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动物学、土壤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基础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专业课程:包括农艺学、植物保护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农业机械与电气化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的熟悉和掌握。

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技创新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研创新能力。

4.选修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程,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综合能力。

三、培养方式1.系统化的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导师制度的推行: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讨论、课题研究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

4.课程设计的灵活性:设置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课程。

四、培养特色1.实践教学特色: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新创业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等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3.国际化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推行双语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在国际环境下工作和交流的能力。

五、质量保障1.师资力量: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2.实验设施:配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3.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项目研究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4.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培养质量。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培养方案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培养方案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培养方案
本文介绍了一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的培养方案。

该方案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利用资源,同时保护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实现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具体内容包括:1.合理利用土壤和水资源,控制施肥和灌溉;2.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生;3.加强植物营养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4.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减少污染和浪费。

该培养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 1 -。

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和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植物生产类复合型人才。

二、主干学科
依托三个一级学科,即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和园艺学。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
四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最底学分要求
总学分:16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教育:44学分
此外,还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安排在1秋。

1-2、大学外语:12学分
设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俄语,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语种。

大学外语1-4级每级3学分,学生修完学校四级且考试及格即可取得12学分。

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和外语提高类课程,供学生自愿选修。

1-3、计算机:4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计算机类课程4学分,其中学校统一设置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2学分)。

1-4、体育:4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4学分体育类课程。

1-5、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类课程:12学分
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人文社科课、经济管理课程、文学艺术课程各4学分。

2、基础教育:51学分
2-1、基础课:要求学分:16
3、专业教育:要求学分:24
3-1 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分:14
4、实验实践:37学分
共设置14个模块,每个模块中设置多个具体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实验项目,每个模块中所选择的实验项目至少应达到各模块所规定的学分数。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
国 内有不 少 学者从 不 同角度 对 高等农 业 院校 植 物保 护专 业 及农 科 相关 专 业 的人 才 培 养体 系 进 行 了有 益 的研究 和探 索。 】。但 由于相关 院校 的办学 条件 和人才 培养 目标不 尽相 同 ,因此 ,不 存在 统一 性质 的植 物保护 人 才 培 养体 系 。本 研究 依 据华 中农业 大 学 的办学 条件 和人 才培 养 目标 ,对植 物保 护专 业创 新人 才 培养 体 系进 行 了深 入探 索 ,研 究 认 为 ,植 物保 护专 业 创 新人 才 ,是指 那些 政 治 思 想过 硬 、敢于 肩 负 时 代使 命 ,立 足解 决 我 国 “三农 ”问题 ,勇于探 索 和解 决植 物保 护相 关 的科学 问题 、实践 问题和社 会 问题 的 高素质 创新 人 才 ,并 据 此建 立 了一 套植 物保 护 专业 的创新 人 才培 养体 系 ,主要 包 括植 物 保护 核 心课 程 、植 物保 护实 践 认 知 、创新 能 力 培养 、 科 学人 文关 怀体 系建设 四个方 面 。
姜道宏 ,王满 困,魏友伯 ,李建洪 ,边银 丙 ,黄见 良,黄俊斌 ,王 小平 ,侯 明生
(华 中农 业 大 学 植 物科 学技 术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30070)
摘要 :华 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 本科教学 的改革与实践成果显著 ,通过改革 与实践探索 ,建立了植 物保护专业创新人 才培养体 系。该体 系主要包括植物保护核心课程建设 、植物保护实践认知体系建设 、创新能 力培养体系建设 、科学人文关怀体系建设 四部 分 ,涉及植物保护专业主干理论课程建设 、创新实践课程 的开设 、科教融合 、师生对话 、学术交流和培养质量考核等方面 ,为高等农 业 院校 的人才培养体 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植物保护专业 ;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植物保护 中 图分 类号 :G40—058;G420;¥4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编 号 :1008—9713(2012)03—0296—05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6月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Plant Protection学院农学院专业名称学制植物保护四年授予学位一、培养目标农学学士面向现代农业、立足现代社会和区域发展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着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现代植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备在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能力,能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1.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军事等基本知识;3.了解农林业生产及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4.掌握生物学和农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5.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6.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具备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能力;9.具有探索及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三、主干学科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1植物保护专业201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及毕业生产实习计划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生产实习是大学阶段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实践锻炼,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生产实际中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发展、防治方法及危险性病虫的检疫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走向社会、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毕业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制订研究计划: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立题依据,制订研究计划和实施细则。

研究计划应包括立题依据、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原理和技术路线、预期研究结果等内容。

每个实习生必须于2013年6月25日前将实习计划以开题报告形式交至实习领导小组。

(2)开题论证:每个学生的开题论证报告是将实习计划按多媒体幻灯形式准备并报告。

开题论证将在2013年6月27日举行,届时邀请有关教师参加。

(3)开展专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试验研究工作,填写毕业论文及生产实习工作日志。

