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介绍与培养方案doc-专业编号
专业编号: 834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一流数学师资。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运用手段,并通过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判断的能力;2.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比较宽厚的数学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情趣;6.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同时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二、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拓扑学基础、微分几何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学科教学论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1-3周学年论文0 0 0 0 0 0 0 0 0 0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8 8 0 0 0 0 0 0 8 0 8周见习 2 2 0 0 0 0 1 1 0 0 4-6学期毕业论文(设计) 6 6 0 0 0 0 0 0 0 6 1-6周复习考试13.5 0 2 2 2 2 2 1.5 1 1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机动 6 0 0.5 0.5 2 0.5 1 0 1 0.5课程教学122 161 15 17 17 17 17 17 11 11小计164 180 21 20 21 20 21 20 21 20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219 201 136 153 0 0 0 0 709 25.8 专业类必修课180 306 266 238 269 170 0 0 1429 52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119 119 416 750 306 272 1982学生应修0 0 51 51 102 102 68 34 408 14.8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0 102 102 0 0 204 7.4 小计399 507 453 442 473 374 68 34 2750 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3 11 8 11 0 0 0 0 43 26.7 专业类必修课10 18 16 14 14 10 0 0 82 50.9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6 6 24 44 18 16 114学生应修0 0 3 3 6 6 4 2 24 14.9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0 6 6 0 0 12 7.5 小计23 29 27 28 26 22 4 2 161 100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通识教育课必修课31001001 计算机基础 1 3 56 34 4 1 理31004001 高等语文 1 3 52 4 1 文33001100 大学体育1 1 1 30 2 1 体34000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4 10 3 1 文3500001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3 1 文3500001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2 15 15 1 1 文31001003 高级程序语言设计 2 3 51 24 3 1 理33002100 大学体育2 2 1 34 2 33001100 1 体3400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8 3 1 文3500002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51 3 35000011 1 文3500002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2 17 17 2 35000012 1 文33003100 大学体育3 3 1 34 2 33002100 1 体34000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34 17 2 1 文3500003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51 3 35000021 1 文3500003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2 17 17 1 35000022 1 文33004100 大学体育4 4 1 34 2 33002100 1 体3400002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6 51 51 3 1 文3500004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51 3 35000031 1 文3500004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2 17 17 1 35000032 1 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其中文科类不少于4个学分,艺体类不少于2个学分,其它6个学分由学生自主选修。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专业2024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学院2024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财务管理所属专业大类名称工商管理专业代码 120204所属学院会计学院**大学**学院教务处制二〇二四年八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财务管理职业道德。
掌握经济、管理、金融、法律、会计等基础知识以及投融资、风险管理、理财规划、会计、税法、审计等专业知识,具备账务处理、决策支持、价值创造、风险管理等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以及专业领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特别是区域内各类中小企业从事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理财规划、税收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1.1基础性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工作所必需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基础知识。
1.2专业性知识学生须熟悉财务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熟悉企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核算方式方法,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税法、财务分析与决策、金融理论与实务等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了解财务共享、大数据等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1.3通识性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文知识。
2.能力要求2.1专业能力2.1.1账务处理能力具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的能力,对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进行核对、登记和处理的基本能力,对资金运动及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能力,具备适应办公自动化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能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2.1.2决策支持能力能依据企业的发展愿景与战略,对财务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具备对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企业资本结构设计,项目投融资管理等企业财务管理各环节进行决策,提供专业支持的能力,能运用软件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管理。
本科培养方案
第1篇
本科培养方案
一、前言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共计40学分。
2.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共计40学分。
3.专业方向课: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不同方向课程,共计20学分。
4.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共计40学分。
5.综合素质教育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创新创业等课程,共计20学分。
三、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素养。
2.能力要求: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1)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
五、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共计40学分。
2.专业基础课:涵盖本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共计40学分。
3.专业方向课: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不同方向课程,共计20学分。
4.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共计40学分。
5.综合素质教育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创新创业等课程,共计20学分。
4.加强与企业、高校等合作,拓宽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河南科技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的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行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拟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为全面贯彻贯彻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23]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23]2号)等文献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2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
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
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
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规定和学校人才培养目的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
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
解决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解决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
重新审阅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朴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反复。
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长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长选修课程。
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强课程平台建设,强化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
构建“四平台一环节”的课程结构体系,统一设立通识教育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立学科教育平台,实行低年级通识课程与学科大类课程教育,夯实基础,推动学科综合交叉培养。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目标:1.学术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所属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独立思考、科学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创新实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并能在学科领域内做出具有创新性的贡献。
3.团队合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扮演不同角色并有效地合作完成任务。
4.实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终身学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所属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相关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方法等。
2.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方法,促进学术创新和学术交流。
