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几点意见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近三年课程设置计划

义务教育阶段近三年课程设置计划

义务教育阶段近三年课程设置计划一、导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阶段是每个学生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阶段。

而课程设置则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关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质量。

近年来,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课程设置计划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计划的变化1. 课程设置的结构调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结构调整,主要包括对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的设置。

相较于以往,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数学课程中融入了一些实际应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科学课程也更加注重动手实践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

2. 课程设置的内容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变化。

近三年来,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在信息技术方面,新增了一些基础的编程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需求。

另外,在文化课程方面也加入了一些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近三年来,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一些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对于近三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计划的总结和展望从以上的变化和调整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然而,课程设置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与教师培训、教学方法等方面相结合,才能真正地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课程设置的改革,在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要有所突破,以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桓台县教体局关于落实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的

桓台县教体局关于落实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的

桓台县教体局关于落实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了进一步贯彻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山东省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规范课程开设,开全开足各类课程,根据我县初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安排,提出如下要求:初中段:国家课程:各个年级严格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各个年级每周1节;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各个年级原则上每周2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可采取集中安排与间周安排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初一和初三配合地方教材《实践活动》、《技术与技能》来完成。

地方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初二《齐鲁历史名胜》,初四《齐鲁历史名人》,每周1节;为加强写字教学,各年级每周1节写字课;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个年级每周安排1节国学经典诵读课。

小学段:国家课程:各个年级严格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三至五年级每周3课时,一节微机课,另外两节建议最好安到一个下午两节连上,教材以《探索活动》为主,也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再加以补充。

地方与校本课程:三至五年级每周2课时,三、四年级安排一节《国学启蒙》,五年级安排一节《民族团结教育》,另外一节安排课外阅读或经典诵读。

一、二年级安排一节写字,一节课外阅读或经典诵读,另外一节可作为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确定主题,学期初要制定出计划。

小学一、二年级英语课:一、二年级课程实施方案中只安排了26课时,而实际一周课时数为30课时,开设一、二年级英语课的学校可从剩下的课时中安排。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安排,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

威海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方案

威海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方案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按照构建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规定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门类和各门课程的课时数量。

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依据,设置课程门类,安排课比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均衡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

各门课程应比例适当,课程门类应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同一门课程不同年级的课时数量应相对均衡。

3、综合性原则小学阶段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五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义务教育课时安排表”中的“学年总课时(节)”按照每学年课时间35周计算。

每学年学校机动时间(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在语文的课时当中,每周包含1—2节阅读课。

4、综合实践活动为弹性课时制。

各学校可根据需要以学期为单位对每周3课时的活动时间统筹安排,可以将分散使用与集中使用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整方案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整方案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整方案近年来,义务教育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最新方案,旨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兴趣培养,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是每个学生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由于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育部决定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调整方案1. 优化核心课程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教育部将优化核心课程设置。

在小学阶段,将加强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阶段,将增加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时间,强调科学素养和人文社科知识的培养。

2. 多元发展课程除了核心课程之外,教育部还将引入多元发展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个性和兴趣的需要。

这些课程包括艺术教育、体育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

3. 实践活动课程为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部将加强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

这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科技创新等,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化德育课程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育。

通过加强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法律和法规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5. 个性化课程为了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教育部将逐步推行个性化课程的设置。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

三、实施措施为了顺利实施这一调整方案,教育部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关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为适应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新课程标准的新变化面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要求,与前两版相比,2022年版新课程的结构框架更加完善,核心素养导向更为明确,学业质量标准操作性更强,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落地路径更加清晰。

新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核心素养遵循义务教育规律并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特性:基础性、综合性与成长性,为学生高中阶段乃至终身发展打根基。

注重各门课程对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功能,通过凝练各门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深度挖掘各课程的育人功能,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并将立德树人的任务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各课程共同发力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与以前的义务教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比,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课程学习后具备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

第二,学业质量标准可操作性更强。

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明确各学科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标准,以便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课程实施与评价提供依据。

在原有教学大纲内容=要求基础上,2001、2011年版规定了教什么、学什么,2022年版在内容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不仅是作业、测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测评学生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提供了具体参考。

