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教案第1课时
认识地球教案幼儿园
认识地球教案幼儿园篇一:《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1《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篇二:教案认识地球认识地球教材简析:本节课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初步认识地球仪三部分内容。
“地球的形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中有3个阅读部分和一个活动部分,并配有相应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求他们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要求学生认识地心、赤道、赤道半径、极半径,并重点掌握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认识地球(第1课时)示范教案
《认识地球》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2.了解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其与真实地球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大致过程,知道一些对地球认识的主要学说;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知道地球仪表面主要点、线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并能正确区分它们。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2017年9月份,微信启动页背景图首次发生变化,画面从人类起源的非洲大陆逐渐过渡为华夏文明起源地,寓意着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的历史发展,旨在向亿万微信用户展示华夏大地的河山风貌。
师:相信同学们都用过微信,那是否有人注意过它登录界面的变化呢?生:有/没有。
师:这两幅图都呈现了地球的全貌,我们一目了然可以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是?生:球体!师:没错,地球是个“球”,这在我们看来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在古代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讨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形状的探索历程。
【新课学习】(板书)一、地球的形状从古到今,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展示系列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表现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中出现过的几种典型而有影响学说或认识。
课件展示整个过程,再分阶段讲解。
(板书)阶段1 盖天说古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认为宇宙是由天地构成的,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天圆像张开的伞,地方像棋盘,即“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后来认为天像一斗笠,中间高四周低,盖在地的上面;而地像一个倒扣的大盘子,也是中间高四周低,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这个就是新“盖天说”。
(板书)阶段2 浑天说出自张衡的“浑天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板书)阶段3 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
幼儿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三篇
【导语】地球是我们⼈类赖以⽣存的家园,⼈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息,她就像母亲⼀样,为我们提供着⽣存资源和条件。
我们是地球的主⼈,我们要像善待⾃⼰⼀样去保护她。
不断地⽤⾃⼰的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活动⽬的: 1、了解地球的⼤致概况,知道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认识七⼤洲。
2、知道国旗代表⼀个国家,知道七⼤洲各代表国家。
3、培养幼⼉探索问题、独⽴思考和动⼿操作的能⼒。
教学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对世界上⼀些常见的国旗、国家已经有了⼀定的了解,如中国、美国、加拿⼤、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利亚。
(⼆)物质材料准备: 1、环境准备:主题墙⾯:《世界各国国旗》;幼⼉绘画涂⾊作品《各国国旗》;教室⾥悬挂各国国旗卡⽚。
2、材料准备:⽴体世界地图;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制橡⽪泥(⾯粉、油、⽔)若⼲;盘⼦;⽔;中国、美国、加拿⼤、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利亚这些国家的⼩国旗插件。
教学过程: (⼀)、运⽤中国国旗引出话题: 1、这是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国旗?在哪⾥见到的? 2、为什么这些地⽅要挂国旗?是什么意思?(国旗代表国家) 3、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 4、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什么地⽅呢? (⼆)、了解地球的概况。
1、出⽰⽴体世界地图,幼⼉观察并说出,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2、尝试说出这些陆地的名称。
(七⼤洲) (三)、认识七⼤洲,知道七⼤洲与代表国家的关系(从属关系)。
1、演⽰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讲故事的形式帮幼⼉理解七⼤洲与地球的关系。
(七⼤洲从属于陆地,陆地从属于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个孩⼦,其中欧洲和亚洲是⼀对双胞胎兄妹,⼤家亲密地住在⼀起,有⼀天,七个孩⼦决定分家,欧洲和亚洲⾸先分开,然后是⾮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极洲。
然后这些洲都有了⾃⼰的孩⼦——国家,但是因为南极洲太冷,所以没有国家。
2、看后提问:地球有⼏个孩⼦?他们的名字各是什么?这些洲有没有⾃⼰的孩⼦?尝试说说这些洲有那些孩⼦? (四)、启发幼⼉运⽤⾃制橡⽪泥和⽔制作地球的七个孩⼦和海洋,并将⼩国旗插件放⼊正确的洲 延伸活动:了解陆地的概况(⾼⼭、湖泊等)和海洋的概况(海岛、⽕⼭等),尝试⽤橡⽪泥表⽰。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北极圈
Hale Waihona Puke 90°N高纬度中纬度
北回归线
低纬度
0°
低纬度
30°S 60°S
中纬度
高纬度
90°S
60°N 30°N 0°
南回归线 南极圈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 极圈、南极圈、北极、南 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 南极各相差多少度。
1.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C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3、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文字和符号来表示陆地、海 洋、山脉、河湖、国家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 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一、地轴和两极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 面的两个交点。北极 是地球的最北端,南 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 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的现象,这
种现象反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B)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仪和地球真实原貌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 在地球上却没有。
活动
有人认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 平、地方和地圆的争论。想一想,是这样吗?
