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第八章心律失常

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未考

第二节室上性心律失常

1B 2B 3E 4A 5C 6B 7A 8A 9A 10B 11C 12B 13B 14B 15C

1B 一般治疗剂量下,洋地黄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室交界区抑制最明显,从而降低房室率,可用于房颤的治疗

2B 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病理变化为左房压增高,继之左房代偿性扩张,产生房颤。房颤发生率随左房增大和年龄增长而增加

3E 房颤分急性、慢性两大类.急性房颤是指房颤病史在3个月以内;慢性房颤是指房颤病史大于3个月。本观点与人卫7版《内科学》教材有差异4A 慢性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阵发性房颤常能自行终止急性发作时治疗的目标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5C ⅠA(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C(普罗帕酮)或Ⅲ类(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能转复房颤。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目前已很少应用。ⅠC类药物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

6B 口服华法林,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不适宜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及无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可改用阿司匹林。施行长期抗凝治疗应考虑个体的不同状况,严密监测药物可能有潜在出血的危险。房颤持续不超过2天,复律前无需作抗凝治疗。否则应在复律前接受3周华法林治疗。待心律转复后继续治疗3~4周。紧急复律治疗可选用静注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7A 洋地黄可抑制房室传导,同时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故不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洋地黄可缩短旁路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因此不适宜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患者。因洋地黄可抑制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故快速心房颤动是应用洋地黄的适应证。

8A 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又伴有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9A 慢性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持续性房颤指发作持续24小时(或48小时)以上,难以自动转复到窦性心律的房颤。治疗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并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程度选用抗凝剂。

10B 由图看出:P波消失,心律不齐

11C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的f波"提示房颤,听诊特点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

12B 射频消融可打断折返环,根治室上速。且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安全、迅速、有效且能治愈心动过速的优点。可优先考虑应用。(《内科学》第7版P192)

13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如患者心功能与血压正常,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首选治疗药物为腺苷,起效迅速,如腺苷无效可改静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

14B 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和心房,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此外,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逆行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属于该范畴

15C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立即电复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没有合并心衰时,即患者心功能与血压正常,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第二节室性心律失常

1C 2D 3C 4E 5B 6D 7B 8A 9D 10B 11E 12E 13D

1C 室性心动过速如患者已发生低血压、心绞痛、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脑血流灌注不足等症状,应迅速施行电复律。同步电复律能迅速终止室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用电复律,应给予药物治疗。持续性室速患者,如病情稳定,可经静脉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室,应用超速起搏终止心动过速。室速患者如无显著的血流动力学障碍,首先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同时静脉持续滴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亦十分有效,但不宜用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他无效时,可选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或改用直流电复律。压迫颈动脉窦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2D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表现为P波之后,提前发生一次正常的QRS波群。室性融合波的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与异位心室搏动之间,其意义为部分夺获心室。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的存在是确立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最重要依据,是用来区别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重要依据

3C 心动过速发作突然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包括心悸、焦虑不安、眩晕、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体检时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典型表现

4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P波为逆行性。该患者症状与心电图表现均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B

6D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①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来在在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形可不正常;③P波为逆行型(Ⅱ、Ⅲ、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波与QRS波群保持恒定关系;④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早搏触发,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7B 下列心电图表现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①室性融合波;②心室夺获;③房室分离,如心室搏动逆传,P波与QRS波群相关,房室分离消失,可出现1:1室房传导或2:l室房传导阻滞;④QRS波群时限超过014s,电轴左偏;⑤QRS波群形态,当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具有以下的特征:V1导联呈单相或双相波(R>R′);V6导联呈rS或QS;亦可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⑥全部胸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呈同向性:即全部向上或向下。

8A QRS波群时限正常可排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逆行P波可排除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因此本题选A

9D

10B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与埋藏式心室起搏装置合用,治疗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外科手术亦已成功应用于选择性病例

