要】Through the commercial fishing independent trawlers catch sampling, a total of 794 individuals of Asian moon scallop, Amusium pleuronectes were collected quarterly from August 2010 to May 2011 in the Beibu Gulf, South China Sea. By bi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resource statistics, the relationship of modality parameters and weight parameters, and the growth and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effects of four modality parameters on body weights and adductor weights were as follows in sequence: shell lengths >shell widths > shell heights > hinge ling lengths. Shell lengths, shell widths and shell heigh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Moreover, the mollusk and adductor muscle accounted for almost half of the total body weight and mollusk weight respectively. In summer, the main growth was the shell. In spring, the mainly growth was the mollusk part. The resources are main distributed in the areas of 20°15'N-21°15rN, 1O8°-1O9°'E, with the water depth ranging from 20 m to 50m and the bottom covered with mud and s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wed distinct regularity character. It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by the latitude, and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by the longitude.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 with the peak in summer and the value from spring to winter was 8.72, 13.93, 9.82 and 5.90 kg/km2 respectively. Statistics demonstrated tha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 and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verage resources density (r=0.972), while salinity and plankton did not show linear correlations.%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通过一周年的连续季节性独立站点底拖网调查进行长肋日月贝采样(794个),测定生物学性状、统计渔获量并进行资源评估,研究其形态性状与质量的关系、生长发育的变化以及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偏相关影响依次为壳长>壳宽>壳高>铰合线长,其中壳长、壳宽和壳高是决定质量性状的主要因素,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分别占总体质量、软体质量的约50%.生长研究表明,夏季主要是贝壳的生长,春季主要是软体部分的生长.长肋日月贝为雌雄同体,在一年中多次产卵.该资源于北部湾主要分布在20~50m水深的20°15′~21°15′N、108°~109°′E 海域,底质以泥、泥沙和沙泥为主,在空间上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由南向北呈递增趋势,由西向东先增后减.资源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为最高,春季至冬季的平均资源密度依次为8.72、13.93、9.82和5.90 kg/km2.对表层水温、盐度和浮游生物密度等环境因子的遥感数据分析表明, 表层水温对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达0.972,与其余两种参数不呈线性相关.【总页数】12页(P1694-1705)【作者】付玉;颜云榕;卢伙胜;谢恩义;栗志民;沈孝辉【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S917.4【相关文献】1.北部湾中国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 [J], 李渊;孙典荣2.北部湾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 [J], 孙典荣;李渊;王雪辉;王跃中;吴洽儿3.北部湾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 [J], 孙典荣;李渊;王雪辉;王跃中;吴洽儿4.北部湾长肋日月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J], 杨彬;谢恩义;贾柽5.北部湾西北部近海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J], 傅昕龙;徐兆礼;阙江龙;严太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第1期2009年2月南 方 水 产So u t h Ch i na F isheries Sc i enceVol 15,No 11F eb 1,2009do:i 1013969/j 1issn 1167322227120091011006收稿日期:2008204224;修回日期:2008208214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07TS06)作者简介:王 雨(1967-),女,助理研究员,从事海水养殖研究。
