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门匾
客家门匾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价值
客家门匾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代价值内容摘要:客家门匾是赣南客家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充分认识民间文化艺术的价值,深度利用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客家门匾传统文化继承当代价值社会主义文化一、客家门匾概述(一)历史渊源门匾,顾名思义,是指住居大门额上的装饰性匾框及其题词。
客家门匾,简单地说,就是客家人住居大门额上的匾额。
客家门匾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
所谓“门阀”,原指中国古代达官贵人大门外的两根柱子,左边“"阀”,右边称“阅”。
因古人常用它来榜贴本户的功状,故阀阅又成为做官人家的标志,凡世代为官者,均可称为阀阅或门阀士族。
门阀制度本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却被“衣冠南渡”的客家人作为一种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客家门匾。
客家门匾是赣南乃至全国的一种较为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原是客家人崇祖意识的产物。
据赣南当地民俗作家吕泽庆介绍:“分支别居的客家人在离开自己的亲人和祖居地之后,常常感到空虚和孤独,于是,多数客家人便以住居为载体,把祖先的姓氏、名人故事、先贤哲言等浓缩为四个字,镶嵌在自家门额上。
仰视门匾,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会感到自己的亲人就在身边,新居地就是祖居地,从而进一步坚定他们在新居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客家门匾恰似一根红线,把同宗同谱人的思想感情连接在一起,不管分居多远,总能心心相印;也不管是否相识,只要一看见门匾并能道出世系源流,就会得到东道主的热情接待,有宾至如归之感。
”客家门匾的源流,从形式上是由民间姓氏的“堂匾”演变而来,从内容上是由南迁的汉民将古代士宦的“阀阅功状”演变而来。
客家姓氏门榜
魏氏: 钜鹿堂 鹤山世德,麟阁家声。
朱氏: 堂号 沛国、吴郡、河南(郡号)凤阳 堂联:鹅湖世德,鹿洞家声。
钟氏,堂号颍川。堂联:颍川世泽;太傅家声。荥阳世泽,花县家声。晋阳世泽;长史家声。
萧氏,堂号河南、蓝陵。堂联:文选南朝;勋隆两汉。
丘氏:横匾---河南堂:枢密家声.鸿胪世德
曾姓:横匾---三省堂:三省门第 一贯家声
李姓 横匾:進进士——倚马才高,登龙望重
曾姓 横匾:三省堂 ——一贯家声 三省门第
又有 横匾:三省堂 ——武城世第,鲁国家声
黄姓 横匾:江夏堂 ——江夏家声 颖川政积
钟姓人门榜上便写“知音遗范”。
孔姓写“尼山流芳”
刘姓写"禄阁传芳"
张姓写“曲江风度”、“相国遗风”、“金鉴流芳”
邹姓写“南阳世第”
黄姓写“江夏渊源”
赖姓写“颖川家声”
杨姓写“清白传家”、“四知家风”、“关西世第”
曾姓门榜皆题“三省传家”
何姓:横匾---庐江堂:庐江世德 东海家声
潘氏,堂号荥阳。堂联:瓜山世泽;花县家声。
赖氏,堂号颍川、松阳、西川、南康、河南、积善。堂联:松阳世德;颍水家声。秘书世第;积善家声。
丁氏: 济阳堂 济阳世德,虎观家声。
济阳世德,东海家声。
刁氏: 弘农堂 弘农世德,晋相家声。
王氏: 太原堂 太原世德,两晋家声。 三槐堂 三槐世德,两晋家声。
客家姓氏门榜:
陈姓门榜皆题“义门传家”
姓黄的写-----“东观流薇”、“叔度高风”。 姓刘的写-----“禄阁传芳”
姓罗的写-----“豫章遗风”
姓赖的写-----“秘书传家”
最新赣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国家级)
赣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90项,其中10项为国家级(加★)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民间音乐(共计2项)3Ⅱ-1★兴国山歌赣州市兴国县4Ⅱ-2★于都唢呐《公婆吹》赣州市于都县传统戏剧(共计2项)19Ⅳ-6★赣南采茶戏赣州市20Ⅳ-7宁都中村傩戏赣州市宁都县曲艺(共计1项)23Ⅴ-3★于都古文赣州市于都县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项)39Ⅷ-8会昌滕器制作技艺赣州市会昌县民俗(共计4项)56Ⅸ-6赣南客家民俗赣州市57Ⅸ-7★赣南客家围屋习俗赣州市龙南县58Ⅸ-8上犹客家门匾习俗赣州市上犹县60Ⅸ-10★石城灯会赣州市石城县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民间音乐(共计1项)7 Ⅱ-4 南乡大堂音乐赣州市安远县民间舞蹈(共计5项)14 Ⅲ-1 银坑甑笊舞赣州市于都县20 Ⅲ-7 瑞狮赣州市定南县21 Ⅲ-8 ★古陂“席狮”“梨狮”赣州市信丰县26 Ⅲ-13 章贡区民间高跷赣州市章贡区33 Ⅲ-20 花棍舞赣州全南县传统戏剧(共计3项)38 Ⅳ-4 宁都采茶戏赣州市宁都县43 Ⅳ-9 ★东河戏赣州市赣县47 Ⅳ-13 手端木偶戏赣州市信丰县曲艺(共计1项)54 Ⅴ-3 宁都鼓子曲赣州市宁都县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项)70 Ⅷ-10 石城砚制作技艺赣州市石城县78 Ⅷ-18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技艺赣州市瑞金市80 Ⅷ-20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赣州瑞金市传统医药(共计1项)86 Ⅸ-2 挑积赣州市寻乌县民俗(共计4项)88 Ⅹ-1 三僚堪舆文化赣州市兴国县95 Ⅹ-8 石上曾坊桥帮灯赣州市宁都县97 Ⅹ-10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赣州市宁都县98 Ⅹ-11 香火龙赣州市龙南县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9项)传统音乐(共计1项)26 Ⅱ-6 崇义竹洞畲族山歌赣州市崇义县传统舞蹈(共计6项)45 Ⅲ-12 崇义告圣赣州市崇义县46 Ⅲ-13 上犹九狮拜象赣州市上犹县47 Ⅲ-14 大余南安罗汉舞赣州市大余县48 Ⅲ-15 于都茶篮灯赣州市于都县49 Ⅲ-16 安远瑞龙赣州市安远县50 Ⅲ-17 全南车马灯赣州市全南县传统戏剧(共计2项)78 Ⅳ-6 安远九龙山采茶戏赣州市安远县79 Ⅳ-7 兴国提线木偶赣州市兴国县曲艺(共计1项)88 Ⅴ-5 南康古文赣州市南康市传统美术(共计2项)98 Ⅶ-3 章贡客家竹雕赣州市章贡区99 Ⅶ-4 大余核微雕技艺赣州市大余县传统技艺(共计16项)124 Ⅷ-21 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赣州市龙南县125 Ⅷ-22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6 