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合集下载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处理原则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或受限,无法维持身体正常气体交换的状态。

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通常由于急性肺部疾病、心脏病、中毒等原因造成,而慢性呼吸衰竭则多为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

处理呼吸衰竭的原则包括: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纠正原发病因、防治并发症等。

首先,在处理呼吸衰竭时需确保患者的通气功能,维持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采取非侵入性通气(NIV)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方法。

非侵入性通气适用于患者自主呼吸功能较好,肺部病变可逆转的情况。

对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如患者的呼吸功能丧失,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气胸等紧急情况需要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其次,要纠正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因。

例如,对于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应进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来减轻气道阻塞及炎症反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此外,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脏疾病、肺部感染和脑缺氧等,因此,及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非常重要。

对于呼吸衰竭伴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该加强心脏监测,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对呼吸衰竭伴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应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另外,对于出现急性脑缺氧的患者,则需给予充分的氧供,保证脑组织的正常代谢。

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还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急性呼吸衰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调整通气支持参数,有选择性地使用辅助呼吸肌的镇痛药物,以促进呼吸负荷的减轻。

慢性呼吸衰竭则需制定长期稳定的治疗计划,包括规范用药指导、肺康复训练、氧疗计划等。

总的来说,处理呼吸衰竭的原则是保证适当的通气支持,纠正原发病因,预防并治疗并发症。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计划,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科普知识“呼吸衰竭”那点事

科普知识“呼吸衰竭”那点事

科普知识“呼吸衰竭”那点事相信大家听到呼吸衰竭这个词就大惊失色了。

这种病,病如其名,不仅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本文章针对呼吸衰竭的原因、症状、危害、护理原则以及预防问题展开了一定的讲解,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一、呼吸衰竭的原因1、呼吸道病变: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人体呼吸道出现疾病。

比如,患者本身就有支气管炎症痉挛或呼吸道有异物堵塞,就会导致通气不畅最后会引发呼吸衰竭。

2、肺组织病变:当人体的肺组织发生一定的病变,也会导致呼吸衰竭。

比如,患者有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

3、肺血管疾病: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

4、胸膜病变:人体胸膜病变也是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之一,比如患者出现胸外伤、胸腔积液等疾病。

这都是由于通气减少,进而影响到肺部呼吸功能导致的。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呼吸衰竭的症状1、急性呼吸衰竭:比较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发生改变,导致呼吸困难。

还会有心动过速等缺氧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躁动不安、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状,说明患者低氧血症严重,机体各器官缺氧严重,需要及时治疗,避免有生命危险。

2、慢性呼吸衰竭:整体症状和急性呼吸衰竭比较相似,在病情较轻的时候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如果出现严重二氧化碳潴留时,可以迅速变成浅慢呼吸。

另外,还会有血压升高现象。

3、神经症状:当患者发生急性缺氧时,还会有精神错乱、等症状。

慢性呼吸衰竭伴随二氧化碳潴留时,患者会烦躁不安、失眠等。

4、消化系统:当呼吸衰竭严重时,可能还会导致患者胃肠道缺血,患者甚至还会呕血、黑便等。

5、循环系统:患者会有心动过速症状,当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导致心肌损害时,还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症状。

三、呼吸衰竭的危害呼吸对于人体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呼吸衰竭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具体如下:1、身体乏力:由于呼吸衰竭跟肺部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有关,所以容易影响正常的呼吸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疲惫乏力情况。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言:慢性呼吸衰竭同急性呼吸衰竭不同的是,多在原有肺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常见原因是COPD。

早期可表现为I型呼衰,随着病情加重、肺功能减退,表现为II型呼衰;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虽然PaO2降低、PaCO2升高,但机体通过代偿,(代偿阶段,PH正常)患者仍可以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一旦呼吸道感染加重或其他诱因,可表现为PO2明显降低、PCO2明显升高,此时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这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的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1、支气管气道病变:如异物、炎症、肿瘤使中央气道狭窄或阻塞,更为多见的是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D等引起外周气道的阻塞;2、肺部病变:各种类及肺泡和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导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值失调,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肺血管病变: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或动静脉分流,导致呼吸衰竭;4、胸廓及胸膜病变: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气胸、脊柱畸形、胸腔积液、胸膜粘连、强直性脊柱炎,影响胸廓和肺的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导致呼吸衰竭;5、神经及呼吸肌病变: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农药中毒、严重钾代谢紊乱,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导致呼吸动力不足而引起肺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气体交换:分三个步骤完成:1、机体通过肺组织从外界摄取氧气、排出机体代谢产生的CO2;---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换气(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在体内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3、组织细胞则从血液及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CO2。

