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透过率测试

合集下载

溶液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液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液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溶液的检测和分析领域。

通过对样品吸收、反射或透射光谱的测量,可以获取样品的化学信息,实现对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非破坏性等优点,逐渐成为现代溶液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溶液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包括其原理、应用与发展情况。

通过对该技术的全面介绍,希望读者能对近红外光谱在溶液分析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首先会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然后会详细描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光谱仪的构成以及如何进行光谱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然后会重点讨论溶液的近红外光谱检测原理,包括溶液光谱的特征和检测方法。

最后会探讨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在结论部分,将对文章中介绍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溶液检测中的作用进行总结,概括其优势和局限性。

然后会展望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最后会得出结论,强调该技术在溶液检测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溶液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原理和溶液样品特性的分析,展示其在溶液成分分析、反应监测、溶解度测定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在应用。

同时,总结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溶液检测中的作用,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溶液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2.正文2.1 近红外光谱技术简介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检测技术,它利用近红外光波段(700-2500nm)的光谱信息来获取样品的化学信息。

新材料研发流程规范

新材料研发流程规范

新材料研发流程规范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 (4)1.1 项目可行性分析 (4)1.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4)1.1.2 市场可行性分析 (4)1.1.3 经济可行性分析 (5)1.1.4 环境可行性分析 (5)1.2 立项报告编写 (5)1.2.1 项目背景与意义 (5)1.2.2 项目目标与任务 (5)1.2.3 项目实施方案 (5)1.2.4 项目预算与资金筹措 (5)1.3 项目规划与实施计划 (5)1.3.1 项目组织与管理 (5)1.3.2 技术研发与试验 (5)1.3.3 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5)1.3.4 进度监控与调整 (5)1.3.5 成果评价与总结 (5)第2章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6)2.1 市场调研方法 (6)2.1.1 文献调研 (6)2.1.2 问卷调查 (6)2.1.3 实地调研 (6)2.1.4 数据分析 (6)2.2 需求分析 (6)2.2.1 目标客户群体分析 (6)2.2.2 产品功能与功能需求 (6)2.2.3 应用场景分析 (6)2.2.4 竞争对手分析 (7)2.3 市场前景预测 (7)2.3.1 市场规模预测 (7)2.3.2 市场竞争格局预测 (7)2.3.3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7)2.3.4 政策法规影响分析 (7)第3章材料设计与筛选 (7)3.1 设计理念与原则 (7)3.1.1 设计理念 (7)3.1.2 设计原则 (7)3.2 材料筛选方法 (8)3.2.1 功能评估: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手段,对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功能进行评估。

(8)3.2.2 成本分析:综合考虑材料成本、制备工艺、使用寿命等因素,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8)3.2.3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材料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选择环境友好型材料。

(8)3.2.4 可加工性分析:考虑材料的加工功能,如成型性、焊接性等,以保证材料能够满足加工要求。

(8)3.3 材料数据库应用 (8)3.3.1 数据检索:通过数据库检索,快速获取相关材料的基本功能、制备方法等信息。

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技术

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技术

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技术1.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技术传统的近红外伪装检测技术照相成本高、难度大、冲洗不便,数字相机(包括数字摄像机)的出现及其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为近红外伪装检测提供了更便利的实现手段—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

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就是利用数字相机(包括数字摄像机)采集目标和背景的近红外数字图像并做数据处理后输出,作为目标近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依据。

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 or DC包括数字摄像机 Digital Vidicon or DV)的主要功能是拍摄普通彩色图像,或者说可见光图像(和人眼通常观察的一致)。

其核心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见图1)的感光范围一般为400nm ~1200nm,其中700nm~1200nm之间的光谱区域就是通常所指的近红外区,故采用CCD/CMOS成像的数字影像设备理论上都能够对近红外产生与可见光同等的感光响应。

这成为数字近红外检测的技术基础。

图1 数字相机中的CCD感光芯片由于CCD光电器件宽泛的光谱响应范围会造成拍摄影像和人眼(人眼只能对处于400nm~700nm光谱段的可见光敏感)观察的可见光影像之间的差异(对景物色调、色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景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性不尽相同),为了消除近红外对可见光成像的影响(IR Contamination ),生产商普遍在其数字相机的镜头和CCD间加装了一个红外截至滤镜(ICF IR cut Filter,见图2),其作用就是阻挡或衰减进入感光元件CCD上红外线和紫外线,使CCD实际上只能感应到可见光或者大大降低其对近红外波段的敏感度,使得设备的整体光谱响应特性基本与人眼相近,从而使设备最终形成的彩色影像和人眼看到的影像一致(光谱响应的微量补偿调整通过设备图像处理芯片中的白平衡软件来处理)。

