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白线 linea alba: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上起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坚韧而少血管。
2、鼻烟窝 anatomicalsnuffbox:是腕后区外侧的三角形凹窝,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
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扪及其搏动。
3、齿状线 dentate line: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叫做齿状线。
4、垂体窝 hypophyseal fossa:垂体窝的顶为硬脑膜形成的鞍隔,鞍隔的前上方有视交叉和经视神经管入颅的视神经。
垂体窝的底,仅隔一薄层骨壁与蝶窦相邻。
垂体窝的前方为鞍结节,后方为鞍背,垂体窝的两侧为海绵窦。
5、大网膜greater omentum: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折叠而成,前两层由胃前、后壁浆膜延续而成,向下伸至脐平面或稍下方,其长度因人而异,然后向后反折,并向上附着于横结肠,形成后两层。
成人大网膜前后两层通常愈着。
6、骶管裂孔 sacral hiatus:骶正中嵴的下端,在第5骶椎背面,骶正中嵴分离形成骶管裂孔,为椎管的下口。
裂孔的两端增厚,向下突出,称骶角。
体表易于触及,是骶管麻醉时进针定位的标志。
7、动脉导管三角 ductusarteriosus triangle: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8、动脉韧带 arterial ligament:为一条纤维结缔组织索,又称为动脉导管索。
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
9、二腹肌三角 digastrictriangle: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下颌下三角Submandibulartriangle。
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由浅入深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内容主要有下颌下腺、淋巴结及血管、神经等。
10、肺门hilum of lung:为肺纵隔面中部的陷凹,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出入,又称第一肺门。
各肺叶的叶支气管和肺血管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出入肺叶的部位,称第二肺门。
11、封套筋膜 investing fascia:又称颈筋膜浅层,此层较致密,封闭着全部颈项部。
包绕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舌骨下肌群,并构成其肌鞘。
上方附着于颈部上界各结构,并延续为腮腺咬肌筋膜,下部附着于颈部下界各结构。
12、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筋膜裂隙。
长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13、腹股沟管浅环 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个三角形的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
正常成人的腹股沟管浅环可容纳一个手指尖,内有精索(男性)和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
14、腹股沟区 inguinal region:为前外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
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该区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scarpa 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
该区为腹壁薄弱区。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于这个区域的腹外疝,分为斜疝、直疝。
15、腹股沟韧带 inguinal ligament: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Anteriorsuperior iliac spine)与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之间,称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部分纤维增厚形成陷窝韧带
16、腹股沟三角 inguinal triangle: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腹股沟直疝即由此三角突出。
17、腹膜peritoneum:为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间皮细胞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
衬于腹、盆腔壁内表面的腹膜称为壁腹膜或腹壁薄层;覆盖腹、盆腔器表面的部分称为脏腹膜、腹膜或腹膜脏层。
18、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
19、腹腔abdominal cavity:其上界是向上膨隆的膈穹窿,下方则通过骨盆上口突向盆腔,故其下界是盆腔的底。
腹腔以小骨盆入口为界还可分为上方的固有腹腔和下方的盆腔。
一般临床上讲的腹腔是指固有腹腔,不包括盆腔。
20、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包裹腹直肌,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在脐下4-5cm以下,构成鞘后层的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的腱膜,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
从后方观察腹直肌鞘时,可见后层的游离下缘为凸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半环线)。
此线以下的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21、肝裸区bare area of liver:冠状韧带上、下层之间相距较远,使肝后面位于冠状韧带两层之间的肝表面无腹膜覆盖,而形成肝裸区。
22、肝门portalhepatis:肝的脏面较凹陷,有左纵沟,右纵沟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横沟,呈“H”形,其中横沟亦称肝门或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
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总称肝蒂。
23、肝肾隐窝hepatorenal recess:在肝右叶脏面和右肾及结肠肝曲之间,称肝肾隐窝。
为仰卧位时腹腔的最低处,是腹膜腔内液体易积聚之处。
24、肝胰壶腹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又称Vater壶腹。
壶腹周围及其附近有括约肌并向肠腔突出,使十二指肠黏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借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腔。
此处的括约肌有三部分组成,包括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肝胰壶腹括约肌,以上三部分括约肌统称Oddi括约肌。
25、肛管anal canal:长约4cm,上续直肠,向后下绕尾骨尖在会阴中心腱的稍后方终于肛门。
26、肛直肠环 anorectal ring: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为肛直肠环。
此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的括约作用,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27、弓状线arcuate line: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即弓状线,又称半环线。
28、肱骨肌管 humeromuscular tunnel: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形成一个围绕肱骨中份后面的螺旋型管道,即肱骨肌管或称桡神经管,由于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肱深动、静脉所通过而得名。
29、股管femoral canal:股管femoral canal为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平均长约1.3cm。
有上、下两口及前、后、内、外四壁。
其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上口即股环;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
30、股环femoral ring:股管上口称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上面衬有腹膜。
31、股鞘femoral sheath: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
32、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
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肌围成。
从外向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空隙)等结构。
股三角在大腿的前面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
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
股三角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和腹股沟深淋巴结、脂肪组织等。
股动脉居中,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
33、腘窝popliteal fossa: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
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
