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它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 例如,我们看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而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感知、思考等意识活动是基于这些物质存在而产生的。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物则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 发展的观点-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以科技发展为例,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个新的科技时代都是对旧时代的超越,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 矛盾的观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例如,在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是一对矛盾。
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这种矛盾关系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 例如,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来探索自然规律(认识)。
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才发明了电灯,这些试验过程就是实践,在实践中他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最终获得了对电灯制造技术的正确认识。
同时,这种认识又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认识的目的),并且通过实际使用(实践)来检验其是否有效。
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唯物主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物
质是世界的根本,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2.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
地发展变化中。
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具有普遍性。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一
定的历史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4.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决定因素,人们通过实践来改造世
界、认识世界,并使自身得到发展。
5.社会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
争的反映,它们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综上所述,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物质为本体、辩证法为方法、历史规律为基础、实践为出发点、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为根源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例如,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桌椅板凳等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对这些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像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的反映。
例如,人们看到苹果落地这种物质现象,经过思考研究,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意识成果。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指导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而错误的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矛盾,它们在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方面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这种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逐渐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时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水蒸气。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和经济变革的理论体系,而辩证唯物主义是其哲学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是在19世纪产生的,这个时期充满了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的浪潮。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时期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指导革命运动的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来源于古代希腊哲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休谟、黑格尔等哲学家逐渐发展完善。
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哲学,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强调对矛盾的分析,通过矛盾的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学说,它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崩溃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
三、实践应用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将哲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自身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它通过对阶级斗争的观察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改造社会的思想工具。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哲学理论基础,并且在实践中相辅相成。
马克思主义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工具,使马克思主义有力地应用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水平的把握。正如当代史学家何兹全所说:其"仍然是最先进的历史科学的理论。"高考《考试大纲》中"史论结合"的基本要求即体现了这一宗旨,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时,既不能缺乏理论应用,也不能将史实与理论游离,或将理论"标签化",而应当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对有关史实进行科学分析。
(7)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结构或外部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内容的发展决定着形式迟早要发生变化。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第一,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无内容的形式或无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如手工作坊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作坊主剥削帮工、学徒,体现了封建剥削关系,而与手工工场这一经济形式对应的内容是手工工场主剥削雇佣工人,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第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同一历史内容往往可以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这正说明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同样在农村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农业资本家,在英、德、美、日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国是新贵族,德国是容克地主,美国是种植园主,日本是新兴地主。第三,历史上有许多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历史现象。如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形式是相同的,而内容是不同的。1924-1927年的合作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1937~1945年的合作是党外合作,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好几种提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
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呢?对这些提法将一个一个地回答。
首先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呢?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它的内容来说的。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唯物辩证的一般宇宙观和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所构成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旧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离的。
旧唯物主义的特点是和辩证法相脱离,因而是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符合科学的。
但是,世界是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就使世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生生不已、朝气蓬勃。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却把世界看成是单调的、枯燥的、死气沉沉的,要说有发展,也只是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
所以,旧唯物主义总的来说不是科学的唯物主义。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虽然承认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是它脱离了唯物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是头朝地脚朝天倒立着的辩证法,因而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是相脱节的吗?不是的。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有过结合,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就是相结合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也有类似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情况。
但是这种结合都没有科学的论证,没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具备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各种形态,但是它又吸取了以往哲学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它是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贯穿着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哲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哲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学的相互渗透与继承,但又超越了这些旧哲学的局限,创立了辩证的、革命的哲学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深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即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原理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表现的认识和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不是物质之外独立存在的东西。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渗透与统一。
物质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起点,辩证法则是物质主义的认识方法和实证科学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在阶级斗争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类的意识,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为人的认识是由于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实践决定着人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哲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原理,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动态变化过程,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运用。
马克思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化和拓展,他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哲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哲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这篇文章将逐步探讨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认识和认识方法的科学总结,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世界的基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思考、矛盾的普遍性以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过程中,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方法论的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的运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正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马克思主义者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从全面的角度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者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提供了指导。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提供了理论支持。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发展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是由人们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包括社会的发展。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了历史的真实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基础地位,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指导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原则指导实践,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更好地观察现实、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揭示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另一重要原理,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和丰富理论,才能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我们正确认