Ⅷ-23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7 Ⅷ-24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赣州市定南县128 Ⅷ-25 大余南安板鸭制作技艺赣州市大余县129 Ⅷ-26 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0 Ⅷ-27 崇义米酒酿制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1 Ⅷ-28 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赣州市全南县132 Ⅷ-29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赣州市全南县133 Ⅷ-30 兴国鱼丝制作技艺赣州市兴国县134 Ⅷ-31 崇义龙灯制作技艺赣州市崇义县135 Ⅷ-32 赣县田村花灯制作技艺赣州市赣县136 Ⅷ-33 南康天车制作技艺赣州市南康市137 Ⅷ-34 瑞金鱼圆制作技艺赣州市瑞金市138 Ⅷ-35 瑞金冈面车灯制作技艺赣州市瑞金市139 Ⅷ-36 石城肉丸制作技艺赣州市石城县传统医药(共计2项)168 Ⅸ-3 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赣州市于都县169 Ⅸ-4 定南挑积赣州市定南县民俗(共计9项)193 Ⅹ-20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赣州市定南县194 Ⅹ-21 龙南杨村龙舟赛赣州市龙南县195 Ⅹ-22 宁都石上割鸡担灯赣州市宁都县196 Ⅹ-23 南康鲤鱼灯赣州市南康市197 Ⅹ-24 安远欣山上刀山赣州市安远市198 Ⅹ-25 全南中寨香火龙赣州市全南县199 Ⅹ-26 崇义舞春牛赣州市崇义县200 Ⅹ-27 定南客家服饰赣州市定南县201 Ⅹ-28 章贡客家菜赣州市章贡区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项)民间文学(共计1项)5 4-Ⅰ-5 南康木根源赣州市南康市传统音乐(共计2项)13 4-Ⅱ-5 会昌踩鼓赣州市会昌县14 4-Ⅱ-6 赣南客家民歌赣州市、会昌县、龙南县、瑞金市民间舞蹈(共计5项)23 4-Ⅲ-3 大余旁牌舞赣州市大余县24 4-Ⅲ-4 赣县云灯赣州市赣县25 4-Ⅲ-5 安远茶蓝灯赣州市安远县28 4-Ⅲ-8 信丰瑞狮引龙赣州市信丰县31 4-Ⅲ-11 崇义三节龙赣州市崇义县传统戏剧(共计3项)42 4-Ⅳ-4 江西提线木偶戏赣州市于都县、抚州市广昌县43 4-Ⅳ-5 江西杖头木偶戏赣州市宁都县、于都县44 4-Ⅳ-6 兴国端戏赣州市兴国县曲艺(共计1项)51 4-Ⅴ-2 信丰大堂花鼓赣州市信丰县传统美术(共计1项)57 4-Ⅶ-3 兴国篆刻赣州市兴国县传统技艺(共计2项)82 4-Ⅷ-19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赣州市于都县、全南县83 4-Ⅷ-20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赣州市安远县、龙南县民俗(共计8项)97 4-Ⅹ-8 南康横寨唱船赣州市南康市98 4-Ⅹ-9 安远欣山过火炼赣州市安远县99 4-Ⅹ-10会昌赖公庙会赣州市会昌县100 4-Ⅹ-11 ★会昌匾额习俗赣州市会昌县101 4-Ⅹ-12 宁都刘坑竹马灯舞赣州市宁都县102 4-Ⅹ-13 宁都大沽古教花灯赣州市宁都县103 4-Ⅹ-14 全南谭坊举人龙赣州市全南县104 4-Ⅹ-15 信丰大阿子孙龙赣州市信丰县2020年3月整理。
古代人门匾写了什么
古代人门匾写了什么地处晋东北的定襄居民,对院门门匾更是格外重视,凡院门门楣上方大都要镶嵌一方门匾,以至形成了一种门匾文化习俗。
那么古代人门匾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人门匾写了什么单家独院是我国北方居民传统的居住形式。
有院就必有院门,院门是家庭门第的表现,所以人们对院门的设置、装饰颇为讲究。
地处西北的天水居民,民宅建筑中的一个传统文化现象就是对院门门匾格外重视。
一些家境殷实、住宅讲究的人家,院门门楣上方大都要镶嵌一方装饰性匾框并题词,门匾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闪现着极其亮丽的文明之光,蕴藏着天水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过去,门匾多为青砖雕磨或木刻而成,也有少数是石雕的,多呈长方形,横嵌于门楼的门楣之上,使门楼顿生灵美之感。
其规格根据院门而定,门阔匾就大,门狭匾则小,普通者长约100厘米,高(宽)30厘米左右。
现在,随着建筑材料的换代和工艺的更新,门匾的用料逐步由水泥和洗砂取代了青砖,进而改为瓷砖组合了,可是匾文化的雕刻艺术、装饰艺术就大为失色,仅剩文字艺术了。
一匾刻三字者居多,如“祯祥第”、“耕读第”、“康和居”、“静心居”、“和为贵”等;四字匾也多见,如“福寿康宁”、“紫气东来”、“勤和家兴”等;一匾二字五字者较少。
小小一块门匾,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风貌,与遍布城乡的文物遗存一样,闪烁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光芒。
二字逸苑沁园归家敦厚凝瑞三字祯祥第映兰轩兴盛居兴隆第祥和居听雨院陶然居树德第瑞德第清玄阁勤怡居勤朴居勤德第勤和居平为福茂德第灵雾楼康和居静心居和为贵耕读第福康乐福德第福安居浮缘阁风雅居德泽园崇德第长源居博雅居安乐居居之安耕读第清平居清吉居清泰居吉祥居福寿居泰和居敦厚居种德第四字紫气祥光紫气东来紫华富贵紫阁生辉壮志凌云钟灵毓秀招财进宝载阳凝瑞蕴福潜祥云蒸霞蔚源远流长园清居秀吟雪踏梦一帆风顺雅院生晖雅居春晖轩宅雅居旭日东升幸福之家幸福人家向阳门第祥云北至祥天福地祥光满院祥光吉宅祥光福地贤清福居喜气盈门物华天宝五世其昌五福临门蔚起家声惟善德馨万紫千红万象更新万祥云集万事如意万事亨通万事大吉万福频臻听香水榭恬静风雅天赐百福梯云筛月唐宋情怀泰和恒康太白遗风松风竹韵松风梅品四时如意四季平安四季呈祥四海同春四海升平顺时集佑水天一色时和岁好三元及第三阳开泰瑞气盈门瑞福呈祥日照春晖人寿年丰人杰地灵清雅闲居勤劳致富勤劳门第勤和家兴前程似锦千祥云集千秋永旺鹏程万里凝祥聚瑞凝祥集瑞宁静致远鲵鹏展翅纳福迎祥明德惟馨民生在勤门臻百福门盈五福门迎百福美满幸福满院生辉龙吟国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六事修治六合同春兰蕙齐鸣静居高雅锦绣前程家运亨通家兴业旺家兴财旺集福凝祥集福凝瑞吉星高照吉祥如意吉庆有余积德人家惠风和畅华夏腾飞户纳千祥厚德传家鸿儒雅居鸿光福居鸿鹄凌云鸿福聚德恒泰永昌和气生财和睦家庭贵在自立耕读传家高阁凌云富吉安康福泽永存福域祥宅福泰永昌福泰富康福寿盈门福寿康宁福瑞祥和福如东海福禄祯祥福禄安宁福居鸿光福积泰来福地洞天福德乾坤凤翥龙骧风清素樸风清气瑞风华正茂繁荣昌盛恩泽千秋德勤怡安德茂福盛德贵祥和德福鸿厚丹凤朝阳大展宏图聪维德听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满人间春华秋实春和景明春光满院藏龙卧虎碧宇生辉碧宇藏龙宝山霞蔚柏翠梅香百事大吉安泰之居耕读传家听香水榭宁静致远明德惟馨水天一色梯云筛月鸿光福居福居鸿光祥光福地祥天福地瑞福呈祥福瑞祥和集福凝祥集福凝瑞蕴福潜祥凝祥聚瑞凝祥集瑞载阳凝瑞福禄祯祥福禄安宁福寿康宁福寿盈门泰和恒康紫华富贵福泰富康福泰永昌富吉安