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词问题综述

合集下载

《汉语大词典》异形词立目及关联问题献议

《汉语大词典》异形词立目及关联问题献议

28 辞书研究 2019年第 4期
萬四千七百五十一張。”其后还有“白硝鹿皮”“白硝绵羊皮”等皮张的数目,恕不赘引。
(三)包含异形成分“ /筒 / ”的异形词 筩,指竹筒或筒状物。这个意义后多作“筒”。又 有 筒 状 火 器 名 “火 烔”,“烔”实 为
通过对《汉大》收列的部分异形词条目的考察,我们发现,利用相关词条的异形关系, 可以推拟并考知《汉大》所未收录的一些异形词,从而达到挖掘书证、增收词条、补正释义、 完善体例等方面的目的。本文以 8组异形成分为例,列举了《汉大》所未收录的 20多个异 形词,提出了相应的立目及关联意见。
因笔者近期有幸参与了《汉大》火部部分修订稿的审读工作,所以本文所论诸词多与 该部有关,如:火鍼、火硝、火筩、火幡、炙噉、灰黯、炎彩,但也不限于该部,如:白硝、铃幡、 黝黯等。本文所举书证主要来自中国基本古籍库所录古籍版本,部分例句吸收了现代整理 点校本的校勘成果。
“一个复音词或词组”“因其中的单字是通假字、古今字或异体字而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不同书写形式”。规定这类词如果在同一部的,以术语“亦作”和“见”做双向关联,或以“参 见”做单向关联;而不在同一部的,则一般不做关联。
为称说方便,本文径将上述词语称为“异形词”,具体指汉语书面语中同音、同义而书 写形式不同的词语。这些异形词的主要成因在于汉字发展演变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古今 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汉语大词典》异形词立目及
关联问题献议
何茂活
《汉语大词典》第一版中收录了数量众多的异形词,而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 还有大量的异形词,限于种种条件未能收录。在词典修订过程中,借助中国基本古籍库 等数字资源,可搜检补充相关异形词及其书证,从而弥补词典在立目、释义、词形关联等 方面的不足。现以“针 /鍼”“筩 /筒 /烔”等 8组异形成分为线索,就 20多个异形词提出 增补意见,并就该词典中的异形词关联问题试做探讨。

异形词九问(部分专家学者答疑)教学设计

异形词九问(部分专家学者答疑)教学设计

异形词九问(部分专家学者答疑)教学设计The teaching design of nine questions about h eteromorphic words (some experts and schol ars answer questions)异形词九问(部分专家学者答疑)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短语句词是一个语法学术语,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一类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本教案根据短语句词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很长时间以来,像“订婚”还是“定婚”、“月食”还是“月蚀”,这些同音同义写法不同而又并存并用的异形词,时常困扰着我们的语言生活,使新闻出版和文字处理产生诸多不便,让编辑、校检人员伤透脑筋,有时甚至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笔墨官司。

现在,随着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见今日第七版)的公布,这些五花八门的异形词有了规范,人们咬文嚼字也有了根据。

规范意味着标准化和删繁就简,同时也意味着一定的约束,何况这一规范是要引导人们改变书写中的一些原有的习惯。

连日来,社会各界对规范异形词反响强烈、议论风生。

在讨论中,人们对整理表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有的人认为异形词从此可以通用,更多的人认为有些异形词破折号后面的词形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用了,何必再去规范。

为更好地理解和推行异形词整理表,消除人们的疑虑,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异形词整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教育部的有关领导,请他们就以下9个问题为广大读者解惑释疑:一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国家对文字、语音有过很多规范标准,如《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语拼音方案》。

惟独在词汇方面,还没有公布过一项规范标准,据说此次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是规范词汇的第一个标准。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整理异形词?李宇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信息时代是标准化的时代,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中心任务。

街头巷尾的异形词

街头巷尾的异形词

街头巷尾的异形词摘要:一、街头巷尾异形词的现象二、异形词产生的原因三、异形词的分类四、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异形词五、提高语言表达的技巧正文:街头巷尾的异形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街头巷尾发现一些独特的异形词。

这些词汇形式各异,有些让人忍俊不禁,有些则让人摸不着头脑。

那么,这些异形词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和使用它们呢?一、街头巷尾异形词的现象街头巷尾的异形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意拼写:为了追求新奇和个性,有些人会将单词进行创意拼写,例如将“喜欢”拼写成“稀饭”。

2.方言谐音:在地方方言中,有些词汇的发音与标准普通话有所不同,从而形成异形词,如“咖啡”被发音为“ka fei”。

3.错别字:由于书写不规范或对词汇的不熟悉,人们在书写时可能会产生错别字,如将“餐厅”误写为“餐厅”。

4.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语也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如“点赞”一词的异形形式“点赞”。