11E 根据最新《国际复苏指南》(2008)心室颤动电除颤应首次360 J非同步除颤。这一观点与本科7版教材内科学有差异

12E 洋地黄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单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停药后常自行消失。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如血钾浓度低则可用静脉补钾,如血钾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电复律一般禁用,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05~10mg皮下或静脉注射,一般不需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13D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药物是利多卡因;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梗后猝死发生率)

14A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原则上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第四节心脏传导阻滞

1E 2C 3E 4C 5A 6D 7A 8C 9E 10A 11D 12D 13C 14E 15D 16E 17C 18A 19E 20A 21C 22B 23B 24E 25D 26A 28C 28E 29B 30A 31B 32E 33D 34E

1E 此病例中P-R间期大于0.20s的正常值,出现了传导阻滞。R-R间期恒定不变,说明没有出现脱落的QRS波群,排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P-R 间期恒定不变,排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故答案选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C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型。Ⅰ型又称文氏现象,或称莫氏Ⅰ型,Ⅱ型又称莫氏Ⅱ型。文氏现象特点: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与心室脱漏,②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受阻;③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比两个P-P间期之和为短。莫氏Ⅱ型特点:①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②QRS波群有间期性脱漏,阻滞程度可经常变化,可为1:1;2:1;3:1;3:2;4:3等。下传的QRS波群多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型

3E 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上述症状为一过性脑栓塞导致

4C 一过性黑矇为颈内动脉系统TIA表现。预防血栓形成选用阿司匹林

5A房颤患者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脑血栓。一过性黑矇为颈内动脉系统TIA表现。预防血栓形成选用阿司匹林

6D 心房颤动体征是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7A 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为房颤特点。确诊首选心电图

8C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称为缓慢型室速,发生机制与自律性增加有关,心动过速的开始与终止呈渐进性,是由心室和窦房结两个起搏点轮流控制心室节律。如果影响血流动力学,应用阿托品加快窦性心律或心房起搏点频率,可消除此种心律失常

9E 胺碘酮可延长房室旁路不应期,减慢旁路传导,减慢房颤患者心室率

10A 地尔硫卓为钙通道阻滞剂,可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

11D 心肌梗死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5~10分钟重复一次,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酮

12D 心肌梗死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5~10分钟重复一次,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酮

13C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称为缓慢型室速,发生机制与自律性增加有关,心动过速的开始与终止呈渐进性,是由心室和窦房结两个起搏点轮流控制心室节律。如果影响血流动力学,应用阿托品加快窦性心律或心房起搏点频率,可消除此种心律失常

14E 胺碘酮可延长房室旁路不应期,减慢旁路传导,减慢房颤患者心室率

15D 风心病合并房颤治疗目的为控制心室率,争取恢复和保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急性发作伴快速心室率,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先静注毛花苷C。心房颤动的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快慢,慢时可无症状,快时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及恶心呕吐,严重时可有昏厥、心绞痛和心功能

不全等。快速性房颤需要治疗:①减慢心率:可用洋地黄,当洋地黄不能控制时可加普萘洛尔(心得安)。②复律可选用奎尼丁或乙胺碘呋酮口服,若无效可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复律成功后,应选用奎尼丁或乙胺碘呋酮口服维持

16E 第一度房室阻滞与第二度I型房室阻滞心室率不太慢者,无需特殊治疗。阿托品可提高房室阻滞的心率

17C 该患者考虑为室速或室颤,若无血流动力学障碍,首先静脉给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若已影响血流动力学,首选直流电复律

18A 对于第二度II型和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显著缓慢,伴有明显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Adams-Strokes综合征发作者,应首选起搏器植入。该患者心室率40次/分,明显心动过缓,且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应首选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

23B 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仍然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常用洋地黄制剂为地高辛片、毛花苷丙(西地兰)注射剂、毒毛花苷K注射剂。适应证为中、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室率快速的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有效。不宜应用:①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②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特别是老年人;④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如肥厚型心肌病;⑤单纯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而无右心衰竭的患者;⑥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在最初24小时内,除非合并心房颤动或(和)心腔扩大。

19E 房颤最初治疗的目标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静脉注射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使安静时心室率保持在60~80次/分。但是IC类药(普罗帕酮)可能转复房颤,成功率在60%左右,但是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该患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0年,不宜使用普罗帕酮