图2 数字相机中的红外截至滤镜(ICF)如果能够将数字相机中的ICF移除或者ICF的效率并不高,使得数字相机在近红外波段仍具有足够高的敏感性,那么在镜头前加装一块红外通过滤镜IPF(Infrared Pass Filter),将可见光滤除,这时CCD 接收到的只有近红外,在满足相机曝光和聚焦的光线强度下可以生成较纯粹的近红外数字景象图像。

近红外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测试_概述说明

近红外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测试_概述说明

近红外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测试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近红外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测试的原理、测量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近红外反射比是指物体在近红外波段下所反射的光线强度与入射光线强度之间的比值。

而半球发射率则是描述物体对所有方向的辐射能力。

这两个参数对于材料表面特性分析和热辐射现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近红外反射比测试,包括其原理、测量方法以及一些应用领域。

然后会详细讨论半球发射率测试,包括相关的原理、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结果讨论,探讨两种参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和差异。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和研究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介绍近红外反射比和半球发射率测试相关概念及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光学和热辐射性质,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2. 近红外反射比测试:2.1 原理介绍:近红外反射比是指材料在近红外光波作用下,对光的反射能力与参考材料之间的比值。

近红外光波一般被定义为位于780至2500纳米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通过测量物体在这一范围内的光线反射率,我们可以获得物体的反射性能,并将其与标准参考材料进行比较。

2.2 测量方法:近红外反射比测试通常采用Spectrophotometer(光谱仪)来进行。

首先,我们需要校准仪器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然后,将待测物体放置在样品台上并对其进行扫描。

仪器会发送出近红外光,并测量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射率。

这些数据会被记录下来并以曲线图或数据表格形式呈现。

2.3 应用领域:近红外反射比测试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农业领域,该测试可以帮助评估植物叶片受到病害或营养不良的影响程度。

在建筑材料领域,该测试可用于检测表面涂层的质量和耐候性。

在食品行业中,该测试可评估食品的成熟度和质量等级。

红外光谱的实验测量方法

红外光谱的实验测量方法

红外光谱的实验测量方法姜志全理化科学实验中心2014年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红外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除要求仪器红外光源所发出的红外光具有恰好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所需要的能量之外,还要提供分子发生偶极矩的改变所消耗的能量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

因为分子振动能级差为0.05~1.0 eV ,比转动能级差(0.0001~0.05 eV )大,因此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红外光区的划分近红外光区中红外光区远红外光区0.75 ~ 2.5 μm 、13300 ~ 4000 cm -1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 、N–H 、C–H )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产生。

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中红外光区吸收带是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

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远红外光区吸收带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由于低频骨架振动能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

