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正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地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围海造地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式。

慈溪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作为一个沿海城市,该地区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土地问题,慈溪市政府制定了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围海造地来拓展城市用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规划目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其次,规划方案还将重点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更多的居住和休闲空间,为市民创造宜居的生活条件。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加强对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围海造地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二、技术实施方案1.工程设计在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中,将采用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确保围海造地工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通过调查研究和模拟分析,确定工程所需的防波堤、土方挖填等关键参数和尺寸。

工程设计还将充分考虑海岸线变化、水深等自然条件,为围海造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生态保护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采用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围填海过程中,将尽量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减少水体污染,确保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还将建设相应的生态绿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围海造地需要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中将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

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为围海造地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完备的支撑条件。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考虑到交通流量和人口规模的增长趋势,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三、实施进程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分阶段进行。

首先,进行前期的勘测和方案设计。

其次,进行围海造地工程的实施,包括土方填筑、护岸工程等。

最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确保围海造地后的城市能够正常运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慈溪市委关于制定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指导今后五年慈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快推进期,新型城市化高速发展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深刻认识并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背景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目标,全面创新发展模式,顺应大桥经济时代,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努力探索具有慈溪特色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详见附件一)。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基本实现翻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区位优势明显提升,杭州湾跨海大桥顺利建成通车,杭州湾新区建设上升为全省发展大平台;城市功能逐步健全,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4.5%,“一个中心、四个片区”发展格局基本成型;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成功创建省首批卫生强市、省体育强市,连续多年获得平安市称号,荣获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和1.5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境外引水工程、电网建设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生态环境稳中趋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5%。

慈溪市慈东片区规划

慈溪市慈东片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背景与目的随着区域宏观发展背景和区域性交通改变,慈东片区成为慈溪市域十一五规划中重要的发展区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片区需要整合发展,城镇发展格局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为了落实•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从区域整合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特编制本规划。

划线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与规划依据1. 规划范围包括龙山镇、范市镇和三北镇的行政区划范围,东南与宁波镇海区毗邻,西与掌起镇接壤,东北临杭州湾,总面积为112.80km2(注:此数据为统计部门数据,电子图实测为142.78km2)。

2.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村镇规划标准‣(GB 50118-93);(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6)•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7)•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9)•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2005);(10)•慈溪城市总体规划‣(2002);(11)•慈溪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12)•慈溪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2004);(13)•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14)•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报告‣(2003);(15)•慈溪市交通发展规划‣(2005);(16)•慈溪市骨干河网总体规划‣(2002);(17)•慈溪市电网2004-2010年发展规划‣(2005);(18)•慈溪市村庄布点规划‣(2004);(19)•慈东工业区块和龙山镇总体规划‣(2005);(20)•范市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1)•三北镇城镇总体规划‣(2002);(22)•慈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3)•慈溪市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2005);(24)•慈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5)•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2006);(26)•慈溪市“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7)•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4);(28)•宁波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4);(29)•慈溪市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2005);(30)•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2004);(3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文件等。

2023慈溪政府工作报告

2023慈溪政府工作报告

2023慈溪政府工作报告慈溪市政府 2023年3月1日前言感谢全体市民对慈溪市政府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在过去一年里,慈溪市政府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进展和改革。

本报告将向大家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并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展望和规划。

一、经济发展在过去一年,慈溪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到了6%,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1. 产业升级我们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招商引资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来慈溪投资。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慈溪市经济的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和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同时,我们也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加强了水源保护和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民生改善慈溪市政府一直以来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改善民生。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 教育发展我们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市范围内扩大了教育资源的供给。

我们修建了一批新的学校,并加大了对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投入。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水平。

2. 医疗保障我们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加大了对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投入。

我们完善了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了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

这使得广大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就业扶持我们在就业扶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们积极招聘高技能人才,提供培训和岗位推荐等帮扶措施。

慈溪市“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策划 范本

慈溪市“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策划 范本

慈溪市“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十五五”是我市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深化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窗口期、人口格局制约发展凸显期、生态环境改善共识期、城市功能完善提升期。

根据《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年。

本规划是对“十五五”时期我市重大建设项目作出的总体部署,是政府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建设主要成效1.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新型工业化增势强劲。