20A 心房颤动并发体循环栓塞可能性大,栓子来自左心房,多在左心耳部,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所致。口服华法林,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能安全有效地防止栓塞时间发生

21C

22B 见表格

23B

24E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选治疗药物是普罗帕酮(首选治疗是电复律)

25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6A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P-R间期>020秒),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至心室,心电图上显示为P波后均有QRS 波群

27C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部分P波后QRS波脱落,分两种类型:二度Ⅰ型跟二度Ⅱ型的区别主要为二度Ⅰ型的PR间期不恒定(逐渐延长),而二度Ⅱ型的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

28E

29B

30A

31B

32E 房颤持续不超过2天,复律前无需作抗凝治疗。否则应在复律前接受3周华法林治疗,待心律转复后继续治疗3周

33D 突发突止为阵发性室上速特点,按摩颈动脉窦与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室上速

34E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一)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一) 【摘要】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 1.一般护理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病人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病人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病人半坐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当病人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注意保护好病人,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以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嘱其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意外。为了使病人身心得到休息,应提供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和方法,避免使病人情绪紧张的各种刺激。病情稳定阶段,应鼓励病人逐渐恢复活动以提高其耐力。 2.饮食护理针对病人原发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①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饮食无特殊要求,给予普通饮食即可。②对冠心病合并的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③由于电解质紊乱引

起的心律失常,应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饮食。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柑橘类、香蕉等;高钾时,应限制含钾的食物。④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衰。⑤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限制饮酒。⑥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3.症状护理 (1)心悸①症状明显时,病人应卧床休息。因休息时,全身组织耗氧减少,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从而减慢心率。②发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积极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等。③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无效时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胸闷、心绞痛①发作时,病人应停止原来的活动,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②遵医嘱及时用药,防止心室率过快或过慢。③帮助病人避免或消除紧张情绪,以防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绞痛。 (3)头晕、抽搐、晕厥①由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者,立即遵医嘱用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或施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术。②由于心室率过慢引起的阿一斯综合征,可立即用拳头尺侧以中等强度力量从20~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3次,大部分病人能恢复心跳,无效者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③发作抽搐、晕厥时,应注意保护病人安全,防止舌咬伤、坠床、呼吸道窒息等意外情况发生。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诊断 导读: 缘份是什么,是心有灵犀的一种感觉;是一见如故的一种倾向;是相见恨晚的一种心情;是上天安排的最美的际遇;是深深的牵挂或隐隐的怀念!缘是一种自然而神秘的心灵力量: 因为一些文字而引起共鸣;因为一种感觉而动人心弦;因为一次邂逅而难以忘怀;因为一次回眸而感慨万千。 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出现以上症状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冠心病。 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出现以上症状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冠心病。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诊断?许多患者认为只要正确用药就可以治疗冠心病,其实这是对冠心病的了解不深,冠心病的治疗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而且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关系很大,尤其是要做到戒烟。 吸烟的男性已经很多了,其中由于吸烟引起的冠心病患者也有很多,所以戒烟也是对冠心病治疗的一个帮助。 冠心病发作具体症状如下: 一、胸部剧烈疼痛: 冠心病发作后,患者会忽然感觉到胸部剧烈疼痛。 突然出现胸前区的剧烈疼痛,多表现为绞榨式、紧缩样、压迫感、 1 / 7