腘窝内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
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
34、海绵窦cavernoussinus:,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
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行。
35、踝管malleolar canal:小腿深筋膜在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骨结节间,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踝管。
其内走行(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腱及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及腱鞘。
36、会阴perineum: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会阴仅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
广义的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37、会阴浅隙 superficial perineal space: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该间隙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
男性尚有阴茎脚、尿道球;女性有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以及前庭大腺。
38、会阴深隙 deep perineal space:亦称会阴深袋,为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四边均封闭的间隙。
深隙内有尿道球腺、尿道膜部、尿道括约肌、会阴深横肌。
这两对肌与会阴浅隙的三对小肌一样,为会阴神经支配。
深隙内尚有阴茎背动脉和位于其外侧的阴茎背神经,两者均穿过尿生殖膈下筋膜的前缘至阴茎海绵体背面。
阴茎深动脉亦经尿生殖膈下筋膜穿出此间隙进入阴茎脚,并有同名静脉伴行。
39、会阴中心腱 perineal central tendon:在男性位于肛管与阴茎根之间,在女性位于肛管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是一肌性结缔组织结节,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内脏器的作用。
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尿道阴道括约肌(男性为尿道括约肌)和肛提肌等起止于此。
40、肌腱袖myotendinous cuff:肩带肌中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经过肩关节周围时,与关节囊愈着,并相互连接形成一接近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称为肌腱袖,也成肩袖。
加强肩关节的稳定性。
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常导致肌腱袖撕裂。
41、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即为肌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42、肌三角muscular triangle: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
其浅面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与皮神经,以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为推前筋膜。
肌三角内有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43、甲状腺鞘 sheath of thyroid gland:包裹甲状腺的被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
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方此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44、肩袖shoulder cuff:就是肌腱袖啊,亲~~~
45、腱膜下间隙 subaponeurotic space:为手背腱膜与骨间背侧筋膜之间的间隙。
46、精索spermatic cord: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组成,始于腹股沟管深环,止于睾丸后缘,其上部位于腹股沟管内,下部位于阴囊内。
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47、颈动脉窦 carotid sinus: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状软骨上缘处。
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为舌咽神经的窦神经分布;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向中枢发出神经冲动,通过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变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48、颈动脉鞘 carotid sheath:颈筋膜中层向两侧延续,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颈动脉鞘。
该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周围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筋膜的浅层和深层相融合。
鞘内有纵行的纤维隔把动、静脉分开,迷走神经位于动、静脉之间的后方。
49、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三角内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
50、颈动脉小球 carotid glomus: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氧分压降低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以保持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平衡。
51、颈后三角 posterior triangle of neck:位于锁骨上缘,斜方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
颈后三角区又分为锁骨上三角和枕三角。
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缘,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下缘之间。
枕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和斜方肌前缘之间。
52、颈袢ansacervicalis:又名舌下神经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
第1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行,在颈动脉三角内离开此神经,称为舌下神经降支,沿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浅面下行,又名颈袢上根。
第2、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沿颈内静脉浅面下行。
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处,在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自袢发肌支支配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及肩胛舌骨肌下腹。
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伤及神经。
53、局部解剖学 topographic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内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层次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54、颏下三角 submental triangle:颏下三角位于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之间。
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两侧下颌舌骨肌及其筋膜,称为口膈。
口膈的深面为舌下间隙。
三角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
55、肋膈隐窝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左右各一,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呈半环形,后部较深,其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隙,是最大的胸膜隐窝,也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及出血首先聚积于此。
此外,深呼吸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隐窝。
56、梨状肌上孔 suprapitiform foramen:上缘为骨性的坐骨大切迹上部,下缘为梨状肌。
穿经此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57、梨状肌下孔 infrapitiform foramen:上缘为梨状肌,下缘为坐骨棘和骶棘韧带。
穿经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58、帽状腱膜 epicranialaponeurosis: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枕腹,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
整个帽状腱膜都很厚实坚韧,并于浅层的皮肤和浅筋膜紧密相连,临床上的所谓头皮,就是这三层的合称。
