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人的命题思想-全国卷

合集下载

2023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思路(试题评析)

2023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思路(试题评析)

2023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思路(试题评析)2023年高考英语命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和复习备考实际,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深化基础性考查的同时,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1.聚焦铸魂育人,落实核心素养考查英语科试卷通过选择特定主题的语篇,落实核心素养考查,引导学生养成喜爱读书、善于求知的学习习惯,培育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思维品质,倡导爱护自然、热衷环保的生态理念。

新课标II卷阅读部分选取的语篇介绍一本关于书本的书,通过有关书本和阅读的艺术作品图片展现书与读书人的历史;全国甲卷阅读部分选取的语篇讲述作者畅游于哲学书籍阅读的海洋,重点介绍了Eric Weiner的《The Socrates Express》一书,说明哲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这些语篇引导学生重视书籍阅读和知识的积累,丰富学识,积淀文化底蕴。

新课标I卷阅读部分第二节选取的语篇讲述要学会适度自我原谅,通过罗列个人优点和做过的好事来增强自信;全国甲卷阅读部分第二节选取的语篇通过给出三方面的建议来讲述如何成为更有耐心的人。

这些语篇通过说明阐释和给出建议引导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信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善待他人。

各套试卷还选取了设计具有净化污水能力的生态设计、接触自然有益人们生活的实验研究、关于美国灰熊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的探讨、室内植物养植有益提高生活质量等材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周围环境,培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

2.引导体美劳教育,夯实全面发展基础英语科试卷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选材,合理设计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体现高考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引导。

在体育方面,全国乙卷完形填空题选取美国体操运动员Gabby Douglas在华人教练的培训下,经过刻苦努力最终获得奥运会个人全能冠军的语篇;新课标I卷完形填空题选取了一名越野赛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将受伤的运动员背至终点就医的语篇。

202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及权威解读(全国卷)

202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及权威解读(全国卷)

202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及权威解读(全国卷)结构与难度平稳平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结构与难度。

全国甲卷、乙卷试卷结构与2020年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新高考Ⅰ卷、Ⅱ卷试卷结构与2020年新高考卷以及八省适应性测试卷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稳定的结构有利于考生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难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与往年层级水平相近,保持平稳,在确保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的同时,让大部分考生有获得感。

材料选择平实平实主要落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考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选择日常生活中的语文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能给考生以亲切平实的感觉,便于考生思考作答。

选择考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入题,如全国新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材料选取了《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文段,材料列举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不偷盗”“不造假”“不浪费”“不盲从”,分析网络空间的“底线意识”,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年考生对此并不陌生,看起来不至产生畏惧感。

选择日常生活话题入题,如新高考Ⅰ卷的“元宵节”,新高考Ⅱ卷的“中国画”,全国甲卷的“家常菜”等文段,均是当下典型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情境,材料接地气,直观效果好。

问题设置平和平和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与答案的要求上。

2021年语文卷,客观题选择项表述准确;主观题设问清晰,要求明确。

如新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中,选用《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两个文本,前者紧扣小孩子喜欢的“放猖”,从小孩子的视角,用小孩子的口吻和语言,叙述、描写小孩子的情感世界;后者从理论的维度诠释了“什么是生活语文”、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的道理。

两个文本相互参证,形成一组上佳的考试文本。

第9题就此命题:“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命题研究—以近5年全国卷试题为例

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命题研究—以近5年全国卷试题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命题研究——以近5年全国卷试题为例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试题命题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高考一直是受我国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选拔性考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拉开序幕。

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科素养,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2014年,教育部在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提出要修订教科书与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其强调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关注创新实践、合作参与、自主发展,并明确指出要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

确立每个时期学生要形成的促进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终生发展的基本能力与品质。

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更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课题界定:高考全国卷试题有什么样的特点,对中学教师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需要全面进行分析。

本课题在此选取的研究客体是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试题。

本课题围绕提现核心素养的试题深入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核心素养”并非全新的概念。

