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
强夯地基的施工要点与要求
强夯地基的施工要点与要求强夯地基是一种利用重锤冲击地基土,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地基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地基的施工要点与要求,主要包括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安全措施等方面。
一、施工前准备1、确定施工方案在强夯地基施工前,需要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确定强夯施工方案,包括夯锤重量、冲击能量、夯击次数、夯点布置、夯击遍数等参数。
2、确认地基土质强夯地基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地基。
在施工前,需要对地基土质进行确认,以便选择合适的强夯参数。
3、制定施工计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强夯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人员配备、材料需求、机械配置等,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二、施工过程1、清理场地在强夯地基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包括清除杂物、整平场地等,确保夯击能均匀传递。
2、安装夯锤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夯锤重量和形状,安装在起重机上,确保夯锤能够自由落下。
3、设定夯击能量根据地基土质和设计要求,设定合适的夯击能量,确保有效加固地基。
4、进行强夯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参数,进行逐点夯击,每夯击一次后,将夯锤提起一定高度,再重复进行夯击,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三、质量检测1、地基承载力检测在强夯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可以采用静载试验、动力触探等方法进行检测。
2、地基沉降观测在强夯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要对地基进行沉降观测,记录沉降数据,分析沉降规律,确保地基稳定。
3、质量验收标准强夯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等。
验收内容包括夯击能、夯击次数、夯点间距、加固深度等方面。
四、安全措施1、安全教育培训对参与强夯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
2、安全施工方案在强夯地基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强夯地基质量验收标准
强夯地基质量验收标准一、一般规定1. 施工单位应在强夯施工前,按照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高层建筑不应少于2个,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可按场地类型(如几栋建筑的土质条件相同、基础面积大小相近者)分别选取。
2. 试夯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1)建设单位应提供当地实测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应标明分层位置及地下水情况)。
(2)原有地下管线或地下构筑物的位置图、对原有地下管线或地下构筑物的要求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3)强夯范围内的障碍物清理要求及对施工中对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安全性的要求。
(4)强夯施工所需的土方、填料来源及运输条件,施工现场用水、用电条件及施工作业面要求。
(5)试夯区实测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强夯参数、强夯分区、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和间隔时间等。
(6)试夯效果检测方法及检测报告。
3. 试夯区范围应根据建筑物平面布置确定,并应大于建筑物基础平面面积。
试夯区长度应根据建筑物长度和宽度确定,可取4~5倍的基宽。
试夯区应选在地下管线较少,地形平坦的地区,并应便于试夯施工。
4. 试夯施工前应编制试夯施工方案,明确强夯设备、人员组织、夯击遍数、落距、夯击能量、孔隙水压力观测、分区范围、检测方法等,并绘制试夯区平面布置图及强夯分区图。
5. 试夯前应对强夯设备进行测试,保证落距、能量等满足设计要求。
落距偏差不得超过±300mm;单击能量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
6. 落锤应保持平整,锤底面中心与落距偏差不得大于50mm。
7. 试夯前应按设计要求在试夯区设置若干个水准观测点,并记录初始高程。
8.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确定最佳夯击能,并采用相同的夯击能进行试夯。
在试夯过程中,除应对各参数进行记录外,还应对开夯前锤顶的高度、每次沉降的高度及平均沉降量进行记录,并绘制相应的曲线图。
曲线图包括单孔沉降随孔深的变化曲线和多孔沉降随孔深的变化曲线。
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地基加固工程是指为保证建筑物或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对原有地基进行处理和加固的技术措施。
为确保地基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
本文将介绍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规范。
一、验收前准备工作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验收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材料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设备检查:检查施工所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好,并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测和校准。
3. 数据准备:验收人员应准备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包括工程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施工记录等。
二、验收内容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工艺:对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包括加固方法、施工步骤、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等。
2. 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查,包括土壤密实度、地基沉降量、基坑排水情况等。
3. 施工记录:检查施工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记录、质量检测结果等。
4. 安全防护: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工程造价: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和人工费用是否符合预算要求。
三、验收方法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可采用以下方法:1. 目测法:通过目测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2. 试验法:进行必要的试验,如密度试验、沉降观测等,以验证施工质量是否达标。
3. 抽样检查: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工艺进行抽样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4. 文件审核: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文件进行审核,确保其完整准确。
四、验收标准地基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定,可参考以下标准:1. 相关行业标准:根据地基加固工程相关行业标准,评定施工质量是否达标。
2. 工程设计要求:对照工程设计文件,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和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土建工程验收规范:参考土建工程验收规范,评定地基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
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合格与否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确保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需要对地基处理的工艺进行规范。
地基处理是建筑地基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在验收标准中需要详细规定地基处理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材料要求等,确保地基处理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
