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
细胞的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
能量转化:细胞在生长和增殖过程中需要 能量,通过细胞代谢将营养物质转化为 AT P 等 能 量 形 式 , 供 给 细 胞 正 常 生 理 功 能 的需要。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工程、医学、制药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筛选、疫苗制备、 基因治疗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药物对细胞物质交换的影响:药物可以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细胞与 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药物靶点:针对细胞物质交换和能 量转化的关键环节,开发新型药物 和治疗方案
细胞免疫疗法:利用细胞免疫系统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功能,激活免疫 细胞,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汇报人:XX
细胞能量代谢与调控的意义: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适应环境变化、促进生物进化 等
细胞能量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等
细胞代谢的相互联系: 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途径 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 同协作以维持细胞的正 常功能。
细胞代谢的调节:细胞 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其代 谢过程,以适应不同的 生理需求和环境变化。
光合作用定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能量转化方式:光合作用中,光能 被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葡萄糖 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光合作用过程:植物吸收光能,将 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 放氧气。
能量转化意义:光合作用是地球上 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之一,为生 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信息传递:细胞膜上的受体可以接收信号分子,将信号传递给细胞内部,影响细胞 代谢和功能。
能量转换:细胞膜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如线粒体膜可以参与氧化磷酸化过程, 将 化 学 能 转 化 为 AT P 中 的 化 学 能 。
【高中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图解辨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图解辨析有解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1.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2.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C.内环境是由人体内的液体组成的D.所有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3.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④⑤都必须通过组织液才能完成C.体内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4.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B.代谢废物完全由③过程排出C. 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要经过4层生物膜D.内环境从外界环境得到所需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5.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D.⑥表示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间接交换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C.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D.外界空气中的O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9层生物膜7.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B.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由细胞内液构成的液体环境C.图中①、②、③依次通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完成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须通过消化和循环系统才能完成,②须通过呼吸和循环系统才能完成B.人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演示文稿
识记
理解 识记
考点1 稳态的生理意义 【考点诠解】 1、细胞的生活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人体内细胞的物质更新,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间接地实现。在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 物质交换过程中,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体 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如下:
无机盐平衡主要与饮食、机体的运动状态、机体的健康状态有关。 注:无机盐调节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起主要作 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血液中的葡萄糖 (2)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多种,发挥主要作用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 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为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 升高血糖, 两者调节血糖的作用相反,同时,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 (3)血糖调节的过程:
(2)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3个主要方面: ①渗透压 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②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 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些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③温度 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在37℃左右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 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 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理意义:稳态是人体是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是人体细胞正常代谢必需 的,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稳态的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形式。 (4)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 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被破坏。 【精题选粹】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人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需 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 A.1 B. 2 C. 3 D. 6 【一举多得】组织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才能与[H]结合形成H2O,要经过细 胞膜和线粒体膜共三层,这三层细胞膜是由六层磷脂分子组成。 答案: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教学案: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含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据图填空]: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连线]: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填图]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完全相同吗?提示: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填表]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图分析:(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据图填出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系统或器官。