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坚守听说读写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为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奠基的。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教师在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从应试的角度来看,目前初考也已改变了以往侧重知识点,轻视能力的考试方法。

在考查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

因此,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使学生形成自动化的语言运用习惯与能力乃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强化“听”的训练,打好语文学习能力基本功1.激发听觉,从而引发学生思维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

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培养。

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1/ 5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

2.加强对学生听话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训练及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如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述训练,提高学生的瞬间记忆力。

像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论述文及小说、戏剧等体裁的作品,文章篇幅虽长但内容简单、语言丰富,是培养听话训练的好素材,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重点内容,而其他同学则听是否恰当。

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

二、注重说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现行教材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说”的重视,这为我们开展说的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练习平台。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科目之一。

而语文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来提高。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互为主体、互为手段。

它们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组成部分,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弥补。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首先是“听”。

听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讲话,学生要倾听。

学生应该专注听讲,理解内容,记住重点知识。

平时还可以多听听故事、语文音乐等,加强对汉字文字的理解。

通过良好的“听”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后续活动打下基础。

其次是“说”。

说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学生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要学会准确运用语言。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要与人交流,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肯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通过良好的“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运用能力。

再次是“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培养阅读兴趣。

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优秀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良好的“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后是“写”。

写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

学生要培养写作的兴趣,多写作文、日记、读后感等,提升写作水平。

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供写作训练和写作指导,注重写作过程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的外延,为广大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变单一为丰富,变抽象教学为具体教学。

学好语文,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能说会写,所以教师要把新课标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语言是有声的,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听”。

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变抽象为具体,让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该去如何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呢?1、抓基础训练,掌握必要的技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但一定要循序渐进,要从听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入手,重视汉语声母、韵母、声调、重音、语速、感情的听力训练,确保听音正确。

2、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听。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精典的朗读篇目,并播放相关的录相材料,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翻刻翻录精典篇目朗读DV和朗读带,在课后听读。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节假日里注意收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学习播音员的发声、发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提高听力水平。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去听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整合听读材料,并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准确的、有感情地表述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看边听边理解、边记忆的良好习惯,如果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4、注意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精听和泛听的综合课件,这种精听教学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如《隆中对》一文,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答,可运用精听的方式教学。

泛听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言、语音规律,增强学生对未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这样既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了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语言创造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结合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一、听说结合听说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听说结合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听、说、思考、表达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听说结合:1.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听、说、思考、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故事等手段,营造出适合学生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多元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听到不同的声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在读写结合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读写结合:1.阅读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句式、表达方式等语文基础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2.仿写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仿写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表达方式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作品。

3.多元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何将听说读写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将听说读写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

浅议如何将听说读写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择时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营造“听”的氛围教学中,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具有辨别语言,理解语意,品评话语的能力,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

让学生学会倾听。

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专心听同学发言。

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眼神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

要让学生明白,会听也是一门学问和重要的本领。

让学生通过听,学会交流和沟通。

在教学中,反复训练学生听的基本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创设课文情境,提高听的兴趣。

在教学一些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或其他教学手段,创设课文意境。

直观的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耳濡目染,亲身体验,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

如教学《月光启蒙》这篇课文。

当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出了母亲甜美的嗓音唱的一首首歌谣时,孩子们个个陶醉其中,有的竟然跟着哼唱了起来。

随后我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说“母亲的歌声好像是天籁之音,仿佛把我带进了仙境一般。

”有的孩子说“母亲的歌声像和风,像流水,非常动听。

”这就是孩子最真实的体会,是听觉带给他们最生动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说”的情境“说”就是能正确运用语言、姿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表情达意。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说”的能力:1 改变传统观念,激励学生敢于表达。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

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在课堂上“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在宽松平和的课堂氛围中,与学生平等对话,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对于那些在课堂上与教师意见相左的现象应予以包容和引导。