“十四五”期间,“4+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1.1%提高到37.6%。

滨海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全球首条石墨烯产业化生产线落户投产,海尔(慈溪)家电产业园入驻滨海经济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首批专业园。

周巷镇北现代工业集群区和观海卫智能家电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

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大市场、大平台、大项目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形成以—2 —CBD为中心,城北、城东、城西品形而立的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麦德龙、银泰城等大型商贸企业相继入驻,“月光经济”、“拇指经济”兴起。

商品市场物流园区、e点电子商务园、鸣鹤风景区、上林湖青瓷文化产业园四大服务业平台建设初有成效。

周巷新城南部综合广场、观海卫新城综合体、慈东龙湖商业综合体等商业综合体和区域性现代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周巷、观海卫、龙山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特色显现。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打造现代农业开发区主平台,通过全面实施“3320”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基本形成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态畜禽(蜂)5大主导产业和出口蔬菜、生猪、杨梅、葡萄、南美白对虾5大规模超2亿的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建有省级园区10个,宁波市级园区25个,慈溪市级园区10个;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农业综合区、新型业态农业先行区和低碳农业实验区的目标,集中力量建设占地10万余亩的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已引进泰国正大等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15家,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以上、产业投入9亿元,形成农作物生产能力5.6万亩。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6.05•【字号】皖政〔2017〕87号•【施行日期】2017.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皖政〔2017〕8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2017年6月5日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

科学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对于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期为2016-2020年,发展趋势展望到2030年。

本规划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全省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做好全省人口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一)人口现状。

1.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十二五”时期,我省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和改进人口服务和管理,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0%以上,总和生育率1.7左右,常住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7.27‰。

五年累计出生人口384.25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少出生6.69万人。

2015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49.1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22.5万人;常住人口6143.6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86.9万人。

2. 人口结构不断变化。

全省人口结构持续调整,变动趋势明显。

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的128.6下降为2015年的117.4,继续朝合理方向发展。

“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
(一)、着力建立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计生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不断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新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把人口计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纳入整体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继续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强大合力,使人口计生工作实现由部门单位向政府联动行为转变。
(二)、全面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工作指标,实行网络化管理;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坚持人口计生“一票否决”和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制度;完善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例会促日常管理,及时解决各阶段人口计生工作出现的问题;完善人口计生工作预报和预警反馈制度,推动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与预报预警工作有机结合,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人口信息月核查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人口计生统计质量。查制度,全面实施核查结果备案制,核查差错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管理信息覆盖率,以及计生信息统计上报及时率和准确率,为科学决策、引导服务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促进出生性别比的平衡。一是继续加大对已办证人员和符合条件未办证人员的孕情管理服务力度。二是推动部门协调配合和综合治理,成立综合治理性别比的专职机构,加强对B超、终止妊娠手术和终止妊娠药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和奖励扶助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移风易俗活动,大力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良好社会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围绕群众实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并趋向多元化的要求,大力开展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出生缺陷干预服务。坚持在让群众充分知情、确保手术安全的情况下,提高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扎实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康检查活动,并不断扩展服务项目,确保所有已婚育龄妇女都能享受到免费且优质的健康检查。认真开展新婚、待孕、在孕妇女优生优育咨询培训活动,以及遗传病高危家庭和病残儿再生育二胎家庭优生监护活动,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

慈溪发展规划

慈溪发展规划

慈溪发展规划慈溪市作为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慈溪市发展规划的背景、目标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慈溪市作为宁波市的一部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

而且,慈溪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推动慈溪市的经济发展,慈溪市政府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发展规划。

慈溪市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达到这一目标,慈溪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慈溪市将积极发展产业经济。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吸引大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落户慈溪市,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同时,慈溪市还将加强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慈溪市将注重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石,也是慈溪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慈溪市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教育质量。

同时,慈溪市还将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第三,慈溪市将积极推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慈溪市将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慈溪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慈溪市将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完善程度,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发展环境。

总之,慈溪市发展规划对于推动慈溪市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慈溪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宁波十三五规划

宁波十三五规划

宁波十三五规划宁波十三五规划是指宁波市制定的“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的发展规划。

该规划旨在进一步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宁波市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根据宁波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水平,制定该规划,旨在推动宁波市实现经济现代化、民主法治、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全面发展目标。

首先,宁波市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培育创新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宁波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提升宁波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宁波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宁波市的交通便捷度。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宁波市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美丽宁波。