---内呼吸:血液、组织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呼吸衰竭主要涉及的机制主要是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一)肺通气功能障碍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运动使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其功能正常与呼吸动力、阻力有关,所以凡能影响肺通气动力和阻力的因素都会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在静息状态下,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氧分压和CO2分压,否则(通气不足)就会出现PO2降低,同时PCO2升高,即II型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呼吸衰竭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系统功能不全,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潴留。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程,呼吸衰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

一、按病因分类:1. 慢性呼吸衰竭:长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因病情恶化而引起的呼吸衰竭。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氧合障碍、二氧化碳潴留等。

2. 急性呼吸衰竭:由于急性肺部感染、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水肿等原因导致的呼吸急骤、呼吸困难、氧合障碍等。

病情发展迅速,需要紧急处理。

3. 混合型呼吸衰竭:有些患者同时存在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特征,即混合型呼吸衰竭。

常见于合并有急性呼吸窘迫的COPD患者。

二、按氧合障碍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分类:1. 类型I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氧合障碍,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氧饱和度(SaO2)下降。

常见于ARDS、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

3. 类型III呼吸衰竭:既有氧合障碍又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即混合型呼吸衰竭。

常见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

三、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类:1. Ⅰ度呼吸衰竭:早期病情较轻,仅表现为呼吸频速、呼吸困难等轻度症状,病情易控制。

2. Ⅱ度呼吸衰竭:病情中度加重,患者出现氧合障碍或二氧化碳潴留,需要给予合理的氧疗或通气支持。

1. 急性呼吸衰竭: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外伤性气胸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和氧合障碍。

在临床实践中,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及早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可以有助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

科学的分型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有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呼吸衰竭分类及标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对患者呼吸衰竭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以上就是关于呼吸衰竭的分类及标准的文章内容】。

第二篇示例: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氧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足,最终导致氧供应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状态。

名词解释呼吸衰竭

名词解释呼吸衰竭

名词解释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机体呼吸系统无法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功能突然丧失,导致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常常由急性肺部疾病引起,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肺栓塞等。

此时,机体
氧合和通气功能明显下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发绀等症状。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长期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即PaO2
低于60mmHg,并伴有慢性二氧化碳潴留,即PaCO2高于
45mmHg。

慢性呼吸衰竭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
病(COPD)、哮喘、肺纤维化、肺恶性肿瘤等。

患者可出现
气短、咳嗽、痰多等症状,并逐渐出现乏力、体重下降、指甲变形、肺性颈静脉压力增高等体征。

呼吸衰竭主要通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来诊断。

治疗上,急性呼吸衰竭需要立即处理原发疾病,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应,同时短期内辅助通气(如气管切开或非侵入性机械通气)可能需要进行。

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治疗原发病,纠正体内酸碱平衡,使用辅助通气设备,如氧气供应、呼吸机治疗等。

另外,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症状表现多样,常常由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引起,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和预防呼吸道感染也对预防和控制呼吸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呼吸衰竭讲课PPT课件

慢性呼吸衰竭讲课PPT课件
肺功能损害:慢性呼吸衰竭可能导致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PART FOUR
机械通气:利用机械装置来代 替、控制或辅助呼吸运动的技 术
氧疗: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 来改善低氧血症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呼吸衰竭、呼吸肌 肉疲劳等
注意事项: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等
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抗炎药物: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患者,抑制炎症反应 祛痰药和黏液溶解剂:促进排痰,改善呼吸道通畅性
病例描述:详细介绍患者的 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慢性呼吸衰竭病例
病例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 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准确
的诊断
病例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诊断 与治疗
典型病例的诊疗过程与效 果
临床经验与教训的分享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症状
诊断标准:血 气分析指标,
如PaO2< 60mmHg,
PaCO2> 50mmHg
诊断方法:通 过病史、体格 检查、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进行综合
评估
鉴别诊断:与 其他呼吸系统 疾病进行鉴别, 如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哮喘

