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模块肺通气
肺通气名词解释
肺通气名词解释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作用使空气进入肺部并与肺泡内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
下面是几个与肺通气相关的名词解释。
1. 肺泡(Alveoli):肺部中最小的气体交换单位。
它是由一个薄而柔软的组织构成,周围被毛细血管包围。
肺泡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血管,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排出到肺泡中。
2. 呼吸道(Respiratory tract):由鼻腔、喉部、气管和支气管等组成,将空气从外部引入到肺部,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道的主要功能是传输空气,并对其进行加热、湿润和净化。
3. 呼吸(Respiration):指氧气进入体内,与细胞进行氧合作用并产生能量,同时二氧化碳通过肺部排出体外的过程。
呼吸由肺通气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组成。
4. 通气(Ventilation):指肺部内部气体的流动过程。
通气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吸气时,肺泡内压力降低,使空气进入肺部;呼气时,肺泡内压力升高,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5. 肺活量(Lung capacity):指个体肺部容积的量度。
肺活量反映了个体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通常通过测量最大呼气量、最大吸气量和呼吸道残气量来评估。
6. 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指每分钟进行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7.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指血液中载氧血红蛋白的饱和程度。
通过血氧饱和度可以测量血液中氧气的含量,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8.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在呼气末添加正压,使肺泡内的气压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以防止肺泡塌陷。
PEEP常用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中,能够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
这些名词解释涵盖了肺通气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有助于理解肺通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医学知识。
呼吸生理
4. Hb与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Hb的两种构型
去氧Hb :紧密型( T型 )
氧合Hb :疏松型( R型 )
(二)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
1.氧的解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 度的关系的曲线,曲线呈S型。
2.氧解离曲线的形态特征
A、上段:相当于PO2在60-100mmHg,曲线较平坦。 生理意义:只要吸入气或肺泡气PO2不低于60mmHg,Hb 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之上。 B、中段:相当于PO2在40-60mmHg以下的部分,曲线较陡。 生理意义:PO2在此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 降较大,因而释放较多的O2,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
生理意义: (1)降低吸气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 使吸气省力。 (2)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稳定性。 (3)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的生 成,防止肺水肿。
2)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 来源于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一定范围内,肺被扩张越大,肺弹性回缩
力也越大 肺气肿→弹性纤维断裂→弹性回缩力下降 →呼期末肺内存留气体→肺通气效率降低
根据Laplace公式计算: 回缩力P=2T/r T:表面张力 dyn/cm r:液泡半径或肺泡半径(cm)
肺泡表面张力的存在造成: (1)阻碍肺泡的扩张,增加吸气阻力 (2)使想通的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 (3)促近肺部组织液生成,易产生肺水肿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由Ⅱ型细胞分泌, 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 DPPC特点:分子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另一端是极性亲 水的。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气界面,密度随肺泡的 张缩而变化。 作用:降低分泡表面张力
生理学
单元四 呼 吸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祖明江
2024版中职生理学课件《呼吸概述与肺通气》
最大通气量及其影响因素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是指在尽力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它反映了单 位时间内肺脏的最大扩张和最大回缩的幅度与速度,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综合指标。
影响因素
最大通气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胸廓的完整性和呼吸肌的力量、气道的通畅程度、 肺组织的弹性以及呼吸中枢的兴奋性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减弱或阻塞都会使最大
呼吸调节机制
• 化学感受性反射:是指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呼吸中枢兴奋或抑制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能感受血液中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H+浓度升高的刺激。
•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肺扩张反射是肺充气或肺血流量增加时,抑制吸气中枢,使吸气 转为呼气,或抑制吸气动作的产生。肺萎陷反射是肺放气或肺血流量减少时,兴奋吸气中枢,引起吸气动作。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位 于胸腔内,左右各一, 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 肺实质包括肺内各级支 气管和肺泡,肺间质包 括结缔组织、血管、淋
巴管和神经等。
胸膜腔和胸膜
胸膜腔是脏层胸膜和壁 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隙, 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 作用。胸膜分为脏层胸 膜和壁层胸膜两部分。
呼吸肌
包括膈肌、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和胸锁乳突肌 等,通过收缩和舒张引 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 小,从而完成呼吸运动。
呼吸过程及意义
呼吸过程
