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地图上反映的宇宙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制造出地球仪, “其 制 以 木 为 圆 球 , 七 分 为 水 , 其 色 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 海 ,脉 络 贯 穿 于 其 中 , 画 作 小 方 井 , 以计幅员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扎 马鲁丁的地球仪把西方基于理论推断 的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带给了中国人, 但是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
测
绘
文
化
中
国
测
绘来自百度文库
的同心水晶球概念,曾经束缚欧洲天
心圆宇宙观的变种。
同心圆宇宙观
中国古代地图特别是先秦时代地 图,在相当高的程度上反映了同心圆 宇宙观。同心圆宇宙观是说 “空间是 一层一层的同心圆,天体围绕北极旋 转而成一个圆,地则类似井或亚字形 的一个方,天地都有一个中心,这个 中心是超越时空而存在的一个点,那 就是这个永恒的不动点、同心圆的圆 心……这种知识背景还被类推或衍伸 到各个知识和思想领域。 ”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第二卷)许倬 云 在 《科 学 与 工 艺 —— —谈 李 约 瑟 之 中 国 文 明史》中也说: “中国人总认为宇宙 秩序有条有理,时间从零点开始,而 宇宙结构是一层层的同心圆。 ”先秦 著作 《周礼》用 “五服”描述了一个 “回 ”字 形 的 地 理 范 围 , 其 实 质 与 同 心 圆 类 似 ,都 是 从 中 心 向 四 面 辐 射 。 文中说:帝王的都城是中心,周围五 百 里 属 于 甸 服 (王 畿 ) ,其外五百里 属 于 侯 服 (诸 侯 领 地 ) ,再外五百里 属 于 绥 服 (绥 靖 地 区 ) ,接着是五百 里的要服 (外族地区)与五百里的荒
王树连
地图是客观世界的摹写与抽 象 。但 是 “地 图 作 为 一 种 书 写 , 它却只是给了阅读者一个绘制者 眼中的世界,这世界的大小、上 下、方位、比例,都渗透了绘制
想史》第二卷)这里所说的观念 就是制图者的宇宙观,或者说是 制作地图的那个时代的流行的宇 宙观。我们知道,宇是指空间, 即古人所说的上下四方,宙是指 时间,即古人所说的古往今来。 因此,从宇宙观的角度说,地图
上,周边地区的 “蕃夷之地”居然简 略到只有国名,而没有版图范围。这 说明,一方面,古代绘图者只能比较 真实地反映了解的地理范围,而对陌 生的地理区域只能简略描绘;另一方 面,也反映了古人把华夏的中原地区 (今河南洛阳附近)视为 “地中” (大 地 中 心 )的 观 念 , 这 种 观 念 是 同
!!
文学思想一千多年。 ”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古代地图 上有明显的反映,其表现为:一是重 笔描绘华夏大地 (特别是中原地区) 。 大禹划华夏为九州,继而铸九鼎,鼎 上 镌 有 各 地 的 物 产 、山 水 。 《九 鼎 图》是目前所知的远古时代的天下 图,反映了王权所至的范围,表明了 远古人实际的地理视野。秦始皇灭六 国 之 后 绘 制 的 《天 下 大 图 》 ,晋代裴 秀按照制图六体的方法绘制的 《禹贡 地域图》 ,实 际 上 都 是 华 夏 大 地 的 地 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地理概念 上,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 “天 下 ” 与 九 州 几 乎 没 有 什 么 区 别 , 于是,古代天下地图常常是对包括东 夷、西戎、北狄、南蛮在内的源于 《禹贡》描述的 “中国” 。二是详细绘 制华夏,简略绘制周边。在古代地图 上,华夏大地居于中心,进行详细绘 制;华夏大地的周边国家则概略绘 制,而且常常是呈现缩小绘制的趋 势。在张骞出使西域后的汉代的舆地 图上,在裴秀依据古天下大图缩绘的 《方丈图》上,在唐代贾耽 绘 制 的 《海 内 华 夷 图 》 上 , 这 种 绘 制 特 点 反 映得比较明显。比如贾耽在献 《海内 华夷图》的表章中说 “中国以禹贡为 首,外夷以班 (注:汉代班固)史发 源” 。在 宋 代 依 据 《海 内 华 夷 图 》 刻 石的 《华夷图》 (现存于西安碑林博 物馆)上记有 “其四方蕃夷之地,唐 贾魏公 (即贾耽)图所载,凡数百余 国,今取著闻者载之” 。在 《华夷图》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古称盖天说, 在先秦时期十分流行,如曾子在 《大 戴礼》中所说 “诚如天圆而地方,则 是四角之不掩也” 。到了秦汉时期, 就更加系统化了。有人称,在西汉时 期成书的 《周髀算经》是盖天论的代 表 作 。书 中 形 容 天 圆 如 同 一 顶 草 帽 , 地方如同方形的棋盘,并且记述了对 太阳视运动的观测与计算,绘制了 《盖 天 图 》 。