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 制作和观察-医学资料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 为概念 的独特 的哲学 医学理 论体系 ,一个 是以“ 解剖人 、肉体 人”为 概念的 新兴的 现代医 学科学 理论体 系,二 者都不 是以完 整人为 研究对 象的科 学,从 理论讲 二者都 不是科 学的, 势必影 响各自 发展。 事实也 证明这 一切, 中医长 期停滞 不前、 疗效也 不确实 。西医 尽管发 展到目 前的基 因分子 层次, 但疾病 发病率 居高不 下,对 绝大部 分疾病 发病原 因认识 不清、 发病机 理弄不 明白, 治疗受 到制约 ,在小 小SAR S、禽 流感面 前竟束 手无策 ,在糖 尿病、 癌症、 心脑血 管疾病 、尿毒 症等相 当多疾 病面前 更是不 得不求 助或借 助中医 治疗。 一个是 疗效不 确实, 一个是 有些甚 至相当 多疾病 无法治 疗,这 就是中 西医学 结合的 缘由。 然而, 由于二 者是两 套理论 、两股 道上跑 的车, 风马牛 不相及 ,从理 论上讲 就没有 结合的 可能, 只是形 式上的 融合罢 了。故 出现西 医对治 疗不了 的疾病 只好求 助中医 ,而中 医则往 往采用 西医诊 断中医 治疗, 以及中 西治疗 法一块 用的局 面。
遗传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 制作与观察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绘图 思考题
实验目的
掌握动物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基 本程,了解操作步骤的原理
实验原理
小鼠骨髓细胞中的造血干细胞是 生成各种血细胞和原始细胞,具有高 度的分裂能力,本实验采用这一材料, 通过前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 色等步骤制得染色体标本,可观察到 许多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进 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用品
1.材料:小白鼠 2.器具:注射器(1ml,5ml) 剪刀 镊子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合体,通过对染色体的观察可以了解生物种群的遗传信息和进化变化。
染色体观察在遗传学、病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以及染色和观察的步骤。
1.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制作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过程主要包括取材、处理和固定等步骤。
(1)取材选择健康的小白鼠,尤其是发育期的小白鼠,取得其骨髓或肝脏等组织。
取材时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以保证样品的质量。
(2)处理将取得的骨髓或肝脏等组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悬浮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KCl溶液进行渗透,使细胞膜变得脆弱,易于裂解释放染色体。
(3)固定将处理后的细胞悬浮液滴到已经消毒的玻璃片上,然后迅速将玻璃片倾斜,让细胞悬浮液自然扩散开来。
待其固定后,用甲醛进行固定处理,固定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2.小白鼠染色体染色的步骤(1)裂解将固定的标本玻璃片在室温下迅速加热至约60℃的热板上,使染色体细胞裂解释放出染色体。
裂解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2)染色将裂解后的细胞标本浸泡在浓度适当的染色液中,常用的染色液有乔治染色液、甲酸-吡啶染色液和乙酸酒精染色液等。
对于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染色,乔治染色液是较为常用的选择。
(3)洗涤染色后的标本需要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多余的染色液和固定剂。
使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进行反复洗涤,直到洗涤液清澈。
3.小白鼠染色体观察的步骤在染色体标本制作和染色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小白鼠染色体的观察,并对染色体进行测量和特征描述。
(1)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标本玻璃片固定在显微镜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观察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倍数的镜头以获得更详细的图像。
(2)测量和特征描述通过观察染色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可以测量染色体的长度、形状等参数,并对染色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如染色体数量、着丝点的位置等。
总结: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实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良好小鼠染色体标本的关键步骤

良好小鼠染色体标本的关键步骤染色体标本制备是进行细胞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步骤之一,尤其在小鼠模型中。
良好的染色体标本可以为后续的染色体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因此染色体标本的制备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良好小鼠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关键步骤。
1. 细胞培养与预处理在开始染色体标本制备之前,首先需要对小鼠细胞进行培养和预处理。
细胞应该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以确保细胞的健康状态和纯度。
同时,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应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抑制剂,如科林霉素或染色体解旋酶抑制剂,以防止染色体的损伤和断裂。
2. 细胞采集与固定经过适当的培养和预处理后,可以开始进行细胞采集与固定的步骤。
通常采用离心沉淀法或原位固定法进行细胞的采集。
离心沉淀法适用于大规模采集细胞,而原位固定法适用于对特定细胞进行选择性标本制备。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细胞在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固定以避免细胞结构的变形和损伤。