此外,还能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络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2.5 ~ 25 μm 、4000 ~ 400 cm -125 ~ 1000 μm 、400 ~ 10 cm-1红外光谱的常规测试方法中红外区的透光材料1.4923.8 (10°C)5000∼400KCl 氯化钾 3.4不溶5000∼660Si硅4.0不溶5000∼430Ge 锗 2.42不溶3400∼27001650∼600C 金刚石(II)2.4不溶5000∼500ZnSe 硒化锌 2.2不溶5000∼710ZnS 硫化锌 1.430.0016 (20°C)5000∼1110CaF2氟化钙 1.460.17 (20°C)5000∼830BaF2氟化钡 2.2不溶5000∼285AgBr 溴化银 2.0不溶5000∼435AgCl 氯化银 2.370.02 (20°C)5000∼250TlBr•TlI KRS-5 1.7944.0 (0°C)5000∼165CsI 碘化铯 1.5653.5 (0°C)5000∼400KBr 溴化钾 1.5435.7 (0°C)5000∼625NaCl 氯化钠折射率水中溶解度(g/100ml 水)透光范围(cm -1)化学组成材料名称金刚石透光材料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1020304020304050607080S i n g l e B e a mWavenumber (cm -1)T r a n s m i tt a n c e (%)红外透射光谱测定透过样品前后的红外光强度变化而得到的谱图称为红外透射光谱从样品分子在接受红外光照射时能态变化的角度分类,红外透射光谱属于吸收光谱红外吸收谱带的位置、强度和形状随测定时样品的物理状态及制样方法而变化各种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处理技术,一种样品往往有几种制样方法可供选择,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样品状态、分析目的等)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同一种样品的气态红外谱图与液态、固态的不同同一种固态样品,颗粒大小不同会有不同谱形►►试样的制备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大多数吸收峰的透过率处于15~70%范围内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浓度太小,厚度太薄,会使一些弱的吸收峰和光谱的细微部分不能显示出来过大,过厚,又会使强的吸收峰超越标尺刻度而无法确定它的真实位置和强度水分的存在不仅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而且水分本身在红外区有吸收,将使测得的光谱图变形►►液态水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的测量方法气体样品:常规气体池长光程气体池液体和溶液试样:液体池液膜法固体样品:KBr压片法石蜡油研磨法特殊的测量模式:镜面反射法衰减全反射法(ATR)漫反射法(DRIFTS)光声光谱法仪器联用模式:气红联用液红联用热重-红外联用气体池气体样品的测定可使用窗板间隔为2.5~10 cm 的大容量气体池。

大口径空间天文望远镜光学成像质量地面评价方法-最新国标

大口径空间天文望远镜光学成像质量地面评价方法-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目的 (2)5 评价参数 (2)6 评价条件 (2)环境 (2)设备 (2)7 能量集中度、调制传递函数和点扩散函数椭率测试 (3)原理 (3)系统组成 (3)测试步骤 (4)数据处理 (4)8 点源透过率测试 (7)原理 (7)系统组成 (7)测试步骤 (7)数据处理 (8)9 角分辨率测试 (8)原理 (8)系统组成 (8)测试步骤 (9)数据处理 (9)10 畸变测试 (9)原理 (9)系统组成 (9)测试步骤 (10)数据处理 (11)11 动态角分辨率测试 (13)原理 (13)系统组成 (13)测试步骤 (13)数据处理 (14)12 响应非线性度测试 (14)原理 (14)系统组成 (14)测试步骤 (14)数据处理 (15)13 信噪比测试 (15)原理 (15)系统组成 (15)测试步骤 (16)数据处理 (16)14 动态范围测试 (16)原理 (16)系统组成 (16)测试步骤 (16)数据处理 (16)15 光谱范围测试 (17)原理 (17)系统组成 (17)测试步骤 (17)数据处理 (18)16 综合评价 (18)参数评价 (18)成像质量评价 (18)附录A(资料性)分辨率板 (20)附录B(资料性)评价参数的参考值 (21)大口径空间天文望远镜光学成像质量地面评价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口径空间天文望远镜(简称望远镜)光学成像质量地面评价的参数、条件、参数测试方法和综合评价等。

本标准适用于可见近红外谱段望远镜光学镜头(未集成探测器的技术状态)和望远镜(集成探测器的技术状态)光学成像质量的地面评价,其他望远镜光学成像质量的地面评价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岛津UV-3600/3100紫外近红外积分球的使用和维护

岛津UV-3600/3100紫外近红外积分球的使用和维护

岛津UV-3600/3100紫外近红外积分球的使用和维护宋萍【摘要】Integrating sp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attachment of UV-VIS-NIR spectrophotometer. This paper focused on Shimadzu UV-3600/3100 Series ,introduced the appiication of UV-VIS-NIR integrating sphere attachent in transmittance and reflectance test .%积分球是紫外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重要组件,本文以岛津UV-3600/3100紫外近红外积分球为例,介绍了该积分球在测试样品透过率及反射率的使用方法及日常维护。

【期刊名称】《分析仪器》【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积分球;使用;维护【作者】宋萍【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苏州 215123【正文语种】中文积分球(integrating sphere)是内层涂有高反射材料的空心球体,通常也被称为光通球,光度球。

积分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化学、物理、材料测试中,是测试辐射度、光通量和色度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1]。

积分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漫反射对样品信号进行匀光,光通过样品后产生的各向异性的光束在积分球腔体内进行全方位的漫反射,被平均后的样品光信号被光电倍增管经一步放大而被检测[2]。

