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20咕咚
《咕咚》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咕ɡū咚d ōn ɡ作zu ò者zh ě:肖xi āo 敏m ǐn木m ù瓜ɡu ā熟sh ú了le 。
一y í个ɡè木m ù瓜ɡu ā从c ón ɡ高ɡāo 高ɡāo 的de 树sh ù上sh àn ɡ掉di ào 进j ìn 湖h ú里l ǐ,“咕ɡū咚d ōn ɡ”! 兔t ù子z ǐ吓h è了le 一y ì跳ti ào ,拔b á腿tu ǐ就ji ù跑p ǎo 。
小xi ǎo 猴h óu 子z ǐ看k àn 见ji àn 了le ,问w èn 他t ā为w èi 什sh én 么me 跑p ǎo。
兔t ù子z ǐ一y ì边bi ān 跑p ǎo 一y ì边bi ān 叫ji ào :“不b ù好h ǎo 啦l ɑ,‘咕ɡū咚d ōn ɡ’可k ě怕p à极j í了le!”小xi ǎo 猴h óu 子z ǐ一y ì听t īn ɡ,就ji ù跟ɡēn 着zhe 跑p ǎo 起q ǐ来l ái 。
他t ā一y ì边bi ān 跑p ǎo 一y ì边bi ān 大d à叫ji ào :“不b ù好h ǎo 啦l ɑ,不b ù好h ǎo 啦l ɑ,‘咕ɡū咚d ōn ɡ’来l ái 了le ,大d à家ji ā快ku ài 跑p ǎo 哇w ɑ!”这zh è一y í下xi à可k ě热r è闹n ào 了le 。
狐h ú狸l í呀y ɑ,山sh ān 羊y án ɡ啊ɑ,小xi ǎo 鹿l ù哇w ɑ,一y í个ɡè跟ɡēn 着zhe 一y í个ɡè跑p ǎo 起q ǐ来l ái 。
咕咚课文中兔子明白事情之后它还会说什么

咕咚课文中兔子明白事情之后它还会说什么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咕咚》课文中兔子明白后它可能会说
1.对不起大家,我不应该在没了解清楚事件的时候就传播谣言,以后我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我一定会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盲目地跟随别人,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2.由于我传播的谣言引发了这次“咕咚”事件,给森林造成了很大的恐慌,我感到十分抱歉,以后我一定会弄清每一件事情的真相再发表评论,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野牛,要去寻找事情的真相,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原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课件

词语
吓人 [ xiàrén ] 释 义 使人害怕;可怕。 例 句 山洞又深又黑,真吓人。
词语
可怕 [ kě pà] 释义 使人害怕。 例句 这件事的后果实在可怕。
词语
跟着 [ gēn zhe ] 释义 紧接着。在后面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 例句 我们跟着老师走进教室。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 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 说没看见。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 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课文:咕咚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 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 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 怕极了!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 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 哇!”
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 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说一说
为什么动物们跟着兔子一起跑, 野牛是怎么做的?
大家 [ dàjiā ] 释义 人称代词,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例句 现在上课了,大家请安静!