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体液即为人体的内环境(×)(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4)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5)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渗透压越高(×)(6)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B.血红蛋白C.唾液淀粉酶D.呼吸酶解析:选 A 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含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泪液、尿液和组织液均属于细胞外液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是蛋白质C.尿酸、氨基酸、胃液中的盐酸均可在细胞外液中找到D.淋巴回流形成血浆,所以二者的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 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⑦HIV 的增殖 ⑧甲状腺激素的运输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③④⑤⑦⑧D.①④⑥⑧3.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体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过咸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B.长期营养不良导致①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②③④等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人体在剧烈变化的外界环境中总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4.人体血浆中部分离子的含量如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成分Na + K + Cl - Mg 2+ Fe 2+ 3HCO - 24HPO - 含量(%) 0.38 0.02 0.36 0.003 5 0.000 1 0.17 0.01A.血浆的渗透压低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B.3HCO -和24HPO -能维持人体血浆pH 相对稳定C.Na +、K +含量的相对稳定是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基础D.Mg 2+和Fe 2+对于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5.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戊、己6种体液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中的O2不可能来自戊B.甲中的代谢废物的浓度一定比乙高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丙中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少部分直接来自己细胞6.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质基质、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共同构成了内环境B. 内环境与肺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C.血液流经肝组织时,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静脉端的血糖浓度D.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才会导致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8.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浙江省生物《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第7单元 第25讲 内环境与稳态 含解析
考纲要求 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必考(a)、加试(a)]。
2。
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必考(b)、加试(b)]。
3.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加试(b)]。
4。
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必考(a)、加试(a)]。
考点一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复杂得多细胞动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而是通过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体液与内环境(1)组成图中①、②、③和⑤的关系可表示为。
(2)细胞外液通过各系统协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等,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3.稳态(加试)(1)含义: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实现.(3)内容①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②气体平衡:维持O2和CO2的平衡。
③血糖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
4.稳态的几种失调情况(加试)(1)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2)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3)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4)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思考诊断1.通过填写表格将下列物质序号归类①无机盐②白细胞介素-2③氨基酸④血浆蛋白⑤呼吸酶⑥维生素⑦葡萄糖⑧化学递质⑨激素⑩抗体⑪二氧化碳⑫血红蛋白⑬尿素⑭甘油⑮DNA聚合酶⑯脂肪酸⑰消化酶⑱麦芽糖⑲糖元⑳纤维素错误!受体错误!载体2.通过填写表格将下列生理过程序号归类①细胞呼吸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③细胞内蛋白质、化学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⑤化学递质与受体的结合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类别过程归类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②⑤⑥⑦内环境中不发生的过程①③④3.依次说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1)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浆。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能用概念图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2.通过分析教材资料,结合生活实例概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结合教材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说明内环境所起的媒介作用。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阅读P 2-3)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3.完善如下有关体内液体的概念图二、细胞外液的成分(阅读P 4并完善下面的概念图示)注:血浆――――――→其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差别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阅读P 5)5-61.读下图,尝试填写:(1)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2)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3)⑤为CO 2、H 2O 、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
(4)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判断正误:(1)细胞内部液体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 (2)体液就是内环境。
( )(3)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
( ) (4)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渗透压越高。
( )(5)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 ) 答案 (1)× (2)× (3)√ (4)× (5)√一、内环境1.细胞外液中三种主要成分的比较2.(1)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辅助部分,可以把它看作血液循环的补充。
淋巴管有瓣膜,可阻止淋巴倒流,因此,淋巴循环是单向的。
(2)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一般仅能容纳单行红细胞通过。
毛细淋巴管与其相似,其管壁也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但起点是盲管,封闭状,数条毛细淋巴管可汇合成较大的淋巴管,最后汇集成两条最大的淋巴管,它们分别通入左、右锁骨下静脉。
31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
<一> 细胞壁的全透性
1.细胞壁的成分
纤维素和果胶(主要)?