由于光源的形状大小不同,加之电压的上下波动导致光源发出的光不可能是完全均匀的一束光。

而光的不均匀性会对测试的辐射度、广度、亮度结果造成影响,因此积分球的使用克服了传统的用光电倍增管直接作为检测器的缺点,即结果不受样品光束形状的影响,最终使得测试结果更为可靠精确[3]。

积分球常见的是用氧化镁、硫酸钡或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做内层涂料。

电焊面罩标准

电焊面罩标准

1 名词术语 1.1护目镜 保护眼睛的各种装置。 1.2面罩 保护面部的防护罩。 1.3滤光片 减弱入射光强的镜片。 1.4保护片 保护滤光片的无色玻璃片或塑料片。 1.5透过率 透过光通景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1.6遮光编号 根据可见光的透过率,由浅到深地进行编号。 1.7屈光度 光学系统焦距的倒数,以M-1表示。 1.8棱镜度 物象的偏视差到物象间的距离之比,100倍时称为一个棱镜度。
规格尺寸。
长的方向厚度差要小于
L长度差=TG12’23”×108=0.00331×108=0.354MM
宽方向厚度差要小于L宽度差=TG12’23”×50=0.0036×50=0.180MM
规定测量滤光片的四个边角厚度,一个边两个角厚度的平均值为此边厚度,对边厚度之差应小于上述
规定数值。
4 屈光度测试
滤光片置于距离450W高压氙灯200CM处,照射50小时后,马上进行透过率和强度测试,无任
何变化。
3.2保护片质量
3.2.1透过率
表1 焊接滤光片透过率性能要求(略)
可见光透过率要求不低于89%,用一般分光光度计测量。
3.2.2平行度
要求与滤 光片相同。
3.2.3外观质量 要求与滤光片相同。 3.3镜架
中红外线规定1300--2000NM根据公式
滤光片遮光号1.2--6透过率值大于0.5%时可以用上述直读法,根据上述公式算透过率。滤光
片遮光号7--16号的透过率小于0.5%时不能用直读法,必须用衰减片测吸收的办法再计算出透过率
值。
2 可见光透过率的测试
2.1仪器
利用光学密度计进行测试,仪器精度为±0.10。
圈,最上面再由固定压板和固定螺栓将测试样品固定于槽内。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近红外透过率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光学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物体对近红外光的透过能力。

近红外光谱范围通常定义为700到2500纳米,该范围的光波长比可见光长,但比红外光短。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物体的透明性、反射性和吸收性等特性。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的原理是通过测量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光强来计算透过率。

测试时,将待测试物体放置在光源和光探测器之间,测量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物体后光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

通过比较物体前后的光强,可以计算出透射光的百分比,即透过率。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可以用于许多应用场景。

例如,在医学领域,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可以用于评估人体组织的透明性,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在食品行业,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例如判断水果的成熟度和肉类的新鲜程度。

在农业领域,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可以用于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湿度,以指导农民的种植和施肥策略。

在环境监测中,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帮助环保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的结果可以通过数值表示,也可以通过图形展示。

常见的数值表示方法是百分比,表示透射光占入射光的比例。

图形展示通常使用透过率曲线,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透过率。

透过率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物体在不同波长下的透明性。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不同材料对近红外光的透过率不同。

其次是光源和光探测器的性能,光源发出的光的强度和波长范围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也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测试时需要注意控制这些因素。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测试结果受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和散射影响,特别是对于不透明的物体,测试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其次,测试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此外,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结果只能提供物体对近红外光的透过能力信息,对于其他光学性质如吸收、发射等无法直接评估。

CVD技术

CVD技术

3测试

用D/max3c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 分析ZnS的相结构,并通过H800型透射电镜 (TEM)分析ZnS的显微结构。将ZnS片光 学抛光达Ⅴ级光洁度后用UV365型分光光度 计测试其近红外透过率
4实验结果与分析