PART THREE
气道黏膜充血水肿 气道分泌物增多 气道痉挛 肺组织纤维化
慢性呼吸衰竭导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肥厚和扩张
右心衰竭
循环血量减少
心脏功能损害:慢性呼吸衰竭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脏肥大、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肾脏功能损害: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慢性呼吸衰竭可能引发肾血管痉挛、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肾脏损害。 脑功能损害: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能导致脑细胞损伤,引起意识障碍、智力下降、烦躁不安等症状。

呼吸衰竭的定义与病因

呼吸衰竭的定义与病因

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呼吸 技巧,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睡眠质 量,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1
2
支气管扩张剂
帮助舒张气道,改善气体交换,缓 解呼吸困难症状。 Nhomakorabea糖皮质激素
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气道肿胀,改 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3
4
抗生素
治疗呼吸道感染,防止感染加重, 减少呼吸衰竭风险。
年龄
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功能突然急剧下降,导致机体氧 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排泄障碍,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 、气促等症状。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功能逐渐减退,导致机体长期氧 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排泄障碍,患者通常会有长期咳嗽、 呼吸困难等症状。
情绪波动
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患者可能 会出现焦虑、抑郁或沮丧等情绪 问题。
社会交往受限
呼吸困难和体力下降可能会影响社交活动,导致患者感 到孤立和孤独。
医疗费用负担
呼吸衰竭的治疗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给患者带来 经济压力。
结语
1
重视预防
积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是减少呼吸衰竭发生的关键。
3
综合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竭。
呼吸功能紊乱的生理机制
气体交换障碍
气体交换障碍是指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受阻,导 致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这可能由肺泡通气量不足、肺泡弥散障碍、肺泡毛细血管血 流不足等原因引起。
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功能障碍是指肺部无法正常通气,导致氧气摄入不足, 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慢性呼吸衰竭得原因及机制(一)发病原因慢性呼吸衰竭常为支气管—肺疾患所引起,如COPD、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其中COPD最常见、胸廓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亦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制肺得主要生理功能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此交换主要涉及机体通过肺组织从体外摄取氧与机体代谢后所产生得二氧化碳通过肺组织排出体外。

气体在机体内得运输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组织细胞则从血液或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呼吸得全过程包括3个相互联系着得环节:①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得气体交换。

它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得气体交换)与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得气体交换)两个过程。

②气体在血液中得运输。

③内呼吸,指血液或组织液与组织之间得气体交换。

呼吸衰竭所涉及机制主要就是外呼吸,它包括肺换气与肺通气,下面分别加以叙述、1、肺换气功能障碍肺得气体交换系指肺泡内气体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中气体得交换,主要就是氧与二氧化碳得交换。

肺气体交换主要决定于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Q)与弥散功能。

Ⅰ型呼吸衰竭得主要发病机制为换气功能障碍,主要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与弥散功能障碍两种。

(1)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有效得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得通气量与血流量,而且要求二者得比例适当、在静息状态下,健康人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肺血流量约为5L/min,全肺平均V/Q大约为0、8。

当通气量大于肺血流量,V/Q>0、8,此时进入肺泡得气体不能完全充分与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液接触,从而得不到充分气体交换,即为肺泡内过多得气体交换没有足够得血流交换,造成无效腔通气。

例如临床上常见得肺气肿、肺大疱与肺栓塞。

当肺血流量较肺通气量增加时,V/Q〈0。

8,此时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得肺泡毛细血管未经充分氧合返回左心,形成了动脉血内静脉血掺杂,称之为功能性动—静脉血分流,例如严重COPD 病人存在功能性分流、肺不张时,肺内气体减少或无气体,而血流继续,V/Q=0。

慢性呼吸衰竭的鉴别诊断

慢性呼吸衰竭的鉴别诊断

慢性呼吸衰竭的鑒別診斷慢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多种潜在因素导致的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和氧合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鉴别诊断方法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患者常常有长期吸烟史,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诊断时需要通过肺功能检查(如肺功能测试、气体交换功能检查)来确定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治疗方面,COPD的治疗主要包括吸烟戒断、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类固醇等)、氧疗和康复训练等方法。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也是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支气管哮喘患者常常有过敏史,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喘鸣音、胸闷等症状。

诊断时需通过呼气峰流速、支气管扩张试验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包括避免致敏因素、药物治疗(如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类固醇等)、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等措施。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也可能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患者常常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诊断时需通过肺部X线、支气管镜检查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病原体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如氧疗、吸痰等也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肺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患者常常有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

