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2917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7.png)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6篇教案一:认识材料的分类和特性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认识常见的材料,并了解它们的分类;2. 了解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PPT、图片、实验材料等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铁钉、玻璃杯、塑料袋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呈现(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不同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说出自己对材料的初步认识。
2. 引导学生观察材料表面的特点和颜色,了解材料的外观特性。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实验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些材料(如金属、塑料、玻璃、纸张等),让他们通过触摸感受材料的硬度和质地,并尝试将材料分成不同的组别。
2. 实验2:学生利用小手电筒照射不同材料上,观察光线的透过情况,了解材料的透明度。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到座位上,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各自的实验结果,将材料进行分类归类。
2.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材料的分类和特性,并给出简单的定义。
-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是硬的;- 塑料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弯曲和拉伸;- 玻璃材料:透明、坚硬且易碎;- 纸张材料:柔软、可撕裂;- 其他材料:如木材、石材等。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可以自行搜集不同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并给出相应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可以讲述身边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以及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材料的分类和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分类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的时候,注重启发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课堂更加生动。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60b1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9.png)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第一章:认识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2.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常见材料样品。
2. 材料分类和性质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了解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 讲解材料的分类和性质:介绍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如有机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
3. 学生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让学生观察各种常见材料样品,分析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2.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常见材料样品。
2. 材料性质和用途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材料的分类,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讲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如木头的性质和用途,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等。
3. 学生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让学生观察各种常见材料样品,分析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章:材料的分类和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2.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常见材料样品。
2. 材料分类和性质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了解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 讲解材料的分类和性质:介绍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如有机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e19c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0.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道常见的材料有哪些并且能够分类;•掌握常见的材料的特点;•了解常见的材料的用途。
2. 教学重点•常见的材料的分类;•常见的材料的特点。
3. 教学难点•材料的用途。
4. 教学内容4.1 材料的分类常见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非金属材料(如木材、玻璃、水泥等)•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复合材料等)4.2 材料的特点•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常用于制作各种机械、电子设备等;•非金属材料:质轻、绝缘性好,常用于家具、装饰等方面;•合成材料:性能复合,适用范围广,比如塑料可以作为制作日用品的原材料,橡胶可以用于制作轮胎等。
4.3 材料的用途除了学习和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材料的用途。
比如:•铁可以制作刀具、锅碗瓢盆等;•木材可以制作家具、构造房屋等;•塑料可以作为制作玩具、文具、餐具等的原材料。
5.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分类、特点和用途;•观察法:展示各种材料并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
6. 教学步骤6.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一些常见的日用品,让学生猜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6.2 讲解材料的分类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等方式,讲解不同种类的常见材料,并让学生进行分类。
6.3 展示材料教师可以将几种典型的材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摸索、品尝,从而感受材料的特点。
6.4 总结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根据展示的材料和讲解的材料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总结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列举出它们的用途。
6.5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复习材料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7. 课后作业•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去观察、摸索、品尝自己身边的物品,并在课后写一篇有关材料分类和特点的短文;•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各种材料的图片,并依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其进行分类,自己做出材料分类的海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d9f9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2.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程是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常见的物质材料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道铁、木头、塑料等常见材料的特点;•能够描述这些材料的用途和局限性;•明白选用不同材料的利弊,关注生活环境和资源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目标:唤起学生对材料及其性能的认识1.让学生观察、摸索教室里的物品,向他们提问“这件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的特性,引出本课的主题,情境启动学习。
