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规划引导——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为例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案例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案例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案例研究引言: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风险。

因此,保护和更新规划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通过多个案例研究,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策略和实践。

一、案例一:北京胡同保护与更新规划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胡同是北京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胡同面临着被拆除和改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胡同的独特魅力,北京市政府制定了胡同保护与更新规划。

该规划强调保护历史建筑风貌,恢复胡同的原貌,并将其作为文化街区进行开发。

通过保护和更新规划,北京的胡同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二、案例二:巴黎蒙马特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巴黎蒙马特地区是法国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该地区面临着过度商业化和文化流失的问题。

为了保护蒙马特地区的独特性,巴黎市政府制定了保护与更新规划。

该规划强调保护历史建筑和街区的原始风貌,限制商业化开发,并鼓励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入驻。

通过规划的实施,蒙马特地区得以保留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历史韵味。

三、案例三:东京浅草寺周边保护与更新规划东京浅草寺是日本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也是东京的重要旅游景点。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浅草寺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商业化侵蚀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浅草寺的历史文化,东京市政府制定了保护与更新规划。

该规划强调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商业街区,限制高层建筑的建设,并鼓励传统手工艺和文化活动的发展。

通过规划的实施,浅草寺周边地区得以保持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

四、案例四:伦敦科文特花园保护与更新规划伦敦科文特花园是英国最古老的花园之一,也是伦敦市中心的绿地宝藏。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科文特花园面临着被商业化开发和城市化侵蚀的威胁。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风貌修缮标准》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风貌修缮标准》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风貌修缮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03.08•【字号】京国土房管房[2004]293号•【施行日期】200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风貌修缮标准》的通知(京国土房管房[2004]293号)各区县国土房管局、各区县文委:现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风貌修缮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三月八日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风貌修缮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关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若干规定(试行)》,规范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房屋风貌修缮行为,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保护区房屋修缮应按照保护区详细规划进行,达到住用安全,设施较完善,体现北京传统民居的文化特色。

为提高房屋质量、降低造价,允许使用现代建筑手段修缮、恢复房屋原有风貌。

第三条保护区内房屋的安全鉴定、修缮施工、白蚁防治和防火等应按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一般房屋的修缮标准第四条房屋修缮后应达到外观整齐,色彩协调(一)屋面一般应采用灰色调。

砖混、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结构形式的平屋面应改为坡屋顶。

更新修缮时不得采用水泥瓦、石棉瓦、瓦垄铁等与保护区风貌不协调的屋面材料,现有石棉瓦、瓦垄铁等屋面应予拆除。

(二)外露墙面应以青砖色调为主,可以采取拆砌、抹灰勾缝、涂料粉饰等做法处理。

(三)临街门、窗宜采用中式门、窗的传统形式,如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应与房屋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四)房屋外露部位每5-10年应重新进行涂饰。

第五条院落修缮后应达到格局整齐;院内无违法建筑;院门、门楼整修、油饰见新;色彩协调;院墙以青砖色调为主,无明显风化、酥碱、脱落、剥落等疵病。

第六条胡同修缮后应达到:标识明显,脉络清晰;两侧无违法建筑;地面平整、坚固,排水通畅;整条胡同两侧建筑的色调基本一致,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谐统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01•【字号】东政发〔2014〕56号•【施行日期】2014.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东政发〔2014〕56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4年11月3日东城区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2014年12月1日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区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以及《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历史街区是指市政府批准公布的位于本区内的历史街区,范围包括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

第三条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的原则是: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坚持科学规划、积极保护、有机更新、合理利用,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第四条严格遵循保护规划,保护历史街区整体风貌,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街巷胡同肌理、传统四合院格局,保持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建筑体量、尺度、形式、色彩等传统特征,基本保持街区原有功能性质。

第五条历史街区内的胡同及房屋修缮改造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实施,坚持以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式逐步推进实施。

积极改善环境质量及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对占用不可移动文物和有保护价值建筑但不具备保护和合理利用条件的单位和居民,应采取措施予以外迁、修缮、腾退并改善其使用环境。

人人都关注的石景山模式口改造,终于定了!

人人都关注的石景山模式口改造,终于定了!