其次,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需要对地基基础的质量进行检验。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在验收标准中需要规定对地基基础的材料、尺寸、强度、成型质量等进行详细的检验要求,确保地基基础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此外,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还需要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
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因此在验收标准中需要规定对地基基础的施工工艺、施工质量进行详细的评定要求,确保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最后,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还需要对地基基础的验收标准进行规定。
地基基础的验收标准是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最后一道关口,其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地基工程的质量。
因此,在验收标准中需要规定地基基础的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确保地基基础的验收合格。
综上所述,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合格与否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对地基处理的工艺、地基基础的质量、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从而保障建筑地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强夯工程施工规范
强夯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为了规范强夯工程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 50202-2018)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强夯施工。
1.3 强夯工程施工应遵循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本规范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
二、施工准备2.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编制强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施工措施,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2.2 施工单位应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3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要,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
2.4 施工单位应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密切配合,共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三、施工工艺3.1 强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平整,确保施工场地符合要求。
3.2 强夯施工应按照预定的夯点布置图进行,夯点位置、间距、深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强夯施工应采用合适的起重机械和夯锤,确保夯锤质量、落距和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3.4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夯击效果和设计要求,适时调整夯击参数。
3.5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4.2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进行质量检查。
4.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4.4 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反馈施工中的问题,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提供依据。
五、施工安全5.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5.2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防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强夯工程施工要求(3篇)
第1篇一、概述强夯法是一种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在强夯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二、施工准备1. 工程勘察:在施工前,必须对地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基的土质、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基本情况,为强夯施工提供依据。
2.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强夯施工方案,包括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次数、夯点布置等。
3. 施工设备:准备符合要求的强夯设备,如强夯机、夯锤、起升卷扬机构等,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4. 施工人员: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施工要求1. 施工顺序: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依次进行夯击,确保施工顺序合理。
2. 夯击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每点的夯击次数,确保夯击次数符合要求。
3. 夯击落距:根据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夯击落距,确保落距符合设计要求。
4. 夯点布置:按照施工方案,合理布置夯点,确保夯点间距和布置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5. 夯击速度:控制夯击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确保施工质量。
6. 监测与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施工参数,如夯击次数、落距、夯击速度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
7. 安全防护: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的安全。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质量检验:施工过程中,对夯击次数、落距、夯击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4. 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安全1. 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的安全。
2.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3. 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强夯处理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利用机械力将夯击器将能量传递到土体内部,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
在强夯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确保处理效果和施工质量。
以下是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
1.地质勘察:在进行强夯处理之前,必须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通过勘察,可以了解地质条件、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位等信息,从而确定施工方案和强夯参数。
2.强夯土壤选择:强夯处理适用于一些粉砂、砂质土和砂砾土等颗粒土。
对于粘性土和细粉土等黏性土,需要先进行预处理,例如加水湿法或添加合适的掺和料来降低粘性。
3.强夯设备选择与调试:选择合适的强夯设备,包括夯击器的类型和尺寸等。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检测,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满足要求的能量输出。
4.施工平面布置:根据建筑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平面的布置。
施工平面应符合强夯处理的要求,避免局部影响施工效果。
5.强夯能量控制:强夯能量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