XRD分析表明:当H2S/Zn摩尔流量比为0.5时, 在550~650℃的温度范围内,ZnS基本以闪锌矿结 构存在;随沉积温度升至700℃时,ZnS大部分以闪 锌矿结构存在,但有微量的ZnS以纤锌矿结构存在, 如图1所示。当沉积温度为650℃时,在H2S/Zn摩 尔流量比为0.5~1.5的范围内,ZnS基本以闪锌矿 结构存在;随着H2S/Zn摩尔流量比的进一步升高, ZnS中开始有纤锌矿结构出现,且其含量逐渐增多, 如图2所示。
2样品制备

CVD法制备ZnS块材料的实验在一个水平式石英管反应 炉中进行。反应炉分为锌蒸发区和沉积区,采用三温区电阻 加热方式加热。所用原料为H2S气体和分析纯Zn,衬底选用 石墨。H2S气体的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控制,Zn的流量通过调 节Zn蒸发温度来控制,沉积区压力保持在5333Pa。分别改 变沉积温度Td(变化范围为550~700℃)和H2S/Zn摩尔流 量比r(变化范围为0.5~20)制备出ZnS块材料,其中 Td=650℃和r=0.5的样品记为S1,Td=700℃和r=0.5的样品 记为S2,Td=650℃和r=16.7的样品记为S3。
PECVD法沉积多晶硅薄膜
一.制备设备:
二.制备的三个阶段:
1.选用的反应气体为SiF4和H2混合气体 2.加入少量的SiH4后,沉积速率提高了近10倍
3.SiH4分解产生活性粒子Si、H、SiH2 和SiH3等.
4.活性粒子在衬底表面的吸附和扩散.

关于贯彻执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国家标准

关于贯彻执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国家标准

关于贯彻执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国家标准关于贯彻执行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国家标准我部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等三项国家标准草案,业经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发144号文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和中名称为:GB3609·1-83焊接护目镜,GB3609·2-83焊接护目镜非光学试验方法,GB3609·2-83焊接护目镜非光学试验方法,GB3609·3-83焊接护目镜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三项标准自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标准文本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发行。

为了贯彻执行这三项国家标准,特作如下通知:一、由北京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根据本标准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请北京中心站召开生产单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会议,并制定监督检验实施细则。

二、生产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组织生产,并向北京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申请《产品合格证书》和领取《产品检验证》。

三、商业经销单位收购、销售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要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产品检验证》。

四、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以后,只允许各使用单位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并建立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定期检查和失效报废制度。

五、各级劳动部门、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上述标准。

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焊接护目镜面罩WELDINGGOGGGLESANDFACECOVERSGB3609.1-83本标准适用我国各种焊接工防卸有害辐射线的危害所使用的护目镜和面罩。

本标准包括焊接护目镜和面罩名词术语、种类,滤光片的遮光号、辐射光透过率和质量要求,以及手工电弧焊推荐使用条件。

1名词术语1.1护目镜保护眼睛的各种装置。

1.2面罩保护面部的防护罩。

1.3滤光片减弱入射光强的镜片。

1.4保护片保护滤光片的无色玻璃片或塑料片。

1.5透过率透过光通景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1.6遮光编号根据可见光的透过率,由浅到深地进行编号。

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用于检测物体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

该技术基于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这一原理,通过对物体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可以获取到物体在近红外波段中的反射率信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的背景和原理,然后详细描述了相关的实验方法,并对数据分析与结果进行讨论。

最后,将得出主要结论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技术,包括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验方法等内容。

通过该文档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的意义和价值,并了解如何正确进行相关实验及数据处理。

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结果讨论部分提出潜在问题和限制,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以上是我关于“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2. 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2.1 简介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分析技术,用于测量材料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

通过在材料表面照射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并测量材料对这些光的反射率,可以获取材料的近红外反射谱。

2.2 原理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基于材料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当近红外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被吸收,部分被散射,而剩余的光则被物体表面反射出来。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入射和反射光强度,可以计算出材料在相应波长下的反射率。

2.3 应用领域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食品科学:通过测量食品的近红外反射谱,可以对食品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食品质量控制和检测。

(2)制药工业:通过测量药物材料的近红外反射率,可以用于检测药物的纯度、含量以及其他化学特性。

(3)农业领域:近红外光谱反射率测试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生长监测、质量评估以及病害诊断等方面。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是一种常见的光学测试方法,用于测量物质对近红
外光的透过率。

该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妆品、塑料、
玻璃等行业,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的原理是利用近红外光的特性,通过样品测量透过
光的强度和反射光的强度,从而计算出样品的透过率。