⼈⼈都关注的⽯景⼭模式⼝改造,终于定了!根据市规划委透露,⽯景⼭模式⼝修缮改造将分三个阶段,2018年实现“全段”复兴。

本期,⼩编就为⼤家详解模式⼝⼤街⽂物保护区修缮改造⼯程。

导读沿北京地铁⼀号线⼀直坐到苹果园总站,再换336路公交车,到⾦顶街北⼝站时就会出现⼀座明清风格的古街,这⾥,就是传说中的京西古道——模式⼝。

它历经沧桑,跨越历史的风尘,随着模式⼝历史⽂化保护区修缮改造⼯程的推进,昔⽇热闹的驼铃古道将重新焕发勃勃⽣机。

⼀、模式⼝在哪⼉模式⼝地区位于北京市⽯景⼭区中部,主要由模式⼝村、法海寺森林公园组成,东起⾦顶路北街,西⾄⽯门路,南与模式⼝南⾥接壤,北临蟠龙⼭南麓,⾯积2.25平⽅公⾥。

2006年被列⼊北京市第⼆批历史⽂化保护区。

⼆、模式⼝以前什么样?模式⼝地区原名磨⽯⼝,最早为西周时蓟国所在地。

模式⼝村名的记载始见于明代⽂献,因⽣产磨⼑⽯⽽得名,当时模式⼝⼤街即是京西与都城联系的重要道路。

明清时期模式⼝已成为京西重镇,《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云:“(蓟县)西北三⼗五⾥,磨⽯⼝镇,千总镇焉。

”1、重要隘⼝模式⼝,在京西四⼗华⾥处。

此处隘⼝嵯峨,犹如虎⼝,⼗分险峻。

它是通往宣化、张家⼝地区的⼀条要路,因此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曹魏时代,曹操的镇北⼤将军刘靖就在这⾥“开拓边守屯据险要”。

(《北京档案》1998年第12期,王铭珍“模式⼝原为磨⽯⼝”)翠云庵/查慎⾏清乱⽯⼭中崎岖路,时听征车撼⽯声。

⾏过翠云尘乍少,马头麦浪绿初成。

这⾸诗⽣动地描绘出古代⾏军路经这⼀险要隘⼝时,车粼粼、马萧萧的壮景。

2、“驼铃古道”模式⼝⼤街原是横贯古镇的⼀条东西朝向的龙形马道,是京都通向塞外的“驼铃古道”。

三⾥长的街道原是⽤⽯板铺成的。

东去⾩成门,西连门头沟煤城,是京西古道的重要链环,为元、明、清三代运煤、灰、⽯料、⽊材的重要通道。

当时街道上商贾云集,驼队迤俪⽽⾏,⼤街上也因此建起鳞次栉⽐的⼤车店、旅店、杂货店等商铺,在京西⼀带享有盛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决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决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0.16•【字号】京政发[2002]27号•【施行日期】2002.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决定(京政发[2002]2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的,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文件。

在加快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一定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为此,特作如下决定:一、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规划、文物、建设、园林、市政管理、国土房管等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把好审批关,保证切实执行《规划》确定的保护内容和范围,实现有效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目标。

市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要积极研究有关政策,支持试点工作,确保《规划》的实施。

二、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规划》,查处违法行为,切实做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规划》依法编制,内容详实、丰富、具体、细致,坚持了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性质,正确处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重点是搞好旧城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使其在保护中持续发展。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手册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手册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手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了老旧和缺陷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活化这些街区,各地政府纷纷推出了有机更新的计划。

其中,“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手册”是一份非常成功的案例。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这份手册。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介绍手册首先对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介绍。

这个区域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是汉口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手册详细介绍了该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建筑特点等内容。

二、区域现状和问题分析在介绍完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后,手册接着分析了这个地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城市发展对其带来的影响、历史建筑的老旧状况、部分废弃空间的利用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手册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方向。

三、有机更新的理念和原则手册成功地将有机更新的理念和原则传达给了读者。

有机更新是一种整体性的更新方式,其目的是尽可能地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有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充分发挥街区的功能和价值。

手册还强调了遵循历史、可持续发展、综合性考虑等原则。

四、更新方案和实施措施根据有机更新的理念和原则,手册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更新方案和实施措施。

