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麸炒

合集下载

09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09第九章 炒法(3第二节加辅料炒--麸炒、米炒)


苍术
【 来 源 】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 唐代有米汁浸炒、醋煮的方法。 至宋代出现麸炒(《衍义》)
【炮制方法】 1.苍术 取原药材,水泡,润透,切厚片。 2.麸炒苍术 麸入热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 入苍术片,炒至深黄色。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 3.焦苍术 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 褐色

【炮制作用】 党参:益气生津 肺气亏虚-补肺汤;气血两亏-两仪膏 米炒党参:气变清香,能增强和胃、健脾 止泻作用。 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汤 中气下陷-参衣汤 蜜党参: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补 肺的作用。
【炮制研究】 片型较常见为段(1-.5cm), 但煎出率试验表明,厚片煎出率大 于段。

【炮制作用】 生苍术:祛风发汗,散寒。用于风湿痹痛 如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汤。 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燥 湿健脾作用增强 二妙丸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如椒术丸。 ①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② 扩大药用范围
【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 术酮。 麸炒后,挥发油含量下降,刺激性下降。
B.米炒
一、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
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二、作用
1.判断药物的炮制程度 2.使药物受热均匀 3.吸附毒性成分
4.增强药物疗效(健胃和中、止泻痢)
三、工艺
米入热锅—炒至米冒烟—入药料拌炒至 米-焦黄或焦褐 药-挂火色 药:米=100:20

斑蝥
【 来 源 】 干燥虫体。 【历史沿革】 晋代有炙、炒、烧令烟尽 (《肘后》)等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 时代有糯米炒法(《雷公》)。共有17 种炮制方法,均须加热处理。

清炒法—炒炭法(中药炮制技术)

清炒法—炒炭法(中药炮制技术)
存性:内部(断面或粉末)应部分炭化,而不应完全炭 化甚至灰化,未炭化的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 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药物的原形。
二、实训药材 茅根、地榆、干姜
三、炒炭的方法
茅根炭的炒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大小分档。 (2)预热:用中火加热,使锅温达到要求的温度。 (3)炒药:将净药物,倒入锅内,快速均匀翻炒,用中 火炒至外部呈焦褐色,手捻粉末成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 灭尽火星,即为程度适中。 (4)出锅:快速出锅,摊开晾凉,除去碎屑。
1.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地榆、白茅根、槐花等,炒炭后增强止血作用; 如干姜、乌梅、荆芥、卷柏等,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
2. 增强止泻、止痢作用 如地榆、乌梅等,炒炭后增强止泻痢作用。
3. 改变或缓和药性 如蒲黄,生品性滑,偏于行血化瘀,利尿通淋;炒
炭后性涩,长于止血。
课后作业
1. 实训报告:完成本次课的实训报告。 2. 预习:加辅料炒法 任务一:麸炒法。 3. 工艺设计:每个小组在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基 础上,分别设计薏苡仁、山药、白术的炮制工艺。
清炒法
炒炭法
本次课的组织与安排
1. 复习旧课,布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 介绍与本次课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 观看录像,各小组优化设计的炮制工艺 4. 老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5. 根据实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归纳总结 6. 周六到实训药厂顶岗实训
职业能力 1. 具备用炒药锅,对少批量药材炒炭的能力。 2. 具备用炒药机,对大批量药材炒炭的能力。 方法能力 1. 能通过学习和自学,掌握炒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能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制定炒炭的炮制工艺。 社会能力 具有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炒炭的方法

