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对消费拉动效应研究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5)2. 文献综述 (6)2.1 城镇化与消费率的关系 (7)2.2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作用机制 (8)2.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与本研究的发展 (9)3.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11)3.1 城镇化理论基础 (12)3.2 消费率定义与测算方法 (13)3.3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理论假设 (14)4.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分析 (15)4.1 收入水平与消费率的关联分析 (17)4.2 城镇化过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18)4.3 城镇化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20)4.4 教育与消费率的关系 (21)4.5 城镇化与环境质量的影响 (22)5. 实证分析设计 (23)5.1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24)5.2 模型设定与方法选择 (26)5.3 稳健性检验与缓解 (27)6. 实证结果与分析 (27)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8)6.2 回归分析结果 (29)6.3 稳健性检验结果 (31)7.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7.1 主要研究结论 (33)7.2 政策含义与建议 (34)7.3 对后续研究的发展 (35)8.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7)8.1 研究局限性 (37)8.2 未来研究方向 (38)8.3 研究的扩展应用 (39)1. 内容概要本文探析城镇化进程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分析阐述城镇化与消费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城镇化进程如何推动消费率的增长。
详细阐述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多个作用机制,包括:人力流动和收入分配:城镇化聚集人力资源,促使劳动生产力提高,并带来更合理的收入分配,从而增加消费能力;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环境:城镇化带来完善的交通、信息、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丰富的消费选择;文化观念转变和消费需求升级:城镇化伴随着文化观念的转变,居民的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精细化,从基本满足向品质追求转变。
城镇化发展对农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
费结构的升级 , 最终有效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
关 于城镇 化拉动农 村 消费 的增长 , 目前官 方 的判断是 “ 城镇 化是 扩大我 国农村 居 民 消 费需求 的重 要突破 口”31 [5。综 观 国 内学 者 的现 有研 究 成果 , 镇化 发 展 对促 进 - 城
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如下 5 个方面 :
函数 和 方 差 分 解 方 法 , 19 对 90年 ~ 0 8年 间 的相 关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 镇 化 发 展 对 农 村 消 20 城
费增长具有动态影响, 从短期来看 , 城镇化对农村消费需 求的增长没有形 成有效 的正 向拉动作 用 , 但 从长期来看, 城镇化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 显著 的促 进和拉 动作 用。这表 明 当前我 国以城 镇化 拉动农村 消费需求增长 的政策是可行 的, 它有助于 当前 巨大的供给 能力通过城镇 化而 与农村 居 民消
费需求增长有 效对接 , 进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成长。 促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消 费; A V R模型
中 图分 类 号 : 04 5 F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2 0 (oo 0 0 40 10 —5 6 2 长的作用机理分析
市 的农村 人 口由于 自身 素 质 、 社会 保 障 、 就业 歧 视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城 后 并 不 意 味 着 收 入 会 必 然 提 进
高, 进城 后 的农 民会 因收 入 预 期 不 稳 而 支 出 预期
上升 , 费行 为会更趋 谨 慎 ; 是 农村 人 口迅速 和 消 二
二 是城镇 化 有 利 于 改 善农 村 居 民消 费 环 境 , 催 生农 村新 一 轮 的 消 费 热 潮 。城 镇 化 会 促 进 商 业、 房地产 业 、 息业 、 化 娱 乐业 、 信 文 服务 业 和基 础
城镇化对农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 理论基础与数量分析 为了论证城镇化对农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需要对其 理论基础进行综述, 并提出理论判断和数量分析 。 ( 一 ) 理论基础 。 谢松 ( 2010 ) 认为农民收入增长与城 市化进程有显著相关,推进城镇化对促进农民收入增 长,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 收入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 因此, 要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 续增长,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无疑是一条有效的现实 途径
[1 ]
等无不在论证收入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我国的众多经济 学家, 如高鸿业 、 厉以宁 、 林毅夫等均认同这一理论, 并 且进行过论证 。 由此看来, 城镇化必然会影响农民的消 费 。 事实上,国内众多的学者也持这种看法 。 林秀清 ( 2011 ) 认为城镇化是启动农村消费的现实选择, 城镇化 对农村消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1 ) 城镇化可以提高农 民收入, 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 2) 城镇化能够优化消 费结构并改变消费模式, 推动需求结构的升级; ( 3 ) 城镇 化可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拓展农村市场; ( 4 ) 城镇化可 朱琛也认为 以刺激投资需求, 扩大民间投资 [ 2 ] 。孙虹乔 、 城镇化发展对农村消费增长具有动态影响 。 从短期来