二、异形词产生的原因1.文化传承:地方方言中的异形词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一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渊源。

2.追求个性:在追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希望通过创意拼写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风格。

3.书写不规范:由于对规范字体的掌握不熟练,人们在书写时容易产生异形词。

4.网络环境影响:网络环境的宽松和匿名性使得异形词更容易传播和接受。

三、异形词的分类1.创意拼写类:如“稀饭”(喜欢)、“diu丝”(丢人)等。

2.方言谐音类:如“ka fei”(咖啡)、“bao liang”(男朋友)等。

3.错别字类:如“餐厅”(餐厅)、“姿娘”(妻子)等。

4.网络用语类:如“点赞”(点赞)、“逆袭”(反击)等。

四、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异形词1.理解语境:在特定语境下,异形词可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但要注意使用场合,避免正式场合使用。

2.区分场合:在书面表达中,应尽量使用规范词汇,避免异形词。

3.掌握度:适度使用异形词可以体现个性,但过度使用会导致语言混乱,影响沟通。

异形词规范原则之讨论ppt

异形词规范原则之讨论ppt

四、异形词规范原则之讨论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怎样看待正体词相对词频低于50%的? 怎样看待正体词相对词频低于 的 怎样看待正体词绝对词频为0的 怎样看待正体词绝对词频为 的? 怎样看待已有的异形词规范意见? 怎样看待已有的异形词规范意见? 怎样看待正体词相对词频为100%的? 怎样看待正体词相对词频为 的 三个讨论问题: 三个讨论问题:
俗成性战胜理据性的事例
打扫卫生、恢复疲劳 “【规诫】<书>规劝告诫。也作规戒。”
(“规诫”71,“规戒”1)
“【五劳七伤】中医学上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 脏的劳损;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 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臣伤心,风雨寒 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泛指身体虚弱多病。‘劳’也 作痨。”
相对词频 40-49% 30-39% 20-29% 10-19% 0-9% 例词(正体词 异形词) 例词(正体词——异形词) 异形词 玩意儿-玩艺儿、义正词严 义正辞严 余晖-余辉 菠萝蜜-波罗蜜 义正辞严、 余辉、 玩意儿 玩艺儿、义正词严-义正辞严、余晖 余辉、菠萝蜜 波罗蜜 玩艺儿 推委-推诿、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淳朴-纯朴 五劳七伤-五痨七伤 混水摸鱼、 纯朴、 推委 推诿、浑水摸鱼-混水摸鱼、淳朴 纯朴、五劳七伤 五痨七伤 推诿 灯心-灯芯、故技 故伎 无明火-无名火 故步自封-固步自封 故伎、 无名火、 灯心 灯芯、故技-故伎、无明火 无名火、故步自封 固步自封 灯芯 娥眉-蛾眉、披麻带孝 披麻戴孝 邀功-要功 热中-热衷 疲塌-疲沓 披麻戴孝、 要功、 热衷、 娥眉 蛾眉、披麻带孝-披麻戴孝、邀功 要功、热中 热衷、疲塌 疲沓 蛾眉 邀击-要击、火暴 火爆 笔心-笔芯 把势-把式 够戗-够呛 火爆、 笔芯、 把式、 邀击 要击、火暴-火爆、笔心 笔芯、把势 把式、够戗 够呛 要击

非谓形容词研究综述

非谓形容词研究综述

非谓形容词研究综述文章对非谓形容词研究进行了整理,从吕叔湘1981年提出这个术语以来,对于它的语法功能和归属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主要有吕叔湘、朱德熙等人的看法。

文章对非谓形容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标签:非谓形容词;区别词;唯谓形容词;语法功能“非谓形容词”这个名称是吕叔湘、饶长溶[7]在《试论非谓形容词》中提出来的,顾名思义,”非谓形容词”是那些不能做谓语但可以修饰名词的形容词。

朱德熙[14]把形容词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后又根据短语组合功能划分了”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并将”区别词”划出形容词范围单列一类[15]。

叶长荫[12]把形容词分为”唯谓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吕叔湘[6]则根据句法功能标准将形容词分为”一般形容词”、”非谓形容词”。

胡明扬[3]根据形容词的句法成分功能析出”非定形容词”。

目前的情况是,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非谓形容词这三大块已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非谓形容词数量不多,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它的数量正逐渐增加,但使用范围很窄,多用于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医学卫生等方面。

非谓形容词从音节上分,分为单音节非谓形容词、双音节非谓形容词、多音节非谓形容词;从结构上分,非谓形容词可分为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联合式,这主要是双音节非谓形容词。

双音节非谓形容词在非谓形容词中占大多数,其中偏正型非谓形容词又占双音节非谓形容词的绝大多数。

一、非谓形容词研究的成果非谓形容词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无论是对非谓形容词的界定、分类,还是对非谓形容词语法特点、使用范围等都做了详尽的研究。