3.细胞壁的功能
3.功能特性——全透性
4.应用
<二> 细胞膜的选择通过性
二、细胞膜的结构
<一> 细胞膜的探索历程
<二>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3.蛋白质分子的分布不对称,有的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4.生物膜结构性特点是:流动性
5.糖被
<三> 细胞膜的功能
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 自由扩散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二>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异同
<三>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的意义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列表)
<四> 胞吞和胞吐
教学反思:。
2020版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最新整理)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体液是指细胞的内分泌液和外分泌液B。
人体细胞生活在各种内、外分泌液中C.人体皮肤细胞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D。
皮肤被烫起的水泡中主要含有组织液解析:体液是指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人体皮肤细胞直接从组织液(内环境)中吸收氧气;皮肤被烫起的水泡中主要含有组织液。
2。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细胞直接生活的人体内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血浆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泪腺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总是组织液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总是淋巴液解析:毛细血管壁一侧是血浆,另一侧是组织液,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一侧是淋巴,另一侧是组织液,故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淋巴和组织液;泪腺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总是组织液,不能误认为泪液也是它的内环境;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中时,其内环境总是淋巴液,而当它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中,其内环境就是血浆。
3.如图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
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各种成分可相互渗透B.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各种成分可相互渗透C.血浆和淋巴在各自的运输管道中都是单向流动的D.血浆蛋白含量的增多会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减少解析: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一般不能渗透到组织液中;通常情况下,由于毛细淋巴管壁特殊的构造,组织液的各种成分可渗透进入淋巴,而淋巴的成分不能渗透进入组织液;因心脏和血管等瓣膜的关系,血浆和淋巴都是单向运行的;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一般不能渗透到组织液中,所以血浆蛋白含量的增多难以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更不可能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减少。
4。
血浆中的1个Na+可能来自1个( D )①小肠上皮细胞②红细胞③毛细血管壁细胞④淋巴细胞⑤神经或肌肉细胞A.①B.①②C。
专题三物质交换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问题及穿膜计算
物质交换过程中物质含量变换的原因及物质进出细胞途径及穿膜计算问题答题必备:一.物质交换过程中物质含量变换的原因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毛细血管动1.一般的组织器官中(除肺和消化器官外)O2脉端的含量大于静脉端的含量;而代谢废物(如CO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小于静脉端的2含量。
2.肺.3.小肠4.尿素二.物质进出细胞途径及穿膜计算问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小管壁都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过这些结构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
(注:不考虑物质通过细胞间隙进出的情况)(1)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要经过毛细血管壁,至少要穿越1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如图甲)。
(2)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穿越肺泡壁或小肠绒毛壁等(1层上皮细胞),还要穿越毛细血管壁(1层上皮细胞),即至少要穿越4层细胞膜,才能进入血浆中(如图乙)。
2.养料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所示。
(注:不考虑物质通过细胞间隙进出的情况)(1)养料(如葡萄糖)①转移途径:肠腔→小肠绒毛壁细胞→小肠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
②相关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③穿膜层数:进出小肠绒毛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7层。
(2)02转移途径: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
②相关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③穿膜层数: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肺部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9层;若被利用,加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
(3)CO2①转移途径:组织细胞→组织液→组织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肺部毛细血管→肺泡。
②相关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③穿膜层数:穿出线粒体(2层)+穿出组织细胞(1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出肺部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9层。
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重点
2012年七下册生物试题分析1、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中的④是_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____(2)、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_______,结果是血液由__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__ 血。
血液由④射出流经⑦、⑧至①的途径叫_______________,结果是血液由__________ 血变为__________ 血。
(3)、由于在组织细胞处发生气体交换,M—N处的血液由__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血。
(4)、判断③的依据是__________(5)、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部位是__________氧与血红蛋白分离的部位是__________(6)、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含量增多的气体是,含量减少的气体是。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7)、毛细血管和肺泡的壁都很薄,都只由层上皮细胞构成;毛细血管的管径非常小,在显微镜下识别的方法是:;毛细血管中血流速度非常,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进行交换。
(8)、下列A—H项为血液成分的特点或功能,请选择相应的选项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只需填字母)A.最小,形状不规则B.较大,成熟后有细胞核C.主要由水分、葡萄糖、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组成D.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E.吞噬病原体,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H.促进止血,加速凝血2.下图表示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7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A—G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
请据图回答:(1)、A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2)、进入7的F透过和进入血液;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得的A和F进行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