中药炮制技术--麸炒法-

中药炮制技术--麸炒法-

米炒技能
【炮制作用及应用】
斑蝥生品------生斑蝥有大毒, 气味奇臭, 一般外 用, 以攻毒蚀疮为主;用于瘰疬瘘疮, 痈疽肿毒, 顽癣瘙痒等。
米炒斑蝥------米炒后降低毒性、矫正气味, 可供 内服。以通经, 破瘕散结为主。用于闭经, 癥瘕, 狂犬咬伤, 瘰疬, 肝癌, 胃癌等。
(羟基斑蝥胺、斑蝥素片---抗癌)
【炮制作用及应用】
生品僵蚕----辛散之力较强, 药力较猛, 用于惊痫抽搐, 肝风头痛等。
麸炒僵蚕----麸炒后疏风走表之力稍减, 长于化痰散结, 用于瘰疬痰核, 中风失 音等。
麸炒技能
[麸炒僵蚕](知识点扩充)
现今以麸炒为主流, 其他炮制方法也值得研究。 姜炙---增强化痰散结作用 醋浸---增强祛风定惊作用 盐炒---增强化瘰疬痰核作用 酒炒---能行药势, 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 其他加辅料制法, 如麸炒、糯米炒、面炒等主要作用 是矫臭矫味, 以免伤患者的胃气, 从而发挥疗效。
2.增强疗效: 党参米炒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四、米炒方法
1.贴米法---将浸湿的米撒入热锅内,将其平贴于锅底,用中火 加热,待米冒烟时,投入净药物,轻轻翻动米上药物,炒至米呈 黄棕色,少数焦褐色或焦褐色时,取出,去米,放凉。
2.拌米炒---将米撒入温度适宜的热锅内,用中火加热,待米 冒烟时,投入净药物,拌炒至米呈黄棕色时,取出,去米,放凉
米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炮制原理.斑蝥的有毒物质为斑蝥素,为一易 挥发的油状物,从其理化特性看,以米炒为宜。 1、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是110℃。 米炒时的锅温在120℃,正适合斑蝥素的升华, 又不至于温度过高,致使斑蝥焦化。 2.因斑蝥色泽较暗,炒制时不易观察炮制程度, 米炒火候以米色变深黄为准。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先将炒制器具预热至一定 程度,均匀撒入定量的麸皮, 中火加热,即刻烟起,随即投 入净僵蚕,迅速拌炒至黄色时 取出,筛去麦麸至规定的容器 内,将炮制好的药物盛放在洁 净的容器内,放凉后收藏。
每100kg净僵蚕,用麸皮 10~15kg。
-17-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僵蚕: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 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 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 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 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 ,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 个。气微腥。味微咸。 -18-
-33-
三、麸炒枳壳炮制方法
先将炒制器具预热至一定程 度,均匀撒入定量的麸皮,中火 加热,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净枳 壳片,迅速拌炒至色变深时取出 ,筛去麦麸至规定的容器内,将 炮制好的药物盛放在洁净的容器 内,放凉后收藏。
每100kg净枳壳片,用麸皮 10~15kg。
-34-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9-
六、其他炮制方法
焦苍术 标题 炮制文本方法:取净苍术片,置已预
热好的炒制器具内,用中火加热,炒至
苍术表面呈焦褐,有火星时及时喷淋适
量饮用水,熄灭火星,再用文火炒干,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焦苍术形如苍术片,
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气。
炮制作用:炒焦后辛燥之性大减
,以固肠止泻为主。用于脾虚泄泻,久
-3-
苍术炮制首见于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古代有醋 煮、酒煮、米泔浸后麸炒、米泔浸后醋炒、盐炒、蒸法、炒 黄、炒焦、烘制等方法。处方用名有苍术、麸炒苍术、炒苍 术、焦苍术、制苍术等。
《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苍术和麸炒苍术两种炮制品 。
-4-
二、生药饮片制备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一 麸炒

第一节加辅料炒法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易于粉碎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一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质地酥脆。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一、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麸炒。

又称为“麦麸炒”或“麸皮炒”。

炒制药物所用的麦麸如未经处理者称净麸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性味甘平,具有和中作用。

明代《本草蒙筌》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记载。

故常用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疗效。

如山药、白术等。

2.缓和药性。

如苍术。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二)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炒制容器烧热,再将定量的麦麸均匀撒入其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kg。

(三)注意事项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注意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炒制容器要预热适度;可先取少量麦麸投于其中预试,以“麸下烟起”为度。

如火力太小或预热不够达不到熏炒要求,成品色泽不够鲜亮。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枳壳【处方用名】枳壳、炒枳壳。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用麸炒;唐代以后有炒焦炙、麸炒、麸炒醋熬、米泔浸后麸炒、制炭、面炒、炒制、麸炒、火炮、煨、米炒、萝卜制、米泔水浸、麸炒、酒炒、醋炒、蜜水炒等法。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其他炮制技术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其他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微教材一、必备知识(一)复制法1定义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

