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戴望舒和卞之琳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风中闻雀声》
枯枝在寒风里悲叹, 死叶在大道上萎残; 雀儿在高唱薤露之歌, 一半是自伤自感。
大道上是寂寞凄清, 高楼上是悄悄无声, 只有那孤零的雀儿, 伴着孤零的少年人。
寒风已吹老了树叶, 更吹老了华鬓, 又复在他的愁怀里, 将一丝的温馨吹尽。
唱啊,同情的雀儿, 唱破我芬芳的梦境; 吹罢,无情的风儿, 吹断我飘摇的微命。
荒冢里流出幽古的芬芳, 在老树枝头把蝙蝠迷上, 它们缠绵琐细的私语, 在晚烟中低低地回荡。
幽夜偷偷从天摸来, 我独自还恋恋地徘徊; 在这寂寞的心间,我是。 消隐了忧愁,消隐了欢快。
这首诗的意境是,一个孤 独的人,拖着瘦长的影子, 在黄昏中徘徊。溪水映照 着残日,荒冢晚烟,远处 的山好象在啼哭,落叶和 蝙蝠飞舞。抒情主人公似 乎融入了这种悲凉之中, 陶醉在荒凉之中。
1936年,戴望舒和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创办了 《新诗》月刊,体现了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的合流,并实 际上成为提倡“纯诗”的中坚。
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春他来到香港,主编《星岛日报》、 《星座》副刊。稍后,他和艾青主编了《顶点》诗刊。1941 年底,日本侵占了香港。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 他逮捕入狱。他以狱中生活为题材,写出《狱中题壁》、 《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表达一种爱国主义情感。
1923年,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 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 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游学生活。他 先来到里昂中法大学就读,1934年前往巴黎,1935年春回 国。
这首诗有点象爱 情诗,但是,却 是一种绝望的感 情,诗人感到与 对方有一种无法 拉近的距离。
对于戴望舒的这种忧郁孤寂的情感特征,很多研究者 往往从社会现实中去寻找根源,认为是现实黑暗对诗 人精神压抑的结果。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与 他的思想性格、文学修养以及个人情感生活状况具有 密切关系。
戴望舒一生有四本诗集:
《我底记忆》(1929)、 《 望 舒 草 》 ( 1933 ) 、 《 望 舒 诗 稿 》(1937) 、 《灾难的岁月》(1948), 戴望舒一生,共存诗90 余首。有人说92首诗。另 外,《戴望舒诗选》 (1957)出版。
二、戴望舒诗歌
(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 民族苦难的悲愤
1946年3月,戴望舒回到上海,任教于师范专科学校。1948年 5月再度流亡香港。1949年3月中旬,他毅然离开香港,冒着 风险来到北平。1949年6月底,戴望舒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 作代表大会。建国后调至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2月 25日,诗人于北京逝世。死后也并无隆重的纪念活动,显得 非常冷清。
这首诗是写秋天的大路上,枯枝败叶,寒风 凛冽,凄清寂静,一个孤独的少年在徘徊, 伴随着他的是一个同样孤独的雀儿。
《烦忧》
说是寂默的秋的悒郁, 说是遥远的海的怀念,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因,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因, 说是遥远的海的怀念, 说是寂默的秋的悒郁。
从诗歌的思想情感上看,戴望舒诗歌创作以1937 年抗战爆发为界限,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比较狭窄,主要是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 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
后期内涵扩大,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 与民族融合在一起。
他的诗歌内涵有一个变化过程,就是从忧郁凄凉的 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
首先,从思想性格上看,如果说徐志摩是温情理想主 义者的话,戴望舒却是悲情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也存 在着理想失落的悲剧体验,但总体上,是乐观的温情 的。“康桥理想”是徐志摩式的理想表达。而戴望舒 却总是体会到理想失去的苦痛和悲哀,他很少表达一 种乐观的追求和向往,更多地是对理想无法获得的悲 剧感受。
戴望舒诗歌
主要目录
一、戴望舒简介 二、戴望舒诗歌 (一)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 2、民族苦难的悲愤 (二)民族化的象征主义 1、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 2、追求意象 3、从音乐性到非音乐性 三、关于《雨巷》
一、戴望舒简介
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20世纪著名 诗人。戴望舒30年代有一定影响,但是,在建 国以后也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80年代 以后,戴望舒的诗歌成就才被充分肯定,被认 为是20世纪的优秀诗人。但是,他在当下社会 的知名度却不如徐志摩,也许是因为他的那种 忧郁朦胧的风格难以唤起更多的人的共鸣,也 许是他的生活缺少商业性的卖点。
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 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 抑的,哀怨的。
夕阳下
晚云在暮天上散锦, 溪水在残日里流金; 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 象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
远山啼哭得紫了, 哀悼着白日的长终; 落叶却飞舞欢迎 幽夜底衣角,那一片清风。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 寀,笔名有戴梦鸥、戴望舒、江思、 艾昂甫等,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中 学毕业,就开始从事创作。戴望舒的 一生的活动,比较单纯,主要是文学 活动,后期编辑过报纸。最早的创作 是小说,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 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 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 天翼、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 “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 友》旬刊wk.baidu.com戴望舒任主编,编辑部也 设在戴家。
1、忧郁孤寂的情感基调
和许多诗人相比,戴望舒诗歌的思想情感并不开阔,他并不善于 抒发那种深厚的社会意识和人生体验,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 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 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他的诗歌 的魅力不在于博大浑厚,而在于内在的细微真诚。他仿佛总是能 够把自己寂寞的灵魂淋漓尽致地倾诉出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徐 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 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