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基础。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断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物质观,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辩证法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矛盾的斗争则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矛盾的斗争:在矛盾的双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事物得以发展和变革。
3. 矛盾的转化:矛盾在发展变化中会产生转化,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 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辩证法的运用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革命和社会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力的决定性: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2. 阶级斗争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3. 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逐渐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4. 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上社会经历了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的演进。
历史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剥削制度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性,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强调观察世界时要以辩证的方式思考,全面地认识对象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同时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和可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维工具,它包括了对事物矛盾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规律及对事物运动的看法。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又意味着事物的发展。
只有通过对事物内在矛盾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轨迹,推动社会变革。
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研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基础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强调要用物质的眼光看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世界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上的,其核心是实践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是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关系,是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观察和认识,以及将这种认识运用于社会变革和发展实践之中的理论。
因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做好思维方法的运用,也能够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处理当今世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只有以辩证思维的方式看待问题,并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推动社会进步,不断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它不仅是哲学层面上的思想,更是我们实现社会理想和人类幸福的重要思想支撑。
愿我们始终秉持辩证唯物主义精神,不断探索真理,实现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繁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包括: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客观规律办事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部分: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反复性与无限性的一个过程。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研究世界的规律,状态)1.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普遍性,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3.矛盾的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事物是一分为二的,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重点统筹兼顾(常发生在多个矛盾中)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常发生在一个矛盾中)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坚持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神发挥创新意识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包括: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2.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人生观,价值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等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旧观念中的形而上学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是驱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力量。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起推动作用。
通过不断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最终达到事物的新质变。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在每个历史时期,社会都分为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论突破了传统哲学中理性和经验的二元对立,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践论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实践的主体地位。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只有通过实际的斗争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实践不是中立的,而是受到各种社会利益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辨析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辨析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们在理论上有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本文将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变化的认识,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唯物主义是指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是第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发现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联系,揭示客观规律性,指导人们改造现实。
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正义的,应当被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取代。
马克思主义是处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科学,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在思想方法上,马克思主义也包含辩证法,但是它的普遍原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哲学思想,是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了各种经验,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辩证法为核心,求是创新,以实践为标准,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事求是,恶以此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是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
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际化的理论,提出了关于社会的广泛、深刻的理论,包括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和社会主义的解放、平等。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社会进步和解放服务的,着重于探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是根植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为目标。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为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准备的。
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更为普遍的理论,是为了人类整个社会进步而服务的。
尽管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根基,但是在具体的理论观念和运用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和掌握二者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的运行规律,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
下面将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本质和世界规律的学说,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感觉和认识之外,而不是人的主观感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发展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过程,它包含着矛盾和冲突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源。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学说,它认为社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历史,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动物社会到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变革是由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社会革命的历史所规定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相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互为基础和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指导人们正确看待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为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认识方法。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要求我们始终保持辩证思维,认识事物发展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和变革。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在马克思
主义哲学中被视为最高形式的唯物主义。
其三大内容为物质的永恒性
和无限性、运动和变化的普遍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永恒性和无限性。
它认为物质是
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具有自己的规律和本质。
物质具有无限的存在和
发展,没有始点和终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物质既包括有形的
物质实体,如物体、生命体等,也包括无形的物质形态,如能量、力、运动等。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运动和变化的普遍性。
它认为一切存在
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通过不断的内部矛盾斗争
和外部条件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
运动包括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
涵盖了世界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无论是宏观的宇宙演化,还是微观的
微观粒子运动,都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
它认为矛盾是物质世界