诊断时需通过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支持治疗等方法。

结语慢性呼吸衰竭的鉴别诊断需要全面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需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及时正确地进行鉴别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

呼吸衰竭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呼吸衰竭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呼吸肌无力
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药物中毒等导致呼吸肌无力,无法维持自主呼吸,需要借助呼吸机。
预期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
对于预计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例如昏迷状态或接受复杂手术,侵入性通气是更安全和有效的选择。
呼吸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
1. 改善呼吸功能
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困难。
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
3
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控制体重、定期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改善呼吸功能。
中重度呼吸衰竭的治疗
1
呼吸支持
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
2
药物治疗
改善通气,控制感染
3
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体液管理
4
并发症防治
预防感染,肺部感染
中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进行专业的医疗干预。
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呼吸衰竭的预后因素
疾病严重程度
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轻度呼吸衰竭通常预后较好,而中重度呼吸衰竭则预后较差。
基础疾病
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也会影响预后。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对预后至关重要。
血气分析在诊断中的作用
1
1. 评估肺功能
血气分析可以反映肺部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泄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衰竭。
2
2. 评估酸碱平衡
血气分析可以测定血液的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判断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3
3. 评估氧气供应
血气分析可以反映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判断是否需要氧疗。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言:慢性呼吸衰竭同急性呼吸衰竭不同的是,多在原有肺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常见原因是COPD。

早期可表现为I型呼衰,随着病情加重、肺功能减退,表现为II型呼衰;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虽然PaO2降低、PaCO2升高,但机体通过代偿,(代偿阶段,PH正常)患者仍可以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一旦呼吸道感染加重或其他诱因,可表现为PO2明显降低、PCO2明显升高,此时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这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的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1、支气管气道病变:如异物、炎症、肿瘤使中央气道狭窄或阻塞,更为多见的是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D等引起外周气道的阻塞;2、肺部病变:各种类及肺泡和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导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值失调,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肺血管病变: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或动静脉分流,导致呼吸衰竭;4、胸廓及胸膜病变: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气胸、脊柱畸形、胸腔积液、胸膜粘连、强直性脊柱炎,影响胸廓和肺的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导致呼吸衰竭;5、神经及呼吸肌病变: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农药中毒、严重钾代谢紊乱,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导致呼吸动力不足而引起肺通气不足。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气体交换:分三个步骤完成:1、机体通过肺组织从外界摄取氧气、排出机体代谢产生的CO2;---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换气(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在体内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3、组织细胞则从血液及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CO2。

---内呼吸:血液、组织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呼吸衰竭主要涉及的机制主要是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一)肺通气功能障碍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运动使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其功能正常与呼吸动力、阻力有关,所以凡能影响肺通气动力和阻力的因素都会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在静息状态下,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氧分压和CO2分压,否则(通气不足)就会出现PO2降低,同时PCO2升高,即II型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指的是肺部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身体其他部分,或者无法有效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衰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肺部疾病、心脏疾病或神经肌肉疾病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衰竭的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呼吸衰竭的健康教育。

一、呼吸衰竭的症状1.1 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患者常常感到呼吸困难,无法深呼吸或吸气困难。

1.2 氧气饱和度下降:呼吸衰竭会导致氧气饱和度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气短、面色苍白、皮肤发绀等症状。

1.3 咳嗽和咳痰:呼吸衰竭患者常常伴有咳嗽和咳痰,咳出的痰可能带有血丝。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2.1 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肺纤维化等肺部疾病是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

2.2 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进而引起呼吸衰竭。

2.3 神经肌肉疾病:肌无力、脊髓损伤等神经肌肉疾病会影响呼吸肌肉的功能,导致呼吸衰竭。

三、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1 临床评估: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检查肺功能等来评估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

3.2 辅助检查:肺功能测试、血气分析、胸部X射线等辅助检查有助于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和程度。

3.3 治疗方法:治疗呼吸衰竭的方法包括氧疗、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预防呼吸衰竭的健康教育4.1 戒烟:吸烟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戒烟对于预防呼吸衰竭至关重要。

4.2 定期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肺部功能,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

