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2.19•【字号】京政办发[2001]93号•【施行日期】2001.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9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市计委、市规划委、市文物局制订的《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为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概况北京始建于3000多年前,先后有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此建都,有800多年的建都史。
北京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故宫、长城、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平原,五、六十万年前开始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北京建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当时,北京地区为燕国和蓟国的封地。
燕灭蓟后,定都蓟城(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蓟城成为北京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从秦汉至隋唐、五代,蓟城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镇和交通要冲。
公元938年,辽在蓟城(时称幽州城)的基础上,建南京城并将其定为陪都。
金灭辽后于公元1153年迁都于此,改称中都。
金中都城是北京向全国性政治中心过渡的重要标志。
最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效性:有效]1总则2规划依据3规划指导思想及思路4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5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6旧城整体格局的保护7历史河湖水系的保护8城市中轴线的保护和发展9皇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10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的保护11旧城棋盘式道路网和街巷胡同格局的保护12旧城建筑高度的控制13城市景观线的保护14城市街道对景的保护15旧城建筑形态与色彩的继承与发扬16古树名木的保护17旧城危改与旧城保护18传统地名的保护19传统文化、商业的保护和发扬20实施保障措施回页首1总则1.0.1为深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制定本规划。
1.0.2在本次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循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法规、规定。
1.0.4本规划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如有重大调整,必须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回页首2规划依据2.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0.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通过,1991年6月修改)2.0.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5月)2.0.4《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87年6月)2.0.5《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1994年)2.0.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2.0.7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1993年10月)2.0.8《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1999年4月)2.0.9《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年9月)2.0.10《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2001年3月)回页首3规划指导思想及思路3.1规划指导思想3.1.1坚持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古都的性质。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知识讲解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来源:北京文博查看次数:4117 时间:2004-7-27 14:48:00【大中小】【打印】【关闭】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的基础上,自2000年7月起,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这项《规划》制定了统一的规划原则、标准和要求,对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调查、评估分类和规划编制。
经过公众参与、两轮规划方案预审及专家审议,《保护规划》已正式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
1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方法初探
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方法初探
陆翔;王蓬
【期刊名称】《北京规划建设》
【年(卷),期】2001()1
【摘要】《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在北京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25片历史文化保护的定性分类、利用的可能性、面临的问题、保护方法与程序等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4页(P25-28)
【关键词】北京;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规划
【作者】陆翔;王蓬
【作者单位】北京建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1
【相关文献】
1.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方法初探 [J], 陆翔
2.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保护与延续探析——以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为例[J], 沈建华;陈嗣栋;费华杰;冯琪琪;潘菲菲
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J],
4.保护有原则建设有依据——首规委原则通过《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 [J], 京京;
5.专家评说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侧记 [J], 周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编辑1.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含义(一)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危房,允许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逐步进行改造和更新,并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2.旧城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已于2002年2月由市政府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二)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内: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前街,地安门内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陟山门街;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什刹海地区,国子监地区,阜成门内大街,东交民巷;有4片分布在外城:大栅栏,东、西琉璃厂,鲜鱼口地区。
(三)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占地面积为1038公顷,约占旧城总用地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占地面积649公顷,建设控制区占地面积389公顷。
(四)《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强调必须以“院落”为基本单位进行保护与更新,危房的改造和更新不得破坏原有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须遵照执行。