“素养”的概念因其与劳动力市场的直接联系,常被用于职业教育和训练(VET)领域。

直到20世纪90年代,“素养”一词才逐渐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

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他们所指的核心素养是指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共同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素养。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界定了21世纪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随后几年,OECD、欧盟、美国等重要国际组织和国家陆续开展对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核心素养”的研究。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主流思想类)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主流思想类)

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立意的角度(主流思想类)(一)命题模板:1、命题立意: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尤其是主流思想起到规范和引导社会潮流、运作的推动力。

基于中外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同时期呈现着相应的主流思想。

同时,主流思想对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人们行为方式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命题结构:以主流思想为命题切入点包括:主流思想的演变适应着中外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主流思想的内容对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人们行为方式等产生的影响。

(二)真题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主流思想(思想演变)——西汉初年和汉武帝时期,统治者分别推崇黄老之学和董仲舒新儒学,都是基于历史演进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主流思想(思想影响)——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强调伦理道德。

主流思想影响着佛教思想的本土化趋势。

因此,佛像造型出现了由服饰单薄趋向整齐,表情生动趋向庄严的变化。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主流思想(思想影响)——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强调伦理道德。

高考为啥使用全国卷

高考为啥使用全国卷

高考为啥使用全国卷日前,据教育部举行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6年高考将有安徽、福建等8个省份使用全国卷,届时高考采用全国卷的省份达到26个。

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我国高考政策、高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值得欣喜和肯定。

我国高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俗称“统考”,即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命题,统一考试录取。

其中统一考试命题又分为全国统一命题(全国卷)和各省统一命题(省卷)两种形式。

自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近40年来,我国高考命题大致经历了各省统一命题到全国统一命题、又到各省统一命题、再到全国统一命题这样一个过程。

这并不是形式上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个质的飞跃。

我国高考推行全国统一卷,是高考制度发展历史的必然,是未来提升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有着深刻深远的意义。

第一,强化了我国高考制度的“统一性”。

就我国社会转型期而言,唯有高考最严格最神圣最公正,这是社会的普遍共识。

过去各省统一命题,虽然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因地制宜体现各地文化教育的不平衡性,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

然而,却不利于高考的“全国一盘棋”,不利于整个国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统一。

第二,有利于提升命题质量,节省命题成本。

各省命题,实际上各行其是,命题原则、命题方针、命题形式有很大差异,命题质量有高有低,千差万别。

国家命题可以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命题质量、命题水平较高。

与此同时,高考命题是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是要付出成本的。

各省分散命题,增加了全国的高考命题成本,不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节约”精神。

第三,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高考命题是一项政策性极强、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命题原则、命题导向就像指挥棒,对我国基础教育影响很大。

试题题型、结构组合与分布、题目难易程度等等,不是很好把握。

各省命题自行其是,过于强调地方的“地域性”和“差异性”,很难把握好“度”。

因此,各省高考分数线差异很大,这不利于缩小文化教育差异,不利于整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

2023 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总体思路

2023 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总体思路

2023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总体思路
一、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考作为全国性的选拔性考试,首要任务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命题时,我们将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测试,确保学生对必备的知识点有扎实、全面的了解。

二、注重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考察
除了基础知识,高考命题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考察。

我们将设计一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考命题将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高考命题将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和考察,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注重思想道德素质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将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核心价值观的考察。

我们将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一些涉及道德伦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适应新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科技、新理念不断涌现。

高考命题将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新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变化,适时引入相关内容,反映社会进步的新趋势。

七、保障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命题原则
公平性和科学性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

在命题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确保试题的公正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为所有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

高考英语全国卷近三年考点分析

高考英语全国卷近三年考点分析

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一、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总体特征高考共向考生提供了15套英语试卷,全国卷2套,用于18个省份;分省命题卷13套,用于本省份高考。