4.3 避免环境污染:尽量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等环境污染物,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五、结语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了解呼吸衰竭的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呼吸衰竭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六、肝肾等器官损害可有转氨酶增高,血浆白蛋白减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呼吸衰竭纠正后可恢复。
七、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慢性呼吸衰竭时可发生多种酸碱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多需经血气分析和化验检测进行诊断见下表:
(一)呼吸性酸中毒(呼酸)最常见,主因CO2潴留形成高碳酸血症,致氢离子浓度增高,pH低7.35,称失代偿性呼酸;此后HCO3-(碳酸氢盐)逐渐代偿性增加,使pH恢复正常转为代偿性呼酸,这主要通过肾脏调节。
五、处理酸碱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呼酸时主要应通畅气造和加强通气以便有效地排除CO2,严重酸血症pH<7.2时可少量补充碳酸氢钠;呼酸伴代碱或单纯代碱者应予补充氯化钾和生理盐水,显著碱血症者可用精氨酸20g静脉滴注,使pH适当降低;呼酸伴代酸者因pH下降显著应予适量补充碳酸氢钠,但应避免使pH上升过快及超过正常致氧离解曲线左移氧释放减少而加重组织缺氧;单纯呼碱可在鼻口部加纸罩以重复吸入呼出的CO2,或适当减少机械呼吸的通气量即可。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易有脱水应酌情补充;常有低钾、低镁或低钠,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进行纠正。
三、增加通气量可促进CO2排除和提高氧的摄取。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可增大通气量,还可改善神志提高咳嗽反射和有利排痰。常用尼可刹米1.875~3.75g(5~10支)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但应注意加强供氧,以弥补其氧耗增多之弊。氨茶碱、地高辛可增强隔肌收缩而增加通气量,也可配合应用。此外纳洛酮有较好促醒作用,必要时可选用。上述措施均应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方能有效。
四、消化道症状呼吸衰竭可致胃酸分泌增多,胃粘膜充血糜烂或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大量出血常提示预后不良。故应注意食纳差、恶心、上腹饱胀等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和早期防治。
五、血液系统表现长期慢性缺氧可出现代偿性红细胞增多和高粘血症,易诱发肺动脉血栓栓塞和加重心力衰竭。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及感染,休克等还可引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而发生多器官损害和衰竭。

呼吸衰竭的早期诊断

呼吸衰竭的早期诊断
限制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
规律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有效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会损伤肺部,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加重呼吸衰竭。
积极戒烟,适度饮酒,保护肺部健康。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机体修复和能量补充,增强抵抗力,预防呼吸衰竭。
肺部听诊
听诊肺部呼吸音,判断是否有异常呼吸音,例如湿啰音、干啰音等。
实验室检查指标
呼吸衰竭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以反映其呼吸功能、氧气运输能力、酸碱平衡等情况。
例如,血气分析可以检测到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酸碱度,帮助判断呼吸衰竭的程度和类型。
影像学检查方法
胸部X线
胸部X线是呼吸衰竭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观察肺部结构、气道、心脏大小等信息,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肺气肿、胸腔积液等病变。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复发
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监测预后
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并进行预防和治疗。
多学科协作的价值
整合优势
呼吸衰竭是一个复杂疾病。多学科协作,整合不同专业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呼吸衰竭。
评估肺功能
心肺运动试验可以评估肺部的通气功能,测定最大吸氧量和气体交换效率,以及观察肺部对运动的反应。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肺部是否健康,以及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
处理呼吸衰竭的原因
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氧疗是呼吸衰竭治疗的关键, 应根据患者氧合状态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 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名词解释呼吸衰竭是一种重要的疾病,它发生在人体呼吸系统上,可以引发全身性的严重症状和威胁生命的危险。

它可以被分为急性和慢性。

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呼吸衰竭的发病和发展是突发性的,是短时间内发展出来的;而慢性呼吸衰竭则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出来的呼吸衰竭,一般被认为需要一段长时间的观察来诊断。

呼吸衰竭的原因呼吸衰竭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引起的。

其中一些最常见的原因是肺部感染,比如肺结核、肺炎、肺炎后纤维化、支气管炎等,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比如心力衰竭、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可能是损伤或手术后的低氧状态,以及脊柱疾病、肺癌等外部原因。