山羊
[ shān yáng ] 释义 羊的一种,角的基部略作三角形,角尖向后,四肢强壮,善于跳跃,毛
不弯曲,公羊有须,变种很多,有黑、灰等颜色。 例句 他看到一只山羊在险岩上跳来跳去。
汉字详解 jiā字义①家庭,人家 ②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 经验以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家10画组词①张家 ②专 家 科学家造句钱学森爷爷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上下巧 记宝玉不在(宀),有猪(豕)进来。造字会意
一年级下册咕咚的课文

一年级下册咕咚的课文在一个美丽的小湖边,住着好多小动物呢。
有可爱的兔子,胖胖的小猪,还有高高的大象。
有一天,小兔子正在湖边的草地上蹦蹦跳跳地玩耍。
忽然,它听到“咕咚”一声,这声音可把小兔子吓坏了。
小兔子想:“这是什么声音呀?这么可怕。
”它的耳朵一下子就竖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小兔子撒腿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路上,它碰到了小猪。
小猪正慢悠悠地走着呢,看到小兔子跑得这么急,就问:“小兔子,你为啥跑这么快呀?”小兔子气喘吁吁地说:“咕咚来了,咕咚可吓人了。
”小猪一听,也害怕起来,它的小短腿也开始拼命地跑,跟着小兔子一起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它们跑着跑着,又遇到了大象。
大象看到它们这么慌张,就用它长长的鼻子拦住了它们,问:“你们跑什么呀?”小兔子和小猪一起说:“咕咚来了,咕咚很可怕的。
”大象很镇定,它说:“咕咚是什么呀?你们带我去看看。
”于是,小兔子、小猪和大象一起朝着发出“咕咚”声的湖边走去。
到了湖边,它们左看看右看看,什么也没发现。
这时候,又传来“咕咚”一声,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小动物们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吓自己呀。
小兔子的脸变得红红的,它不好意思地说:“都怪我,没看清楚就乱跑。
”小猪也挠挠头说:“我也是,听到就跑,都没想一想。
”大象笑了笑说:“以后可不能这样啦,遇到事情要先弄清楚再行动哦。
”从那以后呀,小动物们再听到奇怪的声音,就不会像这次一样慌慌张张地乱跑了。
比如说有一次,树林里传来“呜呜”的声音,小动物们没有马上跑,而是一起去查看。
原来是小猴子在吹一种用树叶做的小哨子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像小兔子和小猪一样,一听到什么就害怕得不得了,然后就盲目地跟着别人跑。
我们要像大象一样,遇到事情先冷静下来,去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就不会自己吓自己啦。
一年级下册课文咕咚

一年级下册课文咕咚【导言】《咕咚》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狗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爱护动物,珍惜友谊的理念,并且培养对小动物的关心和照顾。
【正文】【第一段】在一个春天的早上,小明出门上学的时候,在小巷里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小狗。
它长相逗趣,毛茸茸的身体软软的,双眼明亮而友善。
小明很喜欢这只小狗,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把它抱回了家。
【第二段】小明给这只小狗取名为咕咚,他对咕咚格外细心。
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给咕咚喂食物和水。
咕咚也很喜欢小明,它总是摇着尾巴欢快地迎接小明的到来。
他们一起玩耍、散步,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
【第三段】咕咚也成为了小明在学校的朋友们的宠物,大家都很喜欢和咕咚一起玩耍。
班主任老师鼓励孩子们要爱护小动物,要像小明一样照顾好自己的宠物。
于是,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咕咚的照顾中来,每天轮流喂食、给它洗澡和梳理毛发。
【第四段】然而,一天晚上,咕咚突然生病了,不吃饭,也不愿意动。
小明非常担心,他赶紧告诉了妈妈。
妈妈匆忙给咕咚找了一位兽医来。
经过仔细检查,兽医告诉小明,咕咚只是感冒了,需要好好休息,多喝水才能康复。
【第五段】小明好好照顾咕咚,给它找来了温暖的被窝,定时给它喝开水,并且鼓励它多休息。
经过几天的照顾,咕咚终于康复了。
小明和同学们非常高兴,他们决定要更好地照顾咕咚,让它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尾】通过与咕咚的相处,小明和同学们学到了爱护动物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友谊的珍贵。
他们发现只有好好照顾和爱护小动物,它们才能健康成长,在他们的陪伴下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总结】课文《咕咚》以一个小狗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展示小明与咕咚之间的感情和互动,向一年级的孩子们传递了爱护动物、友谊的价值观念。
这篇课文不仅是培养孩子们的关爱意识的教材,也让他们学会分享、照顾和爱护小动物。
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孩子们构建起一个充满关爱和友善的社会环境。
《咕咚》ppt课件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 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大 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又问大伙,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 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 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 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 咚!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都笑了。
协作交流
1.分角色合作朗读课文,感受动物们的情绪与心理变化。 2.说一说,学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 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风……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子、狐狸、山羊、大 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 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 跑。小猴儿看见了,问他为 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
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
‘咕咚’可怕极了!”