并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时间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均不能得到缓解。 二、肩痛和下腹部疼痛: 一些老年患者,在冠心病发作后会有肩痛和下腹疼痛。 症状多不典型,无疼痛或仅轻微疼痛,也有疼痛不典型。 可为肩部或上腹部疼痛,故易误诊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 高龄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咳血等。 三、心悸、盗汗: 冠心病紧急发作,患者还会出现四肢无力、心慌以及盗汗。 发病时常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恐惧或有濒死感,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并发症多,极易导致猝死。 【患者案例】心律失常病人护理诊断?冠心病患者赵帆女性,53 岁,农民,2010年 5 月使用的【复欣宝静电理疗贴】理疗贴,之前心慌、气短 16 年,近 10 天加重,伴有发热,咳痰,呕吐。 该患者于 16 年前常于劳累后咳嗽、心慌、气喘,但休息后可缓解。 6 年前开始一般体力劳动即感心慌、气短,双下肢出现轻度水肿,吐白色泡沫痰。 经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每于劳动后反复发作。 入院前 10 天,又因着凉感冒、发热、寒战、咳嗽,咳黄色痰,咽疼、流涕、鼻塞,并且心悸、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胸闷、恶心伴有呕吐,实在也没法在家务农了,平时还总觉得自己给家人添麻烦,就

心律失常

模块二 任务1-3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先生,65岁,2003年因胸痛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发病后7天于某医院行介入治疗成功,述放入支架一枚。以后患者一直感觉尚可,偶有胸闷和气短。今日在家看电视时突然心悸,呼叫急救中心后经救护车送来医院。查体:发现脉率155次/分,律齐,立即吸氧行心电监测。建议住院治疗。 初步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 思考: 1.该患者患此种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未确诊患者进行心电图机操作的能力、对需要进一步确诊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机使用的能力、对重症患者进行电除颤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心律失常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心律失常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心室颤动者抢救配合能力、能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心律失常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分化的传导组织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窦房结产生冲动,沿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导最终到达心房与心室而产生一次完整的心动周期。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起源或冲动传导的异常均可引起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成为心律失常。 二、病因及分类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 (一)病因 1.窦性心动过速 病因:生理性:健康人饮咖啡、剧烈运动等器质性:甲亢、发热等 2.窦性心动过缓 病因:生理性: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病理性:颅内高压、甲减。临床表

现:胸闷、头晕 3.房性期前收缩 病因:生理性:过度疲劳、过度吸烟、饮酒,病理性:二尖瓣损害、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4.室性期前收缩 病因: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 5.心室颤动 病因:常见于风心病 (二)分类 1.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2)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4)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3)冲动传导异常: 1)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临床表现 视频:心律失常你知多少? 小组讨论:心律失常主要症状 1.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50次/分。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PP间期<0.60s,成人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 处理: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可减慢心率。 2.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PP间期>1.0s。常伴窦性心律不齐,即最长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0.12s 处理:生理性无需处理,病理性用阿托品,更严重者可安装心脏起搏器。 3.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 ①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波,其形态与同导联窦性P波有所不同。 ②P’-R间期>0.12s。 ④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窦性P波之间的时限常短于2个窦性P-P间