E 2m ai:l wangyu1203@21cn 1co m 通讯作者:吴开畅,E 2m ai:l wukaichang @1631co m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王 雨,叶 乐,杨其彬,陈 旭,温为庚,吴开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海南三亚572018)摘要:首次报道了长肋日月贝(A musiu m pleuro nectes )的诱导产卵及幼虫、稚贝培育。
用阴干2流水刺激法,成功诱导亲贝产卵、排精。
对胚胎和幼虫发生进行了观察。
水温2310~2510e ,经诱导产卵的受精卵20h 可发育至D 形幼虫。
水温2210~2410e 时,D 形幼虫经11d 培育到眼点幼虫期。
投放附着基后,眼点幼虫在10d 内附着完毕。
水温1810~2410e 时,稚贝经30d 培育平均壳长达(210?0118)mm 。
此试验共培育壳长(2193?1115)mm 稚贝4916万粒。
关键词: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诱导产卵;人工育苗;稚贝中图分类号:S968131+6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27-(2009)01-0036-06A preli m i nary research on artificial breed i ng of the Asian moonsca llop s A musi um pleuronectesWA NG Yu ,YE Le ,YANG Q i b i n ,CHEN Xu,WE N W eigeng ,WU Ka i c hang(Tro pica l F is hery R &D C enter,Sout h Ch i na Sea F is her ies R esear c h Instit u te ,Chinese Acade my o fF is hery Sciences ,Sa nya 572018,Ch i na )Abstr ac t :This paper reported for t he first ti m e o n t he i nduced spa wn i ng ,larvae and spat rear i ng of the A si an m oo n scall op A m usi um pleuro nectes 1The results sho wed tha t sti m u li of dryi ng in the shado w and wa ter flo w was effi c ient for induc i ng t he sca ll ops to re l ease sperm and eggs 1F ertilized eggs developed t o stra i ght 2hi nged ve li gers (D 2ve li gers)i n 20hours or so 1At t he te m pe ra t ure of 2210~2410e ,ped i ve li gers were observed i n 11days after D 2ve li ger stage 1Spat grew to (210?0118)mm i n next 30days 1F our hundred and n i nety si x thousand spat i n she ll l ength (2193?1115)mm were o bta i ned in this expe ri m en t 1Key words :Asian m oon sca ll kop (A musiu m pleuronectes );onto genesis ;i nduced spawn i ng ;artifi c i a l breedi ng ;spat长肋日月贝A musium ple uronectes (Linn )为暖水性贝类,是中国南部沿海常见种。
个体较大,生长迅速,贝壳薄而美丽,肉质肥满,闭壳肌发达,味鲜美,可鲜食或干制,其干制品称作/带子0,为名贵海味[1]。
近年来,日月贝资源量越来越少,据当地渔民的说法,无论是捕捞量和捕捞规格都无法与过去相比。
长肋日月贝作为一种较好的经济贝类,在中国还没有开展人工育苗和养殖[2-3]。
国外对日月贝生物学及人工育苗、增养殖进行第1期王雨等: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37研究的主要国家有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和美国[4-7]。
菲律宾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了长肋日月贝的繁殖生物学、诱导产卵及幼虫培育,采用添加精子、卵子或注射复合胺于性腺的方法诱导了长肋日月贝排精,但未能诱导排卵,孵化率只达到0173%,幼虫的成活率只达到0136%,未能获得附着的稚贝[5]。
泰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对长肋日月贝的繁殖及幼虫培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经自然排放的卵子及精子的孵化率可达到81139%,幼虫成活率可达3218%[5]。
澳大利亚于1975年研究长肋日月贝的繁殖生物学,20世纪80年代又研究了花日本日月贝A1japonic a的繁殖生物学及幼虫的发育,到了90年代,已经能够批量生产花日本日月贝苗种[6]。
国内对日月贝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进行研究较少,已见报道的有叶王戟和梁广耀[8]对花日本日月贝进行的初步研究,于1985年获得人工培育的壳长36515L m幼贝210只。
对长肋日月贝人工育苗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笔者于2007年8月开展了长肋日月贝的人工育苗研究,2008年3月31日通过育苗阶段性验收,获得壳长(2193?1115)mm稚贝4916万粒。