康吉星高照庆有余钟灵毓秀旭日东升日照春晖春和景明春光满院惠风和畅风清素樸万紫千红园清居秀轩宅雅居贤清福居静居高雅清雅闲居雅院生晖雅居春晖松风梅品宁静致远恒泰永昌福泽永存源远流长千秋永旺华夏腾飞风华正茂前程似锦锦绣前程壮志凌云鹏程万里鸿鹄凌云鲵鹏展翅龙飞凤舞龙吟国瑞一帆风顺幸福之家安居乐业安泰之居家兴业旺家兴财旺春华秋实勤和家兴贵在自立厚德传家耕读传家鸿福聚德德茂福盛德福鸿厚福德乾坤惟善德馨聪维德听德贵祥和高阁凌云碧宇藏龙藏龙卧虎碧宇生辉天赐百福门迎百福福域祥宅祥光吉宅紫阁生辉紫气东来紫气祥光瑞气盈门祥光满院风清气瑞千祥云集万祥云集万福频臻万事亨通万事如意吉祥如意家运亨通顺时集佑蔚起家声德勤怡安五字安居入画图畅怀年大有崇仁自履祥传家思孝友春光映日新春降千门福春令继德泽纯善玉家庆德厚富春秋和风蔚早春和谐世间春洪修传景瑞花开春富贵华文春日丽华屋辉生壁极目世同春家和万事兴金室耀祥光俊才体祖先立德惟敦本良辰逢雪霁梅花含白玉梅花开五福梅占百花魁明心光世业年丰人增寿人杰地灵时人乐庆和年人随春意泰荣登庆国贤瑞气霭春晖瑞气临门早瑞色紫云高升平天下瑞盛世幸福居诗书百代香世再玉廷天岁岁平安日岁新绵甲子岁月随人好泰运文明远天开清淑景同福寿天恩文明光照德文章永传启五福萃华门物华天宝日祥辉四望新兴中兆世昌秀达显仁献旭日临门早旭日千门启永德大光宣永宜宣圣德玉堂浮瑞气玉堂开春色元德兆吉祥云霞呈吉日兆宪富凡祥兆祥以万年贞元景福长忠厚传世珍忠孝永长红天地国(君)亲师客家门匾气势宏伟门匾陈姓门匾杨姓门匾通用门匾通用门匾孔姓门匾卢、杨、王、骆姓门匾卢姓门匾▲门字的最后一笔改勾为竖体现古代消防理念。
客家门匾文化
客家门匾文化
客家门匾文化
一、京鲁流芳(邹)
释:创业的京鲁公美名传扬。
注:京鲁为人名。
邹京鲁,字普溪,先由惠州龙川迁闽,又迁平富大潭立籍,为当地邹氏开基祖。
二、东海流芳(何)
释:东海郡望族的芳名永传
注:东海为郡名。
何姓历史上有一支在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省郯城县)形成望族。
南朝宋的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梁代诗人何逊均为东海郡人。
三、庐江世泽(何)
释:庐江郡祖先的德行惠泽后世
注:庐江为郡名。
《广韵》云:“何出自周武王母弟叔虞后,封于韩。
韩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字隨音变,后遂为何氏。
出庐江、东海、陈郡三望。
”楚汉之际,庐江郡辖今安徽长江以南大部地区,西汉景帝后移辖江北地,治所在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三国魏至唐代,辖地和治所皆有变动。
四、学海遗风(何)
2001年元月十六日采于水岩高兴
释:学海先生留下了好风范
注:学海为誉称。
东汉,何休,字邵公,经学家,山东兖州人,官任司徒,拜议郎,迁谏议大夫。
钻研今文诸经十七年,著有《春秋公羊解诂》等,被京师谓为学海。
五、山谷腾辉(黄)
释:山谷道人的才华大放光辉。
注:“山谷”为“山谷道人”的简称。
北宋黄庭坚,江西修水人,诗人,字鲁直,号
山谷道人。
官至著作佐郎,与苏轼齐名。
开创了江西诗派,著有
《山谷集》等。
客家门匾集合
2、 邓姓——礼贤名高
3、 廖姓一一万石遗风
4、 周姓一一爱莲世第、太极流芳、濂溪世第
5、 何姓一一学海遗风、东海流芳
6、 林姓——九龙衍派
7、 杨姓一一清白传家
8饶姓一一平阳世第
9、 孟姓——亚圣之裔
10、 骆姓一一四杰才名、三军韬略
11、 王姓 --- 珠树家珍、三槐世家
12、戴姓——注礼传芳、谯国源流、夺席遗风
19、薛姓一一龙门良将、仁贵英风
13、 邱姓一一忠实家声
14、 谢姓——凤衣文章
15、 田姓一一荆花荣茂
16、 张姓一一金鉴流芳
17、 曾姓一一三省传家
18、 吕姓 ---- 简重遗风
宝树流芳 曲江遗风、相国遗风 南丰衍庆
20、黄姓 叔度咼风 三略遗风、春申遗风、山谷腾晖
21、钟姓 ----- 越国流芳 知音遗范、高山流水、飞鸿舞鹤
22、吴姓 渤海流光
梅里衍庆、至德传家、三让传家
24、孔姓诗礼传家尼山流芳
25、潘姓诗称邠老
26、卢姓一夺锦风徽
27、陈姓义门传家德呈永耀、文范遗风
28范姓文正世泽
29、刘姓—汉室遗风禄阁流芳、校书世第
30、余姓靖瑞遗风八贤世第
31、朱姓沛国流芳正学芳规、考亭遗风
32、赖姓一秘书世第御史家声、绍兴衍庆
33、胡姓—苏湖世泽
34、肖姓彪炳文光、桂兰腾芳
35、罗姓一理学传芳
36、叶姓一—楚尹遗风
37、李姓一—诗酒流芳
38苏姓一苏望族
39、蓝姓一明德传方、福州望重、功封都督、米荷遗风
40、郭姓一一汾阳世第。
史竹绀上犹客家门匾
上犹客家门匾——史竹绀客家门匾,杰出的民间工艺形态,指客家人在民居的大门门框上方镶制的一块长方形匾额,多选用与自家姓氏相关,或体现房主理念的词语镌刻其上,有的还配上松、竹、梅和麒麟、龙、凤等吉祥图案。
门匾多以四字组成,也有三字匾,一般先描好字框,再用黑墨或黑漆填充,有的也请擅长书法人士直接书写,风格各异。
客家门匾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尤其集中于上犹县。
该地位于赣州市西部,与南康、崇义、湖南桂东等地接壤,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民风淳朴,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
为千年古邑,南唐保大十年(952)即置县。
又为赣南地区纯客家县之一,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
客家门匾历史悠久,文化涵容深厚。
普遍以为源于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
“门阀”,原指古代达官贵人大门外的两根柱子,左边称“阀”,右边称“阅”,常用来榜贴本家功状。
因此,“阀阅”又成为显赫人家的标志。
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把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传统带到南方,而逐渐完成现在门匾的演变。
到了两宋时期,门匾基本定型,明清时期已经很是兴盛。
在历史延续中,门匾又不断被赋予新内涵,成为客家人缅怀先祖,激励子孙,贯注开拓进取精神及维系家庭团结、和谐的文化徽标。
客家门匾的内容往往或展示客家人迁徙发展的历史,或叙述先辈的嘉德懿行,或表达屋主的行为准则,主要涉及姓氏郡望、堂号、祖居地、历代名人、古籍名言或居住环境、处事理念等有关信息。
大致可作以下分类:第一类,以姓氏来源为题。
“冰清玉润”(凌姓);据史书记载,凌氏先祖在周朝王室担任储藏冰块的官员,被称为凌人。
“沈根传芳”(叶姓);叶氏是春秋时期叶公的后裔,叶公本姓沈,名诸梁。
第二类,以郡望为题。
“颍川流芳”(钟、陈、赖等姓);颍川郡在河南境内,钟、陈、赖等姓氏的先祖曾是此地的名门望族。
“太原遗风”(王、易等姓);王、易等姓氏在山西太原门庭卓然。
第三类,以堂号为题。
