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课件

合集下载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槟榔树下摇网床》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海南省的民间风情为题材,描绘了在槟榔树下,孩子们摇着网床玩耍的情景。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地方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对海南文化的兴趣。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歌词欣赏、音乐知识、练习、拓展活动等。

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海南民间风情,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海南民间文化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海南民间风情。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槟榔树下摇网床》,让学生感受海南民间风情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了解海南民间风情,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能够独立演唱《槟榔树下摇网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2.针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通过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器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海南民间风情,引导学生了解海南文化。

2.歌曲欣赏:播放《槟榔树下摇网床》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3.歌词解析:分析歌词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寓意。

4.演唱练习:分组练习歌曲,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5.舞蹈编排:根据歌曲旋律,创作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体验歌曲的节奏感。

6.完整表演:各组分别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7.拓展活动:学生讨论,分享对海南民间风情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槟榔树下摇网床》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槟榔树下摇网床》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目标:1. 感受和学习一首具有海南特色的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2. 了解海南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海南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的歌词和旋律。

2. 了解海南的民间文化,感受海南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掌握。

2. 对海南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歌曲乐谱。

3. 关于海南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首具有海南特色的歌曲,如《海南岛上》,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海南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海南的文化和音乐。

二、新歌学习(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的背景和含义。

2. 教唱歌曲的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音调和节奏。

3. 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三、歌曲练习(15分钟)1. 分组进行歌曲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帮助。

2. 选取一些学生进行演唱,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3.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四、歌曲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组合,用动作、舞蹈等方式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一些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

2.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海南文化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海南文化的了解。

2. 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具有海南特色的音乐作品,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歌曲创作与即兴发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简单的旋律或节奏,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

2. 学生可以尝试在旋律或节奏的基础上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3. 邀请学生进行表演,让大家欣赏并给予反馈。

槟榔树下摇网床 (2)

槟榔树下摇网床 (2)

• 从生命的诞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 音乐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 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同时音乐能表 达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思考与眷恋, 可以描述艰难坎坷的人生旅程。 生命,不仅仅是人类所独有,大自然 的一切都拥有,让我们珍惜生命、爱护自 然……
谢谢欣赏
再见
音乐与生活
《生命之歌》第一课时
潮南区两英中学 黄火焰
《槟榔树下摇网床》
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1. 歌曲有何特点? 2. 作品的演唱形式? 3. 乐曲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从哪里可以看出?
什么是摇篮曲?
• 原来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 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 。既有声乐曲,也有器乐曲。其音乐形象 亲切,曲调平缓、柔美,节奏平稳,富有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 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是德国作 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鱼美人》
• 聆听乐曲,回答问题: 作曲家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乐曲热闹的场 面?
《猎人的送葬行列》
聆听音乐回答:
1、乐曲前部分旋律是根据哪首熟悉的儿 歌改编的?有什么不同? 2、《猎人的送葬行列》与传统意义上的 “葬礼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唱出《槟榔树下摇网床》这首歌曲;2.能够模仿自然的呼吸方法,正确地掌握唱歌的节奏和音高;3.能够根据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内涵,理解歌曲的意义;4.能够感受到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和分析;2.节奏的训练;3.音高的训练;4.词曲配合的训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歌曲和知识点,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2.老师介绍本节课歌曲的背景,向学生展示与这首歌曲有关的图片和音频。

第二步:欣赏和分析歌曲1.老师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并解释歌曲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第三步: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1.节奏训练:老师先模仿出歌曲的节奏,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打拍子的练习;2.音高训练:老师让学生依照自然呼吸的方法唱出歌曲,并配合打拍子的练习,调整呼吸和音高的配合。

第四步:词曲配合的训练1.老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练习歌词,让学生逐渐掌握词曲配合的技巧;2.老师让学生与伴奏一同演唱歌曲,让学生深入感悟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第五步:评价和总结1.老师让学生自己演唱歌曲,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和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首民歌,让学生感受到词曲配合的技巧,掌握唱歌的节奏和音高,并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悟到歌曲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教学方法综合性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互动教具、歌曲录音。