最新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一、心律失常的定义 正常节律:①起源于窦房结(SAN);②频率在60-100次/分;③RR 间期变异<0.12s;④PR间期0.12-0.20s;⑤ QRS≤0.10-0.11s。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与正常节律有变异的心律,是起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异常。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心率分:快速型(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 缓慢型(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传导阻滞等 按发生原理分:冲动起源上的失常,冲动传导上的失常,复合型的心律失常 三、冲动起源上的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频率与节律改变): 窦性心律失常指SAN发出冲动的异常,发出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冲动。 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R-R间期相差>0.12s) 2.被动性异位心搏(逸搏)及异位心律(逸搏心律): 被动异位心搏及被动性异位心律指SAN自律性降低或功能衰竭,不能以正常频率按时地产生冲动,或产生的冲动不能外传时,自律性较低的次级起搏点(房室结、AVN)或三级起搏点(心室内的传导系统)起而代之,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异位起搏点于AVN者,称房室交界性逸搏或心律;起源于心室内传导系统者,称为室性逸搏或心律。 分类: 2.1 逸搏被动发出1-2个激动,特征:①过迟发生;②非窦P所生(P-R间期<0.11s);③心室波形(QRS波)可宽大畸形或正常,视逸搏发生部位在心室还是在房室交界处而定。 2.2 逸搏性心律连续发生3个以上的激动,如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oAVB)引起的室性被动性心律,特征:①HR<40次/分; ②P与QRS无固定关系;③起源于房室束分叉以上,QRS无畸形,起源于分叉以下者,QRS波宽大畸形。 产生原因:SAN受抑制(如迷走神经兴奋)或激动下传受阻(如ⅢoAVB),潜在起搏点被动发出激动。 3.主动性异位心搏(期前收缩)与主动性异位心律: 3.1 期前收缩指SAN以下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抢先发出一或二次激动。原因:①异位节律点有传入阻滞;②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升高;③SAN对异位节律点的抑制失效(超速抑制不起作用)。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将期前收缩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护理措施 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血糖高的患者要加入胰岛素4U),患者的不适症状可逐渐缓解。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心情,使其配合治疗。 2 护理时注意事项 (1)建立静脉通路时,要选择粗直的血管,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防止药物渗漏,影响抢救。又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掌握滴数,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最新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诊断依据 1.心率>120次/min。 2.心电图呈窦性或其他快速心律,例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宽QRS快速心律。 (1)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为各导联无P波,代之以小而快速完全不规则f波,频率为350~600次/min,P-R间隔完全不规则,心室 率大多为100~160次/min。 (2)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在160~220次/ min,心律规则,房性者P 波变形,P-R间期>0.11s,房室结性者无P波或逆形 P波, P-R间期<0.12s,QRS波正常。当无法区别房性或房室结性 时,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宽QRS快速心律:QRS波群≥0.12s心率>120次/min。在现场常不能立即区分是哪类心律失常。常见的原因为预激综合征、室上 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室内差异传导、室性心动过速等。 (4)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0.12s,频率在100~220次/ min,可伴有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 (二)注意事项 1.同缓慢性心律失常一样,快速性心律失常也必须有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才用药物急救,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的依据参考缓慢性心律失常。

2.维拉帕米(异搏定)、毛花苷C(西地兰)、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等静脉注射时必须缓慢,同时触摸脉搏或听心音。如果心率明显减慢或患者感觉症状好转,可以停止注射;心率<90次/ min时必须停止注射。注射毛花苷C前要问清近期是否用过该类药物。 (三)操作程序 初诊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率>120次/ min) 无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 (有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 (窦速) (房颤、房扑) (室上速) (宽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问题、措施及依据】 1. 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 氧气吸入。 (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 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第二度U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 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 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碘酮静 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 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 潜在并发症:猝死。 (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遵医 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 次以上)、多源 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发房颤,窦性停搏, 第二度U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 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 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 天更换电极片1 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 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 (3)配合抢救:对于高危病人,应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 3. 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1)评估危险因素: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病人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了解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晕厥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必要时心电监护,动态观 察心律失常的类型。 (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4)遵医嘱给予治疗:如心率显著缓慢的病人可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或 配合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其他心律失常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逸搏或房性逸搏心律、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纤颤(房颤) 房性逸搏或房性逸搏心律 逸搏是基本心搏延迟或阻滞,下级潜在起搏点被动地发出冲动产生的心搏。最常见的是房室交接处逸搏,室性或房性逸搏较少见。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逸搏称为逸搏心律。逸搏和逸搏心律是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理现象。 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律较少见,可发生于右房或左房或呈多源性,心电图表现为延迟出现的个别或多个、一种或多种畸形P`波,PR间期>0. 12s,逸搏周期固定于1. 2s左右(多源性时周期不等),QRS波与基本心律相同。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期前收缩、期外收缩亦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期前收缩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是指以为起源点发生在心房的异位期前收缩。 【临床表现】 期前收缩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期前收缩