“至德流芳”(吴姓);“至德”是吴姓堂号之一,源于经典《论语》,孔子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也,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06•【字号】赣府字[2006]53号•【施行日期】2006.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赣府字〔2006〕53号2006年6月6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省文化厅确定的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2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希望各地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本地区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并逐步建立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为弘扬江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附件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2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麻姑仙女传说《苍海桑田》抚州市南城县2 Ⅰ-2 毛衣女下凡神话传说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二、民间音乐(共计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Ⅱ-1 ★兴国山歌赣州市兴国县4 Ⅱ-2 于都唢呐《公婆吹》赣州市于都县5 Ⅱ-3 万载得胜鼓宜春市万载县三、民间舞蹈(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 Ⅲ-1★南丰跳傩抚州市南丰县7 Ⅲ-2★婺源傩舞上饶市婺源县8 Ⅲ-3★乐安傩舞抚州市乐安县9 Ⅲ-4★永新盾牌舞吉安市永新县10 Ⅲ-5吉安灯彩吉安市11 Ⅲ-6德安潘公戏(布帐傩)九江市德安县12 Ⅲ-7崇仁跳八仙抚州市崇仁县13 Ⅲ-8万载开口傩宜春市万载县四、传统戏剧(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 Ⅳ-1★弋阳腔上饶市弋阳县15 Ⅳ-2★青阳腔九江市湖口县16 Ⅳ-3★广昌孟戏抚州市广昌县17 Ⅳ-4★婺源徽剧上饶市婺源县18 Ⅳ-5★宜黄戏抚州市宜黄县19 Ⅳ-6★赣南采茶戏赣州市20 Ⅳ-7宁都中村傩戏赣州市宁都县五、曲艺(共计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 Ⅴ-1武宁打鼓歌(锄山鼓)九江市武宁县22 Ⅴ-2新干摇钱树(莲花落)吉安市新干县23 Ⅴ-3于都古文赣州市于都县24 Ⅴ-4萍乡春锣萍乡市25 Ⅴ-5宜春评话宜春市袁州区26 Ⅴ-6永新小鼓吉安市永新县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 Ⅵ-1 丰城岳家狮宜春市丰城市七、民间美术(共计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 Ⅶ-1 ★婺源三雕上饶市婺源县29Ⅶ-2 ★萍乡湘东傩面具萍乡市湘东区30Ⅶ-3 南昌瓷板画南昌市31Ⅶ-4 瑞昌剪纸九江市瑞昌市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Ⅷ-1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市33Ⅷ-2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34Ⅷ-3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上饶市铅山县35Ⅷ-4 ★歙砚制作技艺上饶市婺源县36Ⅷ-5 ★金星砚制作技艺九江市星子县37Ⅷ-6 乐平古戏台建筑工艺景景德镇市乐平市38Ⅷ-7 瑞昌竹编技艺九江市瑞昌市39Ⅷ-8 会昌滕器制作技艺赣州市会昌县40Ⅷ-9 上栗传统烟花制作技艺萍乡市上栗县41Ⅷ-10 鄱阳脱胎漆器制作工艺上饶市鄱阳县42Ⅷ-11 万载花炮制作技艺宜春市万载县43Ⅷ-12 宜春袁州区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宜春市袁州区44Ⅷ-13 湖口草龙制作技艺九江市湖口县45Ⅷ-14 万载夏布制作技艺宜春市万载县46Ⅷ-15 进贤文港毛笔制作技艺南昌市进贤县47Ⅷ-16 南丰蜜桔栽培技艺抚州市南丰县48Ⅷ-17 李渡烧酒酿造技艺南昌市进贤县49Ⅷ-18 萍乡花果手工工艺萍乡市安源区50Ⅷ-19 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南昌市安义县九、传统医药(空缺)十、民俗(共计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1 Ⅸ-1 ★全丰花灯九江市修水县52 Ⅸ-2 景德镇瓷业习俗景德镇市53 Ⅸ-3 樟树药俗宜春市樟树市54 Ⅸ-4 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上饶市鄱阳县55 Ⅸ-5 万年稻米习俗及贡米生产技术上饶市万年县56 Ⅸ-6 赣南客家民俗赣州市57 Ⅸ-7 赣南客家围屋习俗赣州市龙南县58 Ⅸ-8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赣州市上犹县59 Ⅸ-9 婺源茶艺上饶市婺源县60 Ⅸ-10 石城灯会赣州市石城县61 Ⅸ-11 东林寺净土宗九江市庐山区62 Ⅸ-12 婺源乡村文化上饶市婺源县注:加★者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19项。
门匾题词用词参考
门匾题词用词参考(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门匾题词用词参考二字逸苑沁园归家敦厚凝瑞三字祯祥第映兰轩兴盛居兴隆第祥和居听雨院陶然居树德第瑞德第清玄阁勤怡居勤朴居勤德第勤和居平为福茂德第灵雾楼康和居静心居和为贵耕读第福康乐福德第福安居浮缘阁风雅居敦厚居种德第德泽园崇德第长源居博雅居安乐居居之安耕读第清平居清吉居清泰居吉祥居福寿居泰和居四字紫气祥光紫气东来紫华富贵紫阁生辉壮志凌云钟灵毓秀招财进宝载阳凝瑞蕴福潜祥云蒸霞蔚源远流长园清居秀吟雪踏梦一帆风顺雅院生晖雅居春晖轩宅雅居旭日东升幸福之家幸福人家向阳门第祥云北至祥天福地祥光满院祥光吉宅祥光福地贤清福居喜气盈门物华天宝五世其昌五福临门蔚起家声惟善德馨万紫千红万象更新万祥云集万事如意万事亨通万事大吉万福频臻听香水榭恬静风雅天赐百福梯云筛月唐宋情怀泰和恒康太白遗风松风竹韵松风梅品四时如意四季平安四季呈祥四海同春四海升平顺时集佑水天一色时和岁好三元及第三阳开泰瑞气盈门瑞福呈祥日照春晖人寿年丰人杰地灵清雅闲居勤劳致富勤劳门第勤和家兴前程似锦千祥云集千秋永旺鹏程万里凝祥聚瑞凝祥集瑞宁静致远鲵鹏展翅纳福迎祥明德惟馨民生在勤门臻百福门盈五福门迎百福美满幸福满院生辉龙吟国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六事修治六合同春兰蕙齐鸣静居高雅锦绣前程家运亨通家兴业旺家兴财旺集福凝祥集福凝瑞吉星高照吉祥如意吉庆有余积德人家惠风和畅华夏腾飞户纳千祥厚德传家鸿儒雅居鸿光福居鸿鹄凌云鸿福聚德恒泰永昌和气生财和睦家庭贵在自立耕读传家高阁凌云富吉安康福泽永存福域祥宅福泰永昌福泰富康福寿盈门福寿康宁福瑞祥和福如东海福禄祯祥福禄安宁福居鸿光福积泰来福地洞天福德乾坤凤翥龙骧风清素朴风清气瑞风华正茂繁荣昌盛恩泽千秋德勤怡安德茂福盛德贵祥和德福鸿厚丹凤朝阳大展宏图聪维德听