吕叔湘、饶长溶[7]提出了”非谓形容词”这个名称,并把它作为形容词当中的一个次类。

吕叔湘先生指出:”怎样处理小型、慢性、现行、亲生、上好、首要这些词的归类问题?一个办法是,另合一个词类。

这样的词不仅是大量存在,而且是不断产生,其强值率仅次于名词,让它们单独成为一类也还是值得的。

中学生使用异形词的情况调查

中学生使用异形词的情况调查

中学生使用异形词的情况调查作者:陆屹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5期摘要:通过对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使用异形词的情况调查,发现异形词使用中以及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学异形词作者简介:陆屹琳(1986),女,汉族,籍贯:富阳,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应用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119-02一、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异形词是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大量的异形词存在,给现代汉语书面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共同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开始试行。

国家语委异形词研究课题组、《咬文嚼字》编委会等四单位,订成《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2004年试用。

以下将两表合称为《异形词整理表》。

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地,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语言规范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一生。

而中小学语文教材是语言规范教育的重要范本,它应该是执法的模范。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使用异形词的情况,笔者对初一和初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

根据《异形词整理表》,针对新课程人教版语文教材小学——初中18册课本中,只出现非推荐词形(以下称作异形词)、推荐词形(以下称作正体词)与非推荐词形共同出现的50组词,做成调查问卷,请学生作答。

这次问卷发放200份,有效回收184份。

二、调查结果50组异形词分两部分统计:正体词、异形词。

为省篇幅,现只列出选词倾向与推荐词形不符的词。

被调查对象50%以下选择正体词(推荐词形)的,初一有9组,初三有10组,具体情况如下:我们从表中发现:第一,在50组词中,选择正体词比率高于50%的,初一学生和初三学生都是42组,占了总词数的84%。

也就是说,初中生的用词习惯与推荐词形基本符合。

异形成语漫谈

异形成语漫谈

异形成语漫谈异形成语漫谈对异形词的整理和规范工作是近年来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异形词。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关注的焦点绝大多数只是集中在异形词中的双音节合成词上,而对于含四个或四个以上语素的异形成语的研究却远远不够。

2002年在由国家语委最新公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 338组异形词中却仅含32对异形成语,这同异形成语在成语中普遍存在的的情况是极不相称的。

事实上,异形成语同双音节的异形词一样迫切的需要整理和估评。

季羡林先生曾说:“汉语的成语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堪称世界第一。

”本来就如此庞杂的成语系统,又加上数量众多的异形成语,不仅会增加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负担,给词典的编纂和中文信息处理带来麻烦,还容易给外族的汉语学习者带来认识上的混淆。

于是,笔者尝试着对汉语的的异形成语的整理和推荐选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思考,以期能抛砖引玉。

笔者选取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

之所以选择这本辞典,是因为《大辞典》“只采取严格意义的成语”,“共收释古今汉语成语18000条”,总的来说是“一部规模较大的综合参考性的成语工具书”1,应该能够反映汉语中成语的基本面貌。

《大辞典》的凡例中指出,一部分成语未做直接的音义解释,是“附见条”,它们是成语的其它表现形式,辞典只提供相对应的主条名,而主条指的是成语的早期或主要形式。

此处《大辞典》中的附见条,正是本文着力讨论的对象。

(注:文中所引成语均为前者是附见条,后者为主条。

)一. 异形成语的界定什么是异形词,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已基本趋于一致,即“异形词是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2然而,对异形成语的定义,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界定异形成语时,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像对待异形词一样严格的限定音义的完全相同。

论《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处理异形词的得失

论《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处理异形词的得失

论《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处理异形词的得失刘中富【摘要】《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采用明处理和暗处理两种方式整理和规范现代汉语异形词,既尊重了已有规范,也吸收了学界整理异形词的成果与经验,同时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取得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成绩.当然,由于异形词的复杂性,《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在处理异形词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异形词;词形;词频;理据【作者】刘中富【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l《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研制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以下简称《词表》)作为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 001)200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同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该词表的研制历经近10年的时间,共筛选出了56008个现代汉语常用词语,逐一给出词形、频级和读音,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词表虽是一种“软性”规范方案,但无疑会对人们的语言生活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也会对语文教育、汉语研究、辞书编纂等起到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词表》包括3个部分:基本部分是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内容包括每个词语的频序号和词形;二是附录《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音序索引,内容包括每个词语的词形、汉语拼音和频序号;三是《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研制报告,内容包括研制背景、研制过程、研制原则和方法、研制的内容、相关资料五个部分。

《词表》的研制内容最主要的就是两项,即频序号和词形,因此能否准确筛选每个词语并给出规范词形是判断本词表研制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