要根据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目标处理效果,合理调整夯击器的冲击次数、下落高度和下落速度等参数,以保证合适的能量输入。
6.夯击次数和布点密度:夯击次数和布点密度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土体类型和处理目标,夯击次数和布点密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稠密土体,夯击次数可以较少,布点密度可以较低;对于疏松土体,夯击次数和布点密度应相对较多。
7.大型强夯设备的使用:对于较大规模的强夯处理工程,可能需要使用大型强夯设备。
在使用大型设备时,要注意施工平面的承载能力和强夯能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挤压和损坏地基。
8.处理后的检测和验收:在强夯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相关的检测和验收。
通过地基的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水平位移观测等方式,评价处理的效果和施工质量,确保地基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是强夯处理施工技术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
在实际施工中,还需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调整强夯参数,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
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检验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 能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对 碎石土和砂土地基 ,其 间隔时间可取 12 ;对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 —周 土地 基 可 取 34 。 -周 质量检验的方法 ,应根据士 陛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 。对一般工 程应采用原位测试 中两种或两种 以上方法进行检验 ;对重要工程应增加 检验项 目,也可做 现场大压板 载荷试验。对液化地基 , 应做标贯试验 。 检验深度应超过设计处理深度。 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建筑物 的重要性确定 ,在简单 场地上 的一般建 筑物 、每个建筑物地基不 少于二处 。对复杂场地应根 据场地变化类型 ,每个类型不少于三处 。强夯面积超过 l0 m O0 ,每增加 l0 m应 增 加 一处 O0 2 此外 ,质量检验还包括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 记录 ,凡不符合设计要求 的应补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1 室内试验。强会施工后的处理效果可通过室内试验来判定 , ) 主要 是比 较夯前 、 夯后土的物理力学眭能指标来判定加 固 效果。这些项 目 包括 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模量 ( 压缩系数 )、孔隙 比、视密度、含水量等。 2)原位测试 。质量检验可采用岩土工程 中的原位测试方法来判定 其处理效果 ,其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件确定。一般 方法有 :十字板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 静力触探试验、旁压仪试验 、载 荷试验 、波速试验等 。村于高等级公路这种大型线形工程 ,表面波谱分
参 考文 献
[1 1胡玉定, 王燕腰 夯法适用范围的研究[ . J施工技术,09 S . 】 20 , 1
[] 向阳, 庆. 2吴 张延 软土地 基的几种 处置措施 [ . 龙江交通 科技,0 9 0 J黑 ] 2 0 ,4
3)夯点放 线定位及测量 高程 。宜用石灰或打小木桩 的方法标出夯 点 ,并测 量 场 地 高程 。 4)强夯施 工。强夯机 就位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按规定夯击次数 及控制标准 ,完成一遍夯击 。场地推平 ,测量场地高程 ,按规定 的间歇 时间。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 最后用低能量满夯 ,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 。 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 5 现场记录。强夯施工 时应对 每一夯点 的夯击能量 、夯击次数和 ) 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6)安 全措施 。注意 吊车 、夯锤 附近人 员的安全 ,为防止 飞石伤 人 ,吊车驾驶 室应加防护 网 ,起 锤后 ,人 员应在 1m以外并 带好安全 0 帽 ,严禁在 吊臀前站立。
建筑物地基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建筑物地基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建筑物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建筑物地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物地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做一详细介绍。
首先,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
勘察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地基的土质特征、地下水情况、地质构造等信息,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地基进行开挖,开挖的深度和宽度需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要做好边坡支护工作,防止坍塌导致事故发生。
其次,在地基工程的填土工程中,应严格控制填土的质量和厚度。
填土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土方,并采取适当的填筑方式和方法,保证填土均匀、密实。
填土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分层填土、浇水、夯实,以确保填土坚实牢固。
再次,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承台基础、板基等。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基础的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的尺寸、位置准确无误。
同时在基础浇筑之前,应对基础的支座及基础表面进行清扫,确保基础表面光洁无杂质。
最后,在地基工程的验收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验收人员要对地基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验收时应检测地基的承载力、沉降情况等指标,以保证地基工程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建筑物地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要求,确保建筑物地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一、基本规定1.强夯地基处理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可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强夯置换法根据适用条件和墩体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强夯置换法和强夯半置换法。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2)人工填土地基应有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资料;并应有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资料;3)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范围以及处理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资料;4)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以及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资料;5)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宜选用强夯地基处理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方案。
4.强夯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和安全施工距离应通过现场试夯振动测试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
5.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实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6.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7.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应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有关规定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
