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5:第5课 杜甫诗三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课时作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第5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答案】B【解析】木:树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去紫台连朔漠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答案】D【解析】A.独自/只。

B.数词/副词,一旦。

C.萧索,萧条/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

D.均为连接。

3.与“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繁”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C.春风又绿.江南岸 D. 无边落木萧萧下.【答案】C【解析】A.意动用法。

B.名词作动词。

C.使动用法,和“繁”字的用法相同。

D.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了。

B.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登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C.《黄鹤楼》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D.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答案】D【解析】A.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B.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C.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D.一孔之见:指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这是个贬义词,而此处为褒义语境。

5.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5《杜甫诗三首》《秋兴》组诗创作背景及题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5《杜甫诗三首》《秋兴》组诗创作背景及题解

《秋兴》组诗创作背景及题解
1.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

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2.题解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秋兴》第一首,是组诗领起之作,八诗之纲领。

(《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

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B.②①一孤.去舟紫一.台系连故朔园漠心
C.①②巫无山边巫落峡木气萧.萧萧.森下
D.②①接塞.天上莲风叶云无接.穷地碧阴
解析:A 项,独:独自/只,仅仅。B 项,一:数词/副词,一旦。 C 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 项,两个“接”均 为“连接”之意。
6.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解析: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分明怨恨曲中论 D.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析:“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 用现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①②百独.年留青多冢病向独.黄登昏台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解析:省:曾经。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 他日:往日
解析:对偶是名词,指的是修辞手法,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 的效果;对仗是动词,指的是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 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诗词中的对偶,就叫作“对仗”。古代的 对仗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由来。一般讲的对 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而上句又叫“出句”,下句又叫“对 句”。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可用可不用。杜甫的律诗 首尾两联也常用对仗。《登高》全诗四联都对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13 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1: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1: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凋.伤(diāo)霜鬓.(bìn)塞.上(sài)渚.清(zhǔ)B.青冢.(zhǒnɡ) 万壑.(hè) 憔.悴(qiáo) 暮砧.(zhān)C.朔.漠(sù) 环珮.(pèi) 省.识(xǐnɡ) 单.于(chán)D.呼啸.(xiào) 和.诗(hè) 千载.(zài) 寂寥.(liáo)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归来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前往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节省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白帝城高急.暮砧 B.玉露凋伤..枫树林C.环珮空归..夜月魂 D.丛菊两开.他日泪4.下列句子出自杜甫的律诗《秋兴八首(其六)》,排序最正确的一组是( )①花萼夹城通御气②瞿塘峡口曲江头③珠帘绣柱围黄鹄④回首可怜歌舞地⑤万里风烟接素秋⑥锦缆牙樯起白鸥⑦秦中自古帝王州⑧芙蓉小苑入边愁A.②⑤⑧③⑥④⑦①B.②⑤①⑧③⑥④⑦C.③⑥④⑤⑦②①⑧ D.③⑧②⑤④⑦⑥①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泊岳阳城下[注]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年,诗人于此大约两年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国破家衰时流亡之作。

5.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的诗有“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指感情深厚博大,“顿挫”指表达感情时停顿转折。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裂,只有山河照旧;春天来了,人烟稀有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连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解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旧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有。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其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排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雄伟的泰山,究竟如何宏伟?走出齐鲁,依旧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奇妙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早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4: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4:第5课 杜甫诗三首

◆5 杜甫诗三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壑.(hè)渚.清(zhǔ) 猿猱.(náo) 飞湍.(tuān)B.潦.倒(liáo) 千载.(zài) 扪.参(mén) 咨.嗟(zī)C.鱼凫.(fú) 青冢.(zhǒnɡ) 巉.岩(chán) 吮.血(yǔn)D.朔.漠(sù) 省.识(xǐnɡ) 嗟.尔(jiē) 暮砧.(zhē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玉露溯漠啸哀怨恨B.暮砧琵琶霜鬓箫箫C.凋伤青冢僚倒孤舟D.万壑环珮渚清丛菊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白露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认识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丛菊两开他日..泪B.万里悲秋常作客..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5.名句默写。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二、文本训练(课内精读)(12分)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完成6~8题。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及答案

第5课 杜甫诗三首——诗圣的忧思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尾大不掉. 萧.瑟/哀猿长啸. 丛.菊/流水淙.淙B.砧.板/饮鸩.止渴 潦.草/穷困潦.倒 朔.漠/横槊.赋诗C.千载./怨声载.道 江渚./锱铢.必较 明妃./杞.人忧天D.歌曲./是非曲.直 和.诗/群山万壑. 霜鬓./文质彬.彬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D.⎩⎪⎨⎪⎧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B.万里悲秋常作客..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6.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5)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____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______”的风格。

高中语文 第5课 杜甫诗三首(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 第5课 杜甫诗三首(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二)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5课杜甫诗三首(二)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 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