调动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让语文教学永远定格在听说读写记悟上

让语文教学永远定格在听说读写记悟上

让语文教学永远定格在 听说读 写记悟上
7 2 3 6 0 0 陕西省 汉 中市镇 巴县三 元 中学 田福早
【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2 听
是 人 类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工 具 性 与 人 文
性 的 统 一 ,是 语 文 课 程 的 基 本 特 点 。 著 名 语 文教 育 家叶 圣 陶说 过 : “ 教 语 文 是 帮 助 学 生 养 成 使 用语 文 的 良好 习惯 ,得 到 阅读 和 写作 的 知识 ,从 而 养成 阅读 和 写作 的 习惯 ” 。
【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学;习惯
听说读写记悟是当代 中学语文教学所要 求的基本要求 ,也是 当代 中学生在语文学 习 过程 中最易 忽视 的方 面。就其作用 和特 点来 说 ,这几个方 面既有严格 的区别 ,不能混为 谈 、互相替 代,同时又有 严密的联系 ,相 辅 相 成 ,不 可分 割 。 1 读 在 实 际 的语 文课 堂 教 学 中 ,处 理 好 听 读 说写记悟的关系 ,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 发 展 十 分 必 要 。 在 这 几 个 方 面 中 ,读 是 大 前 提。在语文教学 中, 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 学生通过读来获得感悟 ,接受思想教育和感 情 熏 陶 。 不 同 形 式 的 诵 读 还 可 以提 高 学 生 的 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 。范围广泛 、 不拘一格 的诵读 可以给写提供丰富的素材, 所 以我 们 对 读这 一 环 节 应 该 是 狠 抓 不 放 、持 之 以恒。叶圣 陶先生曾说 : “ 语 文课 以读书 为目的 , 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读 , 则其功至伟 。 ” 古人也曾留下 “ 书读百遍 , 其义见”等格言。 从 古至今 , “ 读 ”一直就 是用得最多而且是 行 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为什么被我们不屑 顾 的旧式 私塾教育 , 《 四书 》 《 五经 》一 气贯通 的背诵 ,即死记硬背 ,反而培养 出了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关系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关系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阳小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到:“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以上所有论述,都旨在突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

在这四种能力中,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首先,从系统论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

作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内部语言(思维过程)与外部语言的相互转换关系上。

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

在思维这一核心联结中,“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

而听说读写则在语言与思维的统一中构成了交错相通的网络系统。

其次,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读与说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的听和书面语言的读输入信息,在感知、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完成信息的加工、储存、转换,再用说(口头语言)和写(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信息输出。

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与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构成了言语的双向交流活动。

再次,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

整个语言的发展过程和个体语言的发展过程一样,都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

第四,从语言的结构功能看。

书面语言是“读写的语言”,口头语言是“听说的语言”。

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的过程中,通过口说耳听形成的;书面语言则要眼看手写,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口头语言可以伴随手势、表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可以省略、压缩;书面语言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可以修改、推敲,因而比较准确、连贯;口头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交际阶段,而书面语言一开始就具有独语的性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作为一名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的我,在过去的一年中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除了日常的教学以外,我也参加了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活动,并听了众多有经验教师的优质课堂。

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开始踏上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还记得初入课堂,我在三尺讲台上和学生诠释“什么是语文?”、“语文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归根结底,语文,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

首先,语文最先出现在听觉上。

每当我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便在听,而此时,我又反过来观察认真听课的学生。

他们真的听懂了吗?通过提问的形式,我可以略微检测自己的表达与学生的理解是否重合。

同样的一段话,由同一个老师说出来,表现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却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悬殊的差距呢?这很可能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即语文功底。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想真正训练学生的“听力”,光是说给他们听还不够,要靠学生自主思考,在此,教师的启发式问题便很重要。

我偶尔会在课堂中提示学生注意集中地听,接下来让他们把用笔或脑袋收集而来的信息重新复述一遍。

课堂上,我还教他们如何在教师快速的授课过程中找关键的信息并做好笔记。

我认为教师不能把所有的笔记都罗列在黑板或电教平台上,否则课堂容易变成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应试教学。

因此,让学生学会听显得颇为重要。

其次,语文不是哑巴教学,能运用到生活中最普遍的方式还是“说”。

新课标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退居二线谈何容易。

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机会与表现自我的平台,一旦他们丧失了主动性,便很难再重拾。

在过去的一年教学生涯中,我给学生上活动课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话剧表演、分组抢答、演讲比赛等等。

但切忌,不是随便抓几个学生打响开头炮就可以了。

平时争先恐后表现自己的人虽说是必不可少,但班上大部分还是差生,该如何推动他们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作为教师,必须了解的是,哪怕是差生,也有所长;哪怕是再厌恶学习的学生,也总有感兴趣的事物。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听、说、读、写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才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本文将探讨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而“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四种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和表达的主要方式。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听”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听力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语言信息。

在“说”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引导他们进行自由交流和演讲,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扩展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写”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锻炼和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扩展和写作创作,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还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

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而“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因此,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首先是“听”的能力。

听力是语言与交流的基本环节,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音乐、演讲、广告、电影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素材,鼓励学生去听、感受,帮助他们提高对语言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播放听力材料、听写、口语训练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和听说能力。

其次是“说”的能力。

语言交流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老师、同学、家长还是外界的交流都需要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朗诵、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使其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和常用句型,提升口语表达水平。

