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DOC)
120急救站建设标准
120急救站建设标准
120急救站建设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急救站应至少包括急救科、通讯调度室和车管科。
2. 根据人口密度,每5万人口应配备至少一辆急救车,且至少要有5辆能正常运转的急救车。
每辆急救车应配备警灯、警报器,并在车身两侧后门标记医疗急救标志。
3. 急救车单元应配备一系列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建立急救专线电话。
4. 急救站还需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5. 急救中心应至少包括急救科、通讯调度室和车管科。
根据人口密度,每5万人口应配备至少一辆急救车,但至少要有20辆急救车。
6. 每辆急救车应配备警灯、警报器,并在车身两侧后门标记医疗急救标志。
此外,还需要至少一辆急救指挥车。
7. 急救中心的急救车单元应与急救站机相同,并配备一系列急救设备和药品。
8. 急救中心还需要开通急救“120”专线电话,并建立与当地医院急诊科之间的急救专用电话。
9. 急救车和急救指挥车应配备无线电。
120急救管理制度
120急救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急救管理制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
120急救管理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保障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120急救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急救中心的建设与规范1.1 急救中心的设立:急救中心是120急救管理制度的核心,它负责接受和处理各类急救呼叫,并组织医疗队伍进行紧急救治。
急救中心的设立应根据人口密度和地理分布进行规划,以保证覆盖面广、响应迅速。
1.2 急救中心的人员配备:急救中心应配备合格的急救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他们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各类急救技能和应对措施。
同时,急救中心还应有专门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1.3 急救中心的协调与合作:急救中心应与医院、交通部门、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协作机制,以便在急救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支持和配合。
此外,急救中心还应与社区、学校等机构合作,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2. 急救服务的流程与标准2.1 急救呼叫与指导:当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拨打120急救电话,接线员将根据呼叫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并提供相应的急救指导。
这一过程需要接线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急救知识,以确保呼叫者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匡助。
2.2 急救人员的到达与救治:急救中心接收到急救呼叫后,应迅速派遣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急救人员应根据病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担架运送等。
急救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急救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救治效果最大化。
2.3 急救服务的评估与改进:急救中心应建立健全的急救服务评估机制,对急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改进。
这包括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评估,对急救设备和药品的更新和维护,以及对急救流程和标准的不断优化,以提高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急救中心规范及建设标准
3.2.3 急救中心内的隔离用房应设在基地内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并靠近出入口,并应保持与周围建筑的间距。
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主体建筑的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和机电设计应为今后发展、改 造和灵活分隔预留条件。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 GB/T 50939-2013
本规范共分为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选址与总平面、建筑设计、防火与疏散、 建筑设备,及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
附件为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建筑设计符合安全、卫生、节能、环保和使用 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2. 急救车库内基本设备配置及道路系统的总体规划,紧急情况下的 畅通无阻的车辆出车、疏散。
3. 其他用房的建筑设计,以满足其特殊要求,如指挥调度,报警受理, 医护,值班,培训,维修保养,各类库房等。
4. 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分站的建设标准。
编写的主要节点进度
2004年6月成立编写小组编写《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编写小组通过分析研究全国39家急救中心调查资料和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文件,特 别是国办[2003]82号文件,参照已建成的急救中心有关技术要求,开始起草编写 。2004年10月完成讨论稿;
4.2.2 指挥调度用房应设置调度大厅、多功能指挥会议室、程控交换机 机房、配线室、暗室、投影室、机房等。
4.2.3 指挥调度用房根据规模和需要可设置更衣室、休息室、男女厕所 、观摩台、资料室。
4.2.4 指挥调度用房应防静电、防干扰、 防噪声。防噪声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有 关规定。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docx