宁波市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水、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加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提升宁波市的生态效益。

第四,宁波市将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宁波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等改革步伐。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贸易,推动宁波市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最后,宁波市将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福祉。

宁波市将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总的来说,宁波市的十三五规划旨在全面推动宁波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等措施,宁波市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优势,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慈溪市十四五期间旧城改造项目清单

慈溪市十四五期间旧城改造项目清单

慈溪市十四五期间旧城改造项目清单慈溪市城乡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发布。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开展城市更新、城市路网、生态环境、居住品质、行业数字赋能五大方面的建设,朝着“区域节点之城、先进智造之城、融合发展之城、美丽幸福之城”的总体目标大步迈进。

过去五年,是我市城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围绕共建“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总体要求,我市城市核心渐显、城市更新加快、乡镇魅力频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但部分城市发展短板依然存在。

随着“高铁时代”“前湾时代”“长三角一体化时代”的来临,我市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市住建局围绕十三五发展成果和问题短板,紧盯慈溪城市发展能级和发展机遇,着手编制了规划,经过多次调研,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项目计划等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要求。

围绕城市有机更新,加速城市品质融合提升。

今年起,我市城乡建设发展将围绕城市新核心、创新发展极、人居改善区,坚持“应拆尽拆,宜整则整”原则,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计划启动393万平方米。

秉持“绿色、低碳、经济、适用”和“共建共享、共同缔造”的原则,实施“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计划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91万平方米、106个小区。

坚持“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的原则,深入挖掘城市记忆和文化内涵,重点对城市门户、重要商圈和有记忆的街区周边道路沿线、街景进行整体品质提升,注入具有慈溪特色的文化元素。

围绕城市路网“内畅”,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骨架。

规划要求,按照“拉框架、强配套、通断头、拓瓶颈”的目标,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出行通达度。

计划新建(改建)城市骨干道路29条,长度约54.3公里;新建重点板块配套道路42条,长度39.2公里;谋划打通瓶颈路和断头路19条,长度9.9公里,加快形成“八横八纵”的中心城区道路网络。

同时,加快推进公共停车位增量行动,谋划新增5700个公共停车位。

慈溪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慈溪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慈溪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

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慈溪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慈溪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

本报告总结了慈溪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慈溪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慈溪市“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慈溪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1. 引言慈溪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宁波市中心东北方向,东临东海,北界余姚市,西与宁海县相隔,南与象山县相望。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慈溪市市区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慈溪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该方案将对慈溪市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 规划目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扩大市区的土地面积,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提升。

具体规划目标如下:•扩大慈溪市土地面积,增加城市用地供给;•提高慈溪市的城市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慈溪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慈溪市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

3. 规划内容3.1 围湖造地慈溪市规划在东海海域开展围湖造地工程,将原本海域通过围海造地的方式变为陆地,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根据地勘测量,东海海域深度适宜围湖造陆,没有过大的海浪和风浪,具备围海造地的条件。

3.2 基础设施建设在围湖造地完成后,需要对新的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但不限于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将为新集聚的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为新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3 生态保护与修复围海造地工程将对原本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慈溪市规划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在围海造地的同时,将在新的土地上修建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并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

4. 实施计划实施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需要分为多个阶段进行。

根据目前的规划进度,具体的实施计划如下:4.1 前期准备在实施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方案制定、政策制定等工作。

4.2 围湖造地工程围湖造地工程是实施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核心环节。

该工程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设计,并组织开展围湖造地施工。

4.3 基础设施建设在围湖造地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该工程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慈溪市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

慈溪市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

一、前言为落实和深化《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高水平的城市形象,并通过规划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特制定慈溪市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法定图则)。

慈溪市是杭州湾地区新兴的中等城市之一,在区域城镇体系中是宁波大都市的发展重点;总体规划将慈溪市确定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工商名城,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城市。

随着杭州湾大通道的打通,慈溪将会成为连接上海和宁波的节点和枢纽。

从规划发展看,沪、杭、甬对慈溪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慈溪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也会加大,必将带动城市传统产业升级与城市开放度的增强。

目前,慈溪在建成区内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用地功能进一步优化,更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城市演变形态来看,市区由最初1平方公里的旧城,沿慈甬路蔓延生长,继而向纵深拓展,形成由中心向外扩张的圈层形态。