[ 关键词 ] 城镇化; 农民消费结构; 灰色关联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F063.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 - 5024 ( 2011 ) 06 - 0173 - 03 “地区工业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研究 —— ( 批准号: 3594 ) 阶段性成果 [ 基金项目 ] 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课题 — 以江西为例 ” [ 作者简介 ] 甘小文,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统计与计量经济; ( 江西 南昌 330029 ) 黄小勇,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科技发展与人力资源; ( 江西 南昌 330022 ) 胡 宾,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 。 ( 江西 南昌 330029 )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armers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is paper has theoretically proved the point of view and preliminarily 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Through building the model to conduct empirical study, the paper has conclud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 the spending of various farmers living consumption has increased on different degree, but the proportion of food and other goods spending accounting for all livelihood is slowly down and the proportion of other spending is slowly rising;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ce of urbanization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urbanization influence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descending order: medical insurance,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ousehold devices, supplies and services, culture,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nd service, lodging, clothing, and other goods and service and food spending. Key words: urbanizati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farmers; gray relative analysis
中 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效应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效应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在经济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显著的效应,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城镇化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农村,居民的消费往往局限于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而进入城镇后,他们对住房、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大幅增加。
城镇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体系,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便利条件。
此外,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潜力。
这种消费需求的增长,不仅拉动了内需,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分工。
一方面,城镇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在城镇中得到了蓬勃发展。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型城镇化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城镇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
同时,房地产开发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投资领域,满足了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需求。
此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些固定资产投资不仅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还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城镇化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可以引导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韩丽红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影响居民消费规模和结构变迁的事实,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并依据2004-2016年我国省域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的短而板数据建立协整分析模型。
研究发现,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正向作用,作用力度大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髙低具有反向关系特征,揭示出城镇化发展对欠发达地区消费拉动的重要性,凸显城镇化建设对内需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面板协整引言城镇是商品流的枢纽,也是城乡居民的消费场所,城镇化能有效贯通城乡消费市场,对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提升和消费结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实施以来,我国国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变革,在城乡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也进一步提髙,消费结构持续改善。
随着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如何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挖掘和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解决消费供求矛盾,使消费成为经济稳左增长的引擎和转型发展的驱动力,已是我国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不仅是城镇区域人口的集聚,更重要的是其引致的巨大消费需求。
面对我国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空间不断压缩的基本事实,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强大引擎。
