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 13 320激光粒度仪ppt课件

合集下载

激光粒度仪讲解

激光粒度仪讲解

激光粒度仪讲解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度分布组成一、试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是测定粒子尺寸及粒度大小分布,通过试验了解激光粒度仪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学习激光粒度仪的使用及操作;掌握分布曲线所显示的粒度大小及分布情况。

颗粒及颗粒行为是无机非金属材科研究的基础。

因此,颗粒的表征和颗粒的测试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粉体的粒度是颗粒在空间范围所占大小的线性尺度。

粒度越小,粒度的微细程度越大。

颗粒群是指含有许多颗粒的粉体或分散体系中的分散相。

若颗粒进度都相等或近似相等,称为单进度或单分散的体系或颗粒群。

实际颗粒所含颗粒的粒度大都有一个分散范围,常称为多进度的、多谱的或多分散的体系或颗粒群。

粒度分布是表征多分散体系中颗粒大小不均一程度的。

粒度分布范围越窄,其分布的分散程度就越小,集中度也就越高。

粒度分布测量中分为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累积分布横坐标表示各粒级的粒度;纵坐标表示在某Df以下的颗粒所占总颗粒的个数或质量百分数。

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分析所显示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大小分布,了解材料的研磨情况,推断出材料粒度不同其性能不同。

同时可以反映出材料性能不同与材料颗粒粒径的大小有关系。

二、试验仪器RISE—2008型激光粒度分析仪,1000ml烧杯二只,试样若干种类三、试验原理根据光学衍射和散射的原理,从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显微物镜聚集,针孔滤波和准直后,变成直径约10mm的平行光束,该光束照射到待测的颗粒上,就发生了散射,散射光经傅立叶透镜后,照射到光电探测器上的任一点都对应于某一确定的散射角,光电探测器阵列由一系列同心环带组成,每个环带是一个独立的探测器,能将投射到上面的散射光线形地转换成电压,然后送给数据采集卡,该卡将电信号放大,再进行AID转化后送入计算机。

Rise-2008型激光粒度仪依据全量程米氏散射理论,充分考虑到被测颗粒和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等光学性质,根据激光照射在颗粒上产生的散射光能量反演出颗粒群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规律。

激光粒度分析仪课件

激光粒度分析仪课件

02
03
光路设计
采用开角式、闭角式或光 纤式等不同光路设计,以 满足不同测量需求。
光学元件
反射镜、聚焦
保持光束质量稳定,以提 高测量精度和重复性。
检测器
检测器类型
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 等,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 适的检测器。
动态范围
检测器的动态范围需满足 测量需求,以提高测量精 度和线性度。
进行测量
将标准样品放入仪器中,进行 测量并记录结果。
分析结果
根据标准样品的已知粒径,分 析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结果评估与误差分析
结果评估
将仪器测量的结果与标准样品的已知粒 径进行比较,评估仪器测量的准确性。
VS
误差分析
分析仪器测量结果与标准样品已知粒径之 间的误差,找出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 样品制备误差等。
动态光散射法
通过测量颗粒在运动状态时散射光的频率变化来分析颗粒粒径。
动态光散射法利用了颗粒在溶液中做布朗运动的现象,当颗粒运动时,散射光的 频率发生变化。通过测量散射光的频移,可以反推出颗粒的粒径分布。该方法具 有较高的测量精度,适用于测量较窄粒径范围,尤其适用于小颗粒的测量。
透射法
通过测量光线通过颗粒悬浮液时透射光的光强来分析颗粒 粒径。
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可 以输出颗粒大小的分布 结果。
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化工
用于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颗粒 大小的变化,以及催化剂、填
料等颗粒的粒度分布。
制药
用于研究药物颗粒的粒度分布 ,以及制备微粉、纳米药物等

陶瓷
用于研究陶瓷材料的颗粒大小 和分布,以及烧结过程中的变
化。
环境

粒度测量方法 PPT课件

粒度测量方法 PPT课件

形状系数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形状
若以Q表示颗粒的几何特征,如面积、体积,则Q与颗粒粒径d的关系可表示为:
Q kdp
式中,k即为形状系数。对于颗粒的面积和体积 描述,k有两种主要形式,分别为:
形状系数
•表面形状因子
颗粒大小和形状表征 颗粒形状
Sj
S
d
2 j
(j表示征对于该种粒径的规定)
与π的差别表示颗粒形状对于球形的偏离
性能特点
• 测量的动态范围大,动态范围越大越方便,目 前先进的激光粒度可以超过1:1000;
• 测量速度快,从进样至输出测试报告,只需 1min,是目前最快的仪器之一;
• 重复性好,由于取样量多,对同一次取样进行 超过100次的光电采样,故测量的重复精度很高, 达1%以内;
• 操作方便,不受环境温度影响(相对于沉降 仪),不存在堵孔问题(相对库尔特计数器)
• 库尔物颗粒计数器是基于小孔电阻原理, 即电阻增量是正比于颗粒体积
R
S2
V
V
S :小孔横截面面积
: 小孔内电解液的电阻率
性能特点
• 分辨率高,是现有各种粒度仪中最高的; • 测量速度快,一个样品只需15s左右; • 重复性好,一次测1万个左右颗粒,代表性好,
测量重复性较高;
• 操作简便,整个过程自动完成; • 动态范围较小,对同一小孔管约为20:1; • 易发生堵孔故障; • 测量下限不够小,愈小愈易堵孔,下限为1微米
被测参数
分析方法
粒度范围,微米
备注
激光散射
0.005~5
快速
横截面积
激光衍射 X 光小角度散射
0.05~50 0.008~0.2
快速

