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20-咕咚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能够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感受小鸭子的动作、声音,并模仿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1.教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内容《咕咚》咕咚,咕咚,小鸭子走啊走,转啊转,不知道去哪儿。
探头,探头,看看,鸭妈妈在河边,田字桥上的果儿多好玩!小鸭子喜欢咿咿啊啊地叫,鸭妈妈踏踏地走,转啊转,一不小心咕嚒跌到大坑!咚嚏,咚嚏,妈妈听见了,快跑,快跑,追啊追,脚伸啊伸,鸭妈妈抱住了咕嚏,抚摸着小鸭子——“咿咿,我的好孩子!”四、教学过程1. 情感导入老师播放小鸭子咕咚的叫声,让学生模仿一下,讨论一下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教学生字词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词“咕咚”的含义,让学生重复多次,掌握读音。
3. 教学课文教师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解释生字词和生词的意思。
然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语气。
4. 情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小鸭子的咕咚叫声,并辅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表演,体验小鸭子与妈妈的亲情。
5. 课文分析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小鸭子迷路后妈妈的关心,感受母子之间的爱。
6. 小结复习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重点复述生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与家长讨论故事中表现的亲情,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生字词“咕咚”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亲子关系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继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七、课后反馈请老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进行评估,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咕咚》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咕ɡū咚d ōn ɡ作zu ò者zh ě:肖xi āo 敏m ǐn木m ù瓜ɡu ā熟sh ú了le 。
一y í个ɡè木m ù瓜ɡu ā从c ón ɡ高ɡāo 高ɡāo 的de 树sh ù上sh àn ɡ掉di ào 进j ìn 湖h ú里l ǐ,“咕ɡū咚d ōn ɡ”! 兔t ù子z ǐ吓h è了le 一y ì跳ti ào ,拔b á腿tu ǐ就ji ù跑p ǎo 。
小xi ǎo 猴h óu 子z ǐ看k àn 见ji àn 了le ,问w èn 他t ā为w èi 什sh én 么me 跑p ǎo。
兔t ù子z ǐ一y ì边bi ān 跑p ǎo 一y ì边bi ān 叫ji ào :“不b ù好h ǎo 啦l ɑ,‘咕ɡū咚d ōn ɡ’可k ě怕p à极j í了le!”小xi ǎo 猴h óu 子z ǐ一y ì听t īn ɡ,就ji ù跟ɡēn 着zhe 跑p ǎo 起q ǐ来l ái 。
他t ā一y ì边bi ān 跑p ǎo 一y ì边bi ān 大d à叫ji ào :“不b ù好h ǎo 啦l ɑ,不b ù好h ǎo 啦l ɑ,‘咕ɡū咚d ōn ɡ’来l ái 了le ,大d à家ji ā快ku ài 跑p ǎo 哇w ɑ!”这zh è一y í下xi à可k ě热r è闹n ào 了le 。
狐h ú狸l í呀y ɑ,山sh ān 羊y án ɡ啊ɑ,小xi ǎo 鹿l ù哇w ɑ,一y í个ɡè跟ɡēn 着zhe 一y í个ɡè跑p ǎo 起q ǐ来l ái 。
咕咚 完整版PPT课件

朗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野牛是怎么做的。
答:因为动物们听兔子一说“咕咚”来了, 害怕极了,根本没想过“咕咚”是什么,就 跟着兔子跑。只有野牛在问“咕咚”在哪里, 谁看见了,还和大家一起弄明白了咕咚原来 是木瓜落在水里的声音。
我会写
ià
吓
组词:惊吓 吓人 造句:这个人受到惊吓,跑得飞快。
野牛跟它们有什么不同? 它是怎么做的? 用“—”画出来。
对比两幅图,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 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知道“咕咚”怎么回事后,动物们( )地笑了。 高兴 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
Ø 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呢?
