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化运维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作为规范企业运维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保障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制定目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在于规范企业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工作,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提高信息系统的可用性:通过运维管理制度的规范,确保信息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降低系统故障风险,减少业务中断。

2. 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制度的要求,防范网络威胁和安全漏洞,保障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防止信息泄露。

3. 优化人员资源配置:通过规范运维管理流程,提高运维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确保人员能够专注于对信息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三、适用范围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和部门,包括信息技术部门、运维团队以及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

制度的遵守是每个岗位职责的一部分,涵盖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维、更新和优化等方面。

四、基本原则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制度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确保企业运维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客户至上原则:制度应围绕客户需求,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可用性,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3. 风险管理原则:制度应针对运维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计划,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4. 持续改进原则:制度应定期评估和修订,随着技术和行业发展的变化,不断提升信息化运维管理水平和能力。

五、具体内容1. 运维团队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明确各级运维团队的管理层次、职责和工作流程,包括故障处理、维护保障、系统优化等方面。

2. 运维流程管理:规定信息系统日常运维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设备巡检、系统备份、变更管理等,确保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范文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范文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范文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总则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的信息化运维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性而制定的,适用于所有相关的信息技术系统。

二、制度的目的1. 统一信息化运维管理,保障信息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3. 提升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4. 规范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三、职责与权限1. 运维部门负责信息化运维工作的规划和实施。

2. 运维部门负责制定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3. 运维部门负责信息技术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4. 运维人员有义务按时解决各类信息化运维问题,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四、运维管理流程1. 运维需求收集与分析(1)根据用户需求,收集信息化运维需求。

(2)分析需求,制定运维计划,并与用户协商确定。

2. 运维计划制定与实施(1)制定详细的运维计划,并进行包括运维任务划分、运维人员分配等工作。

(2)执行运维计划,按时完成各项运维任务,并做好记录和汇报。

3. 运维问题处理与解决(1)及时响应用户的运维问题反馈,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2)若有严重问题,及时召集相关人员组成应急小组解决。

4. 运维工作的评估与总结(1)定期评估信息技术系统的运行情况,优化运维流程。

(2)总结运维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并组织实施。

五、信息安全1. 信息安全管理(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信息安全处理流程。

(2)对关键信息系统进行定时巡检和备份,做好数据和系统的安全保护。

2. 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1)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操作规范和责任意识。

3. 安全事件管理(1)建立安全事件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响应安全事件。

(2)制定安全事件处理流程,确保安全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

六、监督与考核1. 运维工作的监督(1)运维部门负责对运维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业务运营中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高效运维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详细阐述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制度概述1. 目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数据安全,提高信息化运维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运维管理人员。

3. 关键原则a. 规范化:所有信息化运维管理行为必须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流程,确保运维工作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b. 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任何违背信息安全原则的行为都将被严厉制裁。

c. 高效性:提高信息化运维团队的工作效率是制度的核心目标,通过科学管理和优化流程来实现。

三、制度具体内容1. 运维责任a. 定义不同角色的运维责任和权限,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b. 建立运维工作台账,记录运维人员的工作记录和问题处理过程。

2. 运维流程a. 制定信息系统运维流程,包括日常巡检、故障处理、变更管理、性能优化等环节,确保运维工作有序进行。

b. 设立运维问题反馈渠道,及时收集用户反馈和问题,并进行记录和跟踪。

3. 信息安全管理a. 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密码管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内容,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b. 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机制,对系统漏洞和安全威胁进行及时处置和修复。

4. 运维绩效评估a. 建立运维绩效考核指标,评估运维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质量水平。

b. 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对绩效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并对绩效不达标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

四、制度实施步骤1. 制定制度草案:由信息化运维管理团队起草制度,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 评审修改:邀请专业人士对制度草案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3. 内部宣贯:将制度正式发布,并通过内部培训、会议等形式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解读。

信息化运维人员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化运维队伍建设,规范运维人员的行为,提高运维工作质量,确保信息化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信息化运维部门所有人员。

第三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四条信息化运维人员职责:1. 负责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升级优化等工作;2. 参与信息化项目实施,对项目进行技术支持和保障;3. 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安全监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4. 收集用户反馈,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5. 参与制定和实施运维管理制度,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第五条信息化运维人员权限:1. 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必要的操作和维护;2. 对系统故障进行处理,必要时可暂停系统服务;3. 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安全监控,发现安全隐患有权采取措施;4. 对运维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培训与考核第六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七条信息化运维人员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