这些试卷“稳定中求发展”,继续重视语言运用能力考查,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和试卷难度基本稳定,词汇量要求稍有提高,个别省恢复了听力考试,使英语科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才,又有利于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

1、坚持既定命题原则,试题研发语境化全国高考卷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以下命题原则:“突出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在注重交际方面尽管目前高考英语实际上体现有限,但命题人在试题中尽量体现一些交际原则,尽量融合语言的真实性等。

试题设计融汇语境化原则,语境化试题设计在各题型都可体现,主要体现在语法知识测试、完形填空题和书面表达题等。

2、素材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从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到书面表达等,命题素材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体现时代感,这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生活知识以及人文和科学素养。

尤其是语篇类试题如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部分的素材,题材多样化。

3、试题体现开放性试题开放性全国课标卷主要体现在书面表达部分,以考查考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示尽量简洁以避免学生直接翻译提示信息,且给考生留下思维空间,让大部分学生有话可写,较好地检测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全国卷高考英语命题历年分析(一)阅读理解英语阅读技能是我国基础英语教育重点培养的语言技能,阅读理解在全国卷中占总分值37%。

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对书面英语的理解、推断和鉴赏等综合能力,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话题的简短文章。

阅读命题选材遵循语言真实、贴近时代和生活的原则,部分语篇融会思想性和教育性,传递正能量。

素材语篇体裁多样化,一般含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两节的阅读量相对稳定,5篇语篇词数合计1000余词。

1、分析(见阅读理解表1)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高考试题,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势如下:一从文章体裁来看:近年高考以说明文为主,应用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为辅。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是中国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组织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这份试题进行评析,重点分析试题的难度、命题特点以及解题思路,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试题,提高解题能力。

一、试题难度及命题特点的分析1.试题难度:在整体难度方面,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整体难度适中。

试题涵盖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考察,并融入了拓展性思维和创新性思考。

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命题特点:(1)综合性:试题涉及到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拓展性:试题中设置拓展性的思考点,引导考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拓展和推理。

(3)创新性:部分试题设置了新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试题解析及思路指导1.解析题目的要领:在解析试题时,我们要明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题目的要求,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推理和运算。

同时,合理利用所给信息和相关定理或公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描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答。

2.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选择题:在选择题中,首先要审题仔细,理解题意。

根据所给条件,进行筛选,常用排除法来提高准确率。

(2)填空题:在填空题中,要注意被填空的位置对应的数学概念或表达方式。

可通过代入法或反证法来解答。

(3)计算题:应结合所给条件分析题目的要求,合理利用已有知识和定理进行计算,注意运算细节,避免粗心错误。

(4)证明题:在证明题中,要明确题目的要求,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合理巧妙地利用已知条件,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得出结论。

接下来,我们以一道典型题目为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题的解题思路。

例题:某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3,1,-2,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

首先,我们观察数列的前三项,发现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递减的。

因此,我们可以猜测这个数列与等差数列存在一定的关系。

福建高考英语改革:2016年起使用全国卷

福建高考英语改革:2016年起使用全国卷

福建⾼考英语改⾰:2016年起使⽤全国卷 店铺⾼考⽹为⼤家提供福建⾼考英语改⾰:2016年起使⽤全国卷,更多⾼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站的更新! 英语 ⼀、命题指导思想与全国卷保持⼀致 ⾼中英语教学进⼊新课程后,福建省英语学科⾼考⾃⾏命题始终遵循有利于⾼校科学公正地选拔⼈才、有利于推进⾼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以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为指导,以本省《考试说明》为依据,体现《普通⾼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以“能⼒⽴意”为主导,严格把握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时代性及⼈⽂性。

