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十八章 电功率初中物理——diangonglv
①两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②两用电器工作时的实际功率分别是多少?③你还能计算出两用电器的哪些物理量?五、探究展示1.请小组代表展示在上述实验中发现的电学规律,其他小组互相补充,把你认为更好的发现记录下来。
2.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并回答:若使100 W的灯泡通电20 s,使15 S的灯泡通电1 h,是不是电功率大的费电呢?通常讲的“100 W的灯比15 W的灯费电”是指什么?3.讨论交流课本第93页“想想议议”的问题。
六、释疑解难1.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电功率大表示消耗电能快,不是消耗电能多。
在通电时间相同时,消耗电能多的电器电功率大。
2.注意几个问题。
(1)区别“电流做功的多少”和“电流做功的快慢”。
前者表示电功,后者表示电功率。
电功率越大,表示电流做功越快,即在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越多。
(2)“千瓦时”和“千瓦”的区别:这两个单位分别是电能和电功率的单位,切不可把“千瓦时”当作电功率的单位。
1千瓦时是指电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 h消耗的电能。
七、自我小结:请你用如下列表对比的方式,对本课时电功率和电能的收获进行小结,并与伙伴进行交流。
电能电功率表示公式单位测量八、检测题1、一个白炽灯泡铭牌上标有“220 V 100 W”字样,这盏灯正常工作6 rain,消耗的电能为kW·h,合J。
这盏灯的灯丝电阻为n。
如果灯丝断了之后,重新将灯丝搭上,设灯丝电阻变为440 n,通电后,则灯丝中实际电流为A,实际功率为W,通电1 min后,灯丝实际消耗的电能为J(假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改变)。
2、接在家庭电路里的电能表如图所示,该电能表应该在电压为V的电路工作,若安装时此表示数为零,则从安装电能表后到现在为止,用电器已消耗了J的电能,电能表转盘已转了J(圈)。
若测得转盘在12 min内转动60 r,则所接用电器总功率为W。
3、关于电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B.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消耗电能越多的用电器电功率越大D.电功率小的用电器消耗电能少4、家用电器工作时往往达不到额定的电压和功率。
人教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 电功率 教材分析
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教材提供了许多开放性的素材。本章教材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绝大部分问题是属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经过思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关于“电流热效应的利用和防止的调查和建议”、“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路,找出不安全因素,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或口头的建议”等。学生参与了这些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调查、思考、分析,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本章教材在最后设置的“我还想知道”栏目中的“有的电池在大功率放电而失效后,放置一段时间,还能再‘生’出电来,这是为什么?”的这一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思维空间。这种“课虽停而思未止”的问题设置方式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
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增加了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密切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材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物理现象作为讨论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愉快地步入科学殿堂。如本章设置的“章首语”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戈壁滩的风车,并以此作为素材,设计了一些环环紧扣的富有激励性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维。又如课文第一节用两幅组合图展现了电能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入“电能”的概念。再如第四节教材以“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一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讨论。本章教材多处采用这种新课的导入方法,为学生提供熟悉、有趣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把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注重物理知识的运用,密切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提供了许多知识应用的实例,如“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数据”、“电视机和电风扇的散热措施”、“对于安全用电的讨论”、“空气开关”等。在“想想议议”中提供了“顾客和售货员的矛盾”等事例。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意义,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二节18.2电功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二节 18.2电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电功率的计算。
教材的章节为第十八章第二节,具体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电功率的计算实例:通过实际电路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电功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实际电路的例子,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2. 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际电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灯、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功率的兴趣。
2. 讲解电功率的概念:向学生解释电功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3. 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向学生介绍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实例讲解:通过一个实际的电路例子,让学生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学生对电功率的理解。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的电路题目,让学生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以及实例的计算过程。
7. 作业设计:题目1: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0V,电流为2A,求电功率。
答案:电功率P = UI = 10V × 2A = 20W。
题目2: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V,电流为3A,求电功率。
答案:电功率P = UI = 12V × 3A = 36W。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际电路的计算。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功率的定义,理解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电功率的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电功率相关的现象,如家用电器的功率选择、电路的负荷等。
3.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能够分析串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功率。
4.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分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了解电路负荷对电功率的影响。
5.加强课堂小结,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电功率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6.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和拓展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强调电功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电功率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电功率计算方法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学生互评、交流解题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教学设计
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难点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材料准备
电能表、节能灯、电吹风、36V灯泡、可变电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展示:电风扇、电视机、热水器、节能灯等
提问:这些常见的家用电器在使用时能量是看怎样转化的?
