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德育工作的现状及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素质教育下德育工作的现状及方法

发表时间:2011-10-10T13:28:16.97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金铭

[导读] 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铸就灵魂的教育工作。。

王金铭(金州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100)

素质教育是按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目标,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立足于协调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铸就灵魂的教育工作。能否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代青年的品格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前途与兴衰。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最大的瓶颈就是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学生思想实际,难以取得预期的实效。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的原因

1.国家选拔人才制度的不完善。高等院校选拔人才时唯一看中的是高考成绩,并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高低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考虑进去,所以现实中“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已成为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分数,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知识教育、升学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把德育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因此,多数学校德育工作也就走过场、搞点缀,流于形式。

2.德育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德育工作不是一项具体的学科教育,而是一项带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工作,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效果。由于目前学校受评价机制和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校把升学率作为硬件来抓,凡是利于升学的学科教育方面的机构、人员、经费、队伍建设都比较齐全,而涉及德育方面的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很少甚至没有。多数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

3.教师的师德师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因此,要想让学生树立起高尚思想品格,教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但部分教师思想落后、法制观念淡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简单、只教书不育人、人在教室心在外……虽然这些只是少数的个别的现象,但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的对策

1.摆正德育位置,置德育于重中之重。普通高中学校应自始至终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落脚点,转变观念,摆正位置。

首先,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应将教学式德育与活动式德育结合起来,在认真务实地开展德育课的同时,还要辅之以行为性的活动,将德育贯彻到学生的切实行为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德育是一种灵魂的塑造,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转变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影响学生的道德心态,浸染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进而使学生付诸实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认识质变的完成,需要以无数次道德的量的积累为基础。

2.重视主体需求,寓德育于精神引导。高中德育工作的主体是人,是当代的高中学生。忽视这一根本主体,就会使高中德育工作陷入简单的教条主义之中。因此,德育工作对教师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首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即是要引导中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

其次,增强对学生的综合关注、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综合辅导成为教师德育工作中的一个细节性要求。只有明确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将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和发展的引导和规范,让他们及时调节主体自我与非我的影响因素,才能逐步实现学生道德的进一步完善。

3.建设校园文化,寓德育于潜移默化。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疑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育德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首先,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好人。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人文精神,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三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培养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亦极其重要,它可以转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情操,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而这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德育工作开展和落实的本来意义。这就要求德育工作着力于学生细节的习惯养成,综合多种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重视家庭作用,寓德育于家校联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高中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所有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明确家庭德育的重要作用,改变“重智轻德”的旧观念,树立“做人”和“求学”并举的家庭德育观念。

其次,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与家长建立联系,定期开展家长会,指导家长明确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总之,当前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它提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度上来。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德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