2. 探究环节目标: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物质材料的特点1.给每组学生发放相同的材料样品,如木头、铁、塑料等,让学生观察、摸索、探究,尝试用不同方式测试材料的质地和性能。
2.学生分组讨论,重点关注他们发现的不同之处,总结每种材料的特点,并将这些特性列出来。
3. 梳理环节目标:帮助学生梳理习得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用途和局限性1.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分享每种材料的用途和局限性,并鼓励学生发现每种材料的优点与缺点。
2.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分组讨论,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物品的材料和性能,了解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材料的利弊。
4. 应用环节目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1.小组竞赛:给定几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让学生根据其使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并解释选择的理由。
2.学生自己设计一件物品,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程中,针对学生的评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观察学生在探究、梳理和应用环节中的表现,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认真观察、探究和记录特性,是否能够在讨论和竞赛活动中积极表达,并通过设计作品展示学习成果。
2.根据学生的互动、讨论和作品设计对学生进行评分,确定学习的知识点是否掌握,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小贴士1.在探究环节中,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学生使用器材的安全,合理运用测试手段。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2675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a.png)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相关推荐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常见材料》是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首课。
它是一节集知识归纳性,探研操作性等于一体的科学课。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将学生由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零星认识提升到内涵属性层次上。
并且在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物体的方法,使他们在进入“材料世界”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本课可分为四个内容: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认识并描述一些常见材料;给材料分类;讨论关于材料想研究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就儿童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之前,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材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就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就儿童的思维而,他们不像成人思维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时必然会出现“与从不同”的创新的东西,这就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精彩元素,这都会成为这一节课里有用的教学资源。
但儿童的思维简单会导致研究方法的单一,这就形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甚至较难区分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就开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三维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2、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2、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观察实验室,初步感知材料1、谈话:实验室里有些什么?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2、学生观察记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87bcb7f01dc281e43af040.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中的第一课。
学生每天都接触材料,但注意理解材料与材料的分类的知识不是很多,我从学生身边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让学生理解身边的材料,从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等等,这些物品都是多种材料制成的;在理解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对常见的材料实行简单和分类,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而对物品材料的分析与探究活动。
让学生理解并了解一些材料的种类、用途和来源。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和更好的生活,要持续研究、发明、生产新型的材料。
二、设计意图1、学生在生活中对材料有了一定理解为本节课探究做好了铺垫,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校服入手,使学生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材料世界秘密的热情,2、三年级小朋友对探究水平不强,所以,引导他们简单说一说自己研究前的设想,特别是如何做好记录,这对学生展开好自由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让学生思考交流,形成集体智慧,产生资源共享,使一些不善于思考或者还没有掌握方法策略和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三、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使用多种感官和方法理解材料。
2、能够对常见材料实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持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记录表、每个小组准备几种学习用具或玩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并从生活的周围寻找材料1、导入师:同学们今天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真漂亮,知道你们这些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学生齐答:布料)仅仅布料吗?生:还有纽扣或拉链呢。
师:它们又是用什么制成的?生:纽扣好像是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的,拉链有塑料制的也有铁、铜等金属做的。
师:像制作衣服的布料,制作纽扣的塑料或橡胶,制作拉链的金属,我们统称它们为材料(板书“材料”)。
二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常用材质教案
![二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常用材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76a4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7.png)
二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常用材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常用材质,学生将研究不同材质的特性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用材质的种类和特点。