3. 细胞裂解与染色体释放细胞固定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细胞的裂解与染色体释放。
常用的裂解方法有加入低渗透压缓冲液或高渗透压缓冲液,使细胞膜破裂释放染色体。
此外,还可以通过超声波处理或机械剪切等方法促进细胞的裂解和染色体的释放。
裂解后的细胞溶液应进行离心,以分离出染色体。
4. 染色体的固定与染色离心后的染色体需要进行固定与染色,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增强对染色体的观察。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加入甲醛或醋酸乙酯等,固定时间需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染色体的染色可以通过Giemsa染色、DAPI染色等方法进行。
染色后的染色体应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染料。
5. 染色体的显微观察与分析经过固定和染色的染色体标本可以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
通常使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可以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体进行计数、测量和分析。
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显微镜和标本的清洁,以避免杂质的干扰和误判。
良好小鼠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细胞培养与预处理、细胞采集与固定、细胞裂解与染色体释放、染色体的固定与染色以及染色体的显微观察与分析等关键步骤。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ppt课件

9.在干净、湿冷的载玻片上以高距离滴2~3 滴上层细胞悬液,气干或在酒精灯上文火 烘干。注意在滴片时要有一定的高度(大 于40cm),使细胞膜破裂后易于使染色体 散开,并尽量使滴片上的细胞分布均匀, 不要重叠。
10.气干,染色。 在一块洁净的玻板上,将玻片标本有细胞的一面 朝下用牙签架空于玻板上。 11.用滴管将配好的染液充满于玻板与载玻片之间 的空隙中,注意载片上有细胞面的进行染色并在 滴加染液时注意排除气泡。视室温而定,染色15 分钟。 12.染色后,轻轻揭起玻片,倾斜玻片在自来水管 下细水流冲洗数秒,冲掉染液,擦干玻片标本底 面和四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注意不要搞错沾 有细胞的一面。选择染色较好、较分散、形态清 晰的细胞分裂相,进行显微观察。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 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2.了解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点。Fra bibliotek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时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 形式,是染色质紧密包装的结果。染色体 是有机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对染色体的研 究在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变异中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谢 谢 大 家
核型分析均是以中期染色体为标准,对制 作出的染色体标本进行照相以获得染色体 的显微图像,并将其剪裁排列即成,或用 专用软件进行分析排列。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的细胞,或者经过各 种处理后,细胞就可进入分裂期此时均可 用于染色体分析。
在正常动物体内,骨髓是处于不断分裂的 组织之一。此时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 水仙素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 期( 秋水仙素可阻断纺锤丝微管的组装), 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 可得到大量可供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 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 操作。
试验六 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及观察

小白鼠的保定和注射
五.结果与讨论
1.结果: (1).选取分散良好的染色体绘实物图,上 传图片1幅)。 (2).染色体计数(2n=40)。 2.讨论: (1).实验前注射秋水仙素的作用?不作此 步会怎样? (2).为何要用冷冻片?烘烤片的作用?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
试验六 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 体制备及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
2.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计数染色体。
二.原理:
活跃增值的组织细胞内染色体可用于制片分 析,秋水仙素(或以对二氯苯代之)可使 细胞分裂停滞于分裂中期,经染色处理, 可得到清晰的中期染色体标本。
三.材料试剂
1.材料:小白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试剂:Giemsa染色液,0.4%KCl,2%柠 檬酸钠,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
四.操作步骤
1.实验前4-8h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1ml (0.14mg/ml),(据小鼠体重用量调整)或1ml饱和 对二氯苯。 • 2.脱臼处死小鼠,取后肢胫骨和股骨,去两端。 用细针头注射器吸取2%柠檬酸钠1ml,反复冲洗 骨髓腔5次,将冲洗液(离心管中)加入0.4%KCl 低渗10min(8ml,37℃)。
• 3.离心(1000rpm,8min),去上清液,加固定 液5ml(注意缓慢加入)。充分吹打,使沉淀块 分散,静置10min,再离心10min,弃上清液, 重复一次。
4.用约2ml固定液悬浮骨髓细胞成悬液(依 沉淀量定)。
5.取冷冻载片,距载片15cm高度滴下悬液 (取悬液前吸打均匀),单向吹气展开, 酒精灯上文火烘干。
小白鼠染色体的标本制备和观察实验不足之处

小白鼠染色体的标本制备和观察实验是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小白鼠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遗传特性和遗传变异。