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期前收缩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期前收缩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期前收缩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多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期前收缩插人两次正常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搏缺如。 【心电图表现】 期前收缩的共同心电图特征为较基本心律提早的一次或多次P-QRS波群。 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早出现,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s。QRS波大多与窦性心律的相同,有时稍增宽或畸形,伴ST 及T波相应改变者称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需与室性期前收缩鉴别。房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传导时畸形QRS波群前可见提早畸形的P`波。提早畸形P`波之后也可无相应的QRS波,称为阻滞性房性期前收缩,需与窦性心律不齐或窦性静止鉴别。房性期前收缩冲动常侵入窦房结,使后者提前除极,窦房结自发除极再按原周期重新开始,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偶见房性期前收缩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治疗】 正常人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各类期前收缩大多无临床意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见于二尖瓣病变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提示心功能不全。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常为心房颤动的前奏。 应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为严重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查房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时间:2015-04-30 参加人员: 主持人:吕晓春护士长 主持人:今天我们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所选的是1床的王树森,下面由责任护士史海琴介绍病例及给予的护理措施: 患者王树森,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心悸、恶心、呕吐6小时”于2015-4-30-16:40入院,入院心电图示:宽QRS心动过速;患者既往体健,泪囊炎多年,未正规诊治入院查得BNP:2146pg/ml; CK-MB:ml,MYO:ml;WBC:×10∧9/L; 入院后给予的护理措施: 1、执行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特级护理,重症监护 2、卧床休息,持续吸氧2-3L/min。 3、采取血标本送检,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 4、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电变化。 5、行入院宣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6、低盐低脂肪饮食 主持人:责任护士病例汇报的很详细、很全面,也制定出了主要的护理措施。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包括了多种类型,我来简单说

一下发生机制,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障碍、冲动传导障碍和冲动传导异常。由于控制心脏的神经冲动不能规律产生且释放,或不能正常的传导而导致心脏的节律异常。 1、冲动形成障碍可见于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和后除极和触发自律性。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窦房结释放的神经冲动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传递到整个心脏,全面控制心脏的活动。这些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细胞、房室结及心肌细胞等都具有一定的自律性,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的自律性较低,在窦房结冲动的抑制下并不产生冲动。但当这些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就可导致冲动形成一场,出现心律失常。这些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在后除极期由于振荡性去极化可以引起可扩步的动作电位,而产生异常冲动发放,触发自律性。 2、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和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这种传导阻滞可以由于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另一种常见的传导异常是折返形成,指一个冲动沿着环形通路传播,返回到其起源的部位,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接下来由孙琴和大家共同复习一下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 目前根据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心律失常2017新进展

心律失常2017新进展 亮点一:二代Holter用于诊断睡眠呼吸综合征 睡眠当中反复出现3次以上的呼吸暂停就可以被诊断为睡眠呼吸综合征。这种疾病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高,在我国,约有7000万人受到睡眠呼吸综合征困扰。睡眠呼吸综合征对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都有影响,尤其与心律失常发病相关。在发病时,可以有很长时间心脏停搏以及严重的房室阻滞。由于对疾病的诊断不全面,曾经有一些患有睡眠呼吸综合的病人被要求安装心脏起搏器。实际上,如果能及时诊断该患者的心律失常是由睡眠呼吸综合征引起,在睡眠缺氧的情况得到纠正之后,心律失常的症状就会消失。 传统诊断睡眠呼吸综合征的金标准是多导睡眠。但由于多导睡眠操作复杂,受床位限制且诊断费用高,不适用于初筛。经过二代技术革新,Holter作为睡眠呼吸综合征的诊断技术,可以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和呼吸波,能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根据郭教授的数据分析指出,第二代Holter和多导睡眠诊断在诊断结果及严重程度分析上差异不大,是一种可靠的诊疗手段。 亮点二:心电标测新技术体表三维标测技术 自1980年起,直流电与射频消融技术应用于临床,让很多快速性心律失常得到根治。这种技术需要准确判断出心律失常的