呼吸衰竭的症状呼吸衰竭的症状大多取决于导致衰竭的原因,典型症状包括乏力、气促、心悸和呼吸困难。

乏力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疲劳,气促则指呼吸频繁,咳嗽可能会出现,心悸则可能指心率过快,有时会伴随着持续的胸闷;另外,有时还会出现皮肤发紫、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呼吸衰竭的检查和诊断在诊断呼吸衰竭时,医生首先要检查患者的体格检查,通常还会同时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和放射性检查,根据患者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进一步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以确定是否是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治疗治疗呼吸衰竭有多种方法,其目的是改善呼吸功能,减少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治疗方案可以包括药物治疗、气道支持、氧气疗法、机械通气、急诊院感染控制、重建外科手术等。

呼吸衰竭的预防为了预防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是尽早发现可能的病因,避免这些病因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及早进行医学检查,如及早检查肺炎,比如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也可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包括心力衰竭等。

另外,还可以低盐,多食用清淡的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吸烟。

结论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可以有许多症状。

针对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预防呼吸衰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及早检查可能的病因,正确地进行治疗和预防手段。

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一、引言呼吸衰竭是指人体无法维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

呼吸衰竭可能发生在肺部、胸廓、神经肌肉系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主要讨论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二、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导致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患者通常会出现气流受限和过度膨胀等症状,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受损。

2. 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泡壁增厚和纤维化,从而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弱。

3. 肺栓塞:当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阻塞时,会导致部分或全部肺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呼吸衰竭。

三、胸廓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1. 胸廓畸形:如漏斗胸、鸟嘴胸等,这些畸形会导致胸廓变形,进而影响肺部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

2. 胸膜疾病:如胸膜炎、气胸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胸膜粘连或积液,从而影响肺部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

四、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1.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会导致呼吸肌无法正常收缩,从而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

2. 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如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从而影响呼吸肌的收缩能力。

五、其他因素引起的呼吸衰竭1. 中毒性因素:如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血液中氧气的运输和利用,从而导致呼吸衰竭。

2. 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肌功能减退,从而影响肺部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

六、总结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状态,其发生机制多种多样。

了解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健康教育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导致呼吸难点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公众对呼吸衰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呼吸衰竭健康教育。

1. 什么是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指肺部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状况。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难点、咳嗽、胸闷等。

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两种类型。

2. 呼吸衰竭的原因呼吸衰竭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

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也会增加呼吸衰竭的风险。

3. 如何预防呼吸衰竭预防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统健康。

以下是一些预防呼吸衰竭的方法:- 不吸烟:吸烟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戒烟可以大大降低患呼吸衰竭的风险。

- 避免空气污染:尽量避免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区、交通拥堵区等。

使用空气净化器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 注意职业暴露:某些工作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如粉尘、化学物质等,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使用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对于保持呼吸系统健康非常重要。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4. 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氧疗、物理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发展。

- 氧疗:对于缺氧严重的患者,医生会赋予氧疗,通过输氧装置提供额外的氧气,以提高血液中氧气含量。

- 物理治疗:如呼吸肌锻炼、呼吸康复训练等,可以匡助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

5. 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和预后呼吸衰竭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

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治疗的及时性等因素。

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和机械通气原则

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和机械通气原则
评估患者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功能,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
考虑呼吸机类型
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类型,例如,有创通气或无创通气。
确定通气目标
明确通气的目标,例如,改善通气、维持氧合或减少呼吸功。
选择通气模式
常见通气模式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双水平通气等。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是机械通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通气效果。
临床病例分享1
患者,男性,65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入院,诊断为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因长期吸烟,肺功能严重下降,呼吸困难,无法自主呼吸。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了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并进行密切监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成功脱机出院。
临床病例分享2
一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因急性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经检查发现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了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了呼吸支持和药物治疗。经过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缓解,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最终成功脱机。
促进痰液排出
加湿可以使痰液变得稀薄,更容易咳出,减少呼吸道阻塞。
改善患者舒适度
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患者呼吸更顺畅,减少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呼吸机供氧的原则
氧气浓度
呼吸机供氧时,需要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调整氧气浓度。
氧气流量
氧气流量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氧饱和度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氧合效果。
感染
肺炎、肺结核等感染会导致肺部炎症和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呼吸衰竭。
胸腔疾病
气胸、胸腔积液等胸腔疾病会导致肺部压缩,影响呼吸功能,引发呼吸衰竭。
心脏疾病