2. 掌握不同材质的用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实物材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让他们思考物体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并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 介绍常用材质:通过课件和实物材料,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材质,如木头、塑料、金属、纸张等,并简要介绍每种材质的特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不同材质的用途,并记录在纸上。
4. 展示并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材质的用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材质的特点和用途,并帮助他们理解不同材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练: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判断它们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并解释其原因。
7. 课堂小结:教师向学生复今天所学内容,并强调常用材质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常用材质进行实验,观察其特性和性质。
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物体,记录下它们的材质以及用途,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课堂练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回家完成的家庭作业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了解了常用材质的种类和特点,提高了他们对材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互动和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同时,通过实验和家庭作业的延伸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常用材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常见材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常见材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860c3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4.png)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常见材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常见材料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能辨别生活中常见材料。
科学探究1、能根据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简要描述探究过程陈述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科学态度1、能对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基于对常见材料的初步认识,了解垃圾的简单分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毛绒玩具、各种积木、皮球、金属玩具、玻璃杯、金属勺、书本、易拉罐、饮料瓶、玻璃瓶、三脚架、手电筒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三、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都玩过哪些玩具?你们在玩玩具时有没有注意过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出示手偶玩具演示给学生看,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材料。
(板书课题)(二)探究与发现1、观察辨认,认识常见材料。
(1)教师多媒体出示由一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图片,学生观察辨认每种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纸、玻璃、布、木头、金属、陶瓷、塑料等。
对于铜、铁、铝这些材料,教师先作归类示范,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都是金属,提出金属的概念。
(2)教师出示物体学生辨认物体所用的材料。
提示学生有的物体用了不止一种材料。
2、找一找实验室里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1)寻找前和学生交流“你想怎样寻找,要注意哪些问题?”幻灯片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辨认实验室里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
(三)应用与拓展1、展台出示图片,学生小组讨论给废旧物体分类。
2、全班交流分类结果。
(四)巩固应用学生完成本课活动手册。
(五)板书设计常见材料纸布塑料玻璃金属陶瓷木头。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常见材料》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常见材料》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4e1e7652ea551810a687cc.png)
1.认识常见材料【教材分析】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材料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与能源、信息并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因此,引导学生尽早了解材料的发展、基本性能及其主要用途,是现实生活的必然要求。
《课程标准》中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能和主要用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些概念。
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大概念。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认识生活中材料的第一课。
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教室里或家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还让学生调用前概念,从物品出发初步认识常见材料;活动二,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联,即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纸、金属、布、玻璃、陶瓷、石材、塑料、橡胶等,脱离具体物品,强化对材料本身的认识。
第二部分聚焦具体物品,进一步认识材料及其优点。
这部分也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文具袋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指导学生发现一个物品可以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并巩固、运用前面对材料的认识;活动二,观察帆布鞋用哪几种材料做成,并猜测各种材料的优点。
此活动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第二课认识材料的特点做好铺垫。
本课围绕常见材料,以身边的材料为研究对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从学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层层相接,逐次成为认识活动的基础。
本课虽然没有技能操作上的难度,但很鲜明的是它需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常见材料,将学生由对常见材料的零星认识提升到内涵属性的层次上。
并且在提升的过程中巩固科学的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得他们在进入“材料世界”的同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常见材料-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常见材料-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c7a3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e.png)
常见材料-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属性和用途;•掌握常见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材料的基本属性和用途;•理解常见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 教学难点•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4. 教学内容4.1 常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到了很多种材料,如纸张、布料、金属、玻璃、塑料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4.1.1 纸张纸张是一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材料,它具有重量轻、易折叠、吸水性好等特点,广泛用于书写、绘画、印刷等方面。