麦哲伦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实践, 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一 个球体,因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和地圆的争论。
地球的真实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人们先看到远航归来的轮船的桅杆
《认识我们的家——地球》幼儿大班社会教案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下《认识我们的家——地球》幼儿大班社会教案。
这是一份非常有趣、生动的教案,带有丰富的图片和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地球。
第一课:认识地球在这一课里,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等形式来向孩子们介绍地球的外观和特征,告诉他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教师还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
通过这一课,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了解了地球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二课:保护我们的家——地球在这一课中,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影响,引导孩子们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教师还通过实例,向孩子们介绍了如何实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塑料袋等环保实践。
第三课:垃圾分类这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在这门课中,教师告诉孩子们垃圾分类的种类和分类的重要性,通过图片、ppt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等。
孩子们也通过实验室操作的形式,学习了如何正确地分类垃圾。
第四课:植树种花在这一课中,教师引导孩子们认识植物,向孩子们介绍了植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还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了植物是如何生长、如何繁殖,并让孩子们亲手种植了一些植物。
通过这门课程,孩子们更加认识到植物在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课:小水滴也有大能量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教师还向孩子们介绍了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并通过模拟实验向孩子们展示了水的挑战。
这门课程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水资源在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几门课程的学习,孩子们逐渐理解了地球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的真正意义,学会了保护环境的行动和实践。
这些课程都是非常好的贵贵类幼儿教学案例,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明白幸福生活的秘诀就是环境友好,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b.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c.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进行简单的地理描述。
b. 能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c. 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理解和展示。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缺乏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面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 学生可以说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有陆地和海洋等特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展示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橙子或一个篮球来比喻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的教材分析如下: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7.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经度用E表示东经,用W表示西经;纬度用N表示北纬,用S表示南纬。经纬度的数值分别表示地球表面上某点与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的角度。
8.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旋转,自转周期为一天;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公转周期为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42公里,极径约为6357公里。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0,000平方公里,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3.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核心。地壳是最外层,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地幔是地球的中层,由岩石组成;核心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地球仪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找到不同国家的位置,了解它们的地理特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高中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标准等。
3.通过阅读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演示能力。
4.通过用乒乓球制作简单的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法、讨论法认识地球及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在远古年代与现代时期对地球开头的不同认识,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经度、纬度以及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生活在巨大的地球上,我们自身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你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吗?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出示课题)二、课前热身教师出示地球仪,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小地球仪,提名学生描述地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你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生答:如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体;大草原上远处奔跑而来的马群,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马匹,然后逐渐看到整个马群。
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师:地球的真实形状如何准确地描述?地球究竟有多大?请同学们围绕这引起问题自学课本P14-18。
2、四边互动互动1:在远古时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范围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哪些片面的认识呢?明确:麦哲伦在1522年9月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多媒体显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图及相关的文字配音,让学生观察。
提问: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明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这部分内容。
互动2:地球到底有多大?你能用具体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吗?明确: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2024年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认识地球”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实际地球照片,引出“认识地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等基本知识时,采用讲授法,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面貌、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见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 观看地理知识视频:建议学生在家中观看地理知识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
- 制作地理手册:鼓励学生利用图集和地球仪等资源,制作自己的地理手册,总结和梳理所学的地球知识。
- 参与实地考察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户外实地考察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但他们对地球的面貌、地形、气候等方面的认识尚浅,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较为薄弱,需要加以引导和培养。
认识地球(第1课时)(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地球仪
地轴的特点
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自转 轨道面(赤道面)之间有一个黄赤夹角,该 夹角为23.5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就是 倾斜着转的,所以地球仪按照实际地球自转 和公转时的姿势制作。
23.5°
黄道面
地球仪
地轴的特点
北极星
地轴
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叫地轴。 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我本来没有轴,地轴是 人类假想的。
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北极、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 点,叫两极。北极是地球 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南 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纬线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的弧线。
地球仪
地球仪的作用 经纬线分布特点:了解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运动特点,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世界海陆:认识大洲大洋;认识六大板块;认识主要地形区…
湘教版·七上·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 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 的平原,雄浑的高原,苍凉的大漠……地球经 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才造就了如此绚丽 多姿、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让我们来认识她的面貌吧!