这些方案和措施既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传承,也有利于提高这个地区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手册中还包含了详细的图表和例证,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更新方案。

五、评估和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册也进行了评估和反思。

通过对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手册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手册也提出了更加详实的改进方案和建议,以加强有机更新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通过这份手册的阐述,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有机更新的理念和原则,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重要性。

这份手册在实施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地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通则: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要求

北京地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通则: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要求第一节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原则3.1.1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1.坚持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古都的性质,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2.重点搞好旧城保护,最大限度的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

3.1.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基本思路1.规划基本思路为:三个层次和一个重点。

2.“三个层次”是:文物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3.“一个重点”是:旧城区。

第二节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要求3.2.1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文物修缮工程除外),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必须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同意。

2. 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新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其设计方案须征得同级别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市规划行政部门批准。

3.因建设工程特别需要而必须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迁移或拆除的,应根据文物保护级别,经该级别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4.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建设单位要会同市文物行政部门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文物调查或者勘探工作。

5.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工程的规划方案设计的规划建筑风格与色调应与文物及环境协调。

6.建设控制地带分为五类一类地带:是为保护文物环境及景观而设置的非建设地带。

在这个地带内只能进行绿化和建筑消防车道,不得建设任何建筑和设施。

对现有建筑,应创造条件予以拆迁。

一时难以拆迁的房屋,可以维修利用。

当房屋危险必须翻建时,需经市文物局同意,市规划局批准。

翻建时,不得增加建筑面积;不得提高建筑层数(高度);只能建设非永久性房屋;形式、色彩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类地带:为规划保留平房地带。

对这个地带内凡可以保留的平房建筑,应加强维修,不得改建、添建。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旧城外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色
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 位于海淀区 包括颐和园 圆明园 香山
静宜园 玉泉山静明圆等 即清代的 三山五园 地区 是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
卢沟桥宛平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位于丰台区 卢沟桥 宛平城是国家和市级文
物保护单位 也是震惊中外的 卢沟桥事变 发生地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革命纪念意义
鱼藻池是金中都的太液池 应按原貌恢复 莲花池是金中都最早开发利用的水源地 应将其西南角水面按原状恢复
控制前三门护城河规划用地内的新建项目 前三门护城河是贯穿北京旧城的一条重要历史河道 它的恢复对于保护北京旧城风貌 改善市中心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在远期应予以恢复 目前要控制新建项目 控制范围为 西起南护城河 东至东护城河 前三门大街道路红线以南 米 包括河道及相应的绿化带
年 当地党组织
和群众 利用地道和日寇周旋作战 创造了抗战时期闻名的 地道战 被誉为 人民
第一堡垒
北京第一批 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合计共有 片 其中 旧城内有
片 总占地面积约
公顷 占旧城总面积的
旧城第一 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
地带的总面积为
公顷 约占旧城总面积的
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经市政府批准后 必须尽快组织编制各保护区
北京旧城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对保护区内的建筑保护和更
新分为六类进行规划管理 文物类建筑 保护类建筑 改善类建筑 保留类建筑 更新类建
筑 整饰类建筑 须遵照执行
北京旧城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对保护区内的用地性质变更
人口疏解 道路调整 市政设施改善 环境绿化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原则 对策和措施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有效性 有效]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与
文化。

因此,对于街区风貌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设计导则,以确保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性。

一、保护
1. 保护历史遗迹:保护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对于历史城区的
整体风貌至关重要。

在保护上,要求对于历史建筑进行加固和修缮,
同时要进行保护、修复和改善历史街区的空间、道路和景观。

2. 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如手工艺、宗教信仰、节日
活动等,对于历史城区的文化内涵的传承至关重要。

在保护上,要求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提升历
史城区的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

3. 保护城市空间:保护历史城区的城市空间,如路网、广场、
市场等,对于城市形态和气质的传承至关重要。

在保护上,遵循保持
原貌、再现历史、开拓创新的原则,合理保护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
和自然特征,以确保城市风貌的连续性。

二、更新
1. 更新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的更新应考虑其历史价值、建筑结
构和使用功能。

设计方案应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现代化需求,并保留历史性、美学性及个性化元素。

2. 更新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更新应考虑现代化的需要,如城市
绿化、交通流线等,同时要尊重历史和文化,在更新中提高城市品质。