该测试方法具
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评估样品的质量和性能。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的步骤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制成适当的形状和尺寸,确保样品表面平整、无气泡和杂质。

2. 调节仪器: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测试要求,调节近红外透过率测试仪
器的参数,如波长、光强、时间等。

3. 测量透过率:将样品放置在测试仪器的透过光通道中,启动测试程序,测量透过光的强度。

4. 测量反射率:将样品放置在测试仪器的反射光通道中,启动测试程
序,测量反射光的强度。

5. 计算透过率:根据透过光和反射光的强度,使用透过率计算公式计算出样品的透过率。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医疗行业中,该测试方法可以用于测量药品、医疗器械、生物样品等的透过率,以评估其质量和效果。

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该测试方法可以用于测量食品、化妆品等的透过率,以评估其成分和质量。

在塑料和玻璃行业中,该测试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塑料、玻璃等材料的透过率,以评估其透明度和光学性能。

总之,近红外透过率测试是一种重要的光学测试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妆品、塑料、玻璃等行业。

通过该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样品的质量和性能,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MOCVD法制备氧化镁薄膜及其光学性能测试

MOCVD法制备氧化镁薄膜及其光学性能测试

MOCVD法制备氧化镁薄膜及其光学性能测试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氧化镁(MgO)薄膜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产生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然后再通过热反应生成所需的氧化物薄膜。

MOCVD法制备的氧化镁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较高的纯度和均匀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MOCVD法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前驱体制备、化学反应和薄膜沉积三个步骤。

首先,将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溶剂混合,生成MgO的前驱体。

常用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有镁肽、镁二甲基二异丙酰胺等。

其次,在高温下,将前驱体蒸发并进入反应室,与加载在基底上的衬底反应,生成MgO薄膜。

最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控制薄膜的生成速度和厚度。

MOCVD法制备的氧化镁薄膜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

氧化镁具有宽能隙(7.8eV),因此其薄膜在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内具有很好的透明性。

此外,氧化镁薄膜还具有良好的抗反射性能和高的折射率。

抗反射性能使得氧化镁薄膜在太阳电池、光伏设备和光学仪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而高的折射率则为制备光学波导器件提供了基础。

为了评价MOCVD法制备的氧化镁薄膜的光学性能,通常采用多种测试方法。

其中,传统的测试方法包括UV-Vis-NIR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等。

UV-Vis-NIR吸收光谱可以用来检测薄膜的光学透过率,通过透射光谱可以得到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等信息。

FTIR可以用来研究薄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拉曼光谱则可以提供薄膜的晶格振动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其结晶性。

XRD可用于分析薄膜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等。

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近年来,人们还开发了一些新的测试方法来评价氧化镁薄膜的光学性能。

例如,椭偏测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

椭偏测量是利用光线的旋光性质来研究薄膜的光学吸收、透过和反射特性。

TEM可以提供薄膜的显微结构信息,如晶体形貌和晶界等。

分光光度计测量透明薄膜的光学常数

分光光度计测量透明薄膜的光学常数

卜 斧 ,
由于薄膜 两边 并 不是 半 无 限 的 介 质 , 因此必 须 消
还可以是其理解薄膜存在的色散关 系, 认识 了色
散 的本 质 。
收 稿 日期 : 0 l1 _5 2 1 00
除衬底对透过率的影响, 衬底后表面会有反射, 因
此 透过 率会 降低 , 必须 进行修 正 。 消除衬 底影 响后
T、 一 r = L =
度计 是现 代光 学测 量和分 析 的重要 仪器 和测试 手 段 ]对薄 膜 、 体 、 体 材 料 的 光 学性 质 分 析 和 , 粉 液 检测 中其 中 重要 的作 用 。针 对 透 明 薄膜 而 言 , 分 光 光度计 能够 准 确测 量 其 透 射 光 谱 , 反射 光 谱 而 相对 来说 误差 极大 。如何从 透 射光谱 中获取 薄膜 厚度、 光学 常量 和其 他有 价值 的信 息 , 材料 学相 对
第2 4卷
6期