1. 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奖惩的依据;2. 平时考核:根据工作表现、完成情况、问题处理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四章工作流程与规范第八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按照以下工作流程进行运维工作:1. 收集问题:及时发现、收集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2. 分析问题: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原因;3. 处理问题:根据问题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4. 验收问题: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第九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遵守以下规范: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2.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系统维护,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3. 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4. 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开展信息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章奖惩与问责第十条对表现优秀的运维人员,公司给予奖励;对工作失误或违反规定的运维人员,公司给予相应处罚。

信息化运维人员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人员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人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经营单位信息化运维人员管理制度是为规范经营单位信息化运维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信息化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和信息资产安全,依法合规开展信息化运维工作和信息资产保护,明确信息化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利,保证经营单位信息化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经营单位的信息化运维人员,包括信息技术人员、网络运维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等信息化运维相关人员。

第三条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化运维人员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体系,保证信息化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合规开展信息化运维工作,积极保护信息资产,切实维护国家和单位利益,做到依法合规、勤勉尽职、保密合规、独立公正、诚实守信。

第五条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运维人员的岗位设置,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针对不同级别的信息化运维人员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二章信息化运维人员管理第六条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化运维人员的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化运维人员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

第七条信息化运维人员的招聘、任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的程序进行,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第八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当熟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第九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确保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的安全。

第十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当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滥用职权,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从事与工作职责无关的活动。

第十一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当遵守职业操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恪尽职守,不得与客户发生不当关系,严禁索取回扣和贿赂,坚决抵制各种非法活动。

第十二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保持与信息化行业的同步发展。

第十三条信息化运维人员应当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客户的隐私信息,不得泄露涉密信息,不得利用公司资源为他人谋取私利。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信息化运维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运行维护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信息化运维管理在企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具备一套完善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度的价值和意义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建立将为企业提供以下价值和意义:1. 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制度化的运维管理能够规范运维工作流程,减少人工失误和差错,有效降低系统故障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制度化的运维管理能够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及时监测和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其他安全风险的发生。

3. 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

通过制度化的运维管理,可以规范运维人员的工作行为,明确职责和权限,减少冗余操作和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4. 降低运维成本。

制度化的运维管理可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制度内容1. 运维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1)设立信息化运维部门,明确部门职责和权限。

(2)划定各级运维岗位职责,并明确各岗位职责的交互关系和协作机制。

2. 运维工作流程(1)确定运维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报障处理、变更管理、巡检维护、备份恢复等环节,并明确各环节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人。

(2)建立预案和紧急响应机制,应对突发事件和系统故障,并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3. 运维质量管理(1)确定运维质量指标和评估方法,对运维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

(2)建立运维问题跟踪和改进机制,持续改进运维工作质量。

4. 运维安全管理(1)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操作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将安全意识教育纳入运维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渗透测试。

5. 运维资源管理(1)对运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备等。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化运维管理,提高信息化运维效率,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方面。

第三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信息化部门,具体负责人为信息化部门主管。

第四条本制度的执行应遵循“规范、严格、高效、便捷”的原则。

第二章运维管理的组织机构第五条信息化部门是公司信息化运维管理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公司内部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升级、优化、备份、恢复、安全防护等工作。

第六条信息化部门应当设立运维管理小组,负责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

第七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设立小组长,负责小组的日常管理和运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八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按照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子小组,分别负责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方面的运维管理工作。

第三章运维管理的职责和义务第九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第十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和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第十二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制定相应的备份和恢复计划,及时备份和恢复系统数据,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者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第四章运维管理的工作流程第十五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按照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进行运维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运维管理工作的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环节:一、日常监控和故障处理;二、系统维护和升级;三、备份和恢复;四、安全防护;五、培训和指导。

第十七条运维管理小组应当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规范和标准化,确保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稳定、提高运维效率、增强安全性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包括了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应急响应和绩效评估等内容,是信息化运维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指南。

一、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1.建立信息化运维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设立信息化运维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协调资源,指导和监督运维工作。