教学辅助材料录制好的歌曲音频。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歌曲欣赏为主,逐渐让学生掌握词曲配合的技巧和唱歌的节奏和音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是,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和指导,而不是把教学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

槟榔树下摇网床

槟榔树下摇网床
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描述了艰难坎坷的人生旅程,深刻地揭 示了他对人生、世界的感触。
在这部交响曲中,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穿始终。作曲家在创 作这部作品时,常常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正如他自己所说,他 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了……”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指挥家:卡拉扬
课堂小结
一、摇篮曲——母亲的歌 二、婚礼进行曲——辉煌的人生 三、葬礼进行曲——人生的告别 四、悲怆交响曲——人生的思考
法国一位著名版画家,他偏爱塑造一些恐怖和罕见的形象。这里指的是 关于树林中一些小动物埋葬一位死难猎人的民间故事:兔子和狐狸用脚 爪揩擦它们装出的眼泪……作者把这个景象写成一个卓越的乐章,使噩 梦、嘲弄、怪相和一本正经相互交融在一起。
悲怆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悲怆)》
这部作品创作于1893年1月至10月。那时的俄国,正处于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的残暴统治下,人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柴科夫斯 基和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一样,渴求、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希望得 到社会的承认。他们有人的尊严,有热烈的情感,但却备受压抑与 侮辱,失望和失败阻塞着人生的道路。在极度的精神痛苦中,柴科 夫斯基用音乐向社会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抗议!
12356角调式音乐入肝胆之经可以疏肝利胆保肝养目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息时听有助益安魂人睡对于疑神疑鬼精神不安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其它如夜晚受到,
时间是横坐标,情感是纵坐标, 情感 • 什么是人生的起点? • 什么是人生的终点? • 人生中承上启下的转折点?
、 俄罗斯
、柴科夫斯基 。
《睡美人》 《天鹅湖》
《胡桃夹子》
拓展与探究
通过对以上音乐作品的学习,结合自己 的年龄阶段,为自己创作一首“青春之歌”。 要求:用音乐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青春,要有 自己对“音乐与青春”的理解和思考。 形式自选,歌词创编或是自由选择音乐曲目 来解读自己的青春。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一. 教材分析《槟榔树下摇网床》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我国海南省的民俗为背景,具有浓郁的海南风味,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表现了渔民们在槟榔树下摇网床的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海南民俗文化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各有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海南民俗文化,感受歌曲独特的风格特点。

2.学会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海南方言词汇和特殊的节奏。

2.学会歌曲,并能用正确的情感和姿势表现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海南民俗文化,感受歌曲的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分组进行唱奏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乐器(如吉他、钢琴等)。

3.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海南民俗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槟榔树下摇网床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分组进行唱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并对演唱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具有海南特色的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槟榔树下摇网床

槟榔树下摇网床

• 三、拓展: 播放<<地球之歌>>让学生看视频感悟 生命不仅是人类所有,大自然也同样拥有,让我们珍 惜生命,爱护自然.
• 四、小结:(略)
• 五、作业:以<<音乐与我>>为题,写下感受,下节 与同学共享.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开始对鉴赏音乐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 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 【教学内容】 • 1、欣赏三首以生命的开始-成熟-终结的音乐作品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特点. • 2、了解音乐小知识舞剧 摇篮曲 交响曲 • 3、了解三首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感悟音乐与人类生命的作用和意义. • 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通过
• 【导学过程】
• 导:
• 首先引导学生大自然声音分为:乐音、噪音。 人 们都说:“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与生活,”音乐与生活 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音乐贯穿与人生旅程,那么音 乐与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 人们从诞生起音乐伴随人生重要的三个阶段即出 生、婚礼、葬礼;生命之歌这一节主要描述:从 生命诞生开始到生命成熟直到生命终结的三个过 程,作曲家运用音乐带给我们的三种感受,下面我们 来聆听三首音乐作品.
• 三、【新授】: • 生命诞生: • 1、让学生唱出所知道的摇篮曲. • 2、聆听<<摈榔树下摇网床>>思考: (1)、作品的演唱形式?童声合唱\
女生独唱 (2)、运用音乐三要素分析此曲?速度、旋律、节奏 (3)、摇 篮曲的特点?曲调柔美、节奏平稳、富有摇晃感 • 3、复听感受:师生共同哼唱并体验摇篮曲特点? • 4、介绍京族:《摈榔树下摇网床》是广西壮族的京族民歌 • 生命成熟: • 1、聆听思考:我们从摇篮中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结婚的时候需要怎样 的音乐?聆听<<婚礼场面>>思考:它所描绘的场景,情绪、节奏、旋律 又有怎样的特点?(参考课本的谱例) 喜气、热闹的婚礼场面,从音乐中 感受喜悦、兴高采烈的情绪,节奏为快板,有锣鼓点的节奏音型. • 2、乐曲结构分析: 变奏曲式结构:A-A1-A2 A1-A2是主题的变奏,通 过节奏 旋律的变化加以改编. • 3、了解作曲家:课本 吴祖强 杜鸣心的简介及主要作品 • 4、复听:师生共同感受节奏的特点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槟榔树下摇网床》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表达;3.能够分析歌曲中的节拍和节奏特点;4.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点加入手拍,提高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介绍《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中国传统儿童歌曲,歌曲创作于1950年代,歌曲的词曲作者是傅聪。