看出兔子”
感受到兔子被吓坏了。朗读”不好啦, ‘咕
掉吓
yáng
羊
lù táo mìng xiàng yě lán lǐng
鹿逃 命 象 野 拦 领
羊鹿 象
左形右声
gū dōng xià lán lǐng
咕咚吓拦领
逃→桃 熟→热 命→伞
学写字
xià
组词:吓人 吓跑
书写: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1)口字旁靠近横中线,接近竖中线。 (2)第四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 (3)第五笔竖较长。
pà
组词:可怕 怕生
书写:左窄右宽。
(1) “白”字略短于竖心旁。 (2)第五笔竖位于竖中线上。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咕咚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咕咚
《咕咚》是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和青蛙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人正在田地里劳作,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咕咚,咕咚。
”他
好奇地寻找声音的来源,最后发现是一只青蛙在水坑里跳来跳去。
人走过去看,青蛙向他说:“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人摇摇头,青蛙告诉他:“我叫咕,咕。
”人觉得很好笑,笑道:“原
来你叫咕咕。
”
咕咕青蛙问人:“你有没有听过其他的动物叫声呢?”人回答说:“有,比如鱼在水里游泳时发出的声音是‘咯咯’,鸟叫喳喳,
猫叫喵喵,狗叫旺旺。
”他还给咕咕做了示范。
咕咕听后兴奋地说:“我也想学学其他动物的叫声,可以教教
我吗?”人点点头,他教咕咕学鸟的叫声、鱼的叫声、猫的叫声、狗的叫声等。
咕咕努力学习,但总是发出“咕咚,咕咚”的
声音。
虽然咕咕没有学会其他动物的叫声,但他仍然开心地跳来跳去,继续与人做朋友。
这篇课文通过人和青蛙之间的对话,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并表达了友谊和开心的情感。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理解和交流能力。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传言的力量有时候是强大的,我们不能够轻易相信那些从来没有经过证实的谣言,也不能够去盲目地跟风,只有自己亲身去面对并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知道事实是什么样的。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17年春季修订版)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在一个森林里的一个小湖旁边长着一颗木瓜树,这一天小兔子刚好在这附近玩耍。
突然间一个木瓜就从树上掉进了湖里,发出“咕咚”一声的声响,立刻吓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就一边跑一边叫着,“咕咚”来了,让小动物们快点逃跑。
小兔子的喊叫声被不明所以的小猴子听到了,小猴子便也跟着小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了起来。
于是慢慢地,就有越来越多的动物们跟在小兔子与小猴子后面一起逃跑和喊叫。
路过的野牛拦住了逃跑的队伍里,问大家“咕咚”是什么,许多动物都说不知道,小兔子回答野牛说,它在湖边听到了“咕咚”。
小兔子便领着野牛和其他动物去湖边,
正巧这时候有一颗木瓜从树上掉到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响。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课文知识点

我会认
掉diào(掉下)(扔 掉)
鹿lù(梅花鹿)(小 鹿)
吓xià(吓人)(惊 吓)
我会认
逃táo(逃跑)(逃走)
命mìng(生命)(命运)
象xiàng(大象)(象群)
我会认
野yě(野生)(野人) 拦lán(拦住)(阻拦)
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咕 咚》课文知识点
目录
• 《咕咚》课文知识点 • 课后习题答案
01
《咕咚》课文知识点
Chapter
教材分析
• 《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讲 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 “咕咚”的声音。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 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 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 ,看到了真相, 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 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这 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 ,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我会写
吓xià(惊吓)(吓人)(吓一跳):怕pà(不怕)(可怕)(怕人)(生怕)。跟gēn( 跟头)(跟上)(跟斗)(跟从)。家jiā(大家)(家长)(家乡)(家门)。
都dū(首都)(古都)
dōu(都是)(都有)(都好)
易写错的字
怕
右部是“白”,不要写成“自”
跟
左部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我会认
多音字
• 看:kàn(看见)kān(看家)
近义词
热闹——喧闹 拦住——挡住
逃命——逃生 正好——恰好
反义词
热闹——安静 笑——苦
最后——最先 高——低
02
课后习题答案
Chapter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理解课文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图片:放有咕咚形象的图片。
3) 视频:咕咚的动画片。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入咕咚的形象,让学生对咕咚感兴趣。
2) 向学生展示咕咚图片,让学生猜测咕咚是什么动物。
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咕咚》,预测即将讲述的故事内容。
Step 2:导入新课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模仿鸡叫声,让学生联想到咕咚是一只小鸡。
2) 播放咕咚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咕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咕咚在农场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Step 3:阅读理解和讨论1) 提问学生:咕咚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咕咚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咕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4) 分组讨论咕咚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析故事主题1) 通过观察咕咚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咕咚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Step 5:思考与巩固1) 让学生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达对咕咚的喜爱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
3) 教师邀请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6. 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养鸡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鸡对人类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0-咕咚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一声“咕咚”响起, 不知森林里到底发生了 什么可怕的事情,吓得 小动物们四散奔逃。
这“咕咚”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 凶猛的动物来了?