59、尿生殖膈 urogenital diaphragm: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的结构称尿生殖膈。
封闭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
60、尿生殖区 urogenital region:会阴略呈菱形,其境界与骨盆下口一致,前角为耻骨联合下缘,后角为尾骨尖,前外侧为耻骨下支及坐骨支,两侧为坐骨结节,后外侧为骶结节韧带。
左右坐骨结节间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部的尿生殖区和后部的肛区。
61、膀胱子宫陷凹 vesicouterine pouch:位于女性膀胱子宫之间腹膜腔形成的陷凹。
62、盆部pelvis:位于躯干的下部。
骨盆构成盆部的支架,是躯干和下肢连接的桥梁。
盆部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等。
盆腔借骨盆上口和腹腔相通连,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部分器官,以及血管、神经、淋巴结等位于盆腔内。
63、盆膈pelvis diaphragm:盆膈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
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仅在其前方两侧肛提肌的前内缘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
其下方由尿生殖隔封闭,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膈后部有肛管通过。
盆膈封闭骨盆下口,具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与排便、分娩等有关。
64、气管杈bifurcation of trachea:气管在下端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
65、气管隆嵴 carina of trachea:在气管分叉处的内面,形成向上突的纵嵴,呈半月状,常略偏向左侧,是气管镜检的重要方位标志。
66、前纵隔anterior mediastinum:为位于胸骨体与心包前壁之间的窄隙,内有胸腺或胸腺遗迹下部、纵隔前淋巴结、疏松结缔组织以及胸骨心包韧带。
67、乳房mamma:是人类和哺乳动物皮肤的特化器官,其形态发育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故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儿童和男性的乳房不发达。
青春期未授乳女性的乳房呈半球形,位于第2~6或第3~7肋高度,胸大肌表面,胸骨线和腋中线之间。
乳房由皮肤、皮下脂肪、结缔组织和乳腺等构成。
68、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四边孔内侧1cm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
69、三角肌区 deltoid region:指三角肌所在的区域。
三角肌的深面有腋神经,分前。
后两支进入该肌。
旋肱后动、静脉伴行腋神经由四边孔穿出后分布于三角肌、肩关节和肱骨等。
70、肾窦renal sinus: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盲囊状腔隙,其内有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71、十二指肠大乳头 major duodenal papilla:十二指肠降部的中部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皱襞,它下端的突起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距幽门约8~9cm左右。
其上1~2CM处,个别人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为副胰管的开口。
72、十二指肠悬肌 suspensory muscle of duodenum:亦称十二指肠悬韧带或Treitz韧带,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面向上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73、食管上三角 superior esophageal triangle:由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前面和主动脉弓上缘围成,内有食管和胸导管。
74、食管下三角 inferior esophageal triangle:由心包。
胸主动脉和膈围成,内有食管。
75、收肌管adductor canal:又称Hunter管。
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的管状间隙。
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
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
76、四边孔quadrilateral space: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通过。
77、腕管 carpalcanal: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78、网膜孔omental foramen:又叫Winslow孔,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游离缘),后界为遮被下腔静脉的腹膜,上界和下界分别是肝尾叶和十二指肠上部。
其内有三件重要结构,分别是肝固有动脉、胆总管、和肝门静脉。
79、网膜囊omental bursa: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
网膜囊的右侧为网膜孔,网膜孔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的惟一通道,成人网膜孔可容1~2指。
80、下颌下三角 submandibular triangle:请看第9个。
81、小网膜lesser omentum: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
82、心包 pericardium:是一个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由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组成。
83、胸导管thoracic du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主要功能是收集淋巴液进入淋巴循环的重要器官。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
向上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
在食管后方沿脊柱的右前方上行。
至颈根部呈弓状弯向左侧注入左静脉角。
84、胸膜pleura:是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膈上面及纵隔侧面的一薄层浆膜,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
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而不能分离,并伸入肺叶间裂内。
壁胸膜贴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
85、血管腔隙 lacuna vas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内界为耻骨肌筋膜及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界为髂耻弓。
腔隙内有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通过。
其最内侧为股环。
86、腰肋三角 lumbocostal triangle:位于膈的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为尖向上的三角形区域,底为第12肋。
87、腰上三角 superior lumbar triangle: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
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
有时由于下后锯肌在12肋的附着处与腹内斜肌后缘相距较近,则下后锯肌亦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不等四边形的间隙。
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三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
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88、腰下三角 inferior lumbar triangle: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
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
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亦可形成腰疝。
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深部阑尾炎时,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腰区深部脓肿可经三角出现于皮下。
89、腋鞘axillary sheath: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周围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腋鞘,亦称颈腋管,向上与颈部椎前筋膜相延续。
90、腋窝axillary fossa:顶是腋窝的上口,向上内通颈根部,由锁骨中1/3段、第1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有臂丛通过,锁骨下血管于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血管。
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皮肤借纤维隔与腋筋膜相连,腋筋膜中央因有皮神经、浅血管和浅淋巴管穿过而呈筛状,故又称筛状筋膜。
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内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外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内容物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