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必要对现有的标本制备和观察实验进行深入的评估和改进。
以下是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制备和观察实验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1. 标本制备不规范:在研究中,染色体标本的制备非常重要,影响着后续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然而,在一些实验中,我们发现染色体标本的制备过程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处理时间过长、温度控制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完整性和染色体的展开情况。
2. 染色体观察方法不精准:在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和染色体计数。
然而,在一些实验中,我们发现染色体观察的方法不够精准,特别是在染色体计数过程中存在误差较大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样本数量不足:在一些研究中,由于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代表性不足,不能充分反映小白鼠染色体的遗传特性和变异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1. 规范标本制备流程:在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处理时间和温度,确保细胞的完整性和染色体的展开情况,可以采用标准的化学方法或酶切方法来提高染色体的展开度和清晰度。
2. 优化染色体观察方法:在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显微镜技术和染色体计数工具,提高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准度,也可以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3. 增加样本数量: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可以增加样本的数量,尽可能覆盖不同个体和不同遗传背景的小白鼠,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染色体的遗传特性和变异情况。
通过改进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制备和观察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

取材,收集细胞 低渗 固定、再固定 滴片 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 了解小鼠染色体核型。 认识秋水仙素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器材与试剂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
中心体 二、高尔基体
一、中心体(4×10)
马蛔虫子宫横切片全貌
中心体(10×10)
中心体(40×10)
二、高尔基体(4×10)
脊神经节切片
高尔基体(10×10)
高尔基体(40×10)
高尔基体(40×10)
内容与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 预处理
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2~3小时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
取材前2~3h,向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注射浓度随动物种类不同而异。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使分裂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增加中期分裂相的比例。
小白鼠骨骼标本
取出小鼠的后肢股骨,注意不要将股骨剪断,否则容易造成骨髓细胞的流失。
实验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时间:12月20日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实验原理
小鼠骨髓细胞始终保持较强的分裂活性,且细胞数量较多。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时的纺锤体形成,使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停止在中期。注射到动物活体内,可以收集到较多的中期分裂相的骨髓细胞。
作业与思考题
绘制一个你所观察到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简述实验中应注意那些关键问题?
小鼠骨髓染色体制备与观察

u 高距离滴片:使细胞膜易于破裂,获得中期染色体 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1、器材 蜡盘、手术剪、小镊子、平皿、注射
器、10ml离心管、吸管、量筒、预冷载玻片、试 管架、离心机、恒温水浴锅、显微镜、香波油、 乙醚酒精、擦镜纸
滴1~2滴,用口顺着倾斜面吹散源自胞,迅速过火焰3-5次进行干燥。 注意:a. 温度、高度、倾斜度 b. 火焰干燥的目的:使固定液迅速挥发,产生四周张力加速
细胞破裂,使染色体更好地粘连在载玻片上;不可使载玻片烫手。
7.染色:在玻片上滴几滴Giemsa染液并铺匀,染色8~10min,倒去染
液,用自来水缓缓冲洗干净、晾干。(染色盘中进行) 注意:采用平铺的方法
21三体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标本的观察广泛应用于一些疾病的临床诊 断中。例如白血病、恶性血液病等的诊断。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存在形式。 细胞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列清晰,
是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
骨髓细胞 数量多且分裂旺盛,可直接进行染色体 标本的制备。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和无需体外培养 和无菌操作,是研究小型哺乳动物等染色体的常用 方法。
作用:终止低渗;维持细胞的膨胀状态;防止离心破裂
5. 固定、制细胞悬液:加固定液5ml 吹打混匀 固定15min 离心1500r/min,5min 弃上清,加固定液 0.2~0.4ml 吹打成细胞悬液,准备制片使用。
制备细胞悬液时,根据具体情况加固定液,以悬液呈现 乳白色为宜。
6. 滴片:冰片倾斜30°, 细胞悬液距离玻片15-30cm高,在不重叠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1.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