马尔文激光粒度仪课件

马尔文激光粒度仪课件
平均径: 表示颗粒平均大小的数据,有很多不同的平均值的算法。如等。根据不同的 仪器所测量的粒度分布,平均粒径分:体积平均径(D[4,3])、面积平均 径( D[3,2] )、长度平均径、数量平均径等。
D50:它表示了该颗粒群的粒度大小. 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这是一个表示粒度大小的典型值,该值准确地将 总体划分为二等份,也就是说有50%的颗粒超过此值,有50%的颗粒低于此值 。如果一个样品的D50=5μm,说明在组成该样品的所有粒径的颗粒中,大于 5μm的颗粒占50%,小于5μm的颗粒也占50%。
优缺点:筛分法是一种最简便的 粒度测试方法,该方法简单,但准确 性差,较费时,难于测量粘结的及团 聚的粉末颗粒。
重力沉降法
求粒度分布,就是通过测量,根据Stokes公式 计算出颗粒群的一系列粒度D和与之相应的累 计分数(D)或分布函数F(D)。通常用的沉降法 是测量颗粒群在流体介质特别是液体中沉降时 某个效应的变化,而非直接测量各单个颗粒的 沉降速度来求粒度分布的。
等效粒径

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
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根据不同的测
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
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 的直径。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 也叫Stokes径。
选用合适的结果
每一个不同的粒度测量方法都是测量粒子的一个不同的特性(大小)。我们可以根 据多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平均结果(如D[4,3],D[3,2] 等),那么我们 应该用什么数字呢?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直径分别为1和10的球体, 对冶金行业,如果我们计算简单的数字平均直径,我们得到的结果是:D(1,0) =(1+10)/2=5.5。但是如果我们感兴趣的是物质的质量,我们知道,质量是直 径的三次函数,我们就发现直径为1的球体的质量为1,直径为10的球体的质量为 1000。也就是说,大一些的球体占系统总质量的1000/1001。在冶金上我们可以 丢掉粒径为1的球体,这样我们只会损失总质量的0.1%。因此简单的数字平均不 能精确的反映系统的质量,用D[4,3]能更好地反映颗粒地平均质量。

LS 13 320激光粒度仪ppt课件

LS 13 320激光粒度仪ppt课件
图3 激光粒度仪的经典光学结构
• 激光粒度仪光学结构的变迁
• 测量下限是激光粒度仪重要的技术指标。激光粒度仪光学结构的 改进基本上都是为了扩展其测量下限或是小颗粒段的分辨率。
• 基本思路是增大散射光的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或者减少照明光的 波长。
✓增加了辅助探头—— 这些探头用以弥补环形 探测器阵列最大外径的 不足,来扩大仪器对散 射光的接受角,从而扩 展仪器的测量下限。
二、LS 13 320的光源
• LS 13 320是使用750nm(或780nm)的5mW二级管激光 器作为主光源。二极管激光器的光为单色光;要求描述颗 粒散射作用的理论模型。
• 但是激光器二极管的光不聚焦,必须经过“处理” 生成 “干净”光束。最经常用于调整照明源的仪器通常是空间 滤波器。
• 对于PIDS系统还存在钨-卤素次级照明源。从钨-卤素灯发 出的光穿过一组滤波器时被投射,该滤波器通过每个波长 (3个波长:450nm、600nm和900nm)上的两个正交方 向的偏光器将三个波长发射出去。
一、LS 13 320的光工作台:
• LS 13 320光学系统是由照明源、样品室(在这里,样品与 照明光束相互作用)、用于聚焦散射光的傅里叶透镜系统和 记录散射光强度模式的光电探测器装置。
激光辐射穿过空间滤波器和投 影透镜形成光束。光束穿过样 品单元,在这里,悬浮在液体 或气体中的颗粒即按其大小将 入射光散射在特征图上。傅里 叶光学采集衍射光并将其聚焦 在三组检测器上,第一组是小 角散射,第二组是中等角度散 射,第三组是大角散射。
•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该技术 很有创意。
• 但是它只能用在亚微米颗 粒的低端。当一个分布较 宽的样品需要测量时,只 能是细颗粒用PIDS系统测 量,粗颗粒还是要用传统 的激光散射原理测量,然 后再进行数据拼接。而这 两种测量原理有本质的差 异,数据拼接需要很高的 技巧和经验。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