在命题指导思想上,福建卷与全国卷保持⼀致,贯彻了⾼中英语课程的总⽬标,即特别注重提⾼学⽣⽤英语进⾏思维和表达的能⼒;形成跨⽂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化交际能⼒,进⼀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福建卷与全国课标I卷的⽐较福建卷全国课标I卷试卷结构第I卷第⼀部分听⼒(共两节,30分)第⼀节短对话(7.5分)第⼆节长对话或独⽩(22.5分)第⼆部分英语知识运⽤(共两节,45分)第⼀节单项填空(15分)第⼆节完型填空(30分)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四选⼀,5篇短⽂,40分)第II卷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35分)第⼀节短⽂填词(10分)(词数180左右)第⼆节书⾯表达(25分)(词数120左右)第I卷第⼀部分听⼒(共两节,30分)第⼀节短对话(7.5分)第⼆节长对话或独⽩(22.5分)第⼆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40分)第⼀节四选⼀ ( 4篇短⽂30分)第⼆节七选五(1篇短⽂ 10分)第三部分英语知识运⽤(共两节,45分)第⼀节完型填空(30分)第三节语法填空(15分)第II卷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35分)第⼀节短⽂改错(10分)(词数100左右)第⼆节书⾯表达(25分)(词数100左右) 从试题结构上对⽐,国家卷与福建卷对听⼒、英语知识运⽤、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四项能⼒考核⽬标基本相同,分值基本对等。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命题特点及备考方略诗歌鉴赏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新高考全国卷近五年(2020-2024)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鲜明且稳定,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创新与变化。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选材的多样性和题型的稳定性上,更在于命题思路的人文关怀和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文将总结命题特点、规律,并提出读懂诗词、准确解答的方法、策略。

一、选材特点: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的体裁主要集中于唐宋时期诗词,特别是七言律诗和小令。

2020-2024年5年10道诗歌鉴赏题8首律诗,1首李白的古体诗《送别》,1首宋代魏了翁的小令《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作者方面,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安石、陆游等,也有相对陌生但作品质量上乘的诗人,如杨巨源、林逋、刘克庄、叶梦得等。

这样的选材策略既保证题目的陌生度,又确保诗歌的艺术价值。

总体来看,所选诗词,要么是一流诗(词)人的二流诗(词)作,要么为二流诗(词)人的一流诗(词)作。

二、命题特点(一)题型稳定:近5年的新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题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题型设置。

通常包括一道3分的客观题和一道6分的主观题,共9分。

这样的题型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考查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考查重点: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准确理解。

选项通常涉及对诗歌语句、词语的解读,以及对诗歌整体意境、情感的把握。

近几年诗歌鉴赏特别侧重考查考生在情境中对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念此别惊神”中的“此”指的是“把君诗过日”,而不是选项中“面对离别,诗人感到心惊神伤”;2022年新高考Ⅱ卷李白《送别》“君到南中自称美”的“称”根据前一句“胜境由来人共传”(绝美的风景一直以来有口皆碑,竞相传颂),应该理解为“称赞”(你到南中自然也会称赞那里的美景),而不是选项中的“相称”;再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湓浦曾闻似衣带”中的“衣带”,2022年I卷“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苦”。

全国卷高考历史考点辅导课件:命题人是怎么给你挖坑的(共21张PPT)

全国卷高考历史考点辅导课件:命题人是怎么给你挖坑的(共21张PPT)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平民的政治诉求 贵族的政治诉求
同一层面
(2015·全国Ⅰ卷)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
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
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
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一致”对吗?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此种情况尚未出现过题目)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要求早婚,为什么不能选促进人口增长?
我曾经练过很多题,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当命题人找到一段有意思的新材料,准备命题,拟定好正确选项后,他们会怎么给你
呢?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要求早婚,为什么不能选促进人口增长?
“一致”都不对啊……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2018·海南卷)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总结
1、当比较的内容是同一层面时,“一致”的含义趋向于“一样”,这 是错误的。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

例谈高考历史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一、高考历史命题人研究方向一览表命题人研究方向刘芃(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重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突出对重大历史概念的考查,关注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善于从微观角度去发现历史的大意。