词语频序号的确定由所依据的语料来决定,比较容易做到客观、公正。

词形的用字标准也非常明确,那就是研制报告所说明的“词表全部使用规范汉字”,[1](P668)即符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规定。

浅谈异形词的整理

浅谈异形词的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语 言 学浅谈异形词的整理
" 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 < " " " "#
何林英
! 摘!要" 异性词汇编 " 和!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 草案$ " 所列异形词类型的分析 % 对异形词整理范围提出商 榷 & # $$ !! 通过对 ! 同义词不属于异形词 ’ # 方言语 ( 口语词 ( 音译外来词等 不是异形词 ’ # 拟 声词应纳 入规范的范 围 ’ # 使用了非通 用字的词 !$ <$ ;$ 不是异形词 ’ # 更改个别语素的词语也不是异 形词 ) 提出了 一个异 形词规范 的递进 式操作 程序 % 即词 频统计分 析 5 形义配 @$ 合度判定 5 词形简化程度辨 别 ) ! 关键词 " 整理范围 ’ 规范程序 !! 异形词 ’ ! 中图分类号 "S 文献标识码 " 3!!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对外汉语教学中异形词规范的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异形词规范的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异形词规范的对策---------------------------------------对外汉语教学中异形词规范的对策摘要:异形词是指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异形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大量存在,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造成了困惑,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负担。

文章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异形词规范的的对策,以期促进留学生规范使用词汇的能力,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

关键词:对外汉语;异形词;规范;对策异形词是指汉语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异形词只存在于书面语中,因为它是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在口语中是不存在的。

异形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大量存在,不仅一般的报刊、书籍中存在,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中也同样存在,比如鲁迅、老舍等的作品,甚至很有权威的词典中也同样存在。

这就造成了书面语表达上的混乱,给大众、汉语学习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带来不少困惑。

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逐渐增强,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在国外,汉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

汉字量大,难学,情况又复杂,异形词并存并用,是词汇的赘疣,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负担。

在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1时候,不得不加进异形词的讲授内容,留学生要额外多学、多记这些毫无区别意义的形体,这给本来就不轻松的汉字教学平空增加了无谓的负担,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混乱。

所以,异形词的存在不利于留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和掌握,而且,作为汉语学习工具书的词典也要毫无意义地加厚。

异形词的规范化、标准化,首先就解决了留学生学什么、学多少这一居首的内容、数量问题,有利于留学生对汉语汉字的学习,有利于扩大国际影响,便于各国与我国的交流、信息交换、技术接轨,促进国际关系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者要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者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认识到对外汉语教材语言规范的重要意义。

异形词与咬文嚼字

异形词与咬文嚼字

异形词与咬文嚼字异形词与咬文嚼字一、什么是异形词异形词是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本规范中指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本规范中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举例子如“唯一”“惟一”是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异形词,而“法制”、“法治”同音,“法制”表“法律制度”,而“法治”表“根据法律来治理”。

它们不是异形词。

异形词不仅在一般的报刊书籍中存在,在一些名篇中也同样存在。

例如,鲁迅在《故乡》中用模糊,在《社戏》中又用模胡;老舍在《小麻雀》中用糊涂,在《茶馆》中又用胡涂;曹禺的《雷雨》中既用混账,又用混帐。

到底哪个词是规范的?举例说,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简化汉字的角度看,有不少错别字,会把纪念写作记念?谁又会把他老是用眼盯着之盯字写作钉?诸如此类问题在中学语文教科书里的鲁迅文中不是一处。

难道这些字已约定俗成了吗?有的词已被写进词典,叫异形词。

如果某些错字是大部分人易错的就把它当对的来处理,全国人民都高兴,但把个别名人的笔误强加给人民大众,万万使不得。

选入中学课本中的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无论写此文当时错对,但从简化汉字的角度来看就有两个明显错字,直接了当和沉垫垫。

名家名篇中的异形词用就用了,教科书上还保留着它原来的词形,当时的时代,是语言文字动荡的时代,中央政府没有发布过《规范字表》,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规范去苛求古人。

二、出台经过规范现代汉语不能以古代为准,也不能以某一个或某一本词典为据,应该以当代约定俗成的写法为准。

由上可见语言文字规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大量异形词语给汉语教学、新闻出版、辞书编纂和中文信息处理带来了困难,加重了人们学习、工作的负担。

国家语委于1999年7月开始组织制定现代汉语异形词语规范,研制组对1500多组异形词语进行了收集研究,整理了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经常使用而公众取舍倾向比较明显的异形词语400多组,拟制出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向社会公布,在发布前广泛征求意见(笔者也以个人身份参加了讨论)。

关于异形词问题

关于异形词问题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日期:2001年12月19日试行日:2002年3月31日试行的“规定了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的规范。