2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如半夏、天南星等药物的生品毒性较大,用白矾、生姜等辅料炮制后均能降低药物的毒性。

(2)改变药性:如天南星药性辛温,用苦寒的胆汁为辅料炮制后其性由温转凉,味由辛变苦,临床作用亦发生了变化。

(3)增强疗效:如半夏、白附子等,用一些辅料炮制后可以增强其临床功效。

(4)矫嗅矫味:如紫河车,用酒制后可以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便于内服。

3操作方法复制法的操作方法和辅料视加工的具体药物而定。

一般有下列一些操作工序:100kg2kg18℃25℃0.2cm左右时,即可取出。

5干燥(1)晒干最好是晴天,薄薄地摊晒,上下午各翻动1~2次,待充分干燥即可。

(2)烘干置烘房或烘箱内烘干。

6注意事项(1)应取新鲜、成熟、饱满的果实或种子,要求发芽率在85%以上。

(2)适当的避光并选择有充足氧气、通风良好的场地或容器进行发芽。

(四)制霜技术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称为制霜法。

制霜法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去油制霜、渗出制霜、升华制霜、煎煮制霜等。

去油制霜技术1、定义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称去油制霜法。

2、去油制霜的目的(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如巴豆,有大毒,泻下作用猛烈,去油制霜后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消除副作用。

如柏子仁,其内含柏子仁油,具滑肠通便之功,这对体虚便溏患者不宜用,制成霜后,除去了大部分油分,可消除滑肠的副作用。

3、操作方法取原药材,除去外壳取仁,碾成细末或捣烂如泥,用多层吸油纸包裹,蒸热,或置炉边或烈日曝晒后,压榨,如此反复换纸吸去油,或直接压榨去油,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为度。

4.注意事项(1)药物加热所含油质易于渗出,故去油制霜时多加热或放置热处。

(2)去油制霜用过的布或纸要及时烧毁,以免误用中毒。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加辅料炒法—麸炒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炮制作用
炒薏 苡仁
长于健脾止泻,除湿作用较强
土炒 薏苡仁
缓其偏凉之性,增加补脾和胃止泻之功
炮制研究
麸炒工艺:甘油三油酸酯、多糖为指标, 最佳工艺为:炮制温度:210~220℃;
炒制时间:60秒; 麦麸用量:20%;
成品性状
炮制 品名
薏苡仁 麸炒薏苡仁 土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
成品性状
表面乳白光滑,质坚实,断面粉性 表面微黄色,微鼓起,略有香气 表面均匀挂一层细土粉
表面微黄色,略有焦斑,有香气
薏苡仁 炒薏苡仁
麸炒薏苡仁
不及
太过
土炒薏苡仁
炮制作用
薏苡仁
性偏凉,长于利水胜湿,清热排脓,除 痹
麸炒 薏苡仁
性偏平和,长于健脾止泻
六、代表性药材 薏苡仁
【处方名】薏苡仁、麸炒薏苡仁、土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
【来源】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炮制 品名
薏苡仁 麸炒薏苡仁
土炒薏苡仁
炒薏苡仁
炮制品种及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去皮壳杂质,筛除药屑 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火--起烟--净薏 苡仁--微黄色,略鼓起,---取出--筛去麦麸 伏龙肝细粉--文火--轻松滑利--净薏苡仁-挂土色--取出--筛去土粉 净薏苡仁--文火--微黄色,略鼓起--取出-筛去药屑
制火候
三、操作方法
色:黄色或 深黄色
一定 程度
出锅
气:药物与 焦麸香气
①比色: 药材:黄色或深黄色 麦麸:焦褐色
②闻气味:有药物与焦麸香气
四、程度判断
适应药物
健脾胃
作用峻烈
有腥臭味
注意事项
1.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 ~15kg 2.中火加热“麸下烟起”为锅温适中 3.麦麸均匀散布热锅中,顶烟投药 4.药物干燥,免黏附麦麸,及时出锅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药炮制中加辅料炒的概念、作用及常见辅料,掌握加辅料炒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加辅料炒的中药操作能力,能根据不同药材特点选择合适的辅料进行炮制。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文化,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中药炮制与加辅料炒1.1 中药炮制的概念与意义1.2 加辅料炒的定义及作用2. 常见辅料及其作用2.1 液体辅料2.2 固体辅料2.3 常用辅料的选用原则3. 加辅料炒的技术与方法3.1 液体辅料炒制法3.2 固体辅料炒制法3.3 特殊辅料炒制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药炮制与加辅料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演示加辅料炒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炒制技术。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加辅料炒的中药技能。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辅料炒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中药炮制与加辅料炒的相关内容。