杨宁一(北京师范大学)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

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曹文柱(北京师范大学)秦汉、魏晋南北朝史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美利坚合众国史”、“美国宪政史”、“电影中的历史”李帆(北京师范大学)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史学史研究孙燕京(北京师范大学)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晚清社会文化赵世瑜(北京大学) 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民俗学史。

吴国盛(北京大学)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传播学。

刘北城(清华大学) 世界近代史、西方思想史,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

何德章(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民族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胡德坤(武汉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日战争史、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高嵩(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史、世界现当代史李少兵(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西宗教文化、风俗文化的比较研究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青年运动史吴伟(中国社科院)苏联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和西方史学史1岳麓版必修一主编: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赵世瑜(北京大学)、刘北城(清华大学)、岳麓版必修二主编: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赵世瑜(北京大学)、曹文柱(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北京师范大学)岳麓版必修三主编: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赵世瑜(北京大学)、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二、例谈高考试题命题人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1、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刘芃★刘芃,1977年大学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其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史料学专业。

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命题特点及命题规律

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命题特点及命题规律

2.设有图形图表曲线题,一般数生量物选为考题1~请考2生个从给。出的39、40两题中任选一题 3.必做题中有1道考查必修1,1道作意考答选,做查并题用目必2的B铅题修笔号在必2答须,题与2卡所道上涂把题考所号选一查的致题,必号如涂果修黑多,做3注,。 4.必修内容常考点:光合作用、则细按所胞做的呼第一吸题计、我分所。动选择物的题生号是命39活动40
【试题特点】综合性强:一题考查多个知识点、选修与必修渗透考查。 突显实验:选择题必有1题,非选择题从多个角度考查实验。 加大必修3考查的权重:14、15年均有2道非选择题。
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命题特点
试题结构及答案字数变化
四川 平均 1085
1956
3041
260
35.6
4.7
5图2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国卷的文字、图表和空格都在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Ⅰ 卷和Ⅱ卷总体相差不大:考生需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和获取信息、语言组织表 达等能力;图表信息几乎每年都有,但量少,并非“无图不成题”。
细胞代谢中参与代谢的重要物质——酶和ATP。选择题 趋向于与其他章节的知识进行对比综合考查。非选择题趋向 于考查与酶有关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评价。
细胞代谢的核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常考查光合 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影 响因素及相互联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出现的概率都很大, 选择题趋向于与其他章节知识综合渗透考查。
遗传定律趋向于考查考生推断基因的来源、性状的显隐 性关系、遗传方式、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概率、基 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前提条件、结合遗传系谱 图分析推断某个体的基因组成及亲子代之间基因的关系等理 性思维。
注意该考点与变异、育种、基因的表达和进化的综合。

究竟谁是高考试卷命题人?

究竟谁是高考试卷命题人?

究竟谁是高考试卷命题人?教育话题05-22 08:14据笔者日前不完全统计,至少85%的高考生及其家长都认为高考是由高中老师出题,其实不然。

作为一名高三考生或家长,你一定要知道:高考的本质,是为大学选拔人才。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高考命题专家多数为大学教师,一部分是中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

大学教师在命题工作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主导作用!针对于此,一位有着多年高考命题研究经验的教研员透露,他们在对学生1对1辅导时,打破中学教师“教什么考什么”的应试惯例,而是“注重和大学知识的衔接”,“源于教材大纲,高于教材大纲”,体现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往年,都有一些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甚至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这是因为模考题大多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

这正是很多考生的软肋!考生不知道的更多高考“内幕”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是什么人出的?谁是阅卷者?高考卷与平时的模拟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能不能预测高考真题?这些问题不清晰,备战高考就成了“盲人摸象”。

所以说,大多数的考生和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都在打一场“知己而不知彼”的仗。

这就是那些很用功,做了很多“模拟卷”的考生最后还是“考砸了”的原因之一。

“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常常让考生刻骨铭心地懊悔。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闫浩东总结了8条揭示高考命题内幕的“真相”,如果考生事先不清楚这些,即使平时基础再好、再努力,也难免走弯路、吃大亏!真相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