3. 更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更新应当以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
为载体,融入时代精神,以适应现代传媒及新兴产业的需要,推广传
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以上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应结合实际
情况进行执行。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规划引导——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为例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规划引导——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为例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规划引导——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为例杜芳,陈洁,蔡露摘要: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西部、石景山区中部。

保护区文物古迹丰富,历史遗存和特色村落民居众多。

模式口地区的建成环境是自春秋以来京西地区最为完整的历史见证,片区多元的建筑风貌正是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变迁的体现。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本地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逐渐提高, 由于缺乏建筑风貌规划的正确指导, 造成居民对原有的传统民居进行随意改造和翻建, 这种无序建设使得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要求统一规划和改造修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成为媒体、学者、民众和政府等各方关注的焦点。

针对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规划与塑造的难点,本文通过梳理模式口地区多元建筑风貌的形态特征与多元混合的功能特征,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风貌延续的引导方法,规范建筑风貌整治的整体策略,并落实到建筑风貌规划的实施操作。

此措施有效协调了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多元性,引导方法1 概述模式口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2009年启动片区保护整治提升至今,收到广泛关注。

其中,关于这个片区风貌停留的历史年代,是清代还是民国?道路铺装应该是黄土还是石材?引发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居民的广泛讨论,多轮方案论证一直难以落实。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沟通京城与山陕地区最具特色的京西入口,模式口地区建筑风貌渗透着商贸,军事,宗教墓葬,居住等等文化特征,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模式口建筑风貌的多元性特色。

然而,由于京西古道的功能逐步淡化,模式口保护区的经济活力逐渐降低,历史空间与多元文化特色渐失。

面对这种局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延续与规划引导尤为重要。

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视角独特的风貌引导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修复施工方案(建筑保护与风貌提升)

历史文化名城修复施工方案(建筑保护与风貌提升)

《历史文化名城修复施工方案(建筑保护与风貌提升)》一、项目背景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本项目旨在对某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修复,以保护其珍贵的历史建筑和独特的风貌。

该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岁月的侵蚀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部分历史建筑出现了破损、老化等问题,城市风貌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本次修复施工将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复,提升城市风貌,使其重新焕发出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施工目标1. 保护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恢复其历史风貌。

2. 提升城市的整体风貌,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

3.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1)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包括建筑师、工程师、文物保护专家、施工人员等。

(2)对历史建筑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绘,了解其结构、材料、损坏情况等。

(3)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时间安排等。

(4)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建筑保护修复(1)结构加固:对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的历史建筑进行结构加固,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如木构架加固、砖石结构修复等。

(2)屋面修复:更换破损的屋面瓦片,修复屋面结构,确保屋面的防水性能。

(3)墙体修复:对破损的墙体进行修复,采用传统的砖石砌筑工艺,保持墙体的历史风貌。

(4)门窗修复:更换破损的门窗,修复门窗的装饰构件,保持门窗的历史风格。

(5)室内装修:对历史建筑的室内进行装修,采用传统的装修工艺和材料,保持室内的历史风貌。

3. 风貌提升(1)街道整治: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街道进行整治,修复破损的路面,清理街道两侧的杂物,提升街道的整体风貌。

(2)景观打造:在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节点打造景观,如广场、公园、街头小品等,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

(3)标识系统:设置统一的标识系统,包括路标、指示牌、景点介绍牌等,方便游客游览。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保护计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保护计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保护计划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修缮和保护,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与重要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街区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见证,更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承。

通过修缮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有效地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的重要景观和旅游资源,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修缮和保护这些街区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还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性,其修缮和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多为老旧建筑,存在着加固和维护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其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发展压力和改造需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同时,管理不善、保护措施不力等问题也影响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和保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的策略与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对策。

首先,加强规划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与保护方向。

其次,加强相关部门引导,建立健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与保护管理机制,加大相关部门投入,提升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与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发挥社会力量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修缮与保护合力。

另外,加强科技支撑,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修缮与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修缮与保护工作。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发布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号:京政办发[2003]65号发布日期:2003年11月18日生效日期:2003年12月01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皇城保护规划》(以下统称《保护规划》),保护古都风貌,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本市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迁入保护区人口数量控制、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等相关工作,执行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保护区是指市政府批准公布的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本规定所称房屋包括不可移动文物、房屋、院落等地上物。

