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及答题模式教学内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三大文体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01基础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分类、题型、答题技巧总结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按内容与文体分,可分为5类。
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型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
(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深刻意蕴)景状物抒份敬文:行文思路:写景:景―情―人状物:物―人―理篇末点理这类散文中,写主体对象的同时,又写相关事物,作用是正衬或反衬主题事物的特征。
类比(相似)一一正村:严冬中的松树与梅树对比(相反)一一反衬:欺霜傲雪的松树与只到下枯枝败叶的乔木。
这类敏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正村或反衬,突出主体特征波染主砚活动的氛囤.②写人叙事散文:在叙事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这类敏文要注意:关注人、事背景(自然环埂、社会环场):人物特点、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件的前因后果:关注事理。
③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这类敏文要:关注话题,弄清趁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文童主旨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分,关注文章的深层含义:关注行文思路:弄清效作者如何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表及里来论述抽象深奥的人生哲理。
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内容:批判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特征:经常采用古今对照、今苷对比的手法》情感:通过对过去优良传统与美好生活的缅怀,表达一种对当代物质社会的忧虑与思考。
主旨:希望人们能够给反思。
⑤托物言志散文(象征):这类散文要:关注事物的特点、特质:关注相关军物〈正衬或反村):关注环境描写,突出主体特征:关注引申部分作者所要寄托的情感和思想8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现代文主要题型现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垚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答题技巧:①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②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③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
现代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模式
要熟记基本常识记叙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六、描写人物的角度(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议论文十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四、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十五、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十六、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或者: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常见题型答题方法及要点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段落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划线句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______作铺垫;语言上运用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特点(感情)。
(具体情况回答,两方面不一定全都答到)(二)修辞手法的作用:(赏析划线句子、末句的妙处、末句的表达效果。
有修辞考虑从修辞入手)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比喻答题格式: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中学语文常用术语及解析一、体裁及表达技巧常识①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①叙事性散文1、体裁2、散文的分类②抒情散文②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③议论性散文3、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①长篇小说①人物形象4、小说种类②中篇小说5、小说三要素②故事情节③短篇小说③环境描写④小小说①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6、小说故事情节②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③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④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①表现手法(写作手法)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艺术手法)设问、反问、借代、反复。
7、表达技巧(艺术特色)③其他:象征、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先抑后扬、讽刺、烘托、渲染、想象、联想。
②结构技巧:设置悬念、承上启下、铺垫、前后照应、收尾呼应。
①比喻:使XX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②拟人:把XX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某个特点。
③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XX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8、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④排比:使语句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气势,深化中心。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读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
⑧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
二、记叙文常识9、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0、记叙文的一般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①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11、记叙文人称的作用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③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①肖像描写(外貌描写)②神态描写①人物描写③动作描写④语言描写12、记叙文描写分类⑤心理描写①自然环境描写②环境描写②社会环境描写二、说明文常识1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①事物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方略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方略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1、概括所叙的事情或故事情节。
段意概括方法:摘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联合起来概括。
(弄清记叙的要素,抓住谁做什么,结果如何来概括。
)2、归纳中心从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抒情句、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语言形式:通过叙述(描写)……表现(赞扬或批判)3、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方法:1、从特定语境、描写对象(人物性格、环境)和表达中心的角度去考虑,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弦外之音。
2、从文章结构角度考虑。
4、一段话的理解。
如“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段话应放在哪两段之间?”方法:从内容和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5、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方法:1、人物描写,就要考虑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也要注意从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
2、景物描写,可从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等三方面考虑。
6、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方法:从修辞角度、美感、思想内容两方面去考虑。
7、理解作品中对比、衬托、象征等表现手法。
方法:要结合作品的主题分析,因为作品中所有材料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8、层次划分。
方法:按时间顺序、情节发展、地点转换、描述角度、思想感情变化、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9、分析人物形象。
从描写(直接、间接、细节)、人物关系、关键句入手。
10、举例:动词的好处:形容词的好处:句子的理解:说明文阅读1、说明对象和特征。
方法:说明对象往往在文章题目或开头就已交代清楚,因此,要注意题目与开头;说明对象特征,要注意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的句子,或者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注意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语。