而原来的核心,即传统的旧城商业中心城区由于设施落后,承载能力下降,已日渐衰落,为了重塑中心城区形象,现正在对旧城中心按照CBD(中央商务区)的模式进行改建;而慈甬路作为商贸街的确立,使它成为城市的核心发展轴之一;同时新城大道沿线公共建筑的形成,使它成为城市的另一发展轴。

市区现状建成区范围内农村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一半,造成新建城市居住区较完整,而农居无序发展的局面,土地利用率较低,形成众多城中村,严重影响到城市的面貌。

对大量的农居点进行改建,引导村庄建设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制约之中。

市区水网密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有的峙山、乌山、教场山、龙头山、虎屿山等山体也可成为城市绿化与景观的构成要素。

正在进行的“城河治理”与“山体还绿”工程将为塑造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条件。

另外,已建的虞波广场、新世纪广场、寺山文化广场等城市形象精品工程,也创造出一定的环境景观基础。

本次规划编制以法定形式出现,试求通过一定法定程序和过程,加强规划编制、管理更加公开、科学、规范,将操作性层面中得指令性内容,通过法定程序达成各方共识并确定下来,为规划成果提供了实施保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

慈溪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慈溪市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慈溪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总体目标第三部分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一、儿童与健康〔一〕主要目标〔二〕策略措施二、儿童与教育〔一〕主要目标〔二〕策略措施三、儿童与法律保护〔一〕主要目标〔二〕策略措施四、儿童与福利〔一〕主要目标〔二〕策略措施五、儿童与社会环境〔一〕主要目标〔二〕策略措施第五部分组织和实施第六部分监测和评估前言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的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具有重要作用。

2006年,市委市政府制定颁布了《慈溪市儿童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五年来,各级政府把儿童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围绕实施规划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推动全市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根据“十一五”规划监测评估报告,我市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由2005年的1.17%下降到2010年的0.39%。

儿童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小学入学率均到达100%,初中三年稳固率达99.99%,初升高比例由2005年的90.30%上升到2010年的98.18%。

儿童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五年来为未成年提供法律援助734人次,共查处使用童工案件50件;五年来共筹得助学、帮困资金近600万元,参加的“五老”人员达13000余人,进一步改善了儿童的成长环境。

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市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儿童事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儿童发展资源配置仍不均衡;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权利需要进一步得到尊重;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权利需要进一步保障;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溪市“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时期。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浙江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口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各地各部门做好人口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一)人口发展的现实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宁波市人口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市人口呈现出健康、稳定发展态势。

人口总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分别为149.7万人、104.71万人、95.56万人,年均分别增长0.47%、0.16%、0.88%;同时,人口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城市化水平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表1:“十二五”时期慈溪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数量—2 —1.人口素质结构持续优化,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

根据回归分析,2000—2015年全市劳动投入增长1个单位带来经济产出0.784个单位的增长,劳动力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明显。

劳动力素质提升促进生产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1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6.7%;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4.93年,其中受过高中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90%;劳动生产率从2010年的6.54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14.1万元/人,其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9.57万元/人。

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五年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12.89:60.62:26.49调整到12.01:59.10:28.89,支撑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人民生活水平随经济增长持续改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7万元,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万元、2.73万元,平均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显著拉动了消费红利的增长。

2.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提升,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提高。

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8%,比2010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立,户籍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96%以上。

教育现代化、均衡化水平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高中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15%和56%,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市和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67—3 —张、2.18人、1.9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从120.92下降到110.3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保持在历史低水平。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5176万张,百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2.19张,全市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实现100%集中供养。

人口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09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水平,部分指标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3.城市建设和生态治理全面推进,人口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不断改善。

大力构建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全面实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森林慈溪”、落后产能淘汰、重污染行业整治等生态治理工程,单位GDP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降低,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近50%,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6%,创建成为省环保模范城市、省生态市、省园林城市、省森林城市和省“清三河”达标县(市)。

城乡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要素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二)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口数量、结构、质量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资源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看,我市人口发展中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1.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与外来人口流入减缓等因素叠加,人口红利日益消减。