清代科学家梅文鼎说: “ 《周髀算经》虽未明言地圆,而其理 其算已具其中矣。 《周髀》言北极之 下以春分至秋分为昼,秋分至春分为 夜,盖惟地体浑圆,太阳绕地行,才 能如此。 ”盖 天 说 是 对 视 野 所 及 范 围 内直观现象的描述,不能解释许多天 象。但是,随着天文观测的发展,它 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晋代的虞耸著 《穹 天 论 》时 就 指 出 “天 形 穹 隆 如 鸡 子,幕其际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 之 上 ,譬 如 覆 奁 ” 。盖天说影响深刻 而久远,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宇 宙观。直到清代还有人宣扬天和地好 像 “两碗之合,上虚空而下盛水,水 之中置块土焉,平者为大地,高者为 山岳,低者为百川,载土之水即东西 南北大海” 。 “制 图 六 体 ” 是 天 圆 地 方 的 宇 宙 观在地图编制上的直接反映。晋代的 制图学家裴秀在 《禹贡地域图》的序 言中提出了划时代 的 “制 图 六 体 ” 。 他 说 : “制 图 之 体 有 六 焉 。一 曰 分 率 ,所 以 辨 广 轮 之 度 也 。 二 曰 准 望 , 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 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 邪 ,六 曰 迂 直 , 此 三 者 各 因 地 制 宜 , 所以校夷险之异也。 ”一般认为,分 率是指地图比例尺,通常用计里画方 的方法去确定比例尺;准望是指方位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的宇宙观
服 (未 开 化 地 区 ) 。这种自我中心的 观念,影响久远。北宋的石介就说 过: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 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 夷 ,四 夷 外 也 , 中 国 内 也 。 ”一直到 清代,仍然有人宣扬 “坤舆大地以中 国为主” 。国外也有类似的观点, 李 约瑟说: “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僵硬
在地图绘制中表现出来。 万 历 四 十 一 年 ( !#!’ ) ,章潢编 写 《图 书 编 》 , 其 中 收 入 了 《昊 天 浑 元 图 》 《九 重 天 图 》 ,在这些图上地 球被画成一个分成四瓣的西瓜,每瓣
( 行 , 共 ’# 行 , 对 应 ’#* 度 。 明 朝 末
年 ,潘 光 祖 编 制 了 《舆 地 图 考 》 ,其 中 的 《东 西 两 半 球 图 》 ,放弃了计里 画方的方法,采用了利玛窦传入的西 法,绘出了经纬度。这说明,明朝末 年,大地如球的观念已经初步为知识 界所接受。 明朝末年,是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与传入的西洋宇宙观并存的时期。守 旧的学者还信奉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西洋宇宙观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 在进行经纬度点测量时,不得不采用 了中国传统方法与西洋方法两种方法 测量。 到了清代,日心说、地球论已经 占主导地位,西法测图已经通行。康 熙年间,朝廷组织了全国范围的经纬 度点测量,为制图时绘制精确的经纬 线 奠 定 了 基 础 。 经 过 先 后 ’* 年 的 努 力,在 !$!( 年绘制成 《皇舆全览图》 。 该 图 “为 全 图 一 , 离 合 凡 三 十 二 帧 , 别 为 分 省 图 ,省 各 一 帧 ” 。李约瑟认 为, 《皇舆全览图》 “不但是亚洲当 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 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 。 《皇 舆 全 览 图 》标 志 着 中 国 传 统 的 宇 宙观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测绘 《皇舆 全览图》时,新疆及西藏部分地区因 战乱没有测量经纬度点。 !$%% 年平定 战乱后,对上述地区进行了测绘,补 绘了 《皇舆全览图》的不足,绘制成 《乾隆内府皇舆图》 。该图采用经纬线 直线斜交的圆锥投影,范围涵盖中华 大地、波罗的海、地中海、北冰洋等 广大区域。 《乾隆内府皇舆图》的成 功,标志着中国首次实测全国地图的 大业告成,也标志着中国的制图学者 完全接受了基于科学宇宙观的西洋制 图方法。
!%&’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