呼吸过程包括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个环节。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 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组织换 气是指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意义
呼吸为机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同时,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也为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提供了 必要的能源。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功能一般是指衡量空气进入肺泡以及废气从肺泡排出过程中的动态指标,通常指的是肺的呼吸吐纳功能,是肺的生理状态,所以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外界的空气被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到肺内,此过程只是一个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并不包括气体的交换。
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检查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和肺泡通气量。
主要是检查呼吸道通畅程度和肺容量的大小,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气道病变,判断病情的严重性、病因、病变部位及预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
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予以针对性治疗。
肺通气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肺通气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肺通气的名词解释是什么?肺通气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以维持合适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肺通气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机制,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除。
肺通气的过程可以被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即是通过鼻腔或口腔吸入的空气经过气道、气管和支气管直至到达肺泡。
内呼吸则发生在肺泡中,其中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经过肺泡排出体外。
整个过程需要借助肺的解剖结构和多种生理过程的协调。
在肺通气中,呼吸肌肉的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呼吸肌肉包括膈肌和肋间肌群,通过其收缩和放松控制肺的容积变化,从而使空气进出肺部。
呼吸的调节中心位于延髓的呼吸中枢,受到多个信号的调控,如血氧水平、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平衡。
鼻腔是肺通气的第一个步骤,它作为空气的入口,具有滤除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生物的功能。
此外,鼻腔还能加热和湿润空气,帮助减少通入肺部的干燥和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鼻腔内的黏膜上有大量的毛细胞和粘液腺,可以吸附和清除悬浮物质,为空气通过气道提供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
随着空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气道,它经过喉咙进入气管。
气管是一根软骨质导管,它能够保持呼吸道的开放并将空气输送到支气管。
气管内壁有许多纤毛,它们的波动可帮助排出呼吸道中的粘液和异物。
支气管是气道分支的下一层次,它将空气输送到肺组织中的终末单位,即肺泡。
由于支气管逐渐变细,直径减小,最后分支形成丰富的肺泡网络。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工作单元,由薄而透气的肺泡壁组成。
每个肺泡壁上都有许多微小的毛细血管,氧气在这里与被携带的血红蛋白结合,流经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液得到氧气的补充,同时将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中。
肺通气不仅仅涉及到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还涉及到多个生理过程的协调。
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是肺通气的核心机制。
通过肺泡壁上的气体扩散,氧气从高浓度(肺泡)移到低浓度(血液),而二氧化碳从高浓度(血液)移到低浓度(肺泡)。
呼吸系统中的肺通气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中的肺通气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是人体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呼吸道和肺。
肺通气和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功能,确保我们能够吸入充足的氧气并有效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探讨肺通气和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一、肺通气肺通气是指气体在呼吸过程中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和从肺部排出的过程。
它由两个关键步骤组成:吸气和呼气。
1. 吸气吸气是指外部空气进入呼吸道并到达肺部的过程。
当我们吸气时,膈肌和肋骨肌收缩,胸腔扩大,导致肺部内压力低于外部大气压力,从而使空气进入肺部。
此时,氧气通过呼吸道,经过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通过支气管和支气管末梢进入肺泡。
2. 呼气呼气是指呼吸过程中,肺部内的气体排出体外的过程。
当我们呼气时,膈肌和肋骨肌松弛,胸腔收缩,导致肺部内压力高于外部大气压力,使空气从肺部排出。
二氧化碳通过支气管末梢,支气管,气管,口腔或鼻腔排出呼吸道。
通过肺通气,我们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酸碱平衡。
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转移过程。
它发生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
1. 氧气的交换当血液经过肺泡毛细血管时,氧气会从肺泡进入血液中。
这个过程叫做氧气的吸收。
氧气会通过肺泡壁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进入红细胞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被带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供能使用。
2. 二氧化碳的交换与此同时,二氧化碳从全身组织和细胞中生成,并通过血液运输到肺部。
当血液经过肺泡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排除。
气体交换是通过浓度差和气体分子在薄膜上的扩散实现的。
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之间有非常薄的膜,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这个膜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完成气体交换。
肺通气和气体交换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肺通气,我们能够吸入新鲜的气体,补充氧气,排除二氧化碳。
入门必备:呼吸机5种通气模式,一文掌握!