这首歌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风景,歌颂了农民生活的感人之处,是一首充满温情和感动的歌曲。

2.歌曲学习1.学习歌曲的歌词。

槟榔树下摇网床,捧起我的小脑袋,我的脑袋上是个枕头,枕头下是一本好读书。

更润色的是那一壶醇酒,夜来了许由我安睡。

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们可以通过听录音或教师的演奏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们可以跟着歌曲的节奏轻轻地头摇、手摆,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节拍。

3.学习手拍。

在学习歌曲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适当的时间点加入手拍,例如在歌曲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手拍,通过手拍来提高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1.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槟榔树下摇网床》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2.音乐分析和教学(1)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适时的进行手拍练习。

(2)学生可以跟着教师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每句歌词的韵律、语调。

例如:第一句“槟榔树下摇网床”,就是一个四拍,其中一拍是重拍,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节奏。

在分析歌曲节奏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手拍练习。

(3)学生可以跟着教师学唱这首歌。

教师可以先唱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跟唱。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手拍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练唱与鉴赏(1)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歌曲的练唱。

练唱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指导学生的嗓音和发音,帮助学生尽可能完美的演唱这首歌曲。

(2)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和欣赏这首歌曲,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程度。

湘艺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七课 教学课件

湘艺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七课  教学课件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第 三节
课堂思考
背 景 介 绍 音 乐 欣学 赏唱 课 堂 思 考 课 堂 小 结
课堂思考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音乐知识? 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第 四节
课堂小结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中,我们学到了音乐知识、欣 赏了音乐,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以 后,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知识延伸
广东民歌具有什么特点呢?
广东民歌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 与任何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民歌一样,广东民歌再现了劳动人民的丰富情感, 民歌中既有悲情的内容,也有欢快的情绪。但总体而言,以悲情为主。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旱天雷》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力度较弱、情绪温度、亲切。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互动 让我们随着音乐慢慢摇晃身体,感受音乐的旋律。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互动
欣赏
用连贯、柔和的声音随录音哼唱歌曲。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互动
唱一唱带有歌词的《槟榔树下摇网床》
欣赏
伴奏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演奏欣赏
《旱天雷》
欣赏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卡片
《旱天雷》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广东音乐, 活泼流畅,生机盎然,节奏欢快。
背景介绍 音乐欣赏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卡片
乐曲表现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跳跃的情景。乐曲中较 多运用了扬琴密打技巧和八度大跳音型,格调清新优美,为传 统扬琴演奏技法和乐曲形式注入了新意。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1课时《槟榔树下摇网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槟榔树下摇网床》的歌曲内容及背景;2.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CD播放器、教材、录音机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纸笔。

三、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槟榔树下摇网床》的原唱或伴奏,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教师让学生试唱歌曲,一遍较快,一遍较慢;–教师带领学生唱歌,注意掌握整首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词曲分析–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歌曲歌词,分析歌曲的情感和表现手法;–教师让学生试唱歌曲的每句歌词,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含义;–教师让学生看教材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和节奏形式。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练习每句歌词,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掌握;–教师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呼吸、喉咙、口腔等发声技巧,让学生更好地唱好这首歌。