(五)《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对保护区内的建筑保护和更新分为六类进行规划管理:文物类建筑、保护类建筑、改善类建筑、保留类建筑、更新类建筑、整饰类建筑,须遵照执行。
(六)《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对保护区内的用地性质变更、人口疏解、道路调整、市政设施改善、环境绿化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对策和措施,须遵照执行。
3.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一)在旧城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基础上确定北京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
其中,在旧城内继续补充历史风貌较完整、历史遗存较集中和对旧城整体保护有较大影响的街区进行保护;在旧城外确定一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或村镇,使其得到有效保护。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
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
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二、保护规划的原则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1) 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保护该街区的整体风貌。
(2) 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历史遗存包括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
(3) 其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通知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通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2.10•【字号】京政发[2002]33号•【施行日期】2002.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通知的意见(京政发[2002]3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以下简称《通知》)及建设部等部门有关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市城乡规划工作,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切实做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要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作用,加快组织各项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
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确定的职责,负责组织编制城乡规划。
由市政府或市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的各项规划,其所需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各区县政府负责编制的各项规划,其所需经费列入区县财政预算。
要大力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参与本市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重点地区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城市交通、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都要面向国内外招标或进行方案征集。
卫星城、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也要集思广益,引入竞争机制。
规划成果完成后,市规划部门要通过专家评审等方式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公开论证。
承担本市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必须是具有国家规定的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
要加强规划的报审和审批管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应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由市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分区规划、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由市政府审批。
远郊区县的区县域规划和远郊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的总体规划,经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北京陟山门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正式实施
12城市规划通讯CHENGSHI GUIHUA TONGXUN2005.4陟山门街是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位于北京北海公园东门(陟山门)到景山公园西门之间,长约300米,宽9-20米,规划面积3.68公顷。
包括陟山门街及与其相连的园景胡同、雪池胡同、大石作胡同、北海夹道等部分院落,共59个院落,488户,1185人。
陟山门街的功能经历了从元代的宫殿区到明代的衙署厂库,到晚清以来的居住街区的演变过程。
陟山门街也从历史上皇帝的登山御道转变成为今天人们居住和休闲旅游的重要街道。
一、保护规划的特点1.严格按照北京市政府2002年2月1日正式批准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确定的保护原则进行深化设计,建筑和院落的保护与整治、市政设施的完善与更新等同时设计,分期实施。
2.严格保护街区整体景观风貌、保护街道胡同形成的历史空间结构和肌理、保护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它有价值的建筑局部以及石板路面、胡同名称等其它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内涵。
3.规划延续历史上形成的居住为主的功能,调整不合理用地,降低居住人口密度。
包括腾退文保单位、拆除严重影响街区整体景观风貌的血站宿舍居民楼和沿街违章搭建,外迁院落内过密的人口,使居住人口密度由599人/公顷降到522人/公顷。
4.规划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前提下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原有街道胡同的空间尺度,改善市政基础设施。
结合用地功能和人口密度的调整,拆除搭建,恢复院落空间。
增加卫生设施,尽量做到每户都有卫生间和厨房,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根据当地居民的需要,适当增加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和适应旅游发展的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
5.沿街建筑整治:对沿街商业建筑性质和店面形式进行梳理,对不符合传统风貌的装饰装修进行改造,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建筑形式,不允许使用白色瓷砖、大理石等外饰面材料,以保证地区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对沿街传统居住建筑,不允许拆墙开店,可以内部改为商业,临街立面仍然为传统四合院的实墙形式。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
附件4: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
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北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规定的保护建筑
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40片历史文
化保护区
5.2.2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
旧皇城内: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前街,地安门内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陟山门街;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什刹海地区,国子监地区,阜城门内大街,东交民巷;有4片分布在外城:大栅栏,东、西琉璃厂,鲜鱼口地区。
5.3.2 旧城内第二批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为:皇城、北
锣鼓巷、张自忠路北、张自忠路南、法源寺。
5.3.3 旧城外确定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海淀区西
郊清代皇家园林、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石景山区模式口、门头沟区三家店、川底下村、延庆县岔道城、榆林堡、密云区古北口老城、遥桥峪和小口城堡、顺义区焦庄户。