[键入公司名称 ]南京市 120 急救中心系统方案2012/9/29目录1项目背景 (2)2系统架构设计 (2)3系统业务功能与开展方式 (5)3.1急救中心指挥系统 (5)3.2车载系统 (7)3.3系统扩展 (8)4系统基本配置 (9)1项目背景目前,南京市 120 急救中心仅靠一套远程电话调度系统完成日常的特服服务,由于通信手段的相对落后和医疗急救信息化的不完善,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流程上,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而紧急救护的关键在于一个“急”字,如何解决快速地对各类人身伤害、病痛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问题,不仅是弘扬 " 救死扶伤 " 精神的需要,也是切实实现医疗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承诺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南京智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现代化、信息化的120 急救中心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0 急救中心作为地区医疗救援指挥的中枢,需要完成医疗急救、大型社会医疗保障及“110”联动等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 3G 等无线宽带网络的全面应用,建立一套高效化、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化的 120 急救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
2系统架构设计120急救中心系统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根据伤病人员情况,实行“就急、就近、就专科救治能力、就患者和家属意愿”救治,保证急救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使区域有限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搭建了一个“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的生命救援大平台。
120 急救中心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作为各类信息的高可视化承载平台,集中受理南京各地区 120 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员提供的信息和对呼救设备的追踪定位,及时获取伤病人员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将救护车 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最近范围内医疗资源等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生成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派出救护车赶往伤病人员所在地点,通知相关急救站或医院做好接治伤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
某县急救体系建设方案
急救体系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和医疗急救能力建设,提高我县医疗急救水平,构建科学、高效的医疗急救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我县急救医疗体系现状,制定磐安县急救体系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宗旨,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以加强医疗救治机构能力建设为目标,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运行机制相结合, 加快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县、乡两级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实现建设任务。
二、建设原则根据“政府主导、附院建设,财政补贴”的原则建设急救中心及各级急救站点。
急救中心依托县人民医院,“一个班子、两块牌子”,建立依托医院型的急救中心。
急救站点建设依托各级医院,日常业务工作由县急救中心统一负责。
同时发挥民营医院和社会作用,多渠道建设急救站,纳入县120统一调度。
逐步构筑区域-区域之间协作型立体救护体系,以适应特殊情况下救护和多元化急救服务需求。
三、我县急救体系基本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一)120急救中心装备落后。
我县的120急救中心挂靠在县人民医院,120急救电话设在县人民医院急诊室,没有专门的调度室和接线员,由急诊室护士接听急救电话。
急救中心现有4辆简易救护车,3名驾驶员,3名随车救护员。
现有救护车尚缺乏呼吸机等必要设备,也未装备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二)急救站点设施简陋。
现有基层急救站点如二院、盘山分院、新渥卫生院已配备救护车辆,但救护车内的急救设备大多缺乏,而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尚无急救车辆。
现有急救车辆尚未形成统一调度,未能与县120急救中心形成联动。
(三)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和水平不够。
我县急诊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急救能力亟待提高。
(四)经费保障、组织管理不到位。
xxx县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实施方案
xxxx县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实施方案根据xxxx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xxxx县应急救治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提高120急救服务的指挥调度能力、保证院前急救就近救治安全高效、经研究决定对全县120 院前急救实施统一调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急、危、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病情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在我院现有基础上,整合全院相关急救资源,通过120急救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规范120急救安全流程,为急诊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提高我院急诊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急诊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建立建全救治体系,建立长久可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基本任务xxxx县卫生应急和 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 ,以下简称 120指挥调度中心 ,负责120 医疗急救信息指挥调度和管理。
