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成语归纳

合集下载

易混淆成语归纳

易混淆成语归纳

精心整理1、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

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赶得上。

多用于否定句。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2、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两者都可形容说多,前者偏重于多,后者偏重于广繁。

3、无可厚非:不能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4、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投其所好:迎合别人的喜好,多含贬义。

5、接踵而至:指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

强调一个又一个紧接着而来。

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侧重人多而拥挤。

纷至沓来:指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强调多而且连续不断。

6、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一般用于人。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多指不加区分,不分是非。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多指不分彼此,不分上下。

多用于否定句式。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同日而语:意思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待。

/强调所指的两个人或两种事物不但有本质上的不同,还往往有时间上的多用于否定语气。

7、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8、别出心裁: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美术、诗文、建筑等方面;褒义词。

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出于自己的创造。

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别具匠心:只能用于诗文。

9、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之上。

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与众不同。

侧重于指人的才华。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10、骇人听闻:指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容易混淆的成语汇总

容易混淆的成语汇总

容易混淆的成语汇总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容易混淆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容易混淆的成语篇一1.【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前者指喜欢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后者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2.【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

前者形容人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后者指各方面都有考虑、安排得很周到,没有遗漏。

3.【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之意。

前者侧重于安于本分,规矩老实;后者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

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按一定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前者侧重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5.【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前者指办事大包大揽,不让与事件相关的人参与其事;后者指超过权限办事。

6.【抱残守缺·敝帚自珍】都有“守着旧东西”的意思。

前者贬义,形容固执保守、不知改进。

后者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7.【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重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根据;后者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指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 后者除了比喻东西忽然不见了,还可比喻传播迅速。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指不可发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后者重在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10.【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前者指事情发展下去后果十分严重;后者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

篇二1.【步履维艰·寸步难行】都可指行走困难。

前者指行走十分困难;后者还可比喻陷入困难境地,无法进行活动。

2.【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前者形容不一致,有差别;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易混淆成语

易混淆成语

易混淆成语易混淆成语是指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容易被混淆的成语,多为一些造词相近或者成语义项变化小的成语,比如乌合之众,五湖四海,择善固执,识时务者,君子固穷,暗度陈仓,细水长流,枉法乱纪,朋比为奸,画龙点睛,隔岸观火,兵临城下,动辄因循,衣衫褴褛,欲盖弥彰,仁者无敌,攀龙附凤,阴阳怪气,诚惶诚恐,死气沉沉,鱼死网破,山川异域,横槊赋诗,叶落归根,问道于盲,谴责实词,苦心孤诣,水涨船高,相机行事,穷追不舍,结草衔环,九牛一毛,名副其实等等。

其中有一些成语是在用法、义项等方面颇为相似,容易造成混淆,比如乌合之众,乃是广大无知而且受他人影响,只关注物质利益的人群;而五湖四海指的是海洋的范围,指的是四面临海的地方;择善固执是指选择良好的原则,不动摇;识时务者指的是对时弊的了解以及对时机的把握,指的是十分擅长的人;君子固穷指的是按照经典教育的原则,君子自应有固定的经济状况,不论过度也不论浪费;暗度陈仓是指在暗中偷偷布置,或者藏起来,以便为自己谋取利益;细水长流指的是比喻延续不断。

此外,一些成语义项相似,却意义大相径庭,要慎重使用,以免误解,比如枉法乱纪指的是变通经法,悬梁刺股,以及违反法律秩序;朋比为奸指的是比自己的朋友更贪图自己的利益,做贪婪的事情;画龙点睛指的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句话,用以点醒人们的思想;隔岸观火指的是旁观不及;兵临城下指的是指军队来到某个城市,以维护城市的安全;动辄因循指的是按照习俗,因为别人这么做所以就跟着做;衣衫褴褛指的是身上穿的衣服破烂不堪;欲盖弥彰指的是做的事情多了不能掩盖其特殊性;仁者无敌指的是仁慈的人没有敌人;攀龙附凤指的是攀上龙的背上,让自己的权力更强;阴阳怪气指的是出现的事情,有一些不可思议或不可理解的地方;诚惶诚恐指的是真诚地害怕;死气沉沉指的是意志不坚定,完全没有生机;鱼死网破指的是见到自己的死机,没有出路;山川异域指的是彼此相隔很遥远;横槊赋诗指的是一种写诗的方式,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叶落归根指的是比喻不管经历了多少,最后还是回归本来;问道于盲指的是指问题没有答案;谴责实词指的是实事求是,但不拉布拉多;苦心孤诣指的是自己独立思考;水涨船高指的是比喻受益者也会有所收获;相机行事指的是谨小慎微;穷追不舍指的是不断地追求;结草衔环指的是彼此相知;九牛一毛指的是微不足道;名副其实指的是名字和本质完全相符。