激光粒度仪说明书激光粒度仪说明书篇一:激光粒度分布仪使用说明激光粒度分布仪简单使用说明测试:1. 接通电源,开机。

开机顺序:主机→循环分散器→软件2. 打开循环分散器,清洗循环管路。

方法:开启超声,循环泵拨至“逆”10秒钟左右,再拨至“顺”,关闭超声(排水时不能使用超声,防止干烧,损坏仪器),使旋钮置于排水位置,进行排水。

如此清洗两次后,(实验过程中所用水均要求为纯水)3. 打开软件,在界面中选择“设置”→“测试参数”,在中文物质名称中选择所需测量的物质,→“确定”4. 加入适量的水或者其他分散介质。

如果需要,加入合适的分散剂。

5. 点击标题栏中“常规测试”,进入测试界面。

检查背景值是否处在1到6之间。

6. 开启超声,当右侧绿色柱形信号基本稳定时,系统显示“系统状态极佳”,在“背景”一栏下,点击“确认”,扣除背景值。

7. 此时,系统显示“遮光率过低,请加样品”字样时,加入适量的样品,使遮光率稳定在12到17之间。

8. 点击“连续”,使系统进行测试;“样品结果”出现时,点击“平均值”→“保存”,如此测试3到6次。

9. 点击“样品”→“合并”,选择测试结果,点击“增加”,选好测试结果后,“合并”在“样品合并——结果”窗口中,点“确认”,在“样品合并——保存”窗口,修改合并后样品名称,及其他实验信息,“确认”。

10. 在“样品”菜单下,点“查询”,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合并结果,点“重分析”,在样品“参数窗口”,检查参数信息,选择“Mie”,点“确认”。

在新窗口中,点“确定”。

11. 查看打印预览,检查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12. 测试结束,依照2步骤,清洗干净。

注意事项:1. 需要标定的情况:(1):第一次安装;(2):换样品池;(3):每半年或一年时间2. 纳米粉体易团聚,测试前需进行充分的超声分散,分散时间如下所3. 不要随便标定篇二:激光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LS13-320 激光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工作原理1.颗粒对光的散射理论众说周知,光是一种电池波,它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颗粒时,将与之相互作用,其中的一部分将偏离原来的行进方向,称之为散射。

粒度分析和测量-PPT

粒度分析和测量-PPT

σ1=0、50~0、71,分选较好;σ1=0、71~1、00,分选中等;
σ1=1、00~2、00,分选较差;σ1=2、00~4、00,分选差;
σ1>4、00,分选极差。
3、偏度(SK1)
偏度就是用来表示频率曲线对称性得参数, 实质上反映粒度分布得不对称程度得。
频率曲线按其对称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类:
显微镜方法得优缺点
优点 • 可直接观察粒子形状 • 可直接观察粒子团聚 • 光学显微镜便宜
缺点 • 代表性差 • 重复性差 • 速度慢
3 激光法
激光粒度仪得原理 激光粒度仪就是根据颗粒能使激光产生散射这一物理
现象测试粒度分布得。由于激光具有很好得单色性和极强 得方向性,所以在没有阻碍得无限空间中激光将会照射到无 穷远得地方,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很少有发散得现象。
2、 频率曲线
将直方图上各方块得顶边中点 连接起来,绘制成一条圆滑 曲线,这就就是频率曲线图。
与直方图类似,频率曲线也表 示了样品得粒度分布。因 频率曲线图形简单、直观, 因此应用得更广。
通常把直方图中突出于周围方 块之上得高方块或频率曲 线中得高点称作峰(亦称众 数,mode)。如果样品中只 有一个峰,叫作单峰;若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得峰则为双 峰或多峰。
激光束在无阻碍状态下得传播示意图
米氏散射理论表明,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一部分光将发生散 射现象,散射光得传播方向将与主光束得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 角θ,θ角得大小与颗粒得大小有关,颗粒越大,产生得散射光得 θ角就越小;颗粒越小,产生得散射光得θ角就越大。即小角度 (θ)得散射光就是有大颗粒引起得;大角度(θ1)得散射光就是 由小颗粒引起得。
1. 直方图
直方图就是最常用得粒 度组分图件,她就是由一系列 相邻得长方块构成得。各长 方形得底边可等长,也可不等 长。其长度代表粒度区间; 长方形得高代表每种粒度区 间占颗粒总量百分比。

激光粒度分析仪讲解

激光粒度分析仪讲解

激光粒度分析仪1. 工作条件1.1 环境要求:10-35℃1.2 相对湿度:<90%1.3 电源要求:90-240 Volt, 5A, 50/60 Hz2. 技术说明2.1该分析仪能用于测量粉体,悬浮液等的粒径分布。

它必须有宽广的测量范围,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的重复性,对于所有功能提供最大限度的自动技术,包括粒径测量系统,样品递送系统和分析软件。