目录
地球的形状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目睹阶段
微信启动的这张新图片,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 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中拍摄的中国全 景。此次展示“风云四号”拍摄画面,也是寓意从” 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旨在向亿 万微信用户展示华夏大地的河山风貌。”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示例五
教案:认识地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包括陆地和水体的分布。
1.2.认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初步识别洲和洋。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2.通过地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作为地球主人应有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构成1.1.介绍地球由哪些部分组成:大气层、水层、地壳和核心。
1.2.解释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2.陆地和水体的分布2.1.讨论陆地和水体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2.2.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地球仪的使用3.1.演示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识别不同的地理位置。
3.2.让学生尝试使用地球仪进行简单的地理探索。
4.洲和洋的初步认识4.1.介绍世界主要的洲和洋的名称及其位置。
4.2.讨论各洲和洋的地理特征及其经济和文化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陆地和水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探索活动。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1.开场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你知道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1.2.引入视频片段,展示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2.讲解新知2.1.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包括陆地和水体的分布。
2.2.演示如何使用地球仪,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互动讨论3.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水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实践操作4.1.学生分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探索活动。
4.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地球仪标出其位置,并简要介绍该地区的地理特征。
5.总结反馈5.1.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幼儿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通用)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地球基本知识概述 • 地球表面特征探究 • 地球内部结构剖析 • 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分析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程背景及意义
01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了解地 球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探索 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二
四季变化原理
地球公转轨道与地轴之间存在一个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 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这种移动导致了不同地区在不同时 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在 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增加,气温升高;而在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 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气温降低。
,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滑动,形成海洋、陆地等地理环境。
02
板块边界类型
包括离散型、汇聚型和转换型三种。离散型边界形成裂谷、海洋等;汇
聚型边界形成山脉、海沟等;转换型边界形成断层、地震等。
03
板块运动驱动力
来源于地幔对流、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等。这些力量导致板块间
的相互作用,形成各种地质现象。
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
0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将初步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自然现象 ,为日后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 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 等基本概念;认识地球上的陆地、海 洋、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激发幼儿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幼儿的环保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和探究精神。
粤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认识地球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1章
第1页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 1 章 认识地球
引导学生明白; 1、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要敢 于质疑并勇于证实; 2、 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 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正确; 3、 追求真理时,有时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二、 地球的形状 让学生分组完成课本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 赤道周长:4 万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 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总结 八、板书设计 一、 二、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1、 赤道周长:4 万千米; 2、 赤道半径:6371 千米。 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重温本节主要知识 分组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大 小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 1、请描述当地的四季变化,你知道为什么有四季的变化? 2、 一天中, 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 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 3、一年中,最冷月出现在几月,最热月出现在几月? 4、一年中,昼夜长短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的? 二、 地球公转 1、 公转的含义 2、公转方向 3、公转周期 4、地理现象 A 四季更替 B 昼夜长短变 化 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运动课件,完成课本活动,引导学生总 结归纳: 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一年 4、地理现象 让学生观察课本地球公转示意图,观察并理解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下表(北半球) :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秋分 昼夜情况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正午影子 居中 最短 居中 最长 观察、分析,完成 教材第 17 页活动 通过活动探究地球公 转运动及产生的地理 现象 思考、讨论并回答 以生活中的问题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求知 欲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情感目标: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对第一节课所讲的地球的形状、大小,缺乏理性思维,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
第三课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幼儿园科学《认识地球》教案
01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提供自然资源
02
地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维持生态平衡
03
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着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了清新的空
气、水源和食物等。
人类如何保护地球
节约资源
