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中全生物说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安居区拦江镇初级中学校阳中全

各位领导、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下面是我对本课的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北师版《生物学》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概述:食物链(网)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是本节基础和内核,本节内容是上述内容的引申和拓展,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是课标中《生物学环境》这一主题的核心概念,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起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安在整个教材中起作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瓶及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技能目标

(1)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获得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材重点、难点

根据《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概括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

为了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四、教法

我们知道《生物学》是一门培养人的认识自然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得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学生实际,我主要采取:阅读探讨教学法为主,情景教学法为辅导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和认识,产生践行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通过课堂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以达到最佳效果,基于本课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集体讨论

我们常课“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指导。

五、学法

让学生以机械的“学”答赂“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

人,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

1、课前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要求复习生态系统有关内容

2、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并引导学生阅读自主思索,自主探究,分析归纳。

3、运用问题,结合图纸,质疑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突破重点、难点、注重活动互动、交流、讨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整体思路与环节见课件)

情景创设复习引入(3分钟)

1、小组讨论与交流。观察小组制作的生态瓶,交流制作的过程,找出有关食物链(各小组交换生态瓶)。

2、质疑:为什么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存活时间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很快就死亡。

创设目标:解决学生课外实验情况及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同时也复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更好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

第一环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1分钟)

1、阅读课本82页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并写出凯巴森林中存在的食物网(2分钟)

2、思想并回答讨论题第1题,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1分钟)

(目的:通过学生对生态瓶和书本“活动”资料分析,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构造)

师生互动(7分钟)

1、教师参加学生小组讨厌并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总结形成统一答案

2、各小组交流答案,教师评价

3、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内容

4、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为什么能维持稳定

5、有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中生物能生存较长时间为什么?

6、归纳概念并板书

目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上来,关注学习过程,这样形成的概念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二环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18分钟)

(一)质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1、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为什么能维持稳定

2、有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中生物能生存较长时间

阅读讨论

1、阅读84而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内容,并分析写出其中存在的食物链(2分钟)

2、对图“生态系统”自动调节曲线进行解读

(1)图中哪种生物数量最早达到第一高峰?你对此怎样理解(2分钟)

(2)哪种生物数量最后达到高峰,能不能改变它的先后顺序,为什么?(2分钟)

(3)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种规则吗?(2分钟)

(4)与我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这种规律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2分钟)

3、阅读课本85页(小资料)“远渡重洋的屎壳螂”(1分钟)

目标:这一环节的本质内容比较抽象,通过阅读讨论问题,题窜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和构建,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提各了学生技能。

(二)学生角色扮演(7分钟)

探究: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

提出问题:草原上各种生物数量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时,该生态才能维持稳定?

作出假设: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数量达到一定比例(6:3:1)草原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实验过程

1、每人准备草、鼠、狐三种头饰。

2、出场顺序按草鼠狐数量由少到多(表分)生物数量变化

3、扮演草的同学被扮演鼠的同学抓住就表示吃掉,这个同学换鼠的头饰,表示小草减少鼠增多,以此类推。

4、和一种生物多于前种生物为准时捕食停止,并有另部分同学换成另一种头饰表示这种生物死亡。

5、当狐达到一定数量死亡,换成草头饰,游戏进行到大致恢复到原来的比例时结束。

目的:通过形象活动,角色扮演学生对生态生系的自我调节有更深理解,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提问、归纳(2分钟)

1、通过上面游戏你能说出为什么草原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吗?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

板书

第三环节:知识的迁移应用与小结(7分钟)

作业: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做的生态瓶成功与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2)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和草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种曲线表示

(3)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相对稳定,这是因为()

A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制约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

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 D人工控制的结果

3、小结

(1)本节课根据为一个定义,一个原因

(2)所用到的方法(阅读、讨厌、实验、探究方法)

目的:既小结的知识,又小结了学习生物常用方法,强化了知识,又检测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七、以上方案的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