二、《北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规定的保护建筑。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旧城外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色
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 位于海淀区 包括颐和园 圆明园 香山
静宜园 玉泉山静明圆等 即清代的 三山五园 地区 是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
卢沟桥宛平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位于丰台区 卢沟桥 宛平城是国家和市级文
物保护单位 也是震惊中外的 卢沟桥事变 发生地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革命纪念意义
鱼藻池是金中都的太液池 应按原貌恢复 莲花池是金中都最早开发利用的水源地 应将其西南角水面按原状恢复
控制前三门护城河规划用地内的新建项目 前三门护城河是贯穿北京旧城的一条重要历史河道 它的恢复对于保护北京旧城风貌 改善市中心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在远期应予以恢复 目前要控制新建项目 控制范围为 西起南护城河 东至东护城河 前三门大街道路红线以南 米 包括河道及相应的绿化带
年 当地党组织
和群众 利用地道和日寇周旋作战 创造了抗战时期闻名的 地道战 被誉为 人民
第一堡垒
北京第一批 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合计共有 片 其中 旧城内有
片 总占地面积约
公顷 占旧城总面积的
旧城第一 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
地带的总面积为
公顷 约占旧城总面积的
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经市政府批准后 必须尽快组织编制各保护区
北京旧城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对保护区内的建筑保护和更
新分为六类进行规划管理 文物类建筑 保护类建筑 改善类建筑 保留类建筑 更新类建
筑 整饰类建筑 须遵照执行
北京旧城 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对保护区内的用地性质变更
人口疏解 道路调整 市政设施改善 环境绿化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原则 对策和措施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有效性 有效]
00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以北京景山八片(东城区)街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以北京景山八片(东城区)街区为例崔琪摘要:为客观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时隔十多年后再次凝结社会共识,进一步明确街区未来控制和引导方向,2012年至2013年北京市开展了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本文以景山八片(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介绍本次评估工作,总结街区实施情况和保护规划主要作用,重点对保护规划实施以来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产权、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除完善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外,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街区常态性保护实施机制。
通过保护规划实施模式未来情景分析,推荐适宜历史文化街区的实施模式为政府负责公益性投入的有机更新模式,并提出实施模式机制改革的建议,包括破解产权难题,转变发展方式,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街区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关系,由人口疏解转变为以功能优化为目标,重视居民主导,注重社区营造。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评估实施模式实施机制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众多城市均编制保护规划以指导街区的整体保护工作。
北京从1999年开始先后公布了旧城33片历史文化街区的名单,并编制完成大多数保护规划,使其成为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但有了保护规划,街区保护是不是就有了保证?时至今日,保护规划实施的实际情况如何?在街区保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当怎么办?带着这些疑问,2012年至2013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在京的6家规划设计单位①,创新性地对1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进行实施评估工作,客观总结其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街区未来控制和引导方向。
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以景山八片(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景东街区)为例,阐述本次评估工作。
2.评估内容、技术路线与工作组织本次评估主要对保护规划实施以来街区的保护发展状况和居民生存状态进行全面梳理和展现,客观评估保护规划对街区保护所起到的作用,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建议。
导游资格基础知识第8章当代北京市情
[单选题]1.北京市城区中山林资源最(江南博哥)丰富、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地区是()。
A.石景山区(江南博哥)B.昌平区C.怀柔区D.顺义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石景山区是北京西部的一个行政区,截至2015年底,区域内山地面积占23%,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7.09%。
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区首位,是北京市城区中山林资源最丰富、绿化覆盖率最高、人均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地区。
[单选题]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对北京城市性质的定位是()。
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B.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C.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D.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2004年,北京市采取“政府组织、依法办事、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式,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进行修编。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求,北京的城市性质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单选题]3.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销最后的两个县治单位,设立北京市______区、______区。
()A.密云、延庆B.顺义、怀柔C.延庆、平谷D.房山、大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销密云、延庆两县,设立北京市密云区、延庆区。
至此,北京告别县治时代。
北京市辖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延庆、密云16个市辖区(合计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78-05 收稿日期 2023-06-16摘 要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