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满人间春华秋实春和景明春光满院藏龙卧虎碧宇生辉碧宇藏龙宝山霞蔚柏翠梅香百事大吉安泰之居耕读传家听香水榭宁静致远明德惟馨水天一色梯云筛月鸿光福居福居鸿光祥光福地祥天福地瑞福呈祥福瑞祥和集福凝祥集福凝瑞蕴福潜祥凝祥聚瑞凝祥集瑞载阳凝瑞福禄祯祥福禄安宁福寿康宁福寿盈门泰和恒康紫华富贵福泰富康福泰永昌富吉安康吉星高照吉庆有余钟灵毓秀旭日东升日照春晖春和景明春光满院惠风和畅风清素朴万紫千红园清居秀轩宅雅居贤清福居静居高雅清雅闲居雅院生晖雅居春晖松风梅品宁静致远恒泰永昌福泽永存源远流长千秋永旺华夏腾飞风华正茂前程似锦锦绣前程壮志凌云鹏程万里鸿鹄凌云鲵鹏展翅龙飞凤舞龙吟国瑞一帆风顺幸福之家安居乐业安泰之居家兴业旺家兴财旺春华秋实勤和家兴贵在自立厚德传家耕读传家鸿福聚德德茂福盛德福鸿厚福德乾坤惟善德馨聪维德听德贵祥和高阁凌云碧宇藏龙藏龙卧虎碧宇生辉天赐百福门迎百福福域祥宅祥光吉宅紫阁生辉紫气东来紫气祥光瑞气盈门祥光满院风清气瑞千祥云集万祥云集万福频臻万事亨通万事如意吉祥如意家运亨通顺时集佑蔚起家声德勤怡安五字安居入画图畅怀年大有崇仁自履祥传家思孝友春光映日新春降千门福春令继德泽纯善玉家庆德厚富春秋和风蔚早春和谐世间春洪修传景瑞花开春富贵华文春日丽华屋辉生壁极目世同春家和万事兴金室耀祥光俊才体祖先立德惟敦本良辰逢雪霁梅花含白玉梅花开五福梅占百花魁明心光世业年丰人增寿人杰地灵时人乐庆和年人随春意泰荣登庆国贤瑞气霭春晖瑞气临门早瑞色紫云高升平天下瑞盛世幸福居诗书百代香世再玉廷天岁岁平安日岁新绵甲子岁月随人好泰运文明远天开清淑景同福寿天恩文明光照德文章永传启五福萃华门物华天宝日祥辉四望新兴中兆世昌秀达显仁献旭日临门早旭日千门启永德大光宣永宜宣圣德玉堂浮瑞气玉堂开春色元德兆吉祥云霞呈吉日兆宪富凡祥兆祥以万年贞元景福长忠厚传世珍忠孝永长红天地国(君)亲师。
江西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江西赣南客家匾额习俗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既是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匾额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崇文重教、敦宗睦族的赣南客家文化的肯定。
匾额习俗在赣南的山山水水间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可以发现嘉言懿行和中华传统文化都在匾额习俗中得以代代相传,历久弥香。
匾额习俗的渊源匾额起源的时间甚早。
《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额,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
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载,最早出现的匾额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萧何题写的“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
羊欣的《笔阵图》中也记叙了此事:“前汉萧何善篆籀。
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
观者如流,何使秃笔书。
”我们翻看历史文献,有扁、额、牌等单称的,也有匾额、牌额、牌匾等合称的,匾额一般挂在门楣与檐顶之间,起到了封闭门上部到檐之间空间的作用和点缀作用,它在宫廷、园林和祠堂中广泛使用,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欢迎。
“衣冠南渡”后,赣南成为客家先民驻足的第一站,匾额习俗也随之带到了赣南,并在赣南广大客家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赣南客家匾额文化的兴盛与赣南乡村聚族而居的地理形态有关。
宋元以来,客家先民扶老携幼来到赣南,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大多选择聚族而居,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许多大姓聚居一村的现象。
为了敦宗睦族,寻根问祖,凝聚宗族力量,赣南客家先民修建了规模不同或支系不同的姓氏宗祠、族祠,各种祠堂都有挂堂匾和其他匾额的习俗。
匾额在赣南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一般来说,赣南客家匾额主要有堂匾、功德匾、寿匾三大类。
堂匾一般体型较大,以长方形居多,字体亦较粗犷,匾饰相对简洁,主要突出“某某堂”的标识功能。
功德匾和寿匾的大小不一,形制多样,讲究书法、图案、印、雕、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随着大姓家族在基层社会影响力的日趋加大,赣南客家匾额逐渐成为了具有教化乡邦和乡村管理功能的主要载体,在历代官方与民间乡绅的共同努力下,让匾额这种民俗文化,对乡村治理与教化作用不断得到充分的发挥。
客家祠堂楹联辑注
客家祠堂楹联辑注(一)□谢崇德编著丁dīng▲本姓来源:(1)出自姜姓。
齐太公生丁公亻及,支孙以丁为氏。
(2)出自子姓。
宋国大夫宋丁公的后代,以谥号为氏。
(3)出自西域回族。
元末明初有丁鹤年,其曾祖以下名中末字均为“丁”,入中原汉化,以丁为氏。
(4)宋朝于庆因故改姓丁,子孙也跟着姓丁。
郡望:济阳郡堂号:济阳堂、驯鹿堂▲门联:济阳世德;虎观家声。
留仙女塔;入名宦祠。
(秀英、允元)麟分帝里,凫浴家池。
(复、密) 茅封赐姓,松梦光宗。
(国)济阳华胄,石印新村。
梦松应兆,刻木事亲。
(国、兰) 飞凫驯伏,化鹤归来。
(密、令威) 刻木乡贤第,谈经学士家。
(兰)▲堂联:思前辈振威碣石,显赫功勋光闾里;念先贤巡抚江苏,恩德施泽化黎民。
(日昌)念祖宗勤勤恳恳,耕于斯,种于斯,岂敢望大启尔宇;祝子孙继继承承,农是务,商是务,庶几能长发其祥。
(以上二联为丰顺县汤坑石印村丁氏祠堂楹联)六百年肇造丕基,振铎与鸣琴,克壮鸿图依望族;廿一代相承后泽,参军而作牧,更期燕翼绍封公。
济阳继世代,繁衍杭川新福地;谈经留训古,传家诗礼绍趋庭。
(以上二联为福建上杭县丁氏祠堂楹联)书香誉世,一楼汇集八千卷;仁爱传家,五代同居三百人。
太丘星聚,一德以传,此日堂阶随顾问;义地风高,寸心如接,他时杖履应寻求。
(安徽省怀宁县丁氏祠堂楹联)卜bǔ▲本姓来源:(1)以技为氏。
商、周时,朝廷中专管占卜的官叫太卜,太卜的属员叫卜人。
其子孙继承其技、其职,为卜氏。
(2)汉代南匈奴四姓之一须卜氏,后改为卜氏。
郡望:西河郡堂号:西河堂、武陵堂、河南堂▲门联:文宗世泽,学绍家声。
说诗彰教,输财助边。
(商、式) 说诗彰教,读易知微。
(商、王羽)文宗东鲁,学绍西河。
系传东土,绩著西河。
父作子述,祖德宗功。
▲堂联:尊祖敬宗,登斯堂可无愧否;光前裕后,展此地能勿思乎。
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钜野振家声,续署乌罗,文学渊源东鲁重;杭川为牧守,疆开太古,风规道理西河传。
史竹绀上犹客家门匾
上犹客家门匾——史竹绀客家门匾,杰出的民间工艺形态,指客家人在民居的大门门框上方镶制的一块长方形匾额,多选用与自家姓氏相关,或体现房主理念的词语镌刻其上,有的还配上松、竹、梅和麒麟、龙、凤等吉祥图案。
门匾多以四字组成,也有三字匾,一般先描好字框,再用黑墨或黑漆填充,有的也请擅长书法人士直接书写,风格各异。