2、概括说明文的内容。
方法:1、注意抓住中心句;2、抓住关键词语,对有关内容加以浓缩。
3、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方法:此种内容的考查很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选择的时候,必须找出相关的内容加以比较。
4、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汇报人: 2023-12-04
目录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概述 •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 •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 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技巧 • 阅读理解易错题型及应对方法 •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备考策略
01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是指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指定篇目的现代汉语文章, 并从中获取、分析、整合、运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01
02
总结词:找出论点、分 析论据、理解论证方法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找出论点:关注标题 、开头和结尾,找到文 章的中心论点。
2. 分析论据:识别文中 使用的论据,如事实、 数据、案例等,理解其 与论点的关系。
3. 理解论证方法:识别 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 如因果、比较、分类等 ,理解其逻辑关系。
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总结词: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人物特点 、明确作者情感
3. 明确作者情感:注意文中的情感词和 语气词,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2. 把握人物特点:分析文中的人物描写 ,如语言、动作、心理等,把握人物的 性格特点。
详细描述
1. 理解文章主旨:通读全文,关注标题 、开头和结尾,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修辞手法辨析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能 够辨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运用
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 ,能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 法丰富语言表达。
段落与篇章的组织结构
段落组织
掌握段落的基本组织结构,能够 准确划分段落层次。
篇章理解
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 想。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与技巧(各种文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与技巧(各种文体)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一、文学常识(语文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说理、烘托、照应、设置悬念、(借代、反语)(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双关、通感、互文(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分类(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细分: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场面描写(七)描写角度:①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②描写景物的角度:●感官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事物本身:外形、颜色、气味……●远近高低(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远近结合……)●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八)描写(或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九)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三)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四)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五)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十六)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 5说明类文本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第1课时 文体知识
考点 2 说明顺序 1.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 (1)第 1—3 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教材探 (2)第 7—10 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 源 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2.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别之处?(八上《蝉》教参“问题 探究”)
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为了把事物(事理)及其特征等说明得更加具体、清
特征
举
楚、明白,列举实例进行说明。
例 语言标志 比如、例如、譬如、据说……
子 作用 将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说明对象的某一
特征
打
特点。
比 语言标志 像、仿佛、犹如、如……
方
将原本不为人所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分类
常用词语
表程度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
准确 表估计、推
严密
测
大约、可能、差不多、也许……
科学 表时间 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自古以来……
表范围
一切、部分、全部……
准确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
1.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 教材 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 探源 2.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
一下“物候”是什么吗?(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
1.(2022·衡阳第 16 题)与深海机器人相比,仿生鱼具有轻便灵 湖南
较
使事物间的异同明显地表现出来,让说明鲜明具体,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02
概括文章主旨。
01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02
“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03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文章的主旨句或主旨段。
3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描写(或抒情)方式 叙述方式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 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04
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01
02
01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九年级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准备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1)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4)摘录句段法。
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 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语言赏析(1)从修辞方面入手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作用)。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③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衬托、象征、对比、照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情景交融等。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①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②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③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⑤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
初中现代文三种文体阅读的答题规范
一、叙事类散文(小说)阅读(一)考点: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1、题型1:概括全文[某一段]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主人公[或对象](在……情况下)(为了……)+主要事件(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题型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围绕某个主题写了几件事)。
答题格式:人物+事件。
(注意:若有例句,仿照例句的表达句式。
)3、题型3:用短语概括故事情节。
答题要点:与例子字数差不多,短语结构一样。
4、题型4:找出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题要点:在阅读中要圈出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有原词的尽量用原词,没有的可以自己概括。