4.1.2 布料布料是用来缝制衣服、被单、桌布等的材料。
不同的布料材质、染色方法和纹路可以使它们在质感、颜色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一些特殊的布料还具有防水、防火等特性。
4.1.3 金属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高强度、韧性等特点。
4.1.4 玻璃玻璃透明,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仪器、光学等领域。
4.1.5 塑料塑料具有耐腐蚀、耐磨、绝缘、耐高温、柔韧性好等特点,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制品、电器、仪器仪表、手提包等领域。
4.2 常见材料的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在使用时需要掌握不同的方法。
4.2.1 纸张的使用•不同种类的笔、颜料、绘画工具在纸张上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粗细度的纸张适合不同的场合;•折叠、剪切、粘贴等方法可以给纸张带来不同的形态。
4.2.2 布料的使用•了解不同种类的布料的特点,如薄纱、牛仔布、印花棉布等;•需要掌握缝纫、裁剪等技巧,使其成为具有功能的产品。
4.2.3 金属的使用•金属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后方可投入使用,如钣金加工、铸造、铆接等;•不同种类的金属应用的场合不同,如铁、铜、铝等。
4.2.4 玻璃的使用•玻璃的加工需要采用特殊工艺,如热弯、冷弯、拉伸、淬火等;•不同种类的玻璃应用的场合不同,如特种色玻、镜面玻璃、防弹玻璃等。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常见材料》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常见材料》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f2f2b0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d.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常见材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常见材料》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科学实验方面还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特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不同材料的特性的实验验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2.实验仪器:镊子、放大镜、滴管等。
3.课件: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材料的实物,如金属、玻璃、塑料等,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面的实验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特性。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b9e8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9.png)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案:实验探究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材料的分类和特性;2.认识常见材料的用途;3.掌握常见材料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通过描述物品的材质,引出本课的话题。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不出现新的名词。
Step 2. 活动1:筛选、分类材料(20分钟)1. 活动要求(1)学生自学本课课文素材,了解常见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2)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堂桌面上的材料按材质进行分类,并填写分类表格。
(3)学生用摄像头录制本组的筛选过程和分类表格,准备进行班内分享。
2. 活动步骤(1)学生自学课本素材。
(2)小组讨论并决定分类的方法及表格的填写格式。
(3)小组合作,将经过筛选的材料按材质分类,并在表格中记录。
(4)使用摄像头拍摄筛选过程及分类表格。
(5)分享筛选过程及分类表格。
Step 3. 活动2:材料的用途(20分钟)1. 活动要求(1)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常见材料的用途。
(2)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材质,分享该材质的用途和相应物品的制作方法。
2. 活动步骤(1)各小组分别选中一种材料,与组内成员讨论该材料的用途和制作方法。
(2)组长在黑板上记录该材料的用途,并给予适当的说明。
(3)学生用图形化的方式、面向全班进行汇报,介绍该材料的用途和制作方法。
Step 4. 活动3:用材料制作物品(30分钟)1. 活动要求学生采用所学知识和材料,制作符合一定要求的物品。
2. 活动步骤(1)老师告诉学生使用的材料、要求和时间。
(2)学生根据任务和限制条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
(3)学生分工合作,各自承担任务,完成物品的制作。
(4)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和评选。
Step 5.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及感受。
2.教师巩固并强化学生对材料的认知。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74252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3.png)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材料的定义: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材料的分类。
第二章:有机材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材料的特征和常见例子。
培养学生对有机材料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有机材料的特征:有机物的概念、含碳的特征。
常见有机材料:塑料、纸张、纤维、橡胶。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有机材料的特征。
利用实物和样品,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有机材料。
第三章:无机材料让学生了解无机材料的特征和常见例子。
培养学生对无机材料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无机材料的特征:无机物的概念、不含碳的特征。
常见无机材料:金属、玻璃、陶瓷、水泥。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无机材料的特征。
利用实物和样品,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无机材料。
第四章:复合材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和常见例子。
培养学生对复合材料的认知和创新能力。
4.2 教学内容常见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
利用实物和样品,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复合材料。
第五章:材料的鉴别与选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鉴别不同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
鉴别材料的方法:观察、触摸、闻味、实验等。
选择材料的原则:根据性能、价格、环保等因素进行选择。
5.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鉴别不同材料。
利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选择材料的原则。
第六章:材料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常见材料》教学设计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常见材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5df52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1.png)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常见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物体,认识和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能对身边的材料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科学活动“给废旧物品找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物体,辨别物体的材料。
