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本文从教师倦怠的表现、影响、原因及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学校管理教师及教师个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首先是在生理特征。其主要表现为生理耗损。有职业倦怠的教师经常产生疲劳感、总觉得浑身无力,有强烈的耗竭感,对疾病的抵抗力差,食不甜、寝不香,体重下降。
(二)其次是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激情,整天无所事事,无精打采,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要么漠不关心,要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总觉得事事不如意;情绪低落或急躁;对事业和生活缺乏信心等。
(三)是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行为冲动、言语过激、好发脾气,人际摩擦多,混饭吃、得过且过,有时会体罚、打骂学生,对刺激物依赖性增强(如抽烟酗酒、滥用药物),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极端状态会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不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没有主动性,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二)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对学校工作会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生理方面:经常会感到疲劳、虚弱、耗竭感、肌肉紧张、颈背痛、头痛、失眠、对疾病抵抗力薄弱、喉咙易嘶哑,常感冒或各种心理上的小毛病。心理方面:认知上,教师会厌倦目前的工作,觉得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丧失理想,缺乏动机,欠缺热忱,倾向于低自我概念,包括不适应感,无能感,失败感和低自尊等方面,态度悲观,愤世嫉俗。情绪上,当学校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节奏时,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燥、动辄会责怪并迁怒于学生。缺乏热情与活力,感到沮丧、无助、无望、失去控制感,容
易消沉或敏感易怒、神经质、容忍度低、自我评价降低,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三、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心理适应
研究表明:从教11年到19年的教师倦怠程度最高,除了家庭负担、工作压力等因素以外,其心理适应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从教时间的延长,教师对整个教学逐渐熟悉,一样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环境,甚至一样的作息,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疲惫感,虽然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加之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学校的骨干,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方面是工作的繁重,一方面是工作的无激情,很容易产生倦怠感。
(二)教师职业的压力
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要求达标,使教师疲惫不堪。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
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对教师态度的改变
有理论认为:一个人总是拿着他的付出与收获来与别人的付出与收获对比,如果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和比值小于其他的人比值,就会产生很强的不公平感,进而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消除这种不公平,如:降低自己的付出,增大自己的收获量等。教师在与周围人的人际交往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与对方作比较,如果发现原来和自己一样的同学,甚至原来自己的学生现在比自己强,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公平感。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倦怠”问题。同时,学校环境尤其是校长的管理方法与理念也会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如果一个校长与领导组成员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公平、公正,具有强烈的人文理念,恰当协调周围关系,教师也必会勤于工作,乐于上进,具有积极的态度。
(四)教师人格因素
有些教师人格存在着不良方面,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特别是具有a 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质通常表现为强烈地寻求成就、竞争意识强、行为急躁、动作及语言粗鲁等。研究表明,a型个性个体血液中的激素成分多得多,更容易受环境要求的影响,发生心理紧张反应。
(五)教师自身的教育追求有关
一个教师如果有教育思想,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爱,有社会责任感,就是暂时出现“倦怠”现象,也能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如果教师本人对从事教育就很反感,注重物质追求,轻视精神追求,时时出现“倦怠”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四、如何才能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笔者认为可以从个人和组织上两个方面入手:
(一)组织方面:
1.增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一般来讲,教师都有强烈的成就动机,都想不断提高和进步,把工作做好。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教师能明显地感受到因自身知识的不足带来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地更新补充新的知识,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多给教师一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补充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其为人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2.适当改变工作条件和要求以增强其挑战性。人们从事一件工作三到五年以上,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适应,再有意义的事也变得无聊。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可在适当的范围内改变其工作条件和要求,如年级组的轮换制,使其每年都接触到新的教材和新的教育重点;对合格的教师给予缓慢地提升,刺激其工作的积极性;委以重担,以工作的成就来体现其价值等。
3.强调人文关怀,加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及责任心。学校和教育职管部门应转变职能,变监督管理为替教师着想、为教师服务,尽量缩减教师的压力源,帮助教师减轻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