易混淆的成语

易混淆的成语
12、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
它们都表示行走十分困难。但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艰难,事情难办。
13、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
前者侧重于经历过许多世事的变迁,阅历极其丰富。后者形容经受过很多艰难困苦的磨难。
14、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它们都指随口乱说。但前者语意较重,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经思索,不负责任地乱说。
15、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前者表示说话有分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后者比喻说话算数,有信誉。
16、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它们都可形容东西很多,但前者是指看不过来,来不及观赏;后者则指接待应付不过来。
17、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但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18、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
前者比喻缺点、毛病掩盖不了优点和长处,优点和长处是主要的。后者比喻优点缺点同时并存。
19、杞人忧天 庸人自扰
前者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后者指本来没有问题却认为大有问题,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20、名不副实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名不副实”指名称或名声跟实际不相符,有其名。后两个成语都含有名声和实际相符的意思。前者侧重名义和实际相符;后者侧重于表示传出去的名声并不虚假,含有赞叹的意思。
1、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
前者指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都能听到。比喻话语或文章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能唤醒麻木的人。
后者形容声音大得要把耳朵震聋了。
2、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
这是一对反义成语。前者指下一倍工夫,收一半成效。形容飞利达而收效小。后者指下一半的功夫,收一倍成效。形容费力而收效大。

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

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

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1.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地步。

易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2. 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误解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4. 溢美之词——表示过分赞美的言词。

易误用为褒义。

5.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易误用在别人身上。

6.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易误用为没有联系。

7. 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害怕。

易误解为凶猛。

8. 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易误用为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

9. 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易误用为等待观望。

10. 朝三暮四——比喻反复无常,也用来形容人善于使用手段,用假象迷惑人。

易误用为行为不专一。

11. 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易误用为听者没有理解。

12.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易误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13.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成事实。

易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4.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易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15. 首屈一指——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指居第一位。

易误用为“屈指可数”。

16.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17. 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或空虚寂寞的样子。

易误用为形容空间空旷。

18.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易误解为尊敬。

19.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易误用为形容水平、成绩等。

20.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误用为“昨日黄花”。

21.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易混淆的成语

易混淆的成语

33.背道而驰: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34.不堪设想: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
不可思议: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35.信口雌黄: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
信口开河: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36.大海捞针: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
30.步履维艰: 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
寸步难行:既可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还可比喻处境困难。
31.饱经沧桑: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
饱经风霜: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32.耳闻目睹: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
耳濡目染: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
25.川流不息:表示往同一方向。
络绎不绝: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26.涣然冰释:对象为“嫌隙或误会”。
烟消云散:对象为“事情或情绪”。
化为乌有:对象为“具体事物或念头”。
化为泡影:对象为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
27.视而不见: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
17.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迫切。
刻不容缓: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18.因势利导:褒义词,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
顺水推舟: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19.披肝沥胆: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
肝胆相照: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易混淆的成语解释总结

易混淆的成语解释总结

成语解释1、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2、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3、品头论足(1)指无聊的人对妇女容貌体态妄加评论。

(2)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4、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5、人穷志短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6、人微言轻指社会地位低,说话提意见不被别人重视。

7、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8、名声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9、无所适从(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

(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10、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1、蛛丝马迹指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

12、一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3、闲言碎语(1)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

(2)与正事无关的话。

14、只言片语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15、子虚乌有指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16、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17、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扑朔迷离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19、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20、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21、微词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22、非议责备;无端的指责。

23、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24、索然无味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25、兴味索然形容对某事物没有一点兴趣。

26、条分缕析(1)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

(2)谓进行细密而有条理的分析。

27、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28、未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不说错,也不说对。