入门必备:呼吸机5种通气模式,一文掌握!说起呼吸机的通气模式,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到底有多少种?虽然标题里有说到是5 种,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材,关于呼吸机通气模式的讲法不一样。
我随便选了3 本有代表性的机械通气参考书,发现有讲 4 种的,有讲 8 种的,也有讲 19 种的。
虽然讲得都没有错,但不能抱着书本死记硬背。
(图 1 三本经典机械通气教材目录上关于通气模式的章节)学习通气模式一定不能脱离呼吸机,很多读者看书看不懂,看懂了也不会用,就是这个原因。
「等我看了书才去用呼吸机」的想法是错误的。
我选几个呼吸机界面给大家看,大家就知道通气模式到底有几种了。
(图 2 不同呼吸机的通气模式选择界面)看到没,所有呼吸机都有这 5 种通气模式:•容量控制模式(CMV)•压力控制模式(PCV)•容量控制 SIMV 模式•压力控制 SIMV 模式•自主通气模式(CPAP PSV、SPONT、自主呼吸、PS/CPAP)呼吸机上面同名不同意,同意不同名的现象很多见,所以同一个模式,不同的呼吸机叫法可能不一样。
所以如果要学通气模式,你学哪几种?学 4 种不对,学 8 种不对,学 19 种也不对,就学上面 5 种。
通气模式的基本原理为什么偏偏就是 5 种基本模式?而不是 4 种,或者 6 种?这就涉及到通气模式的原理了。
与下面三个重要的知识点有关。
1. 呼吸机每一次送气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吸气时间由呼吸机决定,叫控制通气,一种是吸气时间由患者决定,叫自主通气。
就下图来看,虽然每个波形都不一样。
但是可以发现,红色波形的吸气时间都是一致的,即设置的吸气时间1 秒,这是控制通气。
黄色波形的吸气时间不一致,有长有短,因为患者的自主呼吸有长有短(实际中很少会有长短不一的自主呼吸,这是为了方便理解用手拉模肺模拟的自主呼吸),这是自主通气。
2. 控制通气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容量为目标,比如设定 500 ml 潮气量,那呼吸机就给够 500 ml 潮气量,这是容量控制通气;二是以压力为目标,比如设定 20 厘米水柱压力,那呼吸机就给够 20 厘米水柱压力,这是压力控制通气。
肺通气的名词解释
肺通气的名词解释肺通气是指血液在肺部循环,并在肺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的过程。
肺部通气不仅保证血液循环,而且也有助于维持人体内氧气的正常水平。
肺通气是肺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是血液供氧的量级。
肺通气的过程中包括吸气和呼气。
在吸气期,负压被产生在肺部内,使肺泡气体流入肺泡,使肺泡的氧气压力升高,使血液流经肺泡,以实现呼吸气体的交换。
在呼气期,因肺部气体压力的降低,使肺泡气体从肺部排出,血液由肺泡流出肺部,这也就实现了肺通气的功能。
肺通气的相关系统包括呼吸中枢、气道、肺部组织和气体交换系统。
呼吸中枢是一个神经系统,它负责维持呼吸的过程,也就是肺部通气。
它通过感受分子和神经反射建立一个呼吸控制系统,从而控制肺部通气的时间和强度。
呼吸道是指呼吸的通道,它负责肺通气的运输,但是肺部组织是肺通气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它有助于气体的交换,并提供血液给肺部系统,从而实现肺通气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吸气和呼气的次数不同,其次数取决于睡眠、运动和兴奋状态等。
但是如果肺通气的过程出现异常,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的损害和错位,从而使肺部氧气的供应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呼吸功能的障碍,这可能是由于气道的阻塞,肺泡的气体交换出现问题,或者吸气过程出现异常等原因。
肺通气的临床重要性不容小觑,凡是出现呼吸异常症状,都应该接受肺通气相关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肺部CT等,以及血氧分析,肺动脉高压检查等。
一旦发现肺通气的异常,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的恶化。
总之,肺通气是指血液在肺部循环,以及肺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的过程,它是肺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关键所在,也是肺功能正常的关键因素。
此外,肺通气的临床性重要性不容小觑,凡是出现呼吸异常症状,都应该接受肺通气相关检查,并及时就医治疗。
呼吸机通气模式
六、指令每分钟通气(Mandatory Minute Ventilation MMV)
• 呼吸机按预定每分通气量给患者通气。如 果患者自主呼吸低于预设每分通气量,不 足部分由呼吸机提供,如果自主通气已大 于或等于预设每分通气量,呼吸机即不再 送气。临床上应用MMV主要是为了保证患 者在撤机时从控制通气到自主呼吸的平稳 过渡,避免通气不足的发生。
二、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 CV)
• CV又称指令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频率定时 触发,并输送预定潮气量。即呼吸机完全 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换句话说,患者的 呼吸方式(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时比 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由呼吸 机来提供全部呼吸功。
控制通气 CV
镇静剂的需要; • ⑸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 ⑹能较好维持酸碱平衡,减少呼吸性碱中毒的发
生; • ⑺可根据患者需要,提供不同的通气辅助功,并
具有预设指令通气水平的安全性。
小结
• 临床上应用IMV和SIMV,主要是在撤机时, 作为控制通气到完全自主呼吸之间的过渡。 此外,在很多情况下,IMV和SIMV也已作 为长期通气支持的标准技术。
流速 L/m
病人触发,流速切换,压力限制
流速切换
压力 cm H2O
设置压力
容量 mL
Time (sec)
PSV流速/时间双切换
100%
压力支持通气的流速、时间双切换功能,彻底 解决漏气等情况下出现的吸呼切换困难。
Flow
35% 25%
时间切换点可调
Leak time
压力支持通 气PSV
• 每次通气由患者触发,触发后呼吸机马上 输送预定的正压,通气频率由患者自己决 定,潮气量取决于压力支持水平和患者的 吸气用力。图中可见每次通气前触发波, 触发后压力迅速升至平台并维持一定时间 的平台压以后,成指数减至基线。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一、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一)分类1.“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①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常见的定容通气模式有容量控制通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也可将它们统称为容量预设型通气(volume preset ventilation, VPV)。