四、教学过程1. 歌曲欣赏1.教师放歌,带领学生一起听歌;2.教师让学生边听边拍,加深对歌曲的印象;3.教师让学生随着歌曲拍子揉捏双手,感受歌曲节奏。

2. 词曲分析1.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歌词,让学生自己感受歌曲的情感;2.教师指导学生将歌曲情感分解成每句歌词的情感;3.教师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形式进行简单分析。

3.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每句歌词;2.教师将歌曲分成若干段,逐段让学生唱;3.教师全曲指导学生唱歌。

五、总结1.学生进行整体演唱;2.教师进行总结评价;3.教师巩固学生所学,让学生反复练习。

六、作业1.练习《槟榔树下摇网床》歌曲;2.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们更深入地认识了中国民歌,特别是这首《槟榔树下摇网床》。

教师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歌曲表述的情感和内涵,帮助学生们从外在表现中走到了内心理解上。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自己的实践唱出了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本课的教育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富有海南特色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7课。

歌曲以海南特有的槟榔树为背景,描绘了孩子们在槟榔树下摇网床的情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感受海南的音乐特色,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对于富有特色的地方音乐感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海南特色音乐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的演唱,感受海南特色音乐的魅力。

2.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3.了解海南的风土人情,增进对我国各地文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海南方言发音及意义。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把握。

3.对海南风土人情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海南的特色。

2.模仿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和发音,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欣赏海南特色音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海南特色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海南特色音乐,感受海南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对海南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呈现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海南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和发音,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拓展(5分钟)学生欣赏其他海南特色音乐,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2019-2020年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七课听赏《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能用轻柔、深情地声音表达歌曲情绪。

2.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声音,高低声部能整齐、和谐的演绎歌曲。

教学重点: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教学难点:能用轻柔、深情地声音表达歌曲情绪;高低声部能整齐、和谐的演绎歌曲。

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槟榔树下摇网床》,引入课题。

1.介绍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

歌曲表现的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民的生活场景,歌曲格调宁静,舒缓,旋律优美,展示了迷人的南国风情。

2.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营造宁静的课堂氛围,开始欣赏音乐。

3.听完歌曲,同学们,这首歌曲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表现一种宁静、温馨的画面。

)二、进行声音训练。

(老师讲解要求,并进行示范。

)要求:1.身体放松,深呼吸,逐步体会歌唱要有气息的支持。

2.关于发声方法及声音的位置:尝试半打哈欠,体会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头腔有什么样的感觉?尝试在这样的状态下发声。

3.钢琴弹奏练声曲,引导学生发“呜”音,要求口型圆,发声之前要有气息的准备,口腔找到半打哈欠的感觉轻声跟唱。

4.分两声部进行发声训练,要求加强合作,营造谐调,柔美的共鸣效果。

三、学唱歌曲。

1.跟琴声分声部学唱旋律,要求划拍,唱准节奏。

注意节奏的强弱对比,老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体会。

2.朗诵歌词,引导学生体会歌词描述的场景,营造宁静的氛围,为下一步有感情的演唱做好铺垫。

3.跟琴声分声部学唱歌词。

要求耳朵要灵音要准,节奏要准。

4.老师检查学习情况,并请唱的好的同学做示范。

四、再次欣赏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对歌曲情绪的深刻体会。

五、尝试进行两声部的合唱训练。

节奏音准仍是重中之重。

可以选音准节奏较好的同学做示范,要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缓、优美,具有
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表达
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希望。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
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 使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 的音乐体裁。

旋律:柔美抒情 坚定有力 速度:较慢 稍快 力度:强 较弱 情绪:温柔 欢快 亲切

探索一:
1、这首《槟榔 树下摇床》为 我们描绘了什 么样的意境?
2、这首《槟榔树 下摇床》是什么拍 子的?这种拍子的 强弱规律是什么?


• 你知道小时候妈妈 给你唱的是哪首摇 篮曲吗?
你现在还要妈妈给你唱 催眠曲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