提问:那么,这些不同的电器在相同时间里消耗的电能一样吗?
3. 会使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P=W/t和P=UI进行电功率的简单计算,理解并应用这两个公式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4. 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的关系:能解释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来感受和理解电功率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电功率的认识。
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针对《电功率》这一章节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入实际生活中与电功率相关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从学习效果评估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例如,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电功率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电功率》这一章节的学习成果。
2.分析电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其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家庭电路中电能消耗为例,将电功率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探究:本案例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流、电压和电功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问题导入:设置疑问,如“为什么灯泡在电压变化时亮度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电功率概念的讲解: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示等方式,详细讲解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2.电流、电压与电功率的关系:分析电流、电压对电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与电功率之间的关联。
3.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置疑问和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知识。
4.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总结归纳
1.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影响电功率的因素:总结电流、电压对电功率的影响,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3.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强调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_第十八章 第2节 电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近物理,感受春天----《电功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能结合实际,说出用电器铭牌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所表示的含义,并能区别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3)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能说出“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4)会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功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游戏获得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2)通过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通过思维拓展体会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另一物理量的方法。
即比值定义法。
(3)经历设计亮度可变灯泡的过程,体会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区别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体会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保持对物理知识的兴趣;(2)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重点:电功率的概念、公式;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策略:通过做游戏,掌握比较步行快慢的方法。
进而过渡到比较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为学生的学习打开思路;通过估算电炉1小时消耗的电能巩固公式的运用。
2.教学难点及教学策略难点: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更多的去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困惑。
【教学方法设计】电功率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本节课拟采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与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游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出物理问题;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从认真观察中发现物理问题,并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并有一种成就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 教学设计
18.2电功率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欧姆定律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之前一个阶段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
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但我面对的大部分是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3.教材分析《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所以无论从课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简单计算。
2.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3.通过教师指导能说出用电器铭牌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所表示的含义,并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实际电压与实际功率。
【教学重难点】理解电功率的含义;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计算【评价任务】1.自学之后,能够认识电能,说出电能的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及各参数的意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单元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及计算方法。
-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实际电路中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2.教学过程:
-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以动画形式展示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5.能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电功率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利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电功率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电功率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测量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梳理电功率知识体系,提高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单位换算等基础题目,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介绍实际电路中电功率的测量方法,如使用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用电器,讨论其电功率的特点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电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加深学生对电功率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第十八章 第2节 电功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电功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观点和定义。
2.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电功率的观点,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功率对用电设备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电源设备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电功率相关的习题及实际应用案例。
3. 预习教材,熟悉课程内容。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基本观点和计算方法,学会根据电功率选择合适的家用电器,以及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课题:起首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电功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功率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观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基本观点,掌握电功率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电流通过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时的现象,加深对电功率观点的理解。
4.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让学生根据电功率选择合适的家用电器,并诠释选择的原因。
5. 安全用电教育:向学生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如不乱拉乱接电线、不应用破损的电线等,培养学生的安全认识。
6. 教室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电功率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增强师生互动。
7. 作业安置:为学生安置一些与电功率相关的作业,如计算家中电器的总功率、分析家庭用电情况等,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室纪律和教室氛围的营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8章第2节《电功率》教案2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8章第2节《电功率》教案2一. 教材分析《电功率》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8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电功率的计算。
电功率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知识,对电流做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能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的理解。
2.电功率计算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实例和图片。
3.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电风扇的功率,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从而引入电功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PPT课件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够记忆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和电流下的电功率,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电压和电流下的电功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的功率、电能的计算等。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教材的章节为第十八章第2节,具体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电功率的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3.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根据给定的电压和电流值,可以直接使用公式P = UI计算电功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电功率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理解。
