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及青枯病识别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纹枯病及青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玉米纹枯病是近年一些产区日趋严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此病在春、夏、秋植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一般损失1~2成,甚者穗苞腐烂,减产更为严重。

一、玉米纹枯病

1、症状

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褐色不规则的颗粒状菌核,菌核成熟后极易掉落至田间,越冬后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发病规律

玉米纹枯病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上的菌丝和菌核越冬,越冬后仍能存活,成为翌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越冬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染叶鞘,病、健叶片和叶鞘相互搭接造成再侵染。该病从玉米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危害高峰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生长后期植株老健,病菌不易侵入,病情趋于稳定。一般而言,5月上旬至6月上旬,10月上旬至下旬分别为春玉米和晚玉米纹枯病的病斑激增期,危害期45 d左右。该病为喜温喜湿病害,温度较高、

湿度较大时发病快且重;连作重茬田发病重,与非寄主植物轮作田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种植密度大、洼地条件的田块发病重。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注意选择抗(耐)病品种可因地制宜引种试种;勿在前作地水稻纹枯病严重发病的田块种玉米,勿用纹枯病稻杆作覆盖物;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2)化学防治。防治玉米纹枯病较好的化学药剂有井冈霉素、禾枯灵、甲托、多菌灵、宝穗、粉锈宁、退菌特、拌种双等,其中以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另外,用0.4%的消病健苗粉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播后80 d防效达81.8%,且具有增产的效果。在防治时期方面,井冈霉素防治该病的适期应掌握在病害进入盛发期前,受害叶鞘位不超过第8叶叶鞘时。在施药方法上,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 kg/hm2拌入过筛灭菌细土300 kg/hm2,点入玉米喇叭口内,此法防效高,且药效持续时间长。

二、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是对玉米生产影响较重的病害。玉米青枯病菌侵染根部和茎部使之腐烂,并引起叶片黄枯或青枯。地上部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有明显表观病变,乳熟末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近年来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6年阜新地区发病较重。

1、感病植株的田间症状

玉米青枯病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开始发生,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发病,一般仅7d左右,短的只有2~3d,长的可达15d以上。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开始通常是由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植株茎基部2~3节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节间中空,茎节变成淡褐色,病部易破裂;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展到整个叶片,很快全株变成青灰色枯死,或叶片逐渐变黄缓慢干枯;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2、青枯病对产量的影响

青枯病对穗粒数影响较大,而且发病越早影响越大。该病的发生一般始于玉米灌浆期,对穗行数没有影响,主要是造成果穗顶部养分供应不足,顶部籽粒衰退,导致行粒数减少。青枯病造成养分供应不足籽粒干瘪,对千粒重影响较大,随着发病期的推迟影响越来越小。由于发病株行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很大。早期发病的植株比正常植株一般减产30%~50%。

3、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

玉米青枯病是以土壤带菌、根部侵染为主的系统性侵染病害。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病原菌在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能借雨水、昆虫或机械伤害从根部侵入,引起根腐,然后进一步扩展,进入茎基部。

通常当玉米进入乳熟期、植株开始衰老抗病性降低时,病原菌才开始向茎基部发展,此时如果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久旱高温、突降暴雨并且雨后骤晴,就会迅速发病。

4、发生原因

玉米青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感病品种的大量种植导致青枯病的严重发生。二是玉米田连作相当普遍,导致玉米青枯病菌群在土壤中大量富集,土壤菌种的数量超过接种条件下表现为抗性的标准,使得接种时抗性在田间表现为感病。三是栽培与管理因素。不合理栽培导致种植过密、田间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磷钾肥和有机肥不足,植株生长过旺、抗病能力下降。四是气象因素。2006年阜新地区经历了严重的伏旱,于8月26日普降大雨,并且雨后骤晴。气象因素对青枯病的发生十分有利。

5、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实行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换茬,防止土壤中病原菌逐年积累。玉米收获后应及时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翌年初侵染菌源。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在玉米拔节期增施氮磷钾复合肥,可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减轻或推迟发病。

(2)药剂防治

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作者单位: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