编号:GF 1001-2001出版单位:语文出版社进步意义:以往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规定有所不同的是,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改变为引导式的,即强调只是推荐的书写形式而已。

[1]简述《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给出了338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本规范是推荐性试行规范。

根据“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分批整理”的工作方针,选取了普通话书面语中经常使用、公众的取舍倾向比较明显的338组(不含附录中的44组)异形词(包括词和固定短语),作为第一批进行整理,给出了每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话书面语,包括语文教学、新闻出版、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方面。

根据科学的词频统计和社会调查,选取公众普遍使用的词形作为推荐词形。

即使少数词频高的词形与语源或理据不完全一致,但一旦约定俗成,也应尊重社会的选择。

如“毕恭毕敬24——必恭必敬0”(数字表示词频,下同),从源头来看,“必恭必敬”出现较早,但此成语在流传过程中意义发生了变化,由“必定恭敬”演变为“十分恭敬”,理据也有了不同。

从目前的使用频率看,“毕恭毕敬”通用性强,故以“毕恭毕敬”为推荐词形。

每组异形词破折号前为选取的推荐词形。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5专家答疑介绍“一锤定音——一槌定音”,每组异形词破折号前为推荐词形,破折号后的词建议不再使用“参与”而不再“参预”、“干预”而不再“干与”,辞书编纂、新闻出版领域应该率先垂范。

无论“仔细”还是不“子细”,专家建议不要将这些正在规范中的异形词写进高考试题里。

很长时间以来,像“订婚”还是“定婚”、“月食”还是“月蚀”,这些同音同义写法不同而又并存并用的异形词,时常困扰着我们的语言生活,使新闻出版和文字处理产生诸多不便,让编辑、校检人员伤透脑筋,有时甚至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笔墨官司。

异形词研究述评(上)

异形词研究述评(上)
代汉语 中的异形词 》 ] [。 5 《 现代 汉语异形 词规范词典 》 由李 行健 等人编 是
《 现代汉 语 中的异形 词》 书收集 了 目前 国 内大 一
量研 究 异形词 的成果 , 收集 了《 代 汉语词 典 》 现 中所 有 的异 形词 , 察 了《 语 大词典 》 考 汉 中这 些异形 词 的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7 (09O 一 o6 — 0 1o — 942 o ) 6 05 4
收稿 日期 :o 9 3 1 2 o —0 — 5
作 者 简介 : 金华 (9 5 ) 女 , 于 1 6 一 , 吉林 梅 河 E 市 人 , 化 师范 学 院 中文 系副 教 授 , 言学 硕 士 。 l 通 语
第 3 卷第 6 0 期
2o o 9年 6月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RNAL OF T OU ONGHUA NORMAL UN VE n I RS
V0.0 No 13 6
Jn 2O u. O9
异形 词 研 究述评 ( ) 上
于金 华 , 汪海 军
( 通化 师 范 学 院 中文 系 , 林 吉 通 化 14 0 ) 30 2
委 和 国家 语 委 在 2 0 0 1年 1 0月 召开 联 席 会 i 对 义, “ 、像 ”两字 的名 词义和词 语搭配 实例的审定 结 象” “
果是:
种报 纸上针对个 别异形词 的使用提 出质疑 。 行健 、 李 余 志鸿合著 的《 现代汉 语异 形词研 究》 ] 书 的 附录 n一 中统计 了从 16 9 2年至 2 o 0 4年 在 各类 学术 期 刊 、 各

要 : 对 异形 词 研 究现 状 , 针 主要 梳 理 了异 形 词 概 念 问题 、 生的 原 因、 类以 及规 范原 则 问题 , 产 分 同时 对不 合

异形词研究述评下

异形词研究述评下

杨春根据异形成分性 � 质的不同把异形词 分为 通 假字是 古人 书写 时的 一种 用字 现象 � "同素 异形 词"和 " � 异 素异 形词 "两类 同 素异 形词 指 编 的 古 代汉 语 教 材做 如下 解释 由于文 字上 的原 因而 形成 的异 形词 , 即 异形 成分 代
通 假又叫 通借 �前 人也 称为 假借 �是古 人用 字写
朱炳 昌 把� 异形 词 分 为 两类 (1 ) 读 音相 同 或 相 在 该义项 上分 化字 与本 字相 同 所以 ,分 化字异 形词 近,意 义相 同, � 用法相 同而 形体 不同 的一 组词 语 例 应 该也在 同素 异形 词范 围之 内 如," 繁琐" 和"烦 琐" ,读音 相同 ,意 义上都 是" 繁杂 琐 可以换 用 又如 ,"通 通", "通统 "和 "统统 ",这 一组 都 是副词 ,表 示"全 部" 的意 思 这 是音 近,义 同而 形异 , 也可互 换的 异形 词 (2 ) 读音 不同 ,意义 和用 法相 同 � 碎" 的 意思 , 只 是 形 体 不同 , 而 且 在 同一 语 言 环 境 里 了 ,她这 样阐 述 有 些分化 字的 母字 和后 起字 在现 代汉 语中 还存 在 共同义 项� 则也 看做 异体 字� 她 以 " 人 才 "与 " 人 材 " 为 例 ," 材 " 在 " 有才 能 的 但 是 分化 字 与 异体 字 毕 竟是 两 个 不 同的 概 念 , 第 二,把 通假 字异 形词 看作同 素异 形词 ,未 免欠 妥 王 宁主 杨春 也看 到了 这类 异 形词 , 但是 她把 它归 纳到 异体 字异 形词 这一 类里