出了日心说,证明了地球是围绕太阳 公转,本身还进行自传。 !%%" 年,葡 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完成了绕地球一周 的航行,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形 的。!%#( 年,荷兰科学家墨卡托第一 次设计出把地球表面描绘到平面上的 方法,称为墨卡托投影。墨卡托投影 是等角正圆柱投影,它假想用一个圆 柱切于地球赤道上,根据角度不变的 条件,用数学方法把地球的经纬线转 换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开为 平面。这样就把互相正交的经纬线展 绘到了平面上,这种科学方法延续到 今天仍然在应用。这些科学知识在明 末陆续传入中国。 !%)& 年,利玛窦在 广东肇庆制作了 《坤 舆 山 海 全 图 》 , 在知府王泮的支持下,刻印出来。这 是中国第一幅反映球形大地的地图, 在地图的说明中指出: “地与海本是 圆形,而合为一球,诚如鸡子,黄在 清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 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 ” !#*" 年 , 利玛窦与中国学者李应试一起绘制了 著 名 的 《坤 舆 万 国 全 图 》 ,图中绘出 了经纬线,内容更加详尽。中国学者 李之藻在 《题万国坤舆图》指 出 : “谓 海 水 附 地 , 共 作 圆 形 , 而 周 围 俱 有 生 齿 ,颇 为 创 闻 可 骇 。 ”天文学者 熊三拔在 《表度说》中也说: “是时 天圆地小之说初入中土,骤闻而骇之 者甚众。 ”可 以 说 , 以 日 心 说 、 大 地 如球为代表的科学宇宙观震撼了中国 知 识 界 ,冲 击 了 中 国 传 统 的 宇 宙 观 。 一些开明的敏感的科学家比如徐光启 等逐渐地接受了科学的宇宙观,并且
!"
中
国
测
绘
《地 球 正 背 面 全图》 ,选自 《海 国图志》 。
中国古地图上反映
者的观念。 ” (葛兆光, 《中国思 是对特定时间的地理空间的描述。 事实上,在描述古地图的文献里, 在流传下来的古代地图上,或隐 约或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人 们的地理视野,以及对宇宙的总 体看法,这包括人们对所见世界 的直观、理性的推断,以及对未 知世界的猜测。
从浑天说(地心说) 到日心说
天圆地方的盖天说不能解释许多 现象,于是在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其 代表性的观点是: “浑天如鸡子,天 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 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 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 立 ,载 水 而 浮 。 ” 这 是 张 衡 在 《浑 天 仪注》中对浑天说的形象而扼要的表 述,并且制作出浑天仪表证了浑天 说。把大地看作圆形的蛋黄,已经在 一定程度上抛弃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看 法,而把地球看作是一个球体。浑天 说对人们无法用眼睛看到的地平以下 部分作了比较正确的推断,所以东汉 末 的 蔡 邕 说 “惟 浑 天 近 得 其 情 ” 。浑 天说及其表征天象的方法对于中国古 代天文学有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百 世不易之道。浑天说把大地看作一定 意义上的球体,这种认识更接近于科 学,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把对地球 形状的科学认识引入制图学。到了元 代 至 元 四 年 ( !"#$ ) ,来到中国的西
测
绘
文
化
中
国
测
绘
或定方位,起到 “正彼此之体”的作 用;道里及高下、方邪、迂直是指距 离及对距离的改正,目的在于求 “鸟 道 之 数 ”—— —水 平 直 线 距 离 。 可 见 , “制 图 六 体 ”没 有 包 含 科 学 制 图 必 需 的投影改正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 制图时没有顾及地球的曲率,而是把 大地看作一个平面。古人用测量日影 长短的方法推算相距遥远的两地的距 离,也是基于大地是一个平面。古人 知道,步量得来的 “道里”受到地形 “高 下 ” 、路 线 “方 邪 、迂 直 ”的 影 响,并不是地图上所需要的直线距 离,于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改正,但是 得到的仍然是大地平面上的距离,而 不是地球表面的球面距离。所以说, 作为中国古代的制图传统的 “制图六 体”反映的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