大声的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 它们的读音。
课文中有许多生字是形声字,它们是我们认识 的熟字加上形旁后变成的,如:咕、咚、吓、拦、 领,它们的读音跟古、冬、下、兰、令相同,有 些只是声调不同。
பைடு நூலகம்
ɡū
dōnɡ shú
diào
咕咕咚 咚 叮咚 熟 熟了 掉跑掉
lù táo mìnɡ yě
鹿小鹿 逃逃走 命生命 野田野
lǐnɡ
lán
领红领巾 拦阻拦
dōu( 都有 )
都
dū( 首都 )
咕咚 小鹿 拦路 害怕 都好
叮咚 逃走 衣领 跟着 首都
熟了 生命 大象 大家
掉了 田野 吓跑 山羊
词语解释
大伙都说没 看见……
自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 湖边)。正好又 有一个(木瓜 )从( 高高)的树上掉进湖 里,“咕咚” !
大伙( 你看看我 ),( 我看看你 ), 都( 笑了 )!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主旨概括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听见“咕咚”声, 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跑,只有野牛问“咕 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 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
掉进湖里的。 • 兔子为什么跑? • 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咕咚》。 2.记写本课学习的生字“吓、怕、跟、都”。 3.认读本课“会认字”与“会写字”。 4.补全笔记。
《咕咚》ppt课件

边跑边叫 子﹒吓得拔腿 “快﹒逃﹒命”!就跑。
看湖咚到里”木, 一发瓜声﹒出掉响﹒“进。﹒咕
“﹒咕﹒咚”在
哪里。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读了这篇故事,说说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我最喜欢野牛,因为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慌张,也不盲目 跟风,敢于问出心里的疑惑。
dōu
结构: 左右 部首: 阝 组词: 都是 都有 造句: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子、狐狸、山羊、大 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 边,这时候一个成熟的木瓜 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 咚!听到“咕咚”声,兔子 是怎么做的?
狐山小大狸羊鹿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一边边跑跑,, 一一边边大大叫叫::““快快逃逃命命啊啊,,‘‘咕咕咚咚’’来来了了!”
朗读指导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问:
“‘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
大伙/都说‘咕咚’来了。⌒”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
看见。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
想一想:
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如果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XIE XIE
GU DONG
语文课件 一年级下册
一声“咕咚”响起,不知森 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情,吓得小动物们四散奔逃。 这“咕咚”到底是什么呢?难 道是凶猛的动物来了?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
会认的字
gū dōng shú diào lù
咕咚 熟掉鹿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听杜或遇到任何事情,你必须用你的大脑去思考或去看它。
不要盲目跟随别人。
“古东泉”是人民政治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二卷(2017年春季修订)第二十课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儿童兴趣和曲折的童话。
一只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就跑了。
其他动物也跟着他跑。
只有当水牛问“咕咚”是什么,想看一眼,我们才明白“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扩展数据:
森林里有一个湖。
湖边有几棵木瓜树。
在第二自然段,一只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就跑了,喊着“咕咚来了!”在跑步的时候。
猴子、狐狸、山羊和鹿都跟着跑。
在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野牛问大象“什么是咕咚?”没人能看到它是什么。
我们都在野牛的带领下回到了湖边。
当他们去湖边时,他们听到了“咕咚”的声音。
在第十二自然段,当他们去湖边时,他们听到了“咕咚”的声音。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棵木瓜从树上掉到湖里。
正文中有四幅插图。
第一个插图对应第二段。
兔子惊慌失措地跑开了。
第二张图对应于第四个自然段落,动物们都惊慌失措地跑着。
第三张图对应于第六和第七个自然部分。
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
第四张图对应最后一个自然段落。
我们明白真相。
兔子尴尬地捂着脸,其
他动物都很高兴。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课文及教学设计

【导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地跟随别⼈。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熟了。
⼀个⽊⽠从⾼⾼的树上掉进湖⾥,咕咚! 兔⼦吓了⼀跳,拔腿就跑。
⼩猴⼉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边跑⼀边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猴⼉⼀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边跑⼀边叫:“不好了,‘咕咚’来了,⼤家快跑哇!” 这⼀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啊,⼩⿅哇,⼀个跟着⼀个跑起来。
⼤伙⼉⼀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拦住他,问:“‘咕咚’在哪⾥,你看见了?”⼤象说:“没看见,⼤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拦住⼤伙⼉问,⼤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兔⼦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
” 兔⼦领着⼤家来到湖边。
正好⼜有⼀个⽊⽠从⾼⾼的树上掉进湖⾥,咕咚! ⼤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学设计⼀】 教学⽬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和插图,读懂课⽂。
2.理解课⽂,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地跟着别⼈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怎样给⼤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地跟着别⼈跑,⽽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插图、配乐录⾳、卡⽚、⼩⿊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读课⽂,初步感知课⽂内容;接着指导学⽣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进⼀步理解课⽂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的道理;最后⽤以“扶”带“放”的⽅法指导学⽣学习⾃读课⽂《⼩⽜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揭⽰课题。
1.上新课前,⽼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家:⼀个⽊桶中,装了满满的⼀桶⽔,假如你们把⼀块⽯⼦扔进⽔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呢?(咚,咕咚。
部编版小学语文《咕咚》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咕咚》课文原文及赏析
《咕咚》原文:
森林里有一片大湖,湖边长满了高大的树。
有一天,一只小兔正在湖边玩耍,突然,一个圆圆的东西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巨响。