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A.急功近利不可一世闭关自守 B.不可一世急功近利闭关自守C.闭关自守不可一世急功近利 D.不可一世闭关自守急功近利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她没读多少书,但她单凭______,也认得了一些字,而且能够背出一些简单的古诗。

②主题曲《爸爸去哪儿》成了小朋友________的歌曲,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能哼上两句。

③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______的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A.耳闻目睹耳熟能详耳濡目染 B.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耳熟能详C.耳濡目染耳熟能详耳闻目睹 D.耳熟能详耳闻目睹耳濡目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次大赛本着继续扶掖杂文新秀、普及杂文尤其是荒诞为宗旨,这让我们在欣喜之中再一次见证了荒诞杂文确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 杜甫诗三首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省却。

C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悲愤。

D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联系。

[解析] B 项,应为“曾经”。

C 项,应为“遗憾”。

D 项,应为“牵挂”。

[答案] A2.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动词,还,返回 B.⎩⎨⎧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形容词,痛苦 C.⎩⎨⎧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接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词,朝着;向着 [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答案] D3.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 .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长年在外旅居,此时已经渐趋安定,但故园之思仍浓,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解析]“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错误,“他日泪”指为往昔而生悲。

[答案] D4.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3: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杜甫诗三首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萧.森(xiāo)暮砧.(zhēn)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B.妃.嫔(fēi) 朔.漠(sù)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 潦.倒(liáo)凋.伤(diāo) 省.识(xǐnɡ)D.霜鬓.(bìn) 渚.清(zhū)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舟一系.故园心系:牵挂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4.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下面是杜甫一首名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4: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4: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 杜甫诗三首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省却 C .艰难苦恨.繁霜鬓恨:悲愤 D .孤舟一系.故园心系:联系 [答案] A[解析] B 项省:曾经。

C 项恨:遗憾。

D 项系:系舟上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动词,还,返回 B.⎩⎪⎨⎪⎧ 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形容词,痛苦 C.⎩⎪⎨⎪⎧ 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面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动词,朝着,向着 [答案] D[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

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

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3.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B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C .因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地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D.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答案] D[解析]“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的只有《登高》一首,其他两首没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5课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5:第5课 杜甫诗三首

第5课 杜甫诗三首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省却。

C .艰难苦恨.繁霜鬓 恨:悲愤。

D .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联系。

解析 B 项,应为“曾经”。

C 项,应为“遗憾”。

D 项,应为“牵挂”。

★★答案★★ A2.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回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动词,还,返回 B.⎩⎨⎧艰难苦.恨繁霜鬓 形容词,凄苦,痛苦明月不谙离恨苦.形容词,痛苦 C.⎩⎨⎧生长明妃尚.有村 副词,尚且尚.思为国戍轮台 副词,还 D.⎩⎨⎧独留青冢向.黄昏 动词,接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词,朝着;向着 解析 A 项,第一个“回”应为动词,回旋;B 项,第一个“苦”应为副词,极;C 项,第一个“尚”应为副词,还。

★★答案★★ D3.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运用对偶的一项是( )A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C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D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答案★★ D4.排出下面四句诗的顺序。

只写序号即可。

①弯弯绿水绕青山②江心来往打鱼船③青山绿水风光好④重重青山抱绿水答:★★答案★★④①③②二、文化传承与理解5.下列文学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B.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C.因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D.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5《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注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5《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注释

《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注释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庾信:梁朝诗人。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明妃:即王昭君。

据《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画工毛延寿被杀。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伊吕:指商朝伊尹,周朝吕尚,皆开国名相。

萧曹:指萧何、曹参,均系辅佐刘邦建汉的名臣。

【简析】: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归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且未还”既指自己不能从西南回长安,也指庾信不能从北朝回江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5课杜甫诗三首在大唐落日的斜晖里,守着秋风破败的草堂,独对黄昏中的青冢,你是否还在回味壮年时的游历?在巫山巫峡边,在萧萧落木下,在清渚白沙间,曾把满腹的感慨忧伤,都化作了“凋伤枫树”的诗句,都化作了“艰难苦恨”的诗行。

在颠沛流离时,你却用对黎民的同情,创造了记载唐王朝兴衰的格律。

感时忧民,情系社稷,穷困潦倒的酸楚,痛失幼子的悲泣,你把所有的感伤,所有的喜悦,所有的恨,所有的爱,都用你精湛的诗艺,融入你的大唐诗史中!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美字体赏美文悲情的沙鸥——杜甫漂泊在烽火之中,如一只在风中飘摇的纸鸢,冥冥之中不知是谁牵动着命运的丝线;又如广阔的天地间飘忽盘旋的一只孤独的沙鸥,不知哪儿是自己栖息的故乡。

半个世纪的沧桑,造就了怎样一个博大的胸怀啊!你流离转徙的一生以及你笔端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深重情感的诗句,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