再次是“读”的能力。

阅读是另一种分享和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更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时期,学生需要不断地阅读各类课外读物,历练自己的阅读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多样化的读物,如图书馆、课外文学经典的阅读、报刊杂志等,帮助学生感受不同主题、风格以及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提高阅读水平。

最后是“写”的能力。

写作是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应该从一些简单的小作文开始,逐步提高难度,通过不断地写作练习,让他们熟悉常用句型、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感和写作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语文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不断提升语文水平。

“听说读写” 让语文精彩绽放

“听说读写” 让语文精彩绽放

“听说读写”让语文精彩绽放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语文的学习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传承文化,开拓思维。

而“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这四个环节,我们才能真正让语文精彩绽放。

首先说说“听”,听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

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首先要学会用耳朵来听。

通过听,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语言信息,包括语音、语调、语速、语音节、语音调和情感语言等。

而且,通过听,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了解不同地域和社会文化中的语言现象,这对我们的语言运用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听,我们还能够学会模仿语音语调和语速,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其次说说“说”,说是语文学习的第二步。

通过说,我们可以将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加深理解。

而且,通过说可以培养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再说说“读”,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三步。

通过读,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各种信息和知识,激发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听说读写”的重要性。

只有综合运用这四个环节,我们才能真正让语文精彩绽放。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引导他们多听一些优秀的语言材料,多听一些名家的讲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多给他们一些讨论和演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书面材料,让他们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和信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多给他们一些写作的题目,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写作实践。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的四个环节。

只有综合运用这四个环节,我们才能真正让语文精彩绽放。

希望广大的语文学习者都能够重视“听说读写”,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让语文精彩绽放。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他们进行有效交流和思维表达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

首先,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对话等,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说话和听力技能。

其次,阅读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

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朗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再者,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日记、作文、诗歌等,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作文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另外,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音频、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此外,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老师可以通过语文游戏、语文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师生互动、阅读、写作、多媒体教学和游戏化教学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语文基本能力和品质,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而“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学生的听力素养。

学习语文首先是要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

现实中很多学生存在着听力不够集中、不够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语文的阅读理解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用好“听说读写”法宝,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经典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可以让学生听一些经典的语文材料,然后通过听后感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素养。

通过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个人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其更好地与人交流,还可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语文材料和解答问题。

通过用好“听说读写”法宝,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进行口语朗读练习,通过朗读一些经典的语文材料,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用好“听说读写”法宝,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用好“听说读写”法宝,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素养、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听说读写”法宝的教学方法,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好“听说读写”法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家长和学生也要重视“听说读写”法宝的训练,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要始终围绕听说读写进行训练论文

语文教学要始终围绕听说读写进行训练论文

语文教学要始终围绕听说读写进行训练【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36-01据调查,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听说读写的现象。

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今后课堂教学工作中加以重视。

事实证明,语文教学只要始终围绕听说读写进行训练,就能大面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要重视学生“听”的训练现阶段,语文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听”的训练叶圣陶老先生生前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来训练。

交际实际上跟语文教学的听力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日常生活的交流,得到的有关信息就是用听的方式获取的。

而语文教学谈到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把“听”摆在首位,可见“听”是多么重要。

无论是中考,或是社会生活中,“听”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是一个人素养的集中体现。

所谓聪明,就是耳聪目明,还是强调的这个问题。

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沉默是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聪明,往往不仅仅是能说会道,更主要是首先做到会“听”,能听出说话者的要点、重点和弦外之音。

并且能够适时地恰当的去“说”,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坚持收听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是提高普通话能力和“听”的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听力训练可以有效发掘学生的听力潜能,使它与各种能力协调发展,听力训练激活了听觉功能,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信息交流的能力,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作用。

语文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严格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

这是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而考虑的。

2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说”的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夸夸其谈,口若悬河,长篇大论就是口才好,就是会“说”。

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其实,这也不完全对。

“说”首先要说的恰如其分,说的恰到好处,说的人们口服心服。

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总结修改

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总结修改

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总结修改语文教学中,在听说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和整体的认知。

所以,听说能力的训练是学习语文教学的基础。

读写是关键。

新课标中分别从默读的速度、朗读的形式、读的内容等多方面做了明确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反复读,才能使文章内容形象化、立体化。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语文教学成果的展示,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再现。

写作只不过就是把平时自己听到、看到的事情、感悟到的道理或情感,运用自己读书学到的写作技巧,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出来。

所以,读写能力是听说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听说读写如此重要,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呢?一、抓好课堂训练营语文课堂中处处渗透着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每节课,教师首先留出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所学文章,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不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采取不同方式阅读,如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读课文,读词语,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授课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听话能力的训练,可以指定学生读其中一部分或整篇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再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这一语文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听读能力。