(4)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及生产实习结束后写出毕业论文要求及格式见附件4,毕业论文答辩在2014年6月中旬进行。

2.毕业生产实习(1)实习内容①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系统调查2~3种作物的病虫害及杂草种类,2013-2014年度该作物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并分析其原因;②集中实习及科技咨询:实习期间应积极参加由实习领导小组组织的田间病虫草害调查、相关企业、公司的观摩调查以及科技咨询等活动,也应积极参加指导教师安排的病虫害田间调查或防治工作;③与植保相关的其他活动:进入工厂、公司进行实践,了解其生产模式和经营方法等。

(2)组织形式①集中实习:集中实习是在实习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分别于2013年暑期、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各进行一次,要求在校实习毕业生至少参加一次。

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国家和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植物生产类复合型人才。

二、主干学科依托三个一级学科,即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和园艺学。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四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最底学分要求总学分:16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教育:44学分1-1、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12学分此外,还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安排在1秋。

1-2、大学外语:12学分设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俄语,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语种。

大学外语1-4级每级3学分,学生修完学校四级且考试及格即可取得12学分。

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和外语提高类课程,供学生自愿选修。

1-3、计算机:4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计算机类课程4学分,其中学校统一设置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2学分)。

1-4、体育:4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4学分体育类课程。

1-5、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类课程:12学分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人文社科课、经济管理课程、文学艺术课程各4学分。

2、基础教育:51学分2-1、基础课:要求学分:162-1-1、数学类:要求学分:92-1-2、物理类:要求学分:72-1-3、化学类:要求学分:9.52-2、学科大类基础课:要求学分:30.53、专业教育:要求学分:243-1 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分:14 3-1-1、农学专业必修课程3-1-2、园艺专业必修课程3-1-3、植物保护专业必修课程3-1-4、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3-2、专业选修课程:要求学分:104、实验实践:37学分共设置14个模块,每个模块中设置多个具体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实验项目,每个模块中所选择的实验项目至少应达到各模块所规定的学分数。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垦区及地方)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单位从事与植物保护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生物学及其危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各类病虫草害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农作物病虫草害检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应用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本专业的特色,教学内容以我国北方及我省农业生产实践为主,做到学以致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生物科学和农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3. 具备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治理的方法和技能;4. 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应用计算机;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6. 熟悉农业生产、管理和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7.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植物保护学。

四、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实验统计方法、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要求教学实习、综合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35周,35学分。

要求完成计算机实验课36学时、物理实验课18学时、化学实验课84学时、专业基础必修课实验154学时,专业必修课实验68学时、选修课实验80学时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植物病原物主要属的鉴别、分离与培养实验、主要作物病害诊断、测报与防治;农业昆虫重要目及科的鉴别实验、常见害虫识别、测报与防治;农药常用剂型的加工制备和物理性状测定,农药分析与毒性测定、药害实验等。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培养方案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培养方案

植物科学学院College of Plant Science植物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农副业生产系,2004年原军需大学移交教育部管理,并入吉林大学后整合优势学科组建而成。

学院涵盖理学、农学和工学三大学科门类,具有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农业资源利用学、园艺学5个一级学科,开设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植物)5个本科专业。

参与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点的招生与建设,拥有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物学、植物保护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营养学、植物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作物、植物保护和农业资源利用3个农业推广硕士学科点;2007年,植物保护专业被确立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敬业精神的教职工队伍,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的38.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7%;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此外,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聘任院士、长江学者奖励特聘教授等7名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科研育人特色突出,设有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遗传育种实验室、栽培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生态实验室、农业化学实验室、农业信息技术实验室(CAD)、数码互动显微镜实验室等12个本科教学实验室。