主要承担接收 120医疗救护信息 ,指挥和调度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参与院前急救 ,协调各类灾害事故的医疗急救 , 协调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三、调度原则利用人工电话通讯指挥、合理、有效、快捷分配全县120 医疗急救资源。
(1)病人、家属、自愿原则 :在接收到 120呼救时如病人或家属主动要求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诊治,调度员需按病人及其家属意愿进行调度。
(2)就近就急原则 : 根据事发地离医疗机构的距离远近进行调度,缩短救治时间、争取患者尽快得到救治。
(3)安全专业原则 : 根据所报患者病情结合医共体总院及分院的救治能力、专科特长等进行调度,最大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优质服务。
(4)统一调度原则 :全县所有 120医疗急救信息由县卫生应急和 120 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负责统一受理、调度和管理。
四、120院前急救医疗机构(1)准入机构根据院前急救的规定和全县急救医疗水平及卫生资源现状先期确定中心医院、医共体分院为 120 院前急救医疗机构。
其它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相关规定达到条件后提出申请,经验收合格报地区卫健委同意后纳入120院前急救医疗机构。
“120”急救管理制度
“120”急救管理制度引言概述:"120"急救管理制度是指我国建立的一套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旨在提供高效、快速的急救服务,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该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急救救援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阐述"120"急救管理制度的内容。
正文内容:1. 急救体系建设1.1. 急救中心的建立:建立专业的急救中心,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急救服务。
1.2. 医疗资源整合: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确保急救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1.3. 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培养急救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急救队伍。
2. 急救呼叫与指挥系统2.1. 呼叫中心建设:建立统一的急救呼叫中心,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急救呼叫。
2.2. 呼叫指挥流程:建立科学、高效的呼叫指挥流程,确保急救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快速响应。
2.3. 急救指挥中心:建立急救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急救行动,提高急救效率。
3. 快速救援行动3.1. 救援车辆配备:配置专业化救护车辆,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提供现场急救服务。
3.2. 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救援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急救救援。
3.3. 救援队伍协作:建立救援队伍的协作机制,实现医护人员与救援人员的密切配合,提高救援效果。
4. 急救技术与设备4.1. 心肺复苏技术:提供现代化心肺复苏技术,包括CPR、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4.2. 创伤急救技术:提供先进的创伤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固定骨折等,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4.3. 医疗设备更新:定期更新医疗设备,引进先进的急救设备,提高急救效果和救援质量。
5. 急救知识普及与宣传5.1. 急救知识普及: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5.2. 宣传救援成功案例:宣传急救成功案例,激发公众对急救的信心和支持。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年报批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三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第四章建筑面积指标第五章建筑标准第六章建筑设备标准及救护车的配备第七章相关指标附件条文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急救中心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急救中心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的国家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标准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所指急救中心包括急救中心、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和独立建制的急救站。
第四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急救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
由急救中心直接管理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下称直属急救分中心、直属急救站)参照本标准有关章节执行。
第五条急救中心建设应具备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活动医疗救援保障的能力。
第六条城市的急救网络由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三级机构组成。
急救网络层级的设置应根据城市规模确定。
第七条急救中心及其网络的建设,应由各级政府负责,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政策,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新建急救中心应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发展与需求的关系。
现有急救中心的改建、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八条急救中心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遵守国家现有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九条城市救护车辆的配备按每5万人1辆配置,此配备包括救护车的备车。