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关键词 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策略 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Abstract As the ancient capital and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s old city renewal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capital cit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Beij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Beijing's old 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eijing's traditional style, and protection and renewal can better continue Beijing's historical context, highlight Beij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 the memories of Alley residents. Tak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come up with new idea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new idea is the core of value with overall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deas. The update strategy is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space and updated feature.Keyword Beijing Old Tow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Protection and update policie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n Beijing Old Town: A Cas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年左右的建都史,经历元、明、清三朝的建设发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地段现状
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地段现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保护地段。
这些地段承载了北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北京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地段现状的描述。
首先,北京老城区保护地段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故宫了。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故宫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宫殿建筑、庭院景观、珍宝展示等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生活的点滴。
目前,故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次,天坛也是北京老城区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地段。
天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家祭天之地,是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的重要体现。
天坛占地面积巨大,主要包括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等建筑,设计独特、建筑精美。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天坛举办隆重的祭天仪式,吸引了大批游客。
另外,北京老城区还有许多著名的胡同、四合院等古建筑群落。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居民区的代表,是老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保留了传统的布局和风貌,其中一些历史较古老的胡同还保存着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
四合院是胡同居民的典型住宅,由四面独立,院中井字形排列的房屋组成。
如今,这些胡同和四合院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手艺、小吃和时尚生活的聚集地,也是游客颇为喜爱的地方。
除了上述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外,北京老城区还有很多其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段。
比如,雍和宫是北京一座具有重要宗教和文化价值的佛教寺庙,是大藏经印刷殿堂,每年佛诞日、初一和十五等传统佛教节日,会举办盛大的活动。
圆明园则是清代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尽管曾遭到外国侵略者破坏,但多年来,北京市政府致力于恢复和修复圆明园残址,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观赏湖光山色的休闲胜地。
北京老城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地段现状是丰富多样的,这些地段保留了古代建筑风格、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北京特有的城市风貌。
这些保护地段的存在和保护,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北京历史文化的机会。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 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
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
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二、保护规划的原则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1) 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保护该街区的整体风貌。
(2) 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历史遗存包括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
(3) 其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建国以来北京的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有文字可考的城市历史始于公元前1045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
周代燕、蓟等诸侯国开始在此建立都邑;秦汉至隋唐时期成为北方重镇;作为封建都城历经辽、金、元、明、清800多年。
特别是经过明、清两代的修建,古城格局更加完整宏大,形成了在大片平房四合院民居衬托下,以紫禁城为主体,以景山为制高点,自永定门至钟鼓楼对称严谨、起伏有致的,总长约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
在这条中轴线及其两侧,布置了紫禁城、景山、钟鼓楼、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等封建王朝最重要的建筑群。
北京旧城以大片青砖灰瓦的民居为基调,突出了金黄琉璃瓦的皇宫及蓝、绿琉璃瓦的王府、坛庙,形成了统一而重点突出的城市色彩。
城内既有平直整齐的棋盘式街道网,也有与严密对称格局相对比的园林水系,并由城楼、牌楼和亭、塔、殿堂构成丰富的街道对景,形成了红墙黄瓦、绿荫碧波、刚柔相济的城市空间。
北京的旧城集中国封建都城建设之大成,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地位。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中,将北京列入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的城市性质。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北京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旧城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建设。
特别是近十年来,改造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如何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虽经多次研究,但一直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
为此,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1.北京旧城现状的基本情况1.1土地使用和房屋建筑北京旧城是指在二环路(原城墙和护城河位置)以内的地区,面积62.5平方公里。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动议
北京规划建设107RESEARCH 研究参与的人多了,难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些年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四合院应当怎么保护、怎么修建上也是拿不定主意,以至于造成在四合院保护问题上一直裹足不前,十几年来进展不大。
四合院是建筑,而且是正在使用的建筑,它是与居住者的安全、福祉、利益息息相关的,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不仅要关注它的文化,还要关注它的安全和宜居,;也不能以个人感受作为评判的标准而阻止对那些破旧房子的修缮和改造。