你用血和泪涂画的一幅幅形象而生动的图卷,已不用别人再去诉说什么。

少年时的裘马轻狂,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使你更热爱脚下这片神圣的大唐的繁荣土地,你由此而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和气概。

既然自己已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就已有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能力。

可惜你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流落到长安天子脚下,却只落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可怜境况。

小人的奸佞,时事的黑暗,使你进一步认识到“朱门酒肉臭”的统治阶级所造成的“路有冻死骨”的深重罪恶。

现实中的碰壁,精神上的打击,并没有击碎你的雄心壮志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你没有像你崇拜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的决绝。

你坚守自身如一块璞玉,执着地等待要绽放自己的异彩。

然而现实中有哪个国君不像不识和氏璧的楚厉王那样平庸呢?你应该懂得历史上的明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贫穷寄食的生活使你看尽了世态的炎凉,善良敏感使你流尽了同情的热泪,孤苦病痛使你尝尽了人世的沧桑,忧国忧民使你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后作业:杜甫诗三首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后作业:杜甫诗三首

课后作业(五)杜甫诗三首练习1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啸:啼叫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块陆地D.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刚刚[解析]木:树叶。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解析]省:曾经。

[答案] C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他日:往日故园:故乡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刀尺: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砧:捣衣石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去:离开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向:朝向,对着D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离家万里 百年: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解析] 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B .万里悲秋常作客C .分明怨恨曲中论D .白帝城高急暮砧[解析] “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 A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百年多病独.登台②独.留青冢向黄昏 B.⎩⎪⎨⎪⎧ ①孤舟一.系故园心②一.去紫台连朔漠 C.⎩⎪⎨⎪⎧ 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D.⎩⎪⎨⎪⎧①塞上风云接.地阴②接.天莲叶无穷碧 [解析] A 项,独:独自/只,仅仅;B 项,一:数词/副词,一旦;C 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 项,两个“接”均为“连接”之意。

[答案] D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6:第5课 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6:第5课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森(xiāo)暮砧.(zhēn)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B.妃.嫔(fēi) 朔.漠(sù)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 潦.倒(liáo)凋.伤(diāo) 省.识(xǐnɡ)D.霜鬓.(bìn) 渚.清(zhū)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D.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一去.紫台连朔漠D.分明怨恨..曲中论5.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思念故乡的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股肱(gōng)百福并臻(zhēn)韶光(sháo)不稂不莠(liáng)
B.崔嵬(wéi)运筹帷幄(wù)秉承(bǐng)草木菁菁(jīng)
C.巢穴(xué)独当一面(dāng)诤友(zhèng)流水浅浅(jiān)
D.起讫(qì)嗟来之食(jiē)镌刻(juàn)泥古不化(nì)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伤沟壑排遣飘泊
B.催促箫瑟渲染落魄
C.文藻逶迤悲怆沉郁
D.慨叹朔漠霜鬓苍凉
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无边落木萧萧下(树上落下的树枝)
C.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
4.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4日,第59届联大召开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日本《读卖新闻》
在25日的晚刊,《朝日新闻》在26日的日刊都以很小的篇幅予以“关注”,不约而同
....地将报道聚集在“阿拉伯国家缺席这一特别会议”上。

B.如果日本已深刻认识到其过去的滔天罪行,那么它就不会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
行,不会在教科书编写上篡改历史,不会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

.....C.就个人愿望而
言,他强烈的想成为一个诗人;然而他考取的确是师范大学,于是他自怨自艾
....命运不佳。

D.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委袁蕾嗟叹: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在夸奖《天下无贼》,而实际
上该剧“一环强扣一环”的戏剧结构,只是跟着好莱坞大片邯郸学步。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杨大使在营救8名中国工人的声明中,讲明了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公正立场,并澄清了这8名工人工作过的服装厂与任何外国公司都没有关系。

B.在这次大选中,不仅民主党无法在这类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过度批判布什,而且在这些问题上摇摆不定的立场还成了对手攻击的靶子。

C.直选产生的乡镇长既要对上级负责,也必须对百姓负责,“乡官”们的政治生命的长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拥护。

D.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二、默写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注】。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注】鞞:军鼓。

1.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淑彬在《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

请结合《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请按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

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___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读__________ 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A.“稂”应读“láng”;B.“幄”应读“wò”;D.“镌”应读“juān”。

)
2.B(箫—萧)
3.B(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
4.B(“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是宫廷。

)
5. C(A.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B.闪烁其词: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C.自怨自艾,自怨: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艾:自己改正错误。

现指自己悔恨自己的错误.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

D.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6.D(A.动宾搭配不当把“澄清”改为“讲明”或“澄清……事实”B.语序不当:虚词“不仅”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到“民主党”后面;C.把“群众的拥护”改为“群众是否拥护”,因为前面“长短”是两面的。


二、略
三、课外拓展阅读
1.击柝、捣练。

2.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

“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

四、语言表达
(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懂得了)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