第十条急救中心规模按城市应配备救护车的总数来确定,具体可分为5辆、10辆、20辆、30辆、40辆、50辆、60辆和60辆以上等。
第十一条急救中心用房包括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分中心用房包括业务、行政、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站用房包括业务和后勤保障功能用房组成。
xx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方案
急救指挥中心设计方案方案审查专家信息:专家单位:专家姓名:专家职务:专家职称:审查日期:联系方式:浙江金华援疆指挥部新疆人民医院2015年11月1日一、背景、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地处南疆边境地区,总面积 1.46万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4.5万,设有乡镇场22个,各乡镇分布较为分散,个别的离县城110余公里。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9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其中:2个县级医院和5个乡镇卫生院设有急救站,共配备有急救车11辆,除县级医院外,各急救站基本无专职的急救工作人员。
目前,120急救仅靠一部电话完成日常的急救服务,由于通信手段的相对落后和医疗急救信息化的不完善,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流程上,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而紧急救护的关键在于一个“急”字,如何解决快速地对各类人身伤害、病痛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问题,不仅是弘扬"救死扶伤"精神的需要,也是切实实现医疗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承诺服务”的具体体现。
为加强和完善我县医疗急救应急体系建设,适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需要,提高救治能力和救治水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国家应急示范县工作,按照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3号)和《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以及卫生厅相关文件精神,现结合县情,完善120急救应急体系建设以人民医院为中心覆盖全县的120指挥中心。
二、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分为三块,总预算:2000000元1、120 指挥中心装修工程方案(详细方案附件一:装修方案)中心建设在人民医院120急诊楼。
调度中心平面规划图:预算:(预算总计:78225元)2、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建设(详细方案附件二: 120指挥系统建设方案)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采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呼救受理和指挥调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120急救指挥的准确化、快速化和全程信息化。
120建设实施方案
120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对城市进行全面的120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医疗救援、消防救援等方面的建设和实施计划。
二、道路交通建设。
1. 建设道路应急救援系统,包括设置应急救援站点,配备救援车辆和专业救援人员,以应对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
2. 完善城市交通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3. 提升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加强对道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道路畅通和安全。
三、医疗救援建设。
1. 建设城市120急救中心,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救援服务。
2. 完善城市医疗救援网络,建立医院、急救中心、救援车辆之间的紧密合作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四、消防救援建设。
1. 建设现代化消防救援设施,包括消防站、消防车辆、消防装备等,提高城市的火灾应对能力。
2. 加强城市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实施方案。
1. 制定具体的120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
2. 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的保障。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推动120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总结。
本方案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
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共同推动120建设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标准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标准(仅供参考,以正式发文为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紧急救援中心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宏观调整,提高紧急救援中心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紧急救援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紧急救援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法规,以及相关技术经济政策。
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以及科学先进与勤俭节约的辨证关系。
第四条: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区域建设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防灾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并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组织调配,注意形成合理的紧急救援网络。