三、教学难点:通过科学活动发现有些物体是由多种材料构成制成的。
四、教学准备:废旧纸箱、易拉罐、露露瓶、饮料瓶、罐头瓶、废旧塑料包装、洗衣液包装、一次性纸杯、各种材质的勺子、玻璃杯、硬币等五、教学过程:(一)情节导入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三位好朋友。
同学们,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三只小猪的图片。
同学们高兴地喊“《三只小猪》”。
让学生回忆三只小猪的故事情节。
教师课件出示猪大哥做了一座草房子,猪二哥做了一座木房子,猪小弟做了一座砖房子,谁的房子最结实能躲过大灰狼的追捕?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砖房子”“砖房子最结实”师谈话引出材料:草、木头、砖都可以盖房子,它们都是盖房子的材料(板书),不同的材料盖出的房子结实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对材料有了初步感知)4分钟(二)走进科学1、认识常见材料课件出示猪妈妈的话:“物体都是由材料制成的,快来和我认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吧!”教师播放课件播放认识玻璃、金属,塑料,纸,陶瓷。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是玻璃(塑料、金属……)做的。
2、科学很有趣(1)火眼金睛圈一圈课件出示孙悟空的问题:同学们,请你圈出每组中不同材料的物体。
教师找四位同学展示衣服、布娃娃、水杯、毛巾。
学生观察它们的材料,指出水杯是玻璃做的,与其他物品不一样,教师课件出示衣服、布娃娃、水杯、毛巾,圈出水杯。
学生照例子独立完成接下来的练习。
学生完成交流。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对材料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2)火眼金睛找一找课件出示孙悟空的问题:请你找一找身边的物品,观察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出示小猪温馨提示:①轻拿轻放,一定要要保护好观察的物体!②注意课堂纪律!③有的物体不止使用了一种材料哦!比如:课件出示转笔刀图片(转笔刀是由金属和塑料两种原料制成的),学生在书包里,铅笔盒里找物品。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常见材料教案(一)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常见材料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8f8c2d2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4.png)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常见材料教案(一)二年级下册科学认识常见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材料的属性和用途。
2.能够辨认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特性。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铁–铜–铝2.木材料–针叶木–阔叶木–竹子3.塑料材料–PE(聚乙烯)–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4.纸材料–复写纸–黄色纸板–抄纸5.玻璃材料–透明玻璃–半透明玻璃–不透明玻璃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如:“你家的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2. 学习金属材料(15分钟)•通过对铁、铜和铝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特点和用途。
•列举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制造汽车、建筑和家具等。
•让学生观察、摸索金属材料,了解其硬度、导电性和可塑性等特性。
3. 学习木材料(15分钟)•介绍针叶木、阔叶木和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带领学生观察木材料的不同纹理和质地,引导学生发现其可塑性和质轻的特性。
4. 学习塑料材料(15分钟)•简要介绍PE、PP和PVC的特点和用途。
•准备一些不同的塑料制品,如塑料杯、塑料袋和塑料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其柔软、透明和可塑性。
5. 学习纸材料(15分钟)•介绍复写纸、黄色纸板和抄纸的特点和用途。
•准备一些不同的纸制品,如书本、纸箱和纸巾等,让学生观察其薄、轻和可撕裂的特性。
6. 学习玻璃材料(15分钟)•介绍透明玻璃、半透明玻璃和不透明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准备一些玻璃制品,如玻璃杯、玻璃窗和镜子等,让学生观察其坚硬、透明和易碎的特性。
7. 小结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常见材料及其特点和用途。
•提问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观察,以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在此教案中,通过列举各种常见材料并配以实物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通过提问和讨论,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巩固和复习。
《常见材料》教案
![《常见材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62d7b07cd184254a353536.png)
《常见材料》教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常见材料》教案(适用于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2、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纸可以做成书本,木头可以加工成桌椅,金属可以制造成轮船……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常见材料。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从生活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学质疑。
1、出示自学提示:(1)识别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区别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些常见物品(P42)分别是由哪几种材料做成的分别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为什么选用这种材料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质疑,确立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和还想进一步知道的问题。
教师提出教学目标。
(点评: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常见材料可以怎样分类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2、讨论研究:身边的一些物品(以球鞋为例)分别由几种材料,什么材料做成的人们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点评: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交流汇报。
1、全班汇报:常见材料的分类、分类标准及相互关系。
2、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天然材料做成的哪些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做成的3、全班汇报:球鞋由几种材料,什么材料做成的人们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4、选择一件由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说说分别是什么材料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点评:关注了课堂的生成,注重了学生的充分展示,有效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4e939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8.png)
【导语】⼆年级的学⽣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于⽣活和学习活动中⽆意识的观察与了解,⽐较模糊和零散。
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将两者混为⼀谈。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学⼆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我们⽣活的世界 【教学⽬标】 科学概念⽬标 1.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2.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然世界和⼈⼯世界,⼈⼯世界是由⼈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探究⽬标 1.学⽣通过观察与识别物品,意识到物品与材料的不同。