第三,课程设置更合理、学制安排更灵活。

首先,新课标明确了不同课程的性质与要求,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拓展补充,学校在地方课程上具有一定选择权,学生在校本课程上有自主选择权,通过多种形态的课程服务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牡丹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牡丹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牡丹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菏泽市牡丹区教研室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等文件精神,结合牡丹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认真规范课程教学行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一)国家课程根据教育部“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二)地方课程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并分年级统一安排课时。

(三)学校课程学校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有关规定,因地制宜,自主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关于兰州市义务教育初中起始年级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意见

关于兰州市义务教育初中起始年级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意见

关于兰州市义务教育初中起始年级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意见兰教发〔2003〕122号各县区教育局、市属各中学、有关企事业办学单位、各民办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和《兰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的部署,现对兰州市义务教育初中起始年级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作如下要求和说明,小学实验年级的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由县区教育局制定。

一、课程设置原则:1、均衡设置原则。

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功课比例适当,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知识的规律,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整体设置;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1)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一至九年级设置艺术课(或选择音乐、美术)。

(2)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和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和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的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本通知仅针对初中一年级的课程,其余年级暂时按照旧课时计划执行。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4、晨会、班队会、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学校自主安排。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1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该学年按33周计算上课时间)。

3.表格内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4.地方与学校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包括国家要求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课时。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总数。

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

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18或36课时。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三、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指导书的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2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

四、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

关于课程设置的有关建议

关于课程设置的有关建议

关于课程设置的有关建议和要求一、课程设置建议:(一)一二年级:课表共30课时在徐水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中,已设置了26课时,另外设置1节体育活动课,1节班会课,1节国学课。

安全、国防等课,可安排在班会中,备注中注明:XX课共X课时,利用班会课完成,省出的1课时,可做为校本课程。

另有一节课,可做为自习,也可补充到数学学科。

(二)三至六年级:课表共35课时在徐水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中,已设置了32课时,另外设置2节体育活动课,1节班会课。

礼仪、国防、安全等课,可安排在班会中,备注中注明:XX课共X课时,利用班会课完成(注意五年级加上法制课),省出的1课时做为国学。

若学校特色为经典诵读等项目,国学课与校本课程合并;若为体育类特色项目,占用1节体育活动课;若为其他特色项目,则与国学合并,隔周1节。

多出的课时可补到数学学科或设置自习。

(三)七八九年级:课表为40课时在徐水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中,已设置了37/36课时,另外再设置2节体育活动课,1节班会课。

七年级法制与书法合并,隔周一节;礼仪、国防、安全等课,可安排在班会中,备注中注明:XX课共X课时,利用班会课完成;八九年级礼仪与书法合并,国防、安全等课,可安排在班会中。

节省出的1课时做为国学。

若特色项目为体育类,校本课程可占用一节体育活动课,多出的课时建议补到数学或设置自习。

二、有关要求:1、课表(四表)必须打印,整齐统一。

每学年(期)制作一个大的总课表,并与各班课表对应。

2、课程名称要规范,不能随意简化,如品德与生活不能写成品生;原则上要与课本名称一致,如微机应为信息技术。

3、国家课程数量不得减少,尤其是音、体、美课程。

三、有关说明:书法课时:小学每周1节,初中隔周1节。

安全课时:小学至初中,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

国防课时:小学4节,初中5节。

法制课时:五年级、七年级各隔周1节。

国学:地方课程,1周1节。

此课为我县开设的课程,今后若有变化再行通知。

2(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doc

2(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doc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该学年按33周计算上课时间)。

3.表格内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4.地方与学校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包括国家要求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课时。

1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总数。

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

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18或36课时。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三、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指导书的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

四、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建议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建议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建议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要求,除小学1—2年级不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3—9年级均设置了“综合实践、地方与学校”三类课程。

三类课程的周课时数为:小学1—2年级,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4节;小学3—4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每周2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3节;小学5—6年级,综合实践每周3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2节;初中7—9年级,综合实践每周3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分别为4、3、2节。

三类课程均包含丰富的内容,学校层面如何设置这些课程,从而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呢?一、关于综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椐教育部有关要求自主开发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除3—4年级每周2课时外,其余年级均为每周3课时。

1、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建议从3年级开始,每周安排1课时。

2、研究性学习: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呈现,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开设。

建议从3年级开始,每周安排1课时。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以安排在双休日或节假日。