在四合院保护修建问题上,一定不能放纵空谈之风、坐而论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胡同四合院有机更新的动议高毅存道之风、主观臆断之风,而要实事求是,调整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地针对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去制定政策。
建议四合院保护修建主管部门从建筑、规划行业选择一些真正懂得四合院及其保护的专家,让他们参与到四合院审批工作中,使北京四合院及其文化的保护逐步走上与实际相符的健康发展的轨迹。
当前,全国上下各部门、各行业都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北京四合院及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必须实事求是,也必须从北京四合院的现状出发。
只要真正采取科学的态度,北京四合院及其文化的保护必将取得应有的成就。
作者单位:马炳坚,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周文水,北京北方华鼎房地产开发有限总公司责任编辑:沈博北京旧城胡同平房区的问题由来已久。
由于传统的平房四合院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寿命只有四五十年,屋顶为小合瓦下敷草席和大泥的,寿命更是短暂,一般十几年即烂。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为了迎接各国宾客,大街面上进行了整治,胡同里进行了粉刷,但是多数民居、胡同和四合院内并没有得到改善,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
奥运会后,如何改善北京胡同平房区,特别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落后面貌,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由来北京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大都市,从历史上看,北京城的建筑形态是以胡同街巷系统为骨干,开阔平缓的平房四合院为主体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3保护、对策
北京市旧城划定了北京40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第一批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内: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有4片分布在外城:第二批旧城内5片:旧城外10片。
(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是保存文物古迹丰富,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村镇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坚持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保护传统风貌的整体性、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
保护旧城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
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
分区域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持旧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
保护重要景观线和街道对景。
景观线和街道对景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应通过城市设计提出高度、体量和建筑形态控制要求,严禁插建对景观保护有影响的建筑。
保护旧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
保持旧城内青灰色民居烘托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群的传统色调。
旧城内新建建筑的形态与色彩应与旧城整体风貌相协调。
保护古树名木及大树。
保持和延续旧城传统特有的街道、胡同绿化和院落绿化,突出旧城以绿树衬托建筑和城市的传统特色。
(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要保护历史的真实性并做好以下工作:1、进一步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划定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制定明确的管理和控制措施,逐步整治、改建或拆除不符合保护控制要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2、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继续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从保护文物周围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出发,继续划定和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4、加强挂牌保护院落的保护和修缮,继续调查并公布保护院落名单,制定和完善挂牌保护院落的保护措施。
(四)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是北京近现代历史时期建造的,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来源:北京文博查看次数:4117 时间:2004-7-27 14:48:00【大中小】【打印】【关闭】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的基础上,自2000年7月起,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这项《规划》制定了统一的规划原则、标准和要求,对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调查、评估分类和规划编制。
经过公众参与、两轮规划方案预审及专家审议,《保护规划》已正式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
1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
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
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2保护规划的原则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1)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保护该街区的整体风貌。
(2)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历史遗存包括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
(3)其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4)要积极改善环境质量及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保护工作要积极鼓励公众参与。
2)建设控制区的整治与控制原则(1)新建或改建的建筑,要与重点保护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或不对重点保护区的环境及视觉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2)进行新的建设时,要严格控制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建筑高度、体量、建筑形式和色彩、容积率、绿地率等。
(3)进行新的建设时,要避免简单生硬地大拆大建,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4)要注意保存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传统的街巷、胡同肌理和古树名木。
(5)什刹海、大栅栏、鲜鱼口地区的建设控制区应参照重点保护区的原则。
3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在南北长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统一标准和要求”,作为各编制单位现状调查研究和编制保护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基础,重点侧重于以下方面:1)地块划分结合北京旧城空间形态的特征,以院落为单位进行现状资料调查和规划编制。
“院落单位”以现状的门牌编号及其范围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院落的行政区划、产权所属、历史形成、自然边界、院落的完整、出口位置等因素,有利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更新。
保护规划共划分了15178个院落单位。
其中现状保存较完好的院落有5456个,占36%。
2)土地使用功能调整规划(1)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用地性质分类遵照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2)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应根据功能需要进行调整,以进一步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色和性质。