二、工作流程1.故障报告和处理:对系统故障进行记录、及时报告,指定责任人进行问题排查和解决。

2.变更管理:对系统的变更进行评估、控制和追踪,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影响的可控性。

3.配置管理:对系统配置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系统配置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4.资源管理:对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等运维资源进行管理,包括采购、入库、领用、报废、维修等环节。

5.优化实施:定期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三、应急响应1.建立应急响应小组,明确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制定应急响应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灾难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业务连续性计划等内容,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业务。

四、绩效评估1.建立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和评估,评估运维团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定期组织评估和审查,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带来以下好处:1.提高运维效率: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减少工作失误和重复劳动,提高运维效率。

2.增强安全性: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安全事件,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提升运维水平:通过定期的演练和优化实施,能够不断提升运维团队的技能和水平,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降低风险:通过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减少因变更导致的故障,降低系统风险。

在制定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信息化运维的特点和要求,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确保能够顺利地实施和执行。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篇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三、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2.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

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

四、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5.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信息化办公室。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架构一、运行维护组织1.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

作为信息化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

2.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

在管理层面,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运维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手动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运维发展的需要,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定义、实施步骤、意义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定义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现代化、规范化运维管理模式,是指在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应用、设备等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的一种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包括运维管理流程、人员培训、系统规范、技术支持等内容,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对企业信息系统最大程度的保障和管理。

二、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经历以下步骤:1. 制定运维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运维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所需的运维管理制度,明确制度的具体内容、管理流程、任务分工等要点。

2. 建立管理平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平台。

管理平台应具备统计分析、数据备份等功能。

3. 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的运维管理体系,制定规范化的文档和制度,明确运维管理的各项细节事项,确保运维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 培训运维人员建立培训方案,对企业运维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定期对运维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运维能力。

5. 统计分析与数据备份统计分析采取数据采集、运维数据人工标注等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同时,针对运维数据建立适当的数据备份机制进行重要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三、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意义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其重要意义:1. 提升企业信息化运维效率传统的手动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可以通过自动化、规范化的方式提高运维效率,减少人力投入,提升企业运维效率。

2. 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能够全面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系统出现问题的几率,从而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维管理制度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企业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运维管理流程,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维效率。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技术故障和事故,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持续性。

三、制度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运维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备的维护、软件系统的更新、网络环境的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四、制度内容4.1 运维人员职责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运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但不限于:- 设备巡检与故障排除- 软件安装与配置- 网络安全防护- 数据备份与恢复- 服务请求响应和处理4.2 运维工作流程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规定了一套完整的运维工作流程,包括:- 问题报告与处理- 事故应急响应- 变更管理- 授权与审计4.3 资源管理该制度明确了对于信息化运维所需资源的统一管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许可证、网络设备等,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管。

4.4 安全管理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明确了一系列安全管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和管理- 用户权限的管理-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漏洞扫描与修复4.5 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该制度强调了运维工作的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包括定期的工作报告、运维工作效率的评估、问题管理和改进建议的收集等。

五、制度执行与监督5.1 制度执行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执行由企业内部的运维团队负责。

制度执行人员应确保所有的运维工作都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5.2 制度监督企业内部设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监督员,负责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制度的评估和改进。

六、结论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制度之一。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出现是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运维效率,确保信息安全。

二、目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规范、高效的运维流程,明确责任分工,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三、主要内容1. 运维团队的组织和人员配备1.1 运维团队的组织架构1.2 运维人员的职责和要求1.3 运维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2. 运维流程和操作规范2.1 问题报告和处理流程2.2 变更管理流程2.3 故障应急响应流程2.4 安全漏洞处理流程3. 设备和工具管理3.1 设备资产管理3.2 工具和软件的选用和管理3.3 设备维护和巡检计划4. 安全管理4.1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4.2 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4.3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理5. 性能监控与优化5.1 系统性能监测和分析5.2 性能优化策略5.3 定期性能评估和报告6. 信息系统更新和升级6.1 软件更新和升级管理6.2 硬件升级和替换计划6.3 定期系统版本迭代计划7. 信息化运维管理绩效评估7.1 运维绩效指标的制定7.2 运维绩效评估的周期和方法7.3 运维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改进四、责任与监督为了确保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同时,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计,评估运维管理的合规性和效果。