本规定所称保护区居民是指在保护区内有本市常住户口和正式住房,并且长期居住的居民。

第三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体现历史风貌为宗旨,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有机更新,合理利用,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保护规划》要求,拆除违法建筑,降低人口密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对符合历史风貌的房屋进行保护和修缮,对不符合历史风貌的房屋按照与保护区历史风貌相协调的原则逐步进行改建。

第四条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原则是:(一)保护和恢复保护区的整体传统风貌,保护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二)落实《保护规划》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市政先行、有机更新、循序渐进。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一、规划设计基本原则1.保留和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格局与风貌,坚持历史街区的传统和文化特征。

2.依法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职责,防止破坏行为发生。

3.鼓励修缮工作以恢复性修缮为主,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和历史性。

二、房屋修缮原则1.修缮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如梁柱、门窗等,确保房屋的传统特色和风貌。

2.修缮应以材料保护为主,使用传统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得随意更换材料或使用不符合历史文化特征的装修手法。

3.对于保护修缮过程中可能发现的历史文物或文化遗址,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和处理。

三、房屋拆迁原则1.对于严重损毁或安全隐患较大的房屋,应及时拆除或整治,确保公共安全。

2.重点保护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擅自拆除或破坏。

3.拆迁过程中应合理安置被拆除的居民,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房屋维修与管理1.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日常维修与管理,保持其整洁、有序的环境。

2.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房屋的修缮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为修缮和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五、宣传和教育工作1.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加强对修缮工作和保护成果的宣传,向社会展示历史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3.积极开展培训和交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修缮水平。

六、违法行为处理1.对于擅自拆除、移动或破坏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对于破坏历史文化街区房屋或违反修缮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整治。

3.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建设行为。

以上是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旨在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同时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和风貌,提升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这些规定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以达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目标。

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绿色生态规划的生态景观提升思考

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绿色生态规划的生态景观提升思考

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绿色生态规划的生态景观提升思考
王静懿;饶红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空间》
【年(卷),期】2022(29)8
【摘要】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市浅山地区,具有独特且重要的生态价值。

在保护区绿色生态规划中,充分考虑地块特色、文化肌理、生态本底,构建“两主轴
+五次轴+两斑块+多点”的绿色生态网络,加强基地与周边生态资源的联系,同时结合海绵城市相关要求,针对不同尺度街道和开放空间现状,提出绿化改造与多功能改
造策略。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王静懿;饶红
【作者单位】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城市绿色生态景观空间规划--安邦河尖山区段两侧控详规划
2.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保护与延续探析——以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为例
3.密云县古北口历史
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4.石景山区档案局积极推进京西古道——模式口历史文化保
护区修缮改造工程的档案收集工作5.专家评说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侧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完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建议

关于完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建议

关于完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建议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规划建设》
【年(卷),期】2007()3
【摘要】问题及分析:北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已受到国内外交口称赞。

但人们对大街高楼背后的街巷、胡同、四合院、老旧平房的建筑状况和居民的居住状况反映较大,议论纷纷。

市委、市政府已明确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工作任务,做出了不搞大规模拆迁建设的决策,这无疑是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面对首都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应该对“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的风貌保护、危旧房改造给予高度关注。

【总页数】2页(P128-129)
【关键词】风貌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市现代化建设;危旧房改造;国内外;四合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 周俭;梁洁;陈飞
2.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保护与延续探析——以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为例[J], 沈建华;陈嗣栋;费华杰;冯琪琪;潘菲菲
3.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更新——燕伋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设计 [J], 张研
4.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更新——燕仅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设计 [J], 张研
5.尊重城市历史文化
完善建成遗产保护设计机制
——基于"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片区风貌保护与提升"设计的建议与倡议 [J], 陈荣华;舒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时态三维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应用——以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整治为例

多时态三维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应用——以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整治为例