(3)保护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面积由现状的490ha,调整为409ha,占总用地面积的40%;公建用地面积由现状的247ha,调整为266ha,占总用地面积的26%;工业用地面积由现状的17ha,调整为16ha,占总用地面积的02%;道路用地面积由现状的154ha,增加到213ha,占总用地面积的20%;公共绿化用地面积由现状的69ha,增加为974ha,占总用地面积的9%;其他用地面积由现状的61ha,调整为51ha,占总用地面积的48%。
3)居住人口规划(1)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现在居民约95万户、285万人,总人口密度为275人/ha。
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居住条件,首先要降低居住人口密度,因此,疏散人口是保护规划的目标之一,也是保护规划实施的关键。
根据居住人口的现状调查结果,居住院落的人口密度共划分为五级。
Ⅰ级:指每100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少于2人,人均住宅用地面积大于50m2的院落。
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超大型,情况特殊,应予以保留。
现状调查中,此类院落为648个,占院落总数的64%。
Ⅱ级:指每100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2至4人,人均住宅用地面积25至50m2的院落。
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舒适型,可以维持不变。
现状调查中,此类院落为1640个,占院落总数的16.4%。
Ⅲ级:指每100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4至7人,人均住宅用地面积15至25m2的院落。
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经济型,其标准与北京目前的居住平均水平相当,可以维持不变,也可以根据居民要求适当降低密度。
现状调查中,此类院落为3866个,占院落总数的38.6%。
Ⅳ级、V级:Ⅳ级指每100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7至10人,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拥挤型;V级指每100m2住宅用地上的居住人口10人以上,这类住宅的标准属于特挤型。
保护规划中需要降低这两类住宅的居住人口密度,使其至少达到Ⅲ级以上标准,以改善居住条件。
现状调查中,此两类院落为3870个,占院落总数的38.6%。
(2)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人口为16.7万人。
共需迁出人口11.8万人,占现状总人口的41%。
4)保护规划中的建筑保护和更新保护规划中的建筑保护与更新是依据现状建筑的质量及其代表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来确定的。
(1)根据建筑的结构损坏程度,将现状建筑质量分为好、一般、较差三类。
据调查,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总建筑面积约为613万m2。
其中建筑质量好和较好的占42%左右;建筑质量一般的占41%左右;建筑质量较差和差的占17%左右。
(2)根据现状建筑的传统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空间布局与形态、建筑形式,对其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评价,分为五类。
第Ⅰ类为“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7%左右。
第Ⅱ类为“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及近现代建筑”。
指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9%左右。
第Ⅲ类为“与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一般传统建筑”。
指单体建筑的历史文化份值较低,数量较大,需要不断修缮的一般传统建筑,包括传统四合院建筑、近代建筑等。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36%左右。
第Ⅳ类为“与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现代建筑”,指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建筑体量、高度、色彩、材质、建筑细部等方面与保护区的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现代建筑,包括仿古建筑等。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14%左右。
第V类为“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主要包括两种建筑:一种是单位或居民近年来自行翻建、改造的建筑,其建筑质量较好,建筑尺度基本符合保护区传统风貌的要求,但其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式、色彩、材质、细部等与保护区传统风貌不协调;另一种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新建的多层(甚至高层)建筑,虽然其建筑质量较好,但对保护区的传统风貌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此类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34%左右。
(3)保护规划综合考虑对现状建筑的历史文化评价和建筑质量的评价,对重点保护区内所有建筑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建筑采取不同的保护更新手段;对建设控制区内的建筑则只要求保留前两类建筑,其他建筑均可按规划要求进行更新。
文物类建筑:对已划定为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要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严格的保护。
此类建筑占7%左右。
保护类建筑:对那些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但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应以修缮为主,保护外部面貌,其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改造。
此类建筑占9.3%左右。
改善类建筑:对于那些具有清晰和典型传统建筑空间布局形态和传统建筑形式的历史建筑,其建筑质量评估分类为“一般”,可以进行修缮和翻建,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其翻建建筑必须维持原有的空间布局和传统建筑形式。
此类建筑占23.8%左右。
保留类建筑:对于与保护区传统风貌比较协调的现代建筑,其建筑质量评定为“好”的,可以作为保留类建筑。
此类建筑占7.3%左右。
更新类建筑:更新类建筑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建筑风貌上无保留价值的、建筑质量的评估分类为“差”的危房,可采取更新的手段,对其进行拆除,但更新改造必须要精心设计,使更新改造后的建筑与保护区原有的建筑规模、尺度、空间形态、建筑形式、色彩等保持协调一致;另一种是少数单位近几十年新建的多层(甚至高层)建筑。
对这类建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应予以拆除,原址复建应与保护区风貌相协调。
此类建筑占49.2%左右(其中11.2%位于重点保护区内,38%位于建设控制区内)。
沿街整饰类建筑:为尽快恢复和体现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传统风貌,应对沿保护区主要街道分布,但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及装饰物,其建筑质量的评估分类为“好”或“一般”的建筑进行整饰。
再次改造时,要严格按照保护区的风貌要求进行建造。
此类建筑占3.4%。
5)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绿化规划(1)保护规划把园林部门注册挂牌的古树名木列为“保护类树木”;把现状的各种成年乔木列为“准保护类树木”;规划要求新种植的乔木列为“新种植乔木”。
(2)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绿化建设应以街道、胡同绿化为主,不宜大拆大建集中绿地。
绿化形式应以种树为主,提高绿化覆盖率。
(3)宅院绿化应是历史文化保护区绿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宅院内的绿化形式,应充分考虑传统的植树栽培方式。
(4)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974ha,占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的9.4%。
保留各类树木9600余棵。
6)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道路交通规划(1)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不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原有道路规划红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