2. 药材和辅料:提供实际药材和辅料,供学生实践操作。

3. 教学视频:播放加辅料炒的操作演示,辅助学生学习。

4. 评价量表:用于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技术掌握程度。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炒制的中药质量,判断其操作是否符合要求。

3.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药炮制中加辅料炒的概念与作用。

常见液体辅料、固体辅料的选择与运用。

加辅料炒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2. 教学难点:不同药材特性与辅料的匹配。

加辅料炒制过程中火候与时间的掌握。

特殊辅料炒制方法的运用。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需45分钟。

2. 教学流程:10分钟:讲解中药炮制与加辅料炒的重点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麸炒法

中药炮制技术-麸炒法

和效率。
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研究
02
研究麸炒过程中药材成分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麸炒法
的炮制原理。
炮制质量标准制定
03
制定麸炒法的质量标准,规范炮制过程,保证炮制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
未来研究方向
01
新型辅料的应用研究
探索新型辅料在麸炒法中的应用,以丰富麸炒法的炮制方法和效果。
02
炮制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研究
通过麸炒法处理的药物,其有效成分更容易被提取和释放 ,从而增强药效。
降低副作用
麸炒法可以降低药物中的一些有毒成分或刺激性成分的含 量,从而降低副作用。
改变药性
麸炒法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性,使其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求 。例如,通过麸炒法可以将寒性药物转化为温性药物,或 反之将温性药物转化为寒性药物。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03
麸炒法的应用
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麸炒法主要用于增强 中药的补益作用,如 增强补血、补气、补 肾等功效。
麸炒法可以降低中药 的副作用,提高用药 安全性。
通过麸炒法处理,中 药的有效成分更来自易 被提取和利用,提高 药效。
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如丸剂、散剂、膏剂 等,常采用麸炒法进行制备。
麸炒法能够改善中药制剂的口 感和气味,提高患者的用药依 从性。
中药炮制技术-麸炒法
contents
目录
• 麸炒法简介 • 麸炒法的操作流程 • 麸炒法的应用 • 麸炒法的优缺点 • 麸炒法的未来发展
01
麸炒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背景
定义
麸炒法是一种中药炮制技术,通过将药物与麦麸一起炒制,以达到特定的药效 和炮制目的。
历史背景
麸炒法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发现 了麸炒法能够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效,降低副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药 炮制中。

实验3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

实验3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

实验三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1.实验目的1.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1.2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1.3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2.实验原理加辅料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3.实验材料3.1实验药品:麸皮、米、沙、土、滑石粉;山药、枳壳、白术、党参、鸡内金3.2实验器具:炉子、铁锅、铲子、瓷盆、筛子、天平等4.实验步骤4.1麸炒4.1.1山药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炒至冒浓烟,加入50g山药,武火快速翻炒至山药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1.2枳壳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火加热至冒浓烟,加入50g枳壳,快速翻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2米炒4.2.1党参称取10g大米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加入50g党参,翻炒至大米色,党参老黄色时,取出筛去大米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4.3砂炒4.1制净砂取洁净河砂筛去杂质和粗粒,于热锅中武火翻炒以除净有机物和水分,取出晒干。

4.2骨碎补先将净砂(可掩盖药物的量)置于热锅中武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骨碎补,不断翻动,炒至骨碎补表面鼓起。

取出筛砂放凉,撞去绒毛。

成品性状:扁圆状鼓起,质地清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味微涩,具香气。

4.4滑石粉炒4.4.1鸡内金称取20-25g滑石粉置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鸡内金,翻炒至鸡内金质地酥脆或颜色加深,取出筛去滑石粉后放凉。