地级以上城市应建设独立的紧急救援中心。
第五条: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应注意功能科学、调度快捷、安全方便、经济合理。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六条: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城市规模与等级、紧急救援中心的救治范围以及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利用的卫生资源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并应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统一规划。
第七条:紧急救援中心的建设规模按城市人口测算。
基本配置标准为城市人口每5—10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工作人员按5人/辆配备,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房按建筑面积35平方米设置。
第八条:紧急救援中心的项目构成主要包括:办公管理用房急救指挥用房,包括120急救电信接收台,配置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
并应设无线电指挥系统和足够的中继线。
无线电指挥系统应保证服务区域内无盲点,并保证双通。
120急救中继线应按以下标准配置:工作人员值班用房(包括餐室、更衣、淋浴、厕所等)急救车车棚或车库,可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及资金情况和建设地段的用地情况酌情考虑,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地段可考虑地下停放。
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
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方案1需求分析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是本地区医疗急救体系的中枢神经,是唯一面向本地区提供院前急救服务的医疗应急调度机构,集中受理本地区120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提供的信息,以GIS电子地图、GPS卫星定位及车载系统等信息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制定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及派往医院,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广域通讯网络,及时给相应出车单位下达出车派遣命令,通知相关急救站医院做好接治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提供一个高效、快捷、有效、系统的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
2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应用软件1)CTI/120业务服务器软件功能监控并接收交换机的交换控制信号及各种状态;接收计算机系统对交换机系统的控制信号;向计算机系统发送受理、录音所需的交换信息,如主叫号码等;接收所有的120呼救电话,监控所有受理台的忙闲状态,将有效的120电话排队,并根据任务均衡算法将其发往相应的受理台;实现IP电话功能(利用计算机拨打电话);记录呼救接收及分配调度的时间与结果;通过ACD报告统计调度员等待、受理、离席等时间。
2)120受理调度子系统可同时快速受理、调派多起呼救事件,自动显示120急救的电话号码、户主姓名、地址等信息;具备历史呼救记录自动显示功能:已经拨打过120的来电,自动显示上次受理调度记录;坐席空闲时可直观监视当前发生的急救事件动态及急救资源动态(救护车位置、状态);一键完成急救事件的重复派车、增援、改派、挂起待派等操作;一键完成坐席的离席/就席/交接班操作;可同时与分站、随车人员进行通话;具备专家知识库支持以及重大灾害事故上报;实时显示急救任务的状态及各种状态的时间节点(受理时间、派车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病人上车时间、送达医院时间、返站时间等),并提供多种不同反应时间的统计报表。
3)数据管理子系统可对120指挥调度数据库基础数据查询、修改、维护;可统计各类急救数据、包括呼救、受理、调度、派车等,可形成日报、周报、月报及年报表。
急救中心,建设规范
急救中心,建设规范篇一:医院急诊科(急救中心)标准化建设计划县医院急诊科(急救中心)标准化建设计划书最近,卫生部第一次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的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科室管理、检查评估等做出了规定,要求医院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以提高急诊科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
《指南》的颁布有利于推动急诊学科的发展,有利于稳定急诊专业技术队伍,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有利于急诊科标准化建设,对解决人民群众急诊就医问题有重要意义。
为此,特制定了**县医院急诊科(急救中心)标准化建设计划。
一、急诊科的现状**县医院急诊科是全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中心,同时承担急诊门诊及中午、晚上的普通门诊工作,系医院一级临床科室,隶属于医院直接管理,急诊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建立了“120”急救中心,现有医务人员14 人,其中主治医师 4 人,主管护师 3 人,护师7 人。
科室共设床位14 张,其中抢救床位 2 张,设有洗胃室 1 间、配有除颤仪 1 台、全自动洗胃机 1 台、心电监护仪 1 台、吸痰器 1台(已坏)等抢救设备。
科室秉承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靠“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伤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救护服务。
篇二:永昌县医疗急救中心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永昌县医疗急救中心(站)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试行)为加强和规范我县医疗急救工作,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县院前急救网络,提高医疗急救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急救服务,特制定永昌县医疗急救中心、站、点建设标准。
