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银行发展鉴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鉴今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各行业发展迅速,银行及金融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其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及国情的深入了解将助于更好地回答现在该怎么办的问题。本文将着力研究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背景及状况,当时的金融思想及创新,并结合对比当时西方在华银行的发展及影响。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剖析,探寻中国基本国情与银行业的密切联系,寻找中国金融发展规律,对中国现在金融业发展方向做出回答。

关键词:金融;近代银行业;金融创新

在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着强大的金融行业,其完善的金融市场,较为有序的市场规则是我们尚处成长阶段的中国金融市场难以匹敌的。当然,在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金融发展史中,也存在宝贵的经验与惨痛的教训,应当为我们所借鉴吸取。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由于它的历史性呈现出的不完善与保守方面,只有通过正确认识历史,从历史中找到必然性寻求发展的契机。1中国近代银行生存背景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银行业的萌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20世纪初,中国并非一个工业化的本主义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此,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的银行业不可能遵循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规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在外国金融资本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起步维艰,成长困难。到1911年清朝灭亡时,中国自办银行不过十几家,且主要是官办或官商合办的银行,银行资本力量薄弱,业务发展缓慢。而与此同时,英、法、德、日、俄、美等国在中国设立了数十家银行。而负责这些银行经营管理的大多是经验丰富,富有见识的外国银行资本家。由于中国在政治上的软弱与军事上的失利,外国势力已开始干涉控制我国的各个产业部门。这些资本家通过政治特权取得了经营优势,并且依据清廷签订的条约,它们还控制了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当时中国政府的财政大权。

尽管上述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的种种障碍,在当时的环境下,银行业的兴起具有其必然性与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商品经济萌芽的必然结果。在长期以自然经济主导的社会环境下,资金的融通和资源的配置存在极大的障碍。新生的资产阶级必然要求相应的的金融工具的产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虽然早已有钱庄、票号的出现,但其必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也不能演化成为银行。其原因是在自然经济下,没有资金融通的需求,他们不具有市场经济下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不能直接的发展成为具有现代金融功能的银行。所以商品经济及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出现,是诞生中国近代银行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结果,外国通过条约的订立,商品以及资本的输入,侵蚀了中国的国内以及外汇贸易市场,一方面,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将中国更深地卷入世界资本市场,推动中国资本家出现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外国的蚕食逼迫清政府加大对金融市场的投入,以维护其政府统治的利益,所以在这一时间内,出现了一批官办及官商合办的银行,例如中国通商银行,户部银行等。

综上,我们可以概括分析得出:中国的银行业受商品经济萌芽,国家主导的条件下,起步于一个产业部门不完整,主权与财政权部分丧失,政府无力保护新兴产业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一背景就为中国银行业长期不景气,金融思想长期的不活跃埋下了伏笔。

2中国近代银行发展状况分析

同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产业一样,中国近代银行的所有者主要由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两大阶级构成。它们的发展既有当时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存在着银行业这一新兴产业所特有的发展规律。总的来说,在中国近代银行业发展初期,官僚资本占据了控制地位,其一般采用了官办,官商合办的形式。但控制权基本为官方掌握,如中国通商银行的规定“权归总董,利归股商”。这与西方早期银行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以美国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为例。虽然国会占有七成以上的股份,然而却由私人负责运营,这位美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以及市场导向的银行体制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美国金融市场上百花齐放的活跃市场的确说明这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银行业体制。然而中国至今银行业中仍有相当部分仍采用了国家控股或参股的形式,这和我国银行业的历史发展也同样密不可分。

一般的说,官僚资本的部分是由原来的封建大地主阶级转化而成,同时兼具封建性与资本主义性质;而民族资本往往由小商品资本家,买办等私人资本转化而来。他们也都具有这本阶级在所有产业上所表现出的一般性质,即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垄断特权性;民族资本主义的妥协性,软弱性。但对于银行这一新兴产业,在这里着重研究其所表现出的特殊性。

对于官办银行来说,当时主要业务除了日常的存贷汇兑还有发行纸币、经销公债和存解官款。其业务相当于现在商业银行以及部分中央银行的业务。所以国家对其的控制程度毋庸置疑。正是国家对其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中资银行才能登上历史舞台与外资在华银行相抗衡。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民族实业的发展。

而对于民办银行,直至20世纪20年代实现“北四行”联营开始,民族资本才真正走上银行业的舞台。而民族资本并不依靠控制国家货币政策等垄断行为为支柱。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金融创新便逐步开始了。可惜的是,由于国民政府对于货币政策的不合理制定,发生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在这一沉重的打击下,政府的管制又开始严厉,金融创新与发展又落寞了。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优秀的金融人才以及银行资本家,他们大多参与或经历了民营银行的黄金时期,较为宽松的管制给以他们发挥的空间。通过对中国近代银行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发现自由和竞争给中国近代民营银行以给更具活力的生命。接下来重点研究中国近代的金融创新。

3中国近代的金融创新

3.1 同业合作与统一币制

从“北四行”和“南三行”开始,中国近代民营银行就已经有了联合经营的思想,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国营银行以及外资在华银行相抗衡。这一经营理念经过陈光甫、谈荔孙、周作民等一些银行家的发展,经历了银团贷款等一系列业务合作后,最终形成了上海银行业联合准备委员会。

上海银行业联合准备委员会的设计堪称精巧。由于它的成立,中国的银行间业务得以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近代的金融化进程。当时共有26家银行认缴了联合准备金。并且在这一组织的推动下,银行所经营的业务涵盖了现金存贷,票据汇兑,以及同业间的拆解和票据贴现,实现了部分资产的证券化。

之后,又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发起了上海银行公会,其最为重要的影响莫过于推动币制的统一。这确为一件怪事,但这本应由政府负责的货币制度因为政府的贫困、腐败以及中国社会的混乱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迟迟未得到解决。只有到了这些银行资本家的实力和呼声越来越响之时,在他们的资助和支持下才逐渐解决。

3.2 中央银行建设思想

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个大部分通商港口都建立了各自的金融机构,而货币的发行仍由国有银行执行,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银行。近代银行家们纷纷提出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等重要的观点。其中,钱新之明确地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