客家门匾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尤其集中于上犹县。
该地位于赣州市西部,与南康、崇义、湖南桂东等地接壤,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民风淳朴,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
为千年古邑,南唐保大十年(952)即置县。
又为赣南地区纯客家县之一,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
客家门匾历史悠久,文化涵容深厚。
普遍以为源于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
“门阀”,原指古代达官贵人大门外的两根柱子,左边称“阀”,右边称“阅”,常用来榜贴本家功状。
因此,“阀阅”又成为显赫人家的标志。
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把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传统带到南方,而逐渐完成现在门匾的演变。
到了两宋时期,门匾基本定型,明清时期已经很是兴盛。
在历史延续中,门匾又不断被赋予新内涵,成为客家人缅怀先祖,激励子孙,贯注开拓进取精神及维系家庭团结、和谐的文化徽标。
客家门匾的内容往往或展示客家人迁徙发展的历史,或叙述先辈的嘉德懿行,或表达屋主的行为准则,主要涉及姓氏郡望、堂号、祖居地、历代名人、古籍名言或居住环境、处事理念等有关信息。
大致可作以下分类:第一类,以姓氏来源为题。
“冰清玉润”(凌姓);据史书记载,凌氏先祖在周朝王室担任储藏冰块的官员,被称为凌人。
“沈根传芳”(叶姓);叶氏是春秋时期叶公的后裔,叶公本姓沈,名诸梁。
第二类,以郡望为题。
“颍川流芳”(钟、陈、赖等姓);颍川郡在河南境内,钟、陈、赖等姓氏的先祖曾是此地的名门望族。
“太原遗风”(王、易等姓);王、易等姓氏在山西太原门庭卓然。
第三类,以堂号为题。
“至德流芳”(吴姓);“至德”是吴姓堂号之一,源于经典《论语》,孔子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也,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客家门匾传家风
客家门匾传家风作者:康诗俊来源:《决策探索》2016年第05期客家门匾,是赣南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
所谓“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阀阅是装饰于大门之外的构筑物,最早只是两根丈余长的立柱,漆成乌黑色,左边称“阀”,右边称“阅”。
因古人常用它来榜贴本户的功状,故阀阅又成为做官人家的标志,凡世代为官者,均可称为阀阅或门阀土族。
“衣冠南渡”的客家人将门匾作为一种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流传下来。
如今走进江西上犹县,只见“四知传芳”“义门传家”“忠厚传家”“勤和家兴”等门匾依旧赫然醒目,文化门匾既是祈愿又是警言,更是家风所系、民风所依。
上犹是赣南客家摇篮,这里通行客家语,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和风情遗存,客家门匾是该县独特的客家民俗文化之一。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县80%的民居都还挂有门匾。
这种门匾是在民居大门门额上的一块长方形匾框,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镌刻其上。
门匾揭示了房主姓氏的荣耀、家庭管理与教育、做人修养与处世之道,有传承文化、凝聚人心的教育作用。
在众多的门匾里,还有不少廉政故事,成为“廉政家训”,世代沿袭,垂训后人。
比如,该县梅水乡水陂村的杨姓人家的门楣都写着“四知传芳”或“清白人家”4个字,其典故出自东汉清官杨震“四知”的故事。
杨震到东莱做太守,路过昌邑。
过去曾受过杨震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夜里揣着黄金来到杨震的住处,想送给杨震。
杨震拒绝,并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暮夜无知者。
”杨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王密惭愧而出。
杨震为官清廉的典故告诫后人从政为官一定要廉洁、清白、为民。
再如陈姓的“义门传家”,是为了缅怀唐代的官员陈旺的。
陈旺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建书堂、立家法、敬友邻、睦家人,使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义风蔚然而日益昌盛。
陈氏族人以此教育子孙后代,要做一个懂礼义、知礼义之人。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意义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意义发布时间:2021-02-24T14:55:37.8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1期作者:何美英[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何美英上犹县第三小学江西省赣州市 341200【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这样新时代的战略中,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上游客家门匾习俗是非常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也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是非常有必要保护和传承下去的。
本文就是以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意义为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字】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小学课本【正文】上犹县是客家县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客家门匾习俗是客家人一直铭记的文化传统,它有着崇尚族训铭记历史的作用,也有着注重家教爱惜民洁的文化内涵。