(3)、健康人体内的C液与D液相比,D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某人排出的D液经医院化验发现了许多大分子的蛋白质,说明他肾脏的[ ] 部位发生了病变。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b液增多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如果血浆周围的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流出,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出现组织水肿,故①正确,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会出现组织水肿,故②正确,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不能渗入到淋巴会导致组织水肿,故③正确。
肾炎血浆蛋白丢失会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故④正确。
因此选D。
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答案】C【解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包括营养物质和O2的进入以及代谢废物和CO2的排出。
O2的进入和CO2的排出离不开呼吸系统的参与。
营养物质的吸收必须先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然后借助于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代谢废物的排出离不开泌尿系统的参与。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C【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故A错误。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是发生在细胞内,故B错误。
血浆中的HCO3-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的温度,故C正确。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无机盐维持的,故D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全球水循环
水循环是太阳能推动,在陆地、大气和海洋间循环
地表总水量:1.4×109km3,海洋约占97%
水的循环:
– 陆地:蒸发 (蒸腾 )71,000km3 ,降水 111,000km3 ,径流
40,000km3 – 海洋:蒸发425,000km3,降水385,000km3 – 淡水中:两极冰盖29 000 km3、地下水8 000 km3、湖泊 河流100 km3、土壤水分100 km3、大气中水13 km3、生
大气 陆地有机质 活有机体 死有机体 非有机氮(陆地) 地壳 3,800,000 772 12 760 140 14,000,000 海洋水中 20,000 海洋有机体 901 活有机体 1 死有机体 900 非有机体氮(海洋) 100 沉积物 4,000,000
无机氮总量 = 1,673 有机氮总量 = 21,820,240
蓝藻
浅层死有机物 陆地陆地 丢失于深 层沉积中 溶解死 有机物 海洋
死有机体 河流带走
固 氮 作 用
类型
– 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等高能固氮
– 工业固氮:400摄氏度,200大气压下
– 生物固氮: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意义
– 平衡反硝化作用 – 对局域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物体中水1 km3
The Hydrologic Cycle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降雨 截留
蒸腾
消费者
穿透雨
土壤吸收
地表 径流 地面蒸发 地下径流
渗透
水循环(aquatic cycle)
水循环的意义
水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 水对物质是很好的溶剂 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
物质交换资料
生物体内废物物质的排放与处理
生物体内废物物质的排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将废物物质排放到大气中 • 排泄作用:通过排泄系统将废物物质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 分泌作用:通过分泌系统将废物物质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生物体内废物物质的处理主要包括:
• 代谢处理:废物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代谢过程,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 储存和排泄:废物物质在生物体内暂时储存,定期通过排泄系统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物质交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 生物体内部不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 质交换 • 生物体与微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 • 生物体与人工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物质交换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 物质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直至达到浓度平衡 • 主动运输:生物体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到高浓度区域 • 被动运输:物质通过生物膜的通透性,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运输,不消耗 能量
04
物质交换的实验技术与方法
物质交换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物质交换实验的设计主要包括:
• 实验目的和假设的确定: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实验假设 • 实验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生物体、物质和环境条件进行实验 • 实验方法的制定:制定实验的操作步骤、观测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
物质交换实验的实施主要包括: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与利用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吸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被动吸收:营养物质通过生物膜的通透性,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运输,不 消耗能量 • 主动吸收:生物体通过消耗能量,将营养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到高浓度区域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利用主要包括:
内环境与物质交换
细胞膜的结构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
新陈代谢是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
细胞膜的功能为: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有密切的关系。
毛细血管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为:
毛细淋巴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和周细胞。
要准确理解内环境中“内”与“外”的含义,对于人体来说是内,对于细胞来说是外。
• 细胞膜的功能为:与细胞的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有密切 的关系。
•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自 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而大分子和 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 用进出细胞。
注意比较:
• 组织液和血浆之 间隔着毛细血管壁 。
• 毛细血管壁的结构 为:由内皮和基膜 组成。
毛细血管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
细胞膜的功能为: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有密切的关系。
具体的物质交换过程可表示为: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而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进出细胞。
第一节内环境与物质交换课件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隔着一层细胞膜;
毛细血管中的淋巴细胞 细胞膜的结构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
毛细淋巴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和周细胞。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
毛毛细细血血管管中的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
具体的物质交换过程可表示为: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为: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通过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而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进出细胞。
第一节内环境与物质交换课件
内环境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