尽管针对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众多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文献,比如赵永平(2015)、王平(2016)、魏楚(2017)等的研究都证实了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提升的枳极意义,但有关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和作用力度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在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居民消费机理基础上,以2002-2016年我国不同省帀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消费的而板数据为基础,建立协整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提升的作用力度及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以期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山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分析
山 东 城 镇 居 民 消 费 结 构 非 均 衡 性 对 需 求 的 拉 动 效 应
在 关 注 山 东省 居 民消 费 结 构 合 理 化 的
同时 ,必须认 真分 析和研究该省居民消费 结构的非均衡性及其对消费需求拉动效应 ,
制 定 和 实 行科 学合 理 的消 费 政 策 ,促 进 消
年 的 32 %。 6
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转入温饱型。这一阶 段居民消费仍集中在吃、 穿上, 但粮食消费 比重下降, 副食 消费 比重上升, 用品消费 耐
量 增 加 。 此 , 一 阶段 主要 是 拉 动 了城 镇 因 这 居 民 对 副食 品和 耐 用 消 费 品需 求 的增 加 。 从 19 9 2年 至 1 9 9 8年 ,山东 省 城 镇 居
禽 、 蛋 Βιβλιοθήκη 副食 消 费相 对 较 少 ,劳 务 支 出也 主 要 集 中 在房 租 、 电和 公 共 交通 费 上 。 水 因
I r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非 I ■ l均衡状况 l I
■ ■_
反映了山东省城镇 居民住房消费质量和水
平上的差距。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山东 省 城 镇 居 民 的 消
( ) 镇 居 民住 房 支 出比 重 偏低 二 城 内容 摘 耍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山 东省 城 镇
机 等 大 件 消 费 品 的 普及 率 , 在最 高收 入 与 最 低 收 入 的 居 民 家庭 之 间 , 别 并不 大 。 差 这
种雷同型 、同步化的消费结构 ,给社会经
济 的 发 展 带 来 了一 系列 难 以克 服 的后 果 。
费结构更趋合理 , 以发挥合理消费结构对
经济 增长 的积 极 拉 动 作 用 。 ( )消 费 结 构 的 非 均衡 性 对 消 费 需 一 求 的拉 动 具 有 阶段 性
城镇化对消费市场和商业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对消费市场和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对于消费市场和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城镇化对消费市场和商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消费市场的影响1. 市场规模扩大:城镇化使得人口集中在城市中,人口红利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市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
这促使商家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2. 消费结构升级:随着城市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城镇化使得人们对于商品与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多层次化,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端消费品,都有相应的市场需求。
消费者开始注重品质和个性化,也会推动市场拓展更多高品质和特色商品。
3. 互联网消费兴起:城镇化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消费的兴起。
城市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购物、支付、娱乐等消费活动,方便快捷的网络消费方式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4. 城市旅游消费增加:随着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逐渐完善。
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对城市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了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催生了相关服务业的兴起。
5. 住房消费需求上升:城镇化带来了人口的密集聚居,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在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城市居民对于住房的购买和租赁需求大幅增长,住房消费成为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商业发展的影响1. 商业门店建设扩张: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市商业区的建设和扩张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
商业中心、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商业门店纷纷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商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增加,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商业形态升级:城镇化对商业形态的影响十分显著。
传统的商业模式面临转型和升级的需求。
大型商场、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形态逐渐兴起,商业业态得到多元化发展。
商家们需要不断创新,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本研 究 的 样本 数 据 主 要 选取 19- 09 l 年 的 90 20 年 8
数据来统计( 其中无 19 和 19 年数据)数据来源主要 9 1 92 ,
是从 《 江苏统计年鉴)19 —OO、江苏农村经济资料》 ( 42 L) 9 《
( 9— o9 1 0 20) 得 。农 村居 民人 均生活 消费支 出及 其结 9 上获 构是剔除物价因素影响的数据。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生 活 消 费 支 出 O 及 构 成 ( 村 居 民恩 格 尔 系数 Y 、 着 0 农 1衣 Y 、 住 Y 、 庭设 备 用 品 及 服务 Y 、 通 和通讯 Y 、 2居 3家 4交 5 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Y 、 6 医疗保健 Y 、 7其他商品和
对城 镇化 发展 与 农村 居 民消 费 结构 的关 系研 究较 少 , 而 农村 居民消费 结构贝 是反 映农 民生 活水平及农 村经 济发 Ⅱ 展水平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研究 城镇 化发展进 程 中农村 居
展战略,城市化水平由 17 年 的 1%提高到 20 年的 98 5 09
5.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9 1 5 %, 6 . 个百分点。随着江苏城 O 镇化发展的加快 , 加速了人口和自然资源及其它生产要 素向城镇的流动 , 城乡面貌有了 日 新月异的变化, 农村居 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
结构也发 生了质的变化 。 城镇化 是指 随着社会 经济 发展 , 口不 断 由农 村地 人 区向城镇地 区集 中的过程 。该 过 程包括 非农人 口居 民 由