为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学院设有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室、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室和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室等综合研究平台;正在建设以美国加州大学林辰涛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土壤――植物分子遗传学实验室。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有占地70万平米的农业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1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主持参加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支撑、“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业发展计划、留学归国科研基金、省科技厅等64项科研课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
Ab t a t T e a r ut rld v lp n k e e n s t p o ̄ so a d c t n o l t in e a d T c - s r c : h g i l a e eo me t C u ma e n w d ma d rt sin l u a o P a e c e h o e i f n S c n
要, 根据人 才市场 的需求变化 , 全面调整我 院植 物科 学与技 术专 业的培养 方案 , 优化课程 体 系, 更新 教 学内容 , 向着“ 基 厚
础、 口 多方向” 宽 径、 的原则发展 , 也是高等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 键词 : 植物科 学与技术 专业 ; 方案 ; 用型人才 培养 应
o t z gpoes nlt i n rga a d c n c lm ,u d t gta hn o tn ,t x ’ i b n a o pi i rfsi a r n gporm n u iuu mi n o ai p a n ec igc ne t o i wm l’ c tu d t n,w d h t k i ie c l e ,mut—dI t r| r cpe n d i a o h x imet f ge eua  ̄ t aat o oi deO ai r b l i i i I ”p n il,a s l e1t r n r i r dct lo dp t s a a 一 o{ l i s t  ̄ue so h h i c l n C
植 物 保护 的基 本 理论 知 识与 技 能 , 有 凋控 作 物 具 生产 的综 合能 力 和 素 质 , 以适 应 农 业 结 构 不 断 凋
整 的需 要 。 因 此 , 院在 深 人 调 研 国 内 外 相关 专 我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生产、植物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育种、作物种子生产及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植物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这些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和实践,具有农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作物生产、作物育种、植物保护、作物种子生产与农产品经营管理、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种子生产、植物保护、农业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了解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生物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农业生产和经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国家规定的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审美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 1 -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406W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动植物产品卫生与监督机构、大中专院校、生物科学高新企业、农畜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业从事动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及防治、农畜产品卫生安全检测、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具备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生物安全及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科学、食品卫生检验、转基因农畜产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受到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动植物检验检疫与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技能,具有动植物病理、化验、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鉴定、识别、诊断、监控和管理的方法和技能;3、掌握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4、掌握动植物病理、化验、监测、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熟悉国家关于生物安全、动植物防疫检疫、动植物进出口检疫、农畜产品卫生安全流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了解动植物检疫理论与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8、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国际化视野;9、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独立获取新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动物医学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组织切片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兽医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动物卫生检验学、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主要实践环节:课程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实习学分要求:修读29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210学分,实践教学80学分毕业标准及要求1. 达到德育培养目标;2. 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3. 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医学学生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医学学生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医学)学生培养方案1.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医学)简介1.1专业培养目标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医学)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植物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识别诊断、预防与综合防控,具备植物医学理念和从事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检疫学、农药学及相关领域的生产推广、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现代农林人才。

1.2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知识,掌握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统计、土壤肥料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植物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基本理论,受到各类病虫草害的鉴定与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害识别、诊断和防治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外语,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3)掌握主要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林木病虫草害的诊断、鉴定、监测和控制的系统理论和基本方法;(4)具备都市农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理念和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5)熟悉与都市农林业和植物保护发展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科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

1.3主干学科植物保护、园艺、农学、林学。

1.4 主干课程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药学。

1.5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业课程实习I、II和专业技能训练I、II、III的教学实习及公益劳动、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和都市农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植物保护科学与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药、种子、化肥、农业生产、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防控及其发生发展机理等教学、科研、生产、推广、管理经营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作物学和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作物生产的基本能力;
2、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调查、
监测、控制和综合防治的能力;
3、掌握农产品安全检验、植物检疫等基本知识,具有绿色农产品
检验检疫能力;
4、掌握农药加工与管理、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等基本知识,具有
农药加工与经营管理能力;
5、掌握农资营销、农业法规知识和企业运作的管理的基本知识,
具有农药推广、经营能力;
6、掌握数学、化学、试验统计方法等学科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
继续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
7、掌握英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和获取现代农业技术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方向
1、植物保护学专业方向:学习和掌握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基
本规律,具有植物保护学方面的能力,适合在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管理
等部门从事植物保护相关工作。

2、农产品安全与检验专业方向:学习和掌握植物检疫、农药分析
与残留测定等知识,具有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能力,从事绿色无公害农
产品的农药残留测定与检验等工作。

3、农药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方向:学习和掌握农药加工和经营管
理等知识,具有农药加工和经营管理能力,适合在农化企业从事生产与
管理工作。

五、学制与学分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学分:最低修读166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29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37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七、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表二)
九、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表四)
十、主干学科
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
十一、核心课程
1、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
学时:54学分:3
本课程讲授IPM的基本理论,农作物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技术。

重点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杂粮、薯类、油料、蔬菜、果树等农林作物重要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2、农业植物病理学(agricultural phytopathology)
学时:54学分:3
本课程讲授IPM的基本理论,农作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技术。

重点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杂粮、薯类、油料、蔬菜、果树等农林作物重要病害的生物学、生态学、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3、植物化学保护(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学时:54学分:3
本课程讲授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虫害、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原理与方法以及各类农药的基本知识。

主要讲授各类农药理化性质、毒理、毒力、药效和加工配制,以及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4、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plant disease and insect pest)
学时:54学分:3
本课程讲授病虫害管理与预测预报的基本理论。

主要讲授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个体、种群、群落和系统的生长、发育、发生、发展与环境相互关系,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与方法以及预测预报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