一、急救中心(站、点)设置原则(一)急救网络体系设置原则我县急救体系建设以县医院为依托,通过人员培训、设备配置、房屋改建,建成以县医院120应急救护中心为枢纽,县二院、新城子中心卫生院为两翼,各乡镇卫生院为站点、辐射全县111个村卫生室的“20分钟急救圈”的急救网络体系。
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建设标准
中国急救中心《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系统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标准)前言:为满足市民日常急救医疗需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设区市都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有效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在此基础上组建独立的、统一的、平战结合的、垂直指挥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是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
省级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可以在省会市120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组建。
指挥中心的建筑、指挥系统的技术平台配置和应用平台设置取决于指挥中心的职责定位、机构设置、工作模式、工作流程、系统构成、功能要求、技术标准和人员编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120指挥中心)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高120急救指挥中心暨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工程项目的决策、建设与运作的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建设项目的决策服务的,是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120指挥中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项目设计、工程建设、系统运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和评审的重要尺度。
第三条120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第四条120指挥中心新建(迁建)资金:主要来于政府投入,利用外资、中外合资及中外合作建设的120指挥中心,除建设资金外,应注意引进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指挥通信技术与设备,在设施的建设上,应参照本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120指挥中心的级别:120指挥中心是城市卫生行政机构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1.引言
1.1目的
1.2范围
1.3定义
2.系统概述
2.1系统简介
2.2系统背景
2.3系统目标
3.系统功能需求
3.1急救联络功能需求
3.2急救指导功能需求
3.3急救资源调度功能需求
3.4急救记录管理功能需求
4.系统非功能需求
4.1性能需求
4.2可用性需求
4.3安全性需求
4.4扩展性需求
5.系统界面需求
5.1用户登录界面需求
5.2急救呼叫信息接收界面需求5.3发起急救指导界面需求
5.4急救资源调度界面需求
5.5急救记录查询界面需求
6.数据需求
6.1数据存储需求
6.2数据输入需求
6.3数据输出需求
7.系统约束
7.1技术约束
7.2时间约束
7.3成本约束
8.系统测试要求
8.1功能性测试要求
8.2性能测试要求
8.3安全性测试要求
9.风险管理
9.1风险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应对
10.项目计划
11.项目交付要求
11.1系统交付文档要求
11.2培训要求
11.3系统维护要求
注:该文档为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的初版,将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最终版本应经过相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确认和批准。
120指挥中心 标准
120指挥中心标准120指挥中心是医疗急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协调急救资源,指挥急救行动,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为了确保120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转,提高急救工作效率,制定和遵循一套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关于120指挥中心的位置和布局,应当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医疗急救设施的要求。
指挥中心应设在医院内部或者附属于医院的独立建筑内,便于与医院内部的其他医疗资源进行快速联动。
指挥中心应具备充足的空间,以容纳指挥人员、通讯设备和相关的急救资料,同时应保证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
其次,关于120指挥中心的人员配置和培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的培训,了解急救知识和操作流程,熟练掌握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同时,指挥中心的人员配置应当合理,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有足够的人员进行急救指挥工作,避免因为人手不足而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
另外,关于120指挥中心的通讯设备和信息系统,应当具备高效、稳定的性能。
通讯设备应当能够保证与各种急救资源的快速联系,包括救护车、急救人员、医院等,以便及时调度和指挥急救行动。
信息系统应当能够记录和管理患者的急救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急救过程等,以便于后续的医疗工作和数据统计分析。
最后,关于120指挥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应当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标准。
工作流程应当包括急救电话的接听、信息录入、资源调度、急救指挥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高效、无误地进行。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如网络故障、设备故障、人员意外等,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障急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制定和遵循120指挥中心的标准对于提高急救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够确保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转,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急救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医院院前120急救分站管理要求