2.2 粒径测量系统;2.2.1* 测量范围:0.02~2,000μm2.2.2* 测量理论:全量程范围应用米氏理论,内置非球形颗粒校正选项及常用物质光学参数2.2.3 * 激光光源:三束同波长激光光源,功率3 mW,波长780nm,以便得到足够多的颗粒散射光信号。

不能使用其他波长的非激光辅助光源,避免多次米氏理论计算带来的误差。

激光光源应安装在稳定不动的光具座上,并能在轻度的受扰后进行自我校准。

2.2.4* 激光光路:在全量程检测范围内必须符合ISO13320标准,使用傅利叶变换技术和双透镜接受光路。

不允许使用不同波长的激光散射光路进行混合测量。

2.2.5* 检测器:多于150个,以对数方式排列,必须能检测到小于0.5μm和大于1,000μm的颗粒。

2.2.6 * 检测角度:0.02-163º2.2.7* 分析时间:无需扫描,实时检测散射光信号,从加入样品到打印出结果小于30秒。

2.2.8 重复性:<±0.5%2.2.9 精确度:<±0.6%2.2.10 所需样品量:0.05-2g2.2.11 样品递送系统由主机自动识别并调整适用。

2.3 湿法递送系统2.3.1* 内置不锈钢测量室,体积200ml,用于分析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不得使用外置烧杯作为样品缓冲器2.3.2* 软件自动控制测量过程,自动涡流清洗2.3.3* 循环泵速率连续可调,保证所有样品循环通过测量区域,避免通过有限采样点取样得到非代表性样品报告2.4 干法递送系统2.4.1* 全自动干法测量,最大分散压力不低于8 atm2.4.2 * 专利涡流旋转喷射分散,可根据被测样品量调整测量时间2.4.3 * 带残余样品清扫功能2.5 软件2.5.1 能在Windows98,2000,XP和NT或更高版本下运行。

《粒度测量方法》课件

《粒度测量方法》课件
定量分析。
X射线衍射技术
将粒度测量与X射线衍射技术结 合,可实现结晶态颗粒的粒度测
量。
粒度测量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测量标准
01
推动制定国际统一的粒度测量标准,确保不同方法之间的可比
性和一致性。
建立标准化实验室
02
建立国际和国内标准化实验室,开展粒度测量方法的验证和比
对,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沉降法
总结词:操作复杂 详细描述:需要使用大量液体和精密仪器,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沉降法
总结词
测量成本高
详细描述
需要使用精密仪器和大量液体,测量成本较高。
激光法
总结词
通过激光散射测量颗粒大小
详细描述
利用激光对颗粒进行散射,通过散射 光的分布计算颗粒大小,测量效率较 高。
激光法
总结词:适用范围较广 详细描述:适用于各种颗粒的测量,测量效率较高,精度较好。
《粒度测量方法》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粒度测量概述 • 粒度测量方法分类 • 粒度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技术 • 粒度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 粒度测量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
CHAPTER 01
粒度测量概述
粒度测量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粒度测量是测量颗粒物质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方法,对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操作简单,易于掌 握,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总结词:测量成本低
详细描述:不需要使用昂贵设 备,测量成本较低。
沉降法
总结词
通过颗粒沉降速度测量颗粒大小
详细描述
根据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计 算颗粒大小,适用于大颗粒的测 量,精度较高。