真相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真相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

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真相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杨宁一教授
★其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 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
★杨宁一,195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研究领域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政治外交史。曾经为北师大日 本留学生主讲《中韩日关系史》,采取了日语和汉语的双学教 学;2003年担任历史系专业日语教学;研究生专业课:东亚地 区政治经济研究。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社会史。注意把社会 与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剖析传统文化的 成因、特点、类型,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 以及在诸方面的具体表现。
朱汉国 (北京师范大学) 曹文柱 (北京师范大学)
杨玉圣 (北京师范大学)
李帆 (北京师范大学) 孙燕京 (北京师范大学) 赵世瑜 (北京大学)
高考试题命制者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
(2)北京师范大学曹大为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社会史;是岳麓版高中新 教材主编,中国长城研究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长城:碰撞 与融合的界碑》等。
★1944年11月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名长城专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中国大通史》主编,长期从事 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他注意把社会与文化联系 起来加以考察,侧重研究传统社会的结构,社会运行与变迁、 社会控制及其效应、影响。剖析传统文化的成因、特点、类型, 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以及在诸方面的具体表现。勾划传统文 化的渊源流变,评价其社会效应与历史影响,探讨传统文化在 现代化进程与新文化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未来走向与命 运。
(4)北京大学教授赵世瑜
赵世瑜,出生于1959年8月,四川成都人。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 总主编,《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Ⅰ)》分册主编。现为北京大 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世瑜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史、民间文化史及史学理论研究。 代表性著作:《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腐朽与神奇: 清代城市生活长卷》、《吏与中国传统社会》、《中国文化地 理概说》、《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 发展,1918-1937》、《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 文化》等。主要论文有《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 《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国家正祀与民间信 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20世纪中 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等。
命题人
吴国盛 (北京大学) 刘北城 (清华大学) 世界近代史
学术特长
命题心态
何德章 (武汉大学)
胡德坤 (武汉大学) 马世力 (南开大学) 李少兵 (南开大学) 郝瑞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王斯德 (华东师大)
中国古代民族史、三国两晋南 北朝史、中国古代经济史
战争史和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代史、欧美近代化 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 中国现代史 从宏观的角度对20世纪的世界 历史作综合性的思考和反省, 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 朱汉国,1954年11月生,江苏常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 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多年来致力于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主编新课程 高中历史教科书(共9册,人民出版社出版)。代表性著作有 《中国政党制度史》、《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中国共产 党建设史》、《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中华民国史》。是 新课标、新教材的著名专家,在高考历史界有重大影响。
1.回避上年心态 2.热点题型强化心态 热点题型是试题发展的方向, 成为所有命题人的共识。 3.“我”的试题心态 每年高考试题,命题人都要原 创一两个新题目,以显示自己的水 平。 4.偏爱复合心态 设计编制复合题型,即在一个 题目下一般不单纯只考一个知识点, 而是把几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 复合题型。 5.追求新颖心态 6.规避争议心态
高考试题命制者的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
命题人 学术特长 史学观念与命题思想
杨宁一 (北京师范大学)
曹大为 (北京师范大学)
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 1.对知识记忆与理解同等重要(记忆 史;日本问题、东亚的区域化 过程一定要有概括、理解、迁移)
2.历史阶段特征比阶段分期重要 3.历史的通史意识比专题史意识重要 4.探索历史事件所蕴涵的价值观比学 术意义重要 5.探索人类文明的共性比差异性重要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6.学会从世界去思考比思考世界重要 7.历史试题的能力定位比题型重要 研究 8.历史试题所包含的能力层次比能力 种类重要 秦汉魏晋 9.历史学科能力的操作性比简单分类 重要 美国史 能够识读历史图表;能够阅读、 理解和处理历史材料及信息;能对所 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整理, 古今中西交汇 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能够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评 价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晚清社会风尚 象;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 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运用所学 中国社会史、民间文化史 历史知识客观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问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