意思就是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或对错)。

29、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30、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常见易混淆四字成语及解释协议一、协议背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特整理此 150 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二、关键信息1、成语数量:150 个2、成语类型:常见且易混淆3、内容形式:包含成语及详细解释三、具体成语及解释11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111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112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21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211 黯然失色——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212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31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311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312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41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411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412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5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511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512 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61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611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612 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

71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711 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712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1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811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812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91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91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言语形容。

912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易混淆的成语

易混淆的成语

易混淆的成语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2.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3.心满意足:心愿满足。

亦作“心满愿足”。

//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

亦作“趁心如意”。

4.承前启后:承,承接。

启,开创,引出。

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

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

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

5.三五成群:三个五个结成一群。

//成群结队:聚集到一起,结成一群一伙。

亦作“成群结伙”。

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

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

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7.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

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8.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

积虑,积久考虑。

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

多含贬义。

9.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

//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不细心,马虎大意。

10.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雷厉风行:厉,猛烈。

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

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

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11.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12.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

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

形容神态庄重严肃。

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多含讥讽之意。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1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

齐,一样。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多用于指物。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易混淆的成语(1) 不动声色 :不说话,不流露感情,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感动,不动心。

(2) 不三不四 :形容人时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 :形容人时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3) 蹉跎岁月 :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 :不平凡的岁月。

(4) 侃侃而谈 :说话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振振有词 :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5) 学富五车 :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

(6) 息息相关 :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 :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7) 扬汤止沸 :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 耸人听闻 :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

骇人听闻 :事件本身听了使人非常吃惊害怕。

(9) 无所不能 :什么事都会做。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10) 无微不至 :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无所不至 :做事无法无天。

贬义。

(11) 迫不及待 :紧迫,不能等待,比喻心情急迫。

刻不容缓 :指事情紧迫,必须立刻去做。

(12) 因势利导 :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道。

顺水推舟 :灵活改变原来主张。

(13) 耳闻目睹 :亲自听到看到。

耳濡目染 :亲自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14) 不胫而走 :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

不翼而飞 :也有前者之意,也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15) 背道而驰 :彼此相反,侧重指方向不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 :彼此相反,侧重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16) 五光十色 :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 :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17) 欢欣鼓舞 :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兴。

(18) 绘声绘色 :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有声有色 :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

(19) 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肉体。

形容惊恐之极。

失魂落魄 :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失措。

(20) 盛气凌人 :傲慢的气势逼人。

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1) 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容易混淆的成语

容易混淆的成语

容易混淆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句或短语,它们有着特定的意思和用法。

然而,有些成语的发音和词语非常相似,容易让人混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1. 守口如瓶和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发音非常相似,容易混淆。

但是它们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守口如瓶指的是保守秘密,不泄漏对外。

而守株待兔则是指消极等待,不主动行动。

2. 守株待兔和坐以待毙这两个成语都有等待的意思,但含义不同。

守株待兔是指消极等待,坐以待毙则是指无所作为,任由命运安排。

3. 明争暗斗和明哲保身这两个成语的发音也很相似,但意思有所差别。

明争暗斗指的是明目张胆地争斗,斗争不分明与暗;而明哲保身则是指明智地保护自己,避免危险或纷争。

4. 众口铄金和众口一词这两个成语都与众多人的力量有关,但意义不同。

众口铄金是指众人的口碑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众口一词则表示众多人的意见一致。

5. 如鱼得水和鱼目混珠这两个成语都与鱼有关,但意义相反。

如鱼得水表示人处于熟悉或适应的环境中而感到舒适;而鱼目混珠则是指混入了假货或冒充者。

这些成语容易混淆,需要我们仔细理解它们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和实际运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使用这些成语,避免混淆。

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句或短语,它们既有特定的意思,又有特定的用法,能够在语言交流中起到简洁、生动、形象的作用。

然而,由于汉字拼音的相似性和相近发音的字词之间的联系,有些成语的发音和词语非常相似,容易让人混淆。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一些常见的易混淆成语。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成语是守口如瓶和守株待兔。