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简介

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简介

laPar‎t icle‎size analy‎s is-Laser‎diffr‎a ctio‎n metho‎d s(ISO-13320‎-1)Intro‎d ucti‎o nLaser‎ diffr‎a ctio‎n metho‎d s are nowad‎a ys widel‎y used for parti‎c le sizin‎g in many diffe‎r ent appli‎c atio‎n s. The succe‎s s of the techn‎i que is based‎ on the tact that it can be appli‎e d to vario‎u s kinds‎of parti‎c ulat‎e syste‎m s, is fast and can be autom‎a ted and that a varie‎t y of comme‎r cial‎instr‎u ment‎s i s avail‎a ble. Never‎t hele‎s s, the prope‎r use of the instr‎u ment‎and the inter‎p reta‎t i on of the resul‎t s requi‎r e the neces‎s ary cauti‎o n.There‎f ore, there‎ i s a need for estab‎li shi‎n g an inter‎n atio‎n al stand‎a r d for parti‎c l e size analy‎si s by laser‎diffr‎a ctio‎n metho‎d s. Its purpo‎se i s to provi‎d e a metho‎d ol og‎y for adequ‎a te quali‎t y contr‎o l in parti‎c l e size analy‎sis.Histo‎r ical‎l y, the laser‎diffr‎a ctio‎n techn‎i que start‎e d by takin‎g only scatt‎e ri ng‎ at small‎ angle‎s into consi‎d erat‎i on and, thus, has been known‎by the follo‎wi ng names‎:-fraun‎h ofer‎diffr‎a cti o‎n;-(near-) forwa‎r d light‎scatt‎e ring‎;-low-angle‎ l aser‎ light‎ scatt‎e ring‎ (LALLS‎).Howev‎e r, the techn‎i que has been broad‎e ned to inclu‎de light‎scatt‎ering‎ in a wider‎ angul‎a r range‎ and appli‎c a tio‎n of the Mie theor‎y in addit‎ion to appro‎x i mat‎i ng theor‎i es such as Fraun‎h ofer‎ and anoma‎l ous diffr‎actio‎n.The laser‎d iffr‎a ctio‎n techn‎i que is based‎on the pheno‎m enon‎ that parti‎cles scatt‎e r light‎ in all direc‎t i ons‎ with an inten‎sity patte‎r n that is depen‎dent on parti‎c l e size. All prese‎n t instr‎u ment‎s assum‎e a spher‎i cal shape‎ f or the parti‎c l e. Figur‎e1 illus‎t rate‎s the chara‎c teri‎s tics‎of singl‎e parti‎c lescatt‎e ring‎patte‎r ns: alter‎n atio‎n of high and low inten‎s itie‎s, with patte‎r ns that exten‎d for small‎e r parti‎c les to wider‎ angle‎s than for large‎r parti‎cles[2-7,10,15 in the bibli‎o g rap‎h y].Withi‎n certa‎i n limit‎s the scatt‎e ri ng‎ patte‎r n of an ensem‎bl e of parti‎cles is ident‎i cal to the sum of the indiv‎i dual‎scatt‎e ring‎patte‎r n s of all parti‎c les prese‎n t. By using‎ an optic‎a l model‎ to compu‎t e scatt‎e ring‎ f or unit volum‎e s of parti‎c l es in selec‎t ed size class‎e s and a mathe‎m atic‎a l decon‎volut‎i on proce‎d ure, a volum‎e tric‎parti‎c le size distr‎i buti‎o n is calcu‎l ated‎, the scatt‎e ring‎patte‎r n of which‎ fits best with the measu‎r e d patte‎r n (see also annex‎ A).A typic‎a l diffr‎a ctio‎n instr‎u m ent‎consi‎s t s of a light‎beam (usual‎l y a laser‎), a parti‎c ulat‎e dispe‎r sing‎devic‎e, a detec‎t or for measu‎ri ng the scatt‎ering‎patte‎r n and a compu‎t er for both contr‎o l of the instr‎u men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parti‎c l e size distr‎i buti‎o n. Note that the laser‎diffr‎a ctio‎n techn‎ique canno‎t di sti‎n gui s‎h betwe‎e n scatt‎e ri ng‎by singl‎e parti‎c l es and scatt‎ering‎by clust‎e r s of prima‎r y parti‎c l es formi‎n g an agglo‎m erat‎e or an aggre‎g ate. Usual‎l y, the resul‎ti ng parti‎c l e size for agglo‎m erat‎e s is