我最喜欢野牛,因为野 牛听到事情后,不是别人 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亲 自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我们听到任何事情,不能别人说什 么就是什么,要动脑想想,或亲自去 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木瓜熟,
读 咕咚一声掉进湖, 儿 森林里面变热闹: 歌 兔子吓得拔腿跑,
猴子跟着兔子跑, 狐狸山羊和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逃。 还好野牛会思考, 拦住大伙儿把真相找!
我会读课文
3同桌开火车读课文,找一找故事里有 哪些动物,把它们圈出来 。
填一填
全文共有 个自7然段,讲了 听到“咕兔咚子”的声
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 、 、 、 以
及小都猴跟着子跑,只狐有狸没有跟山着羊跑,还帮小助鹿大伙儿 弄明大白象了事情的真相。 野牛
学习课文
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咕咚”到底是什么?
猴子知道“咕 咚”是什么吗? 它为什么跑呢?
课堂练习
例: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17年春季修订版)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它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一定要先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再形成自己的判断。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从,也不要太早就下定论而马上采取一些行动。
《咕咚》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的道理。
《咕咚》原文有十二个自然段。
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
第一自然段讲森林里有一个湖,湖边有几棵木瓜树。
第二自然段讲一只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了!”。
第三、四自然段讲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了起来。
第五至十一自然段讲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谁都没看到说不出是什么,大家在野牛的带领下回湖边去看看。
第十二自然段讲他们到湖边又听到“咕咚”一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木瓜从树上落到了湖面上。
课文配有四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对应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
逃跑。
第二幅插图对应第四自然段,小动物都惊慌地跟着跑了起来。
第三幅图对应第六、七自然段,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
第四幅图对应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知道了真相,兔子尴尬地捂着脸,其他动物都笑了起来。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课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的第五章“大自然探秘”,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在森林里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好奇心驱使它去寻找声音的来源,发现是一场误会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学会生字词,如“咕咚、兔子、好奇、森林、寻找”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咕咚声音道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咕咚声音道具,让学生猜测声音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解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进行朗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咕咚声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咕咚》2. 生字词:咕咚、兔子、好奇、森林、寻找3. 故事梗概:小兔子在森林里寻找咕咚声音的来源,最终发现是一场误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新学的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要求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
2. 答案示例: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会说话的咕咚,它们成为了好朋友,一起探索森林的奥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言,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激发学生好奇心。
2. 例题讲解中生字词的解析与文章主题的引导。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咕咚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咕咚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咕咚1.课文简介《咕咚》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鸟咕咚被大鸟欺负后奋起反抗的故事。
2.课文分析在《咕咚》中,作者通过给小鸟咕咚赋予人性化的特点,从而抒发了反抗压迫、坚强自立的主题。
小鸟被大鸟欺负,但他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奋起反抗,最终成功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每个人都有反抗的勇气和能力,只要我们敢于挺起脊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击败一切困难。
3.课文内容小鸟咕咚喜欢和大鸟一起玩,大鸟也乐于带着他玩。
但后来,大鸟却开始欺负咕咚,抢走他的食物和玩具,甚至嘲笑他的小个子。
咕咚感到非常委屈和沮丧,但他并没有屈服。
他总想办法反抗大鸟,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咕咚终于找到了机会,他走在路上,看到了大鸟的巢穴,大鸟不在家,咕咚趁机爬上去,抓住了鸟蛋。
等到大鸟回来,看到鸟蛋不见了,非常生气。
但他却没办法找到凶手,只好气鼓鼓地回家。
咕咚看到了大鸟的样子,觉得很有趣,于是笑了起来。