乡村转变为城镇从而使农村居民转变 为城镇人 口的过 程, 也包括人口通过迁移向城镇聚集的过程。 对城镇化与
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方面 ,国内学者早期做了许多有益 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如蔡思复 19 年提 出城镇化有利 99 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 改变传统的就业结构, 从而引致消 费需求进而投资需求和总需求的扩张 ,同年蔡 日方也认 为城市化进程可以促进市场发育 ,进一步影响农村居民
滞后的城镇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过 50 美 元 已 经人 了 中 等 收 入 国 家 行 列 ,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40 转
式 实 现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是 我 国未 来 几 年 面 临 的严 峻 挑 战 , 关 它
系 到 我 国 能否 跨 越 “ 中等 收 入 国 家 陷 阱 ” 。历 史 经 验 表 明 , 发
收 稿 日期 :0 20 —2 2 1—51
第二 、 产业产值 占 G 三 DP的 比重 远 高 于 按 户 籍 统 计 出来 城
镇 化 率 , 图 2所 示 。这说 明 了 我 国 现代 化 进 程 并 没 有 同 等 如 程 度 惠 及 农 村 人 口 , 而 拉 大 了城 乡 收 入 差 距 , 致 了 城 市 反 导 人 口 比重 与城 市 消 费 比重 之 间 、 村 人 口 比重 与农 村 消 费 比 农 重 差 距 扩 大 , 图 3所 示 , 如 因此 整 体 上 抑 制 了 消 费 需 求 的 增 长 。本 文 基 于 面 板 单位 根 和 面板 协 整 计 量 方 法 , 图 研 究 城 试 镇 化 滞 后 究 竟 如 何 影 响 了居 民 消 费 需 求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的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 论 和 改 革 开 放 之 前 纵 无 向 比较 还 是 和 国 外 横 向 比较 都 取 得 了 辉 煌 的 成 绩 。但 是 ,
19 9 7年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和 2 0 0 8年 世 界 经 济 危 机 的 影 响 都 暴
露 了我 国依 赖 投 资 和 外 需 拉 动 的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存 在 较 高 的
第3 4卷
我国城镇化对商品住房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
( 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e n t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r b i n 1 5 0 0 0 1 ,C h i n a ,E — ma i l :l y u a n h i t @1 6 3 . c o m)
平对商品住宅需求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拉 动效应 ,即城镇化水平每提 高 1 %,会拉 动商品住房 长期增 长 3 . 2 2 %;城镇化水平 是商品住宅需求的格 兰杰原 因;并且这种均衡 关 系由短期偏 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慢。
关键 词 :城 镇 化 ;商 品 住 宅 需 求 ;拉 动 效 应 ;协 整 分 析 ;误 差 纠 正模 型
中图分类号 :F 2 9 3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4 — 8 8 5 9( 2 0 1 3) 0 4 — 0 9 3 — 0 5
Pu l l Ef f e c t o n De ma nd o f Co mme r c i a l Fl a t s by Ch i na’ S Ur ba ni z a t i o n
方法 ,建立商品住 房需求的拉 动效应模 型并进行模 型检验 ,考虑到模 型 内部 的短 期动 态波动,构建 了误 差修正模型 ,利 用格
兰 杰 因果 检 验 探 究 了 两者 的 因果 关 系 。 通过对 1 9 9 2 ~ 2 0 1 2年 间 的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商品 住 宅 需求 的 实证 研 究 , 发 现 我 国城 镇 化 水
A 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a n a l y z e p u l l e fe c t o f h o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l f u e n c e d o me s t i c d e ma n d ,t h i s p a p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p u l l e f e c t s o f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效应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效应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经济具有多方面的显著效应,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内需市场等。
首先,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
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煤气供应、通信网络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从而直接带动了建筑、建材、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对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这又刺激了房地产、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投资与发展。
而且,城镇化使得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更加集中,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原材料和劳动力,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增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而在城镇,由于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多样,能够催生更多的产业和服务业态。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城镇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此外,城镇化还促进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比如,一些地区通过发展城镇化,形成了特色的产业园区,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再者,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往往能够获得比在农村更高的工资收入。
而且,城镇的就业机会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还有服务业、新兴产业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提高其收入水平。
城镇化视角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比分析