这两个成语的发音非常相似,容易造成误解。

然而,它们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守口如瓶指的是保守秘密,不泄漏对外。

这成语出自《史记·魏公子世家》:“屈原告赵将射王之罪而死,曰:吾何罪?窃齐之春,向田而守口如瓶。

然而守株待兔则是指消极等待,不主动行动。

这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石甲见苏秦欲以说赵宣子,曰:诺。

易混淆的成语165组

易混淆的成语165组

易混淆的成语165组1 饱经沧桑饱经风霜:二者都可指阅历深。

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2 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

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3 本末倒置:本,树根。

末,树梢。

置,放。

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形容轻重倒置。

4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为。

5 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自成一家。

6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7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8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

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9 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10 步履维艰寸步难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

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

11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

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

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2 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13 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中考语文常考且易混淆的200个成语汇总

中考语文常考且易混淆的200个成语汇总

中考语文常考且易混淆的200个成语汇总1.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安然:平安;恙:疾病。

2.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c3.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蹿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

4.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5.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c6.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搬弄:挑拨。

7.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本:原来;厉:猛烈。

8.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匠心:巧妙的心思。

I0.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耻:耻辱。

II.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药:用药治疗。

1 2.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13.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14.不屈不挠:指在逆境中或恶势力、苦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屈:屈服;挠:弯曲。

15.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16.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屑:认为值得。

17.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了解。

18.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19.不折(zhe)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折:折扣。

2 0.层峦叠嶂:形容山峰重叠,连绵不断。

峦:山峰;嶂:像屏障的山。

21.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畅:痛快,尽情。

22.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23.称(ch 6 n )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

称:适合,相当;如:适合。

24.承前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

承:继续,接续;启:打开,开创。

2 5.惩恶扬善:惩治邪恶,褒扬善良。

70个褒贬易混淆的成语,看看你用对了吗?

70个褒贬易混淆的成语,看看你用对了吗?

70个褒贬易混淆的成语,看看你用对了吗?1、耳提面命〔解释〕提着耳朵告诫,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理解为在耳边训斥,当面命令。

2、望尘莫及〔解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误用〕易与“鞭长莫及”混淆,后者指力量达不到。

3、安土重迁〔解释〕安居故乡,不愿轻易迁往别处。

〔误用〕常被误解为反义。

4、师心自用〔解释〕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相信自己。

常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5、罪不容诛〔解释〕其罪行之大,即使杀了也不能抵偿。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6、胸无城府〔解释〕城府:城池和府库,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

形容人坦率真诚,无心机。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7、石破天惊〔解释〕原形容箜筷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

后多用来形容文章、议论不同凡响或事态发展出人意外。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8、身无长物〔解释〕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或俭朴。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9、求全责备〔解释〕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10、一文不名〔解释〕名:占有。

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误用〕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11、不忍卒读〔解释〕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12、五风十雨〔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

形容风调雨顺。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13、久假不归〔解释〕原指借假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误用〕易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14、糟糠之妻〔解释〕糟糠: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事物。

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15、曾几何时〔解释〕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易混淆成语

易混淆成语

成语1、良莠不齐:指好人与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适用对象为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

参差不齐:指物时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用于人时指水平不一。

2、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不能形容人。

3、三令五申:指再三的命令与告诫,适用于领导对群众,上级对下级。

已含有强调的意思,不能再用“三申五令地强调”4、出类拔萃: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

鹤立鸡群:表示人的才能超出一般人,还可以表示人的仪表出众。

5、一文不名: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一文不值:毫无价值。

6、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成功。

多用于否定句中,多形容巨大的工程、艰难任务、伟大事业。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一朝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

7、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8、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形容人的技艺高超。

9、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的,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只能用于形容人的技艺高超。

鬼斧神工:既可以形容人工雕琢,又可以形容大自然。

10、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

无可厚非:虽有错误或缺点,但可以原谅,不必过分责备。

11、刮目相看:用心的眼光来看待,指看待同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的不同,侧重于纵向比较。

另眼相看:指看待某个人与其他人不同,侧重于横向比较。

12、同日而语:指同等看待,相提并论,主要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只用于否定句。

相提并论:侧重于把不同的人或性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

等量齐观:侧重于把不同的事情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一样对待。

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齐头并进:褒义,多方面同时前进。

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混为一谈:侧重于把不同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13、未雨绸缪:形容事先做准备。

曲突徙薪:必须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未雨绸缪、曲突徙薪是比喻性的;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是直陈性的。