多时态三维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应用——以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整治为例
周庆;吕扬;李兵
【期刊名称】《北京测绘》
【年(卷),期】2018(32)1
【摘要】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好保护性修缮工作,恢复其原有风采,是众多文物保护区面临的问题,而改造的第一步,是准确回答目标区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三维技术具有直观、形象展示现实世界的优势,本文提出了“多时态三维技术”,利用三维技术客观描绘文保区“历史、现状、规划”,以更好地保护历史、满足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的需求.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周庆;吕扬;李兵
【作者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7;P208
【相关文献】
1.三维时态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J], 李辉;李南江;韩晓晖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的社会影响——以重庆市磁器口为例 [J], 董莉莉;张宁
3.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以北京南新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J], 孙逊;李雄;唐鸣镝
4.创新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应用——以绍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例 [J], 陈永明
5.石景山区档案局积极推进京西古道——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的档案收集工作 [J], 靳晓蕾;魏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废止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有关规定(试行)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废止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有关规定(试行)的批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废止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有关规定(试行)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3.11.21
•【字号】京政函[2003]100号
•【施行日期】2003.12.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住房保障
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废止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有关规定(试行)的批复
(2003年11月21日京政函[2003]100号)
市国土房管局:
你局《关于废止〈关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的有关规定(试行)的批复〉的请示》(京国土房管改〔2003〕98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同意自2003年12月1日起,废止《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的有关规定(试行)的批复》(京政函〔2001〕101号)。

石景山区档案局积极推进京西古道——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的档案收集工作

石景山区档案局积极推进京西古道——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的档案收集工作

石景山区档案局积极推进京西古道——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
区修缮改造工程的档案收集工作
靳晓蕾;魏葳
【期刊名称】《北京档案》
【年(卷),期】2017(0)10
【摘要】目前,该项目中“模式口南小街”的修缮改造已基本完成,区档案局已
完成这部分的相关档案资料收集工作,包括向居委会征集的模式口南小街改造前的照片10张,改造期间的照片612张,改造后的照片405张,相关视频文件67个,以及自行拍摄的照片454张、视频3个。

【总页数】1页(P62-62)
【关键词】档案收集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区;档案局;改造;石景山区;修缮;工程;古道【作者】靳晓蕾;魏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2.2
【相关文献】
1.盐津县召开档案工作和星级建设推进会/易门县档案局干部职工踊跃参与"中国档案行业徽标"设计/沾益县积极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档案管理 [J],
2.多时态三维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应用——以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整治为例 [J], 周庆;吕扬;李兵
3.昌图县档案局(馆)被命名为“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于洪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归档工作取得新成效/朝阳县档案局全面开展积极推进村级建档工作/大连市档案局征集到日占时期珍贵历史资料/金普新区档案局召开第二批档案工作示范街道创建活动推进会 [J],
4.服务“三农” 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山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北京市门头沟区档案局积极推进农村档案服务工作进程 [J],
5.石景山区档案局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J], 糜栋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规划引导——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为例杜芳,陈洁,蔡露摘要: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西部、石景山区中部。

保护区文物古迹丰富,历史遗存和特色村落民居众多。

模式口地区的建成环境是自春秋以来京西地区最为完整的历史见证,片区多元的建筑风貌正是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变迁的体现。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本地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需求逐渐提高, 由于缺乏建筑风貌规划的正确指导, 造成居民对原有的传统民居进行随意改造和翻建, 这种无序建设使得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要求统一规划和改造修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成为媒体、学者、民众和政府等各方关注的焦点。

针对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规划与塑造的难点,本文通过梳理模式口地区多元建筑风貌的形态特征与多元混合的功能特征,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风貌延续的引导方法,规范建筑风貌整治的整体策略,并落实到建筑风貌规划的实施操作。

此措施有效协调了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风貌,多元性,引导方法1 概述模式口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2009年启动片区保护整治提升至今,收到广泛关注。

其中,关于这个片区风貌停留的历史年代,是清代还是民国?道路铺装应该是黄土还是石材?引发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居民的广泛讨论,多轮方案论证一直难以落实。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沟通京城与山陕地区最具特色的京西入口,模式口地区建筑风貌渗透着商贸,军事,宗教墓葬,居住等等文化特征,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模式口建筑风貌的多元性特色。