小兔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其他动物听到后,也跟着跑起来,狐狸、猴子、大象、狮子……大家都跑得气喘吁吁。
最后,大家遇到了聪明的野牛。
野牛问:“你们为什么跑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咕咚来了!”野牛冷静地想了想,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什么是‘咕咚’吧。
”
于是,大家一起回到湖边。
这时,又有一个圆圆的东西从树上掉下来,发出“咕咚”一声。
大家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了的木瓜。
大家都笑了,原来“咕咚”就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从此,每当有木瓜掉进湖里,大家都会笑着说:“咕咚来了!”
《咕咚》赏析:
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孩子们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不应盲目恐慌,而应保持冷静,勇于探索和了解真相。
故事中的小兔和其他动物在听到“咕咚”声后,因为恐惧而盲目逃跑,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可能出现的恐慌和盲从心理。
而野牛则表现出了冷静和理智的态度,它引导大家去探究“咕咚”的真相,最终揭示了“咕咚”其实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这个故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理解了勇敢面对未知、理性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故事也强调了团队合作和互相学习的价值,当大家共同探究问题时,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总的来说,《咕咚》这篇课文通过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为小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咕咚来了》寓言故事告诉读者不要一味的相信别人所du说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才能给事物下结论,不然有可能会造成误会的。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17年春季修订版)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扩展资料: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一共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森林里有一个湖,湖边有几棵木瓜树。
第二自然段讲一只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了!”。
第三、四自然段讲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了起来。
第五自然段讲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谁都没看到说不出是什么。
第六、七自然段讲大家在兔子的带领下回湖边去看看,又听到“咕咚”一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木瓜从树上落到了湖里。
课文配有四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对应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
第二幅插图对应第四自然段,小动物都惊慌地跟着跑了起来。
第三幅图对应第六、七自然段,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
第四幅图对应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难为情地捂着脸,其他动物都乐了。
课后编有3道练习题。
第1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它以“正确、流利”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2题是分角色表演《咕咚》这个故事,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第3题是写字练习。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学校一班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观察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喧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观察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挡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观察了?”大象说:“没观察,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挡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观察。
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篇二】人教版学校一班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①熟悉“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力量目标①培育同学识字、写字力量②培育同学的朗读力量③培育同学的语文综合实践力量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同学,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同学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仔细观看这两个字,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同学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咕咚》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听风就是雨,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要怀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探知事物的真相;不要盲目大众,要学会动脑思考,并依靠亲身实践,去探求真相。
二、《咕咚》简介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17年春季修订版)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三、《咕咚》的原文
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
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
快跑哇!”
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
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
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
免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咕咚
一、设计说明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自主识字。
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朗读贯穿始终。
二、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做生字卡。
(学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 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
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
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5.小结。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
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
(课件出示:咕咚。
)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达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
(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板书设计
咕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