宏观经济41城镇化视角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对比分析刘婷婷 成都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刘 海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摘要:中国“以农补工、以乡保城”的制度化模式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由于城市和农村产业的劳动分工不同,城镇与农村居民在教育、公共服务、就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三大拉动因素中,消费的效应相对较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掣肘。
孔祥利等(2013年)认为只有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才能快速提升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完成消费结构的升级,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居民;消费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041-01一、引言中国“以农补工、以乡保城”的制度化模式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由于城市和农村产业的劳动分工不同,城镇与农村居民在教育、公共服务、就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三大拉动因素中,消费的效应相对较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掣肘。
孔祥利等(2013年)认为只有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才能快速提升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完成消费结构的升级,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主要是推动农村居民向城镇地区转移,为农村居民在城镇地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环境,同时城镇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
因此,城镇化水平会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成为新常态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为深入考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以及城镇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本文以2011-2015年为样本期进行分析;考虑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差异,本文对样本作进一步划分,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剔除地区差异会扭曲全国样本数据分析准确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比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消费差距等方面的差异。
我国城镇化对消费需求效应的实证研究
对农村居 民消费增长 的累积 效应 大于对城
镇化居 民消费 的累积效 应 ,并且正向拉动 效应 的持续 时间更长也更稳定 。
部分学者对城镇化 拉动 居民消费增长 的观点存有疑 问。刘志飞等 ( 2 0 0 4) 把历
居 民消费需求上。但是我 国居 民最终消费
率 却在不断下降 , 从2 0 0 0 年到 2 0 1 0 年, 消 费率 从 6 2 3 %下降到 4 8 _ 2 %,如何有效地 拉 动居民最终消费需求 ,推动 国民经济 实 现向 “ 消费驱动”的 内生型增长方式转化
厂 _ ] _
消费。 孙虹乔、 朱 琛( 2 0 1 2 ) 在阐 述城镇 多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第 斗 _ 化对 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理的 基础 一, 现有文献大多 都从整 体 [ 玉 五三 工
年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达到 5 1 . 3 %,而且 略目 标, 所以研究城镇化对消费需求的效
用分析具有重大 的意义 。
容( 2 0 0 7) 对我国 1 9 7 8 一 I 的变动关系的研究指出在城
市化加速期 ,我国 的城市化
假设 垦 墨 §
加 快 城 镇 化发 展 一 直以 来 是 我国 的 一 个战 2 0 0 5 年 城 市 化率 与消 费 率
◆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2 4 . 9 文 献标 识 码 :A
影响消费率因素的研究。所 以本文就从这
些方面 出发来研 究城镇 化对消费需求 的效
应分析 。
城 镇 化 对 消 费 需 求 效 应 的 实 证 研 究
本文运用西方消费理论 ,并结合研究
■■■■—■—■■—■—■●— 一
上, 结合2 0 O 9 年我国2 O 5 个地级市的截面
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基于工业生产率地区差异视角
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
———基于工业生产率地区差异视角
1
蓝管秀锋1 朱伟媚2 匡贤明1
(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沈阳 110819)
2
( 浙江省青田县水利局, 丽水 323900)
〔摘 要〕 为探究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 本文基于工业生产率地区差异视角
展开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 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之间不存在自发产生的 “ U” 型演变关系, 但工业生产
阶段的影响, 且这种影响取决于工业的劳动生产
期,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生产率更高的工
人口抚养比等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
率。 因此, 本文将从产出分配和工业化发展阶段
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结合理论分析提出有待验证的研究假说。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2 1 从产出分配的角度分析
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等相对较低, 政府在产出分
配上更多的倾向于采取资本积累。 如经营性基础
设施项目投资、 重点产业扶持、 工业园区规划、
软环境建设等, 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6] 。 但在
一定程度上, 这种资本积累偏向的产出分配方式,
有学者提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 GDP 是
会导致原本被用于当期居民消费的产出份额萎缩,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 有关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消费内在关
看, 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
之间存在能够自发产生的 “ U” 型演变关系。 目
前中国正处在 “ U” 型曲线的下降阶段, 所以城
镇化率的提高反而引起居民消费率的下降。 当城
收稿日期: 2020-11-09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建立中欧自贸区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破解研究” ( 项目编号: 16AZD016) 。
【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