8.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9.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做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10.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工程,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软基处理施工一般规定
软基处理施工一般规定
软基处理施工一般规定
1 软基处治的施工必须确保施工质量,科学地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工地技术管理,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实施,认真做好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2 软基处治施工前,应先完成下列工作:
2.1 收集并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
2.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大纲;
2.3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
2.4 施工机械设备的调试;
2.5 必要的成桩工艺试验。
3 软基处治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措施,对常年地表积水、水塘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先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
4 软土地基处治材料的选用,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所有运至工地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妥善保管,按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工程。
5 在施工中应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和”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如发现现场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资料不符或原设计的处治方式因故不能实施需改变设计时,应及时报告并根据有关规定报请变更设计。
6 软基处治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原始记录,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软基处治施工技术水平。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时,必须制定不低于本规范水平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
7 软基处治施工,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劳保和环境保护等规定。
感谢您的阅读!。
地基强夯规范
地基强夯规范地基强夯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工程处理方法,通过机械震动力将土体密实、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强夯规范主要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施工后的验收要求等内容。
下面将介绍地基强夯规范的相关要点。
地基强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质勘察和设计,确定强夯施工的区域范围和强夯机械的类型等。
地质勘察要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和地质构造等信息,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设计要根据地基承载力和变位要求等,确定强夯的频率、能量和夯击点的布置。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夯机械的选择和调试:根据工程需求选择适当的强夯机械,确保机械性能符合施工要求。
在施工前要对机械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 强夯机械的操作:操作员要熟悉强夯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
特别要注意机械的水平度和垂直度,保证夯击的稳定和均匀。
3. 夯击参数的控制:夯击的频率和能量是影响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控制好夯击的频率和能量,以达到土层密实加固的效果。
4. 强夯点的布置和夯击顺序:强夯点的布置要根据施工要求和地质情况合理确定,避免出现空桩或交叉夯击现象。
夯击的顺序要有条理,从边缘向中心逐步夯击,保证土层均匀密实。
施工后的验收要求主要包括强夯点的密实度检测和变形观测。
密实度的检测可以通过雷速法或者静力触探法进行,测试点的布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变形观测可以通过安装沉降管或者地表变形检测仪进行,监测时间一般为夯击完成后的短期和长期观测。
总之,地基强夯是一项重要的土体工程处理方法,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施工后的验收要求能够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地基处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详解
地基处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详解地基处理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的达标与合格,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
本文将详细解析地基处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一、验收前准备地基处理施工质量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验收人员组织、验收文件准备以及工程自检等。
1. 验收人员组织地基处理施工质量验收工作由工程监理单位负责组织,包括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及质量监测人员。
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以确保验收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2. 验收文件准备验收人员需提前准备好验收文件,包括施工图纸、技术标准、相关设计文件等,以便对施工过程和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估。
3. 工程自检地基处理施工单位在验收前应对工程进行全面自检,确保施工符合设计和技术要求。
自检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采用、施工质量等方面。
二、验收范围与标准地基处理施工质量验收的范围主要包括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评估两个方面。
1. 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方案实施情况、施工工艺控制、材料使用情况等方面。
(1)施工方案实施情况验收人员需要评估施工方案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包括方案合理性、施工步骤和工艺是否按照方案进行,以及施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
(2)施工工艺控制验收人员应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包括施工设备的使用是否正确、施工序列是否符合要求、施工操作是否规范等。
(3)材料使用情况验收人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合理使用。
例如,水泥的牌号、石方填充材料的厚度等。
2. 施工质量评估施工质量评估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效果评估、质量缺陷评估等方面。
(1)地基处理效果评估验收人员需要对地基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地基沉降、承载力等指标的测量和计算,以判断地基处理的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质量缺陷评估验收人员应对地基处理工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评估,包括裂缝、渗漏等问题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性。
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引言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确保地基处理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规范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可靠性。