成品性状:质地清脆,表面棕黄色,具香气。

4.5土炒4.5.1白术称取灶心土12.5-15g,粉碎后加热至灵活状态,干燥变色,加入50g白术,翻炒至表面呈土色,具土香气时,取出筛土放凉。

成品性状:深黄色,挂土。

5.讨论5.1枳壳如何炮制?党参为什么要用米炒?米炒时应该注意什么?答:1.麸炒枳壳: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加辅料炒思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药炮制中加辅料炒的定义、作用及常见辅料;掌握加辅料炒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要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加辅料炒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辅料,熟练掌握加辅料炒的技术。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增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加辅料炒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辅料的性质和选用3. 加辅料炒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要点4. 加辅料炒的注意事项5. 加辅料炒在临床应用中的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加辅料炒的定义、作用、常见辅料及基本技术和操作要点。

2. 演示法:现场演示加辅料炒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探讨加辅料炒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引出加辅料炒的重要性和地位。

2. 新课讲解:讲解加辅料炒的定义、作用、常见辅料及基本技术和操作要点。

3. 现场演示:演示加辅料炒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学习。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探讨加辅料炒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加辅料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操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辅料炒技术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加辅料炒在临床应用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加辅料炒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2. 经验交流:邀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中医师或中药师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加辅料炒的心得和经验。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中药炮制工厂或药店,实地了解加辅料炒在中药制作和销售中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中药炮制技术教材,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土炒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土炒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微教材一、必备知识1、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适量灶心土拌炒的方法。

2、炮制辅料土炒所用的辅料为灶心土(伏龙肝)的细粉,有的地方亦用黄土、赤石脂。

灶心土经过多次高温烧炼,所含的杂质较少,其中的矿物质、无机盐类受热分解生成多种碱性氧化物,具有中和胃酸等作用。

功能补中和胃、涩肠止泻,可增强药物的补脾止泻功效。

灶心土既有药性协同作用,又有中间传热体作用。

3、炮制目的增强山药、白术等药物固脾止泻的作用。

4、炮制工艺将灶心土细粉置锅中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制或切制的药物,中火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一层土粉(挂土色),土黄色并有土香气。

出锅,筛去土,放凉。

药物每100kg,用灶心土25~30g。

5、注意事项(1)灶心土在使用前需碾细过筛,土块过大则传热不均匀。

(2)灶心土预先加热至灵活状态,保证土温均匀一致,使药物的水分和汁液外渗,与土接触,在药物表面均匀挂一层土粉。

若温度较低,则水分和汁液渗出较少,挂不住土粉或过筛即掉。

灵活状态的判断:新土可观察加热时有小气泡逸出,旧土则观察翻动时土的流动性,也可用试投法。

(3)药物投入锅中后应调整火力,防止焦糊。

(4)土炒同种药物,土可以反复使用,直至土色变深,应及时更换。

二、实训工具、设备电炒锅、炒药铲、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天平、筛子、温度计、烧杯、土等。

三、实训方法1、土炒山药将土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山药片拌炒,至山药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山药片每100kg,用土粉30kg。

2、土炒白术将土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投入白术片拌炒,至白术表面均匀挂上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白术片每100kg,用土粉25kg。

四、思考题1、土炒的目的是什么?2、白术、山药土炒的炮制前后功效有何不同?。

中药炮制学炒法课件

中药炮制学炒法课件

中药炮制学炒法
7
• (四)注意事项:
• 防焦化。一般用文火,但有些用中火, 如苍耳子、水红花子、王不留行等。
• (五)适宜药物 • 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材 • (赤芍、槐花、九香虫、海螵蛸)
中药炮制学炒法
8
• 白芥
• •
白芥子
中药炮制学炒法
9
• 芥子
• 【处方用名】 白芥子
•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中药炮制学炒法
2
• 2.机器炒制 • (1)平锅式炒药机 • 适用于种子类药材的炒制 • (2)滚筒式炒药机 • 不适合易粘的药物。 • (3)电脑程控炒药机。 • 受热均匀、生产效率高。
中药炮制学炒法
3
• 六、注意事项: • 1.火侯适宜。 • 武火-多用于炒炭、砂炒 • 文火―多用于炒黄 • 中火-多用于炒焦、蛤粉炒等 • 2. 受热均匀。 • 大小分开炒、勤翻动。