局灶位置,而传统的腔内三维标测技术可以达到理想效果。但由于腔内三维标测技术需要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电极 通过周围血管进入体内,再经过推送最终放置在特定心腔内进行心内膜心电活动的采样,属于有创检查,且检查费用高昂,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无创检查手段——体表三维标测技术应运而生。 体表三维标测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有创检查,让病人穿上电极背心,使用电极背心测定心腔内的三维信号,然后让病人照CT,让CT的解剖三维模型和电极背心的电生理模型相结合,从而准确地诊断出心律失常的局灶位置。根据郭教授介绍,2014年曾有学术研究比较腔内三维标测技术和体表三维标测技术的准确率,其诊断的准确率均能达到100%,指导消融的准确率也达到了100%。 亮点三: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新分类 2013年,美洲、欧洲、亚太地区的三大心律学会对遗传性心律失常分为8类。包括: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CPVT、早复极综合征、特发性室颤、不明原因的心脏性猝死综合征、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而仅在几年前,早复极综合征患者还是被归类到特发性室颤当中。而13年起,二者被分离,则特发性室颤伴有早复极波是应被分类为早复极综合征。这个新的分类对于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和各个分型的鉴别诊断 均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 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氧气吸入。(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 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 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 强生活护理。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 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潜在并发症:猝死。 (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 平衡失调等。遵医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次 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 发房颤,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 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 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天 更换电极片1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 过敏反应。 (3)配合抢救:对于高危病人,应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 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1)评估危险因素: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病人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了解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晕厥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必要时 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 (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最新心律失常急救

心律失常 1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2 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3 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4 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关于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5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6 诊断依据 7 8 (—)临床表现 9 1、症状:可有心悸、无力、头晕。室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时,重可出现晕厥。 10 2.体征: 11 ①如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全身性疾病,可有相应的体征。 12 ②心率(快或慢)及(或)心律(不规律)的改变,房颤时可有脉短绌。 13 (二)心电图 14 常规心电图,电话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等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15 救治原则 16 (—)快速心律失常 17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8 包括房室结区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9 (1)兴奋迷走神经,如深吸气后屏气、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按摩。 20 (2)维拉帕米5mg静脉缓慢推注(5分钟),或西地兰0.2~0.4mg加人25%或 21 50%GS20ml内静脉缓慢推注,或ATP 10~20mg1~2秒内快速静脉注射。 22 2.室性心动过速: 23 (1)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室速:

24 立即同步电复律,能量为10J。若为无脉室速可非同步200J电击复律。此条适用于其25 他觉QRS波心动过速。 26 (2)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室速: 27 胺碘酮150mg,10分钟以上静脉注射,然后以1 mg/分维持静脉点滴6小时,再以28 0.5mg/分维持静脉点滴。若无效,必要时再以150mg/分静脉注射1次,1日内最大剂量不29 超过2支。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不宜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维米帕尔、地尔硫30 卓。 31 32 (3)尖端扭转性室速: 33 ①首选硫酸镁,首剂2~5g,3~5分钟以上静脉注射。 34 ②异丙肾上腺素有助于控制该类室速,但可使部分室速恶化为室颤,应慎用。 35 3.心室颤动/心室扑动

29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62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收入院治疗,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下列符合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的描述是 A.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 B.QRS时限正常 C.QRS波群前或中或后有逆行的P波 D.T波常与主波方向相反 E.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答案】:D 【解析】:考察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QRS时限>0.12秒,其前无相关的P波;T波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2.王先生,33岁,触电后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由心电图发现患者有心室颤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用阿托品 B.放置心脏起搏器 C.电除颤 D.用肾上腺素 E.用利多卡因 【答案】:C 【解析】:考察室颤治疗原则。室颤可致心搏骤停,发生室颤应立即作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经静脉注射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抢救措施。 3.健康人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出现期前收缩 A.过度饮水 B.饮浓茶 C.饮酒 D.过度吸烟 E.情绪激动 【答案】:A

【解析】:考察期前收缩病因。健康人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和饮酒、饮浓茶、进食咖啡因等可引起期前收缩。 4.王某,男,62岁。因心房颤动住院治疗,心率114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则,脉搏细弱,且极不规则。此时护士应如何准确观察脉搏与心率 A.先测心率,后测脉率 B.先测脉率,后测心率 C.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但应同时起止 D.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 E.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 【答案】:C 【解析】:考察心律失常病人的病情观察。心房颤动病人由于存在脉搏短绌,即心率与脉率不一致,心率大于脉率。因此应由两人分别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心室率和心房率。 5.下列各项中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是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期前收缩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房颤 E.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C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心律失常的病情观察,需掌握。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如有发现,应立即抢救,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6.心动过缓常见的症状一般没有 A.胸痛 B.胸闷 C.晕厥 D.头晕 E.心悸