2. 质量验收的目的和原则2.1 目的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目的是评估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的质量,并确保施工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和标准。
2.2 原则(1)科学性原则:质量验收需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
(2)全面性原则:对地基处理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施工过程、施工质量和工程成果等。
(3)合法性原则:验收活动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确保合法合规。
(4)公正性原则:质量验收结果应公正、公平、公开,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公正行为。
3. 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3.1 准备工作(1)验收前需准备验收文件和相关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施工记录、质量监控报告等。
(2)确定验收组成员,包括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等。
(3)制定验收计划,明确验收内容、时间和地点等。
3.2 现场勘察(1)验收组成员到达施工现场,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勘察,了解施工情况和所采用的处理方法。
(2)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并对施工质量进行初步评估。
3.3 资料审核(1)对施工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包括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记录等。
(2)核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3.4 实际检测(1)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必要的实际检测。
(2)实际检测包括地基质量测试、承载力测试等,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工程质量的合格性。
3.5 检查和评定(1)根据现场勘察和实际检测结果,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和评定。
(2)评定标准可以根据地区特点和相关规范确定,包括土壤稳定性、地基承载力等。
3.6 编写验收报告(1)根据检查和评定结果,编写详细的验收报告,包括施工质量评价和存在问题的整改建议。
地基处理工程验收规范
地基处理工程验收规范地基处理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确保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统一验收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基于国家相关标准和实践经验,就地基处理工程验收规范进行详细论述。
一、前期准备工作地基处理工程验收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完备的资料整理:整理地基处理工程的相关设计文件、合同协议、图纸以及施工记录等资料,以便于验收人员对比和审核。
2. 验收人员的组织安排:确定合适的验收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以及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员等,确保验收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3. 验收工具和设备准备:准备必要的验收工具和设备,如土壤取样工具、试验设备等,以支持地基处理工程的实际验收操作。
二、验收内容和方法地基处理工程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地基加固等方面,并根据具体情况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验收。
1. 基坑开挖验收基坑开挖是地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环节,验收主要侧重于基坑开挖的尺寸、深度、坑底平整度以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验收方法包括现场勘测、测量以及对照设计文件进行对比等。
2. 土方回填验收土方回填是为了填平基坑并平整地表,验收主要关注土方回填的压实程度、均匀性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验收方法包括动态观察、土壤取样、密实度试验等。
3. 地基加固验收地基加固通常包括灌注桩、地基处理等工艺,验收主要关注加固效果和加固工艺的符合性。
验收方法包括对加固材料的试验、工艺操作的现场检查以及加固效果的动态观察等。
三、验收标准和评定方法地基处理工程的验收标准主要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具体评定方法如下:1. 根据设计要求:验收人员应根据设计文件以及相关标准,对地基处理工程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定。
如基坑开挖的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土方回填的均匀性是否符合标准等。
2. 对比现场实际:验收人员应对实际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和对比,与设计文件进行核对,以判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金昌地基强夯工程检验标准
金昌地基强夯工程检验标准地基强夯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强夯施工技术,改善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沉降能力。
以下是金昌地基强夯工程检验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工程前的准备工作:1. 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勘探,了解地基的物理性质、承载能力等信息。
2. 施工前,应清理地基表面,确保地基的平整和无碎石、杂物等障碍物。
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求:1. 施工前,需根据地基勘探报告确定夯击层数和夯击次数,并设定夯太次数的增量规定。
2. 夯击前,应将夯击机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其工作性能符合要求。
3. 夯击过程中,需根据设计要求和夯击机的工作性能,控制夯击能量,确保每次夯击的力度和深度符合要求。
4. 夯击过程中,应随时记录每次夯击的能量和位置,并制定夯击记录表。
5. 夯击过程中,需注意严禁混入泥土或灰土,同时,对局部夯击区域出现的异常情况或现象需及时处理和记录。
三、施工后的检验要求:1. 夯击完成后,需对夯击区域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夯击后地基的沉降情况。
2. 采用沉降标桩法对夯击区域的沉降进行监测,确定夯击区域的地基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 若出现沉降过大或地基承载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需进行补夯或加固处理,确保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四、验收标准:1. 夯击区域的沉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应超过设计标准的限值。
2. 夯击区域的地基承载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最小承载力。
3. 夯击工程中的记录和实测数据应齐全、准确,并按要求进行归档保存。
综上所述,金昌地基强夯工程的检验标准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求、施工后的检验要求以及验收标准。
通过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施工和检测,可以确保地基强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满足设计要求。
强夯验收标准
轻型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软基处理工程验收标准强夯地基验收标准依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主要检验项目2.3.6.1 夯锤的重量、尺寸、落距和夯点的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2.3.6.2 强夯处理后地基的强度或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施工段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地基检测报告。
一般检验项目2.3.6.3 夯击的范围、夯击顺序、夯击遍数及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2.3.6.4 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2.3.6.4 的规定。