生品

不爆花

刚爆花

完全爆花
水提取物
7.11 8.58 11.56 14.39
• ② 爆花率 60% 70% 80% 90% 100%

有效成分浸出率 11.69 12.36 13.11 13.80 14.39
• 注意事项:
• 1.药材需干燥
• 2.试温炒(炒焦或炒成僵子)
• 3.量不宜多
• 4.勤搅拌,炒好后迅速出锅。

生品 炒品
炒黑品
• 提取物 16.2
17.4
13.8
②安神作用增强
中药炮制学炒法
16
• 【炮制研究】 • 生熟同治 • ①生、炒作用并不相反。 • ②炒枯则失效
中药炮制学炒法

中药麸炒实验报告

中药麸炒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麸炒的基本操作方法;2. 了解麸炒对药物性能的影响;3. 掌握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4. 提高中药炮制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药物:山药(干燥根茎)、麦麸;2. 仪器:炒锅、电子天平、筛子、温度计;3. 试剂:乙醇、甲醇、盐酸等。

三、实验方法1. 麸炒山药的操作步骤:(1)将山药洗净,切成薄片,备用;(2)将麦麸筛去杂质,备用;(3)将炒锅预热至150℃;(4)将麦麸均匀撒入炒锅中,炒至起烟;(5)将山药片投入炒锅中,不断翻动,炒至山药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6)筛去麦麸,取出山药片,晾干。

2. 麸炒前后山药化学成分的测定:(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山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2)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山药中多糖、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3)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山药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麸炒前后山药外观变化:麸炒前后,山药片颜色由白色变为黄色,表面附着麦麸,口感由涩变甜。

2. 麸炒前后山药化学成分变化:(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显示,麸炒前后山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基本稳定;(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麸炒前后山药中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基本稳定;(3)薄层色谱法(TLC)结果显示,麸炒前后山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种类基本一致。

3. 麸炒对山药性能的影响:(1)麸炒可改善山药的口感,使其由涩变甜;(2)麸炒可增强山药的健脾作用,有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3)麸炒过程中,山药中的化学成分未发生显著变化。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中药麸炒的基本操作方法;2. 麸炒对山药的性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提高其临床疗效;3. 麸炒过程中,山药中的化学成分未发生显著变化。

六、实验讨论1. 麸炒过程中,麦麸的作用:麦麸在麸炒过程中起到吸附作用,有助于山药表面附着的麦麸吸附部分水分,使山药口感变甜。

同时,麦麸中的营养成分也有助于提高山药的药用价值。

麸炒法

麸炒法

《麸炒法》说课讲稿一、关于教材我院现在使用的教材《现代中药炮制技术》是全国医药职业教育研究会在2004年组织编写的。

编写时,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中心,按照模块式教学的方式组织了相应的教学体系。

但是,中药炮制技术的实训课教学除应贯彻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之外,还要兼顾我院学生的就业目标,根据国家职业大典的相关要求,中药炮制的操作应符合国家药典和与之配套的地方药品炮制规范的标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符合教材所要求的通行标准,又要兼顾法规的要求。

另外,我校的实训教学已经和生产厂家有了一定的合约关系,对于产品的要求还要考虑厂方的具体规格和标准,防止产品与市场发生脱钩的意外。

麸炒法隶属于加辅料炒法,是六种加辅料炒法当中比较常用,而且涉及炮制品种比较多的一种操作。

该方法在之前清炒法的基础上相应的增加了操作步骤、环节,改变了火力,添加了工具,对其后的其他加辅料炒法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因为有辅料的加入,药材颜色变化,炮制程度的观察,和清炒法相比也有了明显的不同,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掌握这种变化,培养他们对药物质量负责,对药物疗效负责和对生产厂家负责的意识,以和随后的生产实习过程有较好的连接。

二、关于学生准备接受麸炒法实训操作的学生,是我院二年级的学生,再此之前,已经接受了清炒法中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十余个药材品种的相关训练。

在实训练习的基本环节上有了较好的基础,能够适应实训车间的教学模式,比如,工具的使用,药材的领发和回收,实训场所的清场和记录等。

这样,教学中能集中精力掌握操作的变化情况,和新引入药材的程度变化情况,大力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指导在规定时间内炮制出符合法规要求的炮制品,并且能掌握麸炒法的操作要点和炮制目的,利于下一次实训教学过程的举一反三。