2.学⽣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达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
3.学⽣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培养发展分类思维的能⼒。
科学态度⽬标 学⽣通过关注我们⽣活世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 学⽣通过交流研讨,达到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世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通过分类,达到学会观察和辨认⾝边不同的材料放⼊⽬的。
难点:学⽣通过交流研讨,培养学会⽤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的能⼒ 【教学准备】 为学⽣准备:布、橡胶⼿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矿泉⽔瓶、玻璃瓶、⽓球、⾦属勺、⼩⽊块、⽊筷、回形针、⽑⼱、鹅卵⽯、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汇总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探索分类 PPT:在我们⽣活的世界,你能说出哪些物品?他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材料以外,我们⽣活还有⼀些常见的材料,⽐如( )、( )等等 贴板书:材料名称(⾦属、塑料、玻璃、橡胶、布、陶瓷、⽊头等)。
PPT认⼀认:今天凌⽼师带来了15种物品。
看看,你们都认识吗? ⽣:齐答,不认识的⽼师告知(⽐如:烧杯)。
PPT分⼀分:实验步骤及⽅法。
领材料→按顺序摆放→观察→记录→汇总粘贴→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实验要求: 1.1号:领取 2.2号:放回 3.3号:记录 4.4号:粘贴 思考:观察汇总表,⾃⼰组和其他⼩组的分类⼀样吗?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 ⽣:书本是纸做的 ⽣:纸是⽊头做的 ⽣:枪是⽤⾦属做的 ⽣:房⼦是⽤砖头做的 ⽣:碗是⽤陶瓷做的 ⽣:棉⾐是由棉花做成的 ⽣:······ ⼆、研讨交流 思考:观察汇总表,⾃⼰组和其他⼩组的分类⼀样吗?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 PPT汇总材料特点: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塑料:轻、颜⾊多、光滑 ⾦属:有光泽、打不碎、会⽣锈 ⽊头:黄⾊、有条纹、能浮在⽔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布——柔软、能做⾐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三、聚焦课题 思考:刚才分类的15种物品种,⽯头来源于哪⾥?还有哪些物品和⽯头⼀样都来源于⾃然界? PPT:出⽰⽣活的世界图⽚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1:⾃然界 ⽣2:草原、森林 ⽣3:⽯头、沙⼦、⼤海、⼭ ⽣3:⾼楼⼤厦、⾐服、箱⼦、⾐架····· PPT归纳:我们⽣活的世界丰富多彩,既有天然形成的⾃然世界,如⼭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类设计、制造的⼈⼯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生情况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就儿童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之前,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材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就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就儿童的思维而,他们不像成人思维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时必然会出现“与从不同”的创新的东西,这就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精彩元素,这都会成为这一节课里有用的教学资源。但儿童的思维简单会导致研究方法的单一,这就形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甚至较难区分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就开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三维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2、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常见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二)对材料进行分类
1、小组讨论:这些材料一样吗?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从质地、重量、大小、沉浮等进行比较。
2、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材料的分类有所认识。
3、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我又重点强调以是否直接来自大自然为分类标准,并提示两种材料间的关系。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常见材料》是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首课。它是一节集知识归纳性,探研操作性等于一体的科学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将学生由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零星认识提升到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物体的方法,使他们在进入“材料世界”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本课可分为四个内容: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认识并描述一些常见材料;给材料分类;讨论关于材料想研究的问题。
4、引导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再次组织学生对教室内的物品进行观察,针对具体物品,按材料的来源差异分辨构成物品的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科学学习提倡给学生动手做的大段的研究时间,而不能是通过教师反复讲、学生认真听的方式获取知识,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们的技能、能力、态度、情感得以发展与提高。教者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摆弄,自己获得对材料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多元化的,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是认真经历这一“摆弄”的过程,都会获得有益的认识。)
2、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室,初步感知材料
1、谈话:实验室里有些什么?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
2、学生观察记录。
3、观察带来的玩具,说说玩具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4、汇报交流。
(从实验室的装置切入学习,不拘泥于教材,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对玩具的研究是对实验室材料研究的补充,学生见到心爱的玩具有一种亲近感,愿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拓展延伸
谈话:关于材料,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些什么?把你的问题记在问题手册上。
(科学学习,要注意材料的积累,材料哪里来,就在我们平时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把感兴趣的问题记在“问题手册”上,一是提醒他们注意课后查阅资料,解决这些问题;二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一节课的学习最后没有问题那确实是认真听了,认真做了,但有没有认真思考呢?这才是最重要的;三是为学生的评价留下一份宝贵的材料。可谓是“一箭三雕”。)
(三)以“球鞋”为例分析构成物品的材料。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穿的鞋子,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来自于哪里?有什么性能?
2、小组讨论后汇报。
(通过研讨提示材料之间存在性质的差异和来源渠道不同,表现材料的丰富多彩,从而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研活动,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