此为国内率先培育出的长肋日月贝人工繁育苗种。
1材料与方法111日月贝亲贝来源及暂养长肋日月贝人工育苗试验在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三亚)进行。
试验用亲贝为海南岛西部白马井海区拖网所得,用湿毛巾包裹在泡沫箱中或亲虾袋充氧干运。
运输时间不超过3h。
运回的亲贝视数量多少暂养于1m3或10m3水泥池中,水深约80c m,暂养密度不大于60i n d# m-3。
暂养期间日投饵2次,饵料为湛江等鞭金藻(Isoc hrysis z hanjiange nsis)、亚心形扁藻(P la t y2 mona s subcor dfor m is)、牟勒氏角毛藻(Cha etoceros muelleri)等单细胞藻类,以扁藻为主,配合投喂藻粉、酵母等代用饵料。
藻类投喂量视池水微绿或微黄,2h内水色变清,且池底有大量粪便即可。
代饵投喂量为5g#m-3。
每日检查亲贝的存活,捡出死贝。
每日吸底、流换水1h(流水量5m3#h-1)或彻底清洗水池,以保证暂养期间的水质清新。
暂养期间用水为沙滤海水,水温23~29e,盐度33~35,p H812~814。
小水池装气石一个,大池气石6个,连续充气保持池水微沸状。
112诱导产卵长肋日月贝生殖腺为雌雄同体。
成熟的生殖腺新月形,外观饱满,卵巢橘红色、精巢乳白色。
不成熟或产卵、排精后的卵巢为半透明的浅橙色或浅黄色甚至乳白色、精巢为半透明的白色。
生殖腺成熟的亲贝用阴干2流水刺激法诱导产卵。
将亲贝置室内阴干3h后流水刺激30m in,放入产卵池。
亲贝平均壳长(6194?0135)c m、壳高(6178?0129)c m、体重(25108?3143)g。
113幼虫培育受精卵在产卵池中发育至D形幼虫后转移至10m3幼虫培育池,幼虫密度1~2i n d#mL-1。
每天投饵3次,早期以金藻为主,饵料密度8000~ 10000cells#mL-1,辅以酵母片浸液,投喂量0125 g#m-3;中后期以金藻和扁藻混合投喂,饵料密度为金藻8000~10000cells#mL-1、扁藻5000~ 6000cells#mL-1。
以此为基础,饵料投喂量需根据天气、水温和饵料密度等调整。
每天用300目筛网换水1/3~1/2。
幼虫发育至眼点出现(眼点幼虫量约占幼虫总量30%),投放附着器(方形彩色塑料板,每片边长30c m),附着后进入稚贝培育阶段。
114稚贝培育稚贝培育阶段,每天用200目或250目筛网换流水1~2h,流水量215~3m3#h-1。
混合投喂扁藻、角毛藻。
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喂饵料密度为扁藻8000~10000ce lls#mL-1、角毛藻1000~ 1200cells#mL-1。
38南方水产第5卷2结果211胚胎及幼虫发育水温2310~2510e时,受精卵20h后变态为D形幼虫。
水温2210~2410e时,D形幼虫经11d 发育至眼点幼虫。
受精卵发育情况如表1,胚胎、幼虫及稚贝形态见图版Ñ。
长肋日月贝胚胎以及D 形幼虫的形态特征与扇贝Argopecte n mucle us、A1pur pura tus及A1ve ntricos us相似[7-9]。
与其它双壳类幼虫相比(如合浦珠母贝P inctada fucada),长肋日月贝壳顶幼虫的壳顶隆起不明显(图版Ñ-m ~n)。
初期稚贝有足丝,壳长110~210mm时,足丝逐渐消失,在水中游,形态与习性接近成体。
212孵化及幼虫培育亲贝诱导后经5~7h的潜伏期开始排精、产卵。
产放率27%~46%、受精率75%~90%、孵化率68%~85%。
受精卵的卵径(7510?2158) L m。
水温2310~2510e时,受精卵约20h后变态为D形幼虫。
刚孵化的D形幼虫平均壳长(8715 ?3155)L m、壳高(7112?2198)L m。
由2007年8月至次年3月各次试验期间,培育水温2310 ~2915e时,D形幼虫经9~15d发育至眼点期幼虫,此次试验水温2210~2410e,需11d,眼点期幼虫壳长(190?8107)L m。
培育过程幼虫壳长日增长率及存活率见表2。
表1长肋日月贝胚胎发育情况Ta b11Ea r l y e m br yon ic developm en t of A1p leuronectes发育时期developi ng stages 发育时间/h z m i ndeve lo p i ng ti m e胚体大小/L m(n=20)embry on i c s i ze(M ean?SD)受精卵fertilized eggs0z007510?2158第一极体pb10z156213?21812细胞2ce ll s2z108011?31624细胞4ce ll s2z307517?313416细胞16ce lls3z107517?3155桑椹期m oru la6z308011?4101囊胚期b l astula8z308811?4130担轮幼虫troco phore11z308910?4153D形幼虫D2l arvae20z308715?3155注:表中时间为镜检约半数个体发育所处的时间,n\30;D形幼虫的胚胎大小为壳长;水温2310~2510eNote:D evelop i ng ti m e i n t he tab l e was t he ti m e when half of the e m bryos devel oped t o the stage,n\30;Sh ell l ength ofD2l arvae was m eas u red;Th e te mp erature was2310~2510e1表2长肋日月贝幼虫培育期间存活率及壳长生长率(n=30)Ta b12Sur viva l ra te a nd da ily gr o w th of A1pleuron ectes l a r va e in the exper i m en t幼虫培育时间/d cu lti vati ng ti m e壳长/L mshe ll l engt h(M ean?SD)壳长日增长率/L m#d-1da ily gro wth of s he ll length存活率/%survival rate018715?3155313416?6131151708310 516812?7142161148015 717816?7115131017815 918514?8133101887511 1119011?810791335119第1期王雨等: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39213稚贝培育眼点期幼虫投放附着基后10d附着完毕,水温1810~2410e时,附着后的幼虫培育30d后平均壳长(210?011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