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异形词研究综述作者:李昕升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08期摘要:九十年代末至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异形词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的出现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种现象,一些专家和学者做了相关研究和讨论,并且得出结论。

本文从界定、来源及成因、分类和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五部分对近年来的异形词研究做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发展前景,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展望新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异形词;综述;成果;展望一、引言异形词是指同音同义的一个词却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形成了书面上的“词形歧异”现象。

它在语文教学、信息整理、报刊编辑、书籍出版等方面常常给人们造成困惑。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针对此现象制定了相关政策,规范用词、用字。

在2001年12月公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整理了338组异形词,并且相继出版和发表《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旨在规定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的规范。

对此,学术界形成了异形词讨论的高潮,除了一些相关异形词的理论外,近年来还涌现了大量有关异形词的学术论文及硕博论文。

二、异形词的界定对异形词的研究始于殷焕先先生1962年发表的《谈词语书面形式的規范》,由此开始了一系列有关异形词的研究,最早的对于汉语中异形词的命名,学者们产生了不同看法,所以对其的命名也有差异,先后出现过异体词、异形词、多形词等几种说法:高更生(1966)将异形词称为异体词;后又被傅永和(1985)称为异形词;裘锡圭(2002)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不应使用“异体词”,也不赞同“异形词”的说法,他根据异形词的英文名称“variants forms of the same word”将其回译为“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形式”,即“多形词”。

从异形词的定义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蒋荫楠(1978)“认为意义、读音完全相同,但书写形式不同,如‘àn yǔ’有‘按语’‘案语’两种不同的形体……这种同一词语的不同形体的词,可以叫做异体词”。

街头巷尾的异形词

街头巷尾的异形词

街头巷尾的异形词(实用版)目录1.街头巷尾的异形词的定义和含义2.异形词的多种形式和类型3.异形词在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4.对异形词的规范和管理的必要性和挑战5.结论:异形词的存在和发展对汉语的影响和启示正文一、街头巷尾的异形词的定义和含义街头巷尾的异形词,是指在日常的书写和口头表达中,出现的与标准汉字不同的、形态各异的汉字形式。

这些汉字往往不符合传统的字形规范,或者是被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变形、简化或繁化,或者是被误读、误写、误用。

异形词的出现,给汉语的规范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二、异形词的多种形式和类型异形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形式繁多,类型各异。

根据其形态和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错别字:由于书写者的疏忽或错误,将一个字的一部分或全部写错,如将“的”写成“得”,将“再”写成“在”等。

2.繁简混用:在汉字简化和未简化的字之间,使用不规范的繁简混用,如“台”和“台”,“头”和“头”等。

3.网络语言:网络上的特殊语言表达形式,如“偶”代表“我”,“酱”代表“这样”等。

4.方言词汇:各地方言中的特殊词汇,如“范儿”代表“样子”,“忒”代表“太”等。

5.错误读音:由于发音错误,将一个字的读音错误地应用到另一个字上,如将“辣椒”读成“拉椒”等。

三、异形词在社会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异形词在当今社会中的使用情况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网络和手机输入法中。

它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对汉语的规范使用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四、对异形词的规范和管理的必要性和挑战对于异形词的规范和管理,是汉语规范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异形词的形式多样,来源复杂,规范和管理的难度较大。

此外,网络和手机输入法的广泛应用,也为异形词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使得规范和管理的挑战更加严峻。

五、结论:异形词的存在和发展对汉语的影响和启示街头巷尾的异形词的存在和发展,对汉语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揭示了语言的规范和使用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形词问题综述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张玲 20100586摘要:汉语异形词的存在是一种复杂多元化的语言现象,它既是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现实问题。

本文对异形词的定义,异形词的类型,异形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异形词的整理规范原则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关键词:异形词、类型、产生原因、整理原则1异形词规范化研究的意义汉语异形词的存在是一种复杂多元化的语言现象,它既是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现实问题。