大鸟非常生气,想要打咕咚,但他却发现,咕咚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勇敢。
于是,大鸟觉得有些害怕了,不断地问咕咚,到底他在笑什么。
咕咚笑着说:“我笑了,因为我发现,大鸟不过是个怕小鸟的小鸟!”这句话让大鸟非常尴尬和难过,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开始和咕咚变成了好朋友。
4.课文体验《咕咚》这篇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好的启发作用。
在传递咕咚反抗压迫的主题的同时,增强了孩子们的勇气和信念,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
同时,这篇课文还通过小鸟和大鸟之间的友谊,呼吁孩子们要友爱、宽容,在朋友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在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拥有坚定信念的人的同时,也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
总之,通过咕咚这个小鸟勇敢反抗,最终得到胜利的故事,孩子们不仅仅学到了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课文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学会追求自由自立,同时也为身边的小伙伴带来了启示,让大家体会到了友情的意义和力量。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20-《咕咚》(第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期第20课
咕咚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蕴含哲理又充满童趣的民间故事,围绕本单元的问号主题告诉大家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这是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训练单元素养点“借助图画阅读”是重点,因为这是一篇继一上《小蜗牛》之后的第二篇一年级无全文注音的长课文。
本单元还要求学生运用结合图画以及形声字规律等方法猜一猜字的读音和意思,也是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本课对话提示语丰富,适合表演;段落反复的结构利于训练复述。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字、复述故事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学习识字方法,会写“羊、家、象”三个字;
2.借助图画,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拔腿就跑、逃命”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图画简单地复述故事。
字,你肯定能读出来了,加油哦!
P13你们看,有了这些识字方法做你的帮手,任何怪兽都难不倒你。
那就再来个新的挑战:看字形猜字义。
请看它的甲骨文,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它有着长长的鼻子。
对啦,这就是大象的“象”,这是“象”的小篆写法,直到现在的楷书。
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它?
还有一个跟它很像的字,那就是“家”,它原本的意思是房里养了一只猪,说明家里人生活富足,汉字真有意思。
P14还有“羊”字,它的演变过程也很有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学习识字方法,会写“吓、怕、跟、都”四个字;联系“一……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对话训练,学习对话提示语;
3.结合课后问题,体会课文中心,懂得遇事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一年级下册课文咕咚

一年级下册课文咕咚【导言】《咕咚》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狗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爱护动物,珍惜友谊的理念,并且培养对小动物的关心和照顾。
【正文】【第一段】在一个春天的早上,小明出门上学的时候,在小巷里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小狗。
它长相逗趣,毛茸茸的身体软软的,双眼明亮而友善。
小明很喜欢这只小狗,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把它抱回了家。
【第二段】小明给这只小狗取名为咕咚,他对咕咚格外细心。
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给咕咚喂食物和水。
咕咚也很喜欢小明,它总是摇着尾巴欢快地迎接小明的到来。
他们一起玩耍、散步,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
【第三段】咕咚也成为了小明在学校的朋友们的宠物,大家都很喜欢和咕咚一起玩耍。
班主任老师鼓励孩子们要爱护小动物,要像小明一样照顾好自己的宠物。
于是,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咕咚的照顾中来,每天轮流喂食、给它洗澡和梳理毛发。
【第四段】然而,一天晚上,咕咚突然生病了,不吃饭,也不愿意动。
小明非常担心,他赶紧告诉了妈妈。
妈妈匆忙给咕咚找了一位兽医来。
经过仔细检查,兽医告诉小明,咕咚只是感冒了,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才能康复。
【第五段】小明好好照顾咕咚,给它找来了温暖的被窝,定时给它喝开水,并且鼓励它多休息。
经过几天的照顾,咕咚终于康复了。
小明和同学们非常高兴,他们决定要更好地照顾咕咚,让它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尾】通过与咕咚的相处,小明和同学们学到了爱护动物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友谊的珍贵。
他们发现只有好好照顾和爱护小动物,它们才能健康成长,在他们的陪伴下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总结】课文《咕咚》以一个小狗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展示小明与咕咚之间的感情和互动,向一年级的孩子们传递了爱护动物、友谊的价值观念。
这篇课文不仅是培养孩子们的关爱意识的教材,也让他们学会分享、照顾和爱护小动物。
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孩子们构建起一个充满关爱和友善的社会环境。
《咕咚》PPT课文课件

会写的字
组词(害怕)(怕麻烦)
造句:晚上我一个人走路,心 里很害怕。
会写的字
组词(跟随)(紧跟) 造句:我紧紧的跟随他。
会写的字
组词(家庭)(家乡)
造句:家庭是遮风挡雨的地方 。
会写的字
组词(山羊)(绵羊) 造句:我家有两只小山羊。
会写的字
组词(大象)(象腿) 造句: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
会写的字
第二十课
咕咚
-.