三、关于教学过程麸炒法的教学环节,根据实训目的和学生的掌握特点,按照教师示范操作,学生预实验操作,师生互动预实验产品讲评,学生大量练习,总结评分,清场,课后报告总结的顺序依次进行。

中药炮制技术实验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实验教案

中药炮制技术实验教案中药炮制技术实验教案实验一观看中药炮制技术相关教学录像一、实验目的要求了解中药炮制各种方法的操作方法、炮制目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实验内容1、观看中药炮制学录像2、中药炭药与干馏品三、实验器材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课件四、实验方法将学生分为2大组,其中一组观看教学录像,另一组观察中药炭药与干馏品五、实验过程(学生操作)六、思考题1、药材为什么要经过炮制才能应用与临床?2、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二净选加工切制饮片一、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切制的目的(2)初步掌握药材的软化方法、程度及条件(3)掌握手工切制及机器切制和饮片干燥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净选:去除杂质2.切制:切薄片、丝、厚片3.药物:大黄、赤芍、黄芩、槟榔、陈皮三、实验工具、设备盆、竹匾、蒸煮容器、恒温水浴锅、电炉、抽滤瓶,两通活塞,水银减压计、切药刀,压板、竹把、铁夹、切药机等。

四、实验方法将学生每3-4人分为一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五、实验过程(学生操作)(一)软化1.冷浸软化(1)大黄:将净大黄放入盆内,用清水漫过药面15cm,体粗大者,浸泡4~5小时,体细个小者,浸泡2~3小时,然后捞出闷润24~28小时,浸泡和闷润均达到水分适度,即内外一致为标准。

对浸泡时间按照季节的不同,需灵活掌握,即“冬长夏短”。

(2)赤芍:将净赤芍用清水浸泡4~6小时,水分约达到内外一致为标准。

对浸泡时间应考虑到药材的质地及季节气候的影响,要灵活掌握。

(3)陈皮:将净陈皮铺在竹匾内,均匀喷洒适量清水,上面用湿纱布覆盖,闷润4~8小时,至湿度均匀、内外一致。

2.热浸软化黄芩:取净黄芩分开大小条,置于沸水锅中煮5~10分钟,不断上下翻动,煮至用手折之略弯曲,立即捞出,趁热置容器内闷润约8~12小时,以达内外湿度一致。

或将净黄芩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至透气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内外一致,取出趁热切片。

(二)切制1.手工切制(1)把活:先将切药刀固定,将药材放置在刀床上,根据切制饮片厚度,选择软硬不同的木制压板,左手掌握压板,压紧药材,右手持刀,两手配合进行切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微教材
一、必备知识
1、含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2、炮制辅料用净麦麸及用蜂蜜或红塘制过的麦麸炒制药物,前者称净麸炒或清麸炒,后者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和中健脾之功。

用麦麸炮制药物,可缓和其辛燥之性,增强其健脾和胃作用。

麦麸法的加热时间短,用量少,辅料主要起药性协同作用而无中间传热体作用。

3、炮制目的
(1)增强疗效。

白术、山药、神曲等可以增强健脾作用。

(2)缓和药性。

苍术、枳壳等可以缓和辛燥之性;枳实可以缓和破气作用,以免伤正。

(3)矫嗅矫味。

僵蚕可以矫正腥臭气味,便于服用。

4、炮制工艺
将锅预热,均匀撒入麦麸,待起烟,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投入锅中与麦麸翻炒,并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至深黄色,出锅,筛去麦麸,放凉。

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g。

5、注意事项
(1)药物应经过净选加工、干燥处理,并且大小分档。

(2)麸炒应待麸入热锅后烟起入药。

(3)麸炒火力不宜过大,以免麦麸迅速焦化,无浓烟产生达不到麸炒的目的。

二、实训工具、设备
电炒锅、炒药铲、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天平、筛子、温度计、烧杯、麦麸等。

三、实训方法
1、麸炒白术:将麦麸撒入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药物呈黄褐色。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白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2、麸炒苍术:将麦麸撒入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炒至苍术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苍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3、麸炒枳壳:将麦麸撒入热锅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枳壳表面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枳壳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四、思考题
1、加辅料炒的目的是什么?
2、白术、苍术、枳壳麸炒的炮制前后功效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