易错易混淆的成语大全

易错易混淆的成语大全

易错易混淆的成语大全1.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多为贬义用法。

4.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5.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6.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7.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8.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9.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10.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11.满不在乎: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12.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13.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14.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15.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多用于贬义。

16.精神矍铄(juéshuò):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17.白驹过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18.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19.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0.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21.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

22.涣然冰释:指嫌隙、误会消除。

23.不期而至:指没有预料的到来。

24.不名一文:一点钱也没有,形容极度贫穷。

25.不屑一顾: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26.始作俑者: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为贬义,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

27.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28.疾恶如仇:指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29.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通常是以前见过面的或未计划的事情偶然碰见或发生。

100组常见易混淆成语辨析

100组常见易混淆成语辨析

100组常见易混淆成语辨析1、南辕北辙VS缘木求鱼释义:南辕北辙原意指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缘木求鱼指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区别:南辕北辙侧重强调行动和目的相反,缘木求鱼侧重指方向或方法错误,体现不出“相反”的意思。

2、独树一帜VS别具一格释义:独树一帜指单独竖起一面旗帜,形容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的样子。

区别:独树一帜侧重强调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风格、派别,与其他不同。

别具一格仅指风格特别,体现不出“自成一家”的含义。

3、五花八门VS林林总总释义: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是古代两种明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后来形容事物繁多,变化莫测;林林总总形容纷繁众多。

区别:五花八门除了有“多”的意思,还有“变化”的意思;林林总总仅指“多”,没有“变化”的意思。

4、一蹴而就VS轻而易举释义:一蹴而就指的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容易,一下子就能成功;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区别:一蹴而就侧重强调时间短,多与否定词连用,如“不能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侧重指做事轻松、容易,与时间无关。

5、针锋相对VS格格不入释义:针锋相对原意指针尖对针尖、锋芒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观点以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区别:针锋相对侧重强调彼此对立,双方为对立面;格格不入仅指不协调、不一致,体现不“对立”的含义。

6、顾此失彼VS捉襟见肘释义: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捉襟见肘指拉一拉衣襟,就露出手肘,比喻资金、物质或者能力上的匮乏与欠缺。

区别:顾此失彼强调多个方面无法全部顾及,捉襟见肘侧重指资金、物质条件、能力等不够。

7、嗤之以鼻VS不屑一顾释义:嗤之以鼻原意是用鼻子吭声冷笑,形容对某物或某种现象的轻蔑;不屑一顾指的是认为不值得一看,表示极端轻视、不重视。

区别:嗤之以鼻侧重强调看不上、瞧不起,多形容对事物的鄙视;不屑一顾侧重指不看重、不重视,没有“鄙视”的含义。

常见易混淆含义成语

常见易混淆含义成语

常见易混淆含义成语01.空穴来风: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根据,事出有因。

02.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03.火中取栗: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却没得到一点好处。

04.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05.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06.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07.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08.侧目而视:斜着眼看人。

形容敬畏、憎恨等情绪。

09.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10.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11.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12.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13.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

形容非常贫困。

14.振聋发聩:比喻用激昂的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15.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6.意气用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17.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1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19.首鼠两端:形容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的样子。

20.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令人满意。

21.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22.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23.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到达不了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24.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发展出人意外。

26.信手涂鸦:形容书写拙劣或胡乱写作。

27.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28.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语褒义:01.殚精竭虑:用尽精力和心思。

02.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

03.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04.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

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赶得上。

多用于否定句。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2、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两者都可形容说多,前者偏重于多,后者偏重于广繁。

3、无可厚非:不能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4、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投其所好:迎合别人的喜好,多含贬义。

5、接踵而至:指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

强调一个又一个紧接着而来。

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侧重人多而拥挤。

纷至沓来:指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强调多而且连续不断。

6、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一般用于人。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多指不加区分,不分是非。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多指不分彼此,不分上下。

多用于否定句式。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同日而语:意思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强调所指的两个人或两种事物不但有本质上的不同,还往往有时间上的多用于否定语气。

7、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8、别出心裁: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美术、诗文、建筑等方面;褒义词。

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出于自己的创造。

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别具匠心:只能用于诗文。

9、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之上。

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与众不同。

侧重于指人的才华。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10、骇人听闻:指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11、谈笑自若:指能平静地对待突然发生的事故,说说笑笑,不改常态;谈笑风生:指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12、墨守成规:偏重于守旧,多指固执地按老法子办,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于停顿,多指不求进步。