课文情景图 大自然
早早、早、
早、
早
课文情景图 大自然
课文情景图 大自然
早早、早、
早、
早
会认的字
gū
识
咕
字
shú
熟
dōng
táo
识
鹿
逃
字
mìng
yě
命
野
会认的字
识
lán
lǐng
字
拦
娘
会写的字
组词(吓人)(惊吓)
造句:突然,一只老鼠跑出来 ,吓人一跳。
词语辨析
辨析近义词:赶快——赶紧 辨析:赶快——赶紧 同:都有“抓住时机,快速”的意思。 异:“赶快”指抓住时机,加快速度;“赶紧”指抓紧时机,毫不拖
延,重点在“紧”字。 例句:我们赶快走吧,要下雨了,回家赶紧把衣服收起来。
词语辨析
反义词:慌张——沉着 辨析反义词:慌张——沉着 慌张:恐惧、不沉着而急切忙乱。 沉着:从容镇静;不慌不忙。 例句: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
句段导读
赏析: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 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可以看出兔子十分惊慌,朗读 时,要重读。“‘咕咚’可怕极了”,要喊出来,读得快一些、重一 些。兔子怕得都不能停下回答小猴子的问题,说明了他内心的恐惧。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咕咚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咕咚
《咕咚》是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和青蛙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人正在田地里劳作,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咕咚。
”他
好奇地寻找声音的来源,最后发现是一只青蛙在水坑里跳来跳去。
人走过去看,青蛙向他说:“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人摇摇头,青蛙告诉他:“我叫咕,咕。
”人觉得很好笑,笑道:“原
来你叫咕咕。
”
咕咕青蛙问人:“你有没有听过其他的动物叫声呢?”人回答说:“有,比如鱼在水里游泳时发出的声音是‘咯咯’,鸟叫喳喳,
猫叫喵喵,狗叫旺旺。
”他还给咕咕做了示范。
咕咕听后兴奋地说:“我也想学学其他动物的叫声,可以教教
我吗?”人点点头,他教咕咕学鸟的叫声、鱼的叫声、猫的叫声、狗的叫声等。
咕咕努力学习,但总是发出“咕咚,咕咚”的
声音。
虽然咕咕没有学会其他动物的叫声,但他仍然开心地跳来跳去,继续与人做朋友。
这篇课文通过人和青蛙之间的对话,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并表达了友谊和开心的情感。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理解和交流能力。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
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却不这样。
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咕咚》一文告诉我们:
(1)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怀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探知事物的真相;不要盲从大众,要学会动脑思考,并依靠亲身实践,去探求真相。
(2)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传言的力量有时候是强大的,我们不能够轻易相信那些从来没有经过证实的谣言,也不能够去盲目地跟风,只有自己亲身去面对并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知道事实是什么样的。
咕咚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森林里的一个小湖旁边长着一颗木瓜树,这一天小兔子刚好在这附近玩耍。
突然间一个木瓜就从树上掉进了湖里,发出“咕咚”一声的声响,立刻吓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就一边跑一边叫着,“咕咚”来了,让小动物们快点逃跑。
小兔子的喊叫声被不明所以的小猴子听到了,小猴子便也跟着小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了起来。
于是慢慢地,就有越来越多的动物们跟在小兔子与小猴子后面一起逃跑和喊叫。
路过的野牛拦住了逃跑的队伍
里,问大家“咕咚”是什么,许多动物都说不知道,小兔子回答野牛说,它在湖边听到了“咕咚”。
小兔子便领着野牛和其他动物去湖边,正巧这时候有一颗木瓜从树上掉到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响。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故事启示
《咕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不要盲信不要盲从。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17年春季修订版)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第一自然段讲森林里有一个湖,湖边有几棵木瓜树。
第二自然段讲一只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了!”。
第三、四自然段讲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了起来。
第五至十一自然段讲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谁都没看到说不出是什么,大家在野牛的带领下回湖边去看看。
第十二自然段讲他们到湖边又听到“咕咚”一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木瓜从树上落到了湖面上。
课文配有四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对应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
第二幅插图对应第四自然段,小动物都惊慌地跟着跑了起来。
第三幅图对应第六、七自然段,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
第四幅图对应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难为情地捂着脸,其他动物都乐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课件ppt

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方法是什么?