Vo. No 6 121 .
1e . fl )c 2 1 】
21年 1 01 2月
PHYS CAI I EXPE M E RI T (F ( ) IE ) : I GE (
文 章 编 号 :0 72 3 (0 1 0—0 50 10 —9 4 2 1 ) 60 3~4
要求膜不宜太薄, 即必须在透射光谱范围内要 出 现多 次波 峰波 谷 的振 荡 曲线 。沈伟 东 ] 人采 用 等
单纯 形法 拟合 分 光光 度 计 透 过 率测 试 曲线 , 得 获 半导 体薄 膜 的光 学 常数 和 厚 度 , 对 透 明导 电膜 但 不适 用 。本 文 利 用 分 光 光 度 计 分 别 测 试 了 Z O n 和 Z (: 薄 膜 的 透 射 光 谱 , 采 用 L rnz n)A1 并 oet—

电焊面罩标准

电焊面罩标准

N1*N2─G两片滤光片时各自的遮不号
例如:
N=10=(8+3)-1
=(7+4)-1
=(6+5)-1
5.2保护片的使用
焊接作业累计每八个小时最少更换一次新的保护片,以保护操作者的视力。
6 护目镜和面罩的验收规则 生产护目镜和面罩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着本标准组织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向劳动防护用品质量 监督检验站申请《产品合格证》。产品出厂前应进行自检,并抽取一定比例的产品送交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 督检验站进行检证。
中红外线规定1300--2000NM根据公式
滤光片遮光号1.2--6透过率值大于0.5%时可以用上述直读法,根据上述公式算透过率。滤光
片遮光号7--16号的透过率小于0.5%时不能用直读法,必须用衰减片测吸收的办法再计算出透过率
值。
2 可见光透过率的测试
2.1仪器
利用光学密度计进行测试,仪器精度为±0.10。
3.1.4.4滤光片的遮光号
按下列公式划分遮光号


S=1+──LOG─……………………(1)


式中:S---遮光号
R---可见光透过率
共19个遮光号。可按GB3609·3-83进行测试。
3.1.4.5透过率
透过率值根据GB3609·3-8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一定要符合 表1要求。
3.1.4.6耐紫外线性
4.1测试仪器及精度
5
利用普通测屈光度的查片机进行测试,每片滤光片两条经线之间的屈光度不超过±0.125D,仪器 精度要求±0.05D。
5 颜色测定 滤光片颜色不能为单色,要混合色,最好为褐色、暗绿色,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透过率最大值的 波长应在500--620NM之间,也可以为灰色,置于60W白炽灯下目测。 附加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
引言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实验技术。

近红外透过率是指材料对近红外光的透过程度,它在光学、医学、化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原理
近红外光波长范围通常从780纳米到2500纳米,与可见光的波长相邻。

近红外透
过率测试是利用光的透射和吸收特性来研究材料的透过过程。

测试中,近红外光源照射到待测材料上,透过的光被接收器捕捉并测量。

透射光强度与材料的吸收、散射和反射有关,通过测量透射光强度的变化,可以推导出材料的近红外透过率。

测试方法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可以使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来进行。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测试方法:
1. 透射法
透射法是最常用的近红外透过率测量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需要一台近红外光源、一个样品室和一个接收器。

首先,将待测材料放置在样品室中,近红外光源照射材料,接收器测量透射光强度。

通过比较透射光强度和光源输出强度,可以计算出透过率。

2. 反射法
反射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近红外透过率测量方法。

它适用于透明材料,如玻璃、塑料等。

这种方法需要近红外光源和一个接收器。

光源照射到材料的一侧,接收器测量材料另一侧的反射光强度。

通过比较反射光强度和光源输出强度,可以计算出透过率。

应用领域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材料研究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在材料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结构性质以及吸收特性。

通过测量不同样品的透过率,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纯度和透明度。

2. 医学诊断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在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近红外光能够穿透人体组织,测量近红外透过率可以获得有关血液、组织等的信息。

这种非侵入性的测试方法可以用于诊断乳腺癌、血流监测和肌肉氧合等领域。

3. 食品质量检测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可以用于食品质量检测。

通过测量不同食品的透过率,可以评估其成分、含量和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污染物和添加剂。

4. 药物研发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在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研究药物的吸收、代谢和稳定性。

通过测量药物的透过率,可以评估其在体内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指导药物的设计和优化。

结论
近红外透过率测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近红外透过率测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

这项测试技术在材料科学、医学、食品质量检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对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