医院院前120急救分站管理要求
本文旨在规范医院院前120急救分站的管理要求,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及时获得优质的急救服务。
一、分站建设与管理
1.分站选址
分站应选在道路交通便捷、救援范围广、物流配送及日常管理便利等因素考虑,在市区及周边进行选择。
建设分站需符合相关规定与法律要求。
2.管理组织机构
分站应当设立管理组织机构,由指挥长、副指挥长、医疗组组长和后勤保障组组长等职务组成,落实工作责任制。
二、人员管理与培训
1.人员管理
分站应当有一支管理规范、素质较高的医务人员队伍,应当遵守有关员工纪律、权利和义务,规范行为准则、勤勉尽责、保守秘密和团结协作等有关规定。
2.培训管理
分站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急救器械操作员证》及《技能操作技能评估合格证明》。
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急救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装备与物资管理
1.装备管理
分站装备的选择和配置应当保证满足急救到达和现场诊断的需要,确保抢救的有效性。
2.物资管理
分站应建立物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物资的种类、数量、进出库管理程序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物资不受损失、损坏。
四、信息管理与数据统计
1.信息管理
分站应当建立信息数据库系统,记录每次的出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处理时间和转运时间,以保证信息透明、真实、及时和准确的反映各项工作数据。
2.数据统计
分站应当及时、准确地统计、分析和报告急救分站的各项工作数据,反映分站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以上即为医院院前120急救分站管理要求,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提升医院整体急救服务水平和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要求一、系统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可有三种:集中接处警模式、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和集中管理与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
集中接处警模式,适合县级或小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适合有较完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中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集中接处警与分类、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适用于有较完备的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城市的社会联动(紧急救援)中心;集中接处警模式,分布式处警。
120指挥中心可同时受理110、119和122报警电话,方便市民报警,系统的设计同时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
二、系统构成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电话通信调度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子系统、接警处警调度子系统、数字录音录时子系统、网络医院调度反馈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GIS 地理信息子系统、GPRS车载信息子系统、多媒体大屏投影子系统、LED 图文显示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各个子系统可以单独建设,但各自之间具备完善的标准接口协议,保障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操作简便。
三、设计要求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包含通信部分和接处警系统的建设。
通信部分是基于调度机为核心的通信主体,是系统建设的关键。
通信主体选用数字调度机或数字板卡作为通信的主体。
从电信局到急救指挥中心的机房,通过光纤连接,用一或多条数字中继线(采用1、7号或PRI信令),分别作为局外部通信、接警线路和调度专线。
每条数字中继线相当于30路双向模拟电话线。
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架设模拟信号的电话线路。
考虑今后升级与安全,本次建设通讯主体选择数字程控调度机,基本配制如下图。
2个7号信令做120报警电话呼入,其中1个7号信令做主链路,另外一个做备链路,一但主链路发生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上。
1块环路中继做紧急专线调度二块电源主备板,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二块七号信令板,组成主备链路,当其中一路出现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并自动发送报警消息到接警席,如两个都出现问题,自动切换到环路中继,并发送最高级别的报警信息;两块主板自动切换,当系统检测到故障,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块,并自动报警,如都出现故障,发出最高级别报警;所有板卡都可带电插拔,无须关机操作,确保报警电话畅通;调度机重要程序可以在线或远程升级;19英寸标准机架式结构,全分散控制、模块化结构,单层6U高度,外型大方美观,内部电路贴片元器件工艺。
集用户机、端局机、汇接机于一体,适用于社区、单位、企业团体作公网的接入设备;具有Z、S/T、U、E1、E&M、载波等多种中继接口;E1中继有中国NO.1、NO.7、R2、ISDN(PRI)、V5信令;无缝连接的热备份主机控制系统,热备份的二次电源与音源系统;各种线路板都可带电拔插,给日常维护工作带来极大方便;人性化语音信箱,根据电话操作过程,自动发出各种语音,指示用户使用;故障自诊系统,在线自动(人工)诊断调度机各种故障,诊断精度为具体某一器件。
中继诊断确保任一中继(环路/2M)都能正常工作,调度机可以根据诊断结果,自动关闭或开启外线。
分机故障自诊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别分机端断路、短路等故障;具有Caller ID主叫识别功能,内外线主叫号码来电显示,环路中继DTMF与FSK制式兼容,E1中继信令主叫显示;具有无限个发号器的发号系统,无一次与二次拨号区分,用户可任意重拨;提供双话务台、调度台接口。
