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水变咸了(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
册)
第四单元《水》
13 课《水变咸了》
《水变咸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第三课。是在《认识水》之后进行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把食盐放入水里,有什么发现;把白糖放入水里,有什么发现;把食盐水倒入盘子,放在窗台上,每天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食盐颗粒在水里的变化,了解食盐在水里的溶解现象;第二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什么是溶解,认识溶解的实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第三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中长期科学探究能力,将探究活动课内延伸至课外,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食盐、白糖放在水里,过一会儿就
看不见了这一现象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溶解的认识。同时,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搅拌”和“尝一尝”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课教材的编写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体系,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的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之中。活动过程设计开放性强、空间大,三个活动均采用了导向性问题,有力地激发了学
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活动准备里有两个小盘子和勺子,为了操作更方便,我换成了两个纸杯,省掉了小勺子。另外,我还在课件里补充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洗衣粉在水中溶解;板蓝根颗粒在水中溶解,味精在水中溶解等丰富的材料。
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溶解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课仅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食盐、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初步感知溶解现象。下一节课学生将通过实验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容易在水中溶解,在中、高年级学生还将不断学习如何加快溶解,从而对溶解形成完成的认识。
本部分教学内容计划一课时完成,属于一节实验探究课。
二、学情分析
“像食盐放入水里看不见了的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但学生并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学生们知道的并不多。通过对学生课前了解,学生们对溶解现象的了解只限于浅层次上的,如:把食盐和白糖放到水里,就看不见了。至于看不见的过程,学生并不能说上来。并且,对于食盐和白糖溶解在水里后,能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多数学生都认为是回不去了。正因为不清楚想知道,所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还是充满了兴趣。另外,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用正确的方法“搅拌”加速溶解,判断食盐和白糖是不是还在水里,用筷子“尝一尝”两种科学学习的方法都是学生初次
接触,是新知识,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实验探究溶解现象是本节科学课的教学重点,而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和白糖能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对实验探究兴趣浓厚,但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注意力容易
分散,实验时往往偏离要研究的主题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因此,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一定要为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和步骤理顺清楚,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根据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验证,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溶解现象的同时,培
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描述食盐和白糖在水里的变化。
2.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水能溶解物质的现象,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实验中掌握科学的搅拌方法;学习正确的尝一尝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溶解,了解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简单的实验材料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食盐、白糖、纯净水、玻璃杯、纸杯
学生分组准备:抹布、筷子、盘子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猜想。
播放动画“运盐的驴子”。
上课伊始,教师结合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引入,播放情景动
画“运盐的驴子”。学生在充满兴趣观赏的同时,引发思考:“运盐的驴子为何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激发学生深深的探究欲望,自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情景动画片,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驴子身上的盐变轻了,它很高兴。进而老师抛出问题 ---- “运盐的驴子为何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全体学生充满
兴趣地猜想各种可能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合作探究,认识溶解。
(一)认识实验材料,教师演示铺垫。
1. 认识实验材料。
(1)请同学们观察桌子上的实验材料,教师一一介绍,重点观察食盐和白糖的样子。
(2)学生分组看材料,交流自己的认识。
实验材料主要有:两个干净的玻璃杯,杯子里放有已经倒好的纯净水;两个纸杯,里面分别盛有食盐和白糖,纸杯外面粘有标签;筷子等。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是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程,对于一些实验材料,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动手的能力稍差,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老师提前将水倒好,并且在两个纸杯里分别放入了适量的食盐和白糖,为后面的实验操作做好铺垫。
2. 教师演示铺垫。
(1)提问设疑:
让学生猜想一下,如果把食盐放到水里,食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自然是就看不到了,接着教师追问:“食盐放入水里后会马上看不到吗?”这一问,必然会激起学生想看一看、做一做的兴趣。
(2)教师演示:
满足学生想看一看的愿望,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给学生演示:将纸杯中的食盐倒入水杯中。当前面的学生看到食盐沉入水底后教师紧跟追问“谁有办法让食盐很快让我们看不到?”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一部分学生自然会讲到搅拌一下,教师通过课件直观给学生展示搅拌的方法。
生成处理:如果有学生对搅拌的方法看得不认真,或看得不清楚,可利用课件微课的再放功能让学生再看一遍。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什么实验经验,怎样将食盐倒入水杯中,以及如何进行搅拌加速溶解,都有必要老师在学生实验前先操作一下。为实验中学生规范操作扫清障碍。
(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交流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