客家门匾的习俗在上犹地区历史悠久,在目前全县众多的村落180多个姓氏中有160个姓氏都保留着门匾和题词,并且在整个县中拥有的门匾题词数量非常之多,而门匾包含着很多的思想内涵,这些门匾的形成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因此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历史价值,是反映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一、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课本课程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1.1研究现状由于现在旧的民居随着时代消失和损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的普及这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形成强烈的冲击,客家门匾的习俗产生了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难题。
在课本中的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开发具有学校的特色,应该提高教育环境增强课程中习俗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将校外的教学资源与校内联系起来达到教学目标,形成学院的教学特色。
1.2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在小学课本中上游的本土文化能够体现出客家门匾习俗拥有的地域特色,将它与生活实际综合的融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对家乡更加热爱,感受到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从而为客家门匾习俗的传承和发扬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上犹客家门匾习俗”是江西省上犹县独特的的民间文化艺术,是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客家历史文化渊源,这客家民俗文化现象的形成、发展与客家先民多次的辗转南迁密切相关,印记了客家文化中所具有而且是强烈的寻根意识和乡土意识,是客家先民的文化凝聚结果,具有丰富内涵和传统文化价值。
“客家门匾”,简单地说就是客家人住居大门额上的匾额,是上犹客家人的一种徽标。
上犹客家人在自己的住居,按与大门相同的宽度绘制一幅匾框,融入雕刻、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词语题写四个字。
通过这四个字,人们就可以知道房屋主人的姓氏,所以“客家门匾”也等于是上犹客家人书写在住房大门额上的姓氏名片。
门匾内容多取材于历史典故、名人故事、先贤哲言,以彰显姓氏来源,说明先辈的祖居地和迁徙经过地,展示姓氏堂号,标榜先辈的品行风范为主。
上犹现有180个常住姓氏中,80%的居民都保留着“客家门匾习俗”。
全县有4万家的住房题写了客家门匾,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形式。
存在于人的文化主体行为——住房的装饰性构件中,构成了客家民居的文化特色。
它不仅装饰堂面,而且反映出客家民系渊源文化背景,也是研究家族史、客家迁徙史、民族史以及客家文化演变过程的重要史料。
客家门匾的意义在褒扬先辈功绩,垂训后人,是客家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其中凝聚着客家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客家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的形成和发展与客家先民多次辗转南迁密切相关,是客家先民的文化凝聚结果。
明末清初,从闽、粤迁徙来上犹的客家人经历了与原住民进行土地争夺的长期争斗和战乱,为了化解仇恨,当时官府强制促成原住民和客家人通过联姻的形式逐渐达到和解与溶合。
客家人建了住房之后,就在厅堂正中设臵“神桌”或是“府座”,用于安放先祖牌位。
为了彰显宗族门第的历史渊源,展示他们的姓氏身份,也为了教化子孙,避免土客籍之间再起冲突,他们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把能反映姓氏的四个字书写或绘制到住房的大门额上。
这就是最初的“上犹客家门匾”。
客家门匾让客家人从心理上有了同宗群体的归属感,也缓和土著和客籍之间的社会矛盾。
之后,只要客家人建了房屋,便会在住房的大门额上写上门匾,延续至今。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的内容可以分为传统型的和现代型的两部分。
传统型的以姓氏郡望、堂号、祖居地和历代名人的有关信息以及中华古籍名言警句为题,现代型的则以住居环境和处事理念等为题自拟。
总体上有5大类16小类。
现分述如下:第一大类以姓氏来源为内容;冰清玉润(凌姓)。
这里的冰字代表凌姓。
据史书记载,凌姓的祖先在周朝王室担任储藏冰块的官员,叫凌人,“凌”,就是冰。
沈根传芳(叶姓)。
叶姓是春秋时叶公的后裔,叶公姓沈,名诸梁。
第二大类以姓氏先辈的祖居地、迁徙经过地、郡望为内容;郡望,是古代称一个姓氏成为名门望族时所在的河南省境内,钟、陈、赖等姓的祖先在颍川郡形成了名门望族。
太原遗风(王、易等姓)。
古代太原郡在现在的太原地哉,王、易等姓的祖先在太原郡形式了名门郡望。
第三大类以姓氏堂号为内容;堂号是一个姓氏或其中一个支脉的称号。
至德流芳(吴姓)。
“至德”是吴姓的堂号之一,来源于孔子的一句话。
周朝周太王的大儿子泰伯,为了实现父王把王位传给二弟季雍的儿子姬昌的愿望,就与大弟促雍出走至今江苏地邑,先后三次放弃继承王位的机会。
后来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也,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紫荆传芳(田姓)。
“紫荆”是田姓的堂号之一。
来源于一个分财产的故事。
据田姓族谱记载,田氏28世祖田真、田庆、田广兄弟分财产时特别公平,要将房前的紫荆树劈为三份,搭配均匀,谁知道当晚紫荆树突然憔悴。
第二天,弟兄们叹道:一株树木听说要分开就憔悴了,可见人还不如树木,于是大家不再提分财产的事,紫荆树也茂盛如初。
诗礼传家(孔姓)。
“诗礼”是孔姓的堂号之一,为康熙23年11月28日御封。
据《论语》,孔子曾对其子孔锂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就无法立身。
这里的“诗”是指“诗经”,“礼”是指行为规范。
第四大类以姓氏先辈、公头、历史名人的有关信息为内容;第1小类以名人的字号或誉称为题文正遗风(范姓)。
“文正”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谥号。
紫阳世泽(朱姓)。
“紫阳”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别号。
四杰传芳(王、卢、杨、骆姓)。
四杰是指初唐四位杰出的文人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第2小类以名人的工作地、隐居地为题苏湖流芳(胡姓)。
苏州湖州一带是北宋教育家胡瑗讲学的地方。
富春流芳(严姓)。
富春江是东汉名士严子陵耕钓的地方。
磻溪世第(吕姓)。
磻溪是吕尚即姜子牙隐居钓鱼的地方。
第3小类以名人的官称爵号为题文林第(钟姓)。
唐代,福建上杭人钟以福任梅县县令,封为文林郎。
秘书世第(赖姓)。
唐代,江西于都人赖裴中进士,任崇文馆校书郎,他不上任,回家耕田,大家称他的住居为秘书里。
越国流芳(钟姓)。