(二)考点:语言品味与赏析注意点:有提示赏析角度的,按题目要求赏析。
没有的,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及重要的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进行赏析。
1、答题格式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1)比喻: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样子、特点),表现了……的……(心理、情感等),突出了……的……(性格、形象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形成对比、反差],(有力地突出了主旨)。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说明了……道理,使读者更易理解接受。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写活了(赋予了……生命[性格、动作、思想、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强烈的……情感。
(4)夸张:运用夸张,突出了……的……特点,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与……对比,突出了……的……特点(样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力突出了文章主旨)。
(6)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出下文……(内容),引起读者对……的注意与思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行文有波澜,结构更严密。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梳理
中考文体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一、古诗词鉴赏1.寻找意象题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出现;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意象一般为景、物;一般需找出3个2.描绘画面题例: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答题要点:借助组词、恰当的形容词、合适的修辞手法描绘画面;格式:抓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修辞表达3.赏析字句题1从语言的生动、准确,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考虑字句的精妙;2结合全句分析,写出描绘的内容;3赏析字句在全诗的作用;4表达作者的情感;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滋润着大地万物;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格式:手法表现手法,修辞等+特点描绘内容+作者情感4.体会情感题1知人“论诗”示例: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陶渊明:向往田园,恬淡闲适王维:淡远宁静,隐逸思想2抓关键词A题目春夜喜雨——杜甫B序、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C诗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感悟意象5.表达技巧题1表达方式: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两种方式;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运用典故、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格式:手法+表达效果内容+主旨+感染力例: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这两句用悠扬的钟声体现环境的寂静,表现古寺中肃穆空灵的气氛,以及作者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二、记叙类文体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肖像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常见修辞手法、拟人、夸张、、对偶、反复、借代、象征、、、、等写作手法或表达技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设置悬念、巧合等;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方法:①看标题②要素串联把记叙的基本要素弄清,用词语串联起来③围绕某一线索概括,如小说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③相加合并各段的意思▲填空式概括文章内容的思路:第一步,审题干要求;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第三步,抓住暗示信息,划分层次按时间先后、地点转换、情感变化等划分;第四步,根据要求整答案,列序号,求规范;二散文的线索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梳理提取文章线索方法:①看标题,浏览全文;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是线索;②看段首的时间、地点标志语或反复出现的词句;③寻找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或心理变化的词句,注意抒情句;三记叙的顺序顺叙作用:叙事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情节有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主要人物起补充、铺垫、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表现了------,为下文--------作铺垫;四表达方式的作用1、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现人物性格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与侧面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心理活动;答题格式:这是------描写,通过-------描写,生动形象地或侧面表现了某人的-------的心理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3、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4、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是点明主旨,深化主题;五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托物言志,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抑扬结合欲扬先抑、先扬后抑,以小见大、对比等;六标题;1、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系中心+文章主旨/表达的感情2、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所叙之事、揭示情感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拟写标题;▲①以文章的线索作标题②以文章的中心作标题③以文章的主要情节作标题④以写作对象作标题;七句子的作用;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强化感情;感叹句:情感强烈,直抒胸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2、开头句:①开篇点题;②统领全文或全段;③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3、结尾句: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③深化主题;④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⑤引人思考,给人启迪,令人回味;4、转承句:承上启下;5、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八关键句子的理解①点明主旨一般是议论、抒情的句子②起总领、过渡、照应作用③有言外之意和多重含义结合具体文章细品④能刻画人物形象、展现情景⑤增强表达效果;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特点;九品味语言;1、1字词的含义:字面意思+语境义;2词语的妙用▲答题技巧: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2、赏析句子:①指出表现形式修辞、句式、谐音、叠词等②指出该句的表现力及所写内容形象、生动、简洁、传神、新颖地写出了…③指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十主题探究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2、依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态度;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态度;3、看抒情议论句4、看反复出现的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意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十一人物形象分析:1、性格概括题;▲方法总结:一看描写析方法;二看议论抒情句,作者评价析词句;三看文章找中心,褒贬定位要分清;2、人物赏析题;▲方法总结:赏析人物分两步,写清品质与赞美;十二感悟拓展1、心得体会类:▲答题技巧: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③语言要流畅▲答题格式:文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往往结合文章主旨或人物的精神品质,生活中------谈类似的情形和应该怎样做2、评说类:答题技巧:①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表达的看法要是主流思想,切不可偏激②注意抓住要点,可分几点作答③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小说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题目的作用:1.