最新心律失常试题汇总

精品文档 第二节心律失常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是 A: 直流电复律 B: 药物治疗 C: 射频导管消融 D: 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 E: 刺激颈动脉窦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2、[1分]室速最常见于下列哪种器质性心脏病 A: 冠心病心肌梗死 B: 心力衰竭 C: 心瓣膜病 D: 二尖瓣脱垂 E: 心肌病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3、[1分]预激合并房颤可使用下列哪种药物 A: 洋地黄 B: 维拉帕米 C: 利多卡因 D: 胺碘酮 E: 以上均不是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4、[1分]极短联律间期室速应首选哪种药物 A: ATP B: 维拉帕米 C: 胺碘酮 D: 普罗帕酮 E: 利多卡因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5、[1分]以下不属于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是 A: 房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 室性期前收缩 C: 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D: 房室传导阻滞 E: 心电图鱼钩样改变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E 答案解析: 6、[1分]急性下壁心梗最易发生 A: 急性左心衰 B: 室性心动过速 C: 心脏破裂 D: 房室传导阻滞 E: 室壁瘤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7、[1分]急性心梗发生室颤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A: 静注利多卡因 B: 同步直流电复律 C: 高流量吸氧 D: 非同步电除颤 E: 静注尼可刹米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8、[1分]PP间期差异大于多少称为窦性心律不齐A: 0.04s B: 0.10s C: 0.12s D: 0.20s E: 0.32s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 9、[1分]房颤最常见于下面哪种心血管疾病 A: 心肌病

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一、病因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病理生理 (1)冲动形成异常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控制全心的活动。如果窦房结的功能降低,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均可导致冲动形成异常,出现心律失常。 (2)后去极和触发自律性后去极频率较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一旦这种振荡性去极引起可扩布的动作电位,则产生异常冲动发放,即所谓的触发自律性。 (3)冲动传导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由于房室传导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控制,因此一些房室传导阻滞可采用阿托品来纠正。 三、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者,心率超过lOO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小于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节律不规则。P-P间隔不均匀,相差O.12s 以上。 (4)窦性停搏。 (5)病窦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 2.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1)房性期前收缩:全代偿间歇。 (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3)室性期前收缩。

3.阵发性心动过速 体检示心率160~220次/分。心电图特征: (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2)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4.扑动与颤动 异位节律点发出冲动时,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形成扑动和颤动。心电图特征: (1)房扑: (2)房颤; (3)室扑与室颤。 5.房室传导阻滞 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三度,I°和Ⅱ°房室传导阻滞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Ⅲ°的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6.心室内传导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

最新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20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前言 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而轻者则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处理。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各科医师有关。为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我们根据相关指南、研究证据,汇集各方专家的意见,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持下,联合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供临床医生借鉴。 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心律失常的处理不能仅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还需考虑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纠正。通过纠正或控制心律失常,达到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症状的目的。心律失常紧急处理需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1.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心律失常急性期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来决定处理原则。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

定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晕厥、意识障碍等。 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应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应追求抢救治疗的效率。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者,需立即纠正心律失常。对快速心律失常应采用电复律,见效快又安全。电复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复发,需兼用药物。心动过缓者需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或置入临时起搏治疗。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者,根据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性质,选用适当治疗策略,必要时可观察。所选药物以安全为主,即使不起效,也不要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复杂化。异位心动过速处理流程见图1。 2.基础疾病和诱因的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与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1]。心脏的基础状态不同,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也有所不同。 心律失常病因明确者,在紧急纠正心律失常同时应兼顾基础疾病治疗,如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者需重建冠状动脉血运,心力衰竭者尽快改善心功能,药物过量或低血钾引起者要尽快消除诱因。有关基础疾病的急性处理,应

2020年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最新课件)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 指南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感谢聆听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感谢聆听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