2.实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都可进入分裂时期,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
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
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
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
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②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③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
主要用Giemsa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
3.实验材料和用品
(1)材料:小白鼠
(2)试剂: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0.3%KCl低渗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Giemsa染液
(3)器材:解剖盘、解剖镊、解剖剪、小烧杯(×2)、吸管、玻璃刻度离心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铜网、预冷载玻片、记号笔、普通光学显微镜、玻璃等
4.实验步骤
(1)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制作
①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μg注射秋水仙素,经14~16小时后,断头法杀死小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的NaCl)洗去血污。
②放入装有1ml 0.3%KCl液的小烧杯中剪碎至呈乳白色。
③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0.3%KCl液至4ml。
④37℃静置30分钟,进行低渗处理。
⑤以800~1000转/分离心8分钟。
⑥弃上清液,加入2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3:1),并用吸管至管底吹气,轻轻打散细胞,固定8分钟。
⑦再以800~1000转/分离心8分钟。
⑧弃上清液,加1ml固定液,再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分钟。
⑨取洁净的低温预冷载片,距载片10~15cm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从载片一边向另一边轻轻吹气,并同时轻轻敲打载片,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⑩用滤纸擦去载片上多余液体,空气干燥或成文火干燥。
(2)小白鼠染色体标本染色与观察
①倒置染色法——在玻璃板上用废旧载玻片作支架,使标本载玻片的标本面向下放置到支架上,在玻璃板和标本载玻片之间滴加Giemsa染液。
目的一可以节省染料,二可以避免染液快速挥发,三可以防止染色颗粒沉淀,影响观察。
在操作时应注意,多个样品同时染色应摆放紧密,不要有间隙;滴染液时应尽量慢,不要有气泡,以免部分染色体不被着色。
②用 Giemsa染色20 ~ 30分钟,细水冲洗玻片背面,去多余染液,气干。
③镜检:低倍镜下寻找分散良好、染色适中的分裂相,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并计数。
5.实验结果
此图是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小鼠精细胞染色体标本照片,数数发现有36条染色体而非40条,可能是应为染色体重叠程度太高而造成计量误差。
视野中可见大量的精子,它们有一个比较圆的头部和鞭毛,还有一些细胞有一个尖,那是未变形的精子。
部分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这样的细胞是二倍体,应有40条染色体;有些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这样的细胞是单倍体,应有20条染色体。
还有一些细胞处于分裂期,但不是中期,这类细胞染色体的凝集程度不是很高,呈丝状。
处于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质凝缩程度达到最大。
小鼠的染色体多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呈“V”字形或“U”字形,染色体呈短棒状。
6.讨论与结论
(1)向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时,用左手抓住小鼠背部的皮,右手持注射器,进针时倾斜45°,在开始注射前,将针头略向上挑,以免将秋水仙素注入小鼠的肠道内。
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小鼠的反应。
如果秋水仙素被正确注入腹腔内,小鼠应该是很安静的。
(2)断头法处死小鼠后,血液要冲洗干净,以免影响实验观察。
(3)从开始加入0.3%KCl低渗溶液第一次离心前,时间最好控制在50-60min。
过滤出来的如果不是乳白色悬浊液就再过滤一次。
(4)两次离心的转速控制在800~1000转/分,不要太高,以免破碎细胞。
第一次离心去上清液加固定液时时不要过分吹打,第二次离心后要充分将细胞吹开。
(5)滴片时,使滴管与载玻片间的距离尽量远,这样细胞才能被“摔碎”,这一点十分重要,从实验结果看来,低渗使细胞破碎效果并不佳,通过摔碎细胞,让染色体更容易辨认,否则,细胞整个将成蓝色圆状,而膜内物质看不清。
(6)滴完片之后,将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在试验台边缘敲打,使未破碎的细胞破碎。
(7)边敲打载玻片边从载玻片一边向另一边轻轻吹气,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8)多个样品同时进行染色时,载玻片应摆放紧密,不要有间隙;滴染液时应尽量慢,不要有气泡,以免部分染色体不被着色。
染色时间30分钟左右。
(9)冲洗载玻片时从背面冲洗。
(10)已知小鼠染色体的数目为40条,如果实验所得结果远小于这个数值,分析原因可能有二:①在滴片、染色、冲洗等步骤中操作不当,造成染色体丢失;②该细胞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总数为20。
③染色体重叠程度太高而造成计量误差。
(11)不同动物的染色体条数:猫38,小鼠40,大鼠42,兔44,人46,马64,鸡78,狗78。
(12)染色体有三个重要特征:①数目;②形态(主要是着丝点位置,有中部、亚中部、端部、亚端部);③大小(相对长度)。
生物分类时,先观察染色体条数,再观察染色体形状,从而判断生物种类。
(13)凝集素(PHA)有促凝集和促分裂两个作用。
(14)在20对小鼠染色体中,有18对染色体的着丝点是端着丝点,染色体呈“U”或“V”型,第17、18对染色体有一点小短臂。
(15)冷的载玻片可以起到减小表面张力的作用,铺散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