设置了悬念;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小说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小说开头的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解释小说主题;⑤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小说结局的作用:①出人意料,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与前文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④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⑤令人感动,令人回味,也引人思考;⑥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⑦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⑧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的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细节描写的作用: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营造一种氛围,⑤渲染时代气氛,⑥表现地方特色等;▲小说中重要的物象: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中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概括主题:常用术语: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主题表现形式: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三、说明文1.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事理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举了……例子,真实有力地说明了……的……特征;作比较:将……与……进行比较,清楚鲜明地说明了……的……特征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的……特征;下定义:准确简明地说明了……的……本质特征;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列图表: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更直接、更具体说明了……的……特征;引用:引用名言、格言、谚语;说明了……的……特征,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4.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5.说明文的语言基本特点是:准确、严谨▲加点词语能否删去替换1.表态:不能删或替换;2.定性:解释这个词和替换的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若删去或替换,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说明文开头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激发兴趣;引人思考;增强文学性;四、议论文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观点;道理论证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充分有力/概括深入地论证……这一论点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对比论证:通过…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突出论证了……比喻论证: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使论证通俗易懂,容易被接受;4.论点,是简洁明确的判断或陈述句;不能是短语或比喻句、反问句;论点和论题的区别:论点是观点,论题是论述的对象或范围; 为论据找论点:紧靠的前文或后文,注意标志性的语言;5.中心论点常出现的位置:⑴标题揭示⑵开头提出⑶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⑷结尾归纳⑸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6.开篇“引子”的作用:1作为XX论据2引出论点/论题3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事实论据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道理论据7.议论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中招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18个答题模板及技巧,规范答题得高分!
中招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18个答题模板及技巧,规范答题得高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现代文阅读的得分是两个极端:要么接近满分,要么每道题都扣很多分。
其实这种问题很好解决,因为现代文阅读的答案都是有固定模板的。
一起来学习吧!~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及答题模式2011-05-22 14:44:25|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及答题模式|举报|字号订阅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十一、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十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说明文分类: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十八、说明文结构::“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十九、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十六、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二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二、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四、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文章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2、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环境描写作用:⑴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衬托主题。
⑵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
4、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要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如:鲁迅在《故乡》中,回忆“我”与闰土儿时交往的几件事:听闰土讲捉小鸟,到海边捡贝壳,看瓜剌猹,看跳鱼。
用的就是插叙。
(这样写,使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与骨瘦如柴、麻木不仁的成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故乡》里,(通过对楊二嫂二十年前身份、外貌、性格的描述,跟眼前的楊二嫂进行对比,把楊二嫂久经世故和市侩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6、如何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A、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比如《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
如四川眉山卷中《拔掉那颗蛀牙》一文的标题并不是写拔掉生病的牙齿,文题的“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
文题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B、分析标题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比喻义;(2)语带双关;(3)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中心(5)文章线索;(6)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课文:《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线索;《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海燕》——象征或比喻;《心声》——透露情感主旨。
如2008年江苏南京卷的《田野上的白发》中的“白发”:(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C 标题好不好?能不能换另外一个?”第一步,表明观点(如:不可);第二步,说出理由(围绕标题的作用);第三步,说出改后的标题的不足。
如2008年浙江绍兴卷《一只土碗》的第8题,参考答案:不可。
理由是:(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情节围绕它展开;(2)以“一只土碗”为标题,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7、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①先解释词义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③表达了作者……情感。
9、句子或语段的作用:①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②在结构上:1、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2、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3、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③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④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 深化中心E、衬托F、点明主旨(画龙点睛)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L、预示性作用。
1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1、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A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B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C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12、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A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B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3、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14、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