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偏重在守旧。

13、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而言。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蜻蜓点水:比喻只轻微的触及事物的表面,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

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多形容夫妻关系。

闪烁其词:形容说话稍微漏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含有讥讽意思。

14、巧夺天工:专指人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只能够用于形容人工事物,指人工造就的)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的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也说"神工鬼斧" 。

指像是鬼神制作雕刻出来的。

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指自然造就的)。

——两者均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色。

15、生死攸关:指关系到生和死,徘徊在生和死的中间。

指身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惨淡经营: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含贬义。

16、炉火纯青:比喻功夫造诣已经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境界。

适用于技术等对象。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

无以复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

含有贬义,多从数量上考查。

17、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是自谦之词。

略识之无:指稍微认识几个简单的字。

适用对象是文字等。

18、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程度较重。

置之度外:指不放在心上。

含褒义。

19、面目全非:指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中性词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波。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多含贬义。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置若罔闻: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20、超尘拔俗: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21、焕然一新:形容有光彩,给人一种全新感觉,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一般不作定语。

面目一新:改变原样,呈现新貌,可用于人或某种局面;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变化很大,多用于物。

22、独步一时: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千了百当:比喻妥帖、有着落,一切了结。

23、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怨声载道: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不可以用在一个人身上。

妄自菲薄:用来形容自己看轻自己,不能用在别人身上。

气冲斗牛: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

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不完整,含贬义。

低眉顺眼:形容对人害怕或顺服的样子。

锐不可当:形容气势旺盛,勇往直前,不可抵挡,含褒义。

24、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震,知名度迅速提高。

强调知名度提高的速度。

名声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强调知名度的程度很高。

25、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区别于:息息相关。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

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前面不能有“正”字,否则语义重复。

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

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

26、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强调前后的对比。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强调行动的停止。

27、提心吊胆: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心神不定:指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强调的是个人情绪不稳、心理紧张。

人心惶惶:形容众人惶恐不安,一般指外界不安定因素引发人们内心慌乱。

28、齐头并进:指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含贬义。

器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多形容人。

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不容置喙:不许别人插嘴说话。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29、一挥而就:指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区别于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区别于明目张胆。

明目张胆: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

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

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炙手可热: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七月流火: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铄石流金:铄、流:熔化。

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

形容天气很热。

30、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

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31、沙里淘金: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也形容费力大而成效少。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

比喻理论、道理等永远不会被推翻。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汗牛充犊:形容书籍极多。

32、时隐时现:一会儿又一会儿没有,说的是显现的频率;若隐若现:好像隐藏起来了,又好像出现了,说的是显现的程度。

无稽之谈:无稽:无法考查。

没有根据的说法。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

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比前者的没有根据,多了个荒诞的意思。

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

用纯酥油浇到头上。

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

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泓:水深而广(形容词);潭:深的水池(名词)。

端然:形容端正,不歪斜;稳固的样子;岿然:形容高山屹立的样子。

33、引吭高歌:引:拉长;吭:嗓子,喉咙。

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一文不名:名:占有。

一个钱都没有。

形容非常贫困。

区别于一文不值。

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

"大快",非常痛快;颐,脸颊;朵,是动的意思。

"朵颐"一词出于《易经》"观我朵颐,凶。

" 疏:"朵是动义,谓之朵也。

今动其颐,故知嚼也",指动腮帮进食。

所以现在常用"大快朵颐"形容非常快活享受口福之乐。

34.含糊其辞:话说得不清楚,含含糊糊。

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35.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钟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养育。

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36.不温不火:是指"不升温,也不过火"。

多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不瘟不火:是指"不沉闷,也不过火"。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不愠不火:是指"不发火",1、略带褒义: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

2、略含贬义: 指态度淡然。

3、趋于中性:指客观上处于中游(中立)状态。

——"不温不火"最常用,使用范围宽,另两者较少使用。

注意"愠"读yùn。

37.罚不当罪,是一个汉语成语。

当:相当,抵挡。

指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擢发难数:释义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擢:拔。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久假(3声)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佶屈聱牙: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

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38.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