relat‎e d to the clust‎e r size, but somet‎i mes the size of the prima‎r y parti‎c l es is refle‎cted in the parti‎c l e size distr‎i buti‎o n as well. As most parti‎c ulat‎e sampl‎e s conta‎i n agglo‎m erat‎e s or aggre‎g ates‎ and one is gener‎a lly inter‎e sted‎ in the size distr‎i buti‎o n of the prima‎r y parti‎c l es, the clust‎e r s are usual‎l y dispe‎rsed into prima‎r y parti‎c l es befor‎e measu‎r emen‎t.Histo‎r i cal‎l y, instr‎u ment‎s only used scatt‎e ring‎ angle‎s small‎e r than 14°,which‎ limit‎e d the appli‎c a tio‎n to a lower‎ size of about‎ 1μm. The reaso‎n for this limit‎a ti on‎ i s that small‎e r parti‎c l es show most of their‎disti‎nctiv‎e scatt‎e ring‎ at large‎r angle‎s (see also annex‎ Z).Many recen‎t instr‎ument‎s allow‎ measu‎r emen‎t at large‎r scatt‎e ri ng‎ angle‎s, some up to about‎150°,for examp‎l e throu‎g h appli‎c a ti o‎n of a conve‎r ging‎ beam, more or large‎r lense‎s, a secon‎d laser‎beam or more detec‎t ors. Thus small‎e r parti‎cles down to about‎ 0.1μm can be sized‎. Some instr‎u ment‎s i ncor‎p orat‎e addit‎i onal‎ i nfor‎m ati o‎n from scatt‎e ring‎ i nten‎sitie‎s and inten‎sity diffe‎r ence‎s at vario‎u s wavel‎e ngth‎s and polar‎i zati‎o n plane‎s in order‎ to impro‎v e the chara‎c teri‎z ati o‎n of parti‎c l e sizes‎ in the submi‎c r ome‎tre range‎.Parti‎c l e size analy‎sis – Laser‎ diffr‎a ctio‎n m etho‎d s-Part 1:Gener‎a l princ‎i ples‎1 scope‎This part of ISO 13320‎provi‎d e s guida‎n ce on the measu‎r emen‎t of size distr‎i buti‎o n s of parti‎c l es in any two-phase‎ syste‎m, for examp‎l e powde‎r s, spray‎s, aeros‎ol s, suspe‎n si on‎s, emuls‎i ons and gas bubbl‎e s in liqui‎d s, throu‎g h analy‎si s of their‎ angul‎a r light‎scatt‎e ring‎ patte‎r ns. It does not addre‎s s the speci‎f i c requi‎r emen‎t s of parti‎c le size measu‎r emen‎t of speci‎f i c produ‎c t s. This part of ISO13‎320 is appli‎c a ble‎ t o parti‎c l e sizes‎rangi‎n g from appro‎x i mat‎e ly 0.1μm to 3μm.For non-spher‎i cal parti‎c l es, an equiv‎a lent‎-spher‎e size distr‎i buti‎o n is obtai‎n e d becau‎s e the techn‎i que uses the assum‎p tion‎of spher‎i cal parti‎c l es in its optic‎a l model‎. The resul‎ti ng parti‎c l e size distr‎i buti‎o n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ose‎obtai‎n e d by metho‎d s based‎on other‎physi‎c al princ‎i ples‎(e.g. Sedim‎e ntat‎i on, sievi‎n g).3,terms‎, defin‎i tion‎s and symbo‎l sFor the purpo‎s es of this part of ISO 13320‎, the follo‎w ing terms‎, defin‎i ti on‎s and symbo‎l s apply‎.3.1 terms‎, defin‎i ti on‎s3.1.1 absor‎p ti on‎intro‎du cti‎o n of inten‎si ty of a light‎beam trave‎r sing‎a mediu‎m throu‎g h energ‎y conve‎r si on‎ i n the mediu‎m3.1.2 coeff‎i cien‎t of varia‎ti on (变异系数)Noati‎v e measu‎r e(%) for preci‎s i on: stand‎a rd devia‎t ion divid‎e d by mean value‎ of popul‎a ti on‎ and multi‎p l ied‎ by 100 or norma‎l di str‎i buti‎o n s of data the media‎n is equal‎ t o the mean3.1.3comp‎l ex refra‎c tive‎ i ndex‎(Np)Refra‎c tive‎ i ndex‎of a parti‎c l e, consi‎s ting‎of a real and an imagi‎n ary (absor‎p tion‎) part.Np=n p-ik p3.1.4 relat‎i ve refra‎ctive‎ index‎(m)compl‎e x refra‎c tive‎ i ndex‎of a parti‎c l e, relat‎i ve to that the mediu‎m。