呼吸衰竭的分类

呼吸衰竭的分类

呼吸衰竭的分类呼吸衰竭是指机体无法维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疾病。

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很多,可以是肺部疾病、心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多种因素所致。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呼吸衰竭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急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急性肺部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肺部疾病,如急性肺炎、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肺泡通气功能障碍,造成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引起呼吸衰竭。

急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通常需要紧急治疗,如氧疗、呼吸机支持等。

二、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慢性肺部疾病是指长期存在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肺功能受损,肺泡通气和肺血流量减少,造成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引起呼吸衰竭。

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如吸氧、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康复等。

三、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是指影响神经和肌肉的疾病,如肌无力、脊髓肌萎缩症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呼吸肌无力和呼吸控制失调,造成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引起呼吸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通常需要特殊的治疗和管理,如呼吸机支持、呼吸肌训练等。

四、心脏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心脏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肺循环不足,造成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引起呼吸衰竭。

心脏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通常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如利尿剂、强心剂、氧疗等。

五、其他类型的呼吸衰竭除了以上几种类型的呼吸衰竭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类型,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原性肺水肿等。

这些类型的呼吸衰竭通常是特殊情况下发生的,需要特殊的治疗和管理。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呼吸衰竭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治疗和管理都有所不同。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处理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处理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纠正基础病因
针对导致呼吸衰竭的根本原因 ,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纠正酸碱失衡
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方法,调 整血液的酸碱度,改善机体酸 碱平衡。
纠正缺氧
通过氧疗或机械通气等方法, 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
改善通气功能
通过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 吸等方法,改善肺部的通气功 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神经肌肉疾病
例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ALS) 或重症肌无力,会影响呼吸肌 的功能,导致呼吸衰竭。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会影响呼吸肌的控制 ,导致呼吸无力或呼吸暂停。
脑损伤
颅脑损伤,如脑震荡或脑出血 ,会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 模式改变或呼吸暂停。
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
肌无力症 1
导致肌肉无力,影响呼吸肌功能,呼吸困难。
器官功能受损
呼吸衰竭会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受损,严重时危及生命。
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1 肺部疾病
例如肺炎、肺气肿、肺栓塞等。
4 胸廓及肋骨畸形
例如胸廓畸形、肋骨骨折等。
2 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神经肌肉 疾病等。
3 肌肉疾病
例如肌无力症、重症肌无力等。
5 呼吸中枢调控障碍
例如药物中毒、脑损伤等。
肋骨骨折 4
肋骨骨折可导致胸廓变形,影响肺部扩张,导致呼吸困难。
呼吸中枢调控障碍导致的呼吸 衰竭
药物中毒
酒精、鸦片类药物、镇静剂等 都会抑制呼吸中枢。
脑损伤
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都 会影响呼吸中枢功能。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昏迷等都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
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需要用力才 能吸气或呼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缺O2和CO2潴留的发生机制
(一)通气不足在静息呼吸空气时,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

肺泡通气量减少,肺泡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

呼吸空气条件下(吸入氧浓度为20.93%,二氧化碳接近零。

(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的通气与灌注周围毛细血管血流的比例必须协调,才能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

正常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4L,肺毛细血管血流量(Q)5L,两者之比为0.8.如肺泡通气量在比率上大于血流量(>0.8)。

则形成生理死腔增加,即为无效腔效应;肺泡通气量在比率上小于血流量(<0.8),使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进入肺静脉,则形成动静脉样分流。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缺O2,而无CO2潴留。

此因混合静脉血与动脉血的氧分压差要比CO2分压差大得多,前者为7.98kPa,而后者仅0.79kPa,相差10倍。

故可藉健全的肺泡过度通气,排出较多的CO2,以代偿通气不足肺泡潴留的CO2,甚至可排出更多的CO2,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由于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的特性,正常肺泡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已处于平坦段,即使增加通气量,吸空气时,肺泡氧分压虽有所增加,但血氧饱和度上升甚少,因此藉健全的通气过度的肺泡不能代偿通气不足的肺泡所致的摄氧不足,因而发生缺O2.
(三)肺动-静脉样分流由于肺部病变如肺泡萎陷、肺不张、肺水肿和肺炎实变均可引起肺动脉样分流增加,使静脉血没有接触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机会。

因此,提高吸氧浓度并不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分流量越大,吸氧后提高动脉血的氧分压效果越差,如分流量超过30%以上,吸氧对氧分压的影响有限。