VPV能够保证潮气量的恒定,从而保障分钟通气量;VPV的吸气流速波形为恒流波形,即方波,不能适应患者的吸气需要,尤其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这种人-机的不协调增加镇静剂和肌松剂的需要,并消耗很高的吸气功,从而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当肺顺应性较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使气道压过高。
②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潮气量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之差及吸气时间决定,并受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
常见的定压型通气模式有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统称为压力预设型通气(pressure preset ventilation,PPV)。
PPV时潮气量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而改变;气道压力一般不会超过预置水平,利于限制过高的肺泡压和预防VILI;流速多为减速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2.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①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CV):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流速,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
CV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伴呼吸暂停的患者,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情况。
在CV时可对患者呼吸力学进行监测时,如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PEEP、阻力、肺机械参数监测。
呼吸道和肺的功能及肺通气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胸廓肺肺内气压气体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吸气)缩小收缩升高排出肺(即呼气)胸廓肺肺内气压气体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吸气)扩大扩张下降进入肺(即吸气)课题:呼吸道和肺的功能组 号 姓名 课型 预习·展示 编制人 宋小红备课组长 张瑞强 学科主任 使用日期 编号 13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些组成2.了解呼吸道及肺的功能3.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引入新课: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
突如其来的寒流使气温骤降,许多同学都感冒了。
他们打喷嚏,流鼻涕,不停的咳嗽,痰很多。
为什么感冒时会有这些现象呢? 三、互动课堂:活动一:看图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1. 观察课本50页图3-1回答下列问题并在右图中填出相应名称(1) 按顺序说出组成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名称: (2) 哪些器官组成呼吸道 总结: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 活动二:了解呼吸道的功能 (一)根据活动一思考:1.呼吸道有哪些结构特点保障气体顺畅通过?(请同学们摸摸鼻子和喉咙,仔细阅读气管和支气管的相关文字)2.呼吸道有哪些结构特点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图3-2理解纤毛、黏液和腺细胞的作用。
思考:(1).痰是怎样形成的?(结合纤毛和腺细胞的有关文字思考)(2) 咳嗽有痰是对呼吸道的保护反应还是有害反应?(三)1.手摸喉结体会吞咽如何移动理解会厌软骨在呼吸及吞咽时所起的作用,吃饭时为什么不让大笑?2.请同学们用手捏住鼻子能不能呼吸?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好? 活动三:了解肺及肺的功能(一)观察肺的结构图,总结肺有哪些特点?(肺泡的数量,肺泡壁厚度、肺泡外面的结构)肺的结构特点 (二)总结:呼吸道的功能 肺的功能 活动四:阅读52页实际用及开眼界树立保护环境及保护嗓子的意识 达标测评:同步练习册1、2、3、4、5、6、7课题: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组 号 姓名 课型 预习·展示 编制人 宋小红 备课组长 张瑞强 学科主任 使用日期 编号 14 一、教学目标 1.叙述肺通气的概念2. 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3. 描述呼吸运动的过程二、引入新课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都会胸脯起伏加剧,呼吸加促。
模块18-肺通气的测量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内容
4.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也称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 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时,用力肺活量略小于在没有时间限制条件下测得的 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 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正常人第1、2、3s末呼出气 体量分别占用力肺活量的80%、96%和99%左右。其中,第1s内呼出的气体 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学习内容
一、肺容积与肺容量
学习内容
(一)肺容积 肺容积是指肺内容纳的气体量。其大小随着气体的吸入、呼出而发生改变。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余气量),四种基本肺容积彼此之 间互不重叠,全部相加等于肺的最大容量。