然而,由于京西古道的功能逐步淡化,模式口保护区的经济活力逐渐降低,历史空间与多元文化特色渐失。

面对这种局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多元建筑风貌的延续与规划引导尤为重要。

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视角独特的风貌引导方法。

提出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样式代表了其完整的发展历史,建筑风貌引导与设计并不应违背自然发展规律而回到某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设计应是对历史的延续和传承,体现模式口多元风貌真实的发展变化。

那么,如何在保护、整治工作中让这京西古道重地重新焕发新生,又如何将规划建筑设计意图在具体的保护与整治实践中得以贯彻,使它体现模式口大街真实的发展变化的同时又能保持自身的多元建筑风貌的延续以及活力的持续,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2 建筑风貌引导的意义2.1建筑风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规划与塑造的核心风貌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规划,它涉及文化、社会、经济、历史、地理、建筑、景观园林等等学科内容。

其中,建筑风貌作为风貌规划的核心,承担着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整治后所形成的最直观的感受,是风貌规划与塑造的难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文保区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但是,关于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极低。

而建筑风貌规划将文保区文化与历史内涵体现到具体的物质和空间形态之中,恰恰具备实施和落地的可能。

建筑风貌作为风貌保护的核心内容,在规划引导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现有各类建筑资源特色,并以塑造文保区风貌特色为宗旨,具体而详细的诠释风貌特色的塑造,因此建筑风貌规划更加强调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仍需对研究方法、引导方式、实施策略、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的深化和整合,全面指导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

使2.2建筑风貌引导是多元文化价值传承的有力手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筑风貌是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所共同塑造的具有地域特色、融合多元文化、体现时代延续性的建筑风貌,能够反映文保区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建筑风貌规划作为风貌规划的主体,有利于延续文保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元建筑风貌是历史城市变迁的一种体现。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留存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遗存、街巷的名称和肌理;另一方面现存资源能够完整的体现历史的连贯性和地域性特征。

也构成文保区活力延续和风貌多元的基础。

L.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写道: “利用不同时代的建筑的多样性来避免因现代建筑的单一性而产生的专断感,而不断地重复过去某一精彩的片段则可能造成一种乏味的将来。

”①建筑风貌的控制引导将有效的避免单一性,重复性,达到传承多元文化特色的目的,并与其他规划控制手段一同延续并体现传统风貌体系。

以期能够有效的引导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体风貌,更好的展现模式口京西古道的历史文化特色。

3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建筑风貌延续的引导方法3.1建筑风貌分区规划建筑风貌需要在空间上予以落实,进行空间规划控制,构筑科学的,特色鲜明的建筑风貌空间结构,形成多元建筑风貌的空间骨架。

遵照体现民居风貌、体现功能分区和文化特色、体现兼顾实施和可行性、体现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对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规划分区,从而对建筑风貌提供引导。

各个片区整体的建筑风貌作为建筑整治修缮改造的设计导则,在原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程图纸的细化进行落实。

根据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整体风貌结构,结合标志性文保建筑作为节点,形成完整的建筑风貌体系。

最终划分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为六大片区,分别是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和法海寺公园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景观过渡片区;以封闭界面为特色的古朴原真的传统四合院片区;以商业和居住功能混合的特色商住混合片区;以开放界面为主的京西传统文化商业片区;以山地地形为特色的台地民宿休闲片区;以混合界面为主,并对接外围城市的城市环境过渡片区。

图1 建筑风貌分区规划 (来源:笔者绘制)图2 特色商住混和片区建筑风貌整治示意 (来源:笔者绘制)图3 宗教文化景观过渡片区整治示意 (来源:笔者绘制)图4 台地民宿休闲片区、京西传统文化商业片区、传统四合院片区效果示意 (来源:笔者绘制) 3.2 编制建筑风貌控制导则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风貌的控制,措施上摸索政策可行性和技术落地的方式。

建议编制建筑风貌控制导则,并列入法定规划,其目的是规范保护区内建筑风貌形态和控制内容,明确设计引导方向,提出正确的设计观念和原则,促进对文保区多元建筑风貌的发掘和研究。

对于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建筑和沿街建筑,采取“地块图则-建筑图则-共同控制”的方式,辅以建造手册引导,实现保护区整治修缮的引导控制。

目标是保证整体风貌、街巷、单体的真实性。

对于保留和整治改造类建筑,建筑图则控制指标及风格特征,保证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的多样性、延续性。