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包括对立统一
的两个方面和内部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不断斗争与调和推动了物质运
动和变化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分析和研究矛盾的性质、规律和
转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性。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内容分别为物质的永恒性和无限性、运动和变化的普遍性,以及矛盾的普遍性。
这些内容构成了辩证
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如下: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现实世界看作是物质的世界,主张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物质世界决定的,意识的变化是由物质世界的变化所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提出了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方法。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根本矛盾,是驱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其自身的历史使命,一旦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这种历史发展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活动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根据和检验。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认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走向崩溃,社会主义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社会的主要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和自由。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具有深刻的分析和预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两个方面,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突出了人的实践是认识源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始无终的运动和变化的整体。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因果联系的过程,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包括技术、劳动力等)的发展和进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与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5.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人们按需分配资源,劳动不再受剥削,人与人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
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八、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核心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辩证法部分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
最后一点是对立的焦点。
2 、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内部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系统的。
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有序性和内部结构趋优性,整体性是系统最重要的特性。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表现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3 、发展的观点:发展是前进的运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
发展是有过程的有规律的,无限的。
新事物是符合前进方向的事物,具有远大前途。
由于它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中能得到群众支持,所以它是不可战胜的。
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动力,理解的钥匙,揭示根本的认识方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5、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客观的。
矛盾有两个根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限制和互相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互相联结。
6、矛盾的作用:( 1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发展,规定了事物发展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方向转化;( 2 )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使旧的统一体分解,新的统一体建立。
7 、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根据,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发展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个原理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哲学基础。
8 、矛盾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特殊性指具体矛盾及其方面各有特点。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它们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但又是有联系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9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居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是次要矛盾。
在矛盾双方之间,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这个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基础。
10、解决矛盾的形式: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11、质、量、度:质是使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质和量的统一叫做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质和量是对立统一关系。
质和事物直接同一,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
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
任何质都是一定量的质,任何量都是一定质的量。
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认识量是认识的深化,把握事物的度有重要意义。
12 、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突发的、显著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的。
量变是不改变事物的变化,质变是改变事物质的变化。
区分两种变化的关键在于是否超出度。
量变和质变又是统一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突破度时转化为质变,质变完成后转化为新的量变。
反对只承认量变的庸俗进化论和只承认质变的激变论。
这个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意义。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只有经过长期努力的积累才能实现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
13、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量变形式是多样的,有数量的增减和空间排列的变化;质变形式是多样的,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总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包括局部性部分质变和阶段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14 、肯定和否定:肯定方面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互相对立和排斥,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
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外加否定,全盘抛弃。
15 、否定之否定: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形成周期性变化的趋势,体现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因为发展通过一次次否定实现,每一次都是扬弃;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
反对否认前进性的循环论和否认曲折性的直线论。
这个原理说明顺利时不应盲目乐观,遇到挫折时不应悲观失望。
16 、原因和结果: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首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其次是前后相继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二者互相依赖,互相转化。
因果联系的复杂性表现在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17、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的趋势。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互相依赖,互相转化。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科学的任务是透过大量的偶然性揭示必然性。
反对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和只承认偶然性的非决定论。
18 、可能性和现实性: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包含在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现实性不等于可能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互相依赖、互相转化。
要对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进行区别。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说明人们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说明人们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
19 、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之和。
形式是构成事物要素的结构方式。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内容占主导地位,决定形式。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内容和形式互相依赖,互相转化。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有复杂性,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容纳不同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使用新形式。
反对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
20 、现象和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本质是事物内部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是真象,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一般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比本质丰富,本质比现象深刻。
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反对抹煞二者区别的科学无用论。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反对否认二者联系的不可知论。
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内容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做”及在想与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 实践及其作用内容原理: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
生产实际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试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的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3 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
方法论: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因此,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
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
要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以科学理论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的改造世界。
4.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内容原理:科学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
是系统化的真理性认识,它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能提出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
方法论: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着眼与科学理论的应用,着眼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5.认识的根本任务内容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方法论: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6.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内容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界一个层次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但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要坚持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