强夯地基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表2.3.6.4轻型井点降水验收标准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轨道交通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13-2005)一、检验批及检验频率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各种降水方法每个检验批的井点数量可按表A.0.1的要求进行;当井数少于表A.0.1的规定的检验批抽检井数要求时应全数检验。
表A.0.1 检验批划分二、验收标准1 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
2 对不同的土质应用不同的降水形式,表7.8.2为常用的降水表7.8.2 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3 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4 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5 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
6 降水与排水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7.8.6的规定。
表7.8.6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强夯施工规定
强夯施工规定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6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6.1一样规定6.1.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操纵要求不严的工程。
6.1.2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成效。
6.1.3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依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6.2设计〔Ⅰ〕强夯法6.2.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依照现场试夯或当地体会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体会时可按表6.2.1预估。
表6.2.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6.2.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以下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kN·m时为20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6.2.3夯击遍数应依照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纳点夯2~3遍,关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纳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6.2.4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刻间隔,间隔时刻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刻。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依照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关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刻不应少于3~4周;关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6.2.5夯击点位置可依照基底平面形状,采纳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
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基(软基)处理强夯施工基本规定及施工验收要求一、基本规定1.强夯地基处理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可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强夯置换法根据适用条件和墩体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强夯置换法和强夯半置换法。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2)人工填土地基应有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资料;并应有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资料;3)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范围以及处理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资料;4)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以及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资料;5)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宜选用强夯地基处理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方案。
4.强夯施工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和安全施工距离应通过现场试夯振动测试确定,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
5.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实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6.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7.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应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和埋深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有关规定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
8.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9.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做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10.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工程,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1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对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工程,经强夯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
13.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工程监理,施工结束后应按本规程的规定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
二、强夯试验1.采用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应进行强夯试验;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确定合适的强夯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
2.强夯试验应达到下列要求:1)确定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确定处理后地基土的强度、承载力和变形指标;2)确定合适夯击能、夯锤尺寸和落距等施工参数;3)校核强夯后场地的平均沉降量或抬升量;4)确定夯点间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和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5)确定强夯施工停夯标准等施工质量控制指标;6)了解强夯施工振动、侧向挤压等对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影响,确定与周边工程的安全施工最小距离。
3.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工程规模、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等确定,强夯试验面积不应小于20m×20m;应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实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待强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4.强夯能级可按下列要求划分:1)低能级:小于4000KN·m;2)中等能级:4000KN·m~6000KN·m;3)高能级:6000KN·m~8000KN·m;4)超高能级:大于8000KN·m。