3、劳动与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建议从小学5年级开始,每开设1节劳动技术课。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规定:“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建议把这些内容纳入课外活动,但不能进入课程表。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指出:地方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即民族文化领域、生命教育领域、自然探究领域和社会探究领域。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字【2012】号各市教育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施已经十年,在我厅200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鲁基教字【2002】19号)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我厅根据我省基础教育实际,对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制订了《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请认真贯彻实施。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各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附件1: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附件2:课程设置调整说明及依据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附件1: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每学年按35周计;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设为两周,正常授课时数按33周计;3.表格内各门课程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试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总课时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附件2:课程设置调整说明及依据一、本次课程设置调整遵循的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性。

2.均衡课程设置。

3.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4.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二、本次课程设置调整情况依据及说明调整依据: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中关于课程门类及所占课时数的比例。

2. 我厅关于课程设置的调研结果。

3. 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鲁基教字【2002】19号)文件。

4. 周总课时数与九年一贯课程设置的总课时数所占比例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

调整说明:1.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由原来的3课时均调整为2课时。

周课时数由原来的22课时调整为20课时,所占九年课程比例由原来的8.0%调整为7.3%,符合国家7~9%的比例要求。

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引言义务教育是每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基石,其课程设置方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科目设置和课程融合等方面。

一、课程设置方案的重要性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兴趣爱好和未来就业具有重要影响。

它涉及到国家发展战略、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全面性与连续性,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课程设置方案的原则和方法(1)全面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全面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文化知识、体育艺术、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将基础概念和技能循序渐进地引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3)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设置差异化的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4)社会需求原则: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性。

三、科目设置的思考(1)语文:语文是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设置课程内容包括汉字、语法、阅读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思维能力。

(2)数学:数学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在实践与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课程设置要关注数学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3)外语:外语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课程设置要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4)科学:科学课程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体育音乐艺术:体育音乐艺术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应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既注重学生的锻炼与协调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课程融合与跨学科教学课程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鲁教基字[2003]12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各大企业教育处:现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二〇〇三年七月四日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总数。

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

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18或36课时。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三、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指导书的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

四、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

学校也可以把省定的地方课程科目作为学校课程的资源库,从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学校课程。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予以指导,但不要规定学校必须选择的课程。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
临沭镇山西完小
年月
七、关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撤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地方课程进行评价,淘汰不受学生和学校欢迎地地方课程.学校也要对学校课程定期进行评价,取消不受学生欢迎地学校课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八、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实施.学校可以把学校课程和地方课程地课时综合使用,集中或分散开设;但必须以学年为单位,开足《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程安排方案》规定地课时.学校要统筹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关系,在新学期开学以前,提出本校新学期可供学生选择地地方课程方案,向学生和社会公布,并报学校主管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关于地方课程地范围.我省地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或课时.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地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关于地方课程地开发.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地开发和学习指导书地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试行)
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地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地课时总数.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地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地课时和国家规定地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地,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周计算,约为课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

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国家课程设置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下文将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实施目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的实施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原则1. 科学性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芳龄特点,科学确定课程设置内容和课程实施方法。

2. 整体性原则:注重课程内部各学科的通联和融合,形成良好的整体教育效果。

3. 适应性原则:结合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差异化设置。

4. 发展性原则:紧密跟踪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设置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1. 语文: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数学: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3. 英语: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4. 物理、化学、生物: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注重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5. 政治、历史、地理: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注重学生对国家历史、地理和政治的了解和体验。

6. 音乐、美术、体育: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体育锻炼,注重学生对艺术和体育的个人兴趣和创造能力。

7. 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熟练运用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方法为了有效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文
也谈减负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几点意见
霍山县戴家河初中
叶昌茂
也谈减负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几点意见
本人所说的减负也许与别人所想的不是一回事,先从我任教的学校说起吧。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但开设的也不全是初中班级,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在本校上学,这是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一些边远小学开不齐六年级,所以便将六年级开在了初中,今年本校开设的班级是六、七、八、三个年级。

本校的许多老师是兼带中小学的课程,这倒并不矛盾,反正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但老师们通过对比发现,六年级与八年级的负担有着很大的差别,通常是六年级学生无事可做,八年级学生忙不过来。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年级的课程设置看出来。

这里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学生的学习课程分为主干课程和非主干课程两类。

从表上可以看出,各年级非主干课程基本相同,而主干课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