五、总结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提高运维效率。

遵循规范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合理布局人员与资源,实现信息化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电脑、服务器等信息化设备的依赖越来越高,信息化运维成为了企业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障信息化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信息化设备的保障能力,制定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管理制度的定义与意义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即针对企业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制定的一系列规定与操作手册。

其目的是规范企业的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行为,提高运维效率,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资产的安全。

三、制度要素1.制度的宗旨和目的:明确信息化运维管理的目标,明确对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的保护。

2.信息化运维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信息化运维管理的基本原则,如风险管理、服务导向、质量保障等。

3.管理制度的服务范围:明确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服务范围及使用对象。

4.管理制度的管理架构:明确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组织架构,包括职责分工及沟通模式等。

5.管理制度的流程:明确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管理流程、维修流程、计划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等。

6.管理制度的工作规范:明确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各项规范,如安全规范、故障排除规范、备份规范等。

7.管理制度的工作要求:明确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工作指标。

8.管理制度的质量控制:明确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评估指标。

9.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明确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监督机制。

四、管理制度的执行1.制度的宣传:通过内部邮件、公告板、企业内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员工对制度的认知。

2.制度的培训:通过对员工定期进行制度培训,确保员工对制度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执行。

3.制度的检查:通过规定的检查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纠正。

4.制度的评估:对制度执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五、总结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帮助企业规范信息化设备运维管理的行为,提高运维效率,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资产的安全。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信息化运维管理工作,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1. 公司设立信息化运维部门,负责公司所有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

2. 信息化运维部门根据业务需求设立不同的运维团队,例如网络运维团队、硬件运维团队、软件运维团队等。

三、运维管理流程1. 运维管理的核心流程为:监控、预警、故障处理、优化改进。

2. 监控: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监控,包括网络流量、硬件运行状态、软件运行状态等。

3. 预警:针对监控到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处理,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4. 故障处理:一旦出现故障,应立即启动故障处理流程,及时排除故障,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5. 优化改进:根据运维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改进,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四、运维管理工作内容1. 网络运维(1)负责公司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2)保障公司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范网络攻击和漏洞利用。

2. 硬件运维(1)负责服务器、存储、机房设备等硬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保障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进行故障处理和维护。

3. 软件运维(1)负责公司各类软件的安装、配置、升级和维护。

(2)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加固,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数据库运维(1)负责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

(2)保障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范数据库被攻击或泄露。

5. 应用运维(1)负责公司各类业务应用的维护和管理。

(2)保障业务应用的稳定运行,及时处理业务应用的故障和问题。

六、运维管理的技术支持1. 运维管理工作需要技术支持,包括监控系统、故障处理系统、性能分析系统等。

2. 信息化运维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确保运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运维管理的安全措施1. 运维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公司的信息资产和业务数据。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公司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保障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与信息化系统相关的运维活动。

二、运维组织与职责(一)设立信息化运维小组,负责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

小组成员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等。

(二)系统管理员负责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装、配置、维护和升级,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网络管理员负责公司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确保网络的畅通和安全。

(四)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备份、恢复和优化,保证数据库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三、运维流程(一)事件管理1、对各类信息化事件进行记录,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症状、影响范围等。

2、按照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确定处理优先级。

3、及时处理事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4、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问题管理1、对事件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2、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

3、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变更管理1、对信息化系统的变更需求进行评估和审批,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制定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步骤、风险评估和回退方案等。

3、按照变更计划实施变更,并对变更的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

4、对变更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形成变更管理文档。

(四)配置管理1、建立信息化系统的配置管理数据库,对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等配置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2、对配置信息的变更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配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定期对配置信息进行审计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运维服务级别管理(一)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和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服务级别。

(二)针对不同的服务级别,制定相应的服务指标和响应时间要求。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总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支撑。

为了保障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运维服务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信息化系统的运维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施等。

二、运维组织与职责1、设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小组,负责统筹和协调信息化运维工作。

小组成员包括运维负责人、技术支持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

2、运维负责人的职责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和流程。

组织和协调运维资源,保障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运维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3、技术支持人员的职责负责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

协助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工作。

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4、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和执行信息安全策略,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监测和防范网络攻击、病毒等安全威胁。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