2015年全市总和生育率为1.02,不仅远低于2.1的自然更替水平,也明显低于国际公认1.5的“低生育率陷阱”;—4 —户籍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的特点,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23.5%,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户籍人口总社会抚养比上升到了52.2%,已经走出了人口红利期。

外来年轻人口的流入,减轻了常住人口的抚养比,但“十二五”时期流动人口导入明显趋缓,总量由2013年的99.31万人回落至2015年的95.56万人,预计常住人口到2020年左右也将接近人口红利期的边缘,将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

图1:慈溪市户籍人口金字塔2.经济发展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人力—5 —资源供给总量趋减,2015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规模82.4万人,比2011年末减少1.4万人;总人口中劳动年龄段人口比2010年减少1.2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68.82万人,比2010年减少了3.1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下降了3.7个百分点。

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单位普查数据,全市制造业从业人员中85%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全市拥有技术技能的劳动力仅占劳动力总量的16.4%,且大部分以初级技能为主,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本地户籍的年轻人才流失较多,特别是大量的本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在外地创业就业,产业发展中研发、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较大。

3.人口城市化进程较慢影响了空间集聚效应的发挥。

人口分布不尽合理,中心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有待提升,中心城区是吸纳外来人口特别是各类人才的重点区域,但目前中心城区人口集聚仍显不足,“十二五”期间5个街道户籍人口仅增加了0.88万人,占全市比重仅上升0.64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规模也与城市功能定位要求有较大差距。

中心镇人口集聚能力尚显不足,“十二五”期间,周巷、观海卫、龙山三镇户籍人口减少了0.2万人,占全市比重减少了0.42%。

产城融合度有待提高,重点产业平台人口集聚明显滞后于产业集聚,影响了产业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4.公共服务供给与人口发展需要的矛盾仍然存在。

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看,交通、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存在瓶颈,特别是对外交通网络体系还不完善,尚未形成快速对接长三角主要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在铁路交通体系中仍处于边缘地位。

从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看,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仍难以较好—6 —满足发展需求,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养老等专业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千人医生数、百名老人养老床位数等指标远低于宁波平均水平;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资源城乡布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面向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口发展面临的形势研判人口问题是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构成区域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基础环境,人口变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内生关系。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重要时期,人口发展的深度转型也将更加明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呈现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1.从区域发展环境看,慈溪城市能级定位与人口发展的相互影响日益显现,对人口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提供更大可能。

随着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长三角城市群进入一体化发展新时代,国家人口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推动城市群人口集聚的要求。

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总体框架中,我市将是其中重要的中等城市;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上海将推进全球城市和大都市圈建设,我市将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共享交通、产业、社会事业等同城效应。

城市能级定位的提升,对我市构建与中等城市规模相匹配、与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人口规模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市提升人口集聚能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2.从经济发展趋势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对人力资源供给提出新的要求,也提供更大动能。

我市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窗—7 —口期,经济增长模式将由要素驱动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经济转型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

我市将由人口数量红利期逐步进入人口质量红利期,只有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质量适宜、活力充沛的人力资源队伍,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知识素质、就业技能等提出新要求,由此对我市外来流动人口中低端劳动力形成挤压,对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扩张,从而为劳动力结构的优化提供更大动能。

3.从城市承载能力看,生活品质提升对资源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城市建设和资源供给能力的提升也将为城市人口发展提供更大承载空间。

人口发展必须与城市发展的速度相匹配,与城市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宜。

随着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改善生态环境的共识日益强化,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同时,随着新型城市化的推进、资源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变革,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资源要素共享水平的提升,我市资源要素的供给能力有望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容量也将得到拓展,从而为未来人口发展提供更大的承载空间。

4.从人口发展阶段看,人口格局将进入深度转折期,我市人口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逐步进入人口总量性、结构性的重大转折期,长期以来以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劳动力比重快速提高为支撑的传统“人口红利”快速消减,迁移人口规模与地区经济规模日益呈现出高度正相关。

未来城市间的人口竞争将日趋激烈,人口政策、市场活力、产业布局、城市环境,—8 —都将成为决定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因素。

我市人口格局制约发展的影响将日益凸显,人口总量趋稳、劳动年龄段人口趋减等新情况,迫切要求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加剧、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等新形势,对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区域新格局和人口转型新特点,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人口发展向更加注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加注重发挥人力资本红利、更加注重促进人口城市化、更加注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转型,积极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