4.人文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审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三、培养方法:1.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项目导向教学:引入项目为主导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和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实习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指导学业规划和实践活动,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评价体系:1.考试评价: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分析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爱岗敬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计算机有关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旳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IT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测试、维护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规定(一)知识构造1、具有扎实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重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等;2、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旳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重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构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构成原理等方面旳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必要旳专业知识并理解其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二)能力构造1、具有良好旳英语水平;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初步编程能力;3、具有一般旳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4、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综合应用方面旳知识与技能;5、具有硬件设计基本能力;6、具有一定旳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库设计能力。
(三)素质构造1、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旳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能力。
应与生存能力;有很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具有健康旳身体,良好旳体魄。
3、人文素质:具有对旳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旳体现能力;具有初步旳文学、艺术鉴赏力;具有很好旳社会科学基础。
4、专业素质:具有一定旳程序开发、调试能力以及硬件开发、维护能力;具有较强旳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旳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专业重要课程本专业重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构造、数字逻辑、计算机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五、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应用技术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数据构造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软件综合课程设计、选修方向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划方案.doc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能胜任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及利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1.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类专员岗位,比如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专员、劳动关系专员、行政专员等。
2.在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等组织机构中从事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社保管理等岗位。
3.在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和中介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助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策划员等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能胜任相关岗位的的工作,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2)掌握工作分析、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人才测评、人事法务等模块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心理学、社会保障等课程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4)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对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有一定认知。
2.能力结构(1)具有思辨能力,能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业务的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2)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清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同时让对方理解,能举止得当、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熟练掌握各类人力资源文案的撰写;(3)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专业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实施招聘与录用、绩效考核的制定和实施、薪酬管理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4)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领会国家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3.素质结构( 1)具有政治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2)具有道德素质,热爱会展行业相关工作,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3)具有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
针对当代社会的需求,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综合素养全面的人才。
该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目标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领导能力:通过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领导岗位培养,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2.增强学生创新能力:通过提供相关创新教育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小组合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深入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素质教育和人文科学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
内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
学生需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旨在提供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而专业拓展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实践项目。
学生需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学术竞赛和社团组织等。
学生需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设立专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根据培养目标和内容,学校需要细化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课程。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指导意见doc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修)定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专业培养方案是学院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现代化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经学院研究决定,全面启动新一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使之固化在培养方案中,构建与学院办学定位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贯彻落实学院建设“国内知名、业界一流”应用技术型院校的发展战略,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本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特色,面向一线培养适合经济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二、基本原则(一)遵循以国家政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出发点的原则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企业的需要和符合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行业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以下简称“国家认证标准”)、教育部本科专业介绍等作为制定培养方案的基本出发点。
(二)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
正确定位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与毕业后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做好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重新设计和调整工作,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本科培养方案
5.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四、课程设置
1.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计算机、体育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4.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培养原则
1.适应性原则:培养方案应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发展。
2.系统性原则:课程设置应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3.实践性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科培养方案
第1篇
本科培养方案
一、总则
1.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本科人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相关教育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2.本方案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教学管理规范,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教学进程:按照学期进行教学活动安排,保证每个学期的课程平衡。
六、教学管理
1.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评估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2.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3.教学资源建设: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支持。
七、质量评价
二、培养目标
1.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一、专业背景与发展趋势1.1专业背景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发展趋势(1)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主流。
(2)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品质、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将成为主导。
(3)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加深,跨界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2.1人才培养目标(1)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2.2人才培养规格(2)知识结构: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3)能力结构:具备较强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3.1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与政策、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目的地管理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等课程。
(4)实践教学课程:包括旅游企业实习、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旅游策划与规划、旅游项目管理等课程。