三、运维流程管理1、事件管理用户通过指定渠道报告信息化系统的故障和问题。

运维人员及时响应,对事件进行分类和登记。

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处理优先级。

及时解决事件,并向用户反馈处理结果。

2、问题管理对重复出现或具有普遍性的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制定解决方案,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跟踪。

3、变更管理任何对信息化系统的配置、参数、架构等的变更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

变更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评估,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和回退方案。

变更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记录,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

变更后对系统进行验证和评估,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4、发布管理制定软件和系统的发布计划,包括版本号、发布时间、发布范围等。

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稳定性和兼容性。

按照发布计划进行发布,并及时通知相关用户。

四、运维资源管理1、硬件资源管理建立硬件设备台账,包括设备名称、型号、配置、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信息化运维是指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信息系统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全面的监控、维护和优化。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规范信息化运维工作,并提高信息化运维管理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本文将从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制定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信息系统存在诸多风险和问题,如系统故障、网络安全漏洞等。

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很难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必要性:1.规范运维流程:信息化运维涉及多个环节,如系统监控、故障处理、安全防护等。

制定管理制度可以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要求,规范运维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服务质量: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可以要求运维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工作,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防范风险:制定管理制度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措施,早期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减少系统故障和安全事件的发生。

4.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可以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二、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运维组织架构:明确运维部门的职责和人员配置,制定工作分工和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的运维团队。

2.运维管理流程:明确信息化运维的流程与方法,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变更管理、问题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3.运维服务级别协议:制定运维服务级别协议,明确对内部部门或外部客户的服务水平承诺,包括响应时间、故障处理时间、服务可用性等指标。

4.运维工具和技术:规定使用的运维工具和技术,包括监控系统、故障处理工具、安全防护软件等,确保运维人员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技能。

5.运维人员素质培养:制定运维人员培训计划和考核体系,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单位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单位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化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化系统,包括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应用软件等。

第三条信息化运维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确保系统稳定运行;3.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 加强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小组,负责信息化运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信息化运维管理小组下设以下岗位:1. 运维经理:负责信息化运维工作的全面管理,制定运维策略和计划;2.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配置、优化、升级、备份等工作;3. 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配置、优化、故障处理等工作;4.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维护、备份、恢复等工作;5. 应用软件管理员:负责应用软件安装、配置、升级、故障处理等工作。

第六条各岗位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确保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

第三章运维流程第七条信息化运维工作应遵循以下流程:1. 监控: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 故障处理:针对异常情况,迅速定位故障原因,进行修复;3. 预防性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预防故障发生;4. 系统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5. 安全管理:加强系统安全管理,防止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第八条运维人员应按照流程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

第四章运维保障第九条加强信息化运维队伍建设,提高运维人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培训。

第十条建立信息化运维技术档案,记录系统配置、故障处理等信息。

第十一条购买必要的运维工具和设备,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第五章奖惩与考核第十二条对在信息化运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未按本制度执行,造成系统故障或信息安全事件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定期对信息化运维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依据。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中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和庞大。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用性,提高运维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率,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2. 原则:a. 规范性原则:制度要确保各项运维活动符合相关政府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b. 统一性原则:制度应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标准。

c. 实用性原则:制度内容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帮助运维人员高效地开展工作。

d. 过程化原则:制度要围绕信息化运维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

三、制度内容1. 运维组织架构a. 定义各个运维岗位的职责和权限;b. 设立灵活的分工,确保各个岗位之间的合作和协调;c. 设立信息化运维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体运维管理规划和决策。

2. 运维流程管理a. 制定详细的运维流程,包括故障处理、巡检与维护、配置管理等环节;b. 规定运维流程的各个阶段所需的成果物和责任人;c. 设立运维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和恢复。

3. 变更管理a. 确定变更管理的流程和规范,要求所有的变更都必须经过变更管理流程;b. 制定变更申请和变更评审的要求,保证变更的合理性和可控性;c. 进行变更的记录和跟踪,及时修正和总结变更引起的问题。

4. 问题管理a. 建立问题管理的流程和规范,明确问题的报告、分类、解决和反馈的各个环节;b. 提供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并建立知识库,方便运维人员查询和学习;c. 对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升整体的运维质量。