关注重点,找出语句→发现有趣,读 出画面→反复练读,想象画面→选择画面, 讲讲小沙
课文解读
自由阅读文章第7~18自然段,找出描 述“我”给小沙剪头发前做的准备、“我” 给小沙剪头发以及小沙被“我”剪完头发后 的表现的句子,画出有趣的地方。
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 有剃头的天分。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 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 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_____,吓得拔腿就跑。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 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 来了,大家快跑哇!”
猴子知道“咕 咚”是什么吗? 它为什么跑呢?
课堂练习
例: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1)小明 一 看 就 明白了。
(2) 我 一 回家就 开始写作业 。
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 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 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我”
故事里除了“我”还有一个主要人物, 是谁?
小沙
“我”自称“剃头大师”,老师傅被小 沙叫作“害人精”,主人公都有外号了。你 们能给小沙取个外号吗?说说你的理由。
胆小鬼。因为小沙怕鬼,怕喝中药,怕 做噩梦,还怕剃头,特别胆小。
文中的“我”在给小沙剃头时说“世界 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这是为 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 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 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
想象:此时的小沙会有什么想法?
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 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 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 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 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 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课文及教学设计

【导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地跟随别⼈。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熟了。
⼀个⽊⽠从⾼⾼的树上掉进湖⾥,咕咚! 兔⼦吓了⼀跳,拔腿就跑。
⼩猴⼉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边跑⼀边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猴⼉⼀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边跑⼀边叫:“不好了,‘咕咚’来了,⼤家快跑哇!” 这⼀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啊,⼩⿅哇,⼀个跟着⼀个跑起来。
⼤伙⼉⼀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拦住他,问:“‘咕咚’在哪⾥,你看见了?”⼤象说:“没看见,⼤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拦住⼤伙⼉问,⼤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兔⼦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
” 兔⼦领着⼤家来到湖边。
正好⼜有⼀个⽊⽠从⾼⾼的树上掉进湖⾥,咕咚! ⼤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学设计⼀】 教学⽬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和插图,读懂课⽂。
2.理解课⽂,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地跟着别⼈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怎样给⼤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地跟着别⼈跑,⽽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插图、配乐录⾳、卡⽚、⼩⿊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读课⽂,初步感知课⽂内容;接着指导学⽣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进⼀步理解课⽂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的道理;最后⽤以“扶”带“放”的⽅法指导学⽣学习⾃读课⽂《⼩⽜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揭⽰课题。
1.上新课前,⽼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家:⼀个⽊桶中,装了满满的⼀桶⽔,假如你们把⼀块⽯⼦扔进⽔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呢?(咚,咕咚。
部编版小学语文《咕咚》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咕咚》课文原文及赏析
《咕咚》原文:
森林里有一片大湖,湖边长满了高大的树。
有一天,一只小兔正在湖边玩耍,突然,一个圆圆的东西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巨响。
小兔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其他动物听到后,也跟着跑起来,狐狸、猴子、大象、狮子……大家都跑得气喘吁吁。
最后,大家遇到了聪明的野牛。
野牛问:“你们为什么跑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咕咚来了!”野牛冷静地想了想,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什么是‘咕咚’吧。
”
于是,大家一起回到湖边。
这时,又有一个圆圆的东西从树上掉下来,发出“咕咚”一声。
大家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了的木瓜。
大家都笑了,原来“咕咚”就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从此,每当有木瓜掉进湖里,大家都会笑着说:“咕咚来了!”