3.2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旅游企业实习、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实践教学环节4.1实习实践(1)旅游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在旅游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了解企业运营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市场调查,分析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旅游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本科、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在高等教育中,本科与硕士阶段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阶段。
一份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提升及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以下是一份结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本科及硕士阶段学生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基本目标: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各行各业中胜任相关工作。
2.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3.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课:根据各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体现专业特色,强化专业能力;实践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
4.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二、硕士人才培养方案1.基本目标:硕士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成为高层次专业人才。
2.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使学生深入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理论体系,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2)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英语等;专业核心课: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拓展研究视野;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设置;实践教学:课题研究、实践基地锻炼等。
4.教学方法:采用导师制,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doc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一、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所属院部:二、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3-6年(外语类、旅游类、设计类)授予学位:***学士学位修业期满经考试合格,同时获取外语类证书(***或同等级外语合格证书)、计算机类证书(****或同等级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职业资格类证书(***或同等级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拓展证书者,准予毕业;对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学分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一)人才培养模式(表述要简明、扼要,500字以内。
)本专业按照“一体两翼、三元共育、四个对接、五进五融”的总体设计要求,……,培养具有****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分点概括)1.突出外语特色强化外语学习,提高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学生毕业前四级通过率达到100%,或者雅思分数达到 5.5分,托福分数达到55分,……(六级通过率根据每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自行设定)……2.****……3.****…………四、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一)专业培养目标(二)专业培养要求(展开到三级标题)1知识体系 1.1****知识 1.1.11.1.21.1.3……1.2****知识1.2.11.2.21.2.3……1.3****知识 1.3.11.3.21.3.3……2能力体系2.1****能力2.1.12.1.2……2.2****能力2.2.12.2.2……2.3****能力2.3.12.3.2……3素质体系3.1****素质3.1.13.1.2……3.2****素质 3.2.13.2.2……3.3****素质 3.3.13.3.23.3.33.3.4……3.4****素质 3.4.13.4.23.4.33.4.4……五、课程体系(一)专业主干课程与知识和能力的对应关系(按开设学期排序)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开设学期课程类别对应的知识/能力指标代码110全面推行通识教育,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原理和技术基础、掌握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理论知识,能够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并能够成功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理论基础:强化理论知识,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基础理论,以及技术进步和发展;
2、实践能力:培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宽广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和素养,增强他们在研究领域的竞争力;
4、综合能力:培养学员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理论,以及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理论,能够灵活应用技术和工程管理于实际科研和工程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
1、计算机科学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
2、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原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
3、系统工程:过程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
4、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相关理论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代码081301
院(部、系) 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培养方案修订人签字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教学院长(主任) 签字年月日院(部、系)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单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化学工程与工艺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达到:
(1)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化工专业知识、现代信息及实验技术,有效解决化学工业过
程(特别是石油化工过程)的生产、管理、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化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伦理等非
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具有项目管理、技术评价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问题中,有效
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持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产品及过程开发、方案评价、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系统集成等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技术结论等。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过程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产品和过程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
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判断其准
确性和适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化工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化工专业工程实践
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化工工程
师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化工产品研究、开发、设计与生产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化工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与化工行业特征,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热点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
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
定的国际视野,并可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化工过程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社会、行业
发展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实践、大学语文、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
专业方向课程:石油炼制工程I,石油炼制工程II,石油化工工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化学实验、化工专业基础实验、化工专业实验,金工实习、专业认知实践、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过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修业年限、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
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85.5学分,其中必修课105学分,选修课50.5学分,实践环节30学分。
另外,至少必须完成第二课堂社会实践8学分。
毕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五、理论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1)
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2)
七、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见附表3)
八、实践教学(含集中和分散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见附表4)
九、第二课堂培养项目表(见附表5)
十、主要课程中英文对照表(见附表6)
十一、理论教学体系(见附图1)
感谢你的观看十二、实践教学体系(见附图2)
感谢你的观看
附表1
理论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注:A——必修课,B——选修课。
感谢你的观看
附表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进度安排
附表3
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附表4
实践教学(含集中和分散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感谢你的观看
附表5
第二课堂项目表
感谢你的观看附表6
主要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Chemical Engineering Unit Operation
化工热力学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化学反应工程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化工专业基础实验Chem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Fundation Experiment
分离工程Separation Engineering
化工设计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石油炼制工程(Ⅰ、Ⅱ) Petroleum Refining Engineering(Ⅰ、Ⅱ)
石油化工工艺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ing
天然气处理与利用Natural Gas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润滑油及其添加剂Lubricants and its Additives
碳一化工Mono-carbon Chemical Engineering
工业催化导论Industrial Catalysis Introduction
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传递过程导论Introduction to Transmission Process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Theory and Technique of Chemical Energy Saving
化工安全与环保Chemical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Experiment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
精细化工工艺Fine Chemical Technology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Polyer Synthesis Processing
文献检索Document Retrieval
感谢你的观看
附图1:理论教学体系
感谢你的观看附图2:实践教学体系
感谢你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