话务台多种话务功能按键的使用使话务员操作更加方便。
调度台具有内外线电话会议、群呼、组呼、一键呼、提机呼(热线)等各种调度功能;具有IP电话,IP超市(公话)功能。
IP出局可以多局向、多IP字冠、单IP字冠密码整机共享等;具有汇接局机功能。
进行接口与接口,环路与接口,环路与环路(即进环路—环路出)汇接。
四、数字程控调度功能丰富的路由功能自动IP出局、热线出局、汇接出局、二次拨号出局、1024个指定市话号码出局、768个指定手机号码出局;4X100个限用号码组、4X100个能拨号码组、4X32个郊区限用字头组;32个专向局、11组等位局、100组用户-中继分组;补网(无IP区自动从公网出局补网)、迂回(IP号码区无法接通将自动返回,选择第二路由)。
强大的号码处理能力具备3套用户号码、10种发送主叫号码方式;32组专向局号发/不发、32组专向局首位发/不发、128出局局号发/不发、入局局号收/不收;系统具备4X100个号码替代组,根据需要自动改变分机向外呼叫的显示主叫号码或外线呼入的被叫号码;非本地手机自动加0、本地号码加发字冠。
齐全的业务及控制管理分机级别管理、分时段等级控制、帐号密码管理;通话限时、来电全转移、无接听转移、遇忙转移、热线呼叫、单键呼叫;来电显示、循环振铃、来电选接、转接催挂、转接强插、监听、催挂、强插。
人性化的语音功能多级IVR语音引导,外线呼入时听引导语音后直拨分机,当分机忙时,可改拨其它分机号码或对该分机进行留言;当分机无人接听可改拨其它分机号码或对该分机进行留言。
同时每段引导语音又提供了多达5种选择,使得系统更具人性化,用户可自定义每段引导语音内容;智能预付费语音引导,系统注册用户呼入时听预付费使用流程,实现全自动呼叫过程。
同时用户可自定义预付费语音引导内容;支持语音报时间、日期、分机号码;提供语音查话费、分机参数、分机状态;实现呼入中继提示、错号提示、遇忙提示、话务处理提示。
灵活的时间参数设置支持拨号音、听语音、催挂音、听忙音等时间参数调整;内线呼叫分机振铃、外线呼叫分机振铃、转接失败提示音等时长的参数可灵活设置。
专用的调度、处警、呼叫中心功能提供CTI呼叫中心接口;群呼、排队、转接、选接、多方通话、强插、强拆;恶意电话追踪、录音、应用编程接口(API)。
强大的程控功能彩铃: 在被叫分机没有接听时,系统让主叫听设定的音乐,每部分机可以设定自己的个性化音乐;短信: 具有收发短信息功能。
用户与分机、手机、小灵通、信息电话等互发短信息;分机无人接听或分机遇忙时,选择短信通知分机方式;广播: 向带广播功能的多功能话机发起呼叫,多功能话机将自动摘机应答(多功能话机上可外接扩音设备),实现广播,方便发布通知或召开电话会议;驻留: 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可将第三方电话转入驻留区,可转入多个通话,并在多功能电话上显示驻留序号,可随时选择与哪个通话;保留: 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可对当前的通话进行保留,从而与第三方通话;保持: 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给第三方送等待语音,当前通话结束后可与第三方通话;选答: 话机作为话务总机使用,正在通话时,又有多人同时呼入,可根据来电号码重要程度进行选答,并将原来与本机通话的一方转入保留区里;留言: 分机无人接听电话时,自动启动语音信箱留言功能,留言指示灯亮提示用户有新留言,分机主人回来后听取语音信箱留言内容;叫醒服务:预设定时叫醒或一次、多次叫醒,预设时间到时分机振铃,语音提醒用户时间到;语音可自行录制;电话会议:同时召开三组(120方/组,每组8方全双工)电话会议或六组(120方/组,每组4方全双工),支持召开内外线的电话会议;夜服: 总机值班员下班后,将总机转移到其它分机上,由其它分机代行总机功能,此代总机的权限可设定;手机伴侣:分机来话时,同时向登记的手机发起呼叫,用户可选择手机或分机接听来话,实现移动办公的全新功能;外线连选: 利用若干条普通电话线(称外线)中的一条(对外公布的总机号)申请来电转移功能后,每当外线用户连续呼叫该总机号时,将来电逐一转移到其它空闲外线呼入,使多条呼入外线绑定在1个号码(对外公布的总机号)上,实现虚拟中继功能;经理秘书: 所有呼叫经理的电话,均转为呼叫秘书分机,秘书预处理后再有选择地向经理转接电话;录音: 预设录音分机的通话进行录音,记录重要通话作为商务凭证和管理依据;代接: 邻近电话无人接听时按单键将来话转接过来;转接: 将呼叫转移给其它分机;绝对转移:将所有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离位转移:有来话时,若超时无人接听,将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遇忙转移:有来话时,若分机正忙,将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遇忙回叫:若被叫用户正忙,待主、被叫用户空闲时由交换机向双方发起呼叫;免打扰: 可设6种免打扰方式,限制内外线呼叫本分机;群呼: 当外线呼入时,向与该外线同一组的所有空闲分机振铃,任一分机摘机可与来电通话,其余分机停振;话务分配: 总机循环振铃或序号在前的空闲总机先振铃;短号冲突解决方案: 当内部分机号码与公网号码冲突时,可通过拨号位长、完号时间或#号来识别是内部分机号码还是公网号码,方便用户任意分配内部小号码,且无需二次拨号出局;热线: 用户摘机后无需拨号,等待设定热线时长后,自动呼叫设定号码;总机功能: 夜服、转接、总机互答、选接、强插、强拆、催挂、插话、代拨、监听、保留、保持等。
五、免费120线路实现行政电话考虑到报警电话特点,除完成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拨打120报警正常受理功能外,各管辖网络医院、急救站、区卫生院等医院系统内、外部人员可直接通过拨打120电话,通过自动或人工转接至相关科室。
“120报警平台”+行政办公电话,每年可节省几万元电话费。
六、接处警设计接处警系统由调度机一台、服务器一台、接处警席若干个组成。
其中调度机完成呼入电话分流、话音转接、排队、调度等功能;服务器主要担任调度机、接警席之间沟通联络,分配接警席有序接警、送三元信息(主叫号码、装机地址、户主姓名),向地理信息系统发送三元信息,存储接警记录、录音资料等;接警席完成接警、处警任务,自动录音,案件调阅、统计等功能。
七、CTI服务器系统1、设计要求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联络中枢和数据存储中心,系统必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其稳定是十分重要,但由于服务器的工作事务不是十分繁重,所以硬件选用中低档型HP服务器。
对于同时有数据库、CTI、语音等服务器的单位,建议使用机架式服务器,这样大大节约占地空间。
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微软公司的Win2003企业版,也可用Win2000Server,数据库选用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5企业版也可用SQLServer2000企业版或ORACLE9i企业版,数据库用Sybase公司的PowerDesinger9.0建模。
接警服务器软件用Inprise公司的面向对象Delphi7.0的高级语言开发,三层C/S结构,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2、设计要求接警席是报警系统的终端,直接实现人机对话。
工作事务比较繁重,也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稳定性也是设计的第一考虑,又由于接警时界面显示内容比较多,所以主机选用P4.0以上,显示器应17英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