倡导节约用水、用电、 用纸等资源,减少不必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将初步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自然环境 ,为后续学习地理、环保等相关 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 等基本概念;认识地球上的陆地、海 洋、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激发幼儿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幼儿的环保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和探索精神。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01
02
03
地球仪
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地 理特征。
图片和视频
展示地球的自然风光和地 理现象,如日出日落、四 季变化等。
教学软件
提供互动式地球模型和相 关教学资源,增强幼儿的 学习兴趣和体验。
02
地球基本知识
3
思考和表达能力
幼儿能够自我评价在思考和表达地球相关知识时 的表现,包括思维清晰、表达准确、有条理等方 面。
家长参与及建议反馈
家长参与情况
通过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或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家园合作。
家长建议反馈
家长可以针对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和反应,向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 学方法和内容。同时,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与幼儿一起学习地球相关知识的经验和做法 。
大学认识地球教案
标题:认识地球:大学教案一、课程简介《认识地球》是一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成、结构、大气层、水文、生态、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成、结构、大气层、水文、生态、资源、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地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2. 大气层与气候变化3.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4.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5. 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6.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地球问题的本质。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安排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介绍地球的起源、地球的结构特点、地球的运动等。
2. 大气层与气候变化: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全球变暖等。
3.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阐述水文循环的过程、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5. 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地球资源的种类、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6.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实践报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分析地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占总评的30%。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认识地球》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报道等。
《认识地球》(第1课时)
南极
新知3 地球仪
1.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北 极、南极,算一算赤道与北极、南
极各相差多少度。
各相差90°
2.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和180° 经线,算一算这两条经线相差多少 度。
相差180 °
达成学习目标 3
1.【目标1】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 ( A.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告诉我们: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 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盖天说”由“天圆地方”发 展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 衡为代表的“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
黄”—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验证“地球是一个球
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A
)
A.5.1亿平方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B.5.1亿千米
D.5.11平方千米
4.【目标3】关于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
模型 B.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地貌
C.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
新知1 地球的形状
读图,依次说出麦哲伦航行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达成学习目标 1
新知2 地球有多大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 ,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 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 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学科年级授课时间课型备课者地理新课型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球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
2.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3.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球仪,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2.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地球到底形状怎样,大小如何,人类是怎样对地球进行研究,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弄清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用投影仪显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的。
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球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
2.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3.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球仪,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二、出示本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课时)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哪些说法?2.是哪位航海家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即地圆说),是怎样证实的?3. 地球是怎样的形状?4.你知道地球有多大?教后修改5.什么是地球仪?6.什么是地轴?真正的地球有地轴吗?7. 什么是两极?南北极怎样区分?8. 什么叫赤道?它的作用如何?9.什么叫纬线,这种线有什么特点?10 .什么叫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标识的?11 .低中高纬度是怎样划分的?请同学们围绕上面问题,认真研读教材第14—17页,思考并将答案写在课堂学习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地球》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完成课文15页“活动”1题
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委曲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大凡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⑶登高望远。
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
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平衡半径
....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表述要确凿、清晰。
【探究结论】⑴平衡半径约4万千米;表面积
....6371千米;赤道周长
.......5.1亿平方千米⑵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地球的表面积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假如你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
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综合能力训练P14 1,P15 1、2,P16 8、11。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平衡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