【关键字】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和动力核心提示: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而从中国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仍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1年的6.9亿,30多年来增加了5亿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进城的农民工。
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农村人口比重由82.1%下降到48.7%。
2011年,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
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
广东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分析
年的居 民消费率的下 降主要是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下降 ,
而 且 城 镇 居 民 消 费率 则 呈 现 卜 升状 态 。 乡居 民 消费 率 城 之 间相 差 2 个百 分 点 ( 7 见表 2) 。 20 —2 0 年 城 镇 率增 长 ,并 没 有 推 动最 终 消 费 00 09 率 和 居 民消 费率 的 I , 而 下 降 , 种 现象 是 符 合 同 反 升 这 际经 济 规 律 的 。根 据钱 纳 里 标 准 模 型 及 东亚 、 美 等 新 南 兴 闰家 的经 验 ,消 费率 的 变 化 轨 迹呈 平缓 的 u型 曲线 :
段 ,还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 0 年世界高收入 国家和 08 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已达 7 . %, 76 6 中上等收入 国家和地区 的城镇化也高达7 . %( 4 7 见表 1 。 0 8 7 ) 2 0 年广东人均 G P D
达 到 56 美 元 , 于 中上 收 入 水 平 国家 的行 列 , 城镇 39 处 但
度 比较 低 ,只 有 5 以下 ,甚 至 2 0 % 0 3— 20 年 甚 至 出 04 现负增长 ( 见表 3) 从 以 上分 析 可 以看 到 ,2 0 年 以 。 00 来 ,城 镇 居 民消 费 对 广 东 G P增 长 的 影 响 程 度 是 比较 D 强 的 ,而 农 村 居 民消 费对 广 东 GD P增 长 的 影 响 却 在 减
12 0 东 济 4 2o 广 经 /1 3
的 4 %,跌 幅达 到 79 百 分点 ;但 城 镇 居 民消 费率 则 . 7 .个 呈 现 上 升 状 态 , 然 中问 有 波 动 , 从 20 年 的 2 .% 虽 但 00 91 【 到 20 年 的 3 .%,上涨 了 3 个 百 分 点 。纵 观 十 = 升 09 25 . 4
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城镇居民消费
2 财富效应。 新型城镇化促进了居民工资的显著增长,由此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城镇居民利用
这部分资金提升家庭整体财富。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使得人口集聚,住房需求猛增,房地产业迅速发
展。 住宅价格的上涨使得住房拥有者的现有财富扩张。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提高人口素质,使得
城镇居民对于理财投资的接受度与认知度有所提高,对于低风险的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进行了一定
3 分配效应。 追求公平和谐是新型城镇化的又一重要特色,在实践中要求新型城镇化的推动过
程能拉动周边乡镇的发展,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新型城镇化使得人口集聚,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
增加,周边乡镇有了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由此可以拉动周边农村的农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
展,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引进了知识密集型产业,这对于实
比例的投资,进一步增加了家庭财富,尽管这部分财富的变现能力要低于工资性收入。 生命周期理
论( LCH) [27] 与持久收入理论( PIH) [28] 均表明,预期的收入会影响消费水平,即按照一定的折现率将
家庭财富进行贴现得到的当期收入会影响当期个人的消费能力。 与此同时,家庭财富的显著增加使
得城镇居民对于未来的预期也显著改善,这使得财富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水平。
道 [16] 。 王平和王琴梅源自以往研究进行归纳,指出城镇化主要通过扩大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收入和改
变居民消费结构三类渠道来影响居民消费 [17] 。 部分研究使用消费率而非消费量来研究城镇化和居
民消费的关系,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如范剑平等发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率并无显著影响,刘
艺容和邹红等则认为城镇化率与消费率之间呈现倒 U 型关系,当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
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机理及城镇化进程应注意问题研究
在这一过程 中必然伴随着城镇的建 设与发展 , 住房 、 公共
基础设施 的建设在其 中 占主 要地位 , 这就 必然会 创造 出 不小 的投资需求 。城镇化对 投资需求的创造作 用可 以从
长期和短期两个 角度进 行分析 。从 短期 来看 , 镇化 过 城
程 中的城镇建设能够直接带动第二产业 中的冶金 、 建材 、
建 筑、 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 展; 对第三产业 的刺激 则主要
体现在 房地产 、 现代物 流 、 金融 、 发零 售、 批 设计规 划 、 家
化, 具体来说是食品支出比 重大幅 下降 , 服务类消 费比 而 重则有所上升。另有根据该数据的分析表明 , 食品 、 着、 衣
政服务等行业方面 。从长期 来看 , 房地 产业 的产业链 条 较长 , 射面较 广 , 辐 因此能够 带动 多个产业 共 同发 展 , 有 效地刺激 需求。据统计 , 在乘数效应 的作 用下 , 入房地 投 产行业 的资金可创 造相 当于其 自身价值近 2倍 的需求 ,
这 一作 用不容小 视。此外 , 推进 城镇化 能够 有效地带 动 民间投 资。城镇化与民 间投资紧密相连 , 目前 , 间投资 民 已经开始参与到了城 市基础 设施建 设过程 当 中。今 后 , 如何进 一步加大 民间投资 比重 , 拓宽 民间投资渠道 , 丰富 民间投资方式也将成 为需要 思考 的重要课题 。 4 .城镇化对消费需 求具 有拉动作 用。在 我国 , 广大
兴产业 的农村劳动 力也促进 了供给 的增加 , 为市场规 模 扩大 , 市场供给增加做 出了巨大 的贡献 。 3 .城镇化 能有 效地刺 激投 资。城镇 化 的过 程是 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发展对消费的拉动效应研究摘要:城镇化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拉动消费的关键。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镇化与消费的理论关系,并比较了广西和我国在城镇化发展与拉动消费方面的差距,然后以广西为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拉动消费的带动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放大效应。