教师还可设置让学生相互复述课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起好“引”的作用,学生大胆质疑,踊跃提出疑难问题,相互讨论交流,这一过程也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说”出来,教师才能了解他掌握的情况,“说”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语文教学中设计小练笔。

每学完一课,可以从写法、构思、选材、立意、获得启示、明白的道理、感受等方面,选择其一写一写,长此以往,写作能力自然就得到了训练。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

《桃花源记》一文中,听说读写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播放录音,范读一遍。

学生听录音,学生不仅掌握了字的正确读音和句子的朗读节奏,而且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语文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语文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我认为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活动,都是在思维活动的支配下,都涉及思想感情和社会信息。

听、说、读、写有着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作用,他们不能互相替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

那么,怎样来贯彻这项原则呢?首先要明确它们四者之间的关系。

读、听为写、说能力发展前提条件,发展提高写、说能力需要扩大直接见闻、丰富感性认识。

但是,直接经验毕竟有限,不能不借助读、听获得间接经验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

发展提高写、说能力还需要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

正确的思想观点不只是从生活实践得来,还需要通过从书本中读、听和其它方面得到。

并且,通过读、听还能得到写、说的范例,让写、说有所借鉴,从而促进写、说能力的发展提高。

人们学习语言,通常是以听、说开始,在听、说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是提高听、说能力;然后学习书面语言,逐步提高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是提高读、写能力。

所以,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基础,反过来,读、写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其次明白它们的关系后还要遵循各种原则。

1、听、说、读、写应合理安排、全面训练语文教学要合理安排听、说、读、写训练,使之互相配合,组成合理的训练序列。

听、读训练中,要启发诱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说、写实践。

说、写训练中要深入认识、理解这些规律,促进读、听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等。

听、说训练中也要有意识地安排读、写活动,例如听话时作好记录、说话前要写提纲等。

2、把课文作为听、说、读、写训练的主要凭借凭借课文进行听、读训练,要启发学生思考:文章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是怎样运用各种句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怎样按照一定的思路、说话的顺序或文章结构的?凭借课文进行听、读训练,要有意识地把课文作为范文,让学生进行词汇模仿、句式模仿、结构模仿、记叙模仿、说明模仿、议论模仿、描写模仿、抒情模仿等,并引导学生由机械模仿,逐步达到灵活模仿,最后达到创造性模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技能。

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的基本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首先是听。

听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步,通过听让学生接触语言,了解语音、语调和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辨别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听力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各种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其次是说。

说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二步,通过说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口语表达、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次是读。

读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三步,通过读让学生学会理解语言,领会文字的含义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文朗读、阅读理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是写。

写是语文教学中的第四步,通过写让学生学会表达语言,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作文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四大基本技能,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听说读写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音辨别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要坚守听说读写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

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

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

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

如学习苏轼的《定风波》,全词仅仅62个字,我先把课堂赏析部分分成这样几步:先让学生领会到苏轼面对眼前风雨的从容;再让学生领会到苏轼面对人生风雨的从容,在讲述这一点时重点介绍苏轼坎坷多磨难的经历,让学生看到苏轼经历的风雨之多;经历这么多的磨难为何还能做到从容应对呢?自然引导学生看到了苏轼“无风雨夜无晴”的人生境界,即旷达思想。

至此,主旨毕现,但就此停止的话,学生对于苏轼的旷达依然停留在一个抽象的概念上,是不深入不透彻的。

于是在此处我又借用苏轼的其他词句让学生看到苏轼“居庙堂之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一个渴望建功立业心系天下的苏轼。

联系苏轼经历的重重磨难和环海沉浮,让学生领会到苏轼的旷达实质上是历经磨难志不得伸的沧桑,是忍下眼泪亮给我们的坚强。

那么到此学生应该能够真正理解苏轼的旷达了。

这样问题显得有联系,有梯度,有前因有后果,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整条线索非常清楚。

而且学生又见到了苏轼不少其他的词句,知识面扩宽了,课堂也丰厚了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

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
面理解。

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

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如教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学生被文章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静写春天。

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化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春天阳光照射下美丽如画的江山。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春游踏青的乐趣。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色写春天。

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

理论告诉我们:迁移是指先前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的影响。

先前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起帮助的、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的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

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根据认知规律,使后学习对象与前学习对象保持信息的联系,保持结构的一致。

这样就使增补的教学内容与课文的教学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

让学生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的学习情景中去,即由课内到课外,促使学生对学得的知识能力重组和扩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

情感、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

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