学习内容
1.潮气量(TV) 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 人潮气量为400~600ml, 平均约500ml。
2.补吸气量(IRV) 指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成 年人为1500~2000ml。补吸气量的大小表示吸气储备能力。
3.补呼气量(ERV) 指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成年人为 900~1200ml,该气量的大小表示呼气储备能力。
4.余气量(RV) 指最大呼气后,肺内仍存留的气量。正常成人为1000~1500ml, 余气量过大表示肺通气功能不良(如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余气量增加)。 基本肺容积的前三项可用肺量计直接测定、描记,余气量(残气量)只能采用 间接方法计算。
学习内容
(二)肺容量 肺容量是指基本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包括 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总容量、肺活量等。 1.深吸气量(IC) 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称为深吸气量,是潮 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 深吸气量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深吸气量大, 表示吸气贮备能力大。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PPT课件
压力大小依次是( )B
A.c > b > a B.a > b > c C. a > c > b D. b > c > a
吸气
a
b c
六.当堂训练:12分钟
B 1.呼吸运动实现了(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肺通气
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体内的气体交换
B 2.肺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 )
肺通气:_外__界__与_肺__泡__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通过_呼__吸__运_动__实现的。
吸气
呼气
呼吸运动:指呼吸肌引起的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包括_吸__气___和__呼_气___
呼吸运动: 指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肋间肌
脊柱
胸骨 肋骨
膈 膈肌
肋间肌、 膈顶 胸廓 肺容积 肺内
膈肌
容积
2.A图处于(呼气)状态;
B图处于(吸气)状态 3.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收缩
c
使胸廓容积增大 ,肺容积增大 b 肺内压力减小 ,气体吸入。
完成一次(吸气)
d
3.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舒张
使胸廓容积减小 ,肺容积 减小 肺内压力 增大 ,气体排出。
A
完成一次(呼气)
e
B
4.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说明了肺
在 吸气
14.当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 C )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 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
15.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时, 血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 若横 轴中的l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III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第二节肺通气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的变化。
呼吸动作:指随胸扩变化肺容积也随之变化使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肺通气:胸廓运动的结果,其过程与肺内容积和压力变化密切相关。
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
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
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一)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1、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
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
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
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2、呼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
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二)呼吸运动分类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
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
称为肠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一般情况多为混合型。
当机体因某种原因如溺水,电击等,不能进行呼吸运动时,应及时采用人工呼吸以维持呼吸,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手操作,造成胸廓的被动扩大和回流而维持肺通气或用人工呼吸仪,使将外界空气入出肺内,再流出,以进行通气维持生命。
也常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呼吸生理学中的肺通气与呼吸气道阻力
呼吸生理学中的肺通气与呼吸气道阻力在呼吸生理学中,肺通气和呼吸气道阻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肺通气是指气体在呼吸过程中通过肺部的交换量,而呼吸气道阻力则是指气体在呼吸道中传输时所遇到的阻碍。