(四)弥散障碍氧弥散能力仅为二氧化碳的1/20,故在弥散障碍时,产生单纯缺氧。

(五)氧耗量氧耗量增加是加重缺O2的原因之一,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将增加氧耗量。

寒战耗氧量可达500ml/min,严重哮喘,随着呼吸功的增加,氧耗量可为正常的十几倍。

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下降,正常人藉助增加通气量以防止缺氧。

氧耗量增加的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肺泡氧分压不能提高,缺氧亦难缓解。

二、缺O2、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一)对中枢神经的影响脑组织耗氧量约占全身耗量的1/5-1/4.中枢皮质神经原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缺O2的程度和发生的急缓对中枢神经产次价高生不同的影响。

如突然中断供O2,改吸纯氮20秒钟可出现深昏迷和全身抽搐。

逐渐降低吸O2的浓度,症状出现缓慢,轻度缺O2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随缺O2加重,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66kPa 可致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低于3.99kPa时,会使神志丧失,乃至昏迷;低于2.66kPa则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损伤。

CO2潴留使脑脊液氢离子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代谢,降低脑细胞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随着CO2的增加,对皮质下层刺激加强,引起皮质兴奋;若CO2继续升高,皮质下层受抑制,使中枢神经处于麻醉状态。

在出现麻醉前的患者,往往有失眠、精神兴奋、烦躁不安的先兆兴奋症状。

缺O2和CO2潴留均会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减小,血流量增加以代偿之。

严重缺O2会发生脑细胞内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间质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挤压脑组织,压迫血管,进而加重脑组织缺O2,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心脏、循环的影响缺O2可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和心搏量增加,血压上升。

冠状动脉血流量在缺O2时明显增加,心脏的血流量远超过脑和其他脏器。

心肌对缺O2十分敏感,早期轻度缺O2即在心电图上显示出现,急性严重缺O2可导致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

缺O2和CO2潴留均能引起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增加右心负担。

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使心率加快,心搏量增加,使脑、冠状血管舒张,皮下浅表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而使脾和肌肉的血管收缩,再加心搏量增加,故血压仍升高。

(三)对呼吸影响缺O2对呼吸的影响远较CO2潴留的影响为小。

缺O2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如缺O2程度缓慢加重,这种反射迟钝。

CO2是强有力的呼吸中枢兴奋剂,吸入CO2浓度增加,通气量成倍增加,急性CO2潴留出现深大快速的呼吸;但当吸入超过12%CO2浓度时,通气量不再增加,呼吸中枢处于被抑制状态。

而慢性高碳酸血症,并无通气量相应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这与呼吸中枢反应性迟钝、通过肾脏对碳酸氢盐再吸收和H+排出,使血pH值无明显下降,还与患者气阻力增加、肺组织损害严重,胸廓运动的通气功能减退有关。

(四)对肝、肾和造血系统的影响缺O2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使谷丙转氨酶上升,但随着缺O2的纠正,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动脉血氧降低时,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量、尿排出量和钠的排出量均有增加;但当PaO2<5.3kPa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到抑制。

组织低氧分压可增加红细胞生成素促使红细胞增生。

肾脏和肝脏产生一种酶,将血液中非活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前身物质激活成生成素,刺激骨髓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有利于增加血液携氧量,但亦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肺循环和右心负担。

轻度CO2潴留会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尿量增加;当PaCO2超过8.64kPa,血pH 明显下降,则肾血管痉挛,血流减少,HCO3-和Na+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五)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严重缺O2可抑制细胞能量代射的中间过程,如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用和有关酶的活动。

这不但降低产生能量效率,还因产生乳酸和无机磷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能量不足,体内离子转运的钠泵遭损害,使细胞内钾离子转移至血液,而Na+和H+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产生的固定酸与缓冲系统中碳酸氢盐起作用,产生碳酸,使组织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PH值取决于碳酸氢盐与碳酸的比值,前者靠肾脏调节(1-3天),而碳酸调节靠肺(数小时)。

健康人每天由肺排出碳酸达15000mmol之多,故急性呼衰CO2潴留对pH影响十分迅速,往往与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存在时,因严重酸中毒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乃至心脏停搏。

而慢性呼衰因CO2潴留发展缓慢,肾减少碳酸氢排出,不致使pH明显降低。

因血中主要阴离子HCO3-和CI-之和为一常数,当HCO3-增加,则CI-相应降低,产生低氯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