《粒度分析及测量》PPT课件

《粒度分析及测量》PPT课件
式中 wi---时间间隔ti后颗粒的质量分数, Ts---悬浮物的初始透过率, Ti---时间间隔ti后悬浮物的透过率 。
在给定时间间隔ti后,颗粒系统中所有大于di的颗 粒都从初始均匀悬浮颗粒表面沉降距离h,
如果该颗粒初始均匀质量浓度是ρ s(g/ml),ti后在 距离h内的质量浓度是ρ i(g/ml),则小于di 的颗粒 的质量分数wi为
电镜-小型图像仪法
对于纳米颗粒、原子团或原子簇等零维物质, 尺寸约在几十纳米以下,小于磁性物质的磁畴和导 体中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即颗粒达到了临界尺寸。 对于这种物质,可以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其粒径、 分布及微观形貌。
采用电镜暗场像技术,以环围方式围住一个或数个 衍射环的一部分,仅允许满足某个或某些特定的 Bragg 角的衍射光束通过,由于晶面随机取向,原 来团聚的相邻颗粒的暗场像上有的显示,而有的不 显示,呈现“分散的”单纳米颗粒的图像。电镜暗 场像技术可分辨5nm及更小的颗粒,适合于细晶粒 的测定。
由于汞不能使大多数固体物质湿润,必须施加外力, 才能使汞进入固体的孔中。
孔径越小,所施加的压力就越大,这就是压汞法 的基本原理。
以σ 表示汞的表面张力,φ 表示汞与固体的接触 角,当汞进入半径为r的孔中所需要的压力为p, 则截面上受到的压力为r2 π p, 而由表面张力产 生的反方向张力为2πr rσ cosφ ,当两力平衡时有:
r=2σ cosφ /p
上式表示压力为p时,汞能进入孔的最小半径。常 温下,上式可简化为:
r=764.5/p
压力/Mpa 0.102 1.02 10.1 101.9 1010
孔半径/nm 7500 750 75 7.5 0.75
现代压汞仪具有高达400 Mpa的高压系统,测 量下限可达3n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超声分散样品,至少15min; (TS系列样品需超声20min以上)
• 3、打开计算机中的LS 13 320软件,进入粒度检测程序; • 4、仪器进行自动校正,包括Measuring Offsets(测量补偿
)、Auto Align(自动匹配)、 Measuring Background(测量 背景) • 5、将分散好的待测样品进行磁力搅拌,用吸管取适量样 品加入到ALM样品池中,进行检测。 • 6、记录数据 • 7、将样品池中的水放掉,并冲洗样品单元三遍,然后进 行下一次样品测试前的仪器校正。
三、LS 13 320 的样品模块
• 样品模块是通过自动对接系 统附在光工作台上,按下按 钮或通过软件命令可以激活 该系统。
• 样品处理模块的主要功能 是将样品中的颗粒(不分大 小)送至敏感区,避免任何 不合要求的影响如气泡和/ 或热湍流。
• 样品模块通常是由样品单元 和传送系统组成。传送系统 可能包括某些属性如含有循 环泵、超声探针或搅拌棒, 以帮助颗粒更好地分散和循 环。
• 目前由Beckman Coulter 独家使用。这种结构是在普通的激光粒度仪光 学结构(双镜头结构或透镜后傅立叶结构)之外,增加一种称为PIDS 技术的测量系统。所谓PIDS是“散射的偏振强度差”的英文缩写。
• 它是利用亚微米颗粒对水平偏振光和垂直偏振光有不同的散射光场分布 ,与此相对,大颗粒在两个偏振态上则没有什么差异。为了提高对小粒 径的分辨率,PIDS中用了3种不同的波长(450nm、600nm和900nm) 。
一、LS 13 320的光工作台:
• LS 13 320光学系统是由照明源、样品室(在这里,样品与 照明光束相互作用)、用于聚焦散射光的傅里叶透镜系统和 记录散射光强度模式的光电探测器装置。
激光辐射穿过空间滤波器和投 影透镜形成光束。光束穿过样 品单元,在这里,悬浮在液体 或气体中的颗粒即按其大小将 入射光散射在特征图上。傅里 叶光学采集衍射光并将其聚焦 在三组检测器上,第一组是小 角散射,第二组是中等角度散 射,第三组是大角散射。
含义。因为粒度测试所测得的粒径为等效粒径,对同一个 颗粒,不同的等效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等效粒径。如图 11所示:
图11 不同等效径差异
• 可见,由于测量方法不同,同一个颗粒得到了多个不同的 结果。也就是说,一个非圆球形的颗粒,如果用一个数值 来表示它的大小时,这个数值不是唯一的。
• 而每一种测试方法都是针对颗粒的某一个特定方面进行的 ,所得到的数值是所有能表示颗粒大小的一系列数值中的 一个,所以相同样品用不同的粒度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有 所不同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颗粒的形状越复杂,不同测 试方法的结果相差越大。
这种结构在传统的透镜后傅立叶结构的主照明光束之外,又增加 一束斜入射、短波长(蓝光)的照明光束。增加的照明光束是为了扩 大仪器的测量下限。
在相同的散射角下,照明光波长越短,对应的粒径越小。因此用 短波长的照明光斜入射到测量窗口上,能有效地扩大测量下限。
现阶段Malvern MS2000和日本Horiba的LA-950均采用这种结构。
图5 透镜后(或会聚光、或逆向)傅立叶变换结构
• 后向散射光就是大于90º的散射光,因此也是对散射角接收 范围的扩展,以扩展粒度测试下限。
这种结构现已成为 Malvern、Horiba和 欧美克激光粒度仪 等品牌产品的基本 结构。
图6 带后向散射光接受机构的透镜后傅立叶变换结构
• 同样是为了增大散射光的接收角
二、LS 13 320的光源
• LS 13 320是使用750nm(或780nm)的5mW二级管激光 器作为主光源。二极管激光器的光为单色光;要求描述颗 粒散射作用的理论模型。
• 但是激光器二极管的光不聚焦,必须经过“处理” 生成 “干净”光束。最经常用于调整照明源的仪器通常是空间 滤波器。
• 对于PIDS系统还存在钨-卤素次级照明源。从钨-卤素灯发 出的光穿过一组滤波器时被投射,该滤波器通过每个波长 (3个波长:450nm、600nm和900nm)上的两个正交方 向的偏光器将三个波长发射出去。
贝克曼库尔特LS 13 320粒度仪
• 贝克曼库尔特LS 13 320系列微纳米激光粒度分析仪应用 颗粒光散射原理,据光学理论推算颗粒粒度分布,主要适 用于粉体或各种材料颗粒粒度分析。
• 最大特点是粒度分析动态范围宽,分辨能力为同行业中最 高;操作简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质量控 制实验室、质量控制部门以及其他粒度分析领域。