建筑风貌控制导则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控制要求,主要包括现状建筑情况、特色及存在问题,修缮控制要求和改造措施。

第二部分是图则信息,主要包括建筑整治立面、平面、剖面控制要素,整治后效果示意,原状照片等。

这些信息记录了建筑的风貌特征与规划管控的实施操作手段,并为建筑风貌规划与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参照标准。

图5 建筑风貌控制导则 (来源:笔者绘制)3.3规范建筑整治整体策略根据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评定标准制定整治措施,分类保护与整治每一栋建筑。

并针对每一类型建筑的实际存在问题提出一整套整治手法和实施方案。

图6 模式口建筑整治措施图 (来源:项目组绘制)修缮保护改善保留整治文物类建筑:严格按照国家或北京市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进行保护和管理;严格保护、修缮和管理文物本体,以文物的保护和展示为核心,合理布置服务和后勤用房,拆除违章搭建,整治环境,整体提升单元及其周边环境质量。

保护类建筑:针对推荐历史建筑以上级别,按传统工艺和构造整栋进行保护修缮,修复院落格局,原则上原址保护,对于建筑室内可以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图7 保护类建筑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来源:笔者绘制)改善类建筑:针对传统风貌建筑,采取改善的方式,进行小规模改造,维持原有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

改造后的建筑体量、形式与外观应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内部适应现代生活及使用功能的需要。

图8 改善类建筑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来源:笔者绘制)保留类建筑:针对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建筑,采取基本保留、有机更新的原则,根据发展需要可进行小规模改造,但应保证更新建筑在空间布局、高度、材质、建筑形式等方面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

图9 保留类建筑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来源:笔者绘制)整治改造类建筑:针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采取近期整饰、适时更新的原则,近期对其立面外观进行整饰,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予以拆除或改建,改建的原则应参照协调性建筑的更新方式。

图10 整治改造类建筑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来源:笔者绘制)3.4建筑形态分类的方式和原则模式口文保区内的建筑是京西古道沿线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多元化的建筑类型、多样性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多元建筑文化交融一体的建筑风貌。

在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中,对整体建筑风貌采用三种划分方式。

3.4.1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开放式界面模式口是北京城建都后沟通京城与西部山区关键的商旅通道,现存的老字号和商业态见证了模式口的繁荣,形成了造车厂、大车店、餐饮等商业店铺。

这些建筑立面形式依照其功能,多以开放式为主。

现存记大车店、成记布店、陈记小店等17处传统店铺建筑。

门窗主要以民国十字木格栅、带玻璃的支摘窗、拱门、西式拱窗为主;墙身多采用青砖、砂浆抹面、月白灰抹面、麻刀灰抹面;牌匾为砖牌匾、木牌匾、粉刷店招;屋顶有平屋顶薄砖叠涩压顶、硬山屋顶、卷棚屋顶、悬山屋顶等等。

在修缮改造中应充分利用开放式的立面特色,形成满足现代商业功能又兼具传统商业元素的建筑风貌。

图11模式口地区开放式界面老照片 (来源:项目组搜集)图12模式口地区开放式界面现状照片 (来源:笔者拍摄)3.4.2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封闭式界面模式口集中了京西传统民居院落样式,建筑体现京西传统四合院倒座形式,对外封闭式住宅,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落布局顺应山地高差,民居大多依山麓古道而建。

合院多为集居住、商业、货物仓储及马棚于一体的组合式院落,生产生活分区明确。

建筑形式为硬山起脊,抬梁式木架结构,一般无回廊和花园假山等;材料形式为砖石混用,条石为墙基、四梁八柱木料多是松木,多为就地取材。

屋面多采用棋盘心式。

在仰合瓦屋面的基础上,将前后坡屋面的下部改作灰背或石板瓦的做法。

在修缮改造中除对建筑风貌进行延续外,还应充分保护原有四合院建筑规模与布局,提升居民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

图13 模式口地区封闭式界面老照片 (来源:项目组搜集)图14 模式口地区封闭式界面现状照片 (来源:笔者拍摄)3.4.3以混合功能为主的外廊式界面区别于开放与封闭式界面,模式口还有一种外廊式界面,穿插于商业界面中,比例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