唐代,江西兴国人钟绍京任中书令,因立功被封为越国公。
第4小类以名人的任职殿阁、职务为题端明衍庆(蔡姓)。
北宋福建仙游人书法家、桥梁建筑家蔡襄是端明殿的学士。
校书世第(刘姓)。
西汉江苏沛县人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曾在皇宫的天禄阁校对经书。
东观流徽(黄姓)。
汉代,江夏人黄得受皇上指示在东观这个藏书之所读书。
后来做了大官。
第5小类以名人传说为题蓝田世泽(阳姓)。
传说汉代阳伯雍曾因行善被仙人授于“玉”的种子,在蓝田种下了玉,后来得到白璧一双做聘礼,讨得一位好妻子。
藜光衍庆(刘姓)。
传说西汉刘向在天禄阁校对经书时,在元宵节之夜,天上的太乙星官敲门而入,点燃青藜杖为他照明。
第6小类以名人的品德涵养为题梅鹤风标(林姓)。
北宋杭州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身不做官。
百忍成金(张姓)。
唐代山东郓州人张公艺九代同堂,高宗问他和睦相处的秘诀,他在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
卧雪高风(袁姓)。
东汉时河南尚水人袁安,遇雪于因不愿打扰他人而在家卧床休息时被冻僵,官府认为他是贤人,举他为孝廉,后不但作了大官,而且为政清廉。
清白传家(杨姓)。
东汉时陕西人杨震任太尉,他不臵办产业留给后代,而把清白廉洁作为遗产。
夜读传芳(欧阳)。
北宋时江西吉水人欧阳修,小时候家居贫寒,但他立志读书,勤学苦练,夜以继日,后来成了文学家。
作了大官。
第7小类以名人的才华业绩为题飞鸿舞鹤(钟姓)。
三国时,河南长葛人钟繇善书法,有“飞鸿舞鹤”之美。
洛阳世第(蔡姓)。
北宋书法家桥梁建筑家蔡襄在泉州洛阳江上设计和建造了现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的石桥。
夺席遗风(戴姓)。
东汉时,河南平舆人戴凭为朝廷博士,元旦那天,光武帝令群臣百官比赛解读经书,赢者夺取输者席位,结果戴凭夺得五十多席。
云台光辉(邓姓)。
东汉时,河南新野人邓禹,为刘秀建立政权立了大功,后皇官将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位将军和四位大臣的像画在云台上,邓禹列位首位。
第8小类以名人的言论著作为题三省传家的“三省”是曾子的名言,杨震推荐做了官的王密深夜带着金子送给杨震,杨震不要。
王密说,深夜没有人知道怕什么,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没人知道?”王密惭愧而去。
金鉴流芳的“金鉴”是《千秋金鉴录》的简称。
唐朝时,群臣为唐、玄宗祝寿,他人多献奇珍异宝,唯宰相张九龄献上他自己编写的《千秋金鉴录》,受到皇帝的嘉奖。
第五大类以房主的有关信息及其理念为内容;其中第1小类以名和事件为题盛纳福祥。
“盛”为房主名,“祥”为房主“过继子”名,意即盛接纳了福,带来了吉祥。
思缝传家。
“思”为房主长辈的名,“缝”为缝纫技术,意即前辈的缝纫技术代代相传。
第2小类以知足自励理念为题陋室含春。
简朴的房子充满着明媚的春光。
清庆芙蕖。
以清秀可贺的荷花为榜样。
第3小类以传统古训为题友恭传芳。
来自《三字经》:原文“兄则友,弟则恭。
”修身齐家。
出自《大学》中的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4小类以赞誉当世为题风淳云瑞。
吹着淳朴的风,飘着吉祥的云。
安居乐业。
安定的生活,愉快的从业。
第5小类以憧憬未来为题如意吉祥。
即事事成功,称心如意。
燕喜麟祥。
即燕子报来喜信,麒麟带来吉祥。
何姓[姓氏来源]源出有四:1、据《广韵》和《元和姓篡》等有关资料所载,相传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今山西省韩城市)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但其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
韩姓的得来是在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春秋后期,晋国公族中的韩氏逐渐成为晋国三大姓氏之一,到战国时与魏、赵氏瓜分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韩姓子孙分散各地,其中有一支居江淮一带,当地语音韩与何相近,因音而讹化为何,成为何姓。
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始祖。
2、据《浈阳水木记》载:“何始初祖名咸,为韩国后期韩王安时代,碱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不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掌国政。
因在对待秦国的态度问题上与安不一致,只得退隐韩原。
韩王安为秦劫掳,国破家亡,碱与其妻流寓庐江,操舟为业。
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袭击,搜捕未果,疑是六国公子所为,就通令全国,暗访六国之后,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
一日,一吏登上韩咸之船,询问姓氏,适值天气寒冷,韩咸指水戏称“此为吾姓”。
意以水寒喻韩。
韩、寒同音,并无隐匿之意,察访者不悟,以为是指“河”为姓,咸漫不经心地应答,查访者信以为真。
咸安然无事,后得知为秦令查询,惊骇不已,喟然长叹: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难,“乃拜何字之赐,遂以何姓”。
韩咸遂定居庐江,勤耕苦读为业,家道日隆,形成了一支何氏。
3、据《神州姓氏新考》所载,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如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几位来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何细胡、何妥、何稠。
据《魏书〃官氏志》、《五代史》载:“吐谷浑亦有何氏。
”五代时期的后汉乾祜吐谷浑国有特使何戛刺来中原朝贡。
4、、据《汉书〃五行志》载:“何苗,本姓朱,冒姓何。
”安徽庐江黄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儒的后代,因避家难,从江西迁到安徽,改方姓为何姓。
鲜卑复姓贺拔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单姓何氏。
据《兰州府志》载:“元永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铭入明为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
”其后代有以何为姓。
[堂号举例] 水部堂四友堂忠孝堂庐江堂学海堂敬享堂忠义堂仁义堂务本堂广右堂缵续堂赐策堂义门堂慈荫堂世德堂三桂堂咏梅堂抚逸堂[题词] 庐江世第中丞山峻水部梅清家传三桂清名第一东晋名臣四部家声学海遗风声誉比山三高世泽庐山雅韵家传将略[门匾精选]1、家传三桂[典故注释] 宋,何造子,封绛侯,和他孙子何修辅、曾孙何格非三代中进士登第,家中建有“三桂堂”。
旧时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