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与广西实际,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消费;带动效应;广西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要素结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已经难以再按以前的“投资+出口”模式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在金融危机后被重点关注,而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及广西拉动消费的关键,但城镇化如何拉动消费及其带动效应有多大,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城镇化与消费的理论关系目前,我国有很多学者已经对城市化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例如胡鞍钢(2003)曾提出城市化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胡日东(2007)曾探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关系,龚映清(2007)对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林秀清(2011)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是理论探讨,对于实证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未深入研究。
已有的研究均表明,城镇化将极大地拉动消费。
从我国及广西经济发展实际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美国、日本这些我国产品主要出口地区,市场需求急剧下降,致使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由于出口下降而形式严峻。
拉动内需,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必要的选择。
扩大内需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根本之路,而加速城镇化的最大作用是扩大内需。
目前农村人均消费能力不到城市的30%,7亿多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很低,如果能在“十二五”期间里,将7亿多农民中的1亿以上转变为城市人口,同时拉动农村内需,那我国的内需市场将有一个极大提升。
我国2009年后才提出将扩大城镇化作为扩大消费的形式、载体。
通过城镇化扩大消费,其途径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农民工进城落户要增加基础设施,这部分既是投资也是消费,比如住房、学校、医院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城市比农村的消费水平要高,如果农民转移到城市,一些生活基本物品就需要采购;此外,农民转移进城之后,他们务工的收入比在农村要高,定居之后消费的需求也随之增多。
二、广西与全国城镇化拉动消费方面的比较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水平。
到2009年末广西总人口为50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76万人;乡村人口2952万人,占总人口的60.8%;城镇人口1904万人,占总人口的39.2%,低于全国水平约8个点。
城镇化水平也处于持续发展阶段。
同时,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也低于全国。
1.广西城镇化率相对全国严重滞后但有缩小的趋势1981年,广西城镇化率为11%左右,到2005年仅为3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9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的广西城镇化率在稳步提升,从1980年到2009年的30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提升率为40.6%,同时差距缩小为6.9%(详见表1)。
按照城镇化的“s”规律,广西的城镇化处在由城镇化刚步入中级阶段过渡,在这个阶段,城镇化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相对全国严重偏低“十五”期间,广西每城镇化率每提高1%,对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大概为111亿元(相应全国该数额0.61万亿),到了“十一五”期间,广西每城镇化率每提高1%,对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大概187亿元(相应全国为1.92万亿元),城镇化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效应为40.6%,相对全国的200%,广西的增长效应严重偏低。
3.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走低“十一五”时期,广西城市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有逐年下降的态势,2009年广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51元,消费支出为10352元,城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7%,比2005年的72%下降了5个百分点。
这表明广西城市居民的消费有收缩的趋势,如果在去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上,广西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下降幅度将更大。
4.农民市民化后的消费拉动作用有放大趋势2005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为6424.24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为2349.6元,城乡居民消费比为2.73。
到了2010年,该比率变为3.32。
这表明城镇化使得农民市民化后,消费拉动作用有放大趋势(详见表2)。
三、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反应分析利用广西的2001-2010年的数据,我们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反应检验每增加1万城镇人口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冲击。
数据详见表3:(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检验2000-2010年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需要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首先是进行 adf 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 5% 的显著水平上,零假设 (时间序列非平稳)不能被拒绝,这说明2个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进一步对其差分进行adf 检验,结果表明:在5% 显著水平下,零假设被拒绝,即序列都是平稳序列。
这说明2个时间序列都是2阶单整过程,即 i (2)过程。
(二)var 模型的设定与估计结果由于二阶△city,△consume 都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满足建立eviews软件建立 var 模型的前提,因此我们基于var模型探讨城镇化增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冲击效应。
(三)城镇化增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量的带动效应。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反应图如下:从上图可知,城镇化增量对于社会消费品增量可以给予持续的冲击,这种冲击有极大地放大效应,并且滞后一期反应最大。
由于上图是冲击累积量,因此,实际上城镇化新增量在第2年时间给予最大冲击。
这表明,广西城镇化可以持续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同时新增最大量在第2年才开始显现。