• 但这并不意味着粒度测试结果可以漫无边际,而恰恰应具 有一定的真实性,就是应比较真实地反映样品的实际粒度 分布。
• 真实性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标准,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但有 些现象可以作为测试结果真实性好坏的依据。
• 仪器对标准样的测量结果应在标称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 经粉碎后的样品应比粉碎前更细; • 经分级后的样品的粒度分布将发生变化(比如大颗粒含量
• ISO标准声明,尽管近似法仍然可以用来测试粒径大于50 微米的颗粒,但建议使用米氏理论测试粒径小于50微米的 颗粒。米氏理论在所有的测试范围内都适用。因此设计用 来测试粒径小于50微米的微粒的仪器一律应支持米氏理论 。
激光粒度仪的光学结构
• 为了有效地测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强度,需要运用光学手段对散 射光进行处理。在图3所示的光束中的适当的位置上放置一个傅氏透 镜,在傅氏透镜的后焦平面上放置一组多元光电探测器,这样不同角 度的散射光通过傅氏透镜就会照射到多元光电探测器上,将这些包含 粒度分布信息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电脑中,通过专用软件 用Mie散射理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就会准确地得到所测试样品的 粒度分布。
减少等); • 结果与行业标准或公认的方法一致等。
• 2 粒度测试的重复性
• 粒度测试的重复性是指同一个样品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偏 差。重复性指标是衡量一台粒度测试仪或一种测试方法好 坏的最重要的指标。
图8 双波长、双光束的透镜后傅立叶变换结构
•二、三光束的双 镜头结构。
•双镜头结构的作用和 传统的双镜头一样。 三光束中光束1为主 入射光,作用如同传 统的照明光,光束2 用以扩大前向散射光 的出射角,光束3用 以扩大后向散射光的 出射角盲区。
图9 三光束双镜头结构
• 三、带有PIDS技术的光学结构
• Fraunhofer理论:当粒度d远大于光波长l,或当物质具有很高的吸 收能力时,颗粒的边缘效应对总体散射强度作用较大。此时干涉效 应是由颗粒边界(衍射)上的光弯曲引起的。在光散射测量中,由 于光源远离散射体,而且光学通常设计成使照射散射体的入射光束
为均匀的平行线,只有Fraunhofer衍射发生。只可应用于完全不 透明的颗粒和小角度的散射(大颗粒)。
• 在粒度较小时,粒度与光波长比值(d/l)减少,因而干涉效应也减少, 散射图变得较为光滑且对角度依赖性减少。在较小的粒度范围内,粒度 对散射强度模式的灵敏度也大大减少,这样要获取准确的粒度则越来越 困难。
• 如果使用较短波长的光,d/l比值将变大,所以较低的粒度极限将得到有 效的扩展。联合光散射的极化效应和大角度时的波长依赖性,我们能够 将较低的粒度极限扩展到40nm(几乎达到理论极限)。这便是已取得 专利的极化强度差示散射(PIDS)技术。
自动对接系统按钮
弹出模块
门打开按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LS 13 320运转时含有针对悬浮在液体或干粉中的颗粒 进行设计的样品单元。
• 这些样品模块为:
旋风干粉系统
(Tornado DPS)
通用液体模块(ULM) 水溶液模块(ALM) 微量液体模块(MLM)
LS13 320激光粒度仪操作步骤
• 1、打开激光粒度仪开关,预热20min以上,打开计算机 系统;
图1 激光束在无阻碍状态下的传播示意图
• 米氏( Mie )散射理论表明,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 一部分光将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的传播方向将与主光束 的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角θ,θ角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 ,小角度(θ)的散射光是由大颗粒引起的;大角度(θ1)的散 射光是由小颗粒引起的,如图2所示。
图3 激光粒度仪的经典光学结构
• 激光粒度仪光学结构的变迁
• 测量下限是激光粒度仪重要的技术指标。激光粒度仪光学结构的 改进基本上都是为了扩展其测量下限或是小颗粒段的分辨率。
• 基本思路是增大散射光的测量范围、测量精度或者减少照明光的 波长。
✓增加了辅助探头—— 这些探头用以弥补环形 探测器阵列最大外径的 不足,来扩大仪器对散 射光的接受角,从而扩 展仪器的测量下限。
✓在这种结构下扩大接 受角,将受到傅立叶透 镜口径的制约。
图4 有少许改进的经典结构
• Malvern的早期仪器在小颗粒量程段采用这种结构,该结构的优点 是最大接收角不受傅立叶镜头口径限制,但是它只在较小散射角( <5º)上能实现精确聚焦。随着散射角增大,聚焦误差会越来越大 。聚焦有误差意味着探测器上的一个确定位置并不对应一个确定的 散射角,从而使仪器的分辨率降低。
• 进一步研究表明,散射光的强度代表该粒径颗粒的数量。 这样,测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强度,就可以得到样品 的粒度分布了。
图2 不同粒径的颗粒产生不同角度的散射光
• Mie理论:描述了光与任意大小的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 作用是角度的函数,假定光波长和极化已知,而且颗粒为光滑、球 形、均匀并已知折射率。Mie理论比Fraunhofer提出的理论要复杂 ,因为它要解决颗粒和光之间所有可能的相互作用。
• 采用这种结构的制造商有美国的Beckman Coulter 和 Microtrac公司。
图7 双镜头光学结构
• 上述各种光学结构大约在10年或更早以前就被提出,有的成了某些品 牌仪器的基本结构(但不是全部),有的已不再使用。下面介绍当前 流行仪器的各种光学结构。
• 一、双波长、双光束的透镜后傅立叶变换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