理解肺通气和呼吸气道阻力对于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肺通气是呼吸系统中一个关键的生理过程。
它通过肺泡和气道之间的气体交换,使人体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肺通气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气体体积来表示,通常以L/min为单位。
肺通气量的测量可以通过呼吸道压力-流量曲线、通过直接测量呼吸流量和用体积测量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呼吸气道阻力是指气体在通过气道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呼吸气道阻力包括气道内的黏性阻力和气道阻塞阻力两种类型。
黏性阻力是指气体流动时与管壁摩擦所引起的阻碍,而阻塞阻力是指气道受到收缩或堵塞所引起的阻碍。
呼吸气道阻力的大小对于通气和氧气交换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在呼吸生理学中,肺通气和呼吸气道阻力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例如,肺通气量的改变可能提示肺功能不全或通气异常。
肺通气量过低可能导致氧气摄取不足,引起低氧血症。
而肺通气量过高则可能导致呼气性呼吸道阻塞,并增加肺泡压力,造成肺组织损伤。
呼吸气道阻力的改变也是判断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依据,例如气道狭窄或阻塞可能导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为了评估肺通气和呼吸气道阻力,临床上常用一些测试方法。
肺通气量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查仪进行测量,如峰流速和用力肺活量等。
而呼吸气道阻力则可以通过测量呼吸流量和气道压力差来进行评估,如呼吸道压力-流量曲线和最大呼气流速等。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肺通气和呼吸气道阻力。
例如,年龄、性别、身体体态、体力活动水平等都可能对肺通气和呼吸气道阻力产生影响。
饮食和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吸烟等也会对呼吸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肺通气和呼吸气道阻力在呼吸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评估肺通气和呼吸气道阻力的变化对于判断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健康至关重要。
肺通气呼吸介绍与特点
机械通气吸气向呼气转化的原理
压力切换: 呼吸机内装有压力感受器,当气道压力 达到预定值时,开始转换。
流速切换:
呼吸机内装有一个流速感应器,当吸气 流速小于一定值时,开始转换。
气道阻力=(最大吸气压-平台压)/吸气流 速
肺通气呼吸介绍和特点
6
肺容积
肺通气呼吸介绍和特点
7
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为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静 息状态下为:6-8L/min。
死腔 解剖死腔—150ml 肺泡死腔(VA/Q)
有效气体交换量=(潮气量-死腔)×f
肺通气呼吸介绍和特点
20
机械通气的禁忌证
由于机械通气对于呼吸道施加正 压,可使病情加重的情况:
严重的,多发的肺大泡、未经 引流的高压气胸、反复发作的自发 性气胸、大咳血、急性心肌梗塞心 脏不能负担机械通气时等。
肺通气呼吸介绍和特点
21
机械通气吸气触发的原理(同步呼吸)
压力触发: 呼吸机内装有压力感受器,当气道内负 压达到预定值时,开始触发送气。
肺通气呼吸介绍和特点
11
机械通气 的临床应用
肺通气呼吸介绍和特点
12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正常人在自主呼吸的全过程中,胸腔内 均为负压。
机械通气的状态下,在吸气时空气被压 入肺内,肺内压乃至胸内压均为正压, 而呼气时则靠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力完 成的。
与正常呼吸状态相比,机械通气对于机 体各系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肺通气呼吸介绍和特点
23
容量转换: 即呼吸机将预定的吸入气体量送 入肺内后即转向呼气。
肺通气的名词解
肺通气的名词解
肺通气是指空气在呼吸过程中进入肺部,并与肺组织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
以下是与肺通气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
1.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最小呼吸单位,是气体交换的地方。
2. 呼吸道: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通路,负责将空气引入肺部。
3. 呼吸肌肉:呼吸肌肉包括膈肌和肋间肌,通过收缩和放松来控制肺的扩张和收缩。
4. 肺容积:肺容积是指肺部在不同呼吸阶段的容量,包括呼气末容积(ERV)、肺活量(VC)、呼吸通气量(TV)等。
5. 肺血流:肺血流是指血液通过肺部的血管循环,与肺组织发生气体交换。
6.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释放到肺泡的过程。
7. 氧合作用:氧合作用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
8.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通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在12-20次之间。
9. 呼吸节律:呼吸节律是指呼吸的规律性和有序性,正常情况下呼吸节律应该是均匀的。
这些名词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肺通气过程及其相关的生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模块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 肺通气原理1.1 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肺泡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是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引起吸气(inspiration),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引起呼气(expiration)。
大气压通常相对恒定,在生理情况下只有通过肺内压的主动变化,才能形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梯度。