可见,对于广西来说,推动农民市民化,会对广西拉大内需有着极大的正向冲击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一)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动农民市民化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依托,推动农民市民化。
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首先要从制度上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户籍问题一直是城乡要素流通中的一大障碍。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要消除户籍歧视,给予农民完全国民待遇,应尽快变户口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户籍放宽,并不意味着社会融合问题能一步到位解决。
在户籍放宽的同时,以制度创新创造更好的政策空间,让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农民工能安心工作,融入当地社区,找到家的认同感。
这需要广西从更高层次统筹城乡发展,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的同时,从一体化保护城乡居民权益的角度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拉动农村消费拉动消费和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但拉动消费并不只能单靠城镇化。
拉动农村消费,不仅可以有力拉动内需,同时也可以反过来推动城镇化。
为此,政府应着重于保障农产品价格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储备、商业与企业储备、农户自储一体化的主要农产品储备制度,以稳定提高农产品价格探索逐步建立健全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预警应急等机制,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稳步扩大和完善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对扩大农村社会消费需求会有极大促进作用;借助家电下乡的政策优势,促进农村购物消费信贷的发展。
(三)推动城乡要素流通便利城乡要素流通包括资金、人才、信息、物流和土地等多方面,这些都需要市场的发展。
市场发展了,要素流通才会便利。
实际上,农村的发展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市场。
尊重市场、发展市场是最好的支农扶农政策。
为此,应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例如可以利用“耕地增减挂钩”政策创新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
在物流方面,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和改善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政府应着力于为农村提供更加准确灵通的信息、更加规范便利的服务,升级农产品市场的运营、管理、服务需要。
(四)多方着力促进居民增收促进居民增收是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前提。
为此首先应抓好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关注gdp增长之外,更需要采取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就业增长点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等促进就业的措施,实现就业率与gdp的同步增长。
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度,推动低保人群的就业和维持就业人群的可持续性等。
同时,应增加居民非工资性收入。
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并不意味着普涨,关键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减少蓝领、增加白领,提高人口素质,扩大中高收入群体。
目前广西居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收入的比重太高,资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了收入的比重过低,前两项占比大但增长相对缓慢,后两项增长速度较快但占比小。
“十二五”期间广西应将重点推动前两项收入的加快增加,同时增加后居民两项收入的来源和比重。
(五)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如果单纯只把农民变成城镇户口,并不能增加农民收入,也就无法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农民拥有城镇户籍后,为他们提供相比较农村更加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真正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拉动他们敢于消费。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平等地、非歧视性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一直是城镇居民的专利,这一点在广西也毫不例外。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真正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应加大公共服务支出,通过相关法制赋予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有力的公权监察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机会。
尤其是对相对发达的地区,更要注重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就业方面,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网覆盖城镇乡村;在社会保障方面,要推动城乡居民同等享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在社会环境方面,着力构建绿色宜居城镇生态系统、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居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
应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在政府投入方面,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成覆盖城乡、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体系。
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齐全和管理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养老、医疗、文体活动等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1]胡鞍钢.城市化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j].湖南社会科学,2003(06).[2]胡日东,苏芳.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05).[3]龚映清,王瑞.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7(03).[4]林秀清.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研究[j].先驱论坛,2011(03).[5]万寿桥,李小胜.我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4(06).[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 eview s 应用[m].北京:我国统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