5.强夯地基处理过程中应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三、强夯法1.强夯法适用于碎石土、砂土、非饱和细粒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的处理,对含有良好透水性夹层的饱和细粒土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
对采用桩基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液化地基、填土地基、欠固结地基,可先用强夯法进行地基预处理,再进行桩基施工。
2.强夯夯点布置形式可根据基础形式、地基土类型和工程特点等因素,选用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形式。
1)当根据基础形式布点时,可采用等腰三角形、矩形等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应调整夯点间距,使基础桩距为夯距的整数倍;②应保证基础中心位置或轴线上有夯点,同时基础外扩宽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条的规定;2)当不考虑基础形式布点,宜采用正三角形、正方形布点。
3)湿陷性黄土地基布点宜采用对称、均匀性较好的正三角形、正方形布点。
3.夯点间距宜为锤径的1.2倍~2.5倍。
低能级时宜取小值,高能级及考虑能级组合时宜取大值。
当布点形式为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时,夯点间距可按表A取值。
表A不同能级夯点间距经验值注:正三角形布点时取大值,正方形布点时取小值。
4.强夯法施工工艺设计应根据地基土类型、地基处理要求及经济技术比较,采用下列组合:1)按点夯、复夯、满夯的工艺组合:①点夯可一遍完成,也可隔行或隔行隔点分遍完成;②当点夯夯坑深度过大时,应增加一遍复夯,复夯能级可取主夯能级的1/2或按夯坑深度确定。
2)按不同能级组合:高能级处理深层,中能极处理中间层,低能级处理浅层,满夯处理表层的组合。
5.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确定,并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1)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不宜大于设计值;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应因夯坑过深发生提锤困难。
6.最后两击夯沉量平均值的设计值应通过试夯确定。
7.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应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决定,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8.满夯能级应根据点夯后地表扰动层的厚度确定,满夯可一遍或隔行分两遍完成,夯击时点与点之间宜搭接1/4锤径。
满夯的击数可根据设计地基承载力确定,当地基承载力在150KPa~250KPa时,满夯击数不宜低于4击。
9.满夯后的地表应加一遍机械碾压,以满足地基土的压实度要求。
10.强夯地基处理范围应大于工程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础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
11.强夯法应预估地面的平均夯沉量,并在试夯时予以校正。
场地起夯面标高应根据场地夯后的平均夯沉量和夯后地面的整平设计标高确定。
夯后的地面整平标高应根据场地的使用要求、基坑开挖时的土方平衡确定,宜高于基底设计标高0.5m以上。
12.强夯法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13.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四、强夯置换法1.强夯置换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等软塑~流塑的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地基处理。
2.强夯置换墩的深度应由土层条件决定,应穿透软土层到达硬质土层上,置换墩体深度不宜超过7m;采用柱锤时不宜超过10m。
3.强夯置换法的单击夯击能和置换深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4.墩体材料可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建筑垃圾等硬质粗颗粒材料,填料中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最大粒径不应大于800mm。
5.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墩体应穿透软弱土层,并达到设计墩长;2)累计夯沉量应为设计墩长的1.5倍~2.0倍;3)最后两击的夯沉量平均值不应大于试夯确定的设计值,6.墩位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根据基础形状与宽度相应布置。
7.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夯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倍~3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倍~2.0倍。
墩的计算直径可取夯锤直径的1.1倍~1.2倍。
8.当墩间净距较大时,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较好时,可适当增大墩间净距。
9.强夯置换处理范围应符合本规程第三.10条的规定。
10.墩顶应铺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墩体相同,粒径不应大于100mm。
11.强夯置换设计时,应预估地面抬升值,并在试夯时予以校正,起夯面标高和夯后整平标高应符合本规程第三.11条的规定。
12.强夯置换法试验方案的确定,应符合本规程第二.3条的规定。
13.确定软粘土强夯置换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可只考虑墩体,不考虑墩间土的作用,其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墩载荷试验确定。
五、强夯半置换法1.强夯半置换法适用与处理厚度较大、饱和度较高的湿陷性黄土、红粘土、一般粘性土和高饱和度的粉土地基。
2.强夯半置换的单击夯击能和置换后的处理深度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3.强夯半置换墩体深度应达到土层处理深度的1/2~2/3。
4.墩体材料应符合本规程第四.4条的要求。
5.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累计夯沉量应为设计墩长的1.5倍~2.0倍;2)最后两击的夯沉量平均值不应大于试夯确定的设计值。
6.墩位布置应按本规程第四.6条执行。
7.墩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原土的承载力选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倍~2.5倍,对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取夯锤直径的1.5倍~2.0倍。
8.当墩间净距较大时,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较好时,可适当增大墩间净距。
9.强夯半置换处理范围应符合本规程第三.10条的规定。
10.墩顶压实垫层的铺设应按本规程第四.10条执行。
11.强夯半置换设计时,应预估地面抬升值,并在试夯时予以校正,起夯面标高和夯后整平标高应符合本规程第三.11条的规定。
12.强夯半置换法实验方案的确定应符合本规程第二.3条的规定。
六、特殊土地基强夯处理1.特殊土地基包括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山区地基等。
2.软土地基处理可采用强夯置换法、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和碎(砂)石桩联合低能级强夯法等方法处理。
3.软土地基采用强夯置换法时应符合本规程第四条的规定。
4.软土地基采用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软土地基大面积强夯地基处理前,应结合勘察报告进行暗浜排查,并将沟浜塘换填。
对于地质条件特殊,且无经验的场地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夯,通过夯沉量、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监测以及夯前夯后加固效果的检测确定夯击能、夯击击数和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
2)软土地基强夯宜采用低能级、少击数、多遍夯、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施工,宜采用2~4遍进行夯击,单击夯击能可从400KN·m逐渐增大到2000KN·m以上,具体工艺参数应通过试夯来确定。
3)降水联合强夯地基处理应根据处理面积、处理深度和降水设备容量划分成若干个各自独立的降水系统,小区外围3m~4m处布置的封堵井点宜为1排~2排,井点间距宜为1m~2m。
小区内按设计加固深度、土体渗透性确定井点密度和井管深度、降水时间、降水深度。
井点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网络。
4)软土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包括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的沉降和加固区下卧层的沉降,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或土工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