5. 安全管理a. 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政策和规范,确保系统能够抵御各类安全威胁;b. 建立用户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规范用户的行为;c. 对安全事件进行监测和追踪,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6. 绩效考核a. 建立科学合理的运维绩效考核体系,包括工作完成质量、运维效率和问题处理能力等方面;b. 定期进行绩效考核,为运维人员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
版本号:V1.0
文件编码:20230711
目录
第1章目的 (3)
第2章范围 (3)
第3章术语解释 (3)
第4章职责 (3)
第5章内容 (4)
5.1 IT资产运维台账 (4)
5.2 运维服务与响应 (4)
5.2.1 日常运维 (4)
5.2.2 巡检维护 (4)
5.2.3 问题跟踪管理 (5)
5.3 备份与恢复管理 (5)
5.3.1 备份管理 (5)
5.3.2 恢复管理 (6)
5.4 更新迁移管理 (6)
5.4.1 更新管理 (6)
5.4.2 迁移管理 (6)
5.5 日志与监控管理 (7)
5.5.1 日志汇聚及分析 (7)
5.5.2 性能指标监控 (7)
5.5.3 资产容量监控 (7)
5.6 风险管理 (7)
5.6.1 风险识别 (7)
5.6.2 风险管控 (8)
5.7 人员管理 (8)
5.7.1 内部人员管理 (8)
5.7.2 外部人员管理 (8)
5.8 安全管理 (9)
第1章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化运维规范化管理,保障IT资产的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为公司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支撑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2章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集团总部、各分公司、各办事处及子公司的信息化运维管理。

第3章术语解释
第4章职责
第5章内容
5.1 IT资产运维台账
IT管理部负责建立《IT资产运维台账表》记录公司所有的IT资产的情况,台账中明确资产名称、配置信息、维护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等。

在资产发生信息、状态等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台账。

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台账须明确管理责任人,做到权责明确。

正式运行环境和测试环境中的IT资产在运维台账中须分开统计,且要有明确标识。

IT运维人员对维修或报废的IT资产须记录到台账内,台账内列明维修或销毁方式、执行责任人等信息,并清除IT资产内的信息。

5.2 运维服务与响应
5.2.1 日常运维
公司全体员工如有日常运维需求,须在OA系统运维管理—IT运维下发起并规范填写《IT运维单》提交运维需求。

IT管理部负责及时安排人员提供运维服务,记录处理方法、处理结果及所用工时。

需求提交人须在处理完成后及时确认处理结果,反馈满意度情况。

对于技术复杂、条件不具备、需要多方协同解决等问题,IT运维人员应及时向IT经理汇报,并组织会议研究解决方案,IT运维人员应向用户反馈处理进度直至问题解决。

5.2.2 巡检维护
IT管理部每年年初负责制定《信息化年度巡检计划》,明确巡检范围、巡检内容、巡检频率、巡检负责人等。

巡检范围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巡检计划。

IT运维人员负责依据年度《信息化年度巡检计划》,执行具体巡检维护工作,检查IT资产的运转状态,并将巡检结果记录到《备份巡检执行记录表》内。

出现异常问题时按照5.2.3
的要求进行处理。

5.2.3 问题跟踪管理
IT运维人员对日常运维产生的问题及备份巡检维护出现的异常,根据异常问题的影响范围、宕机时间划分问题等级,按照汇报机制及时汇报给相关领导。

IT运维人员须将异常问题详细信息登记到《IT运维问题跟踪表》内,并组织会议分析讨论形成解决方案,督导相关部门或厂家对问题进行解决,跟踪问题解决后的反馈情况。

IT经理每季度组织一次问题复盘会议,总结运维经验,提高运维水平。

5.3 备份与恢复管理
5.3.1 备份管理
IT管理部每年年初负责制定《信息化年度备份计划》,明确备份范围、备份内容、备份周期、备份方式、存放位置、备份责任人等。

备份范围变化时,应及时修订备份计划。

备份范围包括设备备份、数据备份等。

备份责任人依据《信息化年度备份计划》执行备份,对备份情况进行记录,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到《备份巡检执行记录表》,并将异常问题按照5.2.3的要求进行处理。

5.3.2 恢复管理
系统发生故障且短期内无法恢复时,应采取恢复措施,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在系统需要备份恢复时,IT经理负责协调、管理备份数据及备品备件的恢复启用工作,指定运维人员制定详细的备份恢复方案并执行恢复工作,恢复完成后形成《系统恢复报告》。