•肺内压的变化产生于肺的扩大与缩小,但肺本身不能主动扩大与缩小,是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呼吸肌舒缩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张和缩小)引起肺容积和肺内压的相应变化。
胸廓扩大为吸气运动,胸廓缩小为呼气运动。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1.1 肺内压•在吸气或呼气停止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在吸气初期,由于肺的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入肺。
肺内压降低到最低点后逐渐升高,直至等于大气压,吸气停止。
•在呼气初期,由于肺的回缩,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空气在压力差的推动下出肺。
肺内压升高到最高点后逐渐降低,直至等于大气压,呼气停止。
•平静呼吸时肺容积和肺内压变化较小(1~2mmHg)。
在紧闭声门的情况下尽力作呼吸运动,肺内压变化可达100mmHg(吸气时低至-100~-30mmHg,呼气时高达60~140mmHg)。
1.1.2 呼吸运动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下,呼吸肌(respiratory muscle)发生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胸廓腔的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带动胸廓内的肺随之张缩。
•吸气肌主要是膈肌(diaphragm)和肋间外肌(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还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辅助吸气肌。
o膈肌构成胸腔的底,是最重要的吸气肌。
静息时,膈肌呈穹窿状向上隆起。
收缩时,膈肌的顶部下移,从而增大胸腔的上下径。
平静呼吸时因膈肌收缩而增加的胸腔容积约占一次通气量的4/5。
o肋间外肌分布于相邻的两肋之间,起于上位肋骨下缘,自外上方到内下方,止于下位肋骨上缘。
收缩时,下位肋上提,肋弓向外侧翻转,使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均增大。
•呼气肌主要有肋间内肌(in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和腹肌(abdominal muscle)。
o肋间内肌是主要呼气肌,其走行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收缩时使肋骨向下移位、向内旋转,使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均减小。
o腹肌为辅助呼气肌,收缩时腹内压升高,压迫腹腔脏器推动膈上移,同时牵拉下部肋向下向内移位,使胸腔上下径减小。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呼吸运动呈现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混合形式。
青壮年男性、运动员以腹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完成的肺通气量约占65%)。
因幼儿胸廓发育较迟缓,肋骨倾斜度小,主要表现腹式呼吸。
o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o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正常人在安静时呼吸运动平稳而均匀,呼吸频率12~18次/分钟,称为平静呼吸(eupnea)。
o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由膈和肋间外肌收缩所致;呼气是被动的,不需要呼吸肌的收缩,而是当膈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和肺依靠肺的弹性回缩力而缩小。
o机体运动或通气阻力增高时,吸气过程还有辅助吸气肌的参与,呼气也有呼气肌的收缩,此时呼气也是主动过程。
这种呼吸运动称为用力呼吸(forced breathing)或深呼吸(deep breathing)。
1.1.3 胸膜腔内压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用力呼气末,肺内的气体也并不全部排出体外,说明肺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扩张状态。
其原因是胸廓的发育比肺快,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胸廓总是通过紧贴着的两层胸膜牵拉着肺。
由于肺扩张,脏胸膜受到向内的肺弹性回缩力、胸膜腔内压力和向外的肺内压力,受力平衡时:肺弹性回缩压+胸膜腔内压=肺内压,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压。
以大气压为零点且肺内压与大气压偏离不大时,胸膜腔内压≈-肺弹性回缩压。
因而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以大气压为零,低于大气压称为负压)。
•胸膜腔(pleural cavity)是由脏胸膜(visceral pleura)和壁胸膜(parietal pleura)围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胸膜腔内无气体,有一层厚约10μm的浆液,一方面有润滑作用、减少摩擦,另一方面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紧贴。
胸膜腔把肺与胸廓两个弹性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不具有主动张缩能力的肺可以自如地随着胸廓变化而变化。
•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简称胸内压,又称胸膜腔负压,在呼吸过程中呈周期性波动。
平静呼气末约为-5~-3mmHg,平静吸气末约为-10~~-5mmHg。
在用力呼吸或通气阻力增高时,胸膜腔内压变化幅度显著增大。
例如关闭声门用力吸气时,肺内压明显降低,胸膜腔内压可降至-90mmHg;用力呼气时,肺内压明显升高,胸膜腔内压可升高到110mmHg。
•吸气时肺扩大,肺弹性回缩力增大,胸膜腔内压减小(即负压增大)。
呼气时肺缩小,肺弹性回缩力减小,胸膜腔内压增大(即负压减小)。
•跨肺压(transpulmonary pressure)定义为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是肺组织受到的净压力。
单位跨肺压引起的容积变化(ΔV/ΔP)称为顺应性(compliance),顺应性大则表示其可扩张性大,即在较小的跨壁压作用下就能引起较大的腔内容积改变,因而弹力较小。