《咕咚》赏析:
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孩子们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不应盲目恐慌,而应保持冷静,勇于探索和了解真相。
故事中的小兔和其他动物在听到“咕咚”声后,因为恐惧而盲目逃跑,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可能出现的恐慌和盲从心理。
而野牛则表现出了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它引导大家去探究“咕咚”的真相,最终揭示了“咕咚”其实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这个故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理解了勇敢面对未知、理性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故事也强调了团队合作和互相学习的价值,当大家共同探究问题时,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总的来说,《咕咚》这篇课文通过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为小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咕咚来了》寓言故事告诉读者不要一味的相信别人所du说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才能给事物下结论,不然有可能会造成误会的。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17年春季修订版)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扩展资料: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一共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森林里有一个湖,湖边有几棵木瓜树。
第二自然段讲一只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了!”。
第三、四自然段讲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了起来。
第五自然段讲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谁都没看到说不出是什么。
第六、七自然段讲大家在兔子的带领下回湖边去看看,又听到“咕咚”一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木瓜从树上落到了湖里。
课文配有四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对应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
第二幅插图对应第四自然段,小动物都惊慌地跟着跑了起来。
第三幅图对应第六、七自然段,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
第四幅图对应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难为情地捂着脸,其他动物都乐了。
课后编有3道练习题。
第1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它以“正确、流利”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2题是分角色表演《咕咚》这个故事,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第3题是写字练习。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学校一班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观察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喧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观察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挡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观察了?”大象说:“没观察,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挡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观察。
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篇二】人教版学校一班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①熟悉“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力量目标①培育同学识字、写字力量②培育同学的朗读力量③培育同学的语文综合实践力量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同学,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同学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仔细观看这两个字,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同学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 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 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 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 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 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
wɑ
·
·
来了,大家快跑哇!‛
tu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
jí
可怕极了!‛
这句话是对兔子突然受惊吓时动作、语言的
描写,说明了兔子十分惊慌,充满了恐惧。
‚不好啦 , ‘咕咚’ 可 怕极啦!”
自读3-5自然段,思考: 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 大象听见了怎么做?怎么说的? 请大家看看第二幅图,画下来。
思考:猴子为什么会和兔子喊一样的话?他真的 看见“咕咚”了吗?
猴子没有看见“咕咚”,也不知道“咕咚”到底是 什么。他会和兔子喊一样的话是因为他听到兔子的喊声, 就盲目地相信兔子,跟着兔子一起边跑边喊。
课堂练习
例: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1) 小明 一 看 就 明白了 。
(2) 春天 一 到,小树 就 发芽了 。
读 一 读
兔子吓得拔腿跑,
猴子跟着兔子跑,
狐狸山羊和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逃。 还好野牛会思考, 拦住大伙儿把真相找!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老师指导:课文中有许多生字是形声字,它 们是我们认识的熟字加上形旁后变成的,如:咕、 咚、吓、拦、领,它们的读音跟古、冬、下、兰、 令相同,有些只是声调不同。
初读课文
•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 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看图猜读或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gū dōng shú diào xià lù táo mìng xiàng 逃 命 象 yě lán lǐng 野 拦 领
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字的自学情况
逃
命
象
野
拦
领
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同学们,老师来播放一 些声音,请同学们猜猜是什 么声音。
•
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 现了什么?
gū
dōng
发音 古
冬
两个字都与口有关
这样既能直接读出拼音,又能揣测字义的字,叫形声字
新课导入
一声‚咕咚‛响起, 不知森林里到底发生了 什么可怕的事情,吓得 小动物们四散奔逃。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 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 湖边 )。正好又 有一个( 木瓜 )从( 高高)的树上掉进湖 里,“咕咚” !