IT管理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数据备份与恢复演练,对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5.4 更新迁移管理
5.4.1 更新管理
若日常运维或巡检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更新解决时,由IT管理部制定详细更新方案并执行。

系统的更新,原则上不得占用正常工作时间,以减少对用户使用的影响。

更新运维影响正常使用不超过2小时的或遇有紧急重大更新时,需要在运维开始前15分钟以有效方式通知有关部门;2小时以上的,须至少提前1个工作日向使用人员发布通知公告。

系统更新前,应在测试环境验证更新方案的有效性,验证通过后报IT经理审核,并由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正式更新,并详细记录更新情况。

在更新过程中,若系统出现无法在次日7点前解决问题时,应按照《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中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

5.4.2 迁移管理
在迁移前应制定迁移方案并做好综合评估,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做好数据备份及风险应对措施。

重要系统须做迁移前测试,并记录迁移测试数据。

测试无误后,将正式环境迁移计划与测试情况报IT管理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正式系统迁移,并对迁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跟踪处理,详细记录到《系统迁移记录表》。

在完成正式环境的系统迁移后,对原系统要进行关闭、登记处理。

在需要销毁时,需要在迁移后的正式环境正常运行半年后进行销毁操作,并做好记录。

关闭未销毁的旧系统环境,重新开启需经IT管理部部门负责人审批,同时不得将原系统数据拷贝、剪切到别处。

5.5 日志与监控管理
5.5.1 日志汇聚及分析
系统及运行平台须配置日志记录功能,日志内容应包含时间、级别标识(例如:错误、警告、信息等)、详情信息等内容,所有日志经汇聚工具系统完成筛选、分类汇总,方便查阅。

IT运维人员定期全面检查日志信息,对存在的异常信息要进行分析研讨,查找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5.5.2 性能指标监控
IT运维人员使用实时监管工具对业务服务器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带宽、应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在发生异常时,实时监管工具可通过即时工具(短信、邮件等)通知到运维人员,以便及时做出应对处理。

IT运维人员对网络设备和网内流量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流量或行为及时分析并处理。

5.5.3 资产容量监控
IT管理部每年对IT资产容量数据进行盘点,并统计记录到《IT资产容量清单》内,对汇总的资产容量数据进行分析规划,评估当前容量是否满足要求,并制定下一年度的容量使用规划。

IT运维人员每月定期巡检容量使用量,并更新到容量数据汇总清单内,对比预警阈值,若超过阈值,应分析评估,进行历史数据的清理或容量的扩容。

容量总量数据发生变更时,应制定变更方案,汇报至IT经理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操作。

5.6 风险管理
5.6.1 风险识别
IT管理部每年对影响IT相关设施以及业务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分析原
因,并按照风险等级标识风险,汇总成《IT风险识别表》,并根据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识别表。

5.6.2 风险管控
IT管理部按照风险识别表定期组织专项巡检。

IT管理部制定《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明确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风险发生时,流程和IT管理中心组织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工作;业务部门按照应急处置预案的分工要求,做好处置配合工作。

5.7 人员管理
5.7.1 内部人员管理
IT运维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规范执行运维工作。

在运维过程中有效保护公司数据资产的安全,严禁向无关人员泄露。

严禁将IT资产挪作他用,在部门或公司检查、审计过程中如发现将IT资产挪作非工作用途者,予以辞退处理。

5.7.2 外部人员管理
IT管理部应加强对外部人员的管理,按照最小化原则确定接触的业务信息范围,禁止外
部人员接触公司重要敏感信息。

IT运维人员须提前做好外部人员信息登记并向IT经理报告。

运维期间,IT运维人员应全程陪同。

外部人员处理网络、应用系统等运维工作,须使用本公司提供的内网计算机设备,禁止使用外带设备,禁止外部人员进行内网数据向外拷贝,拷贝工作应由IT运维人员执行。

外部人员完成运维工作后,IT运维人员须对业务系统操作日志进行审计。

外部人员违规行为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向厂商追偿经济损失。

5.8 安全管理
IT运维过程中,应遵守信息安全的规范要求,保护IT资产的安全。

具体要求参阅《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