由于异形词的大量存在,造成书面上使用混乱以及词典对异形词的处理不统一,给语言文字的研究以及人们日常用字带来众多不便,因而对异形词进行规范是必要的。

规范异形词的实质是规范汉字的使用,是汉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

2异形词问题研究的现状迄今为止不少学者对异形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异形词的定义,异形词的类型,异形词产生的原因以及异形词的整理规范原则等方面。

虽然在某些方面学者们并不能达成共识,但是对于异形词进行规范,改变局部的文字芜杂混乱的现象的意愿是一致的,因此不少学者仍然在不断的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异形词的定义异形词在许多学者的论文中又称作“异体词”,理由为它是由不规范字所造成的,比如“家俱、家俱”。

对于异形词的定义不同学者有这不同的见解。

高更生在其论文中说:“异体词又称异形词,指国家尚未正式规范、社会上并存并用、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而且这几个条件应当同时具备,如‘令媛—令爱’等。

”他的这一看法的本质是辞书中出现的异形词是用字的不规范。

蒋萌楠的意见与高更生的差不多,他对异形词的定义为:“意义、读音完全相同,但书写形体不同,如‘ànyu’有‘按语’‘案语’两种不同的形体……这种同一词语的不同形体的词,可以叫做异体词。

”高更生对异体词的定义其本质认为是用字的不规范。

裘锡圭不主张用“异体词”这个术语,提出要把“字”和“词”的概念分开来说。

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把“字”和“词”区分开来,认为“字”是书写形式的文字单位,“词”是语言单位二者存有区别。

较多学者从“词”着眼,给异形词作定义,其中有周荐于1993年在《南开学报》发表的文章肯定异形词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单位,也是语用单位,而不是文字单位。

他把前人对异形词的观点归纳为三类:1. 异形词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而词形不同的词。

2.异形词是词形不同而含义相同并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互换的一组词。

3.异形词是意义、读音完全相同,但是书写形式不同的词。

周荐认为这三种说法都有偏颇,首先“意义相同”作为划分异形词的标准会把异形词与同义词混淆起来。

其次“读音相同或相近”作为标准不能绝对化以为有些异形词并不同音。

再次“可以互换”作为异形词的标准也有问题,如果把“可以互换”作为标准,误以为“凡异形词其各个形体之间都可以任意换用,那势必与规范化的要求相违背,而这是不能允许的。

”相类似的看法苏宝荣在其论文《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中也有阐述。

2.2异形词的类型最早提出异形词归类的是高更生,但是他并没有进行专门的论述,而是从异形词整理的角度对异形词做了分类,他把510组异形词分成了四类:第一类是异体词造成的异形词;第二类是纯粹异体词如“零乱/凌乱”;第三类是条件异体词如“利害/利害”;第四类是会和异体词如“词典/辞典”。

对于异形词分类有较大影响的是应雨田,他综合各家的看法,沿用不够明确的术语“异体词”,分为五类。

他的分类很细,影响较大,有的术语被一些学者所接受,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术语使用不够规范。

苏宝荣从另一个角度对异形词做了分类。

他依照异形词形成的文字、语言的双重原因和典型范畴的理论把汉语异形词分为三大类:1.异形词家族中的典型成员,即狭义的异形词。

其中有分为两类:一是纯粹由书写用字造成的异形词如“丫/桠”“桠”已经作为异体词废除了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仍然单独立目。

通假字造成的异形词如“详实/翔实”“详”为本字,“翔”为通假字。

同音拟声词形成的异形词:“呼啦/呼喇”,同音连绵词形成的异形词。

二是语言与文字双重因素形成的异形词。

又分为两小类:其一“社会上并存并用,音、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这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异形词如“笔画/笔划”。

其二是“社会上并存并用,意义相同,读音相近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

这里的“读音相近”有分为几种情况:(1)同源词语音上的细微差别;(2)古今、方言音变形成的具有对应关系的语音差异;(3)音译外来词、方言词、拟声词模拟上的细微差别。

2.异形词家族中的次典型成员,即广义的异形词。

(1)语义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包括语义交叠形成的交叉异形词如“伏帖/服帖”二者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相异之处,语义上有交叉;语义包容形成的包孕异形词如“申冤/伸冤”强者的词义范围宽,后者包容在前者之内。

(2)搭配功能上的差异如“盈利/赢利”虽然语义相同,可以换用但在搭配上仍有区别,我们在习惯上说“一心赢利”不说”一心盈利”。

(3)意蕴上的差异其一是理据的不同;其二是所含语素义上的差异;其三是词语的俚俗化演变;其四是语用表达上的差异。

3.异形词家族中的非典型成员,即泛义异形词。

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意义相同,并存并用,所用字相同而次序不同如:“天荒地老/地老天荒”;一类是意义相同,并存并用的多音节词其音节数目相同,并且多数音节读音相同。