大伙( 你看看我 ),( 我看看你 ), 都( 笑了 )!
巧手填儿歌。
动脑想 不跟跑 跟着跑 撒腿跑 实地看 )。 )。
小兔子,真胆小, 听见“咕咚”( 小狐狸、 小猴子、 小鹿山羊(
1
2
3
4
动物们跟着兔子跑起来,边跑边叫快 救命!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看木瓜掉进湖里, 发出咕咚一响。
木瓜掉进湖里,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野牛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 你们看见了?”
课文解读
shú
木瓜熟了。一个木
diào hú
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
里,‚咕咚‛!
思考
• 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 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 掉进湖里的。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
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
táo mìnɡ
ɑ
‘咕咚’来了!‛
思考:“一个接一个”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小动物们害怕、慌乱、不知所措的心理, 写出了动物们盲目地跟着跑的混乱场面。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山羊一听,就 。他( ) :“ 小鹿一听,就 。他( ) :“ 大象一听,就 。他( ) :“
yánɡ
羊
笔顺:
shān yánɡ
山 羊
yánɡ máo
羊 毛
造句:山羊爱吃青草。
xiànɡ
象
笔顺: 造句:天上白云的形状像一头大象。
dà xiànɡ
大 象
xiànɡ qí
象 棋
dōu
都
笔顺:
dōu zài
都 在
dōu hǎo
都 好
造句:小伙伴们都在那边开心地玩老鹰捉小鸡 的游戏。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家人或者是小伙伴听。
朗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野 牛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因为动物们听兔子一说‚咕咚‛ 来了,害怕极了,根本没考虑‚咕咚‛是什么, 就跟着兔子跑,只有野牛在问‚咕咚‛在哪里, 谁看见了是什么。
字词学习
xià
吓
笔顺: 造句:这下子,小花猫受到了严重惊吓。
jīnɡ xià
惊 吓
xià rén
!” !” !” !”
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
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
táo mìnɡ
ɑ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
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 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_______。
野牛,不慌张, 问清情况(
( ),(
)。
) , 聪明勇敢大家夸。
我会填:
全文共有
7
个自然段,讲了
兔子
听到
“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 来 小猴子、 及
狐狸
、
大象
跟着跑,只有
山羊 野牛
、 小鹿 以 没有跟着跑、
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拓展延伸
木瓜熟,掉湖里, 咕咚一声响 森林里面变热闹:
吓 人
pà
怕
笔顺:
hài pà
害 怕
kě pà
可 怕
雷雨天,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白天还好,晚上 造句: 我就很害怕打雷。
ɡēn
跟
笔顺:
ɡēn suí
跟 随
ɡēn zhe
跟 着
造句:盲人紧紧地跟随着导盲犬走过人行道。
jiā
jiā yuán
家
笔顺:
家 园
jiā tínɡ
家 庭
造句: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
•咕 咚 熟 掉 •吓 鹿 逃 拦 •命 象 野 领
整体感知
咕 咚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咕咚”到底是什么?
木瓜掉进湖里 发出的声音
知识备查 木瓜
木瓜树结出的果实。木瓜有两大类,光皮木瓜与热带 水果番木瓜。光皮木瓜味涩,水煮或者浸渍糖液中才可食用, 有去痰、顺气、止痢之效,果皮干燥后仍光滑,不皱缩。番木 瓜果皮光滑美观,果肉厚实细致、香气浓郁、汁水丰多、甜美 可口、营养丰富,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万寿瓜 ”之雅称,是人们喜爱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