2. 电功率公式的记忆及其应用。
3. 电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风扇等,让学生观察这些设备上标注的功率值,引发学生对电功率的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电功率的定义,解释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3. 公式讲解:教师给出电功率的公式P = UI,解释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择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一个电阻器在电压为220V,电流为1A的情况下,求其电功率。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5.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电功率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6.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其计算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7.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关电功率的题目,如计算某个电器的功率、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等。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器设备、如何节能等。
第十八章电功率教材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教材地位概述:
《电功率》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电功率和电热,它是初中物理电学金字塔结构中的最上层部分。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具有新概念多、公式多、计算量大、综合性强,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章可以认为是整个初中物理中最难的一章,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之一。
第四节焦耳定律1课时复习总结Leabharlann 课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是理解电功率并会简单的计算、会计算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而电功率的计算综合性很强,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电功率的计算为本节课的难点。
另外,熟练运用各种电学公式求解各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和额定电功率,不仅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因此本章也是初中物理中考的一大热点,在大纲中属于理解级的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节电能2课时
第二节电功率2课时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课时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18.2《电功率》说课稿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某个电器设备的电功率,并撰写实验报告。
4.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单位换算的混淆。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会:
-在课堂上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类比,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功率。
-在单位换算部分,使用实物模型或图表辅助解释,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课后,我将通过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其中P为电功率,U为电压,I为电流)。
3.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4.电功率与电功的关系:电功率是电功与时间的比值。
5.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电动机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电功的计算方法,以及简单的数学运算能力。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容易与电功混淆。
2.对电功率计算公式中的物理量关系理解不深刻,难以灵活运用。
3.单位换算可能成为学生的难点,尤其是不同单位间的转换。
2.电功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电功率单位换算的熟练掌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电功率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实际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与应用。
4. 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电风扇的功率,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的概念。
2. 理论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详细解释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择一到两个典型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答过程中强调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以巩固刚刚学到的电功率知识。
5.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
3. 电功率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4. 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2. 解释为什么说电动机的功率比电风扇的功率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知识。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调查家用电器的功率,了解节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电功率与电能、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是因为电功率的计算和应用涉及到这些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说课稿
2.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基于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动力。
3.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这符合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
4.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5.问题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讲授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在课程体系中,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是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电功率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电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难点:
1.电功率变形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在实际电路中,根据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3.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他们的认知水平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进行逻辑推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感兴趣,喜欢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学习物理。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2节《电功率》说课稿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电功率的测量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4.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以及实际电器的电功率计算。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向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实验和实践活动。然而,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不够专注等问题。
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的计算公式为P=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功率的内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最后,我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首先,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电功率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测量家用电器的功率,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这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程的设置是在学生知道了一些基本电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能、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达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目的。本章教材综合性较强,内容和课后习题中都要运用电流、电压、电阻的知识,还要涉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有关概念。
课时安排
1.第1节电能电功------------------------1课时
2.第2节电功率---------------------------2课时
3.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课时
4.第4节焦耳定律----------------------1课时
5.复习与练习----------------------------2课时
单元目标
1.知道电能的单位,了解电能跟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2.了解电能表的重要参数,会读数。
3.知道电功率及单位。
4.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5.区别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6.了解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7.了解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
1、电能的转化与计量
2、电功率的概念、测量与计算
3、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大小关系
4、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
1、电能的转化。
2、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3、对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理解。
4、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教法:实验,引导,提问,举例,例题讲解。
学法:阅读,讨论,实验,观察,练习学段及学科
初中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第十八章电功率》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章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这一章里讲述了电能和电功这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焦耳定律这个重要的物理定律,同时也介绍了电热的作用和有关安全用电的知识。教材先从学生在生活中较为熟知的“电能”应用实例入手,逐步学习电能、电功率、电热等相关知识,每节教材都是从实际问题、实际现象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