如“敲边鼓/打边鼓”。

对于苏宝荣先生所归纳的“泛义异形词”有些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

余志鸿认为这样的划分抹杀了异形词的本质属性,混淆了异形词语的界定。

2.3异形词产生的原因整理异形词的前提是准确判断异形词,分析异形词产生的原因将有利于判断异形词。

对于异形词产生的原因有众多说法,王彤伟认为异形词的产生有一种潜规则即长期组合在一起使用的汉字其字形往往有趋同的倾向,把这种现象称为“偏旁同化”例如:形体长大的蜂本做“马蜂”,取“马”之“大”义,使用中受到“蜂”的同化而出现异形词“蚂蜂”杨碧珠在其论文《现代汉语异形词的规范问题》中把异形词产生的原因分为六类:(1)语素义相同或相近造成例如“人才/人材”;(2)异体字造成如“砂浆/沙浆”;(3)随意拈取同义字造成,汉语的连绵词、拟声词等字义和词义之间没有太多关系人们在书写时用字比较灵活只求同音顺手拈来如“糊涂/胡涂”;(4)通假字造成的异形词如“耽搁/担搁”;(5)古今字造成,古今字是由于词义引申而文字形体随之分化孽乳的现象如“左证/佐证”;(6)构词理据不同,人们认识事物角度不同对于即构词理据不同如:“瞳人/瞳仁”。

黎传绪在其论文中还提出了一种异形词产生的原因,由于词素意义的虚化而产生的异形词。

这是因为汉语词是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因为一些合成词中的词素并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到表示读音的作用,或者是有的字在古代有某个意义,但是这个意义在现代已经消失,造成了异形词的形成。

2.4异形词的整理规范原则异形词整理工作国家语委1999年正式立项,经过两年多时间,课题组从搜集到的近2000组异形词中经过比较分析,选取了普通话书面语中较常使用、公众的取舍倾向比较明显的338组异形词作为第一批整理对象并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课题组组长李行健说在对异形词进行整理规范的过程中采取了三项原则即:首先是通用性原则,课题小组选取了1995—2000年6年报纸作为语料进行词频统计。

其次是理据性原则,某些异形词的词频没有显著性差异难以依据通用性原则确定取舍,则从语言发展的理据性角度推荐一种价位合适的词形。

最后是系统性原则,词汇内部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整理异形词是要考虑同语素系列词用字的一致性。

对于上述的规范原则,黎传绪认为不论是判断异形词还是整理异形词首先必须考虑“理据性原则”,其次才是“通用性原则”。

他并不排除“通用性原则”,认为在不能依据理据性原则的情况下只能实行通用性原则。

几个词形都符合理据时只能实行通用性原则。

孟庆章在其论文《异形词规范的范围》中指出了在规范异形词的过程中有些学者举出的异形词属于拟声词这一部分可以考虑范围;由于译音用字不同而造成的异形词是否列入规范范围应当区别对待。

异形成语不是异形词,不应包括在规范范围之内。

苏宝荣先生认为对异形词的规范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分类的原则。

异形词的整理和规范不能简单的看做是合并,一定要保留其中一个词形淘汰另一个词形,应当通过异形词的研究分门别类采取合并、并存、分化的不同整理与规范方法。

第二引导的原则。

苏宝荣认为对异形词的规范不能只靠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发布引导性的意见也是一种规范与整理的方法,可能更能积极有效。

第三动态的原则,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这的。

作为“约定俗成”的语言及其具体运用只能有相对的同一性,不可能没有差异,这些都为异形词的产生提供可能。

因此汉语异形词的整理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3异形词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于异形词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对于什么是异形词,异形词的定义各家意见颇不一致,一些术语的名称也不能达成统一等。

这样不利于对异形词进行规范达成认识上的统一。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在其《前言》中得第一句话就是“本规范规定了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推荐使用词形”限制了“规范词”的广泛和迅速的推行。

对于异形词的规范问题国家已经成立专门小组进行规范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对异形词的规范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1]余志鸿.异形词定义的学术思考[J].汉语学习,2004年6月第3期[2]高更生. 不规范汉字与异体词[J]. 辞书研究,2001年02期[3]高更生.再谈异体词整理[J].语文建设,1993年06期[4]王彤伟.异形词规范中不容轻视的一种潜规则——偏旁同化[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6月[5]李行健.我们是怎么整理异形词的[6]苏宝荣.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J]. 辞书研究,2002年04期[7]黎传绪.《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争鸣[J].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年[8]王俊霞、刘云汉.异形词及其规范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7月[9]孟庆章.异形词规范的范围[J].语文建设,1993年第06期[10]杨碧珠.现代汉语异形词的规范问题 [J].福建电大学报, 2000年第1期.[11]彭康.试论《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学习与使用[J].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