食管压(oesophageal pressure)常用于近似胸膜腔内压•婴幼儿由于肺与胸廓的自然容积相差不大,肺扩张不大,肺弹性回缩力较小,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差别很小(即负压较小)。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胸膜腔内压逐渐小于大气压(即负压逐渐增大)。
•一旦胸膜破裂,胸膜腔与大气相通,胸膜腔内压等于大气压(负压消失),肺将因其本身的弹性回缩力而塌陷。
胸廓的呼吸运动不再能引起肺的张缩,静脉和淋巴回流也将受阻。
1.2 肺通气的阻力1.2.1 弹性阻力弹性阻力(elastic resistance)是指弹性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外力作用的力。
弹性阻力的大小可用顺应性的高低来衡量,顺应性大则弹性阻力小。
肺纤维化(fibrosis)时,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
肺气肿(emphysema)时,肺组织弹性成分大量破坏,顺应性增加,弹性阻力降低。
•肺的弹性阻力:即肺的弹性回缩力,是吸气时的阻力,也是呼气时的动力。
o肺组织本身的弹性成分所产生的弹性阻力仅占肺的弹性阻力的1/3,而肺泡表面张力占2/3。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源自肺泡内衬液与肺泡气之间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层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使肺泡液-气界面有使液体表面收缩至表面积最小的趋势。
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气泡中央,阻碍肺泡的扩张。
表面张力产生的附加压力可用Laplace定律计算:附加压力=2×表面张力/气泡半径()。
相同表面张力下,肺泡半径越大,压力越小。
o肺泡内存在具有降低表面张力作用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主要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极性端插入液体层,非极性端朝向肺泡腔,形成单分子层,减弱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且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
如果没有该物质,小肺泡内气体容易进入大气泡,导致小肺泡塌陷。
此外,肺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吸气阻力;减少肺组织液的生成,防止肺水肿。
对于一弯曲液面,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球心。
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达到平衡时液面内部的压力P2应大于外部压力P1,P2与P1之差即为表面张力产生的附加压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来自于胸廓的弹性成分。
1.2.2 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黏滞阻力和气道阻力,以气道阻力为主。
惯性阻力(inertial resistance)是气流在发动、变速、换向时因气流和组织的惯性所产生的阻止肺通气的力。
黏滞阻力(viscous resistance)来自呼吸时组织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的摩擦。
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来自气体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间的摩擦,可用维持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所需要的压力差(ΔP/Q)来表示。
•上呼吸道是气道阻力的主要部位,张口呼吸或气管插管时可使气道阻力大幅度降低。
•口径小于2mm的小细支气管仅占总气道阻力的10%左右,因而小气道病变常悄悄发展而不易被觉察,待症状明显时往往已成为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气道阻力受气流速度(速度越快阻力越大)、气流形式(湍流阻力大于层流,雷诺数>2000易发生湍流。
氦-氧混合气取代常规的氮-氧混合气进行机械通气可减少湍流)和气道管径(管径越大阻力越低)的影响,其中以气道半径的变化最为重要。
影响气道半径的因素有:o肺实质的牵拉作用。
小气道壁上的纤维与肺泡壁的纤维彼此穿插,对气道壁发挥牵拉作用。
吸气时肺容积增大,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增强,管径增大。
o跨壁压。
吸气时胸膜腔内压减小(即负压增大),气道跨壁压增大,管径扩大,阻力降低。
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增大(即负压减小),但正常呼气时气道内压不会低于胸膜腔内压,气道保持通畅;用力呼气时气道内压低于胸膜腔内压,气道塌陷,阻碍呼气,称为气道的动态挤压(dynamic compression)。
o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呼吸道平滑肌接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
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平滑肌收缩,使气道黏膜腺体分泌增多,不利于气道通畅。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β2受体引起气道平滑肌舒张。
吸气时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气道阻力降低;呼气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气道阻力增大。
o体液因素的作用。
儿茶酚胺类物质、PGE2等可引起气道平滑肌舒张,组胺、白三烯、内皮素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
2 肺通气功能评价通气功能障碍分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所致的通气不足)和阻塞性通气障碍(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的通气不足)。
2.1 肺容积和肺容量•肺容积(pulmonary volume):肺内气体的容积,分为四个部分。
o潮